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精品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己来整理的习惯。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些整理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是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够强。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在家里和学校中,往往需要家长和老师的提醒和帮助才能完成整理物品的任务。
因此,学生对于整理物品的重要性还缺乏认识,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2.培养学生自己来整理的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掌握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培养学生自己来整理的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整理的重要性,培养整理的习惯。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3.小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与他人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内容包括情境图片、游戏、小组合作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整理物品的实际素材,如书籍、文具等。
3.教学奖品:准备一些小奖品,用于激励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观察一些乱糟糟的物品,引发学生对整理的思考,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让学生了解整理物品的重要性,以及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些整理物品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整理。
4.巩固(5分钟)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前言本节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第11课,课题为“让我自己来整理”。
本次授课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学会整理。
教学目标1.了解整理的重要性;2.学会整理自己的书包、桌面、卧室;3.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
教学重点1.整理的重要性;2.整理自己的书包、桌面、卧室。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良好的整理习惯。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非常乱的照片,让学生看一下,然后问:“这张照片里面的东西乱吗?你们认为一个人整理好自己的东西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的重要性。
2. 学习(20分钟)从书包、桌面、卧室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1 整理书包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个整洁的书包,让学生自己感受一下。
然后引导学生与自己的书包比较,谈一谈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书包的方法:首先将书包里的书和笔记本整理好,再把文具、零食等小物件放到袋子里。
最后检查一下书包是否有垃圾需要清理。
2.2 整理桌面教师出示一张乱七八糟的桌面照片,让学生看看这样的桌面会给人带来什么感觉。
然后,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桌面的方法:首先将桌上的书本、笔记本等物品摆放整齐,然后将不需要的物品放回原处或丢弃。
最后用湿布擦拭一下桌面。
2.3 整理卧室教师问学生谁会自己整理卧室,然后让学生谈一谈自己整理卧室的方法。
接下来,教师向学生讲解正确整理卧室的方法:首先将衣服叠放整齐,然后将垃圾清理掉。
最后收拾杂乱的物品,按照类别归纳放置,比如彩笔和铅笔放在笔筒中,书放在书架上。
3. 操练(20分钟)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自己整理好书包、桌面、卧室。
整理完成后,让学生自己检查一遍是否有遗漏的或者整理不好的地方。
4. 拓展(1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整理的方法和技巧,然后让学生介绍一下。
5. 总结(5分钟)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将整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明白整理是生活中必须具备的能力,可以提高生活效率,保持身心健康。
2.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整理的方法和步骤,掌握整理的基本技巧。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引导他们学会辨别物品的价值。
教学重点1.让学生意识到整理的重要性,积极掌握整理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
教学难点1.教会学生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2.帮助学生克服整理过程中的困难和障碍。
教学准备•教师备课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
•展示屏或白板。
•一页白纸和笔。
•教材《道德与法治》第11课。
•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个简单的物品或绿植。
教学内容及过程1. 整体感知(5分钟)教师放映一段小视频,让学生观看一个社区居民小区的自发整理活动,以提高学生对整理活动的认知度和兴趣性。
2. 案例学习(10分钟)教师抽取5-6个学生,通过学生带来的物品或绿植,让他们展示物品的整理前和整理后的情况,让学生可以切身感受到整理后物品的美好变化。
3. 整理方法和步骤(1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白纸的整理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然后在白纸上进行演示,步骤如下:•筛选:将杂物分为需留,需要扔或捐赠的三类。
•分类:将留下的物品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进行分类。
•归纳:按照物品所属的类别进行归纳。
4. 整理技巧(20分钟)教师通过实例、照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技巧,包括折叠叠衣和家具摆放等。
5. 练习与检验(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技巧对教室进行整理,然后组织学生一起评估教室的整洁程度。
6. 总结反思(5分钟)教师让学生整洁的感受、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策略进行分享和总结,以达到提高学生自我总结和自我评估的能力。
课后作业1.学生观察家庭、学校或社区中需要整理的物品,进行筛选、分类和归纳,并记录下自己的整理过程和体会。
2.学生挑选自己最喜欢的物品,介绍此物品的重要性,并对此物品进行整理。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我家》的第三个主题。
本课以“整理”为抓手,旨在通过让学生认识自己身边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以及切合自己生活实际的活动体验等四个板块的教学,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树立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德、智力和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他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类生活用品以及各种玩具,但物品使用过后常常呈现以下两种情况:1.没有自己整理物品的意识,多数认为爸爸妈妈会整理;2.大部分孩子不懂得如何进行有序归类整理。
三、教学目标1、学习整理的方法,如归类整理和有序整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2、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要学着做。
3、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懂得以自己的方式去爱父母。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发现、学习两种整理自己物品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难点:学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懂得以自己的方式去爱父母。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课件2.准备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小卡片;3.小书架学生准备:带自己喜欢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六、教学流程课前激趣,引出整理小朋友们好!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了道德与法治第十课,感受到:家人的爱。
那么你们的爱自己的家吗?光头强也爱自己的家,可是他的家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播放《熊出没》之熊二帮光头强整理房间的视频。
小朋友们,光头强的房间原先是?后来变得?闪亮整洁,谁是大功臣呀?今天老师可把熊二请到课堂上来了,想见见它吗?闭上眼睛,DENGDENG,哈喽,小朋友我是熊二,我可是整理冠军呢,你们班有没有像我这样的整理高手呢?噢,这么多呀!不愧是自能富阳娃。
可是我不信,你们敢和我PK闯关游戏吗?哪个小组最先靠近我,我就把富阳自理娃的奖杯颁发给他们。
有信心吗?我熊二的口号是:我是整理大冠军,收拾物品我第一。
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教案
1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愿意尝试自己动手。
乐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能体会到成就感。
3.行为与习惯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基本学习习惯,能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4.过程与方法在徒手操、个别示范中学习;在评比、鼓励中纠正;在竞赛、唱儿歌中巩固;在表演中体验、提高。
教学重难点1.重点:(1)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整理生活用品的能力。
(2)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难点: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视频。
学生准备:做游戏需要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带来两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猜一下,看看哪位同学的脑子比较灵活,猜得对。
师课件出示两个谜语。
生抢答,师生共同分析谜底。
师:我们猜的这两件物品是做什么用的呢?生答。
师:这些物品我们每天都要用,缺少了哪一个都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困扰,它们就是我们的“小伙伴”。
我们还有哪些“小伙伴”呢?同学们谁能跟大家分享一下,让大家认识一下你的“小伙伴”。
生纷纷发言。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些小伙伴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们重要的朋友。
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是想让你们认识到这些小伙伴的存在,重视它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身边都有哪些“小伙伴”,明白这些“小伙伴”的重要。
】二、初步感知师:出示小笑脸。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小笑脸,表现好的、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将得到老师赠送的小笑脸,你们想要吗?师课件出示视频。
(视频播放一间杂乱无章的房间,一个急得满头大汗的小朋友在让妈妈帮他找橡皮)师问:这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呢?生1:他在找橡皮。
生2:他的房间太乱了,东西没有放在固定的位置。
生3:告诉他应该把东西整理好。
师:你们总结得真棒,希望你们不要像视频中的小男孩那样,把自己的房间弄得一塌糊涂,给我们的“小伙伴”找到自己的家,那你们知道我们的“小伙伴”的家在哪里吗?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师课件出示一些物品,请同学们帮助它们找找自己的家。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11让我自已来整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11让我自已来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为主线,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整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房间等。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但生活自理能力较弱。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他们在整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不知道如何整理物品,缺乏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2.整理过程中容易分心,无法专注于完成任务。
3.缺乏自主意识,依赖性强,不愿意自己动手整理。
针对这些问题,我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整理的习惯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学会自己整理书包、房间等。
2.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整理方法,培养自主整理的习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改变依赖心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整理活动。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分享整理的方法和经验。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学会自己整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故事和图片,用于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准备一些实物的书包、书籍等,让学生动手实践整理。
3.准备一些整理的技巧和方法,以便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整理的重要性。
2.呈现(5分钟)展示一些整理前后的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整理的效果。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自己整理书包和房间。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精选11篇)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精选11篇)《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1【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统编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本单元的主题是“我爱我家”,由“我和我的家”“家人的爱”“让我自己来整理”“干点家务活”四课组成。
教材以“小伙伴”为切入点,用拟人化的方式,将玩具、文具和生活用品分类摆放,归类说明。
【学情分析】面对刚进入学习不久一年级学生来说,生活、学习、行为习惯都会有点困难。
孩子们还处于变化和正在变化中,很多时候依赖家长和老师。
就像整理书包这种事情,多数是由家长代劳的。
介于此,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我选择和学生合作设计活动内容,共同组织活动过程,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乐于接受。
【设计思路】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活动源于儿童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重视课程与儿童生活的联系,课程才会变得对儿童有意义。
为此,我在课的开始以比赛的形式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东西摆放有序的好处;再通过课件展示分类整理的方法,同时指导践行;组织整理书包比赛,让学生体会整理带来的方便,师生达成共识;顺势引导;学会整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爱父母长辈的表现;课后拓展的内容是每天按课表进行书包整理,整理目的明确,整理难度提高,需要家长参与指导,好习惯贵在坚持。
教学目标:1.懂得自己的事要自己做不会做的要学着做。
2.学习要整理两个小窍门,即物品归类及定时整理。
3.养成整理自己物品的好习惯,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要加强学生整理习惯的培养,使其学会自主,侓地生活,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整理生活、学习用具的小要领。
活动过程活动前情景设计:组织比赛:整理书包、找文具。
初步感悟学会整理的重要性,自己的事自己做。
绘本导入——“乱作一团”的我们1.选用绘本《乱作一团》作为趣味导入,内容讲到全家总动员,一起寻找小仓鼠一幕时戛然而止,引起学生的共鸣;如果不学会收拾房间,那么房间里真的会乱做一团,整个生活也会乱作一团哦!2.寻找身边的小伙伴: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麻烦?大多时候,你总会找不到哪些小伙伴呢?这些“小伙伴”分属于哪些生活场景?遇到找不到“小伙伴”的情况,你会怎么做?3.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同学日常生活中的整理情况的视频和照片等。
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东西必须自己整理的重要性。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责任感,学会快乐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让学生学会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的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出示《猜谜语》的课件请同学们猜一下这个谜语是指的什么。
两个小口袋,天天贴身带,如果带一只,就把人笑坏。
我是同学们纷纷发言老师总结:对同学们真聪明,它就是我们的“小伙伴”我们日常穿的裤子。
并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有那些“小伙伴”呢?然后顺势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让我自己来整理》(板书)。
二、小雨和他的“小伙伴”:老师出示课本第42页图片的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想一个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有哪些“小伙伴”?学生仔细观察后,分组讨论交流、分享,老师巡视指导;老师指出同学们说的很好,像这样的“小伙伴”有很多比如:我们的书包、玩具、衣服等。
三、找不到“小伙伴”了:老师出示课本第43页图片的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想一想图上的小朋友为什么找不到“小伙伴”了?学生仔细观察后,分组讨论交流、分享,老师巡视指导;老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因为这位小朋友平时责任感比较差,马马虎虎所以弄丢了自己的小伙伴,大家一定不要向他学习。
四、送“小伙伴”回家:老师出示课本第44页图片的课件,请同学们观察并想一个问题我们应当把“小伙伴”送哪里去呢?学生仔细观察后,分组讨论交流、分享,老师巡视指导;老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我们在用完我们的“小伙伴”后,应当把我们的“小伙伴”送到他们该去的地方,以便我们下次使用。
五、养成整理的好习惯:老师出示课本第45页图片的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想一想:图上的同学想法对么,为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后,分组讨论交流、分享,老师巡视指导;老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图上的小朋友想法是错误的,自己的事情我们要自己做,图上的小朋友的想法是缺乏责任感的表现。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整洁的重要性,明确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步骤。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物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责任心。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他们的整洁意识,体会整理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教会学生整洁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整理物品的能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整理物品的能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
2.教具:笔、黑板、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打开教学PPT,呈现一些杂乱不堪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看到的图片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整理物品。
2. 观察和思考(10分钟)教师出示一张整洁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物品是如何整齐摆放的,询问学生对整洁的看法,并引导学生思考整理物品的作用。
3. 学习整理方法和步骤(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清除垃圾、整理物品的摆放位置、归类整理等内容。
通过教学PPT和示范,具体讲解每个步骤的操作方法。
4. 实践练习(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学生需要在教室内选择一个区域的物品进行整理,按照之前学到的方法和步骤进行整理。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5. 分享交流(10分钟)学生完成整理后,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整理的过程和体会,其他学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归纳,强调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五、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整理自己的书桌、书包或者衣柜,写一篇心得体会,并在下节课上交。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践,培养了学生整理物品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通过实践练习和分享交流,学生对整理物品的方法和步骤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体会到整理过程中的快乐和成就感。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部编版
在课程总结时,我强调了整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能够将所学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然而,我也意识到,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今后,我将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们的整理习惯培养,让整理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整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整理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整理书桌最有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整理操作。学生们将动手整理自己的书桌,体验整理的过程和效果。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整理成果,分享整理的经验和感受。
-强化责任意识,使学生明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法治观念。
-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珍惜物品,不浪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引导学生尊重他人劳动成果,遵守公共秩序,培养法治观念。
2.教学难点
(1)整理方法的灵活运用。
-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分类、摆放、归位的具体方法和技巧,需要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这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并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好奇,也愿意尝试自己动手操作。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够强,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反复练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主性。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养成有序生活的习惯。
2.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生活自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整理物品的图片,如衣服、书本、玩具等。
2.准备一些整理物品的实物,如衣物、书本、玩具等。
3.准备一个整理箱,用于学生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各种物品,并提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些物品应该放在哪里吗?怎样才能让它们整齐有序呢?”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整理好的物品,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点,引导他们发现整理的规律和方法。
例如,衣服应该叠放整齐,书本应该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物品进行整理。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建议和帮助。
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整理方法,并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4.巩固(5分钟)学生个体展示自己的整理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通过展示和评价,巩固学生所学的整理方法。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整理?怎样才能让我们的环境更加整洁美观?”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课 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的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学会整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整理自己的物品,保持环境的整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和学习能力。
但是,由于年龄较小,他们的自主性和自律性还不够强,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可能对整理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能够自觉地实践。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整理的重要性,并学会整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学会整理的方法,能够自己来整理物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维护环境的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整理的方法,能够自己来整理物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整理自己的物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整理。
2.互动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整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整理物品的图片、实物等。
2.教学环境:干净、整洁的教室,有利于学生观察和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遇到过东西乱糟糟的情况?你们觉得这样的环境怎么样?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整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整理前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整理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讲解整理的方法,如分类、排序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整理。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让我自己来整理》精品教案
《让我自己来整理》名师教案教材分析: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品格,智力和生活能力等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健康、安全的生活”中的第四条提出:“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的第二条强调:“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本课《让我自己来整理》就是为此而设定,旨在通过三个板块的教学活动,以及绘本材料的补充拓展。
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养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是达成单元目标的重要内容,《让我自己来整理》,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教材以“整理”为抓手,重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培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显现出劳动带给生活的改变和美好。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整理的四种方法,即分类、排序、物有定位、物归原位。
2、情感目标;形成家庭和学校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养成自己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这就是我的教学重点。
3、行为目标:通过生活实践获得自主整理意识的启蒙,体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承担家庭生活的责任,就是照顾身边人的表现。
这就是我要突破的教学难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有序整理的方法,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养成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课件、脏乱差房间的照片,分类储物箱。
学生:整理家里一角的照片。
教学思路:一、绘本引入——明白整理的好处二、模拟操作——学习整理的方法三、梳理延伸——总结整理的秘诀教学过程:板块一:绘本导入——探究整理作用1、绘本《乱做一团》讲述。
丽娜、保罗和我们一样是一年级小学生,他们的妈妈每天跟在他们俩后面没完没了的收拾房间,妈妈烦透了这种生活。
决定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的房间,这一天,保罗和丽娜约好一起去儿童乐园,出发前,丽娜在找他的花袜子,“干脆别穿了吧!”保罗抱怨道,“我们得走了”,丽娜放弃了,烦躁的走近衣柜,“嗷~~”她突然叫起来,因为他的右脚踩到了一辆玩具汽车,保罗一边幸灾乐祸的说了声“活该”,一边穿运动鞋,他已经穿好一只了,但另一只跑哪儿去了呢?“丽娜帮我找找吧!这也是你的房间”,丽娜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为什么呀?干脆别穿鞋吧!”保罗朝丽娜吐了吐舌头,气呼呼的把地板上的枕头和几块积木踢到了床底下。
11让我自己来整理 (教学设计)-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11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该课程主要介绍了儿童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情感管理能力,增强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儿童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2.理解通过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来保护自己和别人的重要性;3.掌握收拾和整理书包的方法;4.掌握分类和分组物品的能力。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的能力;2.提高学生分类和分组物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1.让学生了解自我卫生保护和情感管理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自信心,让他们相信能自己做好自我管理和情感管理。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情景引导法:通过带领学生实际操作,引导学生体验整理卫生。
2.课件设计法:通过PPT设计,引导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整理分类及分类原则。
3.观察教学法:通过观察学生合作和独立完成整理分类过程,观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感表现。
教学步骤步骤一:复述课文教师简要复述课文,然后以问题展开讨论:“你们每天都需要整理自己的书包或者自己的玩具吗?为什么需要整理?”步骤二:情景引导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操作,以学生书包的整理和分类为例,引导学生体验整理卫生的过程。
教师应在引导过程中对学生的培养合理要求,既不能要求过简单,也不能过于困难。
步骤三:分类原则的引导教师运用PPT设计,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书包内物品的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类原则,包括颜色、大小、形状、材质等。
步骤四:分类练习教师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分类练习,先进行集体分类,然后引导学生分组完成分类。
步骤五:反思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分类整理的重要性,以及学生个人对整理的感受和经验。
四、教学资料1.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11课ppt;2.教师精选的用于分类练习的物品。
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分类原则的掌握情况;2.学生分类练习完成情况和方法;3.学生参与整理感受和反思的情况。
第11课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1
《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教材分析】本课程是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11课,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习如何分类整理物品,掌握分类整理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理解整理的重要性,并且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让生活更加有序和整洁。
【学情分析】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大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因此,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2、学生能够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3、学生能够感受到整理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感。
【教学重点】1、整理的重要性和方法。
2、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整理对自己的重要性。
2、学生能够独立整理自己的物品。
【教学准备】1、课件2、整理物品的图片3、讲解整理方法的图片4、讲解整理重要性的图片5、整理小工具(例如,纸张、笔、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老师走进教室,向学生打招呼)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你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等待学生回答)学生1:整理!老师:对啦,今天我们要学习整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你们有没有听过“整理”这个词?学生2:整理就是把东西放到它应该在的地方。
老师:非常好!整理就是把东西放到它应该在的地方,这样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就会更加有序和美好。
那么,你们自己整理过什么东西呢?(等待学生回答)学生3:我整理过自己的玩具。
学生4:我整理过自己的书包。
学生5:我整理过自己的房间。
老师:好的,大家都整理过自己的东西。
那么,我们来看看整理的方法和重要性。
二、讲解整理方法(10分钟)(老师打开课件,呈现讲解整理方法的图片)老师:首先,我们来看看整理的方法。
整理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把物品分类,把不同类别的物品分别放在不同的地方等等。
你们看,这是把衣服按颜色分类,这是把书按类别分别放在不同的书架上。
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整理自己的东西。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
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11课《让我自己来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整理物品,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并学会整理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但往往需要成人的引导和鼓励。
学生对于图片和故事具有较强的兴趣,通过生动的教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
2.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能力,提高自理能力和独立性。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故事导入:通过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例呈现: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3.实践操练: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亲身体验整理的过程,提高动手能力。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整理方法和经验,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整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整理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2.图片和实物:整理物品的图片和实物。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认识到整理物品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整理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整理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亲身体验整理的过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整理方法和经验。
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巩固所学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已来整理》教学设计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让我自已来整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我自己来整理》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整理,怎样整理,以及整理的好处。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们对于整理物品的认识和能力各不相同。
有的学生可能已经养成了整理物品的习惯,而有的学生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整理的重要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并教会他们整理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整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自己整理物品的好处。
2.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3.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认识到整理的重要性。
2.教会学生整理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自己整理物品的良好习惯。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整理经验和方法。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整理物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故事和图片。
2.准备一些整理工具,如收纳盒、抽屉分隔器等。
3.准备时间管理表,让学生了解如何合理安排时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需要整理?怎样整理?整理的好处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整理前后的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整理的效果。
引导学生讨论:整理后的物品为什么会更整齐?怎样才能保持整理后的状态?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定一个整理主题(如书桌、衣柜等)。
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自己整理物品。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个别辅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