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作文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湖北高考作文题目
【篇一:200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路是月的痕迹】
2003年湖北高考满分作文:路是月的痕迹
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
小路是父亲
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
路的那头,连着那
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
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
父亲爱好吹笛。
小的时候,父亲的笛声载满了我童年的乐趣,像那
条丝带一样的小河,牵引着我的童心在父亲爱的港湾里晃悠。
父亲
很疼我这个惟一的儿子,老喜欢用粗糙的双手捏我的脸蛋,不顾我
疼得哭起来,还兀自傻呵呵地笑。
每天日暮,父亲带我到河边的草
地上放牛。
父亲常常放开牛绳让牛自己吃草,自己便从背后的草篓
里摸出笛子,鼓起腮,吹出世间最美妙的音乐。
我就靠在父亲腿上,看着天边的夕阳将父亲的头发染上点点金色。
我爱父亲,父亲的笛
声最美。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
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
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
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
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
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
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惟
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慕,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不务正业的标志。
点评:“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这本是具有很强思辩性的话题,
本文却对这一话题作了含蓄而形象的诠释:儿时爱父亲,其笛声最美,年龄稍长时厌父亲,吹笛被看作“不务正业”;到外地求学时复
苏了爱父的情感,其笛声与我的心产生强烈的共鸣———“我”对笛
声的认识就是这样受着感情的支配!文中月、路与笛声既构成了朦
胧而静美的如诗的意境,又成了结构全文的线索。
特别是笛声,既
是父亲情感的宣泄,又是“我”认知的对象,还是刻画“父亲”性格的
道具。
父亲带“我”放牛时用笛声抒发“美妙”,父亲与“我”有隔膜时
用笛声传达“爱子之心”。
本文语言优美而形象,“路是月的痕”,月是路的魂,多么新奇而富
有诗意的比喻!“用粗糙的手捏我的脸蛋”,“兀自傻呵呵地笑”,“讨
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细节
的白描与排比的辞格,刻画出“父亲”的质朴、憨厚、隐忍、痴心的
性格特征,蕴含着浸渍乡村风味的浓浓亲情,不乏感人的力量。
综上所述,本文不失为文质兼美,耐人咀嚼的记叙散文,被评分满
分作文应当之无愧。
(阅卷老师项锦华场内点评)
【篇二: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67篇】
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点评(67篇)
高考试卷
2003年
全国卷高考作文试卷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
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
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
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
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卷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
议论类
捕捉理性的灵光(湖北考生)
猛虎与蔷薇(重庆考生)
一个关于?偏见?的偏见(四川考生)
只缘身在此山中(四川考生)
甜蜜负担(四川考生)
我爱唐装(湖北考生)
民族情感与世界(安徽考生)
爱莲说
感时花溅泪(湖北考生)
让理性主持宣判(浙江考生)
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广东考生)
情役(广东考生)
李白的泪水(河南考生)
与你同行(河南考生)
真理只有一个(湖南考生)
血浓于水理大于情(吉林考生)
学会历史般的旁观(湖北考生)
眼前同一水笔下情各异(吉林考生)漫谈?感情??认知?(吉林考生)
眼睛上的窗帘(山东考生)
校正情感‘(山东考生)
情与理(陕西考生)
第三种人(广东考生)
理智〃认知〃情感
我们需要的答案(浙江考生)
公则生明(江西考生)
叙述类
樱桃红了(河南考生)
路是月的痕(湖北考生)
喝茶(河南考生)
抛妻弃子之谜(江苏考生)
绿太阳红太阳(湖北考生)
遭遇陷阱(陕西考生)
真爱无言(河北考生)
保姆与家教(湖南考生)
M粒-谷粒-血汗(湖北考生)
秋天的树下(广东考生)
哥,是捡来的吗?(湖北考生)竞标(河南考生)
宝钗鸣冤(湖北考生)
谁偷了玉坠?(安徽考生)
陷阱(河南考生)
石碑上的历史(浙江考生)
雾中的战场(浙江考生)
其它类
无题(陕西考生)
感情是帆,认知是船(吉林考生)蓝色蛹〃金色蝴蝶(甘肃考生)吊屈原赋(甘肃考生)
心扉感悟(河北考生)
网里人生(浙江考生)
——教师手记
孙悟空下岗记(湖北考生)
花香(安徽考生)
对肚子的评判(湖北考生)
因为俺是俺大亲生的(河南考生)
不放弃感情,再借你一份理智(河北考生)
——教你看清感情亲疏与对事物认知正误深浅的广告用双眼看世界(湖南考生)
——网络个人主页设计
?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浙江考生)
心灵天平的使用细则(福建考生)
从泪走到血(浙江考生)
——孙膑访谈手记
独眼龙的求职信(江苏考生)
普朗克的忏悔书(湖北考生)
永夜——2050年第364个清晨(贵州考生)
谏王(河北考生)
孔明挥泪斩马谡(独幕剧)(重庆考生)
北京卷
转折(文言文)
转折
上海卷
杂
熔炉
议论类
捕捉理性的灵光
求知的瞳孔放飞彩色的希望,那方黑色的沃土贮满流连,赫然印着?感情用事与理性分析?。
是的,站在雨季边上,绵亘于高三的岁月,
即将步入社会的熔炉,凭借直觉和感情亲疏去认知这个纷繁的世界,还是逻辑分析,理性判断,助长理性的羽翼?我愿意让生命喷薄,
把羽翼淬火,去捕捉理性的灵光。
但是,我们幼稚的心能够排除感情的绞绊,爱的纠纷吗?于是我独
自躺在那一方芦苇地里去倾听先人的谆谆教诲———孔夫子一袭长袍,沿路呼出?理性至上?;诸葛斩马谡,忍痛割爱,那是诺言,是
军纪,是理性啊!海明威独守大海般的忧伤,梵高独具向日葵般的
孤单,冉〃阿让受折磨一生,最终顾全大局,为保全机密杀死情人。
我们澄清的眼睛里无法写满沧桑与事变,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为
了后师之鉴,我们从古典,实录,现实中,可以有所感悟,寻求方向。
从司汤达的《红与黑》,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我
鲜活的心灵触及到了主人公在感情上和伦理上,理性的矛盾和揪心
的苦恼。
从中可以折舐出现实生活的影子,贪污犯不是一上任就徇
私枉法的,杀人放火者也许是执著于对某个亲人的不平或保护,同
样的一句话,儿子说出来就是聪明,邻居说就是布下暗室。
人就是
这么一种奇怪的动物,但是我们应该看准方向,学着成熟,试着长大,流年似水,不应该只将泪光镌刻;风雨如晦,总应该把羽翼淬火。
如果不是理性,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操,姜树椿会重新走上手术台?
叶欣会成为又一个南丁格尔节的持灯护士?何大一会放弃?艾滋病鸡
尾酒疗法?的研究,不远千里治非典?感情
【篇三:2003年黑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
2003年
全国卷高考作文试卷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
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
”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
晚上富人家里果
然丢失了很多东西。
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
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
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
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
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
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卷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
文章中可用也可不
2、立意自定。
3、文体自选。
4、题目自拟。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袭。
黑龙江省满分作文
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只缘身在此山中
黑龙江省考生王红光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
春风。
”诗人把毫无思想感情的桃花看作“笑春风”而发出感慨,恐怕
缘于“人面桃花相映红”。
诗人对于桃花的认识,也出于爱屋及乌而
有所专属。
由此观之,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是不乏感情因素的。
人类的感情丰富,或憎或爱,或欣喜或悲伤,有丝丝的愉悦,也有
淡淡的忧伤。
于是,伴随感情而获得的认识总会绚丽多彩,但这正
是人类所需要的。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卷帘人与李清照的认识为何悬殊,我想,应
该归结为两人的经历、身份以及感情的把握不同。
也正是由于这样
的悬殊,才得以造就伟大的词人。
人类需要认知,认知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但人类也是感情动物,认
知的过程也包含感情的表达。
源于人心灵的精神血脉需要充满感情
的认知!
记叙时,有人说:“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但他不局
限于对于事实的描述。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
”由此折射出作者的智慧与宽大的胸怀,这无疑是对
事物更深层次的认知。
取得这样的认知,需要感情,阅读这样的认知,又何尝不需要呢?
议论时,认知更加丰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
”这是何等的赞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
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又是何等的冷静与思辩。
而当
东坡先生再游于赤壁之时“盖将自其变者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又把思想提上了哲学的境界。
由此观,感情是认知的血脉,使它生机盎然,使它娓娓动听,而感
情也离不开认知,它要在一次次的认知中表达。
感谢情感,是它丰富了认知的内涵,是它浇灌了认知的清泉,为了
认知,就算“不识庐山真面目”,又有何妨?船行芳草载迟音,载迟音、载迟音,谁可知音,伯仲之间,宙宇之荒,难道这就是庐山的
真面目么?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身山有远亲,可见人生如纸张张薄,事事如棋局局新。
最后让我们以一首诗来一起共勉吧:
万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尚在,谁见当今秦始皇。
简评:满分理由\发展等级: 不足千字的一篇短文,7次引用古代诗文,你能说这位考生有抄袭之嫌吗?非也!我们只能叹服于考生精
妙的构思和驾驭语文的高超的能力。
他已经不是在浅层次的机械组合,而是导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粹在自己思想的王国里遨游。
这
是一
种何等高妙的境界!
考生个性特点:喜爱古代文化,特别是对古诗词,了解得比较深入。
文化背景分析:诗词歌赋无一不晓。
建议:“抄袭”、“拼凑”的情况,与“旁征博引”有时只隔了一层纸,
就看你的设计和构筑的功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