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切实落实惠农政策 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谋划发展现代农业使农 民收入逐年
上海农村经济 20 年第 l 期 06 2
维普资讯
依 托科技 园区
拓 宽增收 途径
松 江科技 园区经营管理站
近年来 , 松江科技园区按照区委、 区政府
关 于增加 农 民收 人和建 设社会 主 义新农 村 的
济 的快 速 增长 , 民收人 增长 的幅 度也较 大 , 农 全 园 区农 民人 均 收 人 从 2 0 0 2年 的 5 0 5 4元 , 增加 到 2 0 0 5年 的 7 4 3 6元 ,三年 内人均增 加 14 8 2元 , 均增 幅 为 1 %左 右 , 年 0 主要是 农 民
回报率较低等等。针对这些情况 , 示范 区党
38
节性临时工每小时不得少于 3 元 ; . 八是完善 5 为民服务机制 , 各类信息 、 农机 、 农技实行产
前、 产中、 产后全过程服务, 降低农民农业生产
成本。这一系列的政策出台, 使农民的生产积 极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三、 发展 经济 。 同富裕 。 增 加农 民收 共 是
率达到 9%以上, 20 年增长近 1 个百分 6 比 03 0 点 。我们主要体会是 : 加强领导 。 深入 调 研 。 增 加农 民收 是 入 的基 础
一
、
三是农业生产保险给予 5  ̄贴 ;四是农 民 % 0 b 土地流转补偿金实行逐年增长机制 , 每年提升 1 一0 ,从 20 % 0 2 % 03年 每 亩 2 0元 增 长 到 0 20 的 6O元 , 06年 O 3年增长 了 2 ; 是老 年 倍 五 农民养老金水平实行逐年增长机制 , 每年提高 2 % ,从 20 年 的 2 0 03 5元增长 到 2 0 06的 10 2 元 , 年增长近 4 ;六是 3 3 倍 年来纯农户一户 岗解决了 50多户 ;七是农 民用工报酬实 0 行最低工资制 , 合同工每月不低于 70 , 5 元 季
促进农民增收的财政政策研究
提 高 对 农 民收 入 增 长 的 贡 献 率 为
5 %。1 9- 20 0 9 7. 0 3年农 民收 入 增 长 趋缓的原 因之一是农产品价格持续低 迷 ,谷贱伤农 。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影 响 ,19 年农 产品价格在 19 98 9 7年下
苏、 、 鲁, 粤 闽、 与人均纯收入 排名 完全
跌 的基础 上 继续 全 面大 幅下跌 ,粮 食 、棉 花 、油料 、蔬菜 、水 果 、肉 类 、家禽 、水 产品等 1 个 主产 品中 , 5
有 l 2个品种的价格下跌 ,1 9 9 9年农 产 品价格继续走低 ,尤其是生猪价格 3 , . O年
村 非农 产业发 展和劳动力 外 出务 工 。 在 1 9 - 20 97 0 3年农业 收入 连续下 降
的不利局面下 ,正是 由于非农 产业收
江、 广东分别是我省 的 29 . 3倍和 29 .4
倍 。与发达省份相 比, 我省民营经济 、
园区经济 、 中小企业发展落后 , 民就 农 近就地就业创业 、外出务工转移 就业 不充分 ,这是农 民: 资性收入不 高的 】 二
省在解决村干部报酬 、民办教师工资
和家住农 村的行政事业工作人 员一资 T 二 上与江苏相 比有较大差距 ;我 省农 民 在本 乡地域内劳动得到 收入 、外 …从 业 收入 分 别 为 1 1 4 8元 和 7 5元 , 9 浙
起 ,有力地带动 了农村 剩余 劳动力 的 转移和就业 ,为农民持续增 收提供 了
广 阔空间和不竭动力 。19 — 9 6年 9 1 19 期 间 , 民 3 %的新增 收入来 自于农 农 5
我省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 ,各级财
政坚持 “ 多予 少取放活 ” 方针 , 积极 调 整 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逐步扩大公共 财政覆盖农 村的范围 ,陆续 出台针对 农村 的免费 、 减税 、 补贴 、 补偿措 施 以 及义务教育 、 社会保障 、 医疗卫生等方
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在农业生产区效应的调查与思考
农 户 进 入 产 业 化 经营 ,主 要 优 势农 产
品逐 步 向 规 模 化 、产 业 化 、规 范化 方
向发展 。 效 应 三 : 农 民 群 众 利 益 问 题 得 到
年 中央 一 号 文件 关 于 加 强农 田水 利 建 号 文件 ”积 极 探 索建 立 农 业 增效 、农
设 的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意 见 出 台后 ,佳木 斯 市 的 农 村 基础 设施建 设将 会有更 大 的改善 。 民 增 收 的长 效 机 制 ,明确 提 出将 国家
了解 近 年 来 国 家 强农 惠农 政 策在 佳木
斯 地 区 的 落 实 执行 情 况 以及 强农 惠农
麦 为主 ,经 济 作 物 以蔬 菜 、甜 菜 、 白
瓜 、 亚 麻 、瓜 果 、 中 草 药 为 主 , 饲 料 、饲 草 作 物 以 青贮 玉 米 及 豆 科 牧 草
政 策 的 实 施 是 否产 生 了应 有 的 效 应 , 我 们 对 “ 央 一 号文 ”的 惠 农 政策 在 中 农 业生 产区 的效应 展开 专题 调查 。
路 ,农 村 群 众 的 行 路 、 饮 水 、 用 电 问 题 得 到 较 好 解 决 ,农 民 在 各 项 政 策 全
后 ,农 民 可 以 将 手 中 的粮 食 按 市场 价
格 ,卖 给 收 购 企 业 或 加 工 企 业 ,并 可
获 得 中央 对粮 食 流通 领 域 的 直接 补 贴 和 间接 补 贴 。 如对 稻 谷 、小 麦 、大 豆 等 良种 进 行 的 补贴 ,对 农 民 购 买农 机 具 进 行 的 补 贴 ,对 农 产 品 加 工业 进 行 的贴 息 补 助 等 ,有 力地 促 进 了佳 木 斯
中央惠农政策背景下贫困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以河南省商丘地区为例
目前 . 丘贫 困地 区的农 民基本 上还 是靠“ 商 养儿 ” “ 来 防 老 ”近 几年商业养老保险业务逐渐普及 , 因农业户 口的限 。 但 制 , 民不能参加 , 农 只能考虑专门对农 民的“ 型农村养老保 新
商丘贫 困地 区的农 民已经解决 了温饱 问题 , 但购买新衣
服、 家具设施 以及娱乐等消费水平却不高。主要原因是农 民
的负担沉重 , 孩子要上 学 , 结婚生子 。 要 要盖新房 , 要赡 养父 母等, 这些支 出已经让很多农民入不敷出了。商丘地区有个 传 统习俗 , 孩子结婚时父母必须给孩子盖新房。 目前农村流
加值低 , 业结构不合理 , 农 农业基础 薄弱等因素严 重制 约着河南贫困地 区农 民的增收 。适 当 大 中央对河 南贫 困地 加
区农 民的扶持 力度 , 降低农业成本 , 加快农业 结构调整 , 加强农业保 险是 农民增收的重要 途径。 关键词 : 惠农政 策 ; 困地 区; 贫 增收问题
中图分类号 :3 F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8 7 (0 10 — 0 7 0 10 — 4 7 2 1 )7 0 5 — 3
2 0  ̄以来 ,党中央、国务院推 出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 04
区人均年收入应该在 3 0 以上 。这些地区要达到小康社 30元 会 的水平 ( 农村 居 民家庭人 均纯收入 80 0 0元 )还需 农 民个 , 人、 中央 和当地政府 的共 同努力才能完成 。
湖 北 社 会科 学 2 1 0 1年 第 7期
中央惠农政策背景下贫困地区农 民增收问题研究
以河 南省 商丘地 区为例
李 东坡
( 商丘师范学 院 政法系 , 河南 商丘 4 6 0 ) 700
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基于东台市农民收入监测点情况分析
三 农 论 坛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8年第12期摘要: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农民增收目标任务,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2017年,该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10.9亿元、农业增加值103.1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 431元,继续保持苏北第一、苏中领先。
东台市3镇9村45户农民收入监测点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 919元,同比增长8.4%,农民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
关键词:强农惠农;农民增收;制约因素;对策措施1 农民收入的主要特点1.1 农民转移性收入贡献最大,但增幅下降今年上半年监测点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5 374元,占农民收入的38.6%,同比增长5.2%,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
一方面农民家庭外出从业人员寄回带回的收入增加是主要因素,如该市梁垛镇家庭外出从业人员寄回带回的收入今年达38.0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37万元,增长16.4%;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数趋于稳定,收入增长空间收缩、增幅下降。
另外,统计口径的不一致也造成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较大,因为在计算农民收入时不计算农村长期外出务工人员,但将他们寄回带回的收入作为转移性收入统计,收入口径与人口口径不对应。
目前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很多,每户有一至两人长期在外,且外出者多为家庭强势劳力,其收入可观,占比很高。
1.2 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增今年上半年监测点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 175元,占农民收入的30%,同比增长11.1%,增幅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
近年来该市坚持“三化”同步发展,加大“双创”扶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势头好,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入本土企业和转入二三产业的人数增多,为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民持续增收 农村民生改善--“十一五”期间农民收支情况分析
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民生改善----“十一五”期间农民收支情况分析几年来,泉州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强化“三农”基础地位,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致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51.8%,人均消费支出增加了45.5%,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民生不断改善。
一、政策落实,多轮驱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近年来,泉州坚持“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发展、强基增后劲”,延续着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良好局面。
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96元,同比增长8.6%,“十一五”期间平均增长8.7%,高出“十五”平均增幅1.9个百分点。
从全省看,泉州农民收入水平比厦门的10033元低737元,位居全省第二位,比全省平均水平7427元高出1869元,比福州的8543元高出753元。
从构成看, 2010年工资性收入5159元,占55.5%,比2005年上升0.6个百分点,家庭经营纯收入3377元,占36.3%,下降0.9个百分点,这两项生产性收入占了91.8%;财产性纯收入409元,占4.4%,上升0.8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352元,占3.8%,下降0.6个百分点。
五年来,各项收入来源比重相对稳定,泉州农民收入处于一个稳定增长的时期。
农民收入构成变动情况表(一)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农民切实减负增收。
泉州以惠农强农政策为导向,加大市、县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近三年来市本级安排支农资金共计6.87亿元。
改进粮食直补方式,完善储备粮定单收购政策,及时足额兑现惠农支农补贴。
2007年起至2009年全市共兑付各项惠农支农补贴8.22亿元。
此外,还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保制度,推行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等多种信贷支农模式,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
调查显示,2010年农民人均人均粮食直补收入6.6元“十一五”以来年平均增长31.6%;报销医疗费收入11.8元,年均增长46.8%。
制约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建议
制约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及对策建议增加农民收入既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落脚点;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最近,我们组织有关人员对我县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制约我县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农民的积极性普遍高涨,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农民收入显著增加。
但客观地讲,我县农民收入稳定性不强,农民增收的波动性较大,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还很多,主要表现在:1、农业生产规模偏小,影响了农民增收。
一是从单个农户看,全县绝大多数农户每年种几亩地、养几头猪,年年周而复始维持简单再生产;多年来,生产规模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当然难以增收。
二是从全县面上看,农产品不成规模,小而分散,经营粗放,提篮小卖,无大批量的产品供应,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2、农业生产资金缺乏,影响了农民增收。
我们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农户有扩大种、养规模的愿望,但由于生产资金难以筹措,最终无法实现。
3、技术缺乏,影响了农民增收。
投饵网箱养鱼是一项非常好的增收项目,一口投饵网箱每年利润是一口不投饵网箱的6倍。
如燕厦乡的朱忠仁,经过几年的摸索,掌握了投饵网箱养鱼技术,目前其投饵网箱养鱼发展到100口,今年可创产值60万元,实现利润15万元。
但由于技术要求高,我县投饵网箱的规模不大,目前全县2.1万口网箱中,投饵网箱仅1000口。
如果加强技术培训力度,把2万口不投饵网箱全部改为投饵网箱,仅此一项,农民可增加收入2000万元,全县农民人平可增收59元。
4、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影响了农民增收。
我县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快,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与农民利益关联度不大,农民不能分享到农产品加工增值的利润。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1999- 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
我国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基于1999- 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作者:白志远乐美媛来源:《财政监督》 2018年第9期【摘要】本文在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利用全国30个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1999-2013年的面板数据,分析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基于地区差异、时间差异的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讨论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工资性、家庭经营性、财产性以及转移性收入的影响。
研究发现,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同时财政支农支出对工资性及转移性收入具有显著正向效应,对家庭经营性及财产性收入的影响不显著。
基于此,本文从“三农”层面提出优化产业结构,适度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设立培训基金,提高职业技能,拓宽就业渠道;加大资金规模,优化资金管理,完善配套设施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政支农支出农民收入地区差异时间差异收入结构一、引言与文献回顾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稳定农业发展,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动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04年至今,中央连续十五年出台支持农业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不断强调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性。
其中,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①明确指出要持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供给体系质量,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缩小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到2050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局面。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②明确指出,必须优化产业结构、推广绿色生产方式、拓展新业态、加强科技创新、修补农业短板及扶持农村改革等,以提高农业生产力、拉长农业生产链、激活农业发展新动力,真正实现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难题。
农业政策对农民增收影响的实证分析
目前 ,我 国经 济 体 制改 革 和社 会 转 型 正 处在 一 个 关键 的 时期 ,国 民经济 和
区消费动力难 以激发 等问题 ,我国 中央政 府在经过大范围的试 点和调研之后于2 0 04 年 2 号颁布 了《中共 中央 国务院 关于促 月8 进农 民增加 收入若 干政 策的意见 》 ,即 改 革开放 以来的第六个 一号文件 ,该文件 以 增加农 民收入 为主 旨,要求 中央部 门和各 地政府加大 力度 ,调 整农业结构 ,扩大农
式的文件。本 文以2 0 0 2年作为基期 , 通过 对 2 0 — 0 9年 问我 国农村地 区农民收 0 2 20 入 增加和贫 困减缓进程数据 的分析 ,来评
社 会发 展面 临着诸 多新 的难题 , 中 , 其 在
我 国城 乡二 元经 济 结构 中 ,农村 地 区发 展 显 著滞 后 的现 状 制约 了国 民经济 的整
体 发 展 ,也 阻 碍 了 农 村 地 区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的 提高 和 社会 整体 结 构 的 变革 。 随着 我 国 政府 财 政收 入 的增 加 和 中央对 于 农
影响及 其所存在 的缺 陷。
大 的地 区所分 配到的实质收益 明显高于人
均耕地面积较 小的地 区。这种将农民拥有 的耕地面积作 为支农惠农政 策补 贴分 配依 据 的补贴体制说 明我 国 目前 的支农惠农体 系内部实行 的是粗放式 的、与耕地面积高 度相关 的收益分配 方式 ,这种极端 的分配 方式在政策体 系中占据 了过度 的主体地位 使得我 国政府 的支农惠农政 策在 实施 过程 中完全不 利于人均 耕地 面积 较少的贫 困地 区。而且过高 的相 关系数也 侧面反映 了这 些人均耕地较 少地 区的贫 困农户仅能接收 到少额 的国家财政补贴 ,不利于该类地区 贫 困农户 的增收减贫。 ( )我 国农业政 策对 贫困农户 的减 二
浅析利津县农民增收的基础性工作——落实惠农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民负担 的收费文 件进 行清理 ; 县直 有 关 部 门 、 乡 镇 、 认 真 各 村
落 实涉农 收费 价格公 示 制度 , 对各 类 涉农 收 费 项 目、 费依 收
据 、 督 电话 以 公 示 牌 形 式 予 以 公 示 ; 真 执 行 村 级 报 刊 公 监 认 费 订 阅 限 额 制 , 把 村 级 订 阅 报 刊 审 批 关 , 立 群 众 举 报 电 严 设
案, 实行 分级 负责 , 建立 动 态检 测 网络 , 行 重 大事 项 、 实 突发 事项 实时报 告制度 。并 制定重 大群体性 时 间应急 预 案 , 对可 能 发 生 的 重 大 群 体 性 事 件 , 时 采 取 应 对 措 施 , 速 处 理 及 迅
化解 。
三是健 全完善 农 民负担信访 调处 机制 和社会 监督 机制 。
与生产 的发展 。 关键 词 : 惠农 政 策 ;农 民 负担 ; 农 民 增 收
20 0 9年 利津县农 民人 均纯 收入 6 9 8 5元 , 2 0 比 0 5年农 民 人 均纯 收入 4 1 . 3元 , 长 了 5 47 4 增 6个百 分 点 。从全 县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的调 查 情 况 看 , 来 农 民增 收 的 稳 步 增 长 点 在 5年
政村级 补助 资金 9 8 3万元 , 5. 实行专 户储存 、 分村 记 账 , 证 保
了村级组 织 的正常 运转 。 ( ) 二 严格 规范 村级“ 一事 一议 ” 资筹劳 筹
认 真 贯 彻 执 行 《 东 省 人 民 政 府 办 公 厅 关 于 规 范 村 级 山
“
一
落 实工作 目标 责 任 制 , 违 反 减 轻 农 民 负 担政 策 的案 ( ) 对 事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农民增收调研):破解难题挖潜力 强农惠农促增收
破解难题挖潜力强农惠农促增收----泉州农民持续增收问题的思考与建议国家统计局泉州调查队颜福仁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长期以来,泉州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增加投入,夯实基础,狠抓生产,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农民持续增收,民生不断改善。
但近年来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农民增收不确定性因素增多,难度不断加大,全市上下仍需改革创新,迎难而上,挖掘潜力,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
一、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分析近五年来,农民增收步伐加快,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农民收入由2006年的6606元提高到2011年的10578元,增加了3972元,增长了60.1%,年平均增幅达9.9%,比“十五”期间平均增幅高出3.1个百分点,比“十一五”高出1.2个百分点。
具体而言,农民收入增长呈现以下特点:(一)农民收入结构呈现变化随着收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结构不断变化。
工资性收入作为农民收入主要来源的作用更加突出;家庭经营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对农民增收的作用有所减小;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保持较快增长,是农民增收的重要补充。
具体如下:1、工资性收入增长迅速,拉动农民增收作用突出。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务工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2011年农民工资性收入达6370元,比2006年的3576元增加了2794元,增长78.1%,比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涨幅高出18个百分点。
从比重看,工资性收入占全部纯收入60.2%,比重较2006年(54.1%)提高了6.1个百分点。
从贡献看,五年来拉动农民增收42.3个百分点,对农民增收贡献率达70.3%。
2、农业收入增长缓慢,家庭收入比重下降。
2011年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3358元,占人均纯收入31.7%。
五年来比重下降了6.5个百分点。
从增幅看,家庭经营纯收入五年平均增幅为5.9%,比人均纯收入低4个百分点。
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工作总结9篇
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工作总结9篇第1篇示例: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工作总结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振兴的工作。
为了落实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这里,我将对我所在单位近期的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
一、政策宣传和落实情况作为政府部门,我们首要任务是宣传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让广大农民了解政策内容和政策性质。
我们通过制定宣传方案、举办政策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民普及政策知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农业发展。
我们加强与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组织的联系,确保政策的有效落实。
在政策落实方面,我们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政策得以落实。
我们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负责监督政策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我们积极探索新的支农惠农模式,引导农民发展新产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二、政策效果评估和问题反馈在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政策效果的评估和问题的反馈。
我们定期组织对政策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了解政策的实际效果,及时调整政策内容和执行方式。
我们鼓励广大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积极反馈问题和意见,帮助我们更好地完善政策措施。
在推动支农惠农政策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部分农民对政策不够了解,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部分地区存在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继续改进工作方式,加强政策宣传和培训,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政策的有效实施。
三、展望未来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优化支农惠农政策,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
我们将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享受政策红利;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政策落实的合力;探索新的支农惠农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第2篇示例:一、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知晓率在支农惠农政策工作中,第一步是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对政策的知晓率。
惠农政策对农村经济及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
惠农政策对农村经济及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一、导言二、什么是惠农政策?1. 惠农政策概述2. 惠农政策的分类三、惠农政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1. 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2. 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3. 农村市场的拓展四、惠农政策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1. 产业收益的提升2. 农产品销售的改善3. 消费水平的提高五、惠农政策实施的案例1. 农村电商对惠农政策的支持2. “小康生活不能少肉”扶贫政策的实施3. 扶贫项目中的金融政策4.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5. 农业保险的实施六、结论关于惠农政策的总结导言惠农政策是指政府为了促进农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而采取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自改革开放以来,惠农政策不断深化,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对于农村经济及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也在不断加强。
本文将从惠农政策的概念、分类、促进农村经济的作用和促进农民收入的作用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并以案例来阐明惠农政策的具体实施和效果。
什么是惠农政策?1. 惠农政策概述惠农政策是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法规、措施和颁布文件等,是国家为了促进农村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它主要包括税收、金融、财政、科技、社会保障、土地、劳动力、市场等多个方面,并且其内容不断丰富和更新。
2. 惠农政策的分类惠农政策按照不同的标准和实施方式,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划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1)从目的分类,抗灾、保收、增效、扶贫、保险、发展.(2)从实施方式分类,财政资金、低息贷款、税收减免、所得补贴、政策倾斜。
(3)从时间分类,长期政策、短期政策、应急政策、特殊政策。
惠农政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1. 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惠农政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在农业的发展上。
惠农政策通过减免农资税、生产资料的补贴、科技技术的支持等多种方式,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加了农民收入的渠道。
2. 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惠农政策对农村经济的促进还表现在农村产业的转型升级上。
积极贯彻执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对 洛浦县支农 资金整合项 目建设起 到 了积极 的推动和指导 作用。
( )加强部门管理 与协作 ,实现功能互补 三
一
是加强部 门之 间的协商与联系 , 在政府 的统一领 导和
规划下 ,在项 目建设 的各 阶段都加强联 系,实现功能互补 ,
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二足按照 “ 渠道不乱 、各负其责 、 各
按照市委要求 , 乌苏市财政从农业产业化资金中拿 出 1o 0 万
元用于牧 民定居 , 畜牧部 门整合世行贷款牧业发展项 目资金 4o 0 万元投入到牧 民定居棚圈建设 ,扶贫项 目资金 、抗震安
大农 民种植小麦 的积极性 , 春小麦种植 由原计划 的不足 2 万
各部 门分 口上报 , 分别向其 } 丰管部门做好解释 作 , 级 争
取 上级部 门的理解和支持 。
( 作者单位 :洛浦县财政局 )
责任编辑 :张玉林
薪 镊 钥 金
,簧 专
、
x a & ku l l ng c a
实现 以工业化带动畜牧产业 化发展道路 ,结合 乌苏市 实际 , 商 ,签订了 《 乌苏市高新节水滴灌专项贷款贴息协议 》,按
组组长 亲 自参 与亲 自抓 , 定期召开联系协渊会 议, 统筹安排 , 统一规划 ,统一 i ,集 中使用资金 ,通过采取强有力的行 周配 政 手段 .各部 『积极配合 ,形成合力 ,以保证财政 支农 资金 】 整合t作的顺利开展。
( ) 照 “ 二 按 规划引领项 同,项 目引导资金”的原则 。 进 一步加强资金 整合 优化 项 目区产业结 构和新农 村建 没
3 , 年 并且实行贷款优先 、 利率优惠 , 手续简便 、 快捷 。O 7 2o
惠农政策实施状况及其对农户农地利用的影响——基于随州市苏家寺村农户调查
成
宁
学
院
学
报
Vo . 1 31. No. 2
J u n lo a nn i e st o r a fXin i g Un v ri y
Fe 2 1 b. 01
文章编 号 : 0 1 6—54 (0 1 0 0 3 2 2 1 )2—00 — 4 0 1 0
惠农政策实施状况及其对农户农地 利用的影响
一
基 于 随 州 市 苏 家寺 村 农 户调 查
黄利 民, 成武 , 刘 余 鹏 , 大 雷 彭
( 宁学 院 资源 与环 境科 学 学院 , 咸 湖北 咸 宁 47 0 ) 3 10
摘
要: 以对湖北省随州市苏 家寺村农户的调 查数据为基础 , 分析 惠农政 策的实施状 况及其 对农 户农地利 用的影
的大多数城 乡结合部农 村地 区 , 究惠农 政策对 苏家寺 村 研 农户农地利用 的影 响, 对我 国惠农政 策的 改革 和农 地利 用
年中央出台了指导 “ 三农 ” 工作 的中央一号 文件 , 充分 体现 了党 中央 、 国务 院对 “ 三农 ” 问题 的高度重 视 J 。7个 中央
一
的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 我们于 2 1 0 0年春采用实地调研 、 问卷 调查 的形式对该
进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 设 、 展现代 农 业 、 发 加强 农 业基 础建 设、 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统筹城乡发展为 主题 , 有侧重 又 各
互为补充 , 形成 了新时期加强 “ 三农 ” 作的政策 体系 。惠 工 农政策是政府减轻农 民负 担的重要举 措 , 这些政 策 的出 台
必将对农 户的土地利 用行 为产生较 大影 响。农户农 地经 营 决策遵循制度理 性原则 , 惠农政策 的实施 改变 了原来 的制
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社会学分析
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社会学分析摘要:2004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走出了低迷徘徊的困境,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增加和发展,得益于农产品的价格回升,得益于农民外出务工的扩大,还得益于我们这些务工的农民工资的上调,更重要的是得益于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力度的加大,农民得到的实惠比较多。
因此,要保障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着力构建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农民;收入增长;社会学分析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
强调通过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发展现代农业和扩大农民转移就业等措施。
保障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
尽管我国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必须清醒看到,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受农业稳定发展难度大、农资价格高位运行、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尚有待开拓等因素影响,农民增收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还在扩大,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2004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走出了低迷徘徊的困境,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
统计表明,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我国农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936.4元、3254.9元、3587元、414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98%、10.8%和10.2%、15.4%,农民收入增幅连续4年超过10%。
从收入构成看,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家庭经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004—2007年,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由1746元增加到2194元。
虽然家庭经营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60%下降到53%,但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是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2004—2007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由999元增加到1596元,年均增长16.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34%上升到38,6%,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由25.5%上升到40%,是拉动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浅谈农民增收问题
浅谈农民增收问题作者:李霞高生荣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10期摘要:本文对农民收入问题概况及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作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目标任务。
农民收入增减又是反映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的重要标志。
因此,增加农民收入,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实现小康还直接关系到开拓农村市场,而且还可能影响到农产品的供给。
现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农民增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课题。
在新的形势下,农民增收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粮食稳定增产压力渐增,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和农资价格上涨,给农民继续增收致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必须积极规划新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才能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7个“一号文件”,初步形成了新时期“三农”工作政策体系。
要认真落实中央出台的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如、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补贴。
汽车、彩电、冰箱、电脑、手机下乡活动补贴。
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养老保险补助。
粮食生产大县奖励、生猪生产大县奖励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等等。
通过落实这些强农惠农政策,直接或间接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在中央政策指导下,积极探索农户致富的新模式、新办法。
通过财政贴息、农户贷款、低收入户零利率贷款,开展技术培训等措施,切实解决了农民在增收致富过程中遇到的增收无本、增收无路、增收无法、增收无力的“四无”问题。
从延长县七里村镇张义夫子村的调查情况来看:农业增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按农户收入在上、中、下三种情况调查了20户村民,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民收入较高、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的户都是菜农和经商户,农民收入较低的户,是无劳动力和一些搞“老一套”大田里种植的“保守”户,他们一年辛辛苦苦地“从家里到地里、从地里到家里”一条路来回的走,但只能维持着一家人的生活问题,达不到小康生活水平,更谈不上富裕。
各类支农惠农政策解读
各类支农惠农政策解读
支农惠农政策是指国家为了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涉及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各类支农惠农政策的解读:
1. 农业生产支持政策,包括对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生产领域给予补贴、财政资金支持、技术指导等措施,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2. 农产品流通扶持政策,包括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给予支持,如建立农产品物流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农产品市场准入机制等,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保障农民利益。
3. 农村金融支持政策,包括对农村金融机构给予支持,鼓励发放农业贷款、小额信贷,支持农民创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4. 农民收入保障政策,包括建立农民工资保障制度、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政策、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以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5.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包括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6. 农村土地政策,包括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流转政策、土地确权登记等,以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流转,提高农民土地收益。
综上所述,各类支农惠农政策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农村金融、农民收入、基础设施和土地等多个方面,旨在促进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读
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读一个共识已经非常明确: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自身寻找出路,也需要强有力的外部推动。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关于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读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财政支农惠农政策解读一个共识已经非常明确:解决中国“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自身寻找出路,也需要强有力的外部推动。
从现实情况看,目前的外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市场和政府,其中在政府推动力量中,财政支持“三农”政策居于十分重要的位置。
2004年,为了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中央政府在实施宏观调控中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体现在财政上,不仅用于“三农”的资金投入绝对量最多,资金投入的增长幅度也是近年来最高。
更重要的是随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财政支持“三农”的指导思想和支持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种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讲,改变了国家与农民之间传统的利益分配格局,对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具有一种里程碑性质的重要意义。
一、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初步分析现行的财政支持“三农”政策体系是逐步演变而来的,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改革、创新的过程。
目前包括支出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两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运用投资、补助、贴息、税收等政策手段对农业农村发展给予支持。
在支出方面。
目前中央财政直接支持“三农”支出有15大类,按照这个口径,1998—2003年,中央财政直接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9650亿元[1]。
重点用于包括大江大河治理在内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建设、抗灾救灾、农村扶贫开发、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其他改革、农业行政事业管理、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卫生、农村社会保障和救济等。
在税收方面。
主要有农业税轻税政策、农业税减免政策、农产品加工增值税抵扣和出口退税政策。
此外,国家财政还通过利用外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分析近年来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转变和形成过程,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一是中央财政支持“三农”支出总量保持较快增长。
徽县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启示
实, 使全县特色产业开发取得 了显著成效 。目前 , 全县农
元 , 均特 色产业 收入 达到 l376 人 7 . 0元 , 在农 民人 均纯
收人 中的 比重达到 5%。 6 31 畜牧产 业发展 势头强劲 .
. 万 m, 6 . 3 台 了一 系列更直 接 、 有力 的政策措 施 , 更 充分 调动 了农 业 特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 1 3 h 实现产值 43 亿
20 09年第 8期
徽县 发展 农村经济促进 农 民增 收的
袁 义强
启示
f 县农牧 局 , 肃陇 南 7 2 0 ) 徽 甘 4 3 0 摘要: 通过 对徽 县发 展 农村 经 济促 进 农 民增 收 所采 取 的主 要措 施 和 办 法的介 绍 论 述 , 出只要 我们 坚定信 心 , 足 干 指 鼓
三是抓结 构优化 。按照 “ 调好 结构 、 调优 品种 、 调高 效益 ” 的原 则 , 全面调整粮食作 物种植结构 , 动粮食生 带 产增值 。 目前 , 民从种粮 中获 得的收益较 往年增长 了 农 2 %。 0 8 , 5 20 年 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 的共 同努力下 , 我县 粮食生产 战胜了低温 冻害 、阶段性 干旱 、. 51 2特大地震 面。 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 1 . 万 t 48 0 , 平均单 产 2 2 0 g 7. k , 2 较上 年分别 增 长 57 %和 1. %。粮 食生产 的 全面 丰 . 0 20 4
3 瓜 菜产业开发成效显著 . 2
发展 粮油生 产上 , 持 以科 技创 新为 动力 , 坚 以提 高粮食 头 、55 万只 。肉类总产量达 到 1 4 t禽蛋产 量达到 7. 8 75 0,
是抓优质品种更换 。 每年全县优质粮食作物面积达 牧业收入 7 7 , 8 元 占农 民人均纯 收人 的 3 %。 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摘要:本文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和农业从业人员为主的临沂市为例,探究自2004年以来,中央以及地方支农惠农政策对当地农民增收的体现与影响,并探讨各项惠农政策起的到作用。
最后为当地农业发展以及农民增收提出作者对于今后当地农业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的观点与建议。
关键字:临沂市支农惠农政策农民增收
一、临沂情况简介
临沂市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
它下辖三区九县,总面积1. 72 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003.94万人。
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8. 7∶47. 7∶33. 6 ,与山东省14. 4∶49. 3∶36. 3 的水平相比第一产业比例明显较高,二三产业比例较低;农业从业人口820. 74 万人,占临沂市总人口的81. 65 % ,占山东省农业人口的12. 61 %;农业总产值235. 63 亿元,是山东省的8. 42 %;作为一个以农业为主要支柱和以农业从业人口为主的城市,支农惠农政策显得尤为重要同样其对于农民增收的影响也更容易凸显。
二、支农惠农政策介绍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8年出台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提出并落实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推动了农村工作的发展[1]。
临沂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不仅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支农惠农政策而且还通过地方财政加大对农民、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和补贴标准。
(1)、2003年~2004年临沂市全部取消乡村公益事业金和农业特产税,对于原来征收农业特产税中符合农业税征收条件的改征农业税。
(2)、2003年~2009年临沂市根据本市特点相继出台秸秆还田补贴、有机肥施用补贴、黄烟种植补贴等等一系列由地方财政负担的支农惠农政策。
(3)、2004~2009年国家相继出台推动农业税全免、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退耕还林补贴等各种惠农政策,随着各项惠农补助资金的落实到位,农民转移性收入实现平稳增长。
(3)、2004年~2009年国家相继出台农村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保障了农民生活,使得农民转移性财政收入迅速增长。
三、支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增收的体现与影响
(1)、农民转移性收入稳步增长
通过下表我们可以看出临沂市农民的转移性财产收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并且从04年开始每年都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凸显了当地在贯彻党中央一号文件中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推动农民增产增收。
表1——临沂市03年—09年农民转移性财产收入增长曲线
(2)、农民人均收入、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
根据临沂市统计年鉴我们看到从03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农民人均收入由2003年的1370.99元增长到2009年的3016.39,而人均纯收入也由2003年的人均883.43元增长到2009年2674.95元。
并且通过表2临沂市历年人均纯收入与当年CPI增长值的线性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你SIG>0.05,也就说CPI增长并不是影响人均纯收入增长的因素,所以我们可以说农民人均收入和纯收入在CPI高居不下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稳步增长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央和地方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积极推动的产物。
表2——临沂市03年—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曲线
表3——农民人均收入与同期CPI指数线性关系分析
(3)、农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
通过下表我们可以看到临沂市农民人均消费支出自03以来受支农惠农政策的影响下而带来的人均收入增长背景下的持续增长,而且从临沂市统计年鉴中我们可以看到临沂市人均汽车保有量由04年每百户3辆增加到09年每百户16辆,体现了支农惠农政策影响下农民人均收入的快速增长。
表4——临沂市03年—09年农民人均生活支出增长曲线
四、讨论及建议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8年出台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的总体要求。
通过政策我们看出了农民增收的困难也看到了农民增收的紧迫性,虽然连续出台一号文件支农惠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农业、农民的局限性,以及农民增收的困难性,所以我们还要不但完善各地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甘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和抗风险能力增强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农业的弱质性特征。
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政策性资金的投入,但仅有政策性资金是不够的,需要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调动社会资本增加农业投入的积极性,形成多主体、多渠道的农业公共物品攻击模式。
(二)加大地方财政支农惠农力度。
目前临沂市农民政策性转移收入较低于大部分县市,主要来源于国家惠农财政支持,地方出台配套政策较少,如扶贫或扶持款等均以国家标准为主,省及省以下财政分配下拨多,地方配套资金支持少。
但是近年来随着临沂物流产业的崛起,临沂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957.92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拥有了反哺农业的物质基础。
所以临沂市政府可以选择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力度,特别是在国家补贴没有涉及的地区和农业产业由地方财政进行补贴,逐步健全农业补贴制度。
(三)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不在于通过惠农政策增加农民的转移性财产收入而在于通过支农惠农政策为农民提供增收的基础上为农民营造出更多实现增收的机会与岗位。
例如可以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创业能力、鼓励农民组织农业发展合作组织等一系列惠农政策。
[2]
(四)改进财政支农补贴方式。
为了进一步促进特色农业发展,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临沂市相继实施了秸秆还田补贴、有机肥施用补贴等一系列的补贴政策,但这些补贴政策均以补贴生产企业或者是补贴农机合作组织的形式实施,却没有直接补贴给农民,对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成效甚微。
所以建议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改进财政支农补贴方式,完善补贴办法,建立监督机制,能够直接补贴给农民个人的,尽量补贴给农民个人,确保补贴政策能够真正增加农民收入
参考文献:
[1] 黄海力,刘爱军,朱翠红,等.京郊山区失地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1):17944-17947.
[2] 滑晓春. 安徽省农民收入现状和增收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6):3699-3700
[3]本篇文章所用数据皆来自于临沂市统计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