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二年级下册科学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观察蜗牛》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通过猜谜语,调动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产生研究蜗牛的兴趣,明确研究主题,从而更快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环节二: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一)蜗牛生活在哪里?
1.教师谈话:课前同学们是在哪里找到蜗牛的?
班内交流、汇报捉蜗牛的地点,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归类整理。
3.教师出示蜗牛生活环境的图片,提出问题:蜗牛生活的环境有什么特点?
4.学生观察、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
5.班内汇报、交流
6.教师小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二)观察蜗牛的反应,你有什么发现?
1.蜗牛喜欢吃什么?
(1)师生谈话: 蜗牛喜欢吃什么呢?怎样才能更好地观察它喜欢吃什么?
(2)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围绕用什么材料、观察到什么现象等问题来设计活动方案。
3.目标确定(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
科学观念:
1.知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科学思维:
1.探究蜗牛为什么喜欢阴暗潮湿的生活环境。
2.探究蜗牛如何利用嗅觉、味觉等器官感知食物,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兴趣和习惯。
探究实践:
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器官感知周围的环境。
环节三 拓展活动:饲养蜗牛,继续观察,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
教师提示蜗牛的饲养方法。
1.师生谈话:今天我们对蜗牛的观察仅仅是一个开始,希望同学们能把蜗牛带回家,想方设法养好蜗牛,并用课余时间观察蜗牛吃什么,怎么排泄,怎么运动等等,并用画图、写日记、拍照等方式记录下来。
2.把蜗牛带回家饲养,继续观察并记录。
学生自由交流
生:我还想仔细看一看蜗牛是如何爬行的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4.《观察蜗牛》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14.《观察蜗牛》  青岛版

14.《观察蜗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观察蜗牛》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二年级下册《动物感知环境》单元的第四课时。

本课以动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为线索,通过探究蜗牛的外形特征,进而将动物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动物是怎样接触和感知环境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让学生寻找蜗牛的活动,观察蜗牛的生长环境。

通过图示的形式呈现了白醋、蜂蜜、树枝等研究材料,为探究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分两个大活动,活动一是“蜗牛生活在哪里?”通过对比观察蜗牛生活环境的图片,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大都是阴暗潮湿的;活动二是“观察蜗牛的反应,有什么发现?”通过实验分别从蜗牛遇到食物、不同的气味、味道、光线等做出的反应进行研究实验,通过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知道蜗牛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周围的环境。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饲养蜗牛,继续观察,看看有哪些新的发现。

”引导学生继续观察蜗牛,并通过画图、写日记、拍照等方式记录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和行为方式。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旨在培养学生乐于研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分析】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二年级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用语言初步描述。

蜗牛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小动物。

学生乐于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探究,从而建立蜗牛的身体特点与感知环境的联系。

虽然经常接触,但是科学的观察和描述蜗牛的身体特征,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

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敏感期,通过思维导航或问题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蜗牛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探究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周围的环境。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蜗牛的生活习性表现出探究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耐心观察和记录的习惯。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2.四季与动物-大象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四季与动物-大象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四季与动物-大象
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在知道四季的基础上,学习大象生活和习性。

2.了解大象的生存环境和饮食习惯。

3.能够简单描述大象的生活和习性。

二、教学准备
1.教材《自然》二年级下册。

2.大象的图片和视频。

3.知识小测试。

三、教学步骤
3.1 导入环节
1.教师播放大象的视频,让学生们观察大象的形态和生活习性。

2.引导学生们思考,大象是一种什么动物?它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喜欢吃什么食物?
3.2 学习环节
1.播放教材第二单元的视频,了解大象的生存环境和饮食习惯。

2.带领学生阅读教材,简单了解大象的生活和习性。

3.让学生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大象的形态和特征有哪些?
–大象生活在哪些地区?
–大象们喜欢吃什么食物?
–大象有哪些习性和行为?
3.3 小结环节
1.教师引导学生们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简单总结大象的生活和习性。

2.教师进行知识小测试,检查学生对于大象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了解了大象的形态特征、生存环境、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性,引发了学生对于大象这种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程度,教师选取了适宜的教学方式和语言表达方法,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深入探究大象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们的动物保护意识,促进学生环保意识的提高。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学期科学《迁徙与冬眠》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下学期科学《迁徙与冬眠》教案

《迁徙与冬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迁徙和冬眠》是青岛版二年级下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四课时。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搜集动物过冬的图片,为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观察动物过冬时的状态,了解它们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知道什么是冬眠;指导学生观察角马等动物在不同季节的行为改变,猜测它们在做什么,知道什么迁徙。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搜集资料了解不迁徙也不冬眠的动物怎样过冬。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基础,通过对比能够获取更加全面地认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教学对象是二年级下学期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形成,有效思维活动时间较短,思维活动浅显不深入。

2.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对部分动物的迁徙和冬眠有所了解(绘本故事,课文《秋天》《雪地里的小画家》对迁徙和冬眠有所涉猎),但是知识不完善,不能正确理解迁徙和冬眠的意思。

3.困难或障碍:二年级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有限,学生只能从表面知道哪种动物迁徙或是冬眠,并不能通过观察进行分类,更不明白动物为什么迁徙和冬眠。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动物通过迁徙、冬眠等方式适应季节变化。

2.知道动物迁徙、冬眠的原因。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解释动物迁徙或冬眠的原因。

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初步描述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重难点】探究动物冬眠与迁徙的原因。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动物过冬的相关图片和文字资料等教师准备:课件、相关视频、活动方案表等。

【课前活动】师生共同欣赏微山湖四季美景,视频中体现微山湖的生态环境、生物资源,重点突出候鸟的来去过程。

二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第12课动物的耳朵课件青岛版五四制

二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第12课动物的耳朵课件青岛版五四制
科学态度目标 对多种动物的耳朵表示出强烈兴趣,积极探究,乐于分享。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要珍爱生命,保护小动物。
ppt课件
2
新课引入
猜一猜
一个住这边, 一个住那边, 说话听得见, 从小到老不见面。
耳朵
ppt课件
3
兔子耳朵的特点
夏天和冬天的兔子耳朵
夏天
冬天
毛少:散热
毛多:保暖
ppt课件
4
兔子耳朵的特点
放松和警觉状态下兔子的耳朵
放松:耳朵下垂
调节体温,自由转动
警觉:耳朵竖直
ppt课件
5
动物用耳朵感知环境
有耳廓类动物
耳廓 收集声波、散热、赶蚊虫
ppt课件
6
动物用耳朵感知环境
无(小)耳廓类动物
ppt课件
减无 少( 活小 动) 时耳 的廓 阻 力
7
拓展:蟋蟀是靠什么来感知声音的
蟋蟀是怎么听声音的
蟋蟀的听觉器官在前足的小腿缝隙里
ppt课件
8
总结
耳朵是听觉器官
动物的耳朵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 大耳廓 收集声波、调节体温、驱赶蚊虫
无耳郭或小耳郭 减少活动时的阻力
特别的耳朵(蟋蟀) 长在前足的小腿上
ppt课件
9
基础达标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 ”。 ①鱼没有外耳,它的内耳在头骨里。( ) ②蝙蝠是飞行动物,却有一对很大的耳朵,不利于其生存。( ) ③所有动物的耳朵都长在头上。( ) (2)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下图中的兔子处于( )状态。
A.警觉 B. 放松 C.无法确定
②下列哪种动物几乎没有耳郭? ( )
A.鼹鼠 B. 狗

二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12课动物的耳朵教学课件PPT

二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第12课动物的耳朵教学课件PPT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12.动物的耳朵
耳朵
……
夏季,毛比较(少 ),毛细血管比较(粗),这样便于(散热)。 冬季,毛比较(多 ),毛细血管比较(细),这样便于(保暖)。
感到危险时小兔子的耳朵…
放松状态下的兔子
小结 兔子的耳朵是听觉器官,能感知环境。
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环境的?

小结 没有耳郭可以减少
它们活动时的阻力, 使它们的行动更加灵 活。
拓展活动
了解蟋蟀是怎样感知声音的?
蟋蟀有听觉灵敏的“耳朵”。奇怪的是它 们的“耳朵”并不是长在头上,而是长在一 对前足的小腿缝隙里。因为蟋蟀的听觉器官 长的位置很特殊,它们对不同方向传来的声 音反应也不一样。如果声音来自左边或者右 边,蟋蟀听起来最清楚;如果声音是来自正 前方或者是正后方,听起来就模糊了。
大耳狐
大象
它们的生活环境
驴:生活在高原或山林。பைடு நூலகம்大耳狐:生活在炎热的非 洲。 大象:生活在热带。
小鸟
鼹鼠


鸟:鸟儿的耳朵都在 头部细小羽毛的覆盖之 下,这种进化可以使鸟 儿在空中飞翔时减少阻 力。
鼹鼠
鼹鼠:鼹鼠的耳朵也
没有耳郭,这样便于在 地洞里钻来钻去,避免 被伤害。

鱼:鱼的耳朵在头两 侧的囊中,不与外界相 通。
蟋蟀的“耳朵”长在足上,有什么好处呢? 原来,蟋蟀可以用它做为“声音测向器”。 当蟋蟀听到声音以后,它们稍微转动一下身 体,就可以判断声音来自什么方向。
谢谢

二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备课

二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备课
预设:羚羊在奔跑。海龟在游泳。猩猩在爬树。袋鼠在跳跃。
谈话:动物的四肢是怎样帮助它们适应环境的?
(学生思考、交流。)
预设:羚羊四肢细长、强健,探究羚羊等动物的四肢,我们知道
了动物的四肢有利于它们捕食生存,让它们更好地适应环境。
(三)总结
3.探究鱼身体表面的颜色对鱼生存的作用。
教师给每个学生小组提供灰色卡纸、白色鱼形卡片。
教师出示活动要求:给“小鱼”涂哪种颜色会让“小鱼在灰色卡纸上不容易被发现。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解决方案。
教师点评每个小组的方案,指导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总结:灰色的“小鱼”不容易被发现。在自然环境中,小鱼身体的颜色和周围环境的颜色接近,能使其隐藏于环境中,更好地保护自己。
活动完成,教师指导学生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填写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中。4.探究鱼皮肤表面的黏液对鱼生存的作用。
教师出示气球,指导学生思考怎样检查气球是否完好。(学生汇报。)
教师提示:给气球吹气。检查气球完好后,给气球注人适量水。(学生操作。教师适时指导,提示学生体会摸气球时的感觉。)
教师指导学生将洗洁精涂抹在气球的表面,让学生再摸一摸, 对比前后两次的感觉。(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
五、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教师播放猫捉老鼠的视频。)
谈话:同学们,视频中的猫是怎样提到老鼠的?
预设1:小猫会悄悄靠近老鼠,走路不会发出声音。
预设2:小猫看到老鼠会扑过去,将老鼠紧紧压在爪子下。
谈话: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猫的四肢在捉老鼠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探究动物是怎样通过四肢接触和感知环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意识到保护身边的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感知科学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课教

一、教学内容
本次教学主要内容为复第四单元《昆虫的生活和变化》。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了解昆虫的生活性,识别昆虫的不同特征和分类方法。

2. 能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理解昆虫的变化和生长规律。

3. 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昆虫的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
1. 昆虫的各种特征和分类方法的认识。

2. 昆虫的变化和生长规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
1. PPT课件、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2. 昆虫模型、显微镜、放大镜等昆虫标本。

五、教学过程
1. 通过PPT课件展示昆虫的特征和分类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观察、辨认各种昆虫,并在白板上列出分类表格。

2. 让学生查看昆虫标本,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各种
细节和特征,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昆虫的结构。

3. 学生进行昆虫口感试验和昆虫交配的模拟实验,学生通过实
验进一步认识昆虫的生活性和行为规律。

4. 让学生讨论和总结昆虫的生命周期,理解昆虫的各种变化和
生长规律,引导学生关注昆虫的生存环境和保护情况。

六、课堂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昆虫的认识得到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学生们在参与实验和讨论的过程中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但也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互相打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引
导学生懂得自我约束和尊重他人。

整体来说,本次教学效果还是不错的,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时《动物的鼻子》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时《动物的鼻子》
3.教师小结:骆驼根据呼吸时体内水分的散失多少来调节鼻孔张合大小,在沙漠环境可以抵挡风沙。
4.[PPT 14出示]出示鸭子、食蚁兽、大象、鲨鱼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他们的鼻子在哪里,观察并思考这几种动物的鼻子的特点和本领。
5.[PPT 15-18 出示]讨论交流并小结,鸭子的外鼻孔虽然不能闭合,但鼻粘膜也能将鼻孔堵住,使水无法进入鼻腔内。食蚁兽鼻子突出,嗅觉灵敏;大象鼻子长且粗,帮助吸水和吃食物。鲨鱼的嗅觉非常好,能闻到距离很远的食物,它还用鼻子导航。
3.思考讨论,教师小结:蜜蜂头上有一对触角,这触角上生有特别灵敏的嗅觉器官,不但可以轻易嗅出不同花朵的香味,还能辨别不同蜂群的蜂巢。
板书设计
14.动物的鼻子
特点——湿润
狗的鼻子
本领——闻气味 动物用鼻子感知环境
骆驼的鼻子——调整张合大小
其他动物的鼻子
学情
分析
通过一年的科学学习,二年级的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并用语言初步描述。喜欢动物是儿童的天性,二年级学生对动物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通过观察动物,发现一些外部特征,并用简单的科学词汇进行描述,也能够简单描述动物的生活环境,但是还不能建立动物鼻子与感知环境的联系;学生对探究动物的鼻子比较感兴趣,乐于在老师指导下观察探究,从而建立动物鼻子特点与感知环境的联系.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树立保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初步描述动物鼻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
探究动物鼻子的特点是怎样感知环境的。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动物的图片等。
学生准备:课件、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情景引入
1.[PPT 3 出示]出示谜语:“一座山,两个洞,会呼吸,会辨味。”打一人体器官。谜底:鼻子。

2021五四《制新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全部课件(共4课时)

2021五四《制新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全部课件(共4课时)

1
动物园观 察动物的
皮肤
2
上网查阅 相关文字 、视频资

3
及时记录 观察结果
根据(五四学制)新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12.动物的四肢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
猫和老鼠视频
猫捉老鼠视频
活动过程
活动一:观察猫足的特点
活动过程
观察猫足的特点
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
活动二:模拟猫足肉垫的作用
活动过程
方法指导: ①凳子腿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分别挪动凳子,对比声音 的大小; ②凳子腿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分别推动凳子,对比用力 大小; ③凳子腿不包裹毛巾和包裹毛巾,抬至同一高度落下凳子, 对比手震动感强弱。
2.为鱼体提供了一道保护屏障,有效地避免感染和抵抗疾 病。 3.作为一层外部保护,鳞既可以使鱼体保持一定的外型。 此外,生物学家根据鳞片上环生的年轮(每轮表示过一冬), 判知鱼的年龄;亦可较为正确地掌握其生长、死亡率及健康 状况。 4.鱼鳞可使鱼体减少与水的摩擦,减小阻力,还可以增加 天敌捕捉的难度,使天敌捕捉时打滑,得以逃生。
活动过程
概念解读:
有些动物由于季节变化、觅食、繁殖等原因,进行 长距离周期性的迁移,这种现象称为迁徙。
活动过程
小结: 动物迁徙是因为:季节变化、觅食、繁殖等原因。
动物冬眠是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 一种适应。
活动过程
课堂总结 冬眠…… 迁徙……
拓展活动
查阅资料,了解不迁徙也不冬眠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根据(五四学制)新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11.动物的皮肤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游戏:猜动物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初步了解鱼身体表面的特点

2024新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动物感知环境《观察蜗牛》优质课件

2024新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动物感知环境《观察蜗牛》优质课件
13
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 有哪些收获呢?
14
谢谢观看 !
2024/1/23
15
小学科学学习方法:如何培养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小学科学学习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的重要阶段,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学生培养科学
思维和实验能力:
1. 掌握科学基本概念
学生需要掌握科学的基本概念,例如科学方法、科学实验、科学理论等等。通过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学生可
新青岛版科学二年级下册
4.14 观察蜗牛
第四单元 动物感知环境
课堂热身
没有脚,没有手, 背上房子到处走, 有谁把它碰一碰, 赶紧躲进房里头。

2
活动准备
白醋、豆浆、蜂蜜(90g)、菜叶、树枝、烧杯、 盘子、蜗牛、塑料片、蜗牛实验盒(纸质)等。
3
活动过程 活动一:蜗牛生活在哪里?
4
活动过程
5
活动小结
科学实验能力是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学生需要注重科学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通过实验课程、科学
实验竞赛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4. 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科学方法,对科学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学生需要培养科学思维能
力,例如通过科学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科学
(2)分组实验。汇报蜗牛的反应, 完成活动手册。
9
活动过程 盖子盖着的部分模拟阴暗环境,另一半模拟明亮的环境。 把蜗牛放在中间,静静观察蜗牛的爬向。
10
Hale Waihona Puke 活动过程11活动小结
蜗牛能通过嗅觉、味觉和视觉 感知周围的环境。

鄂教版(人教)二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从自然世界到人工世界》教学设计

鄂教版(人教)二年级下册科学第四单元《从自然世界到人工世界》教学设计

10.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说出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科学探究: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观察分类及实地考察活动,提升比较与分类的思维能力。

科学态度:表现出对区分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兴趣,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教学重点:能识别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说出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教学难点:通过对周围世界的观察与分析,识别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提升比较与分类的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一)学生分组材料1.实物:石头、叶子、木头、蜗牛,纸张、瓷砖、铅笔、布料;2.各种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的图片、卡纸、胶棒;3.学生活动手册。

(二)教师演示材料1.多媒体课件2. 板书贴纸。

三、安全注意事项1.校园调查要守纪律、有秩序。

2.不得攀折花草树木,不可随意伤害小动物。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提出问题:周围世界存在哪些物体和现象?2.继续讨论:图中的哪些事物是人工设计制造出来的?哪些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出示课题: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3.飞机、热气球、房屋、小桥这人工设计制造出来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做的?有什么用途?二、科学探究一、分一分,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一)摆一摆,给周围的物品分类1. 出示课前准备的包含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实物(石头、叶子、木头、蜗牛,纸张、瓷砖、铅笔、布料),提问:这些物品都有什么?哪些是些事物是人工设计制造出来的?哪些是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的?分成两类?(板贴:自然形成,人工设计制造)2.对照白板上,超级分类的结果,说一说:纸张、瓷砖、铅笔、布料是用什么做的?人类制造它们有什么用途?(二)贴一贴,给周围更多事物分类1.课件出示更多周围事物的总图(提供的图片有:蝗虫、植物、矿石、牛羊、土壤、山脉、河流、天空、海洋、电脑、汽车、火车、飞机、手机、电话、空调、冰箱、电视、电风扇、桌椅、床、沙发、房屋、高楼、书包、裙子、裤子)。

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动物的耳朵 青岛版

二年级下册科学课件-动物的耳朵   青岛版

没有耳郭,但是它们有耳道,也能听到声音
• 兄弟两人住两边 活动一:兔子的耳朵有什么变化?
绒毛减少,有利于散热
绒毛增多,有利于保温
在蟋蟀雄虫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的翅膜.
活动一:兔子的耳朵有什么变化?
第四单元 动物感知环境
• 各种声音能听见 兔子的耳朵是听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
活动二: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环境的? 活动一:兔子的耳朵有什么变化?
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弦器,另一边翅膀长着较硬翅膜——弹器.
绒毛减少,有利于散热
绒毛增多,有利于保温
在蟋蟀雄虫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的翅膜.
• 从小到老不见面 活动二: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环境的?
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弦器,另一边翅膀长着较硬翅膜——弹器. 在蟋蟀雄虫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的翅膜.
活动二: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环境的?
•大大的耳郭有利于听 到细微的声音
兔子耳朵长,声音接受面广,因为兔子其他感官相对薄弱,需要听觉来维持警惕。 感到危险时,耳朵竖起,警觉 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弦器,另一边翅膀长着较硬翅膜——弹器. 活动一:兔子的耳朵有什么变化? 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兔子耳朵长,声音接受面广,因为兔子其他感官相对薄弱,需要听觉来维持警惕。 兔子的耳朵是听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 没有耳郭,但是它们有耳道,也能听到声音 在蟋蟀雄虫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的翅膜. 活动二: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环境的?
兔子的耳朵能调节体温。
猜一猜
感到危险时,耳朵竖起,警觉夏天时,血管增多冬天时,血管减少
活动二:其他动物是怎样用耳朵感知环境的?
• 圆圆脑袋一座山 兔子的耳朵是听觉器官,能够感知环境。

二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单元 动物与环境 第14课 观察蜗牛课件 小学二年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

二年级科学下册 第四单元 动物与环境 第14课 观察蜗牛课件 小学二年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

)。
12/6/2021
第八页,共十一页。
综合(zōnghé)探究
观察下面蜗牛的身体(shēntǐ)结构图,查找资料,了解其身体(shēntǐ)各部分的用。
12/6/2021
第九页,共十一页。
12/6/2021
第十页,共十一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4单元 动物感知环境。(2)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来感知食物和周围的环 境。(1)通过图片的观察、资料的交流,了解(liǎojiě)蜗牛的生活环境。(2)通过动手操作和
蜗牛通过嗅觉、味觉、视觉等感知食 物和周围的环境
刺激:遇到刺激性气味缩回触角甚至身体 食物:喜食菜叶 光线:怕强光,喜欢(xǐ huan)阴暗
12/6/2021
第七页,共十一页。
基础( jīchǔ)达标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 ”。 ①夏天,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蜗牛在晒太阳。( )
12/6/2021
第四页,共十一页。
做实验,观察蜗牛(wōniú)的反应
食物(shíwù)实验
①在盘子中间放上菜叶、树枝,两者间隔一定的距 离; ②把蜗牛放在树枝后面一段距离(远离菜叶的那个 方向),观察蜗牛的反应;
③拿开菜叶和蜗牛,放入切成片的西红柿,再把 蜗牛放在与西红柿和树枝等距离的位置,观察蜗牛
第4单元(dānyuán) 动物感 知环境
4.4 观察 蜗牛 (guānchá)
12/6/2021
第一页,共十一页。
教学( jiāo xué)目 标
科学概念目标(mùbiāo) (1)知道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2)知道蜗牛可以通过嗅觉、味觉、视觉来感知食物和周围的环境。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

第四章实验动物的环境控制

21 小鼠 200 大鼠 400 金黄地鼠 400 豚鼠 2600 兔 3000 猫 3000 猴 14000 犬
672 110 73 70 21 16 16 5
0.085 0.113 0.226 0.170 0.283 1.00 1.00 4.25
0.85 1.27 2.54 1.70 3.20 17.00 17.00 47.2
表 4-3 动 物 小 鼠 大 鼠 仓 鼠 豚 鼠 兔 猫 犬 猴
一些国家对实验动物设施内相对湿度的规定 实验动物设施内规定的相对湿度(%) 美国 ILAR* OECD** 日 本 中 国 40-70 30-70 45-55 40-70 40-70 30-70 45-55 40-70 40-70 30-70 40-70 40-70 30-70 45-55 40-70 40-70 30-70 30-70 45-55 30-70 45-55 40-60 55-65 *:ILAR 代表“实验动物资源研究所” 。 **:OECD 代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
(三)粉尘
对屏障环境以上动物设施的空气必须经过 有效的过滤,去除颗粒物使空气达到一定 的洁净度。 屏障系统——10000级(即空气中≥0.5μm 的颗粒物应≤350个/L) 隔离系统——100级
(三)粉尘
动物饲养室空气中粉尘的来源 主要来自室外未经过滤处理的空气,以 及动物体表被毛、皮屑、饲料和垫料等材 料的碎屑往往可以被气流携带或动物活动 扬起而在空气中悬浮,形成颗粒物污染。
二、理化因素
(一)光照(150-300Lux)与昼夜明 暗交替时间(12h/12h或10h/14h) 光照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1、影响视力和内分泌系统 2、影响生理及生殖机能
(一)光照

2021六制《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动物感知环境》全部教案(共4课时)

2021六制《青岛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动物感知环境》全部教案(共4课时)

第四单元《动物感知环境》全部教案(共4课时)11.《动物的眼睛》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动物的眼睛》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二年级下册《动物感知环境》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以眼睛的位置和与生存的关系为线索,探究动物的眼睛的特点,将动物的眼睛与环境之间建立起联系,引导学生发现动物是怎样通过眼睛感知环境的。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搜集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眼睛。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活动一“马、牛、羊的眼睛长什么位置?这种特点对它们生存有什么帮助?”引导学生观察马、牛、羊眼睛的图片,找到眼睛的位置,然后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切实感受并思考动物眼睛所在的位置对其生存的帮助;活动二观察猫的眼睛在早上、中午、晚上不同时间段瞳孔的变化,理解动物可以用眼睛感知环境;接下来通过观察比目鱼、树蛙、猫头鹰等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眼睛的特点,认识它们是怎样用眼睛感知环境的。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以蝙蝠为素材进行研究,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动物虽然有眼睛,却不具备视觉功能,目的是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本课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通过模拟体验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动物可以通过眼睛感知环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思维导航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思考,体现探究的进阶性。

【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对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能进行初步的观察与思考。

在生活中,学生对小动物已有一些了解,有的同学有饲养小狗、小猫的经历。

所以对常见小动物的观察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在技能方面,对观察和实验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他们对动物眼睛的了解,一般都简单的停留在它可以看东西、长在动物的头上等表象上,对其功能和特点知道的甚少,更难与动物的生存环境相联系。

且对于观察的方法及结果的描述,没有系统的认识。

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以激发,而对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了解动物眼睛的特点,举例说出动物是如何用眼睛感知环境的。

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四季与动物课件

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四季与动物课件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小动
物,演一演这种小动物在四 季中的不同活动。
通知
我们准备召开关于“四季与 植物”的科学交流会,请提前搜 集相关资料。
内容:植物在不同季节里的 生命现象。
形式:可以用实物、照片、 科学小报、调查图表等展示
鹿、狐狸、麻雀、乌鸦等。 4 .贮存食物。如:松鼠、蜜蜂、蚂蚁等。 5 .产卵过冬。如:螳螂、蝗虫等。 6 .躲在安全的地方过冬。如:苍蝇和蚊子。
常见动物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松鼠 大雁 熊 狗
生长繁殖 生长繁殖 储存食物
北飞
生长
南飞在南方过冬来自冬眠吐舌头季节变化会对动物 的生活产生影响
游戏:“我是小演员”
大象版二年级下册科学
小朋友们,大家 好!森林里发生了 神秘事件,请大家 和我一起去看看吧!
冬眠的动物有:蛇、狗熊、
青蛙、乌龟等。
提出问题:
迁徙南方的动物有:大雁、燕
子等。
换皮毛的动物
有:兔子、鹿、麻 雀、乌鸦等。
备粮的动物有:蚂蚁、松鼠、
蜜蜂等。
动物过冬的方式
1 .冬眠。如:蛇、青蛙、乌龟等。 2 .迁移住的地方。如:大雁、燕子等。 3 .加厚自己身上的皮毛或者羽毛。如:兔子、

2.四季与动物-大象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四季与动物-大象2017版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四季与动物-大象学科科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学生将学习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季节变化。

教学目标•了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

•了解大象在不同季节中如何适应环境和变化。

•通过学习大象的生态和季节变化来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

教学步骤1. 引入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

教师再展示大象的图片,引出大象的话题。

教师可以问学生以下问题:•你们见过大象吗?•大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大象和我们有什么不同?2. 讲解教师向学生讲解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如:•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

•大象有长长的象鼻,可以抓东西、喝水、吹口哨等。

•大象有两只大耳朵,耳朵可以散热、帮助听到远处的声音。

•大象有长长的牙齿,可以用来取食和自卫。

3. 季节变化教师向学生讲解大象在不同季节中如何适应环境和变化,如:•春天和夏天,大象喜欢在水边玩耍,因为天气热的时候水可以让大象感到凉爽。

•秋天,大象的食物变得更加丰富,他们可以吃到更多的水果和树皮。

•冬天,大象会在树林中寻找温暖的地方。

4. 总结教师向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重新回忆大象的基本特征和习性,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季节变化。

5. 拓展教师可以利用大象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如:•大象属于濒临灭绝的物种,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大象生活的栖息地遭受了许多不利的因素,我们应该尽力使环境得到改善。

作业请学生写一篇关于大象的文章,描述大象的基本特征、习性以及它们如何适应季节变化。

然后提醒学生保护大象和环境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于低年级儿童的科学学习应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活动设计上,要尽量提供能够直接观察、体验和感知的图片、视频、模型等资源,要突出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活动性和实践性。
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初步了解、简单描述动物的皮肤、四肢、翅膀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功能。知道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
2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通过欣赏、观察、实验、游戏体验等多种方法,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3、科学态度: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对常见动物的观察兴趣,愿意倾听和获取他人信息,分享自己的发现。
课标要求
这一单元是基于课标《生命科学领域》第9部分“动物能适应环境”中的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的学习内容,来组织这节教学内容的。课标中指出活动建议: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等多种途径,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意识到保护身边的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亲历观察、实验活动,感知科学就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实验的多种途径,来认识动物各部分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以及动物与适应环境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探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能力,指导学生去感受生命世界的神奇与精彩。
动物的四肢:奔跑、爬行、攀援。
动物的翅膀:飞行、平衡。
动物的迁徙和冬眠:获得食物、过冬
科学实验手册的11到14页
学习的这些知识间有什么联系?
科学殿堂:
对于本单元学习还有什么疑问?
xx交流反思空间: Nhomakorabea你能得到几颗星星
通过科学实验手册复习本单元内容。
板书:
知识树的形式梳理
板书设计:树形图
反思:
第四单元复习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梳理本单元知识。
科学探究:经历梳理知识的过程。
科学态度:能认真倾听他人发言。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等
教学准备:科学活动手册。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型:复习课
教学过程:
知识乐园:
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动物的皮肤:保护
9.1这个学习内容分成两个学段的学习目标。在1-2年级段的学习目标是: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3-4年级段的学习目标: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学情分析
七八岁的孩子天生喜欢一些小动物,也惧怕一些样子怪异的动物;对熟知的一些动物,它们的栖息地、食性、运动方式等生活习性知道一些,但也多数是儿童生活经验积累的直观印象。
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
单元备课:
教材地位
本单元是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科学五四制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动物与环境》。是在一年级“动物感知环境”中的《动物的眼睛》、《动物的鼻子》、《动物的耳朵》、《观察蜗牛》四课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为高段“动植物之间、动植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奠定基础。因此本单元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