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领导理论演变的三个阶段
西方领导理论的演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研究者继续致力于领导类型 的探索。他们从不同角度为切入点,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并 建构了各自的理论。由于关注重点不同,研究者对这类领导 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有的延用伯恩斯的命名——变革型领导, 有的延用豪斯的命名——魅力型领导,有的提出新的名称, 如愿景型领导(visionary leadership)、榜样领导 (exemplary leadership)、文化领导(cultural leadership)和符号领导(symbolic leadership)等。 尽管这些理论名称不同,内容侧重点各异,但它们的 思想起源一致,并可以归纳出明确的共同主张,因而被归为 一类。这类理论被布莱曼称为“新领导(New Leadership)” 理论,被亨特称为“新兴领导(Emerging Leadership)” 理论,被豪斯和爱蒂泰尔称为“新魅力理论(newcharismatic theory)”,被萨希金和谢莫等人称为“变革 型领导理论”。
(二)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后期,全球范围内商 业竞争日益加剧、成员对组织的承诺与忠诚 普遍缺失,促使人们期望领导者能够有效激 发组织成员的动机与热情,变革并提升个体 道德水平和组织业绩。研究者们发现,要解 释和预测领导者对追随者的情感激发和对整 个组织的影响,传统领导理论 存在明显局限,不得不寻找新 的研究视角。
五、巴纳德的领导特质理论
协作是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基 本而又重要的前提条件。社会的各种 组织,不管是政治的、军事的、宗教 的,还是企业的、学术的,都是一个 协作系统。而且,协作系统是一个动 态的过程,它的运营环境以及组成要 素都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协作系统 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巴纳德认 为,协作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决 定于协作系统的有效性和高能率。 ——巴纳德
领导理论的演进历程
领导理论的演进历程领导理论的演进,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领导研究领域不断进步和完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断演变。
本文将介绍领导理论的演进历程,并探讨其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一、传统领导理论的起源传统领导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此之前,人们对领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和军事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开始将领导研究应用到组织管理中。
这一时期,领导被视为一种天赋或天生的特质,只有一部分人天生具备领导能力。
此时出现了所谓的“大人物理论”,即认为成功的领导者具备独特的个人特质,如智慧、勇气和魅力。
二、领导行为理论的兴起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斯图尔特•贾德斯(Stewart Clegg)等学者开始从行为的角度研究领导。
他们提出领导行为理论,认为领导不仅与个人特质相关,还与领导者的行为和行动方式有密切关系。
贾德斯将领导行为划分为任务导向型和人际关系导向型两种,认为有效的领导者应同时具备这两种行为。
三、情境领导理论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费德勒(Fred Fiedler)提出了领导行为的情境依赖性。
他认为领导效果取决于领导者与情境的匹配程度。
这一理论强调了组织环境、领导者与下属关系等因素对领导效果的影响。
四、变革性领导理论的兴起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詹姆斯•麦格雷戈(James MacGregor Burns)提出了变革性领导理论。
他认为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激励下属、改变组织和社会现状的能力。
变革性领导理论强调领导者的眼光和愿景,以及对组织和员工进行激励和激发创新的能力。
五、情绪智力理论的提出21世纪初,心理学家彼得•萨拉沃伊(Peter Salovey)和约翰•迈耶(John Mayer)提出了情绪智力理论。
他们认为领导者应具备对情绪的感知、理解和管理能力。
情绪智力理论在领导研究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成为了当代领导力研究的热点。
总结而言,领导理论的演进历程可以归纳为从关注领导特质到领导行为,再到情境依赖性和变革性领导,最终发展到情绪智力理论的阶段。
浅谈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
浅谈西方管理思想的演进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大致有三条主线:第一条是时间线,以时间为轴充分体现其历史性;第二条是理论线,以西方管理理论的历史演进过程为轴,充分反映其发展性;第三条是人性线,以管理思想发展进程中的人性理论的深化为轴,表达了对管理最优境界的追求,充分反映其突破性。
从时间上来看西方管理思想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早期的管理思想、时间上大致是从远古时代到公元1543年。
在古代管理思想体现在指挥军队作战、治国施政和管理教会等活动上。
古巴比伦人、古埃及人及古罗马人都在这些方面有着重要贡献。
封建主义和中世纪的管理思想严格的风机制度、分封建制都体现着早期的管理思想。
另外随着向业的繁荣、日益扩大的市场,家庭手工作坊的产生,出现更细的分工更复杂的过程。
接着文艺复兴的产生又推动了管理思想的发展。
2、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及其发展,时间上大致是从1543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主要代表人物有泰罗(科学管理之父)、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等人。
此段时间内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资本主义精神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不断兴起,新教的伦理、个人自由伦理、市场伦理等产生。
工业革命的产生,新的生产组织制度出现,这也对管理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3、古典组织管理思想的出现时间上是1915年到1925年。
这段时间管理思想主要旨在提高生产的效率。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约尔、马克思·韦伯,着重探讨大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且突出的是行政级别组织体系理论。
4、现代行为科学的产生及其发展时间上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1945年二战结束。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始于20世纪20年代中至30年代初梅奥的霍桑实验,该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工人的工作动机和行为并不仅仅为金钱收入等物质利益所驱使,他们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有社会性的需要。
强调人的感情和社会因素,忽视正式组织的职能及理性和经济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
5、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时间上为1945年到80年代。
简述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简述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阶段
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威尔逊时代(1887-1913年)。
1887年,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发表了《西方行政管理学》一书,从此西方行政管理学开始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研究学科和实践活动,标志着西方行政管理学开始兴起。
在这个阶段,威尔逊以政治科学的角度,把美国的联邦、州和地方行政机构进行系统化的研究,提出了西方行政管理学的原则。
2.第二阶段:泰勒斯时代(1914-1939年)。
在这个时期,美国政治学家泰勒斯发展并系统化了威尔逊的理论,把西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扩展到经济理论、宏观经济政策、宏观行政管理与行政改革、决策理论和行政决策技术、内部管理和服务理论等方面。
3.第三阶段:当代时代(1940年以后)。
自20世纪40年代以后,西方行政管理学不断发展和发展,从重视政府行政管理机构和网络设计到关注行政管理效率和质量问题,以及从政府行政管理到公共行政事业以及跨界和国际政策的管理,西方行政管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内容更加多元化,学科不断深入发展。
领导科学 第三讲 西方领导理论
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为我们理解领导这一特殊的社会现 象提供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概念和范式。 •
学习西方领导理论,掌握西方领导理论的基本知识和 发展线索,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结构。 • 西方领导理论为我们今后的学习提供了一种背景
性的知识框架,可以用此来观照中国的领导学研究, 丰富和发展中国的领导学研究。
二、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的几个阶段
2.特质理论的新进展
• 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 化,知识经济对领导者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对领导者特 质理论的研究又迅速升温。虽然原来的领导特质理论研究 结果基本上否认了“伟人论”的观点,但人们始终都认为 有效领导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世界著名的管理学大师 德鲁克(Peter Deruck)认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必须具 有以下五项主要学习习惯:善于利用时间;注重贡献,确 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善于发现和用人之所长;分清主次, 集中精力;作有效的决策。
•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具备什么样素质的 人才适合当领导,即作为领导者需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修养,或者当了 领导之后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人们把这一 时期关于领导者特质的研究统称为领导特质理论(Trait Theory)。将这一 时期称为特质研究时期。第二阶段始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70年 代早期。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于领导行为,探讨什么样的领导行为、 领导风格才能提高领导绩效。人们把这一时期关于领导行为的研究称 为领导行为理论(Behavior Theory)。将这一时期称为领导行为研究时 期。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早期到90年代。这一时期研究的 重点是影响领导绩效的情境因素,如工作任务、团体类型、下属特征 等。将这一时期称为权变理论(Contingency or Situational Theory)研究时期。 第四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的研究可以说比较分散, 人们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研究影响领导绩效的各种因素,产生了多种 领导理论,如交易型领导理论(Transactional Leadership)、变革型领导理 论(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以及自我领导和超级领导理论等,形成 了领导理论的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可以称之为多元化领导理论。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按照一般管理学论述,当代西方管理理论与管理学派的形成,已经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本世纪初所形成的以泰罗等人为代表的古典管理理论。
泰罗等人倡导的科学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在操作规程、工作定额、差别工资制度、职能分工、管理原则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开创了科学管理的新时代。
但对人的认识是有缺陷的,一是把人看成经济人,过分强调物质*** ;二是把人看成和机器一样的工具。
第二阶段,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侧重研究人的需求、行为的动机、人际关系、激励理论等,主张通过多种方式激励人的积极性。
但当时仍把对人的激励看成是管理手段,而不是目的。
第三阶段,是战后出现的以广泛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为特征的管理科学学派。
这一阶段,出现了许多新的管理技术,推进了管理手段现代化与管理方法现代化,提高了管理工作精确化、科学化的水平。
但实践表明,尽管现代管理技术是有效的,却不能代替管理思想现代化和人员的现代化。
人们曾经预想,新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大量应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将可能下降。
但竞争的现实使人逐渐认识到,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使用产品和享用服务的人。
恰恰相反,在新的阶段,或者也可以称之为管理思想发展的第四阶段,对人的认识有了升华。
在这一阶段,提出了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提出了个性需求和精神健康的理论,提出了更多依靠员工的自我指导、自我控制以及顺应人性的管理等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在实践中积极推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可以说,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新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
总之,管理理论的第四阶段,是第二、三阶段管理理论的延伸与升华,可以归纳为两大趋势或两大特征:一是由行为科学升华的人本管理;二是在管理科学众多流派基础上,把系统管理提到新的高度。
西方行政学说发展的钟摆规律
西方行政学说发展的钟摆规律西方行政学说的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独特的历程,因其发展规律而又被称为“钟摆规律”。
这种规律是指,在西方行政学发展过程中,各种理论和思潮会在某一时期达到高峰,但在随后的时间里,会因为一些特殊因素而开始下降,及至反弹,再次成为热点关注,循环往复。
首先,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传统行政学时期,此时的行政学主要关注行政工作的技术问题,包括组织管理、预算编制等,这个阶段始于20世纪初,约持续到1950年代。
其中著名的理论体系为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
第二个阶段是新公共管理(NPM)时期。
在上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中,新公共管理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它旨在打破原有的传统行政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强调市场竞争、协同治理、效率优先等价值。
而在这个阶段兴起的管理理论主要有操作性的理论,如质量管理、管理流程重组等。
第三个阶段是治理理论时期,注重研究政府、企业及社会组织的治理。
这个阶段还具有反思性,尤其是对NPM时期造成的影响所进行的反思。
治理理论强调多元治理、社区参与、公共价值、社会交流等等。
其次,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存在着某一阶段出现的典型思潮和模式,与某些特殊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包括战争、危机、全球化、信息技术、文化多元性、公民社会的兴起,以及全球范围内的越来越重视全球化的发展,这些环境的变迁加速了西方行政学的发展,也直接导致了相应的发展模式和典型思潮的出现。
最后,西方行政学的发展是“钟摆式”的,其主要表现为消息的时效性、发展的契机和各学术学派的相互渗透。
这些特点是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影响和促进的。
在不断折返的过程中,各种理论和思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
一些被抛弃的概念被重新发掘,一些被高度评价的理论依然受到争议,但总体而言,西方行政学的发展一直是充满变化的,“钟摆规律”提供一个更好理解这一发展过程的框架,也提醒我们需持续关注环境变化和社会发展,以应对新的学术挑战和管理需求。
领导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领导学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领导特质理论这实际是管理科学的兴盛时代,产生了领导学的最早流派:领导特质学派。
一、亨利·法约尔的领导特质理论法国著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所有高级领导都应具备以下素质:一是身体健康并且体力好;二是有智慧并且精力充沛;三是道德品质;四是有丰富的一般文化知识;五是有管理才能。
法约尔认为管理才能包括:第一,自己拟定和让别人拟定行动计划的能力;第二,懂得怎样组织怎样建立社会组织;第三,指挥和管理人的艺术;第四,协调调节行动,使力量集中;第五,控制;第六,对所有基本职能都有一般性概念;第七,在企业特有专业方面有尽可能大的能力。
二、德鲁克的领导特质理论第一,善于处理和利用自己的时间,把认清自己的时间用在什么地方作为起点;第二,注重贡献,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第三,善于发现和用人之所长;第四,能分清工作的主次,集中精力于少数主要的领域;第五,能作有效的决策;三、吉赛利的领导特质理论四、美国管理协会的研究成果五、巴纳德的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者应具有:①活力和忍耐力②当机立断③循循善诱④责任心⑤知识和技能。
六、鲍莫尔有效领导者的条件理论第二阶段领导行为理论一、领导方式理论领导方式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心理学家勒温通过试验研究不同的领导作风对下属群体行为的影响,根据权力和决策定位的不同,他认为存在三种极端的领导工作方式,即专制型领导、民主型领导和放任型领导。
二、领导四分图理论(图)定规维度指的是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色的倾向程度。
关怀维度指的是一个人具有信任和尊重下属的看法与情感的这种工作关系的程度。
三、管理方格理论(图)布莱克和默顿二人发展了领导风格的二维观点,在“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的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论。
布莱克和默顿在《管理方格》中列出了五种典型的领导方式:(1.1)为贫乏型,领导者对职工和生产都极不关心,效果最差。
西方领导理念产生及发展过程
西方领导理念产生及发展过程引言领导理念是指关于如何有效地引导和管理组织成员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观念和思想体系。
在西方国家,领导理念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
本文将探讨西方领导理念的产生原因以及主要的发展过程。
产生原因西方领导理念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其中一项重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工业革命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对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此外,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转变也促使了领导理念的产生。
个人权利和自由主义的思想形成了西方国家的价值基础,领导者必须适应这些变化来有效地引导组织成员。
发展过程1. 传统领导理念早期的领导理念主要依赖于权威和命令控制,领导者在组织中扮演着明确的权威角色。
这种传统领导理念主要体现在军队和政府等组织中,强调纪律和指令。
2. 科学管理理论20世纪初,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为领导理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他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改善管理,使工作更高效。
泰勒的理论为后来的管理学提供了基础。
3. 行为主义在20世纪中期,行为主义成为了西方领导理念的主要思潮。
行为主义关注领导者的行为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强调领导者的行为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这一理论为后来的领导者行为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
4. 变革领导理论20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变革的加速和组织环境的复杂化,变革领导理论逐渐兴起。
变革领导理论强调领导者的才能和愿景对组织变革的重要性。
领导者必须能够适应变革和引导组织成员积极参与。
结论西方领导理念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社会和工业变革紧密相关的产物。
从传统的权威领导到科学管理、行为主义和变革领导理论的发展,西方领导理念逐渐从单一的控制权威导向转向了强调有效的组织引导和团队合作。
这一过程不仅反映了西方社会的发展变化,也为其他地区的领导理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以上是西方领导理念产生及发展过程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
一、科学管理内容泰勒于1856年出生在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家庭里,19岁时因故停学进入一家小机械厂当徒工。
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开始当技工,后来迅速提升为工长、总技师。
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
1890年泰勒离开这家公司,从事顾问工作。
1898年进入伯利恒钢铁公司继续从事管理方面的研究,后来他取得发明高速工具钢的利。
1901年以后,他用大部分时间从事写作、讲演,宣传他的一套企业管理理论,即“科学管理----泰勒制”。
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泰勒的科学管理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5条:工作定额原理、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标准化原理、差别计件付酬制、计划和执行相分原理。
1、泰勒认为,为了发掘工人们劳动生产率的潜力,首先应该进行时间和动作的研究。
所谓时间研究,就是研究人们在工作期间各种活动的时间构成,它包括工作日写实与测时。
所谓动作研究,是研究工人干活时动作的合理性,即研究工人在干活时,其身体各部位的动作,经过比较、分析之后,去掉多余的动作,改善必要的动作,从而减少人的疲劳,提高劳动生产率。
所谓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即主张一改工人挑选工作的传统,而坚持以工作挑选工人,每一个岗位都挑选第一流的工人,以确保较高的工作效率!标准化原理是指工人在工作时要采用标准的操作方法,而且工人所使用的工具、机器、材料和所在工作现场环境等等都应该标准化,以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泰勒认为,工人磨洋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付酬制度不合理,计时工资不能体现按劳付酬,干多干少在时间上无法确切的体现出来;他认为,要在科学地制定劳动定额的前提下,采用差别计件工资制来鼓励工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3、泰勒认为应该用科学的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应该把计划和执行分离开来。
计划由管理当局负责,执行由工长负责,这里的计划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时间和动作研究(2)制定劳动定额和标准的操作方法,并选用标准工具(3)比较标准和执行的实际情况,并进行控制二、泰勒科学管理的二重性列宁认为:“泰勒制——也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丰富的科学成就,即按科学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精确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制度等等”三、泰勒科学管理的贡献1、泰勒在历史上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2、讲求效率的优化思想和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四、泰勒科学管理的局限性1、泰勒对工人的看法是错误的。
第二章领导理论
1、斯托蒂尔(R.M. Stogdill)归纳的领导特质
( 1) 身体特性。如身高、体重、外貌等。 ( 2) 社会背景特性。如社会经济地位、学历等。 (3)智力特性:判断力、果断性、知识广博精深、口才 流利等。 (4) 个性。如自信、机灵、见解独到、正直、情绪平
衡稳定、不随波逐流、作风民主等。 (5) 与工作有关的特性。高成就需要、愿承担责任、 工作主动、重
下级特点 不熟练
+
—
—
+
高成就需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
+
高情谊需要
—
+
+
—
充分
正式职权
有限
—
+
+
+
+
+
+
+
有力沟通网络
+
工作班组
有合作经验
—
—
+
+
—
—
+
支持参与
组织文化
成就激励
—
—
—
—
—
+
+
—
注:“+”表示宜采用,“—”表示不宜采用。
该模型认为对于某些情景下,五种领导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可 能有
效和可行。
领导者—参与模型中的权变因素
(四)交易型领导与变革型领导
交易型领导(transactional leadership)理 论与 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理 论是近年来最为流行的领导理论之一。
交易型领导行为常被理解为一种交易或成 本一收益交换的过程。
西方政治思想的大致演变过程
西方政治思想的大致演变过程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是指西欧和北美的政治思想,它的内容主要是人们对政治生活各要素的理解和关注,比如政治与理性、政治与伦理、公民与共同体、平等与差异性、自由与强制等一些基本政治要素之间的关系。
而对于这些要素的理解和关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表现出不同的侧重点,由此导致政治的概念本身在时间进程中不断变化,而政治思想也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政治范畴的演变过程大致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古希腊时期。
在这一时期,城邦是基本的政治单元,也是政治生活的核心,政治与城邦是同一个概念。
政治生活渗透进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个人与公共之分,个人是城邦的一部分,因此个人的生活必须完全服从城邦的规则与利益,城邦(政治)价值占据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全部,这是一种“泛政治”的概念。
第二阶段是古罗马时期,而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哲学与政治的分离阶段;一是宗教与政治的分离阶段。
由于罗马领土的扩大,其公民已经不可能像古希腊城邦时期那样广泛的参与政治生活,因此,公民的个人生活开始于政治生活疏远,政治开始成为少数人的特权。
人们不得不开始在政治之外寻找安身立命的伦理依据和精神支柱,于是,道德哲学开始从政治生活中分离出来。
但是,哲学是深奥难懂的,一般平民百姓很难懂得哲学,这就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留下了某种空白,并最终促成了基督教的产生。
基督教的出现使人的精神生活与世俗生活相分离,前者归宗教管,后者归国家管,双方又通过世俗权力相互斗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第三阶段是近代时期,个人价值、利益开始被挖掘、体现,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个人利益成为人的根本追求,个人在追求利益时应该是自由的,而国家的目的就是要保护个人追求利益的自由不受侵犯,因此国家只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恶”,应该追求“最小限度的国家”。
此时国家与市民社会,公与私的界限很明确,政治只是人类社会生活的极小部分。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这三个阶段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它是古代希腊思想与古罗马和基督教思想以及日耳曼民主的政治和法律传统渐次融合形成的。
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综述
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综述第一篇: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综述专题三:西方领导理论发展综述19世纪末,伴随着古典管理理论的产生,西方国家开始了对领导理论的研究。
西方研究人员将领导活动作为独立的对象作了系统的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领导理论。
西方的领导理论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深化和拓展,从找寻有效领导者品质的特质阶段,到探求有效领导行为方式和风格的行为阶段,再到从“情景”视角寻求有效领导的权变阶段,西方领导理论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特点。
一、领导特质理论阶段。
“领导是天生的”,这种信念在19 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占主导地位。
这种理论认为:某些人生下来就注定要成为领导者。
根据这种理论,恺撒、贞德、拿破仑都是与生俱来的领导者,他们生下来就具有一系列促使他们成为伟大领袖的个人素质。
在早期众多的理论和假说中,比较著名的是亨利的特质理论和吉赛利的特质理论:1.亨利1949 年提出成功领导者应具有十二点特质:成就欲强烈;敢于承担责任;尊重上级;组织能力强;决断力强;思想敏捷;自信心强;极力避免失败,不断驱使自己前进;讲求实际,注重现在;亲近上级,疏远下级;独立生活;忠诚组织。
2.美国学者吉赛利在20 世纪60年代指出领导者特质与领导效率有关,认为凡自信心强而魄力大的领导者,成功机率较大。
二、领导行为学派阶段。
由于领导品质研究方法没有产生预期的结论,领导学研究人员在行为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下,从20 世纪40 年代起逐渐将领导的研究重点从领导者的品质特征转移到对其行为的研究上来,即研究领导者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领导者是谁,他与职员之间处于什么样的关系。
行为理论强调一个有效领导的行为,而不是判断谁应是一位有效的领导者。
由于行为能被观察、能被测量,比品质更具有客观性、更精确,行为研究比特质研究更为有利。
这段时期的领导行为理论研究集中研究了两个方面:一是研究领导者具备什么样的领导行为,二是研究什么样的领导风格才能提高领导绩效。
1.弗莱西曼的研究。
领导理论的新发展
领导理论的新发展营销一班何跃14051050103 21世纪,随着全球化时代和机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领导者的重要性日益提高,一个优秀的领导能够引领企业日益壮大,如乔布斯,任正非等等。
而随着市场的复杂性和企业的复杂性的提高。
对于领导者领导能力的需求越发的重要。
在西方领导理论的发展中一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第一阶段,性格理论阶段,20世纪开始到30年代,研究侧重于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研究集中在身体特征、个性特征、才智特征方面。
第二阶段,行为理论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侧重研究领导者的领导方式、领导作用和领导方法。
第三阶段,权变理论阶段,20 世纪70年代迄今,权变理论主要特点是:认为一种领导行为效果好不好,不仅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还取决于许多客观因素。
领导行为是一个很多因素的函数。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利克特管理方法,俄亥俄大学的领导行为研究,管理方格理论以及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又称应变理论、权变管理理论。
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在经验主义学派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理论,"权变"是指“随具体情境而变”或“依具体情况而定”,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
权变理论认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景的原则和方法,即: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适的管理方法。
其中心思想为:权变理论的中心思想是:①企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
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组织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②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
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
西方管理思想的三个阶段[整理]
及其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及其组织理论、马科斯.韦伯及其行政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代表人物很多,梅奥及其霍桑实验、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弗鲁姆、麦格雷戈的人性假设理论也称X理论和Y理论,布莱克的领导方格理论等现代管理理论:孔茨和奥唐奈的管理过程学派、劳伦斯、钱德勒等人的权变理论学派、德鲁克的经验学派、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西蒙的决策理论学派、安索夫、迈克尔波特的企业战略学派等等。
所谓的行为科学学派,是20世纪以后的1930年——1945年这15年间出现的一个以研究人的社会性和人的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学派,以梅奥的霍桑实验为开端。
它区别于古典理论研究的“物”,开始向研究“人”转变。
当时,没有叫行为科学学派,后来在1949年芝加哥的一个跨学科的年会上,得名。
企业管理的发展阶段企业管理的发展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①18世纪末~19世纪末的传统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管理职能同体力劳动的分离,管理工作由资本家个人执行,其特点是一切凭个人经验办事。
②20世纪20~40年代的科学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出现了资本家同管理人员的分离,管理人员总结管理经验,使之系统化并加以发展,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理论。
③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现代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经济的定性概念发展为定量分析,采用数理决策方法,并在各项管理中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控制。
企业管理的演变企业管理的演变是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变化必经的过程,通常演变由三个阶段构成,经验管理阶段、科学管理阶段、文化管理阶段。
经验管理阶段企业规模比较小,员工在企业管理者的视野监视之内,所以企业管理靠人治就能够实现。
所以在经验管理阶段,对员工的管理前提是经济人假设, 认为人性本恶,天生懒惰,不喜欢承担责任,被动,所以有这种看法的管理者采用的激励方式是以外激为主,激励方式是胡罗卜加大棒,对员工的控制也是外部控制,主要是控制人的行为。
03+领导理论
§1 领导理论发展的 三个阶段
三、权变论阶段
•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菲德 勒(Fred E. Fiedler)的领导理论提 出为标志,产生了权变领导理论, 这是一种对领导理论的动态研究。
§2 领导特质理论
一、概述
• 领导特质理论是运用实验手段对伟 人论进行科学化处理的产物。特质 论是人们对领导现象进行体系化研 究的最初尝试,它开创了人们研究 领导这一特殊社会现象的先河。
• 在培训与发展中,有许多方案是按 行为理论来构建的。
§4 领导权变理论
一、概述
• 领导权变理论是关于领导者在不同 的环境因素下,如何选择相应的领 导方式,最终达成理想的领导绩效 的理论。它强调领导者根据环境因 素的变化而适当调整自己的行为。
§4 领导权变理论
二、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
• 菲德勒模型指出,有效的群体绩效 取决于以下两个因素的合理匹配: 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者的风格, 情景对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
§3 领导行为理论
二、考察领导行为的三个维度
(三)发展维度
• 其基本假设是:在变化的世界中, 有效的领导者应该表现出发展导向 的行为。这些领导者应重视尝试的 价值,寻求新方法,发动和实施变 革。
§3 领导行为理论
三、领导行为理论的优点
• 第一,领导行为理论标志着对领导 学研究的着重点的一个重要转移;
一、领导行为理论与领导特质
理论的区别
• 特质理论与行为理论在实践意义方 面的差异源于二者深层的理论假设 不同:如果特质论有效,领导从根 本上说是天生造就的;如果领导者 具备一些具体的行为,我们则可以 通过设计一些培训项目培养领导者。
§3 领导行为理论
二、考察领导行为的三个维度 (一)结构维度
领导理论的发展与演变2
根据以上关于领导学研究的综述,可以概括 出我国领导学领域已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 问题,从而指明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 第一,新魅力领导理论方兴未艾, 20世纪80年代中期,新魅力领导理论的出现 标志着西方领导学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变,即 从“监管型”领导向“战略型”领导的转变。 新魅力领导理论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范式, 近年来已被引人我国,并应用于一些实证研 究之中,但是研究的数量还很少。 在借鉴的同时也要看到,新魅力领导理论也 有一些缺陷和不足。
领导方式因环境变化而异,针对具体的 环境采取有效的组织领导方式以及相应的措 施方法,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兴起的领 导环境理论之核心。这种理论的主要学派有: 坦南鲍姆和施密特的领导行为连续体模式、 菲德勒的有效领导权变馍式、豪斯及米切尔 的途径——目标模式、费鲁姆及耶顿的领导 参与模式、阿士里斯和科曼共同创新的领导 生命周期理论、赫西和布兰查德的领导情景 理论!
3.纵向配对关联理论 该理论由丹瑟鲁提出,其实质黾领导与下级个人之 间的关系各不相同,导致领导风格的差异。也就是 说,关系决定领导风格。 所谓“纵向配对关联”,是指一位领导与一位下级 组成的一对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基本土可分为 河大类:“圈内”的自己人的关系和“圈外”的非 自己人的关系。前者,领导者对下级会给予责任较 重的任务,较多的帮助、支持和信任,较多影响决 策的机会,而下级则报之以超过需要的干劲和贡献, 承担更大的责任。因此,双方的行为依靠是这种非 正式的人际交换关系而不是正式岗位职权的运用。 后者,领导者与下属之间是一种雇佣性、以接受上 级的正式职权来换取付给的工资福利的交换性关系, 没有密切的私人友谊,但正式的就业合同能够提供 有保障的生活。
如何实现领导学的创新,改变学科建设上的某 种沉寂状态,是当前我国领导学界十分关注 的问题。一些学者认为,要实现领导学的创 新,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合理地界定领导学的研究领域。 二是应加强领导学研究中科学方法的使用。 三是应使领导学研究更贴近领导工作的实际。
[重点]西方领导理论演变的三个阶段
西方领导理论演变的三个阶段领导是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复杂性的增加和对管理研究的深入,西方领导理论经历了从20世纪的领导特质及行为理论、领导环境理论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当代领导理论三个阶段。
一、20世纪西方领导理论回顾20世纪上半叶,西方领导理论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性格理论阶段,20世纪开始到30年代,研究侧重于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
研究集中在身体特征、个性特征、才智特征方面。
第二阶段,行为理论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侧重研究领导者的领导方式、领导作用和领导方法。
第三阶段,权变理论阶段,20 世纪70年代迄今,权变理论主要特点是:认为一种领导行为效果好不好,不仅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还取决于许多客观因素。
领导行为是一个很多因素的函数在心理学中,特质理论是研究人类人格一个主要的方法.特质理论家主要的兴趣在于测量“特质”,这可定义为行为、思想和情绪的习惯性模式。
特质从时间的角度而言相对稳定,个体之间是不同的(如有些人是外向,而另一些是害羞的),并会影响行为。
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是一位特质研究的早期先驱。
在他的理论中,“核心特质”对于一个人的人格是基本的,而“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s)是较为外围的。
“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是那些在一种文化内部和各种文化之间公认的特质。
“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s)是其中那些使个体能被强烈辨识出来的特质。
由于在奥尔波特的时代,特质理论家都更侧重于群体统计而不是单个的个人。
奥尔波特将这两种分别称为“常规的”(nomothetic)和“独特的”(idiographic)。
几乎有无限数量的潜在的特质可以用来描述人格。
但是,因素分析的统计技术已经证明,特质的特定集群可靠地关联在一起。
汉斯·艾森克建议,人格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特质。
西方领导理论的演变
行为理论认为只有那些行为上表现为既关心生 产(工作)又关心个人(下属)的领导者才是最有 效的。换言之,那些天资绝顶的人不一定会成为有 效的领导者,真正决定一个人成为有效领导者的因 素是他的行为。
-
3、权变论阶段
由于“伟人论”和“行为论”都忽视了领导 者所处情境对领导效能的影响,因此刻意追求最 佳领导特质和行为模式的做法并没有把环境因素 考虑在内,于是,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进入了 第三个阶段,即“权变论”阶段。
-
从14世纪开始,欧洲资产阶级 进行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那时的 思想家们分别从史实、政治理论、 法和哲学的角度对事关社会命运的 政府领导进行了多侧面的研究。
-
一、西方领导理论是社会化大生产 发展的产物
(一)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世界上第一台电子 计算机名叫“埃尼阿克” (ENIAC),每秒只 能作50000次运算。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研究者继续致力于领导类型 的探索。他们从不同角度为切入点,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并 建构了各自的理论。由于关注重点不同,研究者对这类领导 的称呼也不尽相同。有的延用伯恩斯的命名——变革型领导, 有的延用豪斯的命名——魅力型领导,有的提出新的名称, 如愿景型领导(visionary leadership)、榜样领导 (exemplary leadership)、文化领导(cultural leadership)和符号领导(symbolic leadership)等。
有划时代意义。
-
化学
化物 学理 物化 理学
物理学
边缘学科示意图
-
学物
理 化学 天文学 经济学地理学
数
学
横断学科示意图
-
综合学科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认为,个体行为遵循的原则应该是该行为发生时对该行为有影响的各因素价值的最大化,如果将个因素对行为影响价值用“力”表示,则行为的发生,是合力的结果。对这句话的理解,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一切行为的发生都有原因。
③管理的功效体现在管理活动和组织的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各要素的关系类型及各要素与管理活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一定函数关系来确定不同的管理方式。
权变理论(Contingency Theory)的核心概念是指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管理模式。管理与其说是一门理论,更不如说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技术;与其说它是一门科学,更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权变管理能体现出艺术的成分。一名高明的领导者应是一个善变的人,即根据环境的不同而及时变换自己的领导方式。权变理论告诉管理者应不断地调整自己,使自己不失时机地适应外界的变化,或把自己放到一个适应自己的环境中。
行为发生时主体的生理因素(生命规律)
行为发生时主体的精神因素。
权变理论认为,每个组织的内在要素和外在环境条件都各不相同,因而在管理活动中不存在适用于任何情何情景
的原则和方法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适的管理方法。成功管理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外状况的充分了解和有效的应变策略。权变理论以系统观点为理论依据,从系统观点来考虑问题,权变理论的出现意味着管理理论向实用主义方向发展前进了一步。该学派是从系统观点来考察问题的,它的理论核心就是通过组织的各子系统内部和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组织和它所处的环境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各种变数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调在管理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条件寻求不同的最合适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
几乎有无限数量的潜在的特质可以用来描述人格。但是,因素分析的统计技术已经证明,特质的特定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可靠地关联在一起。汉斯·艾森克建议,人格可以归结为三个主要特质。 其他研究人员认为,需要更多的因素,以充分描述人的人格。当前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五个因素就足够了。
在几乎所有的特质模型,甚至古希腊哲学中,都将外向性与内向性作为人格的一个核心特质。在几乎所有的模型里都能发现的另一个突出的特质是神经质(Neuroticism),或情绪不稳定性。
6. 各因素本身的产生、变化、发展等过程也是一种行为。
一、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
能影响人类行为的因素很多,客观物质规律,主体的生理因素,信仰、认知、知识结构、习惯、性格以及行为发生时主体的情绪、主体周围的环境等因素都能影响主体的行为,这些因素,按照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三个部分:
物质客观规律(包括行为发生时主体周围的环境因素)
2.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行为都有成本。
3. 行为的发生遵循价值最优化原则,即合力作用的结果。换句话说,行为发生时该行为总是主体当时最有可能采取的行为,也是最符合当时主体状态的行为。
4. 各因素价值并非一成不变。不同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价值关系。
5. 物质、思想的演化、情绪的波动、生命体与组织机构的行动、决策都可视为一种行为。
在心理学中,特质理论是研究人类人格一个主要的方法.特质理论家主要的兴趣在于测量“特质”,这可定义为行为、思想和情绪的习惯性模式。特质从时间的角度而言相对稳定,个体之间是不同的(如有些人是外向,而另一些是害羞的),并会影响行为。
高尔顿·威拉德·奥尔波特是一位特质研究的早期先驱。在他的理论中,“核心特质”对于一个人的人格是基本的,而“次要特质”(secondary traits)是较为外围的。“共同特质”(Common traits)是那些在一种文化内部和各种文化之间公认的特质。“首要特质”(Cardinal traits)是其中那些使个体能被强烈辨识出来的特质。由于在奥尔波特的时代,特质理论家都更侧重于群体统计而不是单个的个人。奥尔波特将这两种分别称为“常规的”(nomothetic)和“独特的”(idiographic)。
4中心思想
权变理论
权变理论的中心思想是:
①企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开放型的子系统,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必须根据企业组织在社会大系统中的处境和作用,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从而保持对环境的最佳适应。
②组织的活动是在不断变动的条件下以反馈形式趋向组织目标的过程。因此,必须根据组织的近远期目标以及当时的条件,采取依势而行的管理方式。
权变理论对决策的影响
(决策的情景影响因子)(1)决策品质及下级对决策的接受度。
(2)领导与下级所拥有的相关信息总量。
(3)下级接受独断决策的可能性,或者下级参与其中合作制定更好决策的可能性。
(4)与下级意见的分歧大小
领导是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复杂性的增加和对管理研究的深入,西方领导理论经历了从20世纪的领导特质及行为理论、领导环境理论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当代领导理论三个阶段。一、20世纪西方领导理论回顾20世纪上半叶,西方领导理论处于研究的起步阶段,
领导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性格理论阶段,20世纪开始到30年代,研究侧重于领导人的性格、素质方面的特征。研究集中在身体特征、个性特征、才智特征方面。第二阶段,行为理论阶段,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侧重研究领导者的领导方式、领导作用和领导方法。第三阶段,权变理论阶段,20 世纪70年代迄今,权变理论主要特点是:认为一种领导行为效果好不好,不仅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素质和能力,而且还取决于许多客观因素。领导行为是一个很多因素的函数
人类的行为准则
从古至今,人类对自身的行为做出过各种解释:
最快乐原则,精神分析理论,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等,但是这些理论都存在自身的一些缺陷,只能解释人类的部分行为。
最快乐原则,无法解释一些潜意识行为,一些先天性的本能行为,以及外部环境对人的强迫性行为,如无意识的系纽扣行为、人的出生、生长发育行为。以及遭到绑架等外部的强迫性行为。
权变理论对组织的影响
(1)如何管理组织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方式或最佳方式。
(2)组织、系统的设计必须符合它所存在的特殊环境。
(3)有效组织不仅与其所处环境相适,组织内部的次级系统之间也存在这种适应性。
(4)只有当组织形式设计适当、组织的管理风格既适应组织任务所需,又贴近组织属性的时候,组织各项所需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