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与楚文化

合集下载

楚文化

楚文化

楚文化是中国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国先民最初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河南新郑),南迁后给楚地带来了先进的华夏文明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向前发展楚文化。

从文化性质来看,楚文明更多地保留了中原姬周文明的特色,同时也吸收了少量蛮夷文化的特点,时间愈晚,自身的风格突现则相对较多,沿着整个楚文明始则模仿,继则变异,终则别创的发展路径前进。

楚文化继承了许多商周文化特点,其辉煌灿烂的文化成就举世瞩目,作为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楚艺术品更是独步海内外,其设计形式和风格充分体现了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楚国艺术设计乃至整个楚文化的成熟是在当时特有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追根溯源不能不与先秦时期的历史文明有关。

所谓“文明”,包含多种含义,主要的有两点:
一是指文化的总和,即某一时代或某一地区具有特定性的文化,有时也指某一延续时间长、传播地域广且又有若干分支的总体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文明等同于文化。

二是指一个氏族制度已然解体而进入有了国家组织的阶级社会的一个社会发展阶段。

一般来说,当一个先进文化达到了:文字在很大程度上得以运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已有某些进步,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已经发展到足以解决一个复杂社会的秩序,安全和效能等方面的某些问题时,
才表明它已进入了文明时期。

楚文化最重要的便是编钟。

南阳楚长城

南阳楚长城

南阳楚长城南阳楚长城文章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中国长城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河南省南阳,并在战国时传播到中原和北方。

南阳春秋楚长城是中国长城的发祥地。

一、南阳楚方城就是楚长城长城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战的产物,是大规模的、系列的军事战略防御工程。

长城一开始出现并不叫长城,而叫“方城”。

《汲冢周书·作雒解》曰:成周“城方千七百三十丈,郛方七百里”。

齐《考工记》云:“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国就是方形的都城。

不仅都城为方形,其他城也为方形。

按照周礼天圆地方的思想,周诸侯国的城都是按周天子规定,依爵位等级建造的方形城,这在《考工记图》王城图以及周代各诸侯国城遗址上都得到证实。

春秋时齐桓公称霸,楚文王为与齐桓公抗衡,北上拔申(都在南阳市城区)灭邓(都在邓州市城区)后,即在南阳北方地势险要之处建筑许多方形城,或作关城,或作为≥望台和烽火台如在方城县独树镇大关口处,就有七个15米见方的方城遗址,在此不远还有鄫关城,再依山相筑了城墙,把城与≥望台连结一体,构成强大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号曰“方城”。

其他诸侯国也依照楚国人的说法,称当初的长城为“方城”。

在《左传》和《史记》记载中,始终称楚国的长城为“方城”,方城之名由此流传下来。

楚方城和其他诸侯国以及秦汉以后的长城所不同的是,楚方城南北墙体最宽相距380米,并有大大小小许多方形城和烽火台,而其他诸侯国和秦汉以后的长城,南北墙体比较规范和平行,方形城也较少。

无论从历史记载还是从方城遗迹来看,楚方城决不是孤立的城堡和一般的城垣,而是大规模的军事战略防御工程,即战国以后所说的“长城”。

《汉书·地理志》载:“南阳郡……有长城,号曰‘方城’。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曰:“叶东有故城……号为方城,一谓之长城云。

”唐《括地志》中记载:“故长城在邓州内乡县东七十五里,南入穰县,北连冀望山,无土之处,累石为固。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中说,楚方城就是楚的长城。

五年级作文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南阳

五年级作文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南阳

五年级作文中国历史文化遗产南阳南阳,座位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自古杰灵、英雄辈出方。

它仅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更楚汉文化发源之一。

里,你可感受历史厚重,文化底蕴,也可领略中华民族五千文明史。

南阳历史可追溯新石器时代,距今已八千多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南阳楚国核心带,楚文化里达鼎盛。

而汉朝,南阳更被封帝乡,汉光武帝刘秀出生里。

他兴起,仅使南阳成东汉政权发源更使得南阳历史留浓墨重彩一笔。

南阳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既古代帝王宫殿、陵墓,也文墨客故居、书院。

其中,最著名当属汉画馆武侯祠。

汉画馆内收藏大量汉画像石,些画像石其精美雕刻、独特艺术风格丰富历史内涵,被誉“汉代社百科全书”。

而武侯祠则纪念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里仅建筑精美,更承载着中华民族智慧尊崇。

南阳仅历史文化名城,更英雄辈出方。

里,你可听无数英雄豪杰故事,感受他壮志豪情。

从楚汉争霸刘邦、项羽,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再近代革命先烈他都南阳留深深足迹。

今天南阳,依然保留着历史痕迹,传承着文化精髓。

里,你可漫步古老街巷,感受历史沧桑;你可古老书院中,领略文化气息;你可田野间,触摸土温度。

南阳,座城市,像一本厚重史书,只你愿意,可其中找你答案。

南阳,座历史文化名城,像一颗璀璨明珠,镶嵌中华大。

它仅中国历史一部更中华民族精神象征。

里,你可感受历史厚重,文化底蕴,也可领略中华民族五千文明史。

让我走进南阳,去感受座城市魅力,去探寻那段悠久历史。

南阳,座历史文化名城,除汉画馆武侯祠,还很多其他值得一游方。

比如,张衡墓、汉画像石馆、内乡县白河湿等。

些方,都承载着南阳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张衡,我国古代著名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他成世界都享极高声誉。

他墓南阳,墓周围环境优美,墓碑刻“东汉杰出科学家张衡之墓”,让肃然起敬。

参观张衡墓,可让我更好解位古代科学家伟大成。

汉画像石馆,收藏大量汉画像石,些画像石其精美雕刻、独特艺术风格丰富历史内涵,被誉“汉代社百科全书”。

通过地图,了解河南省南阳市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

通过地图,了解河南省南阳市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

通过地图,了解河南省南阳市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南阳市,地处河南省西南,位于鄂豫陕交界处,属于南阳盆地,孕育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在楚汉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

原始社会时期,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就有“南召猿人”在白河上游繁衍生息。

商朝时期,就有了谢、楚、邓等侯国。

西周时期,境内封有申、吕、鄫、鄂、蓼等国。

西周时期的地图春秋时期,境内大部分区域属于楚国,很少一部分属于郑国。

春秋时期的时期战国时期,境域内被楚、韩两国分而治之。

战国时期的地图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两级制,设南阳郡。

秦朝时期的地图西汉时期,仍为南阳郡,隶属于荆州刺史部管辖。

东汉时期,与西汉时管辖区域有些变化,但仍为南阳郡,隶属于荆州刺史部。

东汉时期的地图三国时期,刘表所据的荆州,最后分别被魏吴两国所占据,南阳区域属于曹魏荆州的治理范围。

三国时期的地图西晋时期,设有南阳国、义阳国、南乡郡,隶属于荆州管辖。

西晋时期的地图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设有雍州。

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时的地图南朝齐时,南部区域属于南朝齐的雍州,北部属于北朝魏管辖。

南北朝时期,南朝齐时的地图北朝时西魏,境内区域分别被西魏、南朝梁占据,与东魏相邻。

南北朝时期,北朝西魏时的地图北朝时,北周,区域与北齐相邻。

南北朝时期,北朝周时的地图隋朝时期,设有南阳郡、淯阳郡、淅阳郡、淮安郡、舂陵郡,境域均归其管辖。

隋朝时期的地图1隋朝时期的地图2唐朝时期,设邓州、唐州,隶属于山南东道管辖。

邓州下设有穰县、新城、内乡、菊潭、新野、南阳、向城等县。

唐州下设有比阳、方城、上马、胡阳、平氏、桐柏、慈丘等县。

唐朝时期的地图北宋时期,仍分为邓州、唐州,隶属于京西南路管辖。

邓州设有穰县、南阳、内乡、淅川、顺阳等地。

唐州设有泌阳、湖阳、桐柏、方城、比阳等。

北宋时期的地图南宋时期,金兵南侵,宋军退守江南,此地被金所占领。

设有南京路,管辖有邓、唐二州。

邓州境内有内乡、穰县、南阳等地。

唐州有方城、泌阳、胡阳、桐柏、比阳等地。

浅析南阳盆地出土的楚国青铜器及其来源

浅析南阳盆地出土的楚国青铜器及其来源
墓 』 、 淅 川 和 尚岭 与 徐 家 岭 楚墓 』 、 南 阳市 烟 草 专 卖 礼制 中还包 含 “ 乐” , 在南 阳盆地 出土 的东 周时 期
局楚 墓 、 南 阳 市 西 关 煤 场 楚 墓 j 、 南 阳 市 物 资 城 的青 铜礼器 , 除 了那 些 食 器 、 水器 、 酒器之外 , 还 有 许 墓 7 j 、 1 9 7 1 [ 8 J 和 1 9 7 4 在 新 野 小 西 关 发 掘 的两 座 春 多乐器。《 左传 ・ 昭公二十一年》 中曾提到 : “ 夫音, 乐
第2 9卷
Vo 1 . 29
第 8期
No. 8
兰州教 育 学院 学报
J OUR NAL OF L AN Z HO U I NS T I T U T E OF E DU CA T I O N
2 0 l 3 F 8月
Au g.201 3
பைடு நூலகம்
浅 析 南 阳盆 地 出土 的 楚 国 青铜 器及 其 来 源
政治 、 经 济 中心 的交又点 上 。“ 向东 , 经 由方城 通 向 中 色 器物 , 为 中原地 区少 见或 不 见 。楚文 化 重 要 典型 器
原; 向西 , 经 由丹 江 北 岸 荆 紫关 至 武 关 通 向关 中 ; 向 物 球形 敦 在 春秋 晚期 的 M1 0和 M1 1中 出现 , 与 鼎 和 南, 经 由汉 南 的襄 宜 平 原 和汉 东 的随 枣走 廊 , 深 入 长 壶 组成 有别 于 中原礼 器组合 的楚 式组 合 。 江腹地 。 ” ¨ 东周 时 期 , 诸侯并起 , 争 霸 中原 。楚 国此 从 南 阳市烟 草 专 卖 局 、 西关煤场 、 物 资 城 所 出土 时在 中国南 方 地 区一 枝 独 秀 , 从 豫 西 南 向北 、 向 南发 的青铜 器数 量及 铭文 来看 , 应 为春 秋楚 国 申县 贵族 墓

重整历史文化资源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南阳楚文化为例

重整历史文化资源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南阳楚文化为例
【 摘 要 】南阳是楚始都 丹阳所在 地 , 是 楚 文 化 的 重 要 发 祥
地, 在 楚 国历 史上 具 有 重要 地 位 , 楚文化资源极其丰 富 , 但 当前 南 阳 本 土 对 其 重视 度 和 开 发 度 都 远 远 不 够 , 这 是 一 种 极 大 的 经 济 文化 损 失 与社 会 资 源浪 费。 当前 形 势 下 , 推 广、 开 发 楚 文 化很 有必要 , 需要 引起 各 方 更 多的 关 注 与 重 视 。 本 文 以 南 阳 楚 文 化
【 关 键 词 】 南阳 历 史 文化 资 源 楚 文化 文 化 产 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南 阳是一座历 史文化 资源相 当丰富 、 人文历 史极 其悠久的 名城 ,这为其 发展 文化 产业 、 提升城市 竞争 力及城市 知名度提 供了 得天独厚 的优越条件 , 但是, 因为对 历史文化 资源 的重视 和开发利用远远不 够 , 这些丰富 的历史文化 资源不能 发挥其最 大作用 , 所 创造 的经 济 、 文化利 益以及为 南阳发展所 作 出的贡 献也就相 当有限 了。如果能 够重新规划 、 充分利用这 些历 史文
化资源 , 既 可以产 生新的经 济生产点 , 为 南阳文化 产业发 展注 入新的 活力 , 也可以大幅度提升南 阳的城市形 象及在 全省乃至 全国的知名度 。


重 整 南 阳 楚 文 化 的 必 要 性

是南 阳地区有着非 常丰富 的楚文 化文献 资料及 考古 资
料 。首先 , 在《 国语 》 、 《 左传 》 、 《 史记》 等传世文献中 , 有 大量关于 南 阳楚文化 的资料 。根据这 些记载可知 , 南 阳是 楚始都丹 阳之 所在 , 为楚国的 “ 旧 乡故土” , 楚国在这 里经营了四百 多年 , 南 阳 地 区对于楚 国具有重 要意义 , 种种迹 象表明 , 南 阳盆地 是楚文

地名的价值研究——以“南阳”为例毕业论文

地名的价值研究——以“南阳”为例毕业论文

南阳师范学院20XX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地名的价值研究—以“南阳”为例完成人:班级:学制:专业:地理科学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摘要 (1)0.引言 (1)1.地名价值研究的内涵 (1)地名的价值 (2)地名价值研究的任务 (2)地名价值研究作用和意义 (2)2.南阳的地名价值 (2)南阳地名的文化价值 (3)南阳地名的旅游价值 (4)南阳地名的品牌价值 (6)3.南阳地名价值的保护与开发 (6)参考文献 (10)Abstract (11)地名的价值研究——以“南阳”为例摘要:地名作为各个地方、城市第一符号,给人的感觉认知,就是人们对各个地方城市的第一印象。

各个地方为了提高招商投资水平,提升城市影响力,有不少地方纷纷在地名上下功夫,借以提高地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文化内涵,扩大城市影响力。

但地名形成不是人为作用的,是有其历史性和社会性的和地域性。

因此地名的更换要有严肃性。

本文通过对地名各种价值探寻和说明,以便人们加以对照,加深对所在地的地名价值认知,以及改用地所应考虑到的方面,更好发挥地名的潜在价值,促进的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字:地名;地名价值;地名价值保护;地名价值开发0引言人们在开拓生存空间的过程中,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不断为环境中的地理实体命名,地名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的成果和标志。

地名既是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信息,也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和人们精神生活的寄托,更被联合国称为各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城市化成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的当下,打造基友深刻内涵又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地名文化,越来越成为各个城市政府的共识。

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地名价值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地名价值研究的内涵地名的价值地名是一定地域的语言、文字标志,是语言中的专有名词,是人们约定俗成的给予一定地理实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民族的变迁与融合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地理、社会等信息。

楚文化

楚文化

楚文化楚文化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侯州楚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楚国的祖先最初居住在黄河流域(河南省新郑)的中原。

迁往南方后,他们将先进的中华文明带入楚国,并在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冀周文明的基础上发展了楚文化。

从文化性质的角度来看,楚文化在中原地区保留了更多的冀州文明特征,同时也吸收了少量的野蛮人特征。

时间越晚,其自身风格就越发出现,沿着整个楚文明的模仿之初,不断变异,并最终在未造的发展道路上前进。

楚文化继承了商周文化的许多特征,其辉煌的文化成就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作为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艺术作品在国内外独树一帜,其设计形式和风格充分体现了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楚的艺术设计乃至整个楚文化的成熟,都是在当时独特的历史环境中产生的,其根源的追寻必须与先秦时期的历史文明有关。

楚族与中原华夏氏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楚族的祖先来自中原,他们是中国民族的一个分支,向南迁徙。

他们将中华文明的先进元素带入楚国,并在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冀周文明的基础上慢慢发展了楚文化。

就体裁而言,楚在西周初年由周成王命名,自然接受了纪周文明的统治。

此外,物理数据还表明,西周时期楚族文明的人格特征尚不明确,仍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相当大的特征。

春秋战国以后,它逐渐形成了不同于中原冀州文明和其他区域文明的文明。

具有自己特色的成熟独特的文化。

与其他文明一样,楚族文明的最初兴起也应具有相应的文明元素。

在这里,我们可以研究楚族文明崛起的大致时间。

从楚雄熊到熊毅时期,文献记载是“菊丹阳”(今河南省锡川县)而不是“杜丹阳”,也没有相应的考古资料来证实丹阳只是尚未发现地名,而不是首都或城市组织,以及大型礼仪建筑。

人们怀疑,不仅在考古发掘中发现了楚国制作或归因于楚的青铜器,而且在流传下来的作品中也看不到任何东西,更不用说文字了。

这时,朱刚“在景山开了,路上有蓝色的小捆”。

可以看出,生产率低下,其生产关系只能在相对简单的血缘关系的基础上形成。

楚风汉韵--南阳文化瑰宝

楚风汉韵--南阳文化瑰宝

楚风汉韵--南阳文化瑰宝南阳曲艺,源自南阳盆地的乡音和民声,是我国具有悠久传统历史的民间艺术之一,是人们口头演唱的文学艺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是中原西南地区男女老少喜爱的艺术形式。

伏牛以南,汉水之北,南阳,中国历史名城,即古宛城,为周、秦之际兴建,两汉盛极一时,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东汉时南阳曾作为陪都为中国第二大城市,是我国著名的古城之一。

有南都、帝乡之称,四圣先贤故里,襟三江而带群湖,枕伏牛而蹬江汉,楚汉文化在这里交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浓郁的人文情怀,形成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我国著名的曲艺之乡,享有“书山曲海”的美誉。

1997年10月22日,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布了关于命名南阳市为“中国曲艺之乡”的决定,决定说:“南阳曲艺,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历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广大曲艺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创作演出了许多具有时代精神和艺术感染力的优秀节目,并在传统曲艺收集整理工作和培养曲艺人才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宝贵贡献,并在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

”南阳曲艺的主要曲种:大调曲:大调曲原称“鼓子曲”。

是南阳地区主要曲种。

源于明、清俗曲。

初兴于开封市,清乾隆年间传入南阳后,逐渐形成不同于开封鼓子调的曲种。

20世纪30年代,因河南曲剧俗称“小调曲子”,鼓子曲改称“大调曲子”。

曲目多为韵文体,小段唱词,少数生活段子加有说白,现存曲目1200多个,传统曲目1000多个,经常上演的创作曲目200多个。

大调曲子追求高雅、大方,原是贵族的艺术,一般在茶楼或是富家堂会演出;后来在民间节日,以豫西跷曲的形式上街表演;随着更多的人喜闻乐见,最终走上戏曲舞台。

2008年南阳大调曲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弦书:三弦书全称“三弦铰子书”,又称“铰子书”,早期称“ 板书”。

因用三弦、铰子(小铜鼓)伴奏得名,南阳主要曲种之一。

论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楚文化浪漫主义元素

论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楚文化浪漫主义元素

论南阳汉画像石中的楚文化浪漫主义元素作者:王征贾虎来源:《美与时代·下》2020年第01期摘要:南阳汉画像石艺术与楚文化密不可分,是楚地浪漫主义的表现载体。

汉画像石通过其拙朴大气的艺术表现方式,反映出汉代社会生活万象,体现出当时人们对于生前身后的理解以及对于祥瑞升仙的追求。

南阳汉画像石有着深厚的楚文化烙印,这也成为其不同于其它地区汉画像石的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具有浓厚的楚文化的神秘色彩。

关键词:汉画像石;楚文化;浪漫元素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后期资助项目“子思学派理学思想研究”(2018HQ006);2018年度南阳师范学院思政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研究”(2018SZ006)阶段性研究成果。

汉画像石是中华艺术的瑰宝,透过汉画像石艺术,我们可以深入发掘研究汉代社会万象、宗教礼制、精神风貌与审美风尚。

南阳是汉画像石的最主要发现地之一,该地区汉画像石造型艺术除兼备汉代石刻艺术的雄浑大气外,更多受到楚地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别样的艺术风格与美学情趣。

一、南阳汉画像石与楚文化的渊源楚国最早兴起于现南阳所辖丹江流域的丹水与淅水一带,建都丹阳。

“当成王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姓芈氏,居丹阳。

”[1]257楚国有八百年的悠久历史,楚人的精神以它在战国时期所创造的哲学、诗歌、艺术为载体,成为其后两千多年中国文明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来源[2]。

我们可以从南阳汉画像石艺术中,找到楚文化的各种渊源。

(一)汉文化与楚文化的密不可分秦灭楚,汉亡秦,天下一统。

汉代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基本是承袭了秦代的体制,即所谓“汉承秦制”。

但汉起于楚,在文化藝术领域等意识形态方面,汉代保留继承了相当的楚国本色。

李泽厚先生曾说:“汉文化就是楚文化,楚汉不可分……楚汉文化(至少在文艺方面)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而不同于先秦北国。

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并与它相辅相成的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

楚文化概述

楚文化概述

楚文化概述楚国是古代中国的七大战国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底蕴深厚。

楚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传奇的故事、文化、习俗、音乐、戏曲等,其中的楚文化更是深刻影响了中国整个东南地区。

本文将概述楚文化的主要特点和表现。

一、艺术品味楚文化的代表之一就是艺术品味,其以出色的立体雕塑和铜器制品著称。

楚文物的特点之一是他们对人体和自然形态的精确描述,楚文物雕塑表现的女性形象具有尖细的腰部、圆润的臀部、长而浓密的头发,无论是在细节、表情还是肢体的描绘上都非常优秀。

楚文物的铜器制品则以鼎、缶、盘、勺等家庭用具为主要表现手法,其在工艺和造型方面也颇具特色和优秀。

二、音乐和戏曲楚国是中国音乐和戏曲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

楚文化成就最显著的体现就是楚歌、楚辞和楚人的音乐。

楚歌是楚国民间音乐,深深地根植于楚地风土人情,通过其表现出了美好的生活,美好的情感。

而楚辞则是楚国文学的代表作,是在整个古代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道风景线。

楚人也以戏曲长袖舞蹈和跳舞的表演艺术形式在泛楚地区流传下来,堪称中国戏曲文化宝库之一。

三、养生文化楚文化养生的传承最为深厚,楚文人注重锻炼身体,重视和尊敬老人,以适度的饮食、规律的运动、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养生的基本准则。

楚文化最为重视自然界中的万物相互关系,推崇天人合一,倡导阴阳调和,即和谐。

同时,楚文化倡导重心低、立身稳的站立姿态,这种姿态与道家所说的人体“和气”理念相一致。

四、地域文化楚文化与地域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楚人一方面深刻理解并尊重着各种自然气候、水文地貌,另一方面又根据自身特征进行地域性文化的繁荣发展。

古楚人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江水、湖水的活泼流淌;而鱼、田、园却成为了古楚人生产生活的主要阵地。

也正因如此,楚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综上所述,楚文化代表了中国古代一部分优秀文化的特点与理念。

楚文化不仅具有传承与发展的价值,更代表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中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其在历史潮流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和文化影响。

南阳历史与文化主要内容

南阳历史与文化主要内容

南阳历史与文化主要内容南阳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河南省的第二大城市。

南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下面将介绍南阳的主要历史和文化内容。

一、历史概述南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左右,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都城。

汉代时期,南阳成为了汉朝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汉代四大都市之一。

南阳还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都城,刘备曾在此设立丞相府。

二、历史名人南阳是中国历史上许多重要人物的故乡。

最著名的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曹操,他是东汉末年的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诗人。

南阳还是另一位文学家陈寿的故乡,他是《三国志》的作者。

此外,南阳还是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和明代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乡。

三、历史遗迹南阳有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反映了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其中最著名的是南阳博物馆,馆内陈列了大量南阳地区的历史文物,如汉代玉器、陶器、青铜器等。

南阳还有许多古代建筑物,如汉代的南阳城、丞相府和南阳墓群等。

四、传统文化南阳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南阳的曹操文化,曹操在南阳留下了许多文化遗产,如曹操题诗的石碑、曹操诗词刻石等。

南阳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如南阳皮影戏、南阳剪纸和南阳民间音乐等。

五、庙会活动南阳的庙会活动也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南阳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当地居民。

庙会期间,人们可以观赏到传统的舞狮、舞龙表演,品尝各种美食和购买手工艺品。

六、文化节庆南阳还有许多其他的文化节庆活动。

其中最有名的是南阳草船灯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南阳市民会制作各种各样的草船灯,并放入汉江中,以庆祝中秋节。

此外,南阳还有举办传统的舞狮、舞龙、花车巡游等活动。

七、文化产业南阳也致力于发展文化产业,通过文化旅游、文化创意产品等方式推动经济发展。

南阳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如南阳的曹操文化旅游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南阳楚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南阳楚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南阳楚汉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随着“文化立市”口号的提出,文化与旅游更加融合,文化旅游产业获得极大的促进。

科学分析南阳丰富的楚汉文化旅游资源,明确楚汉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深化南阳文化旅游具有显著的意义。

标签:南阳;楚汉文化;文化旅游资源1 南阳楚汉文化旅游条件1.1 南阳历史悠久,楚汉文化底蕴深厚南阳深厚的楚汉文化底蕴来源于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初期定都于丹阳,也就是现在南阳淅川境内的龙城。

在楚国8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仅定都南阳就有300多年,南阳成为中国楚文化的发祥地,留下了丰富的楚文化资源。

两汉时期,南阳郡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呈现出经济、文化大都会的面貌,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最为繁华富庶的地区之一。

此后,南阳长期作为地区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所形成的南阳汉文化更是汉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南阳作为楚国旧地,汉文化是在楚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汲取了优秀的楚文化因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阳汉文化。

汉代文化是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顶峰,而南阳汉文化在汉代文化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南阳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南阳独特的楚汉文化,历史的变迁成就了深厚的楚汉文化积淀,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楚汉文化旅游资源。

1.2 楚汉文化资源丰富,种类数量众多南阳楚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淅川县龙城遗址是楚国古都——丹阳所在地;下寺等地大型楚公族墓群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国宝级精美器物;南召县大关口楚长城遗址是我国最古老的长城——楚长城中线路最长、关城最多、保存最完成的一段;汉代宛城遗址是保持较好的汉代城址,其北部有大型的汉代冶铁遗址;新野新都城遗址是王莽封为新都侯时的城邑,城内汉代遗迹遗物众多。

此外还有阳城、安众城、博望城、冠军故城、乐乡故城等汉代城址,唐河上下堰陂古水利工程、新野召父梁遗址、镇平沿陵河水利遗址、邓州大门堤等水利工程遗址,以及《东京赋》、《西京赋》、《灵宪》、《七弁》、《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

浅谈楚文化在南阳的印迹

浅谈楚文化在南阳的印迹
文博 论 坛
浅谈楚文化在南阳的印迹
郭 跃 进 ( 州 市博 物 馆 邓 河 南邓 州 马 宇 ( 州 市 文化 局 邓 河南邓州 王 睿 ( 州市 广播 电视 局 河 南 邓 州 哪 445 7 10) 4阳是 中 国楚 文 化 的 摇 篮 , 浙 川 的 丹 阳 曾经 是 楚 国的 国 都 ,当下的南阳仍然保存和延续着楚文化的印迹 。本 文阐述 了楚文化 的基 本特 征 ,对 南 阳楚 文 化 进行 了探 访 。 关键 词 :楚 文 化 ;印 迹 ; 影 响 ; 南 阳
长 约 5 0 ,西 城墙 长 约 7 0 ,北城 墙 长约 4 0 。城 址 东西 两 0米 5米 0米 面 紧 临岗崖 ,南 北两 端现 存有 壕沟 遗迹 ,西北 隅残存 城墙 一段 。 据 文献 记载 , 白羽城 乃 春秋 时期 楚 国所 建 ,南朝 宋 废 。 《 左传 》 昭 公 十八 年 ( 5 4 ) “ 子 使王 子 胜迁 许 于析 ,实 白羽 ”。 前 2年 楚 龙 城遗 址 位 于淅 川 县香 花 镇宋 岗电灌 站 西: 3 5 米丹 江 口水 库 I I .千 L 南阳历 史 悠久 ,早在 四五千 年前 , “ 召猿 人 ”就在 这里 生 中 。据 明嘉 靖 《 阳府 志 ・ 迹 》 记 载 : “ 城 在 县 东 南 顺 阳 南 南 古 龙 息 繁衍 ,成 为 中华 民族文 化 的重 要发 祥地 之一 ,淅 川 的丹 阳曾经 保 ,周 围 四里 ,元世祖 未 帝之 时 ,驻兵 于此 ,有 龙见 ,故 名 。” I 是楚 囤 的国都 ,是 中 国楚文 化 的摇篮 。楚 文化 在 南阳源 远 流长 , 经考 证 龙城 便是 丹阳 , 为楚 国早 期国都 。宛城 的前 身是 申城 ,即 在 南 阳形 成 了独特 的文 化风 景 ,当下 在南 阳还 可 见到诸 多 楚文化 周宣 王 封其 舅 申侯于 南 阳时所 筑 的 申城 ,楚灭 申后 设 申县, 为 申 的痕 迹 。研 究 楚文 化在 南 阳的 印迹 ,有助 于保 护和 发掘 楚文 化 , 县 治地 ,至 春秋 晚期 开始 逐渐 改 为宛城 ,秦 汉 为南 阳郡 治,汉 宛 进 一步 是增强 文化 竞争力 ,推 动 当地 经 济社会 又好 又快发 展 。 城较 大 ,是 在楚 宛城 或 申战 的基础 上扩 筑 的 ,楚 宛城 较 小,约 在

南阳楚文化研究述评

南阳楚文化研究述评

第37卷第3期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报)Vol.37N;3 2 0 1 7 年 5 月Academic Forum of Nandu(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May2017南阳楚文化研究述评张丹(南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河南南阳473061)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楚文化日益成为一门显学。

因在楚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考 古发现众多,南阳楚文化也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关于南阳楚文化的研究成果十分丰 硕,主要集中在考古资料研究和文献资料(传世文献资料、铭文资料、竹简资料)研究两大方面。

考古资料研究主要包括:断代及分期研究、楚国物质文明研究、楚国精神文明研究、楚文化地域划 分研究四个方面;文献资料研究主要包括:方国历史地理研究、楚国政治生活研究、楚文化精神研 究、铭文研究、相关竹简资料研究四个方面。

南阳楚文化的学术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当 前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重微观而轻宏观;对南阳楚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够,缺乏对其进行 全面桄理及明确界定;已有研究冷热不均;重复性研究太多;侧重于考古学方面的研究,对南阳楚 文化的现实遗存关注较少,对其所能推广、开发的现代价值也挖掘不够;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重新回顾南阳地区已经发现的考古资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南阳楚文化相关问 题的再认识,从而将楚文化的研究推向纵深处。

关键词#南阳楚文化;考古资料;文献资料中图分类号#K87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 -6320(2017)03 -0027 -0820世纪80年代以来,楚文化研究方兴未艾,日益成为一门显学。

因在楚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且在这里发掘、发现了大量楚系墓葬及楚国、楚文化遗迹和遗存,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众多,南阳淅川县更是解决早期楚史之谜的重心所在,南阳地区也相应地在楚文化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

河南之行游览南阳博物馆领略楚汉风云

河南之行游览南阳博物馆领略楚汉风云

河南之行游览南阳博物馆领略楚汉风云河南之行游览南阳博物馆领略楚汉风云河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南阳作为河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承载着许多历史传统和文化底蕴。

南阳博物馆作为南阳市的文化标志,集中展示了许多楚汉时期的珍贵文物,为游客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楚汉文化之旅。

进入南阳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的建筑和富有气魄的门楼。

这座宫殿式的建筑巍峨壮观,彰显着古代建筑的巧夺天工和造型美感。

门楼上方的匾额上书着“南阳博物馆”四个大字,字体工整,筆画沉稳,给人一种庄重严谨的感觉。

踏入博物馆,游客便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

一路走来,各式古代文物琳琅满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楚汉时期的宝藏。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也是南阳地区的辉煌时期。

走进第一个展厅,游客能够看到许多精美的陶器,这些陶器不仅保存完好,而且制作精良,展示了古代陶器制作工艺的巅峰之作。

这些陶器在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反映了楚汉时期的繁荣和发展。

在第二个展厅,展示的是楚汉时期的兵器。

兵器是战争时代的象征,也是楚汉争霸的重要工具。

这些兵器包括刀剑、弓箭等,设计精巧,制作工艺高超。

它们的出现,不仅证明了当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也体现了人们对于权力和胜利的追求。

第三个展厅有许多古代的书籍和文献资料。

这些书籍是楚汉时期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在现代眼里或许有些古旧,但蕴含其中的智慧却永不过时。

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记录了当时社会的变迁和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楚汉时期的文化和思想。

除了这些展厅,南阳博物馆还有许多其他的展览和文物陈列。

每一处展示都充满着历史的厚重感,让游客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楚汉文化的魅力。

在南阳博物馆,不仅可以欣赏到丰富的文物,还可以参观专业的讲解和展览活动。

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会为游客讲解每一件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使游客更好地了解和体验楚汉文化的魅力。

此外,博物馆还定期举行各种文化活动,如演讲、讲座、展览等,让游客能够亲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浅谈南阳汉画像石艺术的楚文化浪漫情怀

浅谈南阳汉画像石艺术的楚文化浪漫情怀

汉 民族不 同 , 在 宗教 上又 比较宽容 , 使 得 多民族 、 多宗教 文化在 中国广 阔的土地 上相互 融合。 由于 丝绸之路被 全 面打 通 , 中土
与中、 西 亚 的贸易 往来 频繁 , 再加 上 中 国传 统哲 学 的市 民化倾 向, 从元朝开始 , 器 物乃至瓷器造 物艺术 的审 美追 求 比之前发 生
主义
屈原《 涉 江》 有语 : “ 登 昆仑 兮 食 玉 英。 与天地兮 同寿 , 与 日月兮 同光。 ” 楚地
艺术 的浪 漫主义情怀 、 狂放不羁的形象联 想、 热情奔放 的情感抒 发和 个性的追求通
过上述 话语体 现 得淋 漓尽致 。而芝、 海棠 、 石榴 等植 物纹 样和 龙凤 、 狮子 、 麒 麟、 孔雀、 鹤、 海马 、 鱼等动物纹 ……其 内容大 多是 对 中国传统 山
部 分取材 于话本和 杂剧 , 如萧何 月下追韩 信 、 桃 园三结义 、 昭
君 出塞 、 鬼 谷子下 山( 图1 ) 等。
质后 文” “ 非乐” “ 非美” “ 节用” , 强调理 性基 础上 的实用观念 ; 孔
子 以“ 文质彬彬 ” 为尺度提 倡一种在理 性基础上追 求感性 的形 式 美, 要 求“ 文” 与“ 质” 的统 一 ; 道 家 的“ 大器 晚成” “ 不器 ” 而器 、 浑 然天成 ……这三种 主流的 中国哲 学思想造就 了元 以前工 艺造 物 活 动以质为 根本追 求 的方 向。器 物 审美追 随文化 审美心性 , 以 内敛 、 含蓄 、 雅致 为根本 追求。元 以前的瓷器也 正是在这个根本 方 向上形成长期 以单色 瓷的质、 釉 勾追求 的审美取 向。 元代 , 蒙古族 本身 的民族 文化 、 宗教 影响 等“ 精神性 ” 气候 与

楚文化对南阳汉画像艺术形式的影响

楚文化对南阳汉画像艺术形式的影响

缺乏系统性 的分析。 本文对 楚文化 对南 阳汉画像艺 术形式的影响进行研究 , 探索艺术 作品与 民族精神
之间 的联系纽带 , 为艺术形式 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借
鉴。

事一物 的宏大气魄 。 楚 人 的哲学 思想进 一步影 响 了南 阳汉 画像构
图表现手法。在汉 画像构 图中 ,制作者是 以 “ ” 道 的观点 去观察审视万物 ,而不是 以 “ 眼睛’的固定
第2 1卷
第 5期
牡 丹 江 大学学报
M d n n U i e y u a j a g n v r i S n
V . N .5 o1 2l o
21 0 2年 5月
文 章 编 号 : 10 .7 7 (0 2 50 2.3 0 88 1 2 1 )0 .0 60
M . 2 ay 01 2
26
中 自然地组合在一起 。汉 画像艺术 以流动的视角 , 将世间万物纳入 画面之 中 , 让不 同时空 中的人 、 、 事
物展开对话 , 形成一个上 天入 地 、 天道相通 的宏观
图浑然一体 , 将戏剧性 的画面效果与严格 的秩序感 完 美结合 起来 。图中高高在上 的风鸟 , 映了楚人 反 尊凤 贬虎的心理意识 。 画面造型饱满 、 线条飞扬流 动 ,可 以明显看 出其 中深厚 、诡异 的楚文化痕迹 。 由此可见 , 楚人 的图腾观念在汉代人 的审美观 中依 然存在 , 阳汉 画像 中的凤 鸟形象 是楚人 图腾观念 南
彩。
风格, 对后世 的艺术创作 , 特别 是中国画的发展产
生 了巨大影响 , 在美术史 上被誉作 “ 禀三代钟鼎玉 器雕 刻之工 ,开两晋唐宋绘 画之先河 ” 。
楚人精神世界与 中原人迥异 , 其思维方式 、 观 察方法 和情感取 向明显受惠 于楚地 的巫 、道、神 、 骚 的文化底蕴 。楚人往往 以整个宇宙为 “ 观”的对 象, 其视线 是流动 的 ,目的在 于求得人生 的解脱与 自由, 这不仅是一种哲理 的境界 , 同时也是一 种宇 宙化的审美意识 。它包含 了楚人对 自然 、宇宙 、 人 生的看法 , 朴素肯定 了天人合一 观念 , 是对人生 回 归 自然意 向的充分认 同。 楚地 先哲老子 , “ ” , 视 道 为先天地而生 的混沌之物 ;其后 的庄子 ,“ 上窥青

河南省南阳在春秋战国时候是属于楚国吗?

河南省南阳在春秋战国时候是属于楚国吗?

河南省南阳在春秋战国时候是属于楚国吗?首先来看南阳的地理位置。

南阳位于南阳盆地北偏东,北部是秦岭余脉伏牛山,东偏南是桐柏山。

两大山系在南阳方城几乎连成一线,使得南阳成了中原出入南阳盆地的一个重要关口。

殷商时期,南阳地带就存在一个古老的国家——鄂国。

鄂国鄂侯实力强大,一度与西伯姬昌一起,成为商王室“三公”,不过为商纣王所杀。

商国被周人推翻后,鄂国与周王室关系保持着相对独立。

从周王室角度,希望是维持与鄂国的良好关系,鄂国曾经与周王室联姻,将女儿嫁入周王室。

但从鄂国角度,却对周王室不冷不热。

这一点可从两方面的史料得证。

其一,周昭王时伐楚荆,结果命丧汉水之滨,而且随他出征的“六师”也全军覆灭。

这个“六师”应该就是“西六师”,正常应该是驻扎于宗周附近。

周昭王为什么不就近从成周洛邑调兵遣将而是从宗周镐京调兵?很有可能就是因为鄂国的存在,周人无法从洛阳平原经南阳而直接进入南阳盆地,只能从渭河平原经“武关道”(那时还不存在武关)进入南阳平原。

其二,周厉王时,鄂国勾结淮夷(见《禹鼎》铭文),使得周王室痛下决心,将鄂国一举灭之,从此之后,南阳盆地的门户才彻底向周人敞开。

(详见本人头条号文章《南阳盆地门户之战:周厉王与鄂侯之间的爱恨情仇》上、下)周厉王灭鄂国进军路线图周宣王时,南阳被转封给申侯,成为南申国。

而周宣王也经常通过此处征讨楚国、南淮夷,最终让南阳盆地基本归属周人名下。

但是,好景不长。

随着周宣王改革后遗症的爆发,周王室每况愈下。

周幽王时,西周被西申国联合犬戎、鄫国所灭,周王室无奈东迁。

因为平王政权得不到诸侯的普遍认可,这时南阳盆地的形势突然就不妙了。

楚国在楚武王时期,见周王室内乱不断,就积极向汉水之东扩展领土;楚文王时期,在公元前688一举灭掉南申国,占据这一通往中原的门户。

从此,南阳归属于楚国,直到战国后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与楚文化
南阳曾是楚族的居住地,也是楚国最大的地方行政区之一——申县的所在地,在楚国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从学术界谈及南阳地域,文化常常使用的"楚风汉韵"四个字,也可看出这一点.具体而言,南阳在楚国历史文化上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南阳为楚国的"旧乡故土",乃楚文化的滥觞之地.商代后期,为避开商王朝的威胁,楚人部落的一支从许昌一带南下.他们越过伏牛山,来到丹江,淅水交汇处定居.由于其地位于丹江北面,所以便叫做"丹阳",即清代学者宋翔凤指出的楚都古丹阳(宋翔凤《过庭录》卷4《楚鬻熊居丹阳武王徙郢考》,中华书局,1986).在丹阳,楚人兢兢业业,以求发展. 商周之交,楚人部落实力有了长足发展.此时,他们开始介入北方政治,他们的部落领袖鬻熊就曾沿丹江北上,穿过武关,与正在兴起的周部落来往频繁.后来,鬻熊还做了周文王的老师,"吾先鬻熊,文王之师也"(《史记?楚世家》).由于鬻熊的勤劳辅佐,周还分封他"为周师, 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汉书?艺文志》).于是,丹阳成了楚国最早的都城.当然,由于当时周还并不是"正统"王朝,所以周灭商后, 记?楚世家》.按:此处的"丹阳"为楚南迁鄂西北后的都城丹阳,沿用了原来都城的名称). 23
在丹,淅地区,随着楚族部落社会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楚人文化亦有了较大进步.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其时可能有与鬻熊有关的着作传世,"《鬻子》二十二篇",班固自注说:"(鬻子)名熊,为周师,自文王以下问焉.周封为楚祖."那么,《鬻子》乃鬻熊的着作或后人对鬻熊言行的记录无疑.虽然《鬻子》原本今已亡佚,只有后人从《新书》等书中析出的辑本.但《鬻子》在后世的流传,并被广泛引录的情况,正反映了当时楚人社会文化的发展.近年来,在丹阳附近有不少考古发掘,其中"在丹江上游. 目前还发现了一些西周时期的文化遗存;但其文化面貌,却与关中地区同期的周文化存在较显着的差别.而与江汉平原地区所发现的'先楚文化'具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杨亚长《丹江上游的古文化与古环境》,《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三秦出版社,2003).这同样表明,原来生活在丹,淅地区的楚人部落创造的文化已达到了一定水准,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影响. 后来,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楚人再次南迁到鄂西北的荆山,雎山间,但楚人对在丹阳生活的岁月一直念念不忘.20 世纪70 年代末,淅Jll 发掘了大量楚墓群,包括下寺楚墓群,徐家岭楚墓群等,其中下寺2 墓墓主为楚国高层贵族楚叔之孙芳子冯.芳子冯生活在春秋中晚期,曾出任楚国令尹一职.他之所以葬于淅川.正是因为此处早年乃楚国的"旧乡故土",因此他选择了"归葬",以表达自己的念祖怀乡之情.
总之,楚人在丹阳地区的生存,实力的壮大与文化的发展,为楚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使得他们多次迁移,易地而居却适应从容.所以西周后期,楚就"甚得江汉间民和",显露出由弱转强的气象.
其次,为楚国的军事重镇.大约在西周早期,楚人部落由熊丽率领, 再次南迁至鄂西北的荆山,雎山之间.随后,楚国开疆拓土,很快由小变大.春秋早期,楚武王,楚文王率军相继打败了豫西南的都(今西峡境内),申(今南阳市郊),吕(今南阳市郊),西蓼(今唐河境内)等小国,将南阳盆地纳入楚国版图,并设立申县进行管辖.楚人之所以不断征伐南阳地域上的小国,一方面是因为南阳盆地西部的丹,淅地区原为楚人的祖居地;另一方面,与南阳盆地重要的军事地理位置不无关系. 在盆地的西部,有着名的荆紫关,武关等关口,是楚秦之间的孔道. 24 文史百题在盆地的东北角,则有"天下九塞"之一的方城塞.经过方城塞,往北沿夏路古道,能交通三晋;往东,可以前往齐,鲁.据《左传》记载,齐桓公与管仲曾率军到达方城之外,威胁楚国.当时楚国大夫屈完说:"(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最后齐桓公未敢踏人方城之内.汉水,方城之间, 就是南阳盆地.这一事件既可看出,南阳盆地在楚国的重要军事地位,也表明楚与齐,鲁之间的交往确实常走方城一线正因为方城塞的重要地位,楚文王兼并申国后,加固了方城塞,建立方
城邑.后经过历代扩建,楚国在方城邑的基础上,建成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程——楚长城.楚长城为我国最早修筑的长城之一.由于楚长城以方城塞,方城邑为基点,大致外形轮廓又呈方形,所以楚长城通常又称作楚方城.楚方城由方城塞开始,向南延伸到泌阳,唐河境内;向西沿伏牛山依山设险,直至内乡境内,然后南折,再延伸到今邓州市境内. 正因为上述原因,楚国在申县所在的南阳盆地设防甚严,所以先秦史籍中常提到"申,息之师".同样,此处的行政长官一般由贤能之士担任,像与范蠡关系密切的文种,后来在楚国主持变法的吴起等,都曾担任过这一要职.此外,楚国与其他国家的不少会盟都在南阳举行,如昭公十一年的楚蔡之盟(《左传?昭公十一年》:"楚子在申,召蔡灵怀王时期的楚,秦黄棘之(今新野境内)盟,等等.从此,南阳成了楚国北部的一块坚强盾牌,在楚国与其他诸侯国的角逐中首当其冲.
再次,南阳是楚国重要的物资,兵力来源地.南阳在楚国物资供应方面的重要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它是楚国赋收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左传?成公七年》记载, 楚令尹子重领兵打了胜仗,请求将申,吕之地赏给他.结果大臣申公巫臣赶紧劝说楚王拒绝,因为申,吕之地是楚国重要的粮赋来源,"不可. 此申,吕所以邑也,是以为赋,以御北方".而且在春秋战国尤其是春秋时期,虽然楚国的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以云梦泽,洞庭泽着名天下, 但在粮食供给方面的作用远不如后代.因此.肥沃的南阳盆地在维持先秦第一大国——楚的生存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25
其二,它是楚国的冶炼中心."楚国最着名的冶铁手工业地点是宛"(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55 页),在战争年代为楚国提供了大量兵器.宛地冶铸的铁兵器,是当时的精品.《苟子?议兵》中提到楚国兵器的精良时讲道:"(楚国)宛巨铁钝.""宛"即申,即南阳. 《史记?货殖列传》也记有一事,说西汉宛地孔氏祖先以"铁冶为业",他自己亦"大鼓铸",最后致富.说明《苟子》的记载是可信的.
其三,南阳为楚国兵力的重要供给地.楚国当时的"三军"分为"中军,左军,右军"三支,中军即楚国王室直接控制的武装,右军为附庸国部队,左军由楚国地方武装组成,即各县县师.而当时由于诸侯对峙的形势,楚的布防重点在北方,因此,左军其实主要指北方的申,息两县, 所以文献中常见"申,息之师"的说法.在楚国与北方诸侯进行的战争中,亦多次见到"申师".如僖公二十五年,"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文公六年,楚,晋为成为郑国的保护国而遭遇,结果"楚公"申师"也是楚军的主力之一.最后,南阳还是楚国的人才基地之一.春秋战国时期,南阳盆地人才辈出,"申县籍"楚才是一个突出现象,其中有观丁父,彭仲爽,申叔观丁父,都人,周武王时期被提拔为将军,"武王以为军率(帅)".观丁父担任楚军军帅,不负众望,在楚国早期的拓土开疆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以克州,蓼,服随,唐,大启群蛮".州,蓼,随,唐等皆为楚周边诸侯国,对它们的征服,减少了楚国拓土开疆的障碍. 彭仲爽,原申国人,申国被楚兼并后,"文王以为令尹".彭仲爽出任令尹(按:与后世作为文官的宰相不同,楚国令尹还常常兼任军队的统帅),见于记载的事迹主要有三:一是兼并其他小国,包括兼并"息"; 二是进行外交活动,"朝陈,蔡";三是协助楚文王建立申县,息县,巩固楚国北方边疆,"实县申,息". 申叔时,楚国着名思想家,楚国申县人,约生活在楚庄王,楚共王之际.申叔时在教育,国家治理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主张.教育上,他认为要充分汲取历代典籍的历史经验,对教育对象进行全面教育.《国文史百题语?楚语》记载,楚庄王要求太保(太子的老师)士蜜严加管教太子.士蜜感到责任重大,赶忙去请教申叔时.申叔时一口气给太子开列了九典".国家治理方面,申叔时在中国历史上较早提出了"和谐"的观点.申叔时说:"上下和睦,周旋不逆,求无不具,各知其极."(《左传?成公十六年》)这里的"上"与"下",既可指君与臣,也可指臣与民,延伸之,就是所有君臣国民关系.君臣国民关系处理得和谐,上下同心,和衷共济, 国家就会顺畅无碍.否则上下离心,将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春秋战国因君臣不和而造成的田氏代齐,三家分晋,是惨重的教训. 此外,"申县籍"楚才中,还有楚文王的师傅葆申,贤臣申叔跪,申叔展,申公彭宇,诤臣鬻拳,等等.他们为楚国的发
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惟楚有才.楚才群体少了这些人是不完整的.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