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山东金麒麟集团)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先生们、女士们,中国摩擦密封材料协会的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强化诚信管理,进一步夯实金麒麟集团与客户的合作基础。
山东金麒麟集团是目前中国摩擦材料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研发能力最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现有员工3600多人,是乐陵市第一纳税大户。
其主导产品汽车刹车片年产销能力3000万套(1.2亿片),80%的产品出口到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倡导和弘扬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建立企业公平、公正、和谐的内部环境和氛围,维护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
自2010年5月份起,我们建立健全了对本集团员工和与企业有长期合作、业务关系及利益关联的外部单位和个人(合作伙伴)的信誉评估机制,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诚信文化建设,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一)、诚信基本准则。
主要是针对企业、员工和合作伙伴三方,主要有“不向企业提供虚假信息、不损害公司利益、不泄露企业秘密、不向企业推荐和介绍不适应需求的人员进入本企业、不得拖欠企业的账款、不得偷窃公司财物和车辆、遵守质量准则和工艺纪律、团结合作和发扬团队精神”等9个方面。
(二)、企业诚信承诺:不制造、不销售不合格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信守合同、不拖欠供应商的货款和工程款;不拖欠员工的工资;按期偿还银行贷款本息;企业极力主张公平、公正、精诚合作的经营理念,为员工创造公平、公正的发展平台,与顾客和供应商及合作伙伴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同时欢迎员工和合作伙伴对本企业的不公平、不诚信行为进行监督、投诉和提出建议,对投诉人给予保密、保护。
一般情况不受理匿名投诉。
(三)、建立不诚信记录制度。
金麒麟集团的不诚信记录分为A、B、C三个级别,记录单以红色、黄色和白色区分。
对因不诚信给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万元以上的、500元—1万元的、500元以下损失的,或给企业信誉造成不良影响的,或对受害人造成精神伤害的,分别给予不同等级的不诚信记录。
2023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创新,是不竭动力
2023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创新,是不竭动力创新,是不竭动力2023河南公务员考试申论范文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
作为公务员,我们更应该深入理解和认识创新的重要性,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将创新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中,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作出自己的贡献。
首先,创新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潮流下,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和引领社会的发展。
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和科学的发展,更是对现有体制和观念的超越。
创新可以引领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创新在解决社会问题、改善人民生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近年来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便捷,社会资源得到了更合理的利用,创新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作为公务员,我们应该积极拥抱创新精神,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公务员不可或缺的一项素质,只有具备了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引领社会的发展。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思考和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注重方法的创新和效率的提升。
同时,我们应该拥有开放的思维和广阔的视野,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只有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履行公务员的职责,为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再次,作为公务员,我们应该将创新精神贯彻落实到工作中。
创新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事,更是整个组织和团队的事。
公务员作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中坚力量,应该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不断探索和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
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大胆尝试和试错,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环境和机制。
同时,我们应该注重数据的分析和挖掘,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创新,我们可以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人民群众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最后,创新需要每一个公务员共同努力,形成创新的合力。
2023国考申论范文:以创而论 以新为行
2023国考申论范文:以创而论以新为行2023国考申论范文:以创而论以新为行引言:新时代新征程,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以创而论,以新为行,已经成为我们走向未来的必然选择。
在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题目中,要求我们从创新的角度出发,探讨创新对于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创新的概念入手,阐述创新的意义、现状与发展方向,并探讨如何以创新为核心推动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
一、创新的概念与意义创新,指的是以新的理念、方式、技术等来打破传统模式,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创新是一种突破,是从已知到未知、从传统到创新的跳跃式发展。
创新不仅仅是改变表面形象,更是一种根本的变革,推动社会不断更新、进步和发展。
创新的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创新能够培育出新技术、新产品,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其次,创新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家和企业的竞争力。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迎接激烈的国际竞争。
再次,创新可以提升社会效率,改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有效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最后,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新的现状与问题目前我国在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首先,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在创新能力上相对欠发达,距离世界科技创新的前沿仍有一定差距。
其次,创新产出不高。
虽然我国有很多科技成果,但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比例相对较低。
再次,创新环境不完善。
创新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包括科研机构、资金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但目前我国在这些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最后,创新与传统经济发展的矛盾。
传统经济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资源紧缺、环境压力、利益分配等问题,因此需要寻找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三、创新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创新面临的问题,促进创新的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这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推动创新理念在全社会落地生根。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眉山中心叶长茂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是的,创新是现代人的本质特征,有创新意识的人总是能够从超出常规的独特视角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激发兴趣、发展思维、培养创新呢?我的体会是:一、引疑激趣,诱发创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迸发创新因素。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巧设疑问,以悬念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赤壁之战》一文,我们就可以向学生提出:曹操拥有八十万大军,而刘备和孙权才有三万联军,可是曹操的军队为什么会被打得落花流水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潮,兴趣油然而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创新教育,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征,“顺其童心,投其所好,”把知识发生的背景置于一幕幕使学生喜爱、令学生惊奇的情境之中,从而引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催生出强烈的探究愿望,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求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创设探究性问题的情境,激发儿童创新动机。
二、诱发兴趣,发散思维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以知识和智能为基础,而且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兴趣。
创造兴趣对创造能力的形成及发展有启动导向功能。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紧抓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诱发创造兴趣。
如教学《新型玻璃》一课,可把它改编为:“新型玻璃自我介绍现场会,”让学生选一种自己喜欢的新型玻璃,用拟人的手法介绍其特点与用途。
可变枯燥、生疏的科学知识为亲切、生动的交谈。
这种教法对教材略作改动,便有利于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他们的创新潜能可以得到充分的挖掘。
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华为发展的不竭动力深圳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江泽民总书记的这句话给华为人极大的激励和鼓舞,更加坚定了我们不断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学习江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联系华为十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有感触。
华为自始至终以实现客户的价值观为经营管理的理念,围绕这个中心,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不懈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持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提高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技术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生存下去。
十年回顾,不创新才是最大的风险华为是在艰难的学习中成长起来的。
十年前,华为十分落后,当时党中央发出号召,要发展高科技,连我们自己都缺少信心。
十年来,在党的政策的激励下,华为经历了艰难困苦的奋斗,终于在SDH光传输、接入网、智能网、信令网、电信级Internet接入服务器、112测试头……等领域开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密集波分复用DWDM、C&CO 8iNET综合网络平台、路由器、移动通信等系统产品挤入了世界先进的行列,明年华为的宽带IP交换系统以及宽带CDMA也将商用化。
这标志着在党的领导下,一群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争得与世界著名公司平等的技术地位,为伟大祖国争了光。
在华为创业初期,除了智慧、热情、干劲,我们几乎一无所有。
从创建到现在华为只做了一件事,专注于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始终不为其他机会所诱惑。
敢于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把活下去的希望全部集中到一点上,华为从创业一开始就把它的使命锁定在通信核心网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上。
我们把代理销售取得的点滴利润几乎全部集中到研究小型交换机上。
利用压强原则,形成局部的突破,逐渐取得技术的领先和利润空间的扩大。
技术的领先带来了机会窗的利润,我们再将积累的利润又投入到升级换代产品的研究开发中,如此周而复始,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今天尽管华为的实力大大地增强了,但我们仍然坚持压强原则,集中力量只投入核心网络的研发,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使华为一步一步前进,逐步积累到今天的世界先进水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创新思维是一种因时因地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科学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就是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的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才能在把握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实现变革和创新,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坚持创新思维,才能推动发展、取得进步。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关于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发展观,不仅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而且说明了正是人类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智慧推动了社会更好地发展。
创新思维是辩证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树立创新思维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的整体性进步,也就是要通过思维方式的创新,破除迷信,超越陈规,不断推进思想进步和实践发展。
创新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没有创新,就没有中国的进步,就没有中国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民族曾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些进步和贡献的取得,正是中华民族勇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结果。
失去了创新思维,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导致封闭和落后。
旧中国的落后和挨打,从思维方式层面说,拒绝创新和排斥变革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人才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创新的核心要素。
坚持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落实人才驱动。
营造鼓励和尊重创新思维的良好氛围,就必须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重点是在用好、吸引、培养人才上下功夫。
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和发展机制,建立更为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才的报国情怀、奋斗精神、创造活力激发出来,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
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作者:宋绍荣来源:《青年与社会》2011年第02期马克思的唯物辨证法认为,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就是发展,而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思维源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政治课的教学都采用固定模式。
有时教师自然觉得教得顺心顺手,熟能生巧嘛!学生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学法僵化。
结果是学生漠视政治课;政治教师地位下降;在学生眼里政治课无学法可言,学习思想政治课动力不足,兴趣不大,学习乏味。
形成了为应付考试考前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原理、条条框框的模式,忽视了对知识的系统逻辑归纳。
长此下去,后果是相当得严重。
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变化、发展、创新势在必行。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自然教学方式方法上的变化创新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何谓创新能力呢?创新能力就是创造性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创新教育就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素质,促进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当代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素质要求,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模式。
我以为教师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尝试。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钻研学习习惯我们学校大力改革课堂教学,变一言堂为师生堂,规定教师一堂课中教师自己讲的时间要控制在25分钟以内。
变重视教师主导为更重视学生主体,让学生在主体作用发挥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1.人人做“教师”。
有计划的安排指导学生每组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要求学生独立处理教材,搜集材料,编成学案。
强调学生要在解决“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两个问题时,除了按照教材讲述之外还要继续追问“还应该怎么样”,让学生在课本外进行再思考。
然后进行组内试讲,每节课给一个学生8分钟的上课机会,“老师”必须简明扼要的讲清本课的要求、重点等问题。
然后教师总结。
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深刻。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作文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作文你有没有想过,要是这个世界一直一成不变会是什么样?那可就太无聊啦!就像每天都吃同样的菜,穿同样的衣服,看同样的风景,连打个哈欠都能预测到下一秒的动作。
而创新呢,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魔法棒,把这个世界变得五彩斑斓,充满无限可能,它可是咱们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呢!先来说说古代吧。
咱老祖宗那可都是创新的高手。
就说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在造纸术还没出现之前,人们只能在竹简或者昂贵的丝帛上写字,又重又不方便,还贼贵。
蔡伦这一创新,纸就出现了,这就好比是给知识的传播修了一条高速公路,大家都能轻松地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文化也就能更好地传承啦。
印刷术也是啊,以前抄一本书得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有了印刷术,就像给文化传播安上了火箭助推器,书籍大量印刷,知识就像春风一样吹到了更多人的脑袋里。
火药就更酷了,从烟花到武器,这一创新直接改变了战争的格局,也让咱们的节日变得更加热闹非凡。
指南针呢,那可是航海的大救星,有了它,咱们的祖先就能勇敢地驶向未知的大海,去探索世界的尽头。
你看,这些创新就像一颗颗星星,照亮了咱们民族发展的道路。
再看看现代。
创新就像开了挂一样,到处都是惊喜。
比如说互联网这个大怪物,它把整个世界都拉到了一个小小的屏幕面前。
以前咱们要联系远方的朋友,得写信,等个十天半个月的才能收到回信。
现在呢?手指一点,信息瞬间就到了。
而且啊,互联网还催生了各种各样的新行业,什么电商啊,让咱们能轻松买到全世界的东西;还有那些视频平台,普通人都能成为网红,分享自己的生活和才艺。
这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啊!还有智能手机,它可不仅仅是个打电话的工具,简直就是一个万能的小宇宙。
拍照、听歌、看电影、学习、办公,啥都能干。
这都是创新的力量,它让咱们的生活变得超级方便,也让咱们的民族在全球的竞争中更有底气。
创新对于民族企业来说,那也是保命符和加速器。
就拿华为来说吧。
华为一直在科技创新上下功夫,研发出了自己的芯片,还有各种领先的通信技术。
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作者:王意芬来源:《活力》2012年第21期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题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一所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名校长必须具备改革者的品质与风范,具备不断创新的勇气和魄力,推陈出新,标新立异,才能领导一所学校朝着健康的轨道前进。
2003年,巴彦县高级中学领导班子变革,新一任领导班子受命于危难之际,面对办学声誉下降,办学条件落后,债务沉重,人心浮动等内外压力,迎难而上,在困难中崛起,受益最大的做法是大胆改革创新,使学校走出一条洒满阳光的发展之路。
为此,记者就改革创新等话题采访了哈尔滨市巴彦县高级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高建平。
理念创新是激活教师队伍的重要前提高建平同志,女,中共党员,高级教师,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
1981年毕业于呼兰师专,毕业后回到高中母校——巴彦县兴隆中学献身教育工作;1992年调入巴彦县高级中学工作。
先后担任语文教师,班主任,团委书记,党总支副书记。
2003年巴彦县高级中学领导班子改组,高建平同志党政工作一肩挑,任哈尔滨市巴彦县高级中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
2003年的巴彦县高级中学正处于低谷之中,时值分校转制的非常时期,办学困难重重,高建平校长面对一切,义无反顾,带领新一任校领导班子,集思广益,运筹帷幄,广筹资金,灭债兴校,提升理念,创新机制,在继承中求发展,在改革中求创新。
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办学之路。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创新教育理念是教育改革中的首要任务,更是2003年高级中学必须面对的抉择与考验。
巴彦县高级中学原来是巴彦高中教育中的一枝独秀,享有优师、优生的优惠政策。
但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变迁,巴彦县高中教育格局发生了变化,高级中学又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
高级中学建校于1983年,在1983年——1999年学校是全县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
1999年改为南北划片招生,2001年从高级中学调出部分骨干教师成立第三高中。
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科学 (cec )一词,来源于拉 丁文 “ceta , Sine S in i”意 为 “ 学问”的意思 。 技术 (ehooy 一词,来源于拉丁 Tcnlg )
文 “ e h e ,是指各种物质 手段 、工艺技巧 、劳动经验和 Tch ” 作业方法 的总和 。 技术创新是技术变革 的一种形式,是高素 质者采用先进设备,应用新 技术 ,使用新材料 ,用新的科学 管理方法和 手段,用较少的投入,在合理 的限度 内,创造 出
1 理 论 依 据
出适合各 国货 物运 输条件 的集 装箱, 打开 了国际市场。 电子
技术、信息 技术的广泛运 用,对我 国的经济、军事 、文化都
产生 了重大影响。 电子技术改造传统 的工业 炉窖, 用 有效地
节省了能源的消耗 。 采用微 电子 技术 , 对我 国的机立 窖水 泥 生产 线进行 技术管理 , 取得重大突戏 对化肥生产企业应用
各个领域。不断创造出新工艺、 新工具、 新材料,不断开发 出新资源, 推出新产品, 一方面使传统生产部门的技术基础 不断得到改造, 另一方面也在全新的技术基础上为生产部门
的创立 和发展 开辟了道路 。 史上的历次产业革命都 是一般 历
发
展
的
不
竭 动 力
化 科技市场是依靠科技进步振兴企业的重要技术阵地, 使
我 们的科研 成果 传化为生产力 ,转化 为商品 以实 现经济价
值。
生产方式发生的革命,科学技术在其中都起了关键性作用。
种很强烈的科技责任感 。 同时对贡献突 出的科技人员 实行 表 彰和 奖励 ,以激 发他们 的科研 热情 。
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是指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的总
和。 外部条件主要包括 国家政策 、 市场竞争;内因主要有企
马克思关于创新的思想
马克思关于创新的思想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
工业革命的演化史就是创新发展的演化过程,创新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相相呼应,马克思指出:如果生产这些劳动资料的部门的劳动生产力发展了,旧的机器、工具、器具等等就为效率更高的、从功效来说更便宜的机器、工具和器具等等所代替。
马克思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资本的有机构成不断增加,会导致劳动力的需要锐减,从而引发社会问题,进而阻碍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创新,为了解决社会问题进一步推进创新就需要进行制度创新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认为,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可以推动劳动生产力的发展。
“现实财富的创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时间内所运用的动因的力量,而动因取决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科学和技术虽然有差别,但是科学必须依靠技术才能予以转化成为生产力。
恩格斯对马克思技术进步理论进行总结认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
马克思认为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并进一步指出技术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活动器官的延长。
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历史进步中起到了基础性的推进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人大脑的延伸,突破了人体和人脑的限制,再借助于机器和技术的力量极大提升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作文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作文创新,这个词儿听起来就很高级,好像只有科学家、企业家才能驾驭得了。
其实,创新就在我们身边,它是我们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咱们老百姓也能创新,只要你有一颗勇敢尝试的心。
创新是一种态度。
咱们要敢于突破陈规,勇于尝试新事物。
就像那个叫做“马云”的人,他当初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他是个疯子。
但是,他坚持自己的梦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实现。
他的阿里巴巴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所以,我们要像马云一样,敢于创新,敢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创新是一种能力。
咱们要学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就像那个叫做“乔布斯”的人,他在苹果公司的时候,发现了手机的巨大潜力。
于是,他带领团队研发出了iPhone,彻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方式。
这说明,创新不仅仅是发明新东西,更重要的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要像乔布斯一样,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种精神。
咱们要有敢于拼搏的精神,不怕失败。
就像那个叫做“刘强东”的人,他在创办京东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多困难。
但是,他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最终把京东打造成了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
这说明,创新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只有敢于拼搏,才能取得成功。
所以,我们要像刘强东一样,有敢于拼搏的精神。
创新是一种习惯。
咱们要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就像那个叫做“李彦宏”的人,他在创办百度的时候,就已经在研究搜索引擎技术。
他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地改进技术,最终把百度打造成了中国最大的搜索引擎。
这说明,创新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进步。
所以,我们要像李彦宏一样,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
创新是我们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只要我们敢于尝试、善于思考、勇于拼搏、不断学习,就能为民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创新发展增优势
“创新发展增优势,转型升级上水平”主题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发展创新型教育、建设创新型学校是战胜当前困难、应对未来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灌云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发展的根本途径。
为进一步强化广大党员干部的创新意识,加快发展教育改革步伐,推进建设教育现代化,着力打造创新型干部,努力构建创新型社会,增添跨越发展的新优势,不断提升灌云教育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根据灌发[2009]33号文件精神,经局党委研究,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以“创新发展增优势,转型升级上水平”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
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市委王书记关于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讲话精神和市委常委县委唐书记关于致力打造创新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特色区的讲话精神。
紧紧围绕“创新创业创特色,提速升位快发展”的工作要求,始终突出“创新发展增优势,转型升级上水平”的发展主题,教育引导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创新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紧迫性,以创新来抢抓战略机遇、破解发展难题、提高教育教学质1量、打造特色优势,使灌云教育教学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二、活动安排“创新发展增优势,转型升级上水平”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分三个阶段进行:1、学习讨论阶段:统一认识,营造氛围(11月29日-12月15日)组织教育局机关和中小学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市委书记王建华同志关于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讲话精神和市委常委县委唐书记关于致力打造创新发展的先行区示范区特色区的讲话精神,并开展多种形式的研讨活动,统一思想,交流心得,畅谈体会,把握精髓。
召开局党委会议,集中学习王建华同志的讲话和调研文章,在领导层面上进一步加深对创新发展重要性的理解和把握;把发展创新型教育作为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基层学校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领会。
同时,在灌云教育信息网开辟专题、专栏,开展系列评论,刊发典型经验,介绍相关知识,进行跟踪报道,深入宣传发展创新型教育的重大意义和目的要求。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回顾几十年来的中国教育历程,追求片面升学效率的“应试”教育已越来越行不通了。
教育要改革,尤其是英语教育要改革,已经是迫切的要求,如何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把创新性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等紧密结合起来,已经成为摆在广大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新课题。
针对此现状,在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学科的整合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br/>一、在整合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br/>目前,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点。
英语环境的普遍缺乏,师资水平的参差不齐,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高低,班级学生人数过多等都极大地限制了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
<br/>我们认为,只有创新才有出路。
研究创新教育,就是要开展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趋向的教育实践。
为此,必须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封闭型教育走向开放性教育,从传统型教育走向创新性教育,从家长式教育转向民主式教育,从传授式走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存的教育。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解决初中英语教学难题提供了可能,因为它可以为学生创设真实、丰富和立体化的英语教学环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兴趣,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潜能,它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接触英语常识及其背景等。
<br/>然而在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上,各地各学校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如有的学校为了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花巨资购置昂贵的设备,但缺少适宜的软件支持和能够熟练整合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师资队伍,从而使设备形同虚设。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作文
创新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作文说到创新,真的是一件让人兴奋的事情,不是吗?要知道,创新可不是一件空洞的事物,它就像是一辆火车,轰隆隆地把我们的民族推向前进。
每当看到科技进步、生活方式的改变,心里就会不禁感叹:哇,真是太厉害了!有时候觉得,创新就像是大自然的魔法师,能把我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变成一场精彩的冒险。
你有没有想过,假如没有那些有创意的发明,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比如说,谁能想到最早的人类居然得用石头来打猎,后来发展到现在的高科技武器?这就像是从原始社会的“地狱模式”升级到现代社会的“神仙模式”,完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再比如,刚开始的时候,咱们的祖先穿的衣服也就跟麻布袋差不多,后来慢慢地,出现了丝绸、棉花这些精致的织物。
多亏了那些天马行空的发明家,要不然我们现在的衣服可就没这么好看了。
更别说现在的科技了。
你想想,之前我们要写个字,得用毛笔和墨水,一不小心还容易把手弄得一团糟。
可是现在,大家都在用电脑和手机,打字又快又方便。
要是没有那些不断探索、不断试错的创新者,谁知道我们还要花多少时间在写信上?这种变化不仅让生活变得更加高效,也让我们有更多时间去享受生活,比如看看电影、打打游戏,生活真是越来越滋润了。
再举个例子,大家都知道,我们的手机现在几乎可以干任何事情,从打电话到网上购物,从拍照到导航,简直就是一个掌中宝。
如果没有那些不断创新的科技公司,咱们现在可能还在用老式的电话机,甚至还得给人寄信。
说到这儿,我就忍不住想,真是时代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利了。
而且,创新不仅仅体现在科技上,它还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餐厅的菜单,从最早的简单几样菜,到现在花样繁多的美食,每次去餐厅都像是在开启一场味蕾的冒险。
那些用心研究新菜品的厨师们,他们的创新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饮食体验,也让我们每次进餐都充满了期待。
所以说,创新真的是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它就像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作文800字(精选2篇)
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作文篇1创新精神是世界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有了创新精神,就有了前进的希望。
刚刚离我们远去的杰出科学家、中国“两弹一星”工程奠基人钱学森爷爷在临终前最后一次谈话中强调指出,我国科技人才的教育需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第一要务。
创新精神不仅是科技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每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
那么,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呢?首先,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要充满好奇心。
牛顿少年时期就有很强的好奇心,他常常在夜晚仰望天上的星星和月亮。
星星和月亮为什么挂在天上?星星和月亮都在天空运转着,它们为什么不相撞呢?这些疑问激发着他的探索欲望。
后来,经过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能提出问题,说明在思考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如果提不出问题,那才是最大的问题。
好奇心是包含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谁想在茫茫学海获取成功,就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
正像爱因斯坦说的那样:“我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其次,对所学习或研究的事物要有追求创新的欲望。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诗圣杜甫在诗歌创作中不一味拟古,而是孜孜以求语出惊人的绝句,才成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绝妙好辞。
如果没有强烈的追求创新欲望,那么无论怎样谦虚和好学,最终都是模仿或抄袭,只能在前人划定的圈子里周旋。
要创新,我们就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勇敢面对困难,以非凡的魄力开辟出前人未曾走过的路。
最后,要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修养,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创新并非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没有科学文化知识做后盾,创意难以结成硕果。
创新精神也只有符合社会道德取向,才能被人们认可、接受。
少年强,则国强。
巍巍耀华园,82载春秋始终走在“继承——发展——创新”之路上,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无数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的人才。
“耀华杯“科技节已经拉开帷幕,它为我们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供了舞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赴江苏昆山、上海浦东学习考察报告近期,我有幸赴江苏昆山、上海浦东参加了滨海新区首期“强街强镇”战略专题研讨班学习考察活动,收获很大。
按照“现场变课堂,素材变教材,实践者变教育者”的教学模式,先后在昆山市委党校观看了“新昆山之路”专题片,考察了该市的玉山镇、千灯镇,又前往浦东新区区委党校、金桥镇、潍坊新村街道等地参观学习,并与当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进行互动交流,初步了解了一些“先进地区的先进做法”,使自己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考察,我强烈感受到,先进地区之所以先进,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思想解放,观念常新。
无论在昆山高速发展的“经济快车”上,还是浦东镇街较有名气的“和谐社区”创建中,当地的干事创业者,永远承载敢为天下先的创新胆识。
他们响亮地提出“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永远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创新,唯有创新,才是发展的不竭动力。
正因为永远的创新,才铸就了先进地区的成功与辉煌!
一、先进地区的“先进之处”
1、昆山之“强”。
昆山,东临上海,西依苏州,是江苏省的东大门,隶属苏州市辖县级市。
1989年撤县设市,下辖周庄、千灯等10
镇和2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2个省级开发区。
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0多万人,其中户籍人口70万人。
昆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教育家朱柏庐、散文家归有光、“电脑大王”王安都是昆山人。
这里是“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千年古镇周庄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享誉海内外。
昆山物产丰饶,盛产驰名中外的阳澄湖清水大闸蟹,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美称。
2010年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突破2000亿元;新增注册外资超3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超15亿美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500亿元,进出口总额超700亿美元。
世界500强企业有37家在昆山办有企业,有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7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全球1/8的数码相机、1/2的笔记本电脑都产自昆山开发区。
还有“樱花”厨具、“统一”食品、“利乐”包装、“捷安特”自行车等中国家庭耳熟能详的品牌均在昆山制造。
昆山财政收入总量、人均GDP 和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雄踞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之首,也是国内人均GDP第一个突破1万美元的县级市。
昆山拥有数个“全国第一”和诸多国家级“名片”,如全国第一个办在县级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国第一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全国百强县第一、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改革十大创新城市等。
2、“新昆山之路”。
昆山改革开放之初并不富裕,1985年前,昆山仅仅是靠种水稻、蔬菜为主的农业县,经济实力在苏州市排在最末位,县长号称“小六子”县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昆山人通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走出了一条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此过程中,应当说转型发展最为成功。
堪称全国县域经济转型“先行者”和“优等生”。
在过去30年中,从“农转工”到“内转外”再到“散转聚”,昆山的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在转型,每一次转型,都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发展台阶。
回首过往,从“农业大县”到“科技新城”、从“全面小康”到“城乡一体”,昆山在一次次不断转型不断跃升的精彩实践中,把“开放包容”、“整体推进”的发展哲学演绎得淋漓尽致。
所以,昆山发展之路,其实,就是不断转型之路。
因为昆山人时时意识到,“此路不通”必须“另寻他路”。
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发展至今,他们又深刻警醒,经济上的“一枝独秀”并不能解决其他方面‘短腿’造成的发展难题。
“新昆山之路”其实就是“全面转型之路”。
如今,无论在全国“千强镇”之一—玉山镇、还是在以“亭林故里、戏曲之源、田园水乡”为特色的旅游重镇—千灯镇、考察所到之处,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富民与强市良性互动、环境与发展同步提升、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城市农村共同繁荣,一切可能的对立冲突,几乎都转化为相得益彰的和谐共进。
如今的昆山,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过程中,成
功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昆山之路”。
二、先进地区“先进”缘由初探
1、永无止境的学习
在昆山考察,感受最强烈的是,该市党员干部永无止境的学习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