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固定句式的翻译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高考语文: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现在人家就像是切肉用的刀和板,我们就像是鱼和肉。 还要告辞干什么呢? 4.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 5.孔子云:“何陋之有?”/夫晋,何厌之有?/宋何罪 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宋国,有什么罪呢?
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习并且不断温习,不是件高兴的事吗? 7.徐公何能及君也?/何可胜道也哉? 徐公怎么比得上你? 怎么能够说得完呢? 8.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 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 9.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一个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吗?
10.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
物。 11.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为计?/何以知之? 孔文子凭什么被称为“文”?
用什么作为方法? 凭什么知道它? 12.未辞也,为之奈何?/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还没告辞,对此该怎么办? 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起来却 如同泥沙呢?
5.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还是(抑或)探究他的成败的过程,都出自人为的
原因吧?
6.其信然邪?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邪? 难道确实是这样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 错了真实情况呢?
成名反复自言自语,这莫不是(恐怕是)向我暗示 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无乃尔是过与?
长途行军,军队疲劳且精力已尽,远方的国主已经做 好了防备,(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
恐怕该责备你吧?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如今士大夫们的见识竟反而不如他们(指巫
虞姬啊虞姬,我可把你怎么办呢?
6.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吾孰与徐公美? 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 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

文言文翻译常见固定句式

文言文翻译常见固定句式

一、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主语+谓语+也例如:《论语·为政》中“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译为:孔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

”2. 主语+谓语+者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晋文公者,晋之贤君也。

”译为:晋文公,是晋国的贤明君主。

3. 主语+谓语,无标志词例如:《战国策·齐策一》中“孟尝君好客。

”译为:孟尝君喜欢结交朋友。

二、被动句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被动词+主语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羽乃东渡乌江。

”译为:项羽于是向东渡过乌江。

2. 被动词+于+宾语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公与之宴。

”译为:君主与他一起宴请。

3. 被动词+为+宾语例如:《史记·陈涉世家》中“陈涉为天下笑。

”译为:陈涉被天下人耻笑。

三、省略句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省略主语例如:《孟子·梁惠王上》中“王何必曰利?”译为:大王何必说利呢?2. 省略宾语例如:《庄子·逍遥游》中“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译为:所以九万里高空的空气,就接近于地面了。

3. 省略谓语例如:《诗经·小雅·鹿鸣》中“鼓瑟吹笙。

”译为:弹奏瑟、吹奏笙。

四、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状语后置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于是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译为:于是项伯就在夜里赶到刘邦的军营。

2. 宾语前置例如:《诗经·小雅·鹿鸣》中“鹿鸣于野外。

”译为:鹿在野外鸣叫。

3. 定语后置例如:《左传·僖公二十五年》中“晋侯使韩献子告于秦。

”译为:晋献公派韩献子向秦国报告。

总之,掌握文言文翻译中的固定句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分析句子结构,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以达到准确、流畅的表达。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及翻译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精炼、意蕴深远,常用固定句式表达特定含义。

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及其现代汉语翻译,以供参考。

一、判断句1. 例句:此乃吾之宝也。

翻译:这是我的宝贝。

2. 例句:刘备,天下枭雄也。

翻译:刘备是天下的一代枭雄。

二、疑问句1. 例句:尔知之乎?翻译:你知道吗?2. 例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翻译:如何解除忧愁?唯有杜康酒。

三、感叹句1. 例句:悲哉!人生如梦。

翻译:悲哀啊!人生如梦。

2. 例句:壮哉!我中国少年。

翻译:伟大啊!我们中国的年轻人。

四、条件句1. 例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翻译:行善得道的人,会得到很多帮助;行恶失道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2. 例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翻译: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远。

五、因果句1.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翻译:天地运行不息,君子应自强不息。

2. 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普通人都负有责任。

六、并列句1. 例句:仁者见之而思,智者见之而行。

翻译:有仁德的人见到它就会思考,有智慧的人见到它就会行动。

2. 例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翻译:不得志时就修养自己的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

七、省略句1. 例句:吾欲与汝同往。

翻译:我想和你一起去。

2. 例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翻译:你难道没看见黄河之水从天上流下来,奔流到海就再也回不去了吗?以上仅为文言文中常见的一些固定句式及翻译,希望能对大家学习文言文有所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要多加练习,逐渐掌握这些固定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翻译能力。

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

7、有……者 译为“有个……人” 例、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8、如何、奈何、若何
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 呢”,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 组,则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文言固定句式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1)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译: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 (2)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译:怎么可以一切以固定的时间来限制呢?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译: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王吗? (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译:相如虽然愚劣无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项伯)孰与君少长? (3)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8.“....孰与....”“.... ,孰与(孰若) ....” 这是一种用来表示比较、选择关系并带有疑问语气的 固定句式。当比较对象与被比较对象同时出现时,可译 为“....和(同、跟) ....相比,谁(哪个、哪样) ....”。 当 比较内容根据上下文省略,仅剩下比较的对象时,可译 为“....和(同、跟) ....比起来怎么样”或“....比....怎么 样”。
过去周朝有个人,(一生)多次求官没有得到君主赏识, (直到)年老鬓发斑白,(这天)在路上哭泣。有人问道: “您为什么哭泣呢?”他回答说:“我几次谋官都得不到赏 识。现在自己伤心已经年迈,失去机会了,因此伤心地落 泪。”那人又问:“您为什么一次都得不到赏识呢?”他回 答说:“我少年时苦读经史,后来文才具备,试图求官, 不料君王却喜欢任用老年人。这个君王死后,继位的君王 又喜欢任用武士,我改学武艺,谁知武功刚学成,好武的 君王又死去了。现在新立的君王开始执政,又喜欢任用年 轻人,而我的年龄已经老了,所以终生不曾得到一次赏识, 未能做官。”

高考语文考点专题——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高考语文考点专题——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第二部分专题七考点七备考必记仓储常见文言固定句式1.【……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意思是“说的就是……啊”。

①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诗》中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出来。

”——这说的就是先生您啊。

②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译文:听到过许多道理,便以为没有人比自己知道得多,说的就是我啊。

③太史公曰:“《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太史公说:“《传》说:‘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正当,不发命令事情也行得通;如果在上位的人本身行为不正当,即使下命令也没有人听从他。

’这说的正是李将军啊!”2.【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译文: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了,然后才寻求出谋划策的大臣,恐怕太迟了吧?3.【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译文:沛公大惊,问:“将怎么处理这种局面呢?”②景公问晏子曰:“贤君之治国若何?”(《晏子春秋》) 译文:景公问晏子说:“贤能的君主治理国家是怎么样的?”4.【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分别相当于:①“拿什么”“凭什么”“用什么”“怎么”;②“有什么”;③“为什么”。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译文:有一天如果您驾崩了,长安君自己凭什么在赵国托身?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译文:不愿意做的和没有能力做的在形式上有什么区别呢?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译文:我们的君王差不多没有疾病了吧,(否则)为什么能演奏音乐呢?5.【何其】语气副词,译为“多么”。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详解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详解

高考语文常见文言固定句式详解(附例句)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诗经》上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猜测得到它。

2020文言文固定句式典例翻译

2020文言文固定句式典例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典例翻译1.“不亦……乎”连用,表反问,语气比较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吗?”例1: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察今》)【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2.“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例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列子·汤问》)【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3.“不……则”“不……即”连用,表选择,相当于现代汉语“不是(这样),就是(那样)”。

例3: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不出于西,则出于北。

(苏轼《教战守策》)【译文】发生战争,是必然的趋势,不是从我方发动,就是从敌方发动,不是在西边发生,就是在北边发生。

例4:方春,百姓不耕即蚕,隙不可夺。

(孙樵《书何易于》)【译文】正当春季,老百姓不是耕种就是养蚕,一点时间也分不出来。

4.“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却”。

例5:非字而画。

(《促织》)【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5.“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6: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陈寿《隆中对》)【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6.“庸……乎”连用,表疑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例7:吾师道也,夫庸之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7.“如何(何如)”“奈何”“若何(何若)”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怎么样(的)”“为什么”“怎么”等。

例8: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拿了我的璧玉,不给我城,怎么办?例9: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o襄公二十六年》)【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8.“如(奈、若)……何”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完整版)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完整版)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常见固定句式及其翻译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袭,约定俗称,经久不变。

这些固定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表示某种语气的固定结构1.表判断语气。

(1)常见的有“无以”“所以”或“者…也”等。

①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②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李密《陈情表》“无以”相当于“没有用来…的办法”。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所以”相当于“是用来…的”。

④亚父者,范增也。

——司马迁《鸿门宴》⑤非我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韩愈《师说》“者…也”表判断是常见的,还有“者也”连用等,例句很多,不再赘述。

(2)“……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般译为:“说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之谓……”(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叫作……”、“……称作……”、“……认为……”、“……说……”。

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

’——(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

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俗语说:'知道了很多道理,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

'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2. 表疑问语气。

表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比较多,常见的有:(1)如……何、若……何、奈……何;中间可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2)“如何(何如)”、“若何”、“奈何”连用,表询问或商量的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怎么样”“为什么”“怎么”等。

文言文固定句式

文言文固定句式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舟已行矣 不是太糊涂了吗? 译:不是太糊涂了吗?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学而时习之, 有朋自远方来,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习后经常复习它,不是很愉快的吗? 译:学习后经常复习它,不是很愉快的吗?
1、“岂.....乎(岂.....哉)” 、 乎岂 哉
这一形式的固定句式, 这一形式的固定句式,大多用来表感叹语气或反诘语 气,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难道....吗”、“怎么... 呢” 难道 吗 怎么 的语气。 ‘‘独 邪 的语气。 “岂.....邪”、独.....哉”、‘‘独.....邪” 邪 哉
2、“不亦.....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不是 、 不亦 乎 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不是.....
吗”、“难道不.....吗” 难道不 吗 (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军队将筋疲力尽,远方的主人已经防备我们, 译:军队将筋疲力尽,远方的主人已经防备我们,恐怕不 行吧! 行吧!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 (1)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望将军至 岂敢反乎! 译: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 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他呢! (2)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怎么可以一切以固定的时间来限制呢? 译:怎么可以一切以固定的时间来限制呢? (3)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王吗? 译:赵王难道会因为一块和氏璧的缘故欺骗秦王吗? (4)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相如虽驽, 相如虽驽 独畏廉将军哉? 相如虽然愚劣无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译:相如虽然愚劣无用,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翻译

一、固定句式:夫(盖、盖亦、盖其)……也。

例句:夫战,勇气也。

翻译:关于战斗,那是因为勇气。

解析:此句式用于表达原因或理由,夫、盖、盖亦、盖其均为“因为”之意,也用于引起下文。

二、固定句式:……者,……也。

例句: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翻译:与正直的人为友,与诚信的人为友,与知识丰富的人为友,都是有益的。

解析:此句式用于下定义,……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三、固定句式:……者,……之(者)也。

例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翻译:这就是岳阳楼壮丽的景象。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者,……之(者)也表示“……是这样的”。

四、固定句式:……也,……也。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并列关系,……也,……也表示“……,……”。

五、固定句式:……,……,……,……。

例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终究是要死的,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解析:此句式用于列举,……,……,……,……表示“……,……,……,……”。

六、固定句式:……,……,……,……,……。

例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翻译:天道刚健,君子应当自强不息;地势柔顺,君子应当厚德载物。

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七、固定句式:……,……,……,……,……,……。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这不也是君子吗?解析:此句式用于强调,……,……,……,……,……,……表示“……,……,……,……,……,……”。

综上所述,文言文固定句式丰富多彩,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古代汉语的壮丽画卷。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句式,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文言固定句式的翻译

文言固定句式的翻译

20, 20,有……者,译为“有 者 译为“ 个……人” 人
例句: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 例句: 成名者
文言固定句式的翻译
1、无以 无从 译为“没有用 、 无从,译为 译为“ 的办法” 来……的办法” 的办法
例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例句: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致书以观
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 有以,译为“有用来 的 办法” 办法”。
然,未有以报也。 有以报也。 报也
3、有所,译为“有……的” (人、物、事)。
例句:故患有所不避也。 例句:故患有所不避也。 有所不避也
4、无所,译为“没有…… 的”(人、物、事)
例如: 无所逃死。 例如:几无所逃死。 逃死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 “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如:取吾城,不予我壁,奈何? 例如:取吾城,不予我壁,奈何? 孔明用如此任务,如何不误事 不误事? 孔明用如此任务,如何不误事?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取之尽锱铢,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8、孰与, 18、孰与,与……孰,译为 孰 比较, “跟……比较,哪一个 比较 哪一个……”。孰 。 译为“哪里比得上” 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例句:吾孰与徐公美? 例句: 孰与徐公美? 徐公美 徐公孰 吾与徐公孰美?
19、然则,译为“既然如此, 19、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 么”。
例句: 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 君而已矣
6、如……何,译为“对……怎 么办”?
例句:如太行、王屋何?
7、奈……何,译成 “把……怎么办”?
例句: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 所以”。
例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9、所以,译为“用来……的”, 所以,译为“用来 的 的原因” 的方法” “……的原因”,“……的方法”。 的原因 的方法

文言文固定句式的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的翻译

一、主谓结构文言文中,主谓结构是最基本的句式,如“孔子游于杏坛之上。

”这句话的主谓结构为“孔子游”,其中“孔子”为主语,“游”为谓语。

翻译为现代汉语:“孔子在杏坛上游玩。

”二、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如“吾欲之南海。

”这句话的宾语“南海”前置,翻译为现代汉语:“我想去南海。

”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后置也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如“白马非马也。

”这句话中,“白马”为定语,后置于中心词“马”之后。

翻译为现代汉语:“白马不是马。

”四、介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后置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如“孔子东游于泰山。

”这句话中,“东游”为介词结构,后置于中心词“泰山”之后。

翻译为现代汉语:“孔子在泰山向东游玩。

”五、倒装句文言文中,倒装句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如“不亦乐乎?”这句话为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乎不亦乐?”翻译为现代汉语:“难道不是很高兴吗?”六、并列句文言文中,并列句也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中,三个分句为并列句。

翻译为现代汉语:“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它,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是君子吗?’”七、疑问句文言文中,疑问句也是一种常见的句式,如“何以战?”这句话为疑问句,正常语序应为“以何战?”翻译为现代汉语:“凭借什么作战?”综上所述,文言文固定句式具有丰富的表达效果,通过翻译,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与语言魅力。

在学习和欣赏文言文的过程中,了解并掌握这些固定句式,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文之美。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常见的疑难固定格式:1•“……之谓也”(用在句末,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又是宾语前置的结构。

的就是……”或“大概说的就是 ……吧”。

“……之1胃……”(用在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里的“之”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 消句子的独立性)一一“……叫作……”、“……称作……”①“诗云:’他人有心,子忖度之。

’一一夫子之谓也。

想法,我能猜中它。

’一一(这话)说的就是夫子您这样的人②“野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自以为没人能赶上自已了。

’这说的就是我呀。

”③ 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一一译文:百姓认为我吝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了。

④ 此之谓失其本心。

(孟子《鱼我所欲也》)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2.“所以” 一一A.表原因,译为“……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

B.表凭借、依靠、 方法、工具,译为:“用来……的 (人、事或物) ”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一一译文: 防备其它强盗的进入和意外情况的发生。

②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一一译文: 衡者,所以定物之轻重也。

一一译文: 秤,是用来衡定事物轻重的工具。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一一译文:仰望宇宙空间之广大,低首俯察万物种类之繁多, 受所见所闻的乐趣,确实是很快活的啊。

3. “何所”一一(“所……者为何”的倒装)①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译文: ② 卖炭得钱何所营?一一译文:卖炭得来得钱谋求的是什么?③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一一译文 :飘泊四方、孤独无依,相似的东西是什么?就像那在天 地间飞来飞去的一只孤独的沙鸥。

④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撒在空中的盐勉强可以相比较,却比不上随风起舞的杨花柳絮。

4. “有所……”一一“有……”、“有……的(人、事、物)”、“无所……”一一“没有……”、“没有……的(人、事、物)”受的,以求便利国家。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及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及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例句及翻译(一)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如……何若……何奈……何这是三个意义相同的表示疑问的习惯说法,中间可以插入名词、代词和短语,可以译为“把……怎么样”、“对……怎么办”、“怎样对付(处置、安顿)。

”例如:①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②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不能端正自身的行为,怎能使别人端正呢?”在这种习惯说法中,如果插入“之”,就构成“如之何”、“若之何”、“奈之何”,可译为“为什么”或“怎么办”。

例如: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若之何杀之?——荀林父侍奉国君,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实为国家的栋梁之臣,怎能为一时失职而杀他!“何如”,相当于“怎样”“哪个”。

“陛下以降侯周勃何如人也?”上曰:“长者也。

”(《史记·张释之列传》)——“陛下以降侯周勃是个怎样的人?”皇上说:“忠厚长者。

”又如:因问明帝:“长安何如日远?”(《世说新语·夙愿》)——因此问明帝:“长安与太阳哪个远?”“乎哉”,如侧重“乎”,则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如侧重“哉”,则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比如我这样的人,可以保护百姓吗?董生勉乎哉!(韩愈《送董邵南序》)——董生自勉啊!“何……为”,表疑问语气,译为“为什么……呢”。

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史记·孙吴列传》)——有人说:“你儿子,只是个小兵,但将军亲自为他吮吸疽脓,你为什么哭呢?”(二)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 ……何如…… ……孰若…… ……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

都可译为“跟……比较,哪个更……”。

例如: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认为廉颇将军和秦王比谁更厉害?②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你认为长安与太阳相比,哪个更远?③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三)表示反问的习惯用法1、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或“难道不……吗?”例如: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②今吾之优越,犹人只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现在的越国是心腹大患,但大王不先讨伐越国而去讨伐齐国,不就是错了嘛!2、何(以)……为?何……焉为?可译为“要……干什么呢?”或“哪里用得着……呢?”例如:①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我有车但是如果别人都不敢来借,那我还要车干什么呢?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何……之有可译为:“有……呢?”例如:①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翻译

文言文,古汉语之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其中,固定句式尤为独特,结构严谨,表达生动。

本文将探讨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固定句式,并对其进行翻译。

一、宾语前置句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句较为常见。

例如:1.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翻译:古人说:“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先让工具锋利。

”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翻译:尊敬我的老人,也要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我的孩子,也要爱护别人的孩子。

二、定语后置句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句亦颇为常见。

例如:1.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翻译:园中青翠的向日葵,清晨的露水等待太阳升起。

2. 夫战,勇气也;鼓,所以鼓勇气也。

翻译:战斗,靠的是勇气;击鼓,是用来鼓舞勇气的。

三、主谓倒装句文言文中,主谓倒装句具有独特韵味。

例如:1. 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翻译:点燃油灯来接替日光,一年到头都勤奋不懈。

2.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翻译:难道谁不知道他的年龄是在我之前还是之后吗?四、省略句文言文中,省略句广泛存在。

例如:1. 水深则流缓,土厚则木茂。

翻译:水深了,水流就慢了;土壤厚了,树木就茂盛了。

2. 吾欲观夏虫,遂至其处。

翻译:我想观察夏天的虫子,就来到了那个地方。

五、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亦较为常见。

例如:1. 臣死且不避,卻奈殷之强何?翻译:我即使死了也不回避,可是又能怎么样呢?2. 焚书坑儒,天下寒心。

翻译:焚烧书籍,坑杀儒生,使天下人寒心。

总结文言文固定句式丰富多样,具有独特的韵味。

通过对这些句式的翻译,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文,还能领略古人的智慧与才情。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运用这些固定句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文言文固定句式 翻译

文言文固定句式 翻译

所谓“固定句式”,就是某些结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理解时不能分开、而需要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来解释的词语。

1、“有……者”此式用于所要介绍、陈述的对象,是一种特殊的定语后置形式。

译为“有个……的人”。

例如《口技》:“京城有善口技者。

”2、“以……为……” 此式用“以”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来表示动词“为”所凭借的和依据的对象等。

可译为“用……做……”或“把……当作……”。

例如《六国论》:“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有时也可紧缩成“以为”。

例如《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3、“有(无)所”此式中“所”与后边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词组,作动词“有(无)”的宾语。

可译为“有(没有)……的(人、事、物)”。

如《鸿门宴》:“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木兰诗》:“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4、“有(无)以” 此式是动词“有”和介词“以”连用于谓语动词前,对某种事情赖以实现的条件、办法等加以肯定(或否定)。

译为“有(没有)什么办法用来……”。

例如《中山狼传》:“吾终当有以活汝。

”《劝学》:“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是以”此式用于因果句中表示结果或推断。

译为“所以(因此)……”。

如《石钟山记》:“余是以记之。

”6、“何所”此式系“所……,(是)何”的主谓倒装式。

译为“所……的(人、东西、事物),是(谁)什么”。

如《木兰诗》:“问女何所思”7、“所以”此式由于介词“以”,含有“用”、“因”等不同的意义,据此,可译为:①“用来……的工具(方法、方式)”;“凭他(它)来……的”。

例如:《公输》:“吾知所以距子矣。

”《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导致……的原因”;“……的缘故”。

例如《察今》:“此其所以败也。

”8、“然则”此式表示承上的连接关系。

译为“既然这样,那么……”或“那么”。

例如《岳阳楼记》:“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9、表示比较的习惯说法:……孰与……;……何如……;……孰若……;……何若……这些习惯说法都是表示比较,用来表示人或事物互相比较的结果。

15种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固定句式

15种常见文言固定句式1.无乃……乎?这是一种表示测度语气的固定格式,它表明的是对某种情况的估计或者对某件事情的认识。

一般可译为“恐怕……吧”或者“只怕……吧”。

例子是很多的。

如:①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应译为:使军队疲劳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事。

军队疲劳力量竭尽,远方的君主对这件事有准备,恐怕不行吧?)《崤之战》。

②暮婚而晨别,无乃太匆忙?(应译为:晚上结婚而早上就得离别,只怕太匆忙了吧?)《新婚别》教材中有一篇古文叫《季氏将伐颛臾》,其中有一句话,也属于这种固定格式。

“求!无乃尔是过与?”(句中划线句应译为:冉求!恐怕该责备的是你们吧?)2.……孰与……这是一种用来表比较的固定格式,用来比较两个人的高下、优劣或两件事的得失、好坏。

它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句中提出了比较内容的,一类是句中没有提出比较内容的。

前者应翻译成:“……与……相比,谁(哪一样)……”,后者应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这种格式在古文中出现的频率是非常高的。

如下面的例子:①吾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漂亮?)②沛公曰:“孰与君少长?”《鸿门宴》((项伯)跟你相比,谁的年纪大,谁的年纪小?)③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你们看廉将军跟秦王相比,怎么样?)④某业所就,孰与仲多?《原君》(我所完成的功业跟二哥相比,谁更多?)文中的三个加线句均应译为“你跟我比怎么样呢”。

3.……之谓也其……之谓也这是宾语提前的一种固定格式,是一种表示总结性的判断句。

应该强调一下的是在这种格式中的“之”属于结构助词,起到的是提宾的作用。

句首有“其”的也属于这种格式,而“其”属于句首语气助词,表推测,应译为“大概”。

这种固定格式可译为“说的就是……啊”,或者译为“大概说的就是……啊”。

请看下面例句: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听到了一些道理,以为天下没有谁超过自己了,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啊!)②诗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40】【文言固定句式翻译】【标准版】

【40】【文言固定句式翻译】【标准版】

【40】【【文言固定句式翻译】【标准版】】【一】【表示疑问之文言固定句式】【1】【奈何】【翻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

】【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节选)》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物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象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2】【何如】【翻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3】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4】“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3】【何以……?】【翻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5】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在赵国凭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6】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翻译为:所……的是什么?】【7】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问木兰所想的是什么?问木兰所惦记的是什么?【5】【奈……何、若……何、如……何】【翻译为:把……怎么办、把……怎么样。

】【8】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虞姬啊!虞姬啊!我又该把你怎么办?【9】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10】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6】【孰与……,与……孰】【翻译为:跟……比较,哪一个……】【1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翻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

】【12】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诸葛亮:“现在马谡获死罪,现已军法处置,丞相为什么哭呢?”【1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之文言固定句式】【8】【何……哉(也)?】【翻译为:怎么能……呢?】【14】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给人家耕地当牛马,怎么能富贵呢?【15】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9】【何……为?】【翻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16】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屠宰用的刀砧,我们就像砧上待人宰割的鱼肉,还要告辞干什么呢?【10】【何……之有?】【翻译为:兼表宾语前置,有什么……呢?怎么能……呢?】【17】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11】【如之何……?】【翻译为:怎么能……呢?】【18】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能废弃呢?【12】【岂(其)……哉(乎,耶,邪)?】【翻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19】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0】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13】【安……哉(乎)?】【翻译为:哪里……呢?怎么能……呢?】【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2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备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14】【不亦……乎】【翻译为:不也是……吗】【2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别人不了解你,却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是君子吗?【2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察今》像这样去找剑,不也是很糊涂吗?【15】【……非……欤?】【翻译为:……不是……吗?】【25】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你不是三闾大夫吗?三闾大夫(古代官职名)【16】【宁……耶?】【翻译为:哪里……呢?】【26】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哪里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17】【顾……哉?】【翻译为:难道……吗?】【27】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这个和尚吗?【18】【独……耶(乎、哉)?】【翻译为:难道……吗?】【28】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我虽然愚钝,难道就害怕廉将军吗?【29】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纵使是聪明有才能和英勇果敢的人,也多半沉溺于某种爱好之中,受其迷惑而最终陷于困穷,难道仅是溺爱伶人才会造成祸患吗?【三】【表示感叹之文言固定句式】【19】【何其】【翻译为: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30】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以至于剪断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裳,多么衰败啊!【20】【直……耳】【翻译为:只不过……罢了】【31】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固定句式的翻译
1.无以、无从,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致书以观。

例如:家贫,无从
..
2.有以,译为“有用来……的办法”。

报也。

例如:袁人大愤,然未有以
..
3.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

不避也。

例如:故患有所
..
4.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逃死。

例如:几无所
..
5.如何、奈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


例如: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
不误事?
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
..

寇深矣,若何
..
6.如……何,译为“对……怎么办”。

例如:如.太行、王屋何.?
7.奈……何,译为“把……怎么办”。

例如:三老不来还,奈.之何.?
8.是故、是以,译为“因此、所以”。

圣益圣,愚益愚。

例如:是故
..
9.所以,译为“用来……的”“……的原因”“……的方法”。

传道受业解惑也。

例如:师者,所以
..
此世所以
不传也。

..
距子矣。

吾知所以
..
10.不亦……乎,译为“不是……吗”。

惑乎.?
例如:以此为政,不亦
..
11.何……焉为,译为“有什么……呢”。


例如:夫子何.命焉为
..
12.何……为,译为“还要……干什么”。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3.庸……乎,译为“难道……吗”。

例如: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4.其……乎,译为“难道……吗”。

例如:我中国其.果老大矣乎.?
15.得无……乎、得无……耶,译为“恐怕……吧”或“莫非……吧”。

异乎.?
例如:览物之情,得无
..
16.无乃……乎,译为“恐怕……吧”。

大简乎.?
例如:居简而行简,无乃
..
17.……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或“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18.孰与、与……孰,译为“跟……比较,哪一个……”。

徐公美?
例如:吾孰与
..
吾与.徐公孰.美?
19.孰若,译为“哪里比得上”。

起而拯之?
例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
..
20.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例如:然则
..
21.有……者,译为“有个……人”。

例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