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第一轮论语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2023年中考理解性默写重点篇目复习——《论语》

2023年中考理解性默写重点篇目复习——《论语》

2023年中考理解性默写重点篇目复习——《论语》一、原文再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二、东营历年中考原题再现1、(2010年)孔子以“,,”告诫我们,无论为人做事还是求知治学都应该矜持坦诚,实事求是。

2、(2009年)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

3、(2008年)在即将到来的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将喜迎各国嘉宾。

这种喜悦心情可以用《论语》中的一句话表达:“,?”4、(2015年)正如孔子所说“,”,对已学知识不断反刍以至融会贯通,并有所发现,才是获得真知灼见、超越他人的科学方法。

5、(2016年)正如孔子所说“,”,即使是普通人也应坚守信念,坚定意志,百折不挠,矢志不渝。

三、巩固训练1.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

《论语》中考复习要点及试题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 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孔子说:“年末天气寒冷,这时才能知道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十则_中考复习知识点孩子们

论语十则_中考复习知识点孩子们

《论语十则》中考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论语》是关于的记录。

是经典著作之一。

合为“四书”。

孔子,名,字,鲁国人。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

在我国历史上,他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二、背诵课文1、,不亦说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2、吾日三省吾身???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4、曾子曰:“,。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5、子曰:“其恕乎!,。

”三、句读停顿: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四、重点词语解释学而时习..远方来..之,不亦说.乎?有朋自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师矣..可以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焉..也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五、一词多义归纳1、而: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人不知而.不愠,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③任重而.道远④拔山倒树而.来2、焉:①见贤思齐焉.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其:①其.恕乎②择其.善者而从之蹲其.身4、之:①知之为知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②故时有物外之.趣③心之.所向,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5、为:①为.人谋而不忠乎②可以为.师矣③仁以为.己任六、古今异义:①吾日三省吾身:②择其善者而从之:③可以为师矣:④是知也:七、词类活用:①吾日三省吾身:日②温故而知新:故③传不习乎:传九、内容理解:1、各则注解: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要有君子之风。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课通《〈论语〉十二章》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课课通《〈论语〉十二章》

2022年中考高效复习之部编版文言文课课通专题02 《〈论语〉十二章》(七年级上册)一、文学常识《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收集编纂而成,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孔子,名丘,字仲尼,我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二、主旨归纳《〈论语〉十二章》主要谈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想修养等。

文章言简意赅,富有哲理,表达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三、参考译注《〈论语〉十二章》参考译注【原文】子①曰:“学而时习②之,不亦说③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④,不亦君子⑤乎?”(《学而》)【注释】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示委婉的反问语气。

说,同“悦”,愉快。

④愠(yùn):生气,恼怒。

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原文】曾子曰:“吾①日②三省③吾身:为④人谋而不忠⑤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⑥乎?传⑦不习乎?”(《学而》)【注释】①吾:人称代词,我。

②日,每天。

③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自我检查,反省。

④为,替。

⑤忠:就竭尽自己的心力。

⑥信:诚信。

⑦传(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原文】子曰:“吾十有五①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⑥,不逾⑦矩⑧。

”(《为政》)【注释】①十有(yòu)五:指十五岁。

有,同“又”。

②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③惑:迷惑,疑惑。

④天命:上天的意旨。

命,命令。

⑤耳顺: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重庆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课件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重庆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课件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重庆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课件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重庆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知识梳理课件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四、问答题梳理 1.孔子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做老师?这种观点与“三人行,必有我 师焉”的观点是否矛盾? 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才能做老师。不矛盾,因为一个说的是为 人师表的标准,而另一个指的是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所以是不 矛盾的。
——《太平御览》
【注释】①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②揉:同“煣”,用熨木通 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③括:扎,束。④镞(zú): 箭头。⑤砺:磨砺。⑥敬:感谢。 学习的好处是:提升人的知识与能力,让人的能力变得更强大。
3.原文翻译教材原文参考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 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君子乎?”(《学而》)

教材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 乎?”(《学而》)
三、课文理解与迁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的是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 学”与“习”统一起来。( √ )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学习方法,“学”与“思”缺 一不可。“思”是“学”的基础,“学”要在“思”中进行,二者相辅相成 ,不可偏废其一。( √ )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当老师就必须“温故”,从而“知 新”。( × )
!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 ,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 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的品 也!”(《雍也》)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一七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篇《论语》十二章(青海近年未考)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一编教材知识梳理篇专题一七上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篇《论语》十二章(青海近年未考)

第二节重点文言文解析第1篇?论语?十二章(青海近7年未考)原文呈现段层精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第一句讲学习方法。

第二句讲学习乐趣。

第三句讲为人态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讲古代治学人非常重视品德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yú) 矩。

〞(?为政?)孔子自述七十年人生经历中知识、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升过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达不到“知新〞目。

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为政?)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高贵品质。

本章回环曲折,一唱三叹,读来情真意切。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讲兴趣对于学习重要性。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讲孔子竭力提倡“安贫乐道〞思想,与前边对颜回赞美是一致。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讲学习态度,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借鉴别人长处,还要警醒别人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缺点。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对时光流逝慨叹,有劝人珍惜时传神。

寥寥数语,却蕴含着深刻思想内涵。

屡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

(2)思想深刻,富有哲理。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学习所应有态度、方法以及修身做人应有思想态度,给我们以很大启发,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01 《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课内文言文01  《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中考预测

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都属于语录体。

1.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却)(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15.人不堪.其忧(能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人)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富有)(尊贵)21.于.我如.浮云(对于)(好像,如同)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其中,在里面)23.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跟从,学习)24.子在川.上曰(河,河流)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放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统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人,男子汉)(志气,志向)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而近思(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孔孟论学》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孔孟论学》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孔孟论学》八年级下)复习指南(背诵篇目,背诵孔子论学四则)一、字句解释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关键字:志:有志向。

立:自立,指立于礼,即做事合于礼。

惑:受迷惑。

知:懂得。

天命:自然规律、法则。

耳顺:指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

逾:越过。

矩:规矩、法度。

句译:我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做事合于礼,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明白了各种道理,)不受迷惑,五十岁懂得了自然的规律法则,六十岁听到别人说的话,用不着怎么想就能领会,七十岁随心所欲,却又不超过规矩法度。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关键字:罔:迷惑。

殆:危险。

句译: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危险。

3.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关键字:何以:即“以何”。

以:因为,何:什么。

谓:称为。

之:他(的谥号)。

句译:孔文子因为什么谥号称为“文”?4.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关键字:敏:思想敏锐,聪明。

好:喜欢。

耻:以……为耻,即认为……是耻辱(把……当作耻辱)。

是以:因此。

以:因为。

是:这。

句译:他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所以称他(谥号)为“文”。

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关键字:为:做,此指堆积。

虽:即使。

一篑:一筐土。

篑:土筐。

止:停止。

平:填平。

覆:倾倒。

句译:好比堆积土山,即使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了,我就停止了。

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了一筐土,前进了,我就前进了。

6.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关键字:或:同“惑”,奇怪。

乎:相当于“于”句译:对于大王的不聪明我并不感到奇怪(大王的不聪明并不值得奇怪)。

7.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关键字:虽:即使。

生:生长。

暴:同“曝”,晒。

寒:使……寒冷。

句译: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生长的。

论语十则复习提纲

论语十则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复习提纲一,课文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不也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是君子的行径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孔子说:“仲由,教导你对待事物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

”孔子说:“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见到品德不好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同样的毛病。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

选择他们的优点学习,(发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缺点就要改正。

曾子说:“士不能不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途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是自己的使命,不也是很重大的吗?死了就停止了,不也很遥远吗?”孔子说:“在严寒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才凋谢的。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二、课文内容谈学习态度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不善者而改之。

谈学习方法4、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谈修身做人7、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8、吾日三省吾身9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期家、家,家创始者。

名,字。

国人。

晚年致力于教育,是第一个把教育普及到平民的人,还整理《诗》《书》,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中考语文《论语十则》专题复习

中考语文《论语十则》专题复习

7、我们对美国向中国大量输出工业垃圾提出 严正警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越是艰苦的时候,越要坚强,要像松柏那样: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9、一个人要经常反思, 孔子是: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曾子是每天三省: 吾日三省吾身 10、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北京的朋 友,二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怎样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深刻含 义? 孔子借“岁寒”比喻险恶的社会环境,以
“松柏”比喻君子。只有在恶劣艰难环境下, 才能显示出坚贞不屈的人格。
能力拓展
4、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
这句话现在看来,有其现实意义。其中包 含相互体谅的意思。遇事如果换位思考, 推己及人,仁爱待人,就可能得出不同的 结论,改变已有的不正确做法,这样就会 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对立,避免对他人造 成伤害。
复习课
复习目标:
• 1.准确、熟练的背诵课文。 • 2.掌握重点注释,积累文言词语。 • 3.理解课文大意,掌握句子翻译。
文学常识: 1《论语》是记录( )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一部书,共 篇,是 家经典 著作之一。 20 儒 2.孔子,名 字 。 时期
丘 国人。 鲁 我国古代伟基础练习
5、写出选文中的成语(要求三
个以上)。




温故知新、见贤思齐、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善而从、任重道远、死而后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能力拓展
1、用一个成语概括第七则“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的主要意思。
取长补短
2、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你 能联想到孔子的哪句话?
能力拓展

论语十二章中考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中考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中考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

- 孔子(公元前551 - 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 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2. 古今异义。

- 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饭疏食饮水(古义:粗劣;今义:疏通、疏散)- 三人行(古义: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三)3. 一词多义。

- 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而。

-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就)-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并且)- 知。

-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懂得)4. 词类活用。

- 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 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三、重点句子翻译。

1.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四、理解性默写。

1. 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 表示既要从正面学习,也要从反面借鉴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 强调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论语》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论语》
5. 指出下面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今义 ?古义 ( 2 )择其 善 者 而从之 ? ? ? ?今义 ?古义 ( 3) 可 以 为师矣 ? ? ? ?今义 ?古义 ( 4 )学而不 厌 ? ? ?今义
?
(1)不亦 君 子 乎 ?
古义
[课内阅读·整体感悟] 6. 根据提示,用课文中的语句填空。 (1)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2)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3)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课外阅读·拓展提高] 7. 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题答案】 试题答案】
1. 略 2. 略(参见课文注释) 3. E 4. 识“之” ,代词,代学过的知识。谓“之” ,代词,他,指孔文子。从“之” ,音节助 词,无实义。知“之” ,代词,代所教给的知识或是道理。可以,以,让。何以,凭。是 以,因此。 5. (1)古义,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义,人格高尚的人。 (2)古义,好的地方。今义,善良的人。 (3)古义,可以让。今义,可能,能够。 (4)古义,满足。今义,讨厌,厌烦。 6.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 略(参见课文注释)
本文由nly00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论语》八则
复习目标:1. 了解孔子及《论语》等有关的语文知识。 2. 掌握“说” “知” “诲” “女” “为” “罔” “殆” “敏”等实词的意义。 3. 背诵课文。 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并能融入学习态度、 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复习重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复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是我国历史上伟 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 (二)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 ,也就是语录的意思,这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的书,共 20 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三)字词讲解: 1. 成语: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温故知新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2. 文言虚词 而:顺接连词 a. 温故而知新 b. 敏而好学 c. 学而时习之 d. 择其善者而从之 转折连词 a. 人不知而不愠 b. 学而不厌 c. 思而不学则殆 3. 实词 (1)古代的单音节词变成现代的双音节词,只要加一个字就行,如: (学、复、实)习 朋(友) (喜)悦 (快)乐 思 (考) 学(习) (聪)敏 敏(捷) (教)诲 厌(倦) (疲)倦 (选)择 知(道) (爱)好 (2)同一个意思而古今所用的字不相同。如: 人不知(了解) 愠(怨恨) 君子(正直的人,有修养的人) 故(旧的,从前的) 善(好) 何(什么) (3)通假字 “说”通“悦” (愉快) “女”通“汝” (你) “识”通“志” (记住) “知”通“智” (智慧) (4)名言警句: a. 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而不厌 敏而好学(用于学习态度) b.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默而识之 (用于学习方法) c. 人不知而不愠 三人行必有我师 (用于思想修养) (四) 课文所选 8 则,是孔子及弟子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一些看法。在一、三、五、 六、七、八则中还讲到思想品德修养的问题。 三、课堂练习 1. 给横线的字注音。 论( )语 不亦说乎( ) 人不知而不愠( ) 诲女知之乎( ) 是知( )也 罔( )殆( ) 而内自省( )也 默而识之( ) 何有于我哉( ) 2. 解释加点的词。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 《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 《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

《论语》十二章课题《论语》十二章总课时 2 授课时间课型复习主备人授课人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准确理解文意。

2学会用迁移翻译课外文言文。

3、学以致用,链接中考重点1、积累重点实词含义,掌握虚词用法,准确理解文意。

2学会用迁移翻译课外文言文。

难点学以致用,链接中考导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自主学习】夯实基础一.文学文化常识1、《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合称为“四书”。

2、孔子,名丘,字,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重点实词(一)课下注释逐个过(黑体为高频考查字词,本课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在“一词多义”中呈现)1、快速记忆文学常识及基础字词含义1.学而时习之时习:______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_2.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__3.人不知而不愠愠:_________________4.不亦君子乎君子:______________5.吾日三省吾身吾:___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_三省:________________ 6.为人谋而不忠乎谋:______________忠:________________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______________8.传不习乎传:__________________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__________________10.三十而立立:11.四十而不惑惑:____________________12.五十而知天命天命:__________________命:________________13.六十而耳顺耳顺:_____________14.不逾矩逾矩:_________________逾:_____________________矩:__________________ 15.温故而知新故:_______________2、默写答案,不会的红笔圈出16.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___17.思而不学则殆殆:__18.人不堪其忧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___________21.饭疏食,饮水饭:____________疏食:___________水:___________22.曲肱而枕之肱:____________23.于我如浮云如:___________2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25.子在川上曰川上:_____川:_______2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_______斯:_______27.三军可夺帅也三军:________夺:_______28.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_____________29.博学而笃志笃志:___________笃:_________利用课内所学,翻译课外文言文学生展示交流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30.切问而近思切:__________31.仁在其中矣仁:__________(二)全国常考非课下注释实词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重点虚词(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可以为师矣____________________4.思而不学则殆_____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6.于我如浮云________7.必有我师焉_______四、一词多义(1)人不知而不愠________________(2)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____(1)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_____(2)择其善者而从之_翻译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合作交流】1.小组内对互对答案,组长汇总整理错题。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_论语_十二章》课件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文言文梳理_论语_十二章》课件

(11)四十而不惑
惑:迷迷惑惑,,疑疑惑惑
(12)五十而知天命 (13)六十而耳顺
命:上命天令的意旨 耳顺:能能听听得得进进不不同同的的意意见见
(1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从:顺从
逾:越越过过
矩:法法度度
(15)温故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
新:新新的的理理解解和和体体会会
(16)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迷惑惑,,意意思思是是感感到到迷迷茫茫而而无无所所适适从从
【编者按】①本部分按课标篇目22篇,非课标篇目17篇顺序梳理,并设 基础练习。②左栏“原文呈现”、右栏“参考译文”均严格依据教材及教参。③ 课下注释中的词语和句子在原文和译文中以加黑的形式对照出现。④原文中 难读易错字注有拼音,画波浪线句为常考默写句。
一、课标篇目22篇 七年级(上)
1.《论语》十二章(课标篇目)
讲学习态度,强调兴趣对学 ”
习的重要性。
(八)子曰:“饭疏食,饮水
,曲肱(gōng)而枕之,乐亦在其 (八)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
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弯着胳膊做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
云。”(《述而》)
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
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 于我(来讲)像浮云一样。”
之间如何抉择。
原文呈现
参考译文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 (一)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
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 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 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人家
,不亦君子乎?”(《学而》) 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
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学 才德的人吗?”
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 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多 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 么高尚啊,颜回!” 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中考一轮复习】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常考内容汇总

【中考一轮复习】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常考内容汇总

【中考一轮复习】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常考内容汇总《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一《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一《为政》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一《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一《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一一《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一一《子罕》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一一《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一一《子张》文学常识1 .作者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瞰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着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2 .《论语》介绍《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要把它丁氏对日:应答,回答。

重点句子翻译(1)家无井而出溉汲。

翻译:家里没有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

(2)及家穿井。

翻译:等到家里挖了一口井之后。

10《论语》十则复习提纲

10《论语》十则复习提纲

《论语》十则复习提纲一、文学常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基础知识1、成语不亦乐乎:指快乐的无法形容了。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罢手。

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

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也指做人要诚实。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2、通假字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女同汝,表示你,不是通假字,而是两字在古代意思相同。

说“悦”的古字,表示愉快,不是通假字,而是由于古代并无“悦”字,在古代“说”就相当于“悦” 后为与说话的“说”区分人们造出了“悦”字。

活用现象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名词作状语;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形容词做名词;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3、古今异义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日“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范围)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4、重点词语⑴学而时习之( ) 2不亦说乎( )3有朋自远方来( )( ) 4人不知而不愠( )5不亦君子乎( ) 6吾日三省吾身( )(7为人谋而不忠乎( ) 8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9传不习乎( ) 10温故而知新( )11可以为师矣(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 14诲女知之乎( )( ) 15是知也( ) 16见贤思齐焉( )( ) 17士不可以不弘毅( ) 18死而后已( )19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0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 21其恕乎( )( ) 22己所不欲( )23勿施于人( )( )5、“而”的用法“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接,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任重而道远()择其善者而从之()答案: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转接、表顺接、表顺接三、课文理解请按照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品德修养给十则语录归类。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文言文阅读之说理明志类 (含答案)

2023届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讲义:文言文阅读之说理明志类 (含答案)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之说理明志类知识点讲解一、《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一)作者作品《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共二十篇。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尊为“圣人”。

(二)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PPT课件中考语文总复习

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PPT课件中考语文总复习
❖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 矣。”
11.《论语》十二章 复习课
第一步:巩固基础
背诵对照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明·陆灼《艾子后语》)
[注]①慵劣:懒惰顽劣 ②榎(jiǎ)楚:木和荆条,作鞭笞的刑具。③悛(quān):悔改 ④如之何:对……怎么办⑤抟(tuán):把东西弄成球状。⑥褫:(chǐ)剥去衣服 ⑦掬(jū):双手捧(东西),此指见得到
A 3.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责必涕泣以请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乐。 饭疏食饮水: 名词作动词,吃。
特殊句式
可以为师矣: 省略句 贤哉,回也!: 倒装句
1.下列各项中“而”字解释与例句相同的是( B )
例句:学而时习之
A.博学而笃志
B.温故而知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第一轮复习文言文——《论语》十则知识梳理及练习
一、字词积累:
1、通假字:
(1)不亦说.(yuè)乎:(2)诲女.(rǔ)知之乎:(3)是知.(zhì)也:
2、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
(3)见贤.思齐焉:
3、古今异义:
(1)可以
..为师矣古义:今义:(2)是.知也古义:今义:(3)死而后已.古义:今义:
4、一词多义:
(1)而:①(学而.时习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


②(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①(人不知.而不愠)②(温故而知.新)
③(是知.(zhì)也。


5、出自本文的成语:
6、特殊句式:
1、判断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省略句:(1)可以(之)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固定句式:不亦
..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
二、填空
1.孔子曾说过:“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资:这里有借鉴的意思)。

”用课文中的话说就。

由我国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你能联想到《论语十则》中的哪一句话?。

2.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

4.如果人人都能为他人着想,做到“”,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

5.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 。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是:。

7.《<论语>十则》中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

8.阐述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也是一种乐趣的句子是:。

9.揭示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的句子是:;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10. “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句子填写)。

三、翻译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阅读
[甲]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敧①器焉。

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

”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覆,虚则敧,中③则正,有之乎?”对曰:“然。

”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敧。

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④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①敧(qī):倾斜。

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

“宥”通“右”。

③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

④恶(wū):哪里,怎么。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知.之为知之( ) (2)是知.也( )
(3)思而不学则殆.( ) (4)满则覆.( )
2.翻译下面的文字。

(1)诲女知之乎?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3.[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
4.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方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与应该相结合。

5.孔子为什么要“使子路取水试之”?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

答:
参考答案:
阅读一
三、7.(1)为:是。

(2)是:这。

(3)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4)覆:翻倒。

8.(1)诲女知之乎:教导你的东西懂得了吗?(2)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者: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
9.—个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10.态度学思
11.(1)孔子要(想)验证宥座器 (敧器)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