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女性主义思潮的终极关怀

合集下载

第五章 女性主义与关怀伦理学

第五章    女性主义与关怀伦理学


其他女性主义思想家吸收了这一主题,并把它 发展为一种关于伦理学性质的独特观点。 例如,1984年,诺丁斯(Nel Noddings)在著 名的《关怀:伦理学和道德教育的女性视角》 一书中指出,建立在原则以及诸如合理性、正 义、公平等观念上的道德本身是不充分的,因 为它没有抓住妇女道德思考独特而典型的方面。
§5.2 女性主义思想(Feminist Thought)

§5.2.1 什么是女性主义? 2、女性主义是对社会生活、哲学以及伦 理学的探讨,它致力于纠正导致压迫妇 女以及轻蔑妇女特有体验的偏见。当代 女性主义伦理学敏感于哲学理论中、社 会结构中、法律上、政治程序中,以及 大众文化中可能包括的性别偏见。 (《牛津哲学辞典》)
§5.2 女性主义思想(Feminist Thought)

§5.2.2 女性主义运动的历史分期 第二次女性主义运动浪潮已经深入到意识形态 领域,因此,第二代女性主义者对在各个领域 中的性别歧视提出挑战,试图以女性主义来补 充、修正和重新建构西方文化。尽管她们并没 有放弃男女平等的要求,但追求的不是以男人 为标准的平等,而是一种体现了性别差异的平 等。

关怀伦理学是伴随着西方女性主义运动 的发展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的,建构在 女性主义视角之上,肯定女性独特的道 德体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和相互关怀的一种伦理理论。
§5.1 关怀的伦理——伦理学发展中的 “另一种声音

1982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吉利根教授 (Carol Gilligan)出版了一本题为《不同的声 音——心理学理论与女性发展》的著作。这本 书的出版,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 等领域都引起了极大反响。吉力根教授提出, 妇女对道德问题的推理和解决方式与男子是不 同的,但不应当据此认为,女子在道德推理能 力上存在着不足——换言之,科尔伯格等人认 为与男子相比,女子道德推理能力的发展处于 相对较低层次的观点是错误的。

2020读《女性主义思潮导论》有感

2020读《女性主义思潮导论》有感

2020读《女性主义思潮导论》有感在中国,包括在世界上,自称“女性主义者”的人内部差别很大。

有一些人打着“女性主义”的口号,做一些其实有悖女性主义精神的事。

比如认为女人应该奴役男人,比如有些有自己事业的女人看不起、甚至挖苦那些全职太太。

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让一部分大众对“女性主义”印象很差。

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男人大多不喜欢自称为“女权主义者”的女人。

或者说,在他们眼中,一个原本可爱的女人,一旦说出“我是女权主义者”,她可爱的程度瞬间就会降低几分。

我有个朋友这样说过:“搞女权的女人,都是那些嫁不出去的丑八怪,要不就是内心太偏激——总之这样的女人都万万不能娶。

”他的这个印象还是挺典型的。

那些男人们认为,“女权主义者”试图抹去男女生理差异造成的客观事实,她们是怒气冲冲的,强硬的,仇视男性的,反自然反伦常的。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系“妇女与社会性别”译丛之一,根据女性主义的历史演进,对各派理论给予了细致的说理和精当的评价,力求作出辩证的分析,既讨论其优点,也指出其不足。

“女性主义”是如此复杂——自第一批女性“觉醒”以来,女性主义随着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而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

在罗斯玛丽·帕特南·童所著的《女性主义思潮导论》中,她以“自由主义女性主义”为女性主义发展的开始,介绍了八种女性主义的流派;她使读者认识到,尽管女性主义致力于创造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但不同流派之间的差异以至矛盾始终存在着:例如,崇尚女性气质或是鼓励雌雄同体,生育是妇女生产的限制或是女性力量的源泉,等等。

正是对这些问题的批评与争论,使得女性主义步步趋近完善,变得更加坚强。

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主义思想有许多是抵制被归类的,尤其是基于起源之‘父’标签的归类。

”罗斯玛丽在导言中表示,尽管目前出于各种需要,我们在“女性主义”前冠以“某主义”的修饰词,但在将来,女性主义终将摆脱这些已有的标志;同时,读者需要记得,“某主义女性主义”尽管继承了该主义的部分理论和思想,但并不完全由它发展而来,并且,“某主义女性主义”和“某主义非女性主义”两种思想往往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

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

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在近年来逐渐兴起,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既是对传统性别观念的挑战,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呼唤。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以期加深对这一现象的理解。

首先,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出现,是对传统性别观念的反思。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对于女性的期望和要求一直存在着明显的偏见和不公平。

女性被视为柔弱、依附、从属的对象,而男性则被赋予更多的权力和自由。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对这种传统观念提出质疑,并通过文学来表达自己的声音。

例如,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家族》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就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辛酸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这种不公平待遇的不满和反抗。

其次,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兴起,也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呼唤。

在当代中国社会,尽管女性的地位有所提升,但性别歧视和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

女性在职场上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歧视,妇女权益保护仍然不完善。

女性主义文学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揭示和批判,呼唤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重视。

比如,王安忆的散文《长恨歌》中,通过女性的视角来观察和反思社会现象,揭示了女性在现实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关注。

此外,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兴起,也是对女性自我认同和自我解放的呼唤。

女性主义文学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和个体经验,探讨女性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

通过文学的表达和呈现,女性主义作家试图为女性赋予更多的话语权和主体性。

例如,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独立性和自我追求的重要性,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自由和平等的权利。

女性主义思潮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和思考性别问题的视角。

通过对女性的经历和体验的揭示和表达,女性主义文学呼唤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为女性自我认同和自我解放提供了空间和平台。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困境及发展思路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困境及发展思路

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困境及发展思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女性主义的概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女性主义强调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同时也探讨了女性在家庭、职场等领域的角色和责任。

但是,在女性主义内部,依然存在一些复杂的问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女性主义中的关怀伦理困境,并提出发展思路。

同时,将举出五个例子证明这一点。

一、关怀伦理的困境关怀伦理是一种道德哲学,它强调关系和情感的重要性。

在女性主义中,关怀伦理十分重要。

因为女性在家庭、社交、情感等方面的角色,在某种程度上让她们更加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对他人的关怀和支持。

关怀伦理不仅针对个体,也关注群体和社会。

在照顾和支持他人的同时,关怀伦理还强调了社会正义和平等的重要性。

但是,关怀伦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1. 滑坡道德问题滑坡道德指的是,我们在关注他人的需要和利益的时候,可能会放弃自己的道德标准。

在女性主义中,关怀伦理强调了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但这也可能导致女性为了照顾他人,而忽略了自己的权益。

例如,在家庭中,女性可能会放弃自己的事业,以便照顾孩子和家庭。

这种行为可能对女性的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造成负面的影响。

2. 道德松弛关怀伦理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关爱。

但是,这种关怀和支持可能会导致道德标准的松弛。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可能无法正视亲友朋友的过错。

例如,女性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容忍丈夫的家庭暴力行为,因为她们希望保持家庭的和谐。

这种行为可能会对女性本身和她们周围的人造成负面的影响。

3. 非理性关怀关怀伦理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但这种关怀可能不一定具有理性的基础。

在某些情况下,关怀伦理可能阻碍了个人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例如,在职业领域中,女性可能会放弃一些机会,因为她们不希望在众人面前过于突出。

这种行为可能会限制女性的发展。

二、女性主义关怀伦理的发展思路1. 坚持理性关怀关怀伦理和道德标准并不是相互矛盾的。

女性应该坚持理性关怀,既对他人负责,也对自己负责。

女权主义思潮和女性主义历程的理论和实践

女权主义思潮和女性主义历程的理论和实践

女权主义思潮和女性主义历程的理论和实践第一章:女权主义思潮的起源及理论女权主义思潮是20世纪初期爆发的,它最初主要关注的是妇女的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在这个时期,女性的地位低下,缺乏投票权和参政权,财产权受限,工作不平等。

因此,最初的女权主义思潮致力于争取妇女的投票权和政治平等。

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意识不断提高,女性主义思潮也逐渐发展。

女权主义思潮从最初的关注妇女的政治权利,逐渐转向关注妇女的社会权利、文化权利、经济权利和性权利。

女权主义思潮倡导解除社会性别不平等,强调男女应该平等地获得社会资源及地位,使妇女得到平等的待遇。

女权主义的核心理论是性别歧视的反对,反对性别固化的观念,认为性别差异只是生物上的差异,并不应该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不平等的现象。

女权主义的理论基础还包括:反对男权主义、反对压迫、反对强制性的公共和私人角色,强调个体自主权、自我认同和文化多样性。

第二章:女性主义历程的实践和发展女权主义思潮的进步历程体现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教育、劳动力市场、法律、政治等方面。

在教育领域,女性已经普及了教育,开始有机会参加大学、职业培训和各种课程的学习。

此外,社会对于传统性别角色的价值观逐渐转变,女性在家庭和职场中的地位也更加得到尊重。

在劳动力市场中,大量女性涌向工业、服务业和办公室职位,实现了自我经济独立,也为家庭财务做出了贡献。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妇女也面临着薪金不公平和职场歧视等问题。

女权主义运动从中发掘了这些问题,并积极支持女性争取平等的薪资和权利。

在法律领域,妇女已经获得了平等的控制和保护。

女权主义者已经成功地争取到了妇女可以参与国家的各种实务,也为家暴和性骚扰等问题进行了维权和改进。

在政治方面,妇女已经拥有了选举权和公共服务职位机会,这大大提高了妇女的参政和发言自由度,推进了社会的平等进程。

第三章:女权主义思潮的争论与挑战虽然女权主义思潮在现代社会中取得了许多重大的进步,但它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论。

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评析

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评析

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评析女性主义思潮在世纪西方社会的发展与演变,反映了人类社会对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的认知和追求。

本文将从关键词和内容相结合的方式,对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进行评析。

关键词:女性主义、平等、权益、社会变革、创新性、先进性女性主义是指以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在世纪西方社会,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发展,源于人们对传统社会性别角色的反思和对女性地位的。

女性主义追求的是一种消除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的社会状态,它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主义思想在西方社会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多个阶段。

从最初的性别平等观念,到女性参政、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权利争取,再到后来的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崛起,这一系列演变过程都表明了女性主义思想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演变,受到了家庭制度、宗教文化、政治体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特点在于其创新性和先进性。

这一思潮突破了传统社会的性别观念,提出了新的理论和实践方式,为女性争取更多的权益和机会。

例如,后现代女性主义强调女性的多元身份和差异性,反对将女性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这种思想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女性主义思潮还推动了社会观念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于当代社会,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启示在于:我们应该更加重视性别平等和女性权益,从政策、法律、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切实保障女性的权益和机会;应该鼓励更多的女性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发挥她们在社会进步和发展中的作用。

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推动男女平等和女性权益的落实,例如在教育领域进一步扩大性别平等意识的教育,提高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参与度;在就业领域,应该建立健全的政策和法规,消除性别歧视,为女性提供更多的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世纪西方女性主义思潮是西方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推动了社会的性别平等观念的进步,还为女性的权益争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未来,我们应该继续深化对女性主义思潮的研究和实践,以推动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进步和发展。

12结语女性主义思潮

12结语女性主义思潮

结语:边缘与中心本书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女性主义思想的一些主要观点,同时不偏好某一.种.而忽略其它、仅仅为某一种观点提供存在的理由。

这样说并非意味着读者发现不了这一点,的确有些女性主义思想流派比其他流派更富有说服力。

例如,从我个人来说,我深受两类女性主义形式的吸引,一类是描述妇女目前位于何处——在边缘和外围;另一类女性主义的形式是描述妇女将位于何处——进入中心。

作为局外人其实是非常有意思的,可以避免被制度腐化,可以观察和感受其他人不能观察到和感受到的,还可以摆脱严密的束缚和不必要的限制。

但成为当局者也同样引人入胜,可以成为团队中被重视的成员,可以与人分享共同的憧憬,还可以拥有如亚理士多德所说的“美德上的伴侣和行动中的友人”。

1在本书第一版结尾,我曾写到,我认为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在女性主义中是内容最丰富的形式,它表明了性别歧视和阶级偏见的力量如何在资本主义父权制中互相联结、妇女在生育和生产中角色又如何决定了她的生活际遇。

然而,在十年前,我并没有注意到的是,社会主义的女性主义也有局限,它并不强调与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和歧视自然的偏见相关的问题。

由于这个原因,现在我认为,生态女性主义才是最丰富的女性主义形式,特别是玛利亚·米斯和范德娜·史娃的社会主义变革的生态女性主义。

多亏她们,现在我对问题的理解才达到这个程度,所有的压迫制度和压迫结构都是紧密联结的,它们彼此强化,依靠各自的毒液维持生存。

同样,十年以前,我曾认为,只有后现代的女性主义者处在女性主义思想的边缘,她们就是那.不同的声音;她们不允许“妇女的观点”退化、演变为所谓阳具崇拜或理性(logos)的又一具体例证,对此发出了女性主义最强烈的抗议。

然而,现在我也认识到,多元文化和全球女性主义者也是讲述不同语言的声音。

她们和后现代的女性主义者一起提醒我们,妇女受到威吓,被迫屈从父权的一元“真理”,这样很糟糕;而更糟糕的是以母权的一元“真理”去判断女人,说她不是一个真正的女性主义者。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主义思潮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主义思潮

黄金时代中的女性主义思潮黄金时代是中国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一部小说,小说以三个人物的命运为主线,通过对女性角色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中存在的女性主义思潮。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探讨黄金时代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对于社会的影响。

一、性别平等的呼声在黄金时代的故事中,女性角色通过各种渠道表达了对性别平等的呼声。

她们摒弃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追求个人独立和自主权利。

例如,田晓霞选择离开传统的婚姻制度,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并为此不惜与家庭和传统观念产生冲突。

这种个体化的追求体现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特殊的价值和意义,引领了一股女性主义思潮的浪潮。

二、对爱情观念的拷问作品中的女性角色对爱情观念的拷问,体现了她们对传统爱情观的不满和对自我尊重的追求。

她们不再以传统的方式看待婚姻和爱情,而是追求对等的、真实的感情。

例如,李银河在小说中提出了"男人可以有多个女人,女人也可以有多个男人"的观点,挑战了传统的单一婚姻制度。

这种思潮为后来女性性别平等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思想基础。

三、独立自主的追求在黄金时代中,女性角色追求个体的独立自主,努力摆脱社会对她们的束缚。

她们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为男性社会服务的载体,而是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需要的存在。

她们通过接受教育、独立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

例如,陈清扬是个为生活自食其力的女性,她拥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不愿意被社会束缚,不愿意成为男性的附属品。

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是黄金时代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它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和探讨。

正是因为这种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不仅为女性争取了更多的平等权益,也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社会观念的认知和理解。

在当下时代,我们仍然需要关注女性主义思潮的发展。

虽然在现代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权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性别不平等的问题仍然存在。

我们需要继续探讨女性的自主权利、性别平等和女性价值的认可。

只有在一个性别平等的社会中,人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享受自由和幸福的生活。

你如何看待女性主义的未来?

你如何看待女性主义的未来?

你如何看待女性主义的未来?一、女性主义的历史与现状女性主义起源于18世纪的欧美,是在反对女性受到的歧视、压迫和剥削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20世纪,女性主义运动逐渐兴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推广和发展。

女性主义对于推进男女平等、增强女性地位、维护女性权利和利益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女性主义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女性已经可以参与到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领域中,并能够发挥自身的力量和作用。

同时,女性主义也在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打破了旧时代的束缚和桎梏。

二、女性主义的发展趋势1. 倡导真正的平等女性主义的核心就是追求真正的平等。

在很多领域中,女性还面临着诸如工作机会不足、收入差距等问题。

女性主义的未来,需要更加关注女性所面临的各种困境,进一步推动男女平等的发展。

2. 推动文化的改变女性主义也在不断地影响到文化领域。

女性在文化产业中的地位有所提高,大量的女性创作者在阐述女性经验和价值观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倡导女性平权。

女性主义未来的发展,需要更加注重文化传统和社会习惯的塑造。

应该让更多人认识到不同文化和传统之间的差异,尊重、关注和支持女性在传统和文化中的地位。

3. 推动女性威权的发展随着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女性对于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也变得更加关注。

女性威权的发展,是女性主义未来的趋势之一。

女性威权强调的是女性的自治权力,要求女性在生活、工作、学习等领域中不受限制。

在未来,更多的女性将会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利益,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来表达和维护自己的权力。

三、女性主义未来的前景展望女性主义的未来,将不仅限于国内,更需要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推动全球女性的共同利益。

需要更多女性参与到未来的建设中,发挥出其巨大的潜力和作用。

同时,女性主义的未来应该注重思想与行动的创新,注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既不能过于激进,也不能过于柔弱,而应讲究策略与方法。

总结女性主义的未来是多变的,在不断的发展和变革中前行。

女性主义2——精选推荐

女性主义2——精选推荐

【女权主义起源】女权主义(Feminism),源自西方,译文理解成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

五四时,传到中国,定为女权主义。

在西方,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首先是争取选举权。

20世纪20-30年代,西方国家的妇女,基本上都争取到平等的政治权利,但在社会生活与人们的观念中,仍与男子不平等。

女权主义者开始认识到,这其中有一个性别关系,性别权力的问题,所以女权运动就变为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男女的权力架构,强调性别分析。

在我国也认识到,先讲女权是不行的,也要讲性别分析。

从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而是认识的加深。

在国内目前多用女性主义,用性别研究两性权力有深层次的意义,而且用女性主义也容易让人们接受。

女性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男女平等的信念和意识形态,旨在反对包括性别歧视在内的一切不平等。

中国的女权主义,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

男女平等是女权主义最基本的目标,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表现,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挥女性的社会力量,为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思想与行为解放而努力,要将全世界妇女的利益放在同一个起点,协助官方处理女性主义面临的问题。

【女权主义理论】女权主义哲学概括起来,对各类共同关注的理论问题和对各种成功理论的应用,主要表现为如下十大方面:1.女性境遇的考察, 女权主义发现,女性在社会地下的地位和悲惨境遇,不是男性统治者所说的那样,不是天经地义的。

无论是女性的性别,或是女性的社会地位\身份和角色等,都是社会不平的的现实给与的.女性是被构造的,没有选择的权力和能力;2.女性存在的缺失, 在研究中,人们发现,女性遍布存在于这个社会里,他们只是非存在的,是男性的附属者和屈从者; 女性非存在的状态是社会男性强权统治和不合理的历史造成的,表现力人类整体的存在的缺失。

女权主义思潮的发展和历史意义

女权主义思潮的发展和历史意义

女权主义思潮的发展和历史意义女权主义思潮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其意义不仅是对性别平等问题的追求,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以及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护。

在此,我们将探究女权主义思潮的发展历程和其历史意义。

1. 女权主义的发展历程女权主义思潮的诞生可以追溯到历史悠久的古代文明中,英国18世纪的启蒙运动更是女权主义的孕育时期。

但女权主义思潮真正得以发展还是在20世纪以来。

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苏珊·B·安东尼和伊丽莎白·凯迪·斯坦顿,在19世纪中期发表的《妇女宣言》成为了第一波女权主义运动的宣言书。

第二波女权主义思潮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其主张更为激进,追求更全面的性别平等与社会进步。

在这个时期,女性开始掀起了反对家庭暴力、性骚扰、性别歧视等问题的浪潮,妇女开始扮演起社会各个领域的重要角色。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格林斯潘、弗里德曼、肯尼迪等一批杰出的女权主义者。

第三波女权主义思潮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女权主义得以更广泛地传播与发展。

这一时期的女权主义者认为,性别问题不应仅仅局限于女性,男性也应该加入其中,共同追求性别平等和社会普遍幸福,推动性别识别的进化发展。

同时,第三波女权主义崇尚多样性、性别流等概念,呼吁对所有人的性别认同和探索的支持与尊重。

2. 女权主义的历史意义女权主义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不仅仅是为女性争取权利和改善生活的历程,更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以及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护。

女权主义的发展释放了人类精神和智慧的巨大潜力,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女权主义的兴起和发展从多个角度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社会。

首先,女权主义使得妇女在社会各个领域中扮演了更为重要和积极的角色,推动了性别平等的进程。

其次,女权主义反对性别歧视、家庭暴力、性骚扰等问题,推动了社会更为平等、和谐和美好的方向。

此外,女权主义鼓励人们探索多样性和性别流等问题,呼吁人们拥抱自己的本真,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多元化与发展。

论女性主义

论女性主义

刚上完哲学课,头沉沉的,实际什么也没有想,但还是感觉有点累,不是哲学让我累,而是思想让我感觉有点沉重,实际哲学课本身是诙谐、幽默而又深邃的,老师显然是个离经叛道,不屑书本而更注重本身思考的人,哲学也许的确不是一种思想而就是一种个性,可悲的是在中国我们不那么需要思想,也不那么需要哲学,很意外的是我学到了文学理论,一个哲学与文学交界的学科,需要文本,更需要思想,描述思想是件困难的事,因为很难描述这种非实体性的东西,从柏拉图的形式,黑格尔的理念、康德的先验、维特根斯坦的图像说,再到德里达的解构、海德格尔的反本质,我试图去理解,但是我知道,我所能理解的只是我自己的思维,我只是试图的在接近一个我永远无法接近的思想,无所谓了,也许生命的乐趣就在于此,生命的痛苦也在于此,尼采说上帝死了,福柯说人死了,德里达说上帝的那本书不在了,而维特根斯坦说那个房间根本没有书,我知道我能理解的只是肤浅,但即使肤浅的意识也应该有发言权,我喜欢静静的在哪儿坐着,看这些与现实无关的伟大思想,尽管我无法接近,但是我仍然有思考的权利。

下周的课是女性主义了,当然女性主义从伍尔芙起就开始产生了,由于后现代理论的盛行,女性主义的存在更有了理论的土壤和支撑,既然谈到后现代,我不得不就后现代重新进行阐释,按照北大教授王岳川的说法,后现代是一个历史概念,而后现代主义一种哲学思潮,后现代性是指一种功能和特性,这样似乎可以很好的理解后现代的名词,我不赞成王岳川认为后现代是西方颠覆经典哲学而需向中国借鉴思想,倒是王治河更为客观的评价了后现代,但是在哲学老师哪儿后现代的哲学家都变得可笑而喜剧无法与康德和维特根斯坦相提并论,话扯远,我并不想继续说后现代,也许下次我会继续说,我今天只是想说女性主义,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个词,大学,对,大学有个相当个性,我相当喜欢的阅读老师是个女权主义者,实际我想应该说是女性主义更确切一点,当时我并赞同女性主义,因为我觉得女人天生就应该是受到保护和爱惜的,为什么非要和男人去竞争呢?即使现在,我读了女性主义的理论和文章,我也觉得没有必要要把男人踩到脚下成为一个女权主义者,只是很多东西思考的方式也许会不同了,什么是伦理,什么是道德,因为父权制赋予社会这样的伦理、这样的道德,因为圣托马斯.阿奎那说:“男性将其超级的、天神般的、理智的形态注入女性那可塑的、被动的物质中。

女权主义与意识形态:当代女性主义的核心议题与发展趋势

女权主义与意识形态:当代女性主义的核心议题与发展趋势

女权主义与意识形态:当代女性主义的核心议题与发展趋势女权主义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认为是推动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关键力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女权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发展,并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支持。

女性主义者们致力于争取女性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权利和地位,努力消除性别歧视和不平等现象。

而当代女性主义的核心议题和发展趋势则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反映了不同地区、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女性所面临的不同挑战和需求。

在当代女权主义的核心议题中,性别平等和权利是首要关注的问题之一。

女性主义者们一直致力于争取女性在法律、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平等权利和地位,反对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女性主义者们努力争取性别平等的立法保障,推动相关部门和社会机构采取措施改善女性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同时,女性主义者们也关注性别暴力和性别歧视等问题,通过各种渠道发声抗议,倡导改变社会文化观念和行为模式,促进性别平等的实现。

另外,身体权利和性别身份认同是当代女性主义的另一大议题。

女性主义者们致力于捍卫女性的身体权利,包括生育权、堕胎权、性健康权等,主张女性应该拥有自主决定自己身体的权利,并反对任何形式的身体暴力和控制。

同时,当代女性主义也关注跨性别和性别非二元识别者的权利和尊重,呼吁社会提供包容和支持的环境,消除对于性别认同的污名化和歧视。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议题是经济权利和性别平等。

女性在经济领域中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不平等待遇,包括薪酬差距、就业歧视、职业晋升等问题。

女性主义者们致力于争取女性在经济领域中的平等权利和机会,推动相关部门和企业采取措施消除性别歧视,促进性别平等的实现。

同时,女性主义者们也关注女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劳动价值认同,主张对家庭劳动的合理分配和公平对待,实现家庭和职业的平衡和协调。

在当代女性主义的发展趋势中,多元性和包容性是一个明显的特征。

女性主义者们越来越意识到性别平等和女性权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再将女性视为一个统一的群体,而是更多地关注不同群体、不同背景下女性的需求和挑战。

当代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潮的探究

当代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潮的探究

当代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潮的探究自20世纪60年代女性主义运动兴起以来,女性的观点和议题逐渐开始得到文学界的关注。

女性主义思潮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女性在文学中的形象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化。

本文将探讨当代文学中女性主义思潮的表现和影响,以及这些思潮对当代女性的意义。

一、女性主义思潮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女性主义思潮对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还在不断扩大和发展。

女性主义思潮的理念在文学中表现为对女性形象的重塑和对女性话语权的追求。

女性主义文学摆脱了传统文学中男性视角对女性形象进行定型的做法,将女性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经验展现得更加细腻和深刻。

在当代文学中,女性主义的影响对于女性形象和话语权的塑造尤为明显。

首先是女性形象的重塑。

女性主义的出现让文学中的女性形象开始多元化和多面向。

传统文学中对于女性的描绘多数基于男性想象和审美,往往流于刻板和片面。

而在女性主义文学中,女性形象变得形态各异,展现了更为丰富的人性和女性的生命体验。

比如,当代女性小说《小时代》系列中的女性角色就十分丰富和多彩,涉及到职场女性、奢华入流的年轻女孩、成长中的少女等等。

这些角色的生命经验不仅包括了爱情、婚姻、家庭等传统领域,还包括了事业、友情、精神独立等现代女性面临的诸多问题。

这些形象塑造的细节和深度让读者从不同角度认识女性,更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女性的情感和思考。

其次是女性话语权的追求。

女性主义让女性在文学中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表达空间。

传统文学中女性的话语获得的关注度较低,常常被视为精神和生理上的弱者。

但是在女性主义文学中,女性话语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展现和关注。

女性角色通过自身的思考、发言和行动大声反驳了传统对于女性的刻板定位,从而展现了其生命的价值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比如,在小说《苦难世家》中,毛生在家庭重男轻女的环境中不断奋斗,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的认知和建立,成为当地一个非常受人尊敬的领导干部。

她所表现出的女性力量不仅是生理层面的坚韧,更是精神层面的坚强和自我超越。

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述定稿

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述定稿

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述评摘要:社会存在决定意识,时代的不同也决定了思潮演变的不同,女性文学思潮也遵循着这一规律。

由于各种原因,80年代及以后才出现了比较系统的中国女性文学思潮。

本文就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形成的原因、具体表现以及影响作了分析与述评。

关键词:新时期女性思潮阶段影响引言: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随着封建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儒家思想与伦理道德观念紧密结合,“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的说教成为桎梏妇女的精神枷锁,妇女完全丧失了独立的人格和一切正当的权利,这也使得中国女性在文学创作方面受到极大的束缚。

而随着中国封建体制的瓦解,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也不断提高。

文学创作方面,中国女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女性文学思潮。

一、什么是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作为在漫长的时代中通常被历史遮蔽的潜流,女性文学是在对文化中男权意识的揭露中凸显出来上的。

它的主要意义就在于通过对已有的审美标准(男性中心)进行批判来影响读者,以期改变过去文学中存在的对女性的歧视与偏见,争取建立一种全新的包容两种性别的文化经验,以及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世界和现实世界。

一个文本是不是属于女性文学,主要看它是否和与男权意识相对的女性意识相联系。

通常谈女性写作时,指的是女性与她们创作的作品,虽然女性写作未必一定就是女性主义写作。

女性主义文学思潮不仅是一种创作思潮,也是一种理论思潮。

80年代中后期,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开始传入中国,它开始影响甚至摧毁了中国女性注意文学评教与创作。

90年代以后,女性性别身份的认同开始与个人化写作结合起来,冲击着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

二、新时期女性文学思潮形成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八九十年代之交,欧美女性主义批评理论陆续被介绍到中国大陆,女性写作也在这一时期渐为人们所认知,女性生命本体的自觉和冲动开始暗合了女性文学主义的文学素质。

2、随着社会的发展,伴着多元化时期的到来,各种文学创作层出不穷。

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分析

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分析

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思潮分析随着女权运动的崛起,女性主义成为了一个当代文学中的热点话题。

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越来越多地展现出强烈的女性主义特征,作家们也在不断地创作与探索女性主义。

一、女性主义思潮初探女性主义在欧美的社会文化思潮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是一种强调在公共生活、政治、法律和经济等方面应赋予女性同男性平等地位的观念。

女性主义在各个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而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自然也无法避免地受到其影响。

女性主义文学主张把女性从传统的男性视角中解放出来,为女性争取权利和平等的社会地位,探索女性特有的身份和价值的文学。

而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作品也如此,强调女性的自我认同,反对男性主导的社会准则,探索女性自由与生存的价值与意义。

二、女性主义的创作风格与特点当代英美文学中的女性主义作品在创作手法上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例如:关注女性的内心世界与独立意识的觉醒;对传统性别观念的批判和颠覆;强调女性与外部世界互动的方式和策略。

女性主义作品也注重展现女性的特点和独特魅力,并反思女性的历史处境与文化遗产。

而这一创作风格与特点在诸多女性主义文学经典作品上得到了体现,例如:爱利斯特·瑞丝的《简·爱》和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等。

三、女性主义在当代英美文学中的体现在当代英美文学中,一些作家以女性主义为主题发表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阅读量。

这些作品涵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小说、诗歌和剧本,涉及了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中的女性问题。

当代英美女性作家的作品也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成为社会学、文学和艺术史学术研究的重要对象。

而且,通过他们的作品,人们对现代女性的观感和态度逐渐发生了转变。

四、女性主义在英美文学中的影响与意义女性主义思潮和观念在英美文化中开始引起越来越多地注意和认同。

英美文学作品的女性主义内涵和思想得到了不断地发扬和传递,这为当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浅析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浅析

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浅析一、引言弗吉尼亚·伍尔芙是近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不仅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更是一位重要的女性主义小说家。

作为20世纪女性主义的先驱,她的女性意识贯穿于几乎每一部主要作品之中。

美国的玛丽·伊格尔顿认为:“从很大程度上讲,女性主义批评很难超越伍尔夫,她的思想预示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多元化。

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还是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进行的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均以她的思想为出发点。

”[1]本文力图从其女性主义思想来源和女性主义思想的体现两个方面来分析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

二、女性主义思想来源首先,弗吉尼亚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一位著名的评论家、学者和传记家。

父亲的渊博知识对年幼的弗吉尼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弗吉尼亚也是自幼在父亲的书房里博览群书,为日后文学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维多利亚时期父权制思想根深蒂固,重男轻女。

虽然弗吉尼亚天生聪慧,但父亲仍然只是将她的哥哥送到学校,而把她留在家中。

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使她产生了对父权社会的不满和怨恨。

其次,由于家庭背景的特殊性,幼年时期,弗吉尼亚和姐姐都曾遭受同母异父的哥哥乔治和杰瑞德的性侵犯。

关于这一点,伍尔芙在信函、日志和论文集中都有写到,她说:“一想起我的同母异父哥哥,我就羞耻得禁不住颤抖起来。

在我六岁的时候,他站在我身边,用手摸我的身体的下部。

”[2] 维多利亚时期的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占主导地位,他们是家庭的支柱,可以任意支配家里的一切,包括家中的女性。

这段经历对于伍尔芙来说是屈辱,在后来她的作品《存在的瞬间》中。

她痛苦地回忆道:“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条不幸的小鱼与一只巨大而骚动的鲨鱼关在同一个水槽里。

”这样的经历更加使她产生对父权社会的厌恶,并使她成年后无法接受任何男性的性爱。

而和姐姐凡妮莎这种亲密的关系使她感觉到舒适,激发了她同性恋的倾向。

今天,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女性主义

今天,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女性主义

今天,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女性主义女性主义的理论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

综观女性主义的理论,有些激烈如火,有些平静如水,有些主张做决死抗争,有些认可退让妥协,但是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波伏瓦所说的“第二性”。

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

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

男权制思想认为,这种男尊女卑的性别秩序不仅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不会改变的,因为它是自然形成的;而女性主义却认为,这一性别秩序既不是普遍存在的,也不是永不改变的,因为它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社会和文化人为建构起来的。

在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文化当中,男性也受压迫,但是他们是由于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的成员而受压迫,而不是由于是男性而受压迫。

女性则不同,除了因为属于某个阶级或阶层等原因之外,还仅仅因为身为女性而受压迫。

由男性铸造的社会将女性视为低下的:她只能通过挑战和改变男性的高等地位的途径来改变自身的低下地位。

历史上有许多向统治集团挑战的革命,但是只有女性主义是向男权制本身挑战的。

女性主义理论可以被划分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两大类。

女性主义宏观理论包括一些对世界和历史加以阐释的宏大叙事,如世界体系理论。

这一理论原本只是将世界区分为中心地域、半边缘地域和边缘地域,分析这些地域之间的权力关系,完全忽略了女性主义的因素。

但是经过女性主义的改造,增加了一些新的理论要点,其中包括不再把女性仅仅作为男性家长家庭的一个成员;不再认为家庭成员的利益总是一致的;分析女性独立的经济贡献,女性在全球经济中作为非正式劳动力、家庭工人、食品生产者的角色。

再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女性主义循着马克思主义的思路,并对它做了女性主义的改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女性主义思潮的终极关怀
时间:2013-03-25 来源:大众文艺作者:汪壮志湖南省桃江县第二中学
本文为《大众文艺》杂志优秀论文,在此仅作写作参考范文。

全文已公开发表,请勿抄袭。

试论女性主义思潮的终极关怀
汪壮志(湖南益阳)
摘要:女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产生于西方,伴随着西方国家方兴未艾的妇女解放运动,实质上成为人类生存方式的一次变革,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就女性主义的产生及基本理论观点进行说明,然而就它在中国的传播现状,提出这种思潮的终极关怀在于两性和谐,共同推进社会的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女性主义变革传播实践
(一)女性主义思潮
女性主义理论思潮产生于西方,随着一系列女性主义的理论及实践的发展,对世界各国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学术理论界也纷纷出现了一种女性主义的视角或者是并不是很完善的女性主义理论来分析阐释两性之间的问题,尤其体现在文艺作品与文艺批判中。

按照学术界对女生主义的一般认识,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西方知识女性用以反抗中世纪封建的男权压迫,争取人身独立与思想解放、政治权力与经济权益乃至婚姻与性的自主权利的主张及其实践。

女性主义思潮出现的主要源于女性处于“第二性”,以男女不平等为预设条件,倡导男女平等。

其理论体系是多元的、复杂的,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另外与各种现代社会思潮如后现代理论、后殖民主义、存在主义等交织在一起,加上各国的情况不同呈现不同的理论流派,自身没有构建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

女权主义思潮随着欧美社会发展的脉搏,掀起了两次大规模的高潮。

第一次高潮是在资历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这一时期主要国家先后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由、平等、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资历产阶级政权拒绝给同样战斗的女性相等的权利,于是出现了女性要求获得男性同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共同分享革命胜利成果,相关的专著有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权辩护》、泰勒的《妇女的选举权》等;第二次次高潮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保守势力重提真正女性”的老调,宣扬做个好妻子,做个好母亲的论调,陷入“家庭主妇”的圈子,她们深感失落与自我实现的缺失,觉得生活无意义。

法国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澳大利亚亚格里尔的《女太监》、美国弗里丹的《女性的奥秘》、米勒特的《性政治》等。

(二)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女权主义运动理论家与活动家,法国著名作家西蒙•波伏娃在她的著作《第二性》当中提出“女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生成的。

”这个著名的论断,批判了女人被降低成为男人的对象,被铸成男人的另一性,即第二性。

他们把女人看成偶像、仆人、生命之本;又是魔鬼、阴谋家、搬弄是非、骗子;是男人手中的猎物,又是毁灭他人的祸根。

此论断表明:女性作为一种社会性别,并不是由自然的生理条件决定的,而且由一种社会文化建构的。

它有着这样一种思维转折:此前女性是按照男性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的价值,而在此之后女性按照自身的价值去洞察自已和整个世界。

女性的社会构建及思潮成为一种时代的标志。

1986年西蒙•波伏娃的《第二性》中文版问世,成为女性主义诗学进入国门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的出现立即引起思想界的轰动效应,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介绍
与研究女性主义的论文、专著猛增,有关女权主义的文章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充斥于各种现代传媒,一时间女性主义研究成为一种时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期刊网收集的有关女性主义的文章达三千七百多篇),各种相关女性主义思潮和理论应运而生并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如出现了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学术论著李小江主编的一套《妇女研究丛书》,形成一股强烈的社会研究思潮,促使女性主义诗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

笔者认为波伏娃《第二性》的出现以及由此引发的女要主义运动导致了这样一种情景:它在促进女性意识的觉醒的同时,也带来了与“男性主义”的对立的一种社会思潮,当然在笔者看来,这股思潮仅仅还是停留在理论上,是学院派精英们借用西方女性主义理论观察中国两性的历史与现状的一个视角,并没有真正实质性地发生作用,女性主义作为一种概念在作用,但没有被认同,是这些先知先觉者们在呐喊,但没有听众,也没有向西方国家那样得到女性的强烈回应,这一点充分反映了中西方文化语境的差异。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国,女性处于“第二性”有着传统的文化建构,古时的“三寸金莲”标准,要求妇女把自然的足裹成娇巧的小脚,以顺应男性的审美标准;女人被称为“红颜祸水”;从一而终,嫁狗随狗,嫁鸡随鸡的婚姻教条。

儒家经典《论语》中出现的“世间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等信条,三常五纲的伦理传统,确实使男性处于一种“话语中心”权力优势,形成了一种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氛围。

以致于蒋岳红在《女性主义在中国》一文中指出:“在今天的中国来谈女性主义我们是在自言自语,寻求回应,却不知道究竟要和谁去说,需要支持,却连自己也不能完全说服的尴尬语境”。

[1]但共同之处是她们普遍地认为女性是处于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

究其原因归纳起来就在于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两方面相对于男性来说不对等:在家庭中处于一种人身依附地冬天,在劳动就业中又遭受到种种岐视,处于劣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又多少能唤起一些人的注意。

(三)终极目的:女性思潮与两性和谐
自从人类社会的出现,或者说创物主创就夏娃时也同时出现了亚当两个不同性别的人,就出现了男女两种性别之间的问题,在宇宙的一切二元对立组中,男女的尊贵卑贱的对立就存在着,而且也是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对立,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但不可否认正是由于男女之间的自然和谐相处,共同推动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

不难发现女性主义理论由于过度强调女性受害面与受歧视底,并且将传统道德皆化约为保守势力而全数予以反对,经典女性主义者体现出较强的性别对抗意识,出现过一些有失偏颇、激进的言论与行为。

但我们也发现:随着女权主义运动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女性主义者所认定的对男权为中心的指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强调性别对抗转向女性的自立,这一转变充分说明女性主义思潮的终极关怀在于两性的和谐。

因此我们必须摆脱固有思维中的二元对抗的思维模式,女性要彻底推翻男性的统治,改男尊女卑为女尊男卑的倾向,男女两性本是一个事物的两面,各有各的优势与劣势,这一点正如男女之间自然的生理差异一样存在。

性别是客观存在,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和则生物”,“家和万事兴”。

女性主义进行对话、理解与取舍,本着两性平等、互惠互利、和谐双赢的原则,对社会性别分工和角色分配进行合理的评价与认识,确立女性的主体地位,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

波伏娃也认为:“…传统‟的缺欠是由男性控制的,但男性同时和最终也是这些偏颇的直接受害者,因此两性只有摆脱使他们共同深受其害的局促处,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

”真正
超越“第一性”与“第二性”的界限,深化人格和精神的平等,追求两性的和谐平等,集中男女两性资源,形成两性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局面,为实现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才是女性主义理论及思潮的终极关怀。

注释:
[1]蒋岳红,《女性主义在中国》[J]《美术观察》1997年第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