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的故事
关于粮食的红色故事
关于粮食的红色故事以下是 8 条关于粮食的红色故事:1. 当年啊,红军战士们在长征途中,那粮食短缺得厉害呀!有一次,战士小张饿得眼冒金星,班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干粮给了他,还打趣地说:“你小子可得给咱好好活着!”就像妈妈爱护孩子一样,这就是战友情啊!难道这不令人敬佩吗?2. 还记得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老百姓们自己都吃不饱,但他们还是省出粮食送给红军。
有个老乡对战士们说:“你们打仗是为了我们,这点粮食算啥!”这种情谊,不正像那沉甸甸的麦穗一样实在而珍贵吗?3. 朱德总司令对粮食那可是格外重视呀!有一回,看到一些战士浪费粮食,他可生气了,严肃地说:“这粮食可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们怎么能浪费!”真的,他就像是守护粮食的卫士,让人心中充满敬畏,不是吗?4. 在抗日根据地,乡亲们和战士们一起种粮食,那场面真是热火朝天!大家边干活边说笑,仿佛种下的不是粮食,而是希望的火苗,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的场景能不让人感动吗?5. 曾经啊,有位老英雄,为了保护村里的粮仓不被敌人抢走,他孤身一人和敌人周旋。
他就像那顽强的高粱,坚韧不拔,难道你能说他不英勇吗?6. 当年新四军在敌后作战,粮食可是个大问题。
战士们常常只能靠野菜充饥,可他们依然斗志昂扬。
这就好比是在荒地里倔强生长的杂草,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真的太了不起了!7. 有个小战士,为了给部队筹集粮食,他翻山越岭去老乡家借。
老乡看到他那坚定的眼神,二话不说就把粮食给了他。
那时候的他们,对粮食的渴望和对胜利的信念是紧紧相连的呀,这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8. 解放区的百姓和战士们一起搞生产运动,努力多打粮食。
他们就像一群勤劳的蜜蜂,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这不正体现了人民和军队的鱼水情吗?我觉得这种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关于粮食的红色故事,展现了前辈们对粮食的珍惜和为了粮食而拼搏奋斗的精神,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珍惜每一粒粮食。
关于粮食的故事
关于粮食的故事1、东坡肉宋哲宗元祐四年一月三日(1089年),苏轼来到阔别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
元祐五年五、六月间,浙西一带大雨不止,太湖泛滥,庄稼大片被淹。
由于苏轼及早采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带的人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谢苏轼做的这件好事,人人都夸他是个贤明的父母官。
听说他在徐州、黄州时最喜欢吃猪肉,于是到过年的时候,大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
苏轼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大家吃后无不称奇,把他送来的肉都亲切地称为“东坡肉”。
2、太白鸭和李白唐代诗人李白小的时候跟父亲就住在四川,直到25岁才离开四川。
在四川的时候他很爱吃当地名菜焖蒸鸭子。
后来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宠爱,入京被封为翰林学士。
他以年轻时吃过的焖蒸鸭子为蓝本,做了一道蒸肥鸭献给玄宗,玄宗非常欣赏,将这道菜赐名为“太白鸭”,一直延续至今。
3、西施舌和西施传说在春秋时,越王勾践借助西施的美色消灭了吴国,然后越王想接西施回国,但是越王的王后因为嫉妒西施的美貌,害怕她回来之后受宠,便找人将西施沉于江底。
西施死后化为这贝壳类“沙蛤”,期待有人找到她,她便吐出丁香小舌,尽诉冤情,人们就把这类贝壳做成菜取名西施舌。
4、饺子和张仲景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告老还乡,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
他叫弟子在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向穷人舍药治伤。
他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就是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一起煮熬切碎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
下锅煮熟后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
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烂耳朵就好了。
张仲景舍药一直持续到大年三十。
大年初一,人们庆祝新年,也庆祝烂耳康复,就仿娇耳的样子做过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中国关于粮食的真实历史故事
中国关于粮食的真实历史故事
中国有着悠久的粮食文化和历史。
以下是中国关于粮食的一些真实历史故事:
1. "草木皆兵"
在中国古代粮食资源匮乏的时期,人们常常会因为缺粮而采食草木的根、茎和叶子。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时期,齐国国君齐庄公率领臣子巡查国土时看到一片葱茏的山林,便对臣子说:“这里的草木真多,草木皆兵,不留下给敌人。
”这一表达形象地描述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粮食困境。
2. 草船借箭
在中国古代三国时期,著名的将领诸葛亮为了帮助蜀国抵抗魏国的进攻,设计了一场著名的战术行动被称为“草船借箭”。
他借着敌军的粮队之名,借得了大量的箭矢和粮草,从而化解了粮食危机,成功地抵抗了魏国的进攻。
3. 秦始皇焚书坑儒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事件里,也与粮食问题有关。
秦始皇为了集中国家力量推行中央集权,采取了焚书坑儒的极端手段。
其中一项政策就是为了稳定社会纪律,规定民众不得私藏五谷(指粮食),一旦发现私藏粮食,即处以重罚。
4. 天苗灾害
在中国明清时期,发生了一场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粮食危机,被称为“天苗灾害”。
由于连年大旱和洪灾,导致农作物减产,造成民众大量饥饿死亡。
这场灾害持续了多年,在当时的社会
中产生了巨大影响,也促使了政府在农业生产和储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改革。
这些故事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粮食问题和与之相关的社会现象,同时也反映出粮食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节约粮食的寓言故事
节约粮食的寓言故事节约粮食的寓言故事一、饥饿的城市在一个荒凉的地方,有一个城市,这个城市周围都是沙漠,每天只能从外面运来一些水和食物。
因为城市的繁荣,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不断增加,而城市周围的资源却越来越少。
很多人都说,这个城市很快就会消亡。
城市的官员十分焦虑,他们费尽了心思,可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有一天,一个小狐狸走进了城市,他得知了城市的困境。
小狐狸说,“我可以帮助你们摆脱困境!”官员们不信小狐狸这个小家伙能有什么办法,但他们也不想失望,于是同意了小狐狸的方案。
第二天,小狐狸带着不少老鼠来到了城市。
小狐狸说,“这些老鼠是我的朋友,他们知道怎样节约食物,我相信他们能帮助我们。
”老鼠们到处搜寻着城市的食物,他们吃的不多,也不浪费。
在他们的带领下,人们也学会了思考节约食物的方法。
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城市周围的草原上又长出了青草,植被恢复了生机。
这个城市又重新焕发了生机。
二、谁吃了我的牛肉在一个富裕的村庄,有一个富家的儿子。
他每天都吃肉,而且吃的量非常大,令全村子民刮目相看。
有一天,他食欲异常,把牛肉全部吃了,结果他却胃疼不已。
富家的老爷子派人去叫医生,医生查出来他的胃部里长了好几英寸的刺激物质。
大家都纷纷议论,怪不得贪吃一点不好,尤其是吃肉,要节制。
由此,这个村庄里吃素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学会了节制和节约粮食。
三、森林里的松鼠有一只特别可爱的松鼠。
每天早晨,他都会去森林里找食物,寻找松子。
松鼠会把松子藏在树洞里,等到冬天的时候再去把它拿出来吃。
在松鼠的带领下,小鸟们也学会了节约,他们每次也是只吃一些食物,不浪费,不对自然造成破坏。
小松鼠在森林里过着快乐的生活,他从来不会因为浪费食物而担心。
四、狠心的农夫在一个小镇的农民幸福地生活着。
他们种植着各种各样的庄稼,歌唱着从云彩中洒下的雨滴。
有一个农夫,他总是浪费自己的粮食。
一天,他彻底耗尽了所有的粮食,只能向别人借粮。
在遭受了困难之后,这个农夫再也没有浪费任何一粒粮食,他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人也变得越来越幸福。
名人爱惜粮食的故事
名人爱惜粮食的故事1、长征时期,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动人、感人的故事,我较为了解的一个故事叫《一袋干粮》。
它讲述了一个13岁的小红军小兰在随部队一起前进的时候,好不容易得到了一袋干粮,却在过一座桥时为照顾一位伤员不慎把自己的那袋干粮掉入河中冲走了。
她为了大家有足够的干粮吃,坚持没告诉他们。
为了装成没事发生一样,她拔了许多野菜塞入挎包,塞得鼓鼓的。
不久她的身体就不行了,在护士长发现她吃野菜和挎包中“干粮”的事后,大家才知道事情的真相,于是大家每人分了一点干粮给她,让她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故事虽小,内涵不小。
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小故事却能够反映红军战士们的优秀品质——不怕苦、坚强、无私、热心……小兰,她只是一个13岁的小女孩,却有男孩一样坚强的意志;却知道体谅他人。
在她没有粮食之际,她大可伸出双手向战友们要一些,她没有这么做,她选择沉默,不告诉任何人,自己吃苦,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战友的利益,而忽略了自己的困难;而对伤势严重的伤员们,她大可丢下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可她没这么做,她细心照料一个伤员,没有怨言,没有后悔。
一个小兰尚且如此,可想而知,我伟大的红军整支队伍的品质了。
2、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徽赏识,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年。
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
时间就不好掌握了。
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
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诸葛亮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鸣叫的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
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节约粮食的经典小故事【三篇】
【导语】在我们的⽣活中,节约粮⾷是⼗分重要的,那么关于节约粮⾷都有哪些⼩故事呢?下⾯是整理分享给⼤家的节约粮⾷的经典⼩故事,欢迎阅读与借鉴,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贝贝兔吃饭】 兔妈妈端着⼀碗饭来到贝贝兔⾝边,说:“贝贝,吃饭啦!” 贝贝兔嗅了嗅⿐⼦,说:“哇!真⾹呀!” 它围起饭兜兜,拿起⼩勺⼦,⼤⼝⼤⼝的吃起来。
过了⼀会⼉,贝贝兔却将好些粒⽶饭扔到了地上,兔妈妈见了,既惊讶⼜⽣⽓,它严厉的批评贝贝兔说:“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你怎么能这样糟蹋粮⾷呢?” 贝贝兔听了,委屈的说:“妈妈,不是这样的,你瞧,地上的⼩蚂蚁也很饿,我想送些给它们吃。
” 兔妈妈这我才明⽩,它对贝贝兔说:“妈妈要向你说对不起,是妈妈错怪你了。
” 贝贝兔笑起来:“没关系!妈妈知错能改,真棒!”【浪费粮⾷的⼩猪】 ⼩猪每次吃完饭的时候桌上都是⼀⽚狼藉,不仅碗⾥要挂着⼀些⽶粒,就连桌上也会粘着星星零零的⽶粒。
猪妈妈每次都对⼩猪说:“孩⼦,你要把碗⾥的饭吃⼲净哦!不可以这样浪费粮⾷。
” ⼩猪满不在意的说:“这点粮⾷算什么啊,还不够塞⽛缝的呢!” 每次猪妈妈都⽆奈的离开。
⼀天,猪妈妈⼜对糟蹋粮⾷的⼩猪抱怨,希望它可以懂得节约。
这时,⼀个⼩精灵突然出现在它们⾯前,⼩精灵对⼩猪说:“⼩猪,由于你经常浪费粮⾷,现在我要把你变到偏远⼭区去,让你好好体验⼀下饥饿的⽣活。
”说着,⼩精灵的魔法棒⼀挥,⼩猪就从猪妈妈的⾯前消失了。
嗖的⼀下,还没等⼩猪反应过来,它⾝边的环境就变成了⼀个穷苦的农村。
⼩猪看着⾝边的⼀切,它郁闷极了。
⼼想:不就是少吃了⼏粒⽶吗?还⾄于把我扔到这么偏远的地⽅。
就在⼩猪⽣闷⽓的时候,它的肚⼦不争⽓的咕咕的响了起来。
“得找个地⽅吃点饭啦!”⼩猪⾃⾔⾃语道。
它⾛到村⼝的第⼀户⼈家,敲门进去说:“你们好,我的肚⼦饿了,可不可以给我些吃的。
”刚说完,⼩猪抬头看到了⼀个⾻瘦如柴的⽼奶奶倚靠在床上,⼩猪恨不得收回⾃⼰刚才的话。
节约粮食小故事
节约粮食小故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节约粮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知道,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粮食浪费的现象却屡见不鲜。
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节约粮食的小故事。
故事一,小明的午餐。
小明是一名小学生,他非常喜欢吃米饭和蔬菜。
有一天,他的妈妈给他做了一碗米饭和一盘蔬菜,可是小明吃不完,剩下了一些米饭和蔬菜。
妈妈看到了,就问小明为什么不吃完,小明说他吃不下了。
妈妈告诉他,粮食是来之不易的,应该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从那天起,小明学会了节约粮食,他每次都会把剩下的米饭和蔬菜吃完,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
故事二,大妈的晚餐。
大妈是一名家庭主妇,她非常会做饭,每天都会给家人做丰盛的晚餐。
有一天,大妈做了一道炒面条,结果做多了,剩下了一大碗。
她本来想扔掉,但是突然想起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
于是,她把剩下的面条放进冰箱保存起来,第二天炒了一道面条煎饼,全家人都觉得非常好吃。
从那天起,大妈每次做饭都会控制好食材的分量,不浪费粮食。
故事三,超市的捐赠。
有一家超市每天都会有一些即将过期的食品,比如面包、牛奶等。
以前,这些食品都是直接扔掉的,但是后来超市和当地的慈善机构合作,把这些食品捐赠给了需要帮助的人。
这样一来,不仅节约了粮食,还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这个做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也给更多的人树立了节约粮食的榜样。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不难看出,节约粮食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
无论是从个人、家庭还是社会的角度来看,都需要我们共同努力,珍惜粮食资源,减少浪费。
希望通过这些小故事的分享,能够唤起大家对节约粮食的重视,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节约粮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
关于粮食的故事
关于粮食的故事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也是文明的基础。
以下是几个与粮食相关的故事:1. 粮食之神——稻草人稻草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粮食之神的代表。
相传古时候,一个叫做燕顺的人,因为爱惜粮食,避免浪费,从而让村里的人们都有饭吃。
他便被神仙封为“粮食之神”,后来就被人们称为“稻草人”。
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每年的初一会有人穿着稻草衣服扮成稻草人在村里游街,庆祝丰收。
2. 诞生于黄河流域的黄粱梦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叫做六渡桥的农夫,他对黄河上游的灌区进行排灌、治理,使水能够灌溉到旱地上,实现了丰收。
但因为yīngěr 和官员的算计,他最后惨遭流放,最终被诱杀。
六渡桥的妻子梦见他重返家中为自己做黄粱美餐,梦中的美餐让她感到幸福、兴奋和满足,但梦醒之后,六渡桥又变成了历史残酷的另一个牺牲品。
3. 粮食文化的故事——龙虾在中国常常使用的食材之一就是龙虾。
龙虾不光有着美味的口感,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龙虾在中国南方的粮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深受人们喜爱和推崇。
最初,龙虾被认为是贵族品的食物,但是随着时光的流逝,越来越多人开始欣赏它的美味。
4. 粮食流通中的传奇——长途贩粮在古代中国,由于经济落后和交通不便,贫穷的人们往往难以获得大量的粮食,许多地方也会出现饥荒的现象。
这时,一些勇敢的人就会选择去外地贩粮,为人们带去宝贵的食物。
这些长途贩粮的人常常要面对艰险的旅程和危险的路线,但他们仍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5. 粮食救灾的故事——黑土地上的红飘带在20世纪初,中国黑龙江流域的大面积饥荒曾经给人民生命带来了威胁。
有一个叫刘启航的年轻人,想要帮助灾区的人们。
他决定开始种植红豆,但是在当时,种植红豆在果岭是十分不被看好的。
不过,他坚持了下来,克服了许多困难,最终种出了大量可食用的红豆。
他还在豆田周围绑上了红色飘带作为标记,这个场景让很多过路的人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飘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越来越多人效仿并加入进来,让更多的干旱地区都开垦出了果岭,也让灾区的人们渐渐摆脱了贫困和饥荒的威胁。
爱惜粮食的童话故事
爱惜粮食的童话故事现在我国虽然稍稍富裕了,但粮食还是要好好爱惜,因为粒粒皆辛苦。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爱惜粮食的童话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爱惜粮食的童话故事1:浪费粮食的小猪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只又好吃懒做又浪费粮食的小猪,人人都叫它小懒猪。
它吃饭时每次要把粮食撒得满地都是(都把粮食撒得满地),而且撒得比吃的还多。
有一天大公鸡到小懒猪家来做客,小懒猪搬出一盘玉米给大公鸡吃,自己也搬出一盘,小懒猪两话不说,直往自己的嘴里倒,一半的玉米从嘴角直落到地上,大公鸡看到小懒猪这种边吃边撒的吃法,都傻了。
不一会儿小懒猪的一盘玉米就吃完了,它看到大公鸡的一点也没吃就说:“公鸡伯伯您怎么不吃啊,您要是不吃的话我可把您的那份也吃了噢!”还没等公鸡回答,小猪已经把公鸡的那份也吃了,公鸡一看地下,啊! 真的满地都是玉米粒,比它吃进去的还多。
小猪擦擦嘴,揉揉肚子,说:“饱了,饱了,”公鸡提醒小猪说:“小猪啊,农民伯伯种庄稼很不容易,你要爱惜粮食,不要这么浪费粮食啊!”小猪不听公鸡劝告,一撅嘴就走了。
到了冬天,小猪家的粮食吃完了,眼看要饿肚子了,没办法它只好去别的动物家去借,别的动物都不借给它,小猪很后悔当初没听公鸡的话,要爱惜粮食。
它又伤心又后悔。
这时公鸡来了,背来了一袋粮食给小猪,小猪非常感谢公鸡,公鸡说:“那是你自己的粮食,这些都是你平时丢在地上的粮食,小猪你可要记住,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从此以后,小懒猪变成了一个既勤快又爱惜粮食的好小猪了。
爱惜粮食的童话故事2:挑食从前,有一只小鸡非常挑食、也不珍惜粮食。
每一餐鸡妈妈都给她准备得很丰盛。
但是她总是挑三捡四的。
而且还弄得满桌子都是。
一天早晨,鸡妈妈做好饭让小鸡吃,小鸡在吃饭时东张西望,又把饭菜撒的到处都是。
妈妈说:“这样多浪费粮食呀!”可是小鸡没当回事儿,还是撒饭粒,还不吃青菜。
吃过饭,鸡妈妈对小鸡说:“宝贝,我要带你去一个地方。
”鸡妈妈带小鸡离开了家,小鸡走在妈妈身后问:“妈妈,我们要去哪里呀?”妈妈说:“我带你到农村看看。
节约粮食的儿童故事
节约粮食的儿童故事本文是关于节约粮食的儿童故事,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节约粮食的儿童故事篇一:浪费粮食的小猪小猪每次吃完饭的时候桌上都是一片狼藉,不仅碗里要挂着一些米粒,就连桌上也会粘着星星零零的米粒。
猪妈妈每次都对小猪说:“孩子,你要把碗里的饭吃干净哦!不可以这样浪费粮食。
”小猪满不在意的说:“这点粮食算什么啊,还不够塞牙缝的呢!”每次猪妈妈都无奈的离开。
一天,猪妈妈又对糟蹋粮食的小猪抱怨,希望它可以懂得节约。
这时,一个小精灵突然出现在它们面前,小精灵对小猪说:“小猪,由于你经常浪费粮食,现在我要把你变到偏远山区去,让你好好体验一下饥饿的生活。
”说着,小精灵的魔法棒一挥,小猪就从猪妈妈的面前消失了。
嗖的一下,还没等小猪反应过来,它身边的环境就变成了一个穷苦的农村。
小猪看着身边的一切,它郁闷极了。
心想:不就是少吃了几粒米吗?还至于把我扔到这么偏远的地方。
就在小猪生闷气的时候,它的肚子不争气的咕咕的响了起来。
“得找个地方吃点饭啦!”小猪自言自语道。
它走到村口的第一户人家,敲门进去说:“你们好,我的肚子饿了,可不可以给我些吃的。
”刚说完,小猪抬头看到了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奶奶倚靠在床上,小猪恨不得收回自己刚才的话。
只见老奶奶颤抖着双手,将床头的半块馒头掰下了一半,递给了小猪。
老奶奶说道:“给你,孩子。
家里就剩下这半块馒头了,你先吃点吧!”小猪看着老奶奶那虚弱的模样,摇了摇头,又将馒头送了回去,对老奶奶说:“老奶奶,谢谢你!我不饿了,这馒头还是你留着吃吧!”小猪又走进第二户人家,它想:这回应该能找到些吃的了吧!刚走进这户人家的家门,就听到小孩子的哭声,小猪探头进去一看,两个小女孩儿在屋内呜呜的哭,其中一个小女孩儿一边哭一边说:“要是能有半碗米饭吃,那该多好啊!”看到这些的小猪突然也想哭,它冲着天空大声的喊着:“我错了!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快让我回去吧!我要把家里的粮食分给这些饥饿的朋友们!”这时,小精灵又出现在了小猪的面前,小精灵对小猪说:“小猪,你这回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了吧?”小猪认真的点着头,说道:“我知道了,我再也不浪费粮食了。
关于粮食的典故和故事
关于粮食的典故和故事粮食作为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在中国文化中拥有丰富而又独特的典故和故事。
以下是一些关于粮食的典故和故事,分为几个主题。
一、粮食的珍贵与重要性1. 粒粒皆辛苦:这个典故讲述了一个父亲与儿子的故事,父亲每次给儿子一份粮食时都告诫他莫要浪费,因为“粒粒皆辛苦”,每一粒粮食背后都有无数人的辛勤劳动。
这个故事强调了粮食的珍贵和重要性,以及节约粮食的意义。
2. 百善孝为先:这个典故讲述了一个孝顺母亲的故事。
在艰难的时期,妇人用紧缩的家底为儿子准备了最后一口稀饭,却又看到她孤独地坐在一边。
儿子于是把所有的稀饭都倒在地上,将妇人迎入自己的怀抱。
这个故事传达了粮食是生命之源,孝顺家人是中国传统美德的重要价值观。
二、粮食与神话传说1. 后羿射日:这个神话故事讲述了古代传说中的英雄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后给人间带来了灾难,导致地球干旱无粮。
后羿继而上天寻找神药来拯救人类,最终获取了不死之药,但出于保护人类的考虑,后羿选择了不吃神药。
这个故事有助于人们体会到粮食的重要性,以及人类为了生存而努力的决心和牺牲精神。
2. 神农耕作:中国神话中的神农氏是我国古代人民的祖先之一,他发明了农具和耕作,教导人们种粮食。
神农氏耕种了五谷杂粮,教导人们如何种植粮食。
这个故事传达了粮食与农耕文明的紧密联系,强调了粮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
三、粮食与盛宴文化1. 神厨:传说中有一位名叫萧史伯的神厨,他精通烹饪技艺,所做的菜肴美味无比。
每当他举行盛宴时,所有的人都会被他的厨艺所惊艳。
这个故事强调了粮食的烹饪与享受,以及中国盛宴文化的独特魅力。
2. 粥与宴席:中国古代常有宴会上供应粥而不是其他精致的菜肴。
这是由于粥可以充分滋养人体,而且易于消化吸收。
粥作为一种简单而平民化的食物,突显了中国文化中的平等和包容精神,并体现了粮食对于人们身体健康和幸福生活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中,粮食一直被视为生命之源和社会稳定的基石。
这些典故和故事不仅告诉我们粮食的珍贵与重要性,还展现了粮食与人类生存、发展、文化习俗的紧密联系。
王愿坚的粮食的故事
王愿坚的粮食的故事《粮食的故事》是王愿坚的一篇感人至深的短篇小说。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朴实的语言和深入人心的情节,讲述了关于粮食、关于战争、关于人民的故事。
小说的背景设置在淮海战役时期,这是一个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的战争。
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粮食成为了生命之源,也是战争中的重要战略资源。
而在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粮食的故事也成为了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之间深厚情感的纽带。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来自渤海之滨的农民,他和其他民工一起挑着60斤的高粱米,冒着严寒和敌机的威胁,穿越千里路,将粮食送到战场。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面对着艰难困苦,甚至生死考验,但他们依然坚定地前行,因为他们深知,这些粮食对于前线的战士们来说,就是生命之源,是他们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这位农民在路上和作者相遇,他从怀里掏出一个红薯叶和米糠捏成的窝窝头递给作者。
这个窝窝头虽然简单粗糙,但却充满了人民对解放军的深情厚谊。
这位农民用他的行动告诉作者,他们虽然不富有,但他们在精神上富有的很。
他们愿意为了民族的大义,为了国家的未来,付出一切代价。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伟大力量。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为解放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支援。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真理。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的深厚情感。
他们并肩作战,共同进退,形成了无法割舍的鱼水之情。
此外,《粮食的故事》也让我们深刻反思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和伤害。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牺牲。
这些民工和前线的战士们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自己的家庭、梦想和希望。
而战争却将他们推到了生死边缘,让他们承受了无法言喻的痛苦和牺牲。
总之,《粮食的故事》是一篇感人至深的小说。
它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细腻的人物描写,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以及人民在革命战争中的伟大力量。
同时,它也让我们深刻反思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和伤害。
有关粮食的故事800字
有关粮食的故事800字(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有关粮食的故事800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人珍惜粮食的小故事简短
古人珍惜粮食的小故事简短在古代,粮食是最宝贵的资源。
古人对待粮食的态度,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学。
接下来,就给大家讲几个古人珍惜粮食的故事。
1. 李时中与米粒的故事李时中是个非常节俭的人。
他有个习惯,就是每次吃饭前都要检查米桶。
一次,他发现米桶里有几粒米掉在地上。
别看只是几粒米,他却十分重视。
他弯下腰,细心地捡起来,还把地上的米擦干净,放到碗里。
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在意这些米,他笑了笑,说:“一粒米虽小,却是辛勤的农夫用汗水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
”从那以后,他更是把粮食视如珍宝,再也没有浪费过一点点。
2. 古人如何巧妙节粮古代的生活条件艰苦,人们对待粮食是非常慎重的。
他们会通过各种方法来避免浪费。
2.1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古人常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这个成语的意思就是,每一顿饭都应该想到它的来之不易。
在古代,不管是皇帝还是百姓,都要记住粮食的珍贵。
比如说,有一位名叫张良的官员,他在开会时总是让大家先吃一口饭,然后再讨论工作。
他认为,饭要慢慢吃,工作要认真做,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对粮食的尊重。
2.2 “滴水穿石,细节决定成败”古人还知道如何通过小细节节省粮食。
例如,有的家庭会把米粒留到最后,不敢浪费一丝一毫。
曾有一位老奶奶,她会用一块布把米筛一遍,将米粒分开。
她说,米粒虽小,但积少成多,浪费就会变得不可挽回。
她的这种精打细算的精神,真是让人敬佩。
3. 珍惜粮食的传统智慧古人的智慧不仅体现在对粮食的节约上,还体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每逢丰收时节,他们会特别小心保存粮食。
古代有一种叫“储粮法”的技术,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储存粮食,确保它们能够长时间保持新鲜。
即使是那时候,储粮的方法也都经过精心研究,以防粮食发霉变质。
3.1 “一粒米,养活万里粮”古人认为,粮食是国家的基础,浪费粮食就是浪费国家的未来。
有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农夫,他家每年都会留一部分粮食备用,哪怕是一年比一年少,他也从未改变过这个习惯。
珍惜粮食的小故事
珍惜粮食的小故事《珍惜粮食的那些事儿》在咱日常生活中啊,珍惜粮食可真不是一件小事儿。
你想想,要是没有粮食,咱们可就得饿肚子,那滋味可不好受。
记得小时候,我那调皮捣蛋的表弟就闹过一个笑话。
有一回家庭聚餐,满满一桌子好吃的,表弟这个小馋猫呀,眼睛都放光了。
大人们在一旁说着话,他就自顾自地吃起来。
只见他专挑肉吃,那饭碗里的米饭是一点儿没动。
眼瞅着桌上的肉越来越少,表弟着急了,生怕自己吃不到了,赶紧把碗里的米饭拨拉到一边,伸手又去夹肉。
我姥姥看到了这一幕,就轻声对表弟说:“宝儿呀,粒粒皆辛苦,可不能浪费米饭呀!”表弟一脸不在意地说:“姥姥,这米饭有啥好吃的呀,我就爱吃肉。
”姥姥笑了笑说:“你这孩子,你知道粮食来得多不容易吗?那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表弟眨巴眨巴眼睛,似懂非懂。
这时候我笑着说:“表弟呀,你想想,如果没有农民伯伯种的粮食,那些肉能变成美味端上餐桌吗?”表弟想了想,好像明白了什么,默默把碗里的米饭又吃了起来。
咱再说说我自己吧。
有一次和朋友出去旅游,在一个景区的饭店吃饭。
我那朋友点了一大桌子菜,说是难得出来玩,得吃点好的。
结果菜上齐了,他每样就尝了几口,就说饱了。
看着那满桌剩下的食物,我心里真不是滋味。
我就对朋友说:“咱点这么多不都浪费了呀,多可惜。
”朋友却毫不在意地说:“哎呀,不就几个菜嘛,有啥大不了的。
”我摇了摇头说:“你这想法可不对,这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呢,咱们可不能这么浪费。
”后来,我硬是把那些能打包的食物都打包带走了,朋友看着我的举动也有点不好意思了。
其实呀,珍惜粮食真不是啥难事。
就是咱们在吃饭的时候,能吃多少点多少,不挑食,不浪费。
如果实在有吃不完的,就打包带走,也不丢人。
想想那些在田地里辛勤劳作的农民伯伯,他们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流着汗才种出了我们吃的粮食,咱又有啥理由去浪费呢?所以呀,大家都行动起来吧,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珍惜每一颗粮食,让这种节约的美德一直传承下去。
节约粮食小故事
节约粮食小故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出处】李绅《悯农》。
【大意】农夫在中午的炎炎烈日下锄禾,滴滴汗珠掉在生长禾苗的土中。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这样辛苦得来。
【提示】这首诗语言浅显而内涵深邃。
有一个故事说,一个财主的儿子不知道稼穑之艰难,常到一个饭馆里吃饺子,但把饺子皮全吐掉,只吃肉馅。
后来家里遭遇火灾,丽楼美阁一夕之间夷为平地,他成了乞丐,要饭要到这个饭馆,老板以饺子皮招待他,他深为感动。
老板说,不用谢,这都是你当初扔掉的皮,我拣起晒干了而已。
财主的儿子很惭愧,后来勤奋劳动,生活节俭,家道重又殷富起来。
这个故事,也印证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出处】《尚书·大禹谟》。
【大意】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
【提示】克勤克俭,是我国人民的传统美德。
传说中的古代圣贤都是这样做的,他们对于国家大事尽心尽力。
大禹勤劳于治水大业,数过家门而不入。
尧特别关心群众,认为别人挨饿受冻,是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家,是自己的过错。
古代圣贤的生活却十分节俭,经常穿着粗布衣裳,吃粗米饭,喝野菜汤。
由于尧、舜、禹在事业和生活上克勤克俭,所以赢得了百姓的拥戴。
粮食的故事冯世瑜“民以食为天”,这话我深有感触。
小时候,在爷爷的怀里,就得知粮食对人的重要。
饭桌上,爷爷见我们兄妹拔饭丢了饭粒,他便心疼地一颗颗拣起往嘴里送,一边讲起他缺粮少米的那些日子:“我娃,爷像你们大时,你祖公哪养得活你爷,早就送到地主家放牛讨饭吃去啦!那时一斗米能买一大坝田呢!”往后,父亲的唠叨里依然还夹杂着一些共和国饥饿的历史,三年的自然灾害不知饿死了多少人,那险些饿死而又活过来的人们自是把粮食看得格外珍贵,对粮食自有一份特殊感情。
我能记起的只是大集体最后那年分粮的事了。
爹娘都是队上的好劳动力,共挣了400多个工分,一年下来也只分到1000多斤稻谷,这还是我家分到粮食最多的一年。
听娘讲,要是往年顶多只能分个800斤稻谷,不掺这就掺那,一年总没能吃上几顿白米饭。
珍惜粮食故事
珍惜粮食故事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之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经常听到粮食浪费的现象。
珍惜粮食,不仅是对粮食本身的尊重,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珍惜粮食的故事,希望能够唤起大家对粮食的重视和珍惜。
故事一,小学生的珍惜。
有一天,小明在学校食堂吃饭时,看到有同学浪费了一大碗饭菜,他感到非常不舍。
于是,他主动上前劝同学们要珍惜粮食,不要浪费。
他告诉大家粮食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从小就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他的行为感动了身边的同学,大家纷纷表示要珍惜粮食,不再浪费。
故事二,农民的珍惜。
李大爷是一位农民,他有一次在田间劳作时发现,有一部分庄稼被虫子啃食了,他并没有选择全部毁掉,而是精心挑选出健康的部分,继续精心呵护。
最终,他收获了一大片金黄的庄稼。
李大爷说,“粮食是农民的生命,更是全民的生命,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
食,因为它们都来之不易。
”。
故事三,餐馆的珍惜。
某餐馆老板发现每天都会有很多食物被浪费掉,于是他决定采取措施。
他开始提倡顾客点菜时不要点过多,饭菜可以续加,但不可以浪费。
并且,他还将剩菜剩饭进行回收,做成新的美食。
这样一来,不仅减少了浪费,还为环保出了一份力。
以上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珍惜粮食的重要性。
无论是从个人角度,还是从社会角度,珍惜粮食都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珍惜粮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愿我们共同努力,让珍惜粮食成为一种美好的生活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时候家里的粮食总是不够吃,因而关于粮食的故事就特别多。
那时候,每个月最重要的日子就是分口粮的日子。
生产队长在村头的山梁上发一声喊,每家的人就都挑着谷箩,聚集到老祠堂里,等着挑回属于自己的粮食。
口粮是按照每家的工分计算的,家里如果壮劳力比较多,工分自然就多,就可以挑完一担后再挑另外一担,让别人家眼红不已。
我伯父家有四个男丁,几个女儿也基本上出全勤,所以总是分粮大户。
当然也有惨的,像我隔山的四叔家就很可怜,一到分口粮的日子,四婶总是抱着希望去到老祠堂里,却又每每空手而归,因为四叔在外乡鬼混,孩子又都小,工分根本就不够基本线,所以口粮就没她的份。
天黑的时候,四婶就搬一架木梯,登上自家墙头,一边痛哭流涕一边呼唤自己丈夫的名字,哭得每家的炊烟都飘不起来,村子里的妇人少不了要到梯子下一通苦劝。
不知是什么人出的主意,说是只要做堂客的每天这样哭着呼唤一阵,男人在外面就会心慌意乱,非回乡不可。
这样一来,四婶的嗓子固然很是遭罪,村子里的男女老少也颇为凄惶了一阵,我更是每到天黑就躲到离四婶家远远的地方去。
后来四婶哭累了,四叔也不见回来,口粮也没多出一颗,四婶就收了声,改在家里打孩子出气。
再到后来,四叔很荣耀地回来了,带回来一身硬气功,开砖劈石无所不能,据说还是打通了大小周天的,他的几个孩子马上就忘了饥饿这么一回事,变得神气起来。
最早听说皮蛋和蛋糕这两个词,就是从四叔家的孩子嘴里。
因为四叔去过很远很远的地方,所以他毫无疑问见多识广,那么他家的孩子吃过蛋糕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尽管我和小伙伴们有时有点不屑。
我还记得他家孩子说到皮蛋时,是在一个冬天的早晨,在他家低矮的房脊下面,那时太阳带点玫瑰红的颜色,没什么温度但感觉很暖。
我们踢着小石头,怀着饥饿开始炫耀自己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时,四叔的大儿子提到了皮蛋,他神采飞扬的样子让我们的灵魂张开了想象的翅膀。
那时,我的心里有一个严重的困惑:皮做的蛋应该很硬,怎么能好吃呢?但是,当时我没好意思问,我怕四叔家见多识广的儿子笑话。
不过,那个早晨我倒是记住了,我不能忘掉的还有冬天早晨的玫瑰色的阳光。
我父亲那时在中学当老师,家里的三个主要劳动力都是女人,所以工分也总是很低,听我母亲说,我家的基本粮总要被抽掉几十斤,所以,饿肚子是经常的事。
有一次,家里粮食短缺得太厉害,我父亲到边街买回一担有点变烂的红薯,皮都没刮,就煮给我们吃。
据说,我们家几个孩子吃得都很香。
比较糟糕的粮食里,我还吃过沤黄的米煮的米饭。
南方雨水足,收割季节也经常下雨,有时,一大片稻子被热火朝天的青壮劳力们割倒了,老天爷就哗哗下起雨来,稻米就那样在泥水里失去了透明的光泽,有时甚至发了芽。
沤米煮的饭难吃极了,到底有多难吃,我倒是说不太清楚,我只知道大人们总是声讨沤米饭,把它当作万恶之源。
有一年,大概是队长决策失误,种了太多的糯谷,而这些糯谷又不幸被雨水泡成了沤糯,这下子村里的大小们可算遭了殃。
那年,我的肠胃似乎从不曾清爽过,我认为整个世界就是那么黏糊而又寡淡的。
当然,贫下中农也有自己的美食。
因为大米永远紧缺,所以母亲总要在米饭里加上红薯之类的东西。
把红薯去皮,切成一块块的,和大米放在一起,米饭蒸熟的时候,红薯也变得金灿灿。
我很喜欢吃红薯的,一点没有因为它是粗粮就看不起它。
红薯生吃也很不错,很脆,那种红色肉质的红薯特别甜,被我们称做南瓜苕,我们这些偷惯了红薯的小贼们一眼就能从秧子的形状上认出南瓜苕来。
有一次,我和另外一个伙伴因为偷扒了人家的南瓜苕,被家里的大人追得满河滩乱窜。
红薯还有一样好,就是能熬糖。
把红薯切碎,与大米一起煮熟,和以麦芽,然后用豆包布滤出满满一大锅汁水,不断地熬啊熬啊,汁水烧干的时候,粘粘的糖稀就出来了。
熬糖的时候多半都在年跟前,我们这些孩子围着熬糖的大锅团团转,就为了能够舔一舔甜得要命的锅铲。
红薯糖可是一样好东西。
熬好之后,盛在陶土钵子里,放在碗柜的上格,有时我馋了,会偷偷用筷子挑起一些来,放到嘴里细细品尝。
到了临近除夕的时候,母亲会把盛红薯糖的钵子浸在温水里,让糖稀变得更加稀软,再炒上很多的泡米,用糖稀把泡米粘住,用刀背把它拍成方块,仔细地切成一片一片的,那就是上好的米花糖了。
倘若把它揉成一团呢?那就是糖粑了,可以拿在手里,一边吃一边在山间水畔疯玩疯闹的。
做泡米也有讲究,好象是在天气晴好的日子把米煮得半熟,放到偌大的竹篾簸箕上暴晒,直到晒成米干。
别看米干非常硬,但炒过之后却是很松脆的。
还有一种想起来就要流口水的东西是南瓜煮汤圆。
大概就是九月初吧,绿豆熟了,南瓜在屋里存了一些日子,细长的糯米在罐子里等得不耐烦,这个季节就该进补了。
用糯米粉捏好了汤圆,与切好的南瓜块、绿豆和油面头一起煮,能看见金黄的南瓜块、莹白的汤圆在沸水里起舞,升腾起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美好味道。
这时,母亲总会给每个人盛满满一大碗,丝毫不像平时吃饭一样有限制。
滚烫的南瓜汤圆又甜又咸,又糯又爽口,又温补又去火,实在是难以忘却的童年大餐。
新麦熟了的时节,家家还要蒸一次馒头。
南方人不会做面食,偶尔蒸一次馒头就像过大节似的。
应该就是端午前后,新面的气味在村子里飘散,也会让我们兴奋好一阵。
有一年端午节,我记得我和姐姐们到河里捞鱼,还颇有收获,于是那天家里的餐桌上就多了一样可口的菜。
那时,公社每年要搞一两次“交流”,实际上就是组织一次大集,其中一次就在新麦出世的日子,在“交流”时,农民们能买到一些平时不容易买到的日常用品。
有一年交流时,不知从哪里请来一个会炸油条的师傅,他炸的油条能让老人吃了起死回生——有点夸张是吧?但是我仍然记得人们买油条时的疯狂劲儿,说是人踩着人一点都不过分。
大家疯了一般扑向飘着油条气味的铁栅栏,那景象让我无法形容。
吃东西最奢侈大概要算过年的时候吧,但过年时实在没有什么胃口,所以不提也罢。
就在过年前的不久,家里的大肥猪卖到了供销社,父母照例把猪下水和大油什么的留给了自家的孩子和老人。
满满的一大锅猪肠、肺头、猪肝什么的,冒着腾腾热气,我想那就是所谓美好生活的象征了。
无论别人会怎么想,我在回想到这一景象时,觉得人生全部的幻觉都能在这个意象里得到充分的阐释。
无论挨过多少饿,流过多少眼泪,因为偷吃东西遭过多少打,只要这个意象还在,只要还有一口冒着腾腾热气的大铁锅,就不应该对生活失望。
也许是因为粮食紧张,偷窃就不时发生。
我自己就跟小伙伴一切偷过红薯和花生。
还没有长大的红薯捏在手里,在破裤子上蹭蹭泥,就嘎吱嘎吱吃起来,比吃什么都香甜。
花生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火煨熟了吃。
经常是一帮小孩到山上拣柴火,另一帮小孩到河滩地上偷河对面大队的花生,然后生了火,把花生煨得热气腾腾地,就可以剥开来吃了。
有的花生还很嫩,经火煨过之后,只是一包甜水,倘若剥的时候没小心,那很烫的水被挤了出来,是会烫得脸上生疼的。
如果说小孩偷点零嘴还没什么大不了的话,那大人偷东西可是会惹来大祸的。
我还记得很小的时候,村子里的人抓住了一个偷山药的贼,他们把那贼捆住双手吊在房梁上,还在脚下坠了几块砖头。
人整人总是弄得花样百出。
队长抽打那贼时,他发出可怕的叫声。
听大人说,那段时间,山药地里经常发现死山药藤,查看之后,原来是有人把山药偷走了,却把秧子还埋起来,这样头几天看不出异样,但天气放晴时,那回埋的山药藤就会打蔫,直至最后死掉。
于是村里的人夜夜在田里设伏,终于抓住了偷山药的,却是不远处一个村子里的人,据说和我们村的什么人还是远亲。
我和小伙伴们到吊贼的地方玩过,我看那贼一点也不可恶,还非常可怜,但是大人们都说他坏,我也就半信半疑地接受了。
但我仍然不喜欢打人,就像从来也不喜欢看到婶婶们烧香拜佛磕头念经一样,我对现实生活中的暴力有一种天然的排斥,我讨厌把一个过去的地主、我同学的父亲吊在大樟树上批斗,我讨厌邻居用柔韧而锋利的竹枝抽打我的玩伴,我讨厌老师打我成绩差的同学耳光。
那个偷山药的贼被吊了多长时间,我已经记不得了,最后怎么了局的,我也不清楚,我不敢再去那间屋子里。
有时候,村子里的人也互相偷。
谁家的南瓜不见了,谁家的豇豆被人摘了,是经常发生的事。
妇人们对自家的东西特别清楚,架子上有几根豆子,长了有多长,南瓜藤上有几朵花,哪朵是公花,哪朵是母花,有几只南瓜,长个什么模样,都记得分分明明。
如果快要成熟的南瓜被人偷摘了,那种痛苦犹如撕心裂肺。
痛苦的女人会在黄昏放工时分,在西边的山梁上对着村子哭骂一个时辰,内容主要是咒那偷南瓜的人如何不得好死,吃了那南瓜如何拉不出屎,生了孩子如何没屁眼之类,极尽恶毒之能事。
每当遇到这种时候,我看着黄昏稀薄的光线,在鸟儿归巢的鸣叫声里忍受着冰雹般的唾骂,我总是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离开这个狭窄而恐怖的地方。
为了能让家里的口粮多一些,所有的小孩都是要干活的,尤其是在暑期双抢季节。
小时候,我主要是捡稻子,就是把干活的大人遗漏的稻穗捡起来,交到小队上,按斤两记工分。
米勒好象画过一幅画,名字似乎叫《拾穗者》,说的就是这回事,但画上的人是一些胖得很生活或者说很物质的女人,而不是孩子。
我干的最多的是看稻场。
村子背后的山梁上有一块水泥平地,也是那时唯一的一块水泥地,是用来晒公家粮食的。
村里的老保管每个晴天都要把祠堂里的粮食挑出来,平摊在水泥地上晾晒,由于麻雀、鸡、猪都喜欢偷吃公粮,甚至连人都不时捞点油水,这就需要有个孩子看着。
我因为比较负责任,而且学习成绩一向很好,所以就经常被委以看稻场的重任。
我管那个老保管叫老水爷。
太阳刚出来时,他就把谷子挑到稻场上,我用趟耙把一堆一堆的谷子摊平了,用趟耙的木把在谷子面上划出道道波浪,好让谷子有更多的受阳面。
然后,一整天我都得呆在稻场边一间小屋子的屋檐下,瞪着大眼睛看着阳光在稻谷上炫耀着金黄。
有时我会打瞌睡,汗水从黑黑的皮肤上滑过,梦见一只山麂在泥田里无法自拔。
突然,一声断喝把我惊醒,老水爷的眼睛里好象要跑出狼来一样——在瞌睡的工夫,鸡和猪已经光顾过好几回了。
如果老天爷突降大雨,村里的壮劳力就是从田里跑来帮我们收粮。
大家齐心协力,很快就能作到颗粒归仓。
天气好时,一到傍晚,我就得把平摊着的粮食拢成稻子堆,收进谷箩里,由老水爷把它挑进祠堂。
木制的谷铲、谷子还有水泥地摩擦在一起时,发出一种极难听的锐叫,但给我安慰的是,夏天的夕阳有一种响亮的柠檬黄,它缓缓落下时,把我的影子映在稻场下面一堵白色的墙壁上,就像是电影一般。
我的影子那么清晰,那么柔和,那么久远,仿佛我已经那样表演过好几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