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教案:《论语》十则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高中语文《论语》十则详细内容:本节课将学习《论语》中的十则名言,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不器、逝者如斯夫、默而识之、学而不思则罔等。

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名言,使学生了解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提高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掌握十则名言的原文及含义。

2. 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这些名言,理解其中的道理和价值。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素养,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十则名言的原文及含义的记忆和理解。

难点:对儒家思想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对名言深层含义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论语》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原文阅读:让学生齐读十则名言,注意发音和语气,理解名言的含义。

3. 讲解与讨论:对每则名言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名言背后的儒家思想,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将儒家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加深对名言的理解。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名言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理由。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出十则名言的原文,并在每则名言旁边标注出其含义和背后的儒家思想。

七、作业设计1. 请将十则名言进行分类,并解释分类的理由。

2. 请举例说明如何将儒家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3. 请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儒家思想的看法和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论语》十则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这些名言。

同时,学生也应该能够将儒家思想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更多的《论语》内容,深入研究儒家思想,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讲小故事、并交流展示查寻成果篇一每组派一名代表讲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限时一分钟。

其他组点评后教师定分。

出示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画面,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自主介绍查阅的资料,展示搜寻的成果;教师予以鼓励,给每组打分,最后出示须重点掌握的文学常识。

以讲小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互评以促提高,充分利用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创设一种学习情境,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思想、生活的目的。

3.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每一则选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深入理解每一则选言所传达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最近,你随意地走入哪一家书店都会看到这样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人味孔子》《孔子传》《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丧家狗——我读〈论语〉》等等,显而易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掀起了一股学习《论语》,走近孔子的热潮,面对这股热潮,你有哪些思考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时代呼唤着君子;经典文化必须传承;学习《论语》,增长智慧等。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的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而《论语》里边更多的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已经成为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

其实孔子离我们很近,《论语》和我们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再来品读《论语》选言。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论语》十则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在教学工开展教学活动前, 总不可避开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问题来了,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论语》十则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1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板块式教学思路, 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以养成语感。

读懂《论语》, 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 深化感受《论语》精髓。

一、导入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 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 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 我国两千年来, 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 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 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 便是这个意思。

宋代大儒朱熹, 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 并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

朱注四书, 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 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 所以流传极广, 影响也最大。

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

(第45页)二、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 注意校正读音, 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 每读一则, 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解释。

5、分学习小组, 读课文, 说解释, 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三、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1、同学们双向沟通, 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 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老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 与学习习惯有关, 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及其作2、理解《〈论语〉十则》中谈论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人生修养等思想内涵3、积累文言知识及<论语>中的名言警句4、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人生观二、教学重点1、理解《〈论语〉十则》中的思想内涵2、积累文言知识及<论语>中的名言警句三、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古圣贤所倡导的处世思想四、教学设想1、疏通文意后,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深入理解原文的思想2、引导学生就名句进行讨论3、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人说,一部〈〈论语〉〉治天下,这充分说明了它的深厚的思想内容。

孔子及其弟子精心编著的〈〈论语〉〉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渊源,它不仅影响着中国的历史和现在,也影响着世界。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品读〈〈论语〉〉,一起去感受先哲博大精深的思想和智慧吧(二)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勾画,不懂的地方作好符号(三)学生初读课文结合注解理解每一则的大意教师巡视指导(四)解析每一则的思想,并就重点文言词语进行强调第一则:“说”——通“悦”,读作“y u e”,意思是高兴;知——了解;愠——生气、发怒;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同时要求分清哪些谈学习方法、哪些谈学习态度、哪些谈人生态度明确:依次谈学习方法、交友乐趣和个人修养第二则: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三——表多次,不确指;另见注解下面。

明确:谈个人修养第三则:故——学过的知识;可以——可:可以;以:凭借。

明确:谈学习方法第四则:罔——迷惑。

殆——有害。

明确:谈学习方法;说明学与思的关系。

第五则:诲汝知之乎——教给你知与不知的态度吧。

明确:谈学习态度第六则:明确:谈个人修养的方法第七则:择——选择;善——好的方面;从——学习。

明确:谈全人修养的方法第八则:弘毅——刚强勇敢;仁——仁政;明确:谈个人修养第九则:岁——年;凋——凋谢明确:谈上人修养第十则:其——大概;恕——用仁爱的方法待人;欲——想要的东西;施——施加明确:谈个人修养(五)学生分组朗读(六)小结全文内容(七)问题与研究学生就文中任一语句提出问题或发表看法(八)课堂背诵(九)布置作业1、课外背诵全文,准备默写2、找出文中的格言、警句和成语分别摘抄3、课外阅读《论语》。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前言《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标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文献,其思想精髓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论语》中十则教案,总结了孔子的思想精华和生活哲学,对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做事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十则教案中来展开讲解,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学习《论语》。

教案一:孔子师政「子曰:‘师政之才,岂在曹、参之上。

人也有称焉者:其不早仕者,其为人也半。

’」•翻译:孔子说:“掌管国家的才能,和曹参等人相比,为什么不能比他们出色呢?人们常说这样的人‘没早早挂职做官的人才是好人。

’”•说明:这则教案告诉我们学习优秀的师长是非常重要的,它与上面一则教案一样,都表现了敬重师长的重要性。

教案二:对自己的约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读书学习,三十岁就确立了自己的生涯,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了解宇宙的道理,六十岁我耳顺,七十岁时就按自己的心愿去做事情,但是不违背守规矩的原则。

”•说明:这则教案告诉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心境和态度。

只有耐心、执着并严于律己的去追求与坚持,才能做到自我修养,做到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的目标。

教案三:常存善念「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只会说好听话、装作仁慈,这种人距离真正的仁者还很远。

”•说明:这则教案告诉我们不要只关注于表面,虚伪做作的善,而应该随时思考如何才能表现出真正的善良、伟大和情感,秉持着慈悲和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世界和他人。

教案四:做一名好人「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孔子说:“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说明:这则教案告诉我们好好进行自我学习和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做一名有知识、有才华、有道德的好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案五:诚实是道德的核心「子曰:‘君子之道,本于诚,邦之奉行,以俭德之行。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论语十则》教案《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重点文言实词,正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理解各则名言警句,反思和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反省自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感受“仁”和“恕”的真意,开阔胸襟,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难点: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孔子和《论语》了解多少?),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山东济宁“孔庙”的视录像与讲解和电影《孔子》中的经典片段,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

孔子被后世成为“至圣”,也就是说他是圣人中的圣人。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去孔子以及他的学生们那里儿汲取一点智慧。

二、初步感知1、仔细听课文的朗读示范,注意字音和断句,完成下列填空题。

(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8)诲()女()知之乎..(9)是知()也.(10)弘毅()..(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2、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老师听后指导,纠正断句,划分节奏,展现句子的层次关系.明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5篇)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5篇)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教案1学习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重点文言实词,正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理解各则名言警句,反思和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反省自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感受“仁”和“恕”的真意,开阔胸襟,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难点: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孔子和《论语》了解多少?),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山东济宁“孔庙”的视(本文来源,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

孔子被后世成为“至圣”,也就是说他是圣人中的圣人。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去孔子以及他的学生们那里儿汲取一点智慧。

二、初步感知1、仔细听课文的朗读示范,注意字音和断句,完成下列填空题。

(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8)诲()女()知之乎..(9)是知()也.(10)弘毅()..(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2、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老师听后指导,纠正断句,划分节奏,展现句子的层次关系.明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相关推荐《论语》十则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教案篇1教材分析: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教学重、难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教学过程:《论语》教案篇2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教师明确有关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见贤思齐”章:见贤思齐、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须坚强并且有仁爱之心,并能坚持到底。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

10《论语》十则一、教学目标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二,教学重难点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三、课前预习内容(1)文言基础知识A.语音盍(hé)诲(huì)裘(qíu)敝(bì)肱(gōng)少(shào)者怀之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知者乐(lè),仁者寿。

B.通假字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点字词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回虽不敏(敏:聪敏、聪明)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⑤是智也(是:代词,这)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⑥克己复礼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第一篇:《论语》十则教案《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4、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5、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6、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要点】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就其语言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分类整理的实践。

一、导入二、检查预习,积累文学常识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

板书:政治上:主张仁义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

语录体(格言体)《论语》的体式对话体叙事体板书: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反复诵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前先齐读课文前方框内的提示,标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词。

2、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1)听清字词读音;(2)思考这十则《论语》分别属于课前提示的哪一类内容。

3、总结三个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汝”,你;通“智”,聪明,智慧。

4、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

5、提问朗读。

一个小组,每人读一则;再提问一男一女朗读。

6、全班跟录音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领会大概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理解《论语》中十则经典语句的含义。

2.培养学生运用论语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论语》十则语句的含义,学会运用论语思想。

2.教学难点:如何将论语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教学准备1.教材:《论语》相关语句。

2.辅助材料:论语故事、相关背景资料。

四、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或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讲解《论语》十则语句1.讲解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讲解第二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讲解第三则:“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讲解第四则:“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5.讲解第五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讲解第六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讲解第七则:“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讲解第八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讲解第九则:“默记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10.讲解第十则:“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分析每个语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运用论语思想。

4.互动环节1.学生分享自己理解论语语句的心得体会。

2.学生举例说明论语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论语》十则语句的理解程度较高,但在实际应用方面还有待提高。

2.在互动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也有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论语故事的兴趣较浓,可以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增加相关故事,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通用17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通用17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通用17篇)《论语》十则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娴熟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比反省自己③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前预备①搜集孔子及其《论语》的有关资料。

②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绚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进展产生了巨大的分散力,而且对今日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珍贵的精神财宝,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傲慢,也是全人类的傲慢。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日,其精华部分依旧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板书课题。

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读课文①范读老师朗读示范。

同学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老师指导同学朗读,依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理解课文内容①理解重点词语a.老师导学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和积累肯定量的文言词汇。

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

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

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假如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

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

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

学习文言文要特殊留意这些变义词。

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

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先认真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假如开头不理解懂,试着再读几遍。

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老师指导同学依据句子理解词义,依据词义理解句子。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句的含义和哲理。

2.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提高道德修养。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论语》简介2.十则经典语句解析3.实践活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简单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地位。

2.《论语》简介介绍《论语》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十则经典语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释“学而时习之”的含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分析“不亦说乎?”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乐趣。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解释“有朋自远方来”的含义,强调友谊的价值。

分析“不亦乐乎?”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美好。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人不知而不愠”的含义,强调宽容的心态。

分析“不亦君子乎?”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君子的品质。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强调尊重他人。

分析这句话在人际交往中的实际应用。

(5)吾日三省吾身。

解释“吾日三省吾身”的含义,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分析这句话在个人修养中的作用。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含义,强调学习他人的优点。

分析这句话在人际交往中的实际应用。

(7)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故而知新”的含义,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分析这句话在学习方法中的应用。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释“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含义,强调学习的态度。

分析这句话在人生道路上的意义。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解释“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含义,强调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分析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解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含义,强调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分析这句话在人生道路上的意义。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些经典语句的理解和感悟。

《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

《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

《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通用10篇)《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读会写愠、罔、殆、矣、诲、弘、凋、恕等字词。

2.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词语。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2.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德育目标1.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文所选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十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则语录,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评点、质疑法。

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文字、写法的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作业讲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就其语言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分类整理的实践。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从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深刻影响入手)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资料助读投影显示: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2023最新-《论语》十则教案 1【优秀3篇】

2023最新-《论语》十则教案 1【优秀3篇】

《论语》十则教案1【优秀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是勤劳的帮家人们分享的《论语》十则教案1【优秀3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八则教案篇一教学简说:“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人。

”谁有这样伟大的人格魅力,让司马迁这样的大历史学家心向往之。

古史亦有:半部《论语》而治天下!虽曰夸张,然实则确也!《论语》作为中华古典文献巨著之一,蕴含着厚重的传统文化精髓,其中所体现的。

孔子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对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影响深远。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历史上一直是蒙童教育的必读典籍。

全书二十篇,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即古人所云:微言大义。

今天,我们重读《论语》(亦或初读),就是以心向往之的探究精神去品味厚重精髓中的微言大义,将经典古籍化为今用,吸收前人思想精华中有益于自己品德修养的精神食粮。

《论语》里有许多句子发展成为成语、名言、警句,其数量之多,流传之广,在中国的典籍中可谓独占鳌头!所选十则,各有所侧重,或谈学习态度与方法,或谈思想品德修养,亦或直切孔子之核心思想“仁”。

教读这些,要谨记三要:其一,激发文言兴趣,自主探究学习;其二,注重生成发散,完善知识积累;其三,创造“反刍”条件,沉淀锻塑人格。

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激趣热身任务:搜集主题资料,并进行分类整理活动:主题预设走近儒家传统文化(结合北师大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走近孔子(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主题活动:《孔子世家》司马迁、《孔子:第一位教师》冯友兰、《孔孟》黄仁宇、《四书五经的假面目》南怀瑾、《孔子家语》王肃、《儒学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余翔林等)、走近《论语》(《论语》相关简介及评论)学情预估:传统文化知识的搜集与整理长期以来是语文学习的“禁区”,学生相对来说比较陌生,同时又略显有点难度,因此,平时我在阅读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上比较注意让学生搜集、分类并进行整理这方面的知识,依此作为文言学习的知识储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导读:一、教学要点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二、课前预习内容㈠文言基础知识A.语音盍(hé)诲(huì)裘(qíu)敝(bì)肱(gōng)少(sh ào)者怀之智者乐(yaò)山,仁者乐(yaò)水知者乐(lè),仁者寿。

B.通假字①可谓好学而已(已:通“矣”)②知者乐,仁者寿(“知”通“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通“智”)也。

C.重点字词①就有道而正焉(正:使自己的道德行为得到修正,使动用法)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使动用法,使……安逸;使……信任自己,使……得到关怀和爱护)③敏于事而慎于言(敏:敏捷,勤快)回虽不敏(敏:聪敏、聪明)④五十而知天命(天命:有上天的旨意、自然的秉赋、人生的责任与义务等多层含义)⑤是智也(是:代词,这)⑥盍各言其志(盍:何不)⑦愿无伐善,无施劳(伐:夸耀,炫耀;施:表白)⑧天下归仁焉(归:称许,赞许)⑨小人长戚戚(长:总是,常常;戚戚:忧愁,哀伤)⑩一日克己复礼(一日:一旦,表示假设关系)D.本课中所涉及的成语与格言。

①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③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⑤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⑥克己复礼⑦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E.重点虚词:主要是“于”、“而”、“之”、“且”,请学生针对原文,选择例句自己归纳其用法。

㈡学生根据注释,依此翻译节选各则,并思考每一则所反映的儒家的思想是什么,体会孔子思想的博大与深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有名的宰相赵普曾经对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更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这个意思。

(二)检查学生预习内容。

(三)孔子、《论语》简介孔子(公元前552或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四)文本内容讲析;1.“学而”篇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读解】: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

君子可以不求食饱、不求食好,居住环境不追求舒适,居住环境较好的话会有一种依赖性,会对个人修养道德没有帮助,反而使自己变得很懒惰;做事和工作都要勤劳、敏捷、认真,而且要小心说话,俗话说得好“饭可以乱吃,话不可以乱说”;到有道德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能让自己像那些有道德的人一样。

孔子认为好学,要学业精通,就必须勤奋。

学会居安思危,这样就可以算是孔子所提倡的那样。

这句话可谓与我们现代人的追求是反过来的,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给大家的教育,就是要读好书才能有好职业,不断拿学位才能有好的生活、“娶(嫁?)美女(帅哥?)买房买车”。

这也是现实的,能拿在手里的;但这并不是说孔夫子古板、落后,而是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我们的一生,终究是精神生命的一生,物质追求和感官享受终究有限,而精神的升华才是人生的最终之道。

外在的追求会导致冲突紧张而又矛盾的一生,精神的升华却会呈现心理的平安与人生的顺遂。

我们并不是要把两方面对立起来,而是要把重心放平衡,人生就有无限的宽裕,而物质的追求,实在会让生命总是紧张而烦恼。

2.“为政”篇原文:“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

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

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

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

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子曰:“由(子路)!我教诲你的知道了吗?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句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啊!”【读解】:这一则讲的是人的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了几个阶段,真可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是自学成才的典范,勤奋不倦地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

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成为一位大教育家、大思想家。

正是通过学习的积累,在不断的学习中,孔子一步步得到提高,从而达到了“从心所欲”的境界。

孔子学习如饥似渴,不断的寻找机会充实自己,“入太庙,每事问”。

孔子认为学习要有正确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政》)。

孔子以学习为乐,并对学习有很深的体会。

后一则强调了要正确的估量自己,不夸耀,不虚伪,人要有自知之明。

3.“公冶长”篇原文: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

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

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

“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

“裘”:本指皮衣。

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

敝:使动用法。

憾:抱怨)。

”颜渊说:“(我)想的不是夸耀自己的好处(伐:夸耀),不夸大自己的功劳(施:表白)。

”子路说:“愿意听听您老人家的志向。

”孔子说:“老年人,使他们安逸;平辈的人(朋友),使他们信任我;年轻人,使他们归依我。

”(安、信、怀:都作使动词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

安:安逸。

怀:归依)解读:本章写的是孔子和他的两个学生以言“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和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为具体内容简短的一段对话。

提出对处理“老、中、轻”三代人的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在新时期,尊老敬老、真诚守信、关心青少年成长,已成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4.“雍也”篇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先生说:“知道它不如喜欢它,喜欢它不如以之为乐。

”先生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沉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读解】: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

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后一段话,充满了辩证法,也是孔子对人的个性的深刻体悟,很能给人启迪。

“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也许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不可缺少,也许,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智者或者仁者,但是作为目标来追求,人生就会更加有意义。

5.“述而”篇原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

”【读解】: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容忍别人,容纳各种事件,不计个人利害得失。

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就不可能成为君子。

6.“颜渊”篇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仁。

孔子说:“抑制自己,履行礼,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归向仁。

实行仁,全凭自己,难道凭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礼的现象不看,不合礼的声音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不做。

”颜渊说:“我颜回虽然迟钝,也要求实行这些话。

”【读解】:这一则,孔子论述“仁”,强调克制私欲,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侧重强调了个人的修身。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从这则中,我们可以看出其对老师所学的信服,也可以看出师生关系的和谐。

应该说,讲究自我表现约束,用一定的社会规范来调适自己的行为与语言,提高个人修养,使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这种思想是值得提倡的。

7.“季氏”篇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依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件需要戒除的事情:少年时候,血气还没有固定,要戒除的是女色;等到壮年时,血气正旺盛,要戒除的是争斗;等到老了的时候,血气已经衰落了,要戒除的是贪欲。

”【读解】:这一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壮年要成熟稳重,做事情要凭借理智,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可以贪婪。

应该说,孔子说这些的出发点,还是“礼”的规范。

这则对我们今天加强个人修养,很有启迪意义。

(此环节教学预设说明:翻译可以交给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点拨;然后对于各则语录所反映的思想,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也参与到其中,形成师生探讨互动的课堂气氛!)(五)学习《论语》意义。

1.儒家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及文化,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论语》则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经典。

虽然新文化运动以来,儒家学说成了被打倒的对象,但是儒家某些思想仍然在我们的生活里或多或少地影响着。

尽管西方文化一直在向我们这个东方古老的国家不断渗透,国人中受其影响甚众,但国学作为中国固有的学术和文化,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汉学不断成为世界各国学术界要了解和研究的对象,今年就有许多国家兴办了孔子学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