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晏殊词对冯延巳词的继承与发展(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晏殊词对冯延巳词的继承与发展(一)

论文关键词:晏殊冯延已艳情词忧患意识词境

论文摘要:由于创作目的和创作环境以及身份的相似,晏殊词某些方面继承了冯延巳词的创作方法。但由于各自不同的经历与性格,他们的词又呈现出不同的一面。本文将从艳情词、忧患意识、词境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汀两省)人。十四岁以神童人试、得皇帝宠爱,赐同进十出身。历任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等职,晚年外放颖州、永兴为地方官。在宋代文人中。晏殊是一位幸运儿。一生基本上风平浪静,一帆风顺。晏殊的文学才能极高,有诗文集240集,惜L三失传。《宋史》本传说他,“文章瞻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晚年笃学不倦。”其词集名为《珠玉集》,共有136首词。欧阳修说,“晏公小词最佳,诗次之,文又次之。”‘魄段话说明,在文学成就卜,晏殊是以词而闻名的。

晏殊阋继承了晚唐五代之风。清人郭唐在《灵芬馆词话》中将词分为四派,第一派是,“风流华美,浑然天成,如美人临妆,却扇一顾,化间诸人是也。晏无献、欧阳永叔诸人继之。”从题材上看,晏殊继承了晚唐五代词多写女性的作法,从体制上看,也与晚唐五代词人一样,以创作小令为主。但从总体上来看,对晏殊词影响最大的当推冯延巳。

冯延巳(1903-1960),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中主李景少时在庐山读书,他随侍左右,后为元帅府掌书记。李景作国君后,很受宠信,几度被任命为同平章事(宰相)。后因用兵失败,屡遭攻击,被罢相,任为太子少傅。马令《南唐书》说他“着乐章百余阙”,有词集《阳春集》,为北宋陈世修所辑。

陈世修说,“公(指冯氏)以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旧。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择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叶梦得说,“晏元献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既命酒,果实蔬茹渐至,亦必以歌乐相佐。谈笑杂至。数行之后案上已灿然矣,稍阑既罢,遣声伎曰‘汝曹呈艺已毕,吾亦欲呈艺’。乃具笔札相与赋涛,率以为常。’’从地位身份、创作动机、创作环境来看,晏殊与冯延巳都有相似之处,这就使得他们的词带有很多的相似性。但由于个人的经历、性格、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又使他们的词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下文将从艳情词、忧患意识和阋的风格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艳情词。晏殊、冯延巳的艳情词,同花间词一样,体现出香艳、纯情、纤美的风格,但由于作者高贵的身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的词巾又几乎都剔除了《饱间集》巾的淫鄙色彩,呈现出“文雅”的气度。冯延已的《鹊踏枝》,“萧索清秋珠泪坠。枕箪微凉,辗转浑无寐。残酒欲醒中夜起,月明如练天如水。阶下寒声啼络纬。庭树金风,悄悄霞门闭。可惜旧欢携手地,思量一夕成憔悴。”同样的写闺怨词,温庭筠侧重于描写思妇的外貌,如“鬓云欲度香腮雪”,“屑,薄、鬓云残”,韦庄多用记事笔法。如“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H,别君时”,而冯延巳淡化了’生活的细节和人物的容貌,侧重对景物的描写,触景人情。“月明如练天如水”,“庭树金风,悄悄重门闭”,使测显得优美、空灵而又雅致。另一首《鹊踏枝》,“六曲栏于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乇柱,穿帘海燕双飞去。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这首阋,同样侧霞于景物描写,笔法细腻、优美,游丝、落花、燕影、莺谱、杨柳、红杏、春风、微雨构成了一幅“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画面。其中所蕴藏的情思令人寻味。晏殊的艳情词也继承了冯延巳的风格,温文尔雅,没有轻佻、鄙俗之语。刘熙载称,“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如他的《清平乐》,“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栏杆。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这首词同样是写闺怨,但丝毫没有柳永的直露。他所描写的景物是雅丽的,金风、梧桐叶、紫薇、朱槿、小窗、银屏、双燕。他的节奏又是平缓的,细细的金风,飒飒的梧桐叶,缓缓阿下的夕阳,轻轻飘落的残花。儿此种种,都给人一种慰

贴、温柔的美感享受。而“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两句,又以双燕归来。春光温煦来反衬人的孤独和冷落,极为含蓄,蕴藉。宋人张舜民《西墁录》有这样一个故事,柳永因作词得罪了仁宗皂帝,吏部不让他改官,柳永无奈,去拜见晏殊,晏殊问他,“贤俊作曲子么,”柳永回答,“只如相公亦作曲子。”晏殊说,“殊虽作曲子,不曾道‘彩线慵拈伴伊坐’。”柳永只好退下。这只是流传广泛的一个故事。也可能跟史实不符,但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晏殊对艳情词的态度。

相同的身份地位,深厚的文化修养,使得晏殊与冯延已存对待艳词的写作上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只不过晏殊词比冯延巳词显得更从容更大器。

忧患意识。冯延巳与晏殊的词可以说是一种“酒席文化”,但难能町贵的是在写艳情的同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注入深广的忧患意识。王维国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叶嘉莹说,晏殊词“情中有思”。

如冯延巳的《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霄随风转。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楼卜春山寒网面。过尽征鸿,慕景烟深浅。一晌凭栏人不见,,绡掩泪恩最遍。”此词也是艳情词,但是,它在艳情当中又潜伏了一种对生命有限,好景不常的忧患意识。梅花本是无情之物,然而当寒风一起,花瓣洒落之时,它却也懂得依恋枝头而无限“多情”。词人对于季节的变化是敏感的,他虽然锦衣玉食,但在岁月的流逝中仍然感到了一种人生无常的空虚。有人把他的这种忧患意识跟当时的政治联系在一起。认为是宋兵压境,国运口蹙在词中的投射,这样的理解虽然可通,但嫌太过狭窄。冯延巳写的不仅仅是当前的政治。他以高度敏锐的感受力,体味到了人生中潜伏的悲凉的一面。他的忧愁不仅仅是情场失恋的伤感,更非主要是政治上的失意,而正是在他高朋满座、歌吹喧天、踌躇满志时所潜生的“盛极必衰”的敏感。一种人生须臾之无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