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
《论语十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共3篇《论语十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1《论语十则》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基本背景和内涵;2. 熟悉并理解《论语》中的十则格言;3. 学习应用《论语十则》的内容,较好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格;4. 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品德风范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5. 让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理解并掌握实际应用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论语十则》的内涵及应用;难点: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安排1.引入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或事例,向学生介绍《论语》的背景和内涵,让学生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及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激发学生对其中内容的学习和应用兴趣。
2.讲授分别就《论语》中的十则格言进行分析、解释和讲解,并结合一些典型事例进行具体说明,让学生初步形成对《论语》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的理解及应用。
3.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讨论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论语》中的内容并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
4.练习让学生针对不同主题、情境下的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要求学生能够将《论语》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对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和分享,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所学习的《论语十则》有进一步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式1.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课外阅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2.采用案例教学、问题教学等有效方法,帮助学生从实际出发,形成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对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帮助教师动态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
六、教学资源《论语》原文和注释版、《论语》逐句译文;教师自编教案、相关案例和实例;多媒体设备等。
七、教学内容与学生需求的匹配程度本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品德风范,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论语》思想精深、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实用11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实用11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教学重点】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教学过程】一、导入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
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
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
(第45页)二、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三、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四、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优秀4篇讲小故事、并交流展示查寻成果篇一每组派一名代表讲有关孔子及其弟子的小故事,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限时一分钟。
其他组点评后教师定分。
出示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画面,配以古典音乐,让学生自主介绍查阅的资料,展示搜寻的成果;教师予以鼓励,给每组打分,最后出示须重点掌握的文学常识。
以讲小故事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锻炼语言组织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师生互评以促提高,充分利用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创设一种学习情境,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的享受。
《论语》十则教案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一步品读《论语》,积累其中的经典语句,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的个人感悟,力求达到对所选内容的个性化解读,达到用经典文化有效指导思想、生活的目的。
3.汲取精华思想,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每一则选言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深入理解每一则选言所传达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最近,你随意地走入哪一家书店都会看到这样的书籍:《于丹〈论语〉心得》《人味孔子》《孔子传》《论语新解》《学而时习之》《丧家狗——我读〈论语〉》等等,显而易见,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掀起了一股学习《论语》,走近孔子的热潮,面对这股热潮,你有哪些思考呢?(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如:时代呼唤着君子;经典文化必须传承;学习《论语》,增长智慧等。
)孔子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中承前启后的第一人,也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形成影响的文化巨人,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条大河,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江河的源头之一。
而《论语》里边更多的内容已经成为我们判断是非的标准,或者早已化作千年不易的做人与行动的准则,或者已经成为学习、处世与生活的智慧。
其实孔子离我们很近,《论语》和我们息息相关。
今天,我们就再来品读《论语》选言。
二、充分诵读。
1、教师范读。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9篇)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精选9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的常识和方法2.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前部)。
3.理解课文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前一部分)。
教学重点:目标3教学难点:目标3预习指导: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愠罔殆谓哉焉诲2.看课文注释或查字典,试翻译课文。
3.熟读。
教学过程:一、三分钟演讲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请同学自由发言,说出一些自己知道的有关学习的格言或谚语来,以此调动学生的情绪。
由此导入孔子关于学习的论述。
三、文言文入门:教师讲解:1.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直译和意译2.文言文的古今义和一词多义3.通假字4.朗读与背诵5.四种特殊句式:四、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次,教师纠正学生朗读过程中语音和停顿方面的错误,学生齐读课文。
3.抽二个学生朗读,众评。
注意: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朗读的停顿和重音。
五、指导文言句子翻译。
因为是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要与学生讲清以下几点:(l)弄懂每个字的含义。
(2)把古代的单音字换成现代双音词。
(3)弄清虚词的用法。
(4)补充适当的词语。
(5)调整句子的语序。
(6)揣摩句子的语气。
(7)注意古今义的不同。
(8)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9)四种文言文特殊句式。
六、指导翻译第1--5则:处理方法:1.第一则由老师示范性翻译:由个别的词义,到句意的直译和意译。
2.每一则由教师讲解几个普遍性难字词,然后学生自己试译,不明白的举手发问,由会的同学或老师答疑。
3.分别请四位同学展示翻译的结果4.师生共同评价,纠正。
七、指导背诵八、小结由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五册明白了什么学习方面的道理。
自由发言,不拘对错。
九、作业l.课后练习一、二题。
A类2.背诵全文。
B类3.默写全文。
C类[说课精要]本节是入门课,准备活动一定要做好,所以不贪快,只求稳。
《论语》十则(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2.理解课文词语句子的含义(后半部分)。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前言《论语》是我国儒家经典之一,是标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文献,其思想精髓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也深深地影响了世界。
《论语》中十则教案,总结了孔子的思想精华和生活哲学,对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做事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十则教案中来展开讲解,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与学习《论语》。
教案一:孔子师政「子曰:‘师政之才,岂在曹、参之上。
人也有称焉者:其不早仕者,其为人也半。
’」•翻译:孔子说:“掌管国家的才能,和曹参等人相比,为什么不能比他们出色呢?人们常说这样的人‘没早早挂职做官的人才是好人。
’”•说明:这则教案告诉我们学习优秀的师长是非常重要的,它与上面一则教案一样,都表现了敬重师长的重要性。
教案二:对自己的约束「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读书学习,三十岁就确立了自己的生涯,四十岁不再困惑,五十岁了解宇宙的道理,六十岁我耳顺,七十岁时就按自己的心愿去做事情,但是不违背守规矩的原则。
”•说明:这则教案告诉我们在不同的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心境和态度。
只有耐心、执着并严于律己的去追求与坚持,才能做到自我修养,做到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的目标。
教案三:常存善念「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翻译:孔子说:“只会说好听话、装作仁慈,这种人距离真正的仁者还很远。
”•说明:这则教案告诉我们不要只关注于表面,虚伪做作的善,而应该随时思考如何才能表现出真正的善良、伟大和情感,秉持着慈悲和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世界和他人。
教案四:做一名好人「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孔子说:“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要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说明:这则教案告诉我们好好进行自我学习和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做一名有知识、有才华、有道德的好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案五:诚实是道德的核心「子曰:‘君子之道,本于诚,邦之奉行,以俭德之行。
《论语十则》教案教学设计
《论语十则》教案教学设计《论语十则》教案教学设计「篇一」【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重点难点】重点:目标二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论语》是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
孔子的言行涉及孝道、治学、治国、为政等诸多方面,为历代所推崇,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我们可以辩证学习,学习其中的精华。
二、预习检测1、复述孔子及《论语》的相关常识要点。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
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朗读选文。
三、研习文本。
(一)自主学习请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自主翻译选文,在课本上标注重要词语,并针对选文的内容作批注。
疑难问题,做好记录。
(二)合作解疑1、请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以段落为单位,逐词解释,口头翻译,每人主讲一段。
2、请提交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讨论探究,尝试解决。
3、仍未达成一致的疑难问题,由提交者统一在全员解疑环节提交求解。
【参考译文】第一章:孔子说:“君子吃东西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
”第二章: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第三章: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
论语十则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论语十则》教案《论语》十则教学目标:1、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重点文言实词,正确地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熟练的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3、理解各则名言警句,反思和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名言警句4、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反省自我,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感受“仁”和“恕”的真意,开阔胸襟,提高个人修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十则语录的内涵。
难点:激发自我反省,感悟名言警句对自身修养的意义并将所学的知识和道理付诸于实践。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孔子和《论语》了解多少?),再运用多媒体播放山东济宁“孔庙”的视录像与讲解和电影《孔子》中的经典片段,加深学生对孔子和《论语》的了解。
孔子被后世成为“至圣”,也就是说他是圣人中的圣人。
1988年,75位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会议结束后发表联合宣言,呼吁全世界“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
今天,我就和同学们去孔子以及他的学生们那里儿汲取一点智慧。
二、初步感知1、仔细听课文的朗读示范,注意字音和断句,完成下列填空题。
(1)论()语.(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8)诲()女()知之乎..(9)是知()也.(10)弘毅()..(11)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2)其恕()乎.2、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老师听后指导,纠正断句,划分节奏,展现句子的层次关系.明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5篇)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教案1学习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查阅工具书,疏通文意,把握全文梗概。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交流探究: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论语》教案
《论语》教案•相关推荐《论语》十则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语》十则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语》教案篇1教材分析: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选文中的十则有的谈求知态度,有的谈学习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读字词、积累文言词汇。
2、翻译、理解课文内容3、整理、积累成语、短语等语言材料。
过程与方法目标:1、诵读2、合作探讨3、培养勤学好问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态度人生修养教学重、难点: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并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浅谈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情分析: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因学生出次接触文言文所以授课过程中老师要精讲,学生要熟记深思牢记。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孔子的有关资料。
教具准备:朗读磁带、幻灯片教学过程:《论语》教案篇2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关于孔子和《论语》(学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预习: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教师明确有关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1.同学们自读课文“阅读提示”,慢读全文。
2.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朗读课文:1、听录音,朗读课文。
2、结合课下注释,串译课文。
3、了解各章大意。
A、“见贤思齐”章:见贤思齐、勇于自省。
B、“三人行”章:择善者而师之。
C、“士不可以不弘毅”章:人必须坚强并且有仁爱之心,并能坚持到底。
2024年《论语》十则教案(精选
2024年《论语》十则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论语》前十则,涉及教材的章节为《学而》篇和《为政》篇。
具体内容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君子不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等十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其字面意义,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儒家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论语》中蕴含的儒家思想,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字词解释、句子翻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论语》原文及注释、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孔子与弟子之间的故事,引发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
2.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论语》前十则,让学生熟悉文本。
(2)逐句解释,分析句子的字面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
(3)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分析、解读《论语》中的名句。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翻译《论语》前十则,巩固所学内容。
(2)针对每个名句,设计相关题目,检验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论语》中的某一则,展开讨论,分享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前十则2. 内容:(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儒家思想关键词:仁、义、礼、智、信、孝、悌、谨、信、爱、周、比、器等。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三篇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三篇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则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论语》教案一学习目标: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第一课时【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
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小组汇报,搜集成果)《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4、总结三个通假字:ABC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论语》十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论语》十则 教学教案设计共3篇
《论语》十则教学教案设计共3篇《论语》十则教学教案设计1《论语》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其中的许多智慧言论至今依然被广泛引用。
作为文化传承的一部分,《论语》也成为了许多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从《论语》中选取十则智慧言论,设计教学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论语》中的十则智慧言论,理解其中的实际意义,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过程1. 探究:请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思考以下问题:智慧言论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学习《论语》?2. 呈现:教师出示《论语》十则智慧言论,以及相关的题目。
3. 深入讲解: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请同学们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②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讲讲这句话的实际含义。
③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请同学们就这句话展开讨论,讲讲自己的观点。
④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对君子和小人的理解。
⑤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怎样做到遵守这个规则。
⑥ “不恶乎疏,不好乎近,居其两端”,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对于“两端”是怎样理解的。
⑦ “道不同,不相为谋”,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如何处理和不同思想的人相处的问题。
⑧ “己所欲,施于人”,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平时会主动帮助他人的经历。
⑨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于“信用”这个问题的看法。
⑩ “吾日三省吾身”,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反思自己。
4. 讲解:通过讲解,让同学们更加好地理解这些智慧言论。
5. 互动:让同学们就其中的一个问题,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讨论。
6. 总结:请学生总结本次教学的收获,回答思考问题。
三、课后作业1. 对每一则智慧言论进行总结,自己的理解,思考实际应用场景。
2. 自拟一则智慧言论,并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解释和实际应用场景。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同学们对于《论语》的认识和理解能够更加深入,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第一篇:《论语》十则教案《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4、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5、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6、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
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步骤:第1课时【教学要点】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就其语言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分类整理的实践。
一、导入二、检查预习,积累文学常识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
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人。
板书:政治上:主张仁义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论语》的体式有三种。
语录体(格言体)《论语》的体式对话体叙事体板书: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三、反复诵读课文1、听课文录音前先齐读课文前方框内的提示,标出“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词。
2、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1)听清字词读音;(2)思考这十则《论语》分别属于课前提示的哪一类内容。
3、总结三个通假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悦”,愉快。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通“汝”,你;通“智”,聪明,智慧。
4、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
5、提问朗读。
一个小组,每人读一则;再提问一男一女朗读。
6、全班跟录音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四、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领会大概意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
《论语》十则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论语》前十则,这些内容涵盖了《论语》的第一、二章,主要包括孔子的言行思想,以及其弟子对其教育理念的阐述。
详细内容如下:1.《论语·学而》第一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论语·为政》第二则:君子不器。
3.《论语·八佾》第三则: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4.《论语·里仁》第四则: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5.《论语·公冶长》第五则:巧言令色,鲜矣仁。
6.《论语·雍也》第六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论语·述而》第七则: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论语·泰伯》第八则: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论语·子罕》第九则: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10.《论语·颜渊》第十则:克己复礼为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论语》中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论语》前十则的基本内容,领会孔子的教育理念和道德观念。
难点: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论语》原文、笔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论语》前十则。
2. 讲解:详细讲解每则《论语》的内容,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
3. 例题讲解:针对每则《论语》,给出一个实际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与《论语》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
六、板书设计1. 《论语》前十则2. 内容:分别列出每则《论语》的核心观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十则的背景及重要性;2.深入理解《论语》十则的教育意义;3.学习《论语》十则的内容以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深入理解《论语》十则的教育意义。
难点:学生对《论语》十则的内容理解以及其应用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一、仁:孔子强调人类有着固有的仁性,仁是一种纯粹的心灵精神,是一种素质的提升,从而能够与人心灵相通。
仁的核心在于以善待人,以人为重。
二、修身:孔子认为人的修身过程是一个过程,一个人通过实践修炼,然后最终能够达到圣贤的境界,学习的关键在于坚定自己的信仰信念,修炼的方向在于知行合一,带着目的去行动。
三、诚:孔子认为人的诚心真实,是一个人心灵根本上的表现。
诚信的作用在于,通过真实的感情与态度去影响其它人,进而影响整个社会。
四、孝: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孝之于人,就像根之于树,是天经地义的。
孔子认为孝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孝顺的人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温顺恭敬之心,是普及人类道德伦理的基础。
五、忠:孔子认为忠诚是一种道德品质。
忠诚人是一种品质兼备并能够忠诚于事业和人的人,忠诚不仅表现在指导性的保持,而且表现在情感沟通的融洽度等方面。
六、恕:孔子认为恕是一种道德调节器及匹配器。
恕的核心在于以恩爱的心态对待周围的人,秉承道义正直,感情温暖丰富,考虑细致周到的心态,推动人类道德成长和整体进步。
七、礼:孔子认为礼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准则,因为像防必循址类似,礼让是一种社会上善意与道义的传达,而且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合理化、合法化貢献力量。
八、义:义是一种表现人类公平正义的力量,是人类道德的象征之一,《论语》中将此品质视为不能缺少的人类道德。
孔子认为只有行为符合公正原则,才能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同时义也可以引导着自己的决策和行为。
《论语》十则优秀教案
《论语》十则优秀教案教案一:《论语》中的孝道教学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中关于孝道的篇章,使学生了解孔子对孝道的理解和要求。
2.培养学生的孝敬父母的意识和行为。
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论语》选取的篇章。
2.学生准备《论语》的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步骤:导入1.教师通过问答、故事、引言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孝道的思考。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孝的理解和体会。
讲解篇章3.教师挑选《论语》中关于孝道的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等,讲解其内容、背景和孔子的思想。
4.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
引导分析5.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互动探究7.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探究孔子思想对于人际关系、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感悟与反思8.教师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思考自己对孝道的理解及如何践行孝道。
9.学生进行反思,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拓展延伸10.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如写作、讨论、调查等,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视野、深化思考。
教学评价: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孝道篇章,学生对孔子思想和孝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能够从中感悟和反思自己对孝道的理解和实践。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也体现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案二:《论语》中的友善教学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论语》中关于友善的篇章,使学生了解孔子对友善的理解和要求。
2.培养学生的友善行为和与人为善的品质。
3.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论语》选取的篇章。
2.学生准备《论语》的相关阅读材料。
教学步骤:导入1.教师通过问答、故事、引言等方式,引起学生对友善的思考。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友善的理解和体会。
讲解篇章3.教师挑选《论语》中关于友善的篇章,如《述而篇》、《里仁篇》等,讲解其内容、背景和孔子的思想。
4.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篇章中的观点和思想。
《论语》十则教案
《论语》十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论语》中的十则经典语句的含义和哲理。
2.培养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兴趣,提高道德修养。
3.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内容1.《论语》简介2.十则经典语句解析3.实践活动三、教学过程1.导入向学生简单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地位。
2.《论语》简介介绍《论语》的基本内容、特点和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3.十则经典语句解析(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解释“学而时习之”的含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分析“不亦说乎?”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学习的乐趣。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解释“有朋自远方来”的含义,强调友谊的价值。
分析“不亦乐乎?”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友谊的美好。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解释“人不知而不愠”的含义,强调宽容的心态。
分析“不亦君子乎?”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君子的品质。
(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解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含义,强调尊重他人。
分析这句话在人际交往中的实际应用。
(5)吾日三省吾身。
解释“吾日三省吾身”的含义,强调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分析这句话在个人修养中的作用。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解释“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含义,强调学习他人的优点。
分析这句话在人际交往中的实际应用。
(7)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故而知新”的含义,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分析这句话在学习方法中的应用。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解释“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含义,强调学习的态度。
分析这句话在人生道路上的意义。
(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解释“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含义,强调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分析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解释“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含义,强调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分析这句话在人生道路上的意义。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些经典语句的理解和感悟。
《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
《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通用10篇)《论语》十则的教案示例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读会写愠、罔、殆、矣、诲、弘、凋、恕等字词。
2.积累、理解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词语。
3.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2.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德育目标1.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2.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文所选的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十则,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每一则语录,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评点、质疑法。
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文字、写法的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及胶片、打印好的作业讲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就其语言材料进行充分有效的分类整理的实践。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从孔子对教育的贡献、对世界文化的深刻影响入手)同学们,我们国家古代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不仅对我国、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联合国还有他的塑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多媒体显示孔子像)(学生回答)对,他就是孔子。
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他关于学习的一些论述,看看对我们有什么启发。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资料助读投影显示:1.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二、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三、课前准备①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搜集最能表现松柏品性的诗句。
②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五段内容。
教学设计一、激起兴趣,导入学习1、导入: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则》。
板书课题。
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诵读感知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自读:学生自读课文,③感知: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本文主要包括学习和个人修养两方面的内容,前五则着重谈学习,后五则着重谈修养做人。
(有的地方内容上有交叉,教师应该在分析中给学生讲明。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前五则1、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前五则。
2、齐读。
教师小结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提示:a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b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3、小组合作解决语句并翻译。
4、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的理解,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5、精读课文,探究课文思想内涵。
(学生自主阅读)学生思考: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学生交流后,教师概述:学习态度强调要谦虚,学习方法上强调独立思考和复习。
学生再思考: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独立思考、复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传不习乎?四、拓展体验:1、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是哪一点?为什么?2、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五、课外延伸1、(必做题)从问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成语、格言和警句,并说出理由。
2、(选做题)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2—3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并制作读书卡在班上交流展览。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①研读有关修身做人的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教学设计一、课文导入儒家学说是为己之学,追求道德的自我完善。
下面我们来研读文中修身做人的内容。
二、合作探究学习后五则1、诵读:全班朗读课文,教师正音。
2、感知:自主研读,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内容。
3、交流:班上交流,重点研读以下几句:①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③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4、合作探究[探究第一句]请同学们讲这句话的字面意思。
交流写松柏的诗句,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交流:松柏有什么样的品性?这句话的现实意义是什么?摘要:学习松柏高洁傲岸的品性,要经得起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要求学生找一个与这句话意思相近的成语、俗语。
[探究第二、三句]请同学翻译这两句话,其他同学评价、修正、补充。
对重点词句教师要讲解。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由学习小组推举同学到班上交流,观点摘要:a.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于人;b.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
如果什么东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c.这样的处世之道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可取之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什么人、什么事。
5、归纳成语、格言提示:温故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体验反思1、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2、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3、“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4、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
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四、教师小结《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
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
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五、积累拓展1、完成“研讨与练习”。
2、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3、背诵课文《论语》十则[创新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二、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创新意图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
(15分钟左右)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
(12分钟左右)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
(20分钟左右)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难句翻译”类练习: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⑤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下课之前,同座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学习笔记”。
[创意说明]此教学设计的亮点在于“分类式学习笔记”。
这是一种整理性的课堂学习活动,也称作“理读”。
而同时这也是一种带有理性色彩的课堂学习活动,它所养成的是一种分类整理的能力及习惯。
这种:能力及习惯训练得越早,学生对语言材料归类的意识就越强。
而“归类”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是在向传统的做法挑战:平时课堂上,学生花大量时间记录的、知识零散的课堂笔记,包括对教师苦心设计的大量板书的笔记,在知识积累、能力培养、习惯养成和提高教学效率上,作用到底有多大?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学用“分类式学习笔记”,同时也是在依循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设计立意高远的课堂实践活动。
学生实践活动的问题,是新大纲最为着重强调的内容之一。
大纲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中这样陈述道:“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这是在告诉我们,学生应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进行充分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
这一点,现在已是不容置疑的了。
论语十则教学设计《论语》十则[创新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2.理解各则语录;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二、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三、创新意图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第一个教学板块:认读课文。
(15分钟左右)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析读课文。
(12分钟左右)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课文。
(20分钟左右)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经典着作之一。
2.在“成语”类记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3.在“名言警句”类记下:①用于学习态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不厌敏而好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②用于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默而识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③用于思想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④用于思想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⑤用于人生感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⑥用于日常生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4.“难句翻译”类练习: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