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孔子的为官之道》
第六讲 孔子的为官之道
七、孔子眼中的政治人物
子产:“行己也恭”、“事上也敬”、“养
民也惠”、“使民也义” 季康子:先正己然后正人 鲁哀公 :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
八、孔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政治理想
1、对人的尊重
2、人性向善 3、无为而治
简单总结
就孔子个人的经历来说,做官不是为了自己,
而是为了百姓。但是,做官是有条件的,不 仅要好。
四、孔子的主要生计——助丧
1、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2、丧事不敢不勉 3、从来不曾吃饱过 4、吃饭的机会来了
五、孔子从政
1、担任县长 2、担任小司空 3、担任司寇 4、齐国反间计 5、周游列国
六、从政的条件
1、知识能力 2、尽忠职守
:忠,清 3、坚持原则 :礼,道
孔子的为官之道
主讲人:法 帅
一、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1、在中国古代,做官和念书是很难分开的。 2、古代的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从政的。 3、孔子靠自学,才赢得了后来从政的机会。
二、孔子十五岁立志求学
1、学而不厌 2、多才多艺 3、学无常师
三、孔子的最初工作
1、负责仓库 2、管理牧场
【知识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复习资料(语文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则复习资料(语文版)第25课《论语》十则(背诵、默写)一、文学常识1、《论语》:先秦诸子散文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它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核心思想“仁”被尊称为“大成至圣”,著有《尚书》《春秋》等。
二、理解性默写(用原文回答)1、吾日“三省”指: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表达观点相似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提倡做人要将心比心,宽以待人的句子: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对读书人的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屈原实践了这个观点,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如何辨别“君子”和“小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6、如何才能成为“君子”: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相同观点的句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8、孔子的为官之道: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体现孔子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的句子: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体现孔子安贫乐道的句子: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三、解释成语1、见贤思齐:见到品德高尚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
3、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4、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
5、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
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
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四、读准字音三省(xǐnɡ)吾身不成人之恶(è)贫与贱是人之所恶(wù)从吾所好(hào)沂(yí)雩(yú)喟(kuì)恕(shù)五、通假字莫“通“暮“,傍晚。
孔子的为政之道
孔子的为政之道一、要有清晰的思路一个为政者如何治国,一个领导者如何管理,很重要的就是要有清晰的思路。
思路不清,随意性就很大。
据《论语・子路》记载,孔子在周游各国时,有一次来到了卫国,替他赶车的是弟子冉有。
车子进入了卫国都城后,只见街市上熙熙攘攘,孔子感慨地对冉有说:“哟,卫国的人真多啊!”冉有回应说:“是呀,卫国的人真不少!”他似乎在思考着什么。
过了一会儿,他问道:“夫子,人多了以后,该怎么办呢?”孔子看了看冉有,便微笑着说了两个字:“富之。
”意思是人多了以后,那就要让他们富起来!人多看起来不错,那么他们生活得如何呢?作为为政者就应该让自己管辖范围内的百姓能够富起来,能够安居乐业。
所以孔子毫不犹豫地说“富之”。
过了一会儿,冉有又问道:“那富了以后,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教之”。
这意思是富了以后,就要教育他们。
对话很短,核心内容也只是“富之、教之”四个字,但是讲了很重要的治国之道。
要治国,先要富民,要把人民富裕放在首位。
只有人民富裕起来,衣食温饱问题解决了,才有了物质基础。
因为你治国也好,治理地方也好,关键要让人民生活得好,这应该是为政者的目标,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
然而富民只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人民富了之后,就要兴教育,重引导,要让人民懂礼义,讲公德,在精神上有目标,有追求。
这样才能社会安定,经济与社会才能协调发展。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精神文明。
孔子这种先富后教的思想是唯物的、辩证的,正确地处理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存在决定意识,但意识又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
这在当时是很进步的主张,即使在今天也是正确的主张二、打铁还需自身硬要领导和管理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作为领导者必须有威望,有号召力。
而怎样才能有威望呢?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是孔子历来所强调的为政者的表率作用。
孔子在这方面讲过多次。
有一次,鲁国的大夫季康子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
孔子回答说:“所谓政务,就是端正,你用端正做表率,那谁还敢不端正呢?”还有一次,孔子感慨地说:“如果端正了自身,治国理政还会有什么困难呢?如果不能端正自身,又如何纠正他人呢!”可见孔子对端正自身行为的重视。
孔子:为政之道
孔子:为政之道简介: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提要:孔子说:“治世之道如果以政法来规范民众,以刑罚来管束民众,民众会因避免刑法加身但不懂礼义廉耻。
治世之道如果以道德来教化民众,以礼义来约束民众,民众会知道哪些事情是为人所不耻的,以此而入正道。
”【原文】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3.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4.子张学干禄。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5.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6.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7.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译文】1.孔子说:“治理国家的君主以“德”来教化民众,处治政务,就好像北极星一样,安处在一定的位置,而其它贤者皆如众星般的拥护在左右。
2.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没有可以使人入邪道的作品。
”3.孔子说:“治世之道如果以政法来规范民众,以刑罚来管束民众,民众会因避免刑法加身但不懂礼义廉耻。
治世之道如果以道德来教化民众,以礼义来约束民众,民众会知道哪些事情是为人所不耻的,以此而入正道。
”4.子张向孔子学习为官之道。
孔子说:“多听闻,不知道的方面先搁起来,知道的也要谨慎的说,这样就能减少过失;多观察,有危险的事先放在一边,其它没有危险的事也要谨慎的去做,这样就能减少后悔。
孔子为官总结
孔子为官总结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孔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治理念和为官之道。
他的为官总结深受后世的推崇和借鉴。
本文将介绍孔子为官总结的主要思想和理念。
仁政为本孔子强调“仁”在为政治理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优秀的官员应当以仁政为本,即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关心民生福祉,推行公平正义。
孔子认为,官员应当以身作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自己的道德榜样来感化和引导他人。
他认为,只要官员具备仁爱之心,就能够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强调一个官员必须首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修身齐家是为了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和家庭美德。
只有修身齐家了,官员才有资格去治理国家和平定天下。
孔子认为,一个官员应当以身作则,持之以恒地修炼自己的品德,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知耻近乎勇等。
只有具备这样的个人修养,才能够以身作则,引导他人。
厚德载物孔子强调政府官员应该以厚德载物为目标。
他认为政府官员不仅要具备品德高尚,还要有一定的才干和能力,才能够有效地治理国家。
孔子认为,只有具备人才和能力,才能够发挥所长,为国家带来繁荣和稳定。
以德行人孔子认为,为政者应当以德行人,通过榜样的力量影响和引导他人。
他强调,一个官员要有善良和高尚的品德,以及良好的言行举止。
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有效地推动社会进步。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他认为孝和弟是仁德之本,只有树立这样的德行,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官员。
克己奉公孔子主张官员要克己奉公,将个人利益放在国家和人民利益之后。
他强调,官员应该忘我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坚持公正和廉洁,不为个人私利而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孔子认为,官员要自觉地约束自己,摒弃奢华和享乐的生活,将个人力量和智慧用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福祉。
结语孔子的为官总结为后世官员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孔子为政之道
孔子为政之道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为政之道主要体现在他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思想上。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强调道德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他认为君主应以身作则,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而不是仅仅依靠法律和刑罚。
孔子认为,一个理想的君主应该具备仁、智、勇、信、礼、义等品质,这些品质是君主治理国家的基石。
同时,孔子也强调君主的道德榜样作用,认为君主的行为应该符合道德标准,成为臣民的楷模。
在政治实践中,孔子主张“天下为公”,提倡“公天下”,认为国家应该为人民的利益服务,而不是为君主个人的利益服务。
他主张“选贤与能”,认为选拔有德才的人才来治理国家是重要的。
此外,孔子也提倡“礼治”,认为礼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来行事,不得逾越。
总的来说,孔子的为政之道是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以仁治国的一种综合思想体系。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政治思想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典赏析》孔子论为官之道
《经典赏析》孔子论为官之道孔子论为官之道出仕为官,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这是孔子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
然而,孔子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违背自己的政治意愿,一味贪图功名利禄去做官的苟且之事,他是不干的。
阳货见孔子的故事,典型地说明了孔子立身处世,对待进退去留的态度。
阳货是鲁国权臣季氏的家臣,弄权术、耍阴谋,名声很坏。
他想让孔子去拜见他,并劝孔子出仕为官。
孔子却用“吾将仕矣”(《论语·阳货》)这样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应付阳货,事实上,在阳货当权之时,孔子从未出来做官,因为他不愿意辅助这样的小人。
孔子在鲁国弃官而去的故事,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的为官之道。
“齐人归(馈)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论语·微子》)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期间,鲁国大有起色。
与鲁为邻的齐国,害怕鲁国用孔子对自己不利,因此选了一批能歌善舞的美女,馈赠给鲁国,以迷惑鲁君,离间鲁君与孔子的关系,破坏孔子为政。
季桓子与鲁君前往观看,不但接受了,而且连续三日不理朝政。
孔子对此大为不满,深感失望,加之“三桓”在国内竭力排挤他,于是便辞官离开鲁国,前往卫国。
孔子的为官之道,有以下要点:一是为官要有真才实学。
孔子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论语·里仁》)古人为官,上朝议事时各立于其位,叫做职位。
孔子告诉弟子们,不要发愁得不到职位,应该愁的是自己有没有立在这个位子上的真才实学。
不要发愁没有人知道自己,要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类似这样的话,在《论语》中出现了4次之多。
如“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论语·宪问》)等等,可见孔子是反复叮咛,语重心长。
子张请教老师怎样求取官职、谋得俸禄。
孔子说:“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为政》)他告诉子张,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加以保留,其余可信的也要谨慎地说出,这样就可以减少错误。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从《论语》中品味孔子的为官之道
孔 子积 极 入 仕 的 思 想 ,最 有名 的就 是 他 “待 贾而 沽 ”的愿 望 , {{-T--罕 中记 载 :
子 贡 日 : “有 美 玉 于斯 ,韫 椟 而藏 诸 ,求 善 贾而沽诸?” 子 日: “沽之哉 ,沽之哉 !我待 贾 者 也” (《子 罕》 ) 。
孔 子认 为 自己就 是 这 一 “美 玉 ” ,不 希 望 自 己的才华埋没于世 ,而是 渴望能够受到 明君 (即
“所以立 ,谓所以立乎其位者 。”孔子不担心 自 己没 有 官位 ,担 心 自己没 有 立 足于 官位 的 条 件 。 这 里 “立 ” 的 涵义 是 非 常 宽泛 的 ,它 不 仅 仅 包 括 为官者个人 内在 的学识 、道德、交 际能力和处事 原 则 ,还 包 括 外 在 的 国家政 治 氛 围 、君 主 的 道 德 素质等等。孔子的为官之道是非 常丰厚的 ,主要 从五 个方面 进行 阐述 。
等。孔子的为官之道是非常丰厚 的,学优则仕 ,待贾而沽 ;身正守礼,忠信笃敬;慎言敏行 ,和而不同;察言观行,知人善任
有 道事 君 ,不 可 则止 。
关键词 :孔子;入仕;论语
作者简介 :程政博,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文化学专业研究生;徐尚,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
主 义运 动专 业硕 士研 究生 (邮政编 码 1 00091)
孔 子 的 “学 ” 不 仅 是 指 学 文 ,还 有 包 括 学 做人 ,学处事 。子 日: “君子食无求饱 ,居无求 安 ;敏 于 事 而 慎 于 言 ;就 有 道 而 正 焉 ,可 谓 好 学 也 已” (((学而 )。他认 为 ,居安 思 危 ,慎 言 敏行 ,都可以算作好学 。子夏 日 : “贤贤易色 , 事 父 母 能 竭 其 力 ,事 君 能 致 其 身 , 与 朋 友 交 , 言 而 有信 ,虽 日未 学 ,吾 必谓 之 学矣 ” (((学 而 》 ) 。子 夏 认 为 ,看 重 实 际 的 德行 ,轻 视 表 面 的 姿 态 ,侍 奉 父 母 竭 尽 全 力 ,服 务 君 主 奉 献 自 身 ,与 朋友 交 往诚 信 ,这 些 个 人 道 德 品 质 ,都 可 以算 作 他学 习 了 。孔 子认 为 ,学 习 对 于 个 人 修 养 不可或缺 ,能克服人性格 上的弱点。 ((阳货》 中 记 载 :
孔子的为官做人之道
浅析孔子的为官之道“为官之道”从字面意思理解最简单的解释就是,做官的道义,行为规则。
孔子当时再鲁国也是从一个小小的公务员做起的。
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仓库管理员,一年后升为管理牧场,牛羊马之类的乘田,然后又做县官,后来去了国家建设管理委员会任副手,再后来去了类似于今天公安部的部门,管理治安方面事务,最后做了摄行相事,国家代理总理。
然而,好景不长,被迫辞职,周游列国,讲学巡礼。
孔子既然能成为圣人,其必有过人之处,他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作为当时的国家公务人员,五经六艺是必备技能,其中就包括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等,虽然当时他老人家未成学习什么心理学、管理学、逻辑学等,但是在当时他所了解的这些课程在当时已经很全面了,这是他所学到的,所理解的,正也是他希望其学生所能修习和继承的。
就拿我们做酒店的人来说,成为管理人员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知识与能力。
抛开知识不讲,就拿能力来说,包括学习能力,认知能力,沟通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运用现代办公设备及软件能力,抗压能力等。
当我读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就想起一个人的抗压能力。
论语中所表达的意思虽是“君子在穷苦之中依然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小人一旦遇到穷苦就无所不为了。
”我这里仅仅是强调要坚持自己的原则,遇到工作,生活中的不顺心的事情要有耐心的去面对,不要遇见压力就妥协,把自己的目标或方向给否定乃至抛弃。
那样无论之后去做任何事情结果还是会把自己给否定。
人的生命价值就是在遇到考验时,能否坚持。
不管是为官也好还是做管理也好,都少不了与人沟通。
谈到沟通就涉及到上下级之间的礼仪问题。
孔子能做到上下级之间彼此以礼相待。
礼这个字是双向的,孔子说过“君使臣以礼”要求上级对下级做事分配任务要合理,遵守礼的规范。
然而自己遵守礼,碰到不遵守的同事会惹来笑话所以孔子也说了这么一句话“事君尽礼,人以为诌也。
”我们不讨论别人怎么看待孔子的做法,单就他自己能够坚持以礼要求自己,而且坚持的去做这就很难得。
论语中的为官做事之道
论语中的为官做事之道论语是我国古代经典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思想内涵深受学者们的关注。
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学者,我对论语中的为官做事之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论语强调为官者应以仁爱之心为本。
在《论语·雍也》中,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这句话表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为官者应当以仁义为准则,不偏袒任何一方,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天下百姓。
这种仁爱之心不仅体现在对待百姓的公正执法上,更体现在为民众谋福祉、解决实际问题上。
为官者应当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以仁爱之心服务于人民,为人民谋利益。
其次,论语强调为官者应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在《论语·卫灵公》中,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句话告诫为官者要时刻保持清正廉洁的品德,不被物欲所迷,不沉溺于享乐和权力的诱惑。
同时,为官者还应当持之以恒地修身养性,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再次,论语强调为官者应注重学习和实践。
在《论语·为政》中,孔子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这句话表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为官者应当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为官者要注重实践,通过实际行动来验证自己的学识和理论,不断探索和创新,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最后,论语强调为官者应当注重廉洁奉公。
在《论语·公冶长》中,孔子说:“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这句话告诫为官者要时刻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不贪图个人私利,不以权谋私,不追求虚名和功利。
为官者要以公正的态度对待权力,坚守廉洁奉公的底线,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形象。
综上所述,论语中的为官做事之道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官者应当以仁爱之心为本,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修养,注重学习和实践,注重廉洁奉公。
孔子的为官之道
《孔子的为官之道》在古代,做官和念书几乎是很难分开的。
古代大学的入学资格是限制在世袭封建贵族的子弟以及民间杰出人士的青年。
所以孔子小时候,也没有念大学的机会,他靠自学,所以其它念书人经过大学的训练,就是要出来做官,因为做官才能够实现他们读书人的抱负。
而另一方面,做官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如果这些条件有问题的话,社会就很难上轨道.一、孔子的生平经历1.孔子在季氏的工作经历根据历史资料,他小时候很穷,需要做各种家务。
到了二十一岁的时候成年了,真的需要有固定的收入,他就去做小公务员。
古代的官和吏是分开的。
他只能作吏,等于是基层的公务员。
他在季氏手下做过两件事。
孔子的第一个职位: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吏)孔子的第二个职位:乘田(管理牛羊畜牧的小吏)鲁国国内四天天下:鲁国国君、孟氏、叔氏和季氏。
季氏之家是非常庞大的一个组织和产业,孔子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到季氏的家。
起先孔子负责仓库里面的账跟货,能不能平衡,有点类似会计,他说我只要把进出货都掌握清楚就好了。
一年下来,成效斐然。
接着,季氏派他去担任乘田,就是负责管理像牧场这样的地方。
一年下来,牛羊长得非常茁壮,并且繁殖得特别多。
孔子好像是很有办法,事实上他只是尽忠职守。
2.孔子没有收束脩一个人要生存不容易,尤其孔子二十岁的时候要结婚,有孩子了。
他要养家活口啊。
他会怎么做呢?很多人都猜,说孔子大概是靠收束脩吧!在《论语》里面有这样的话,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句话的翻译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你自己带着肉干来找我,我是没有不教的。
但这话听起来有点尴尬,好像是补习班老板的话。
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孔子他是不收学费的。
经过研究发现,东汉郑玄他说的很有道理,束脩仅仅指的是十五岁。
所以遵从古代一位学者的见解,孔子的意思是说,从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的。
他这样说,是因为他自己十五岁立志求学,到处拜访老师教他,他后来自己要回馈社会。
古人很喜欢用一种礼来代表年龄,譬如说,在春秋时代,你见到一位姑娘,你不能问她今年几岁了,因为古代人的年、月、日计算不像现在这样的精确,所以你问一个人今年几岁,他说比去年多一岁,那他去年呢?他答比前年多一岁。
为官之道读后感作文
为官之道读后感作文“为官之道,以民为本”——民本思想贯穿整个中国历史,植根于久远的儒学传统。
春秋时期孔子“为政以德”的理念,确立了中国古代的“德治”传统。
战国时期孟子继承孔子的“仁”,进一步提出“仁政”,提倡“以民为本”,体现对人民深切的同情和爱心,后世将这种民本思想延续并不断延伸直至今天。
为官者,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最基本的就是坚守自己的岗位,做到清正廉洁,让利于民。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它包含着众多的社会道德规范,廉政主要作为一种道德要求,规范着官员和人民的行为。
而在不断完善廉政制度的今天,官员的选拔、监察和奖惩制度也在不断走向成熟。
自古以来,官员的选拔标准之一就是“德”,传统廉政思想认为“唯俭可以养廉”,以节俭为荣,以贪为耻,如苏轼所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只有廉政才能树立威望、得到民心。
其次,要建立完备的官员监察制度,只有透明化、公开化,才能真正做到为民服务。
同时,也要实行奖惩分明的官员考核制度,对贪官污吏绝不手软。
今天,我们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近年来,我们党提出一系列的惠农政策,逐步解决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所出现医疗、教育、住房、就业、饮水等民生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在新时期执政的新理念。
在当今社会,在保证权力的公平合理运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同时,还必须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
廉政意识不仅仅针对公务人员,廉洁也是个人修身之要,整个社会大众都应当树立廉政的意识,主动践行廉洁的价值观。
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如果用道德来引导民众,用礼仪来规范民众,民众就会树立以犯罪为耻的观念,自觉端正自己的行为。
我们党提出的“八荣八耻”正是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范例。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教师的言行举止、道德情操、思想作风无不对学生产生影响。
孔子教你如何为官
政
方 面 的 事 宦 。这 或许 是 为季 子 的 确 想从 周游 列罔 、 见 多 识 广 的 孔 子 那 里 获
取一些 治 【 刊弹政 的智慧 来解决 难题 , 佩 由于 现实 复杂环境 的 柬缚 , 孔 子的很 多
思想是无法付 实施 的
的乍 杀大 权 , 孔 予请 教政事 时 问 : “ 如
果杀掉坏 人 . 亲近 好 人 . 怎么样? ” 管 孔 子 做 鲁 政 法 最 离 领 导 的 时 候 ( 名
订 寇) , 曾亲 自 令诛 杀 了、 I , 时很有 : 会
影响的少 i I j 卯. " 孔 子 是 丰 张 少 杀 人 的 孔 予 反 零 埭 了 : “ 你治理 家 , 为 f l 么 用 杀 人 的 , J ‘ 呢 ? 你 自 己 如 果 做 蕾事 , 百 姓 也 就 跟 符 做 善 事 当 官 人 的
为 官必 须守 法
零康 f向孑 L子请 教 怎 么 治 理 『 刊家 _ 孔子 说 : “ 政. 就 是公正 、 端正, 如 果你 自 己带 头公 正了 , 谁 还 敢 公 正 呢 ? ” 其 实 孔 子 的 M 答涉 及治 同理 政 中 的 一 个 大 问 题: 从 政 者 本 身 的 自我 管 理 : 一 个 没 有
有些 过度 , 所 以 孔 子 直 接 针 对 季 康 子 本 人 的 问 题 给 予 了 同答 一
为官 当做楷 模
孔 子在 谈到卫 国的公子荆 ( 相 于 省部级 f 部) 时说: “ 公 子 利 这 个 人 知 道 节 制 刚 开 始 有 一 点 儿 尔 西 . 他就 说 : ‘ 差 不多 足够 _ r ’ 稍多 点 儿时 , 他说;
孔子的为官之道学习心得
孔子的为官之道-读书笔记孔子做官的时间很短的,只有五年。
不过也算是有实际经验,他的为官经历包括他的辞职是非常的无奈的。
儒家思想有他的闪光处,他讲究入世,人要到社会中去实实在在的做一些事情,不论做什么,能对社会有点贡献。
讲究在人与人的相处之中去实现人生价值,也交会给人如何更好的生活的办法,比如怎么样交友,树立正确的贫富观等等。
他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仁爱精神至今闪闪发光。
这种缓解社会矛盾的做法,受到了统治阶级的大力利用。
而佛教、道教就不一样了,他不讲究入世,讲究看透了这个无聊的世界,找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躲起来,不去搀和天下的事情。
别说做官了,看到一个做官的巴不得拉过来让他立地成佛。
佛教讲究这辈子要活的艰难点儿,多受苦,目的是来世活的好点儿。
儒家思想比较实际一点,这辈子,你活的开心就可以了。
两种思想各有千秋,指导意义也不一样。
但是对现实社会有更强的指导意义的就是儒家思想了。
孔子不做官的情形是很尴尬的。
由于孔子的个人魅力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他把鲁国管理的非常好了,这就形成鲁国威胁论了,旁边的齐国觉得不妥,要让孔子搞下去不是个办法。
于是就送了大量的美女(80名)到鲁国,鲁定公喜欢啊,天天吃喝玩乐,冷落了孔子,无奈之下,孔子的政治意图得不到施展,就不做官了。
这个情形让我想到了,只做一届的国家总理朱镕基。
忠于职守,是孔子的为官的第一要义。
做什么事情就要做好。
一开始做仓库管理员,账目清晰;做牧场管理员,牛肥羊壮。
然后认真做事,一路坐直升机提拔,最后做到国家代理总理。
现在的官员,你别指望他什么了,他不出来捣乱就算有福了。
自我约束。
“正己然后正人”,这就榜样的力量,有人问孔子怎么做好官,孔子如是回答。
“集思广益”,这是民主集中制的最好体现,不搞一言堂,不盲目抉择。
最伟大的还是在于他推行仁政。
孔子周游列国的时候,被人骂为走狗,这是非常狠的。
但他不以为然,他体恤人民的疾苦,提倡仁政,缓解社会矛盾。
现在提倡的和谐社会,也是这个思想,所以说孔子的思想历经千年依然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儒家的为官之道——忠孝勇恭廉
儒家的为官之道——忠孝勇恭廉
儒家的为官之道——忠孝勇恭廉
区分政治家与政客的根本标志是:
政治家坚持“忠、孝、勇、恭、廉”的五条道德标准,为人民、为民族、为国家谋利;
政客们奉行“奸、逆、懦、傲、贪”的五条卑劣行为,为自己、为特殊人、为小集团谋利。
忠孝勇恭廉,不仅是区别政治家、政客的根本标志,而且是判断一个官员是政治家还是政客的五条亘古不变的道德标准。
政治家不仅是把仁义礼智信五条做人的道德标准和温良恭俭让五条君子道德标准,内化在自己血液里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孝子、善人、好人、君子,而且是把优秀道德品质外化为服务人民、效力民族、效忠祖国的报国行动的伟大政治家:
忠,即忠诚——面对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民族、忠于国家,这是一个政治家的神圣职责;
孝,即孝敬——面对家庭,孝敬父母、恭兄友弟、夫义妻顺,这是一个政治家的家庭责任;
勇,即勇敢——面对工作,兢兢业业、勇于负责、敢于担当,这是一个政治家的政治责任;
恭,即恭敬——面对同事,尊敬同事、尊重下属,恭敬上司,这是一个政治家的道德品质;
廉,即廉洁——面对财色,防微杜渐、廉洁执政、奉公守法,这是一个政治家的政治本色。
政客与贪官的区别仅仅是一步之遥——
政客是没有暴露的贪官!
贪官是已经囚禁的政客!。
孔子教人怎样做官?——《论语》摘句.为官之道
孔子教人怎样做官?——《论语》摘句.为官之道孔子教人怎样做官?孔子虽说自己“少也贱,多能鄙事”,但是我看他其实一辈子也没有做过什么粗重工夫,不是做官就是做教师。
十有五而志于学,二十岁刚读完书出来就找到个好岗位,当了个“委吏”——据说是粮仓管理员,不就是食皇粮的事业单位人员吗?是年生了个儿子,连鲁昭公也送鯉鱼向他致贺,儿子因而取名“鲤”。
第二年,就升为公务员了,当了个“乘田”——可能是相当农业部管理畜牧的基层干部吧。
你说,他会是个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吗?“三十而立”后到五十五岁,二十五年来断断续续在官场上担任过各种公职,最高级别的官职是“大司寇”(相当于公安司法部长)、“摄相事”(总理鲁国事务)。
所以,在《论语》里,孔子讲得比较多的就是为官之道,他经常向学生诉说自己的做官心得,确实是经验丰富,成为官场政治的专家。
时至今日,《论语》仍然值得所有从事行政事务的公务人员好好学习、反复吟诵、潜心领悟。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孔子教人怎样做官吧!首先,孔子认为出仕为官,先要看世道。
政治环境好才出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政治环境不好,就走人,有时还要装疯扮傻哩。
孔子在《论语》里把这个理念不餍其烦地重复了三次,却从来不会教人作一些既使是轻微的反抗。
1.“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国家有道就出来做官;国家无道就(辞退官职)把自己的主张收藏在心里。
)——15.72.“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
)——8.133. “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
”(当国家有道时,他(宁武子)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装傻。
)——14.3其次,怎样才能当官呢?那就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那句名言:1.“学而优则仕”,(“学习优秀者,就去做官。
”)——19.132.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张要学谋取官职的办法。
孔子的为官之道
一、孔子的生平经历
3.孔子经济来源→助丧
“丧事不敢不勉”
---《论语·子罕》
一、孔子的生平经历
4.孔子的从政经历
县长 →“小司空” →司寇→摄行相事 (代理总理 )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各国为什么普遍不用孔子 原因
第一,孔夫子自身的原因 第二,对孔子主张的不同看法
——《论语·宪问》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 士,吾亦为之。”
——《论语·述而》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 浮云。”
——《论语·述而》
“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 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论语·里仁》
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 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富贵有它的合法性问题 第三,富贵还有他的终结性
—《史记·孔子世家》
“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二、为官应具备的条件
1.知识与能力
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论语·述而》
文、行、忠、信
• 所谓“文”,就是指书本知识,即历代保存下来的文献,即 《诗》、《书》、《礼》、《易》、《春秋》五经。
• 所谓“行”,就是指一个人的社会经验。 • 所谓“忠” 和“信”,就是指对待别人的忠心和与人交往
三、孔子推崇的政治领袖的作为
2.正己然后正人
政治最重要的是避 免残酷。
“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为政》
三、孔子推崇的政治领袖的作为
孔子的为官之道52页文档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52
孔子的为官之道
56、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7、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5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 理荒秽 ,带月 荷锄归 。道狭 草木长 ,夕露 沾我衣 。衣沾 不足惜 ,但使 愿无违 。 59、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60、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佩荣《孔子的为官之道》在古代,做官和念书几乎是很难分开的。
古代大学的入学资格是限制在世袭封建贵族的子弟以及民间杰出人士的青年。
所以孔子小时候,也没有念大学的机会,他靠自学,所以其它念书人经过大学的训练,就是要出来做官,因为做官才能够实现他们读书人的抱负。
而另一方面,做官需要具备许多条件,如果这些条件有问题的话,社会就很难上轨道.一、孔子的生平经历1.孔子在季氏的工作经历根据历史资料,他小时候很穷,需要做各种家务。
到了二十一岁的时候成年了,真的需要有固定的收入,他就去做小公务员。
古代的官和吏是分开的。
他只能作吏,等于是基层的公务员。
他在季氏手下做过两件事。
孔子的第一个职位: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吏)孔子的第二个职位:乘田(管理牛羊畜牧的小吏)鲁国国内四天天下:鲁国国君、孟氏、叔氏和季氏。
季氏之家是非常庞大的一个组织和产业,孔子在二十一岁的时候到季氏的家。
起先孔子负责仓库里面的账跟货,能不能平衡,有点类似会计,他说我只要把进出货都掌握清楚就好了。
一年下来,成效斐然。
接着,季氏派他去担任乘田,就是负责管理像牧场这样的地方。
一年下来,牛羊长得非常茁壮,并且繁殖得特别多。
孔子好像是很有办法,事实上他只是尽忠职守。
2.孔子没有收束脩一个人要生存不容易,尤其孔子二十岁的时候要结婚,有孩子了。
他要养家活口啊。
他会怎么做呢?很多人都猜,说孔子大概是靠收束脩吧!在《论语》里面有这样的话,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这句话的翻译从字面上看好像是,你自己带着肉干来找我,我是没有不教的。
但这话听起来有点尴尬,好像是补习班老板的话。
事实上我们也知道,孔子他是不收学费的。
经过研究发现,东汉郑玄他说的很有道理,束脩仅仅指的是十五岁。
所以遵从古代一位学者的见解,孔子的意思是说,从十五岁以上的人,我是没有不教的。
他这样说,是因为他自己十五岁立志求学,到处拜访老师教他,他后来自己要回馈社会。
古人很喜欢用一种礼来代表年龄,譬如说,在春秋时代,你见到一位姑娘,你不能问她今年几岁了,因为古代人的年、月、日计算不像现在这样的精确,所以你问一个人今年几岁,他说比去年多一岁,那他去年呢?他答比前年多一岁。
讲不清楚。
通常他用一种礼来代表生命的一个阶段。
所以见到一个女孩,要问她及笄了没有,及笄就是女子十六岁,把头发束好,代表成年了;见到男子,要问加冠了没有,加冠代表二十岁。
你只要过了一定的礼的年龄,就可以改变身份,进入社会,有不同的权利跟义务。
所以说束脩,问你十五岁了没有。
孔子说,从十五岁以上我是没有不教的。
这样讲虽然恢复了孔子收学费这个缺点——很多人把这个当作缺点,因为他们喜欢把孔子和西方的苏格拉底对比。
苏格拉底的年代比孔子晚,但他有个特色,从来不收学费,并且狠狠地批评别人收学费。
这样一来的话,孔子收学费就变成一个缺点了。
3.孔子经济来源他后来的生活主要是“助丧”,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古人最重视的就是丧礼,丧礼是非常繁复的,从一个人过世到埋进坟墓,要经过五十几道手续,很少有人能搞得清楚,并且这种事情是不能累积经验的。
这通通请专家。
孔子就是这样的专家。
《论语》里有几句话可以证明我这一说法是有根据的:●孔子曾经说过,年轻人到外面去要尊敬有公卿身份的人。
因为古代的人,他做官退休以后,回到故乡可以穿特定的服装,你一看上去就知道这是对国家有功的人。
还有回家的时候就要去伺候长辈。
第三句话最重要了,“丧事不敢不勉”——替别人办丧事,不敢不尽力而为。
我们要问,如果孔子的职业不是替别人办丧事,他这句话怎么能说得出呢?并且《论语》里还有另外一句话,是学生所记的,学生说,“老师在家里办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曾吃饱过。
”我们不仅要问,孔子为什么老去办丧事人家的旁边吃饭呢?因为他负责主持丧礼。
但是重要的是后面那句话,“从来不曾吃饱过”。
你如果从事一个行业,久了之后就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了,因为每天都有这样的事情。
孔子不一样,他每一天都是感情重新开始。
他的生命具有非常丰富的能量跟创意,我们越是了解他,越觉得这个人太神奇了。
●孔子有个习惯,他说“沽酒,市脯,不食”,市面上买的酒,跟市面上买的肉干他不吃,那你送肉干不就白送了吗?并且司马迁说,孔子有三千弟子,每个人送十束肉干,三万束肉干怎么吃呢?所以这些都足以说明孔子他本身有正当的职业。
4.孔子的从政经历因为鲁国的政局一直变动不安,而孔子五十一岁已经知天命了,知道说他应该为社会做一点事,有些贡献,他就出来做官了。
先是担任一个“县长”,这个人一做事就全力以赴,当县长一年就变成模范县,全国没有县比他的县更好。
立刻升官,担任“小司空”,司空是古代负责建设的官,等于是工程部门,小司空就是副长官,他做了一年之后呢,又做得太好了,立刻又升,升到“司寇”,司寇是负责治安的,他一当司寇之后,鲁国大治。
大治就是说全鲁国都上轨道的,市场上面做小动作的、骗钱的……这些统统消失了。
大家听到孔子上来,就自动改善了。
另外呢,一般老百姓的生活就靠八个字:“路不拾遗,男女分途”。
东西掉地上没人捡,男女走在路上分开的,省得嫌疑。
所以这样使得鲁国整个气象一新。
但是很不幸的,你做得越好,其它国家就开始紧张了,尤其是孔子做到司寇之后还“摄行相事”,等于是代理总理,国家总理,他做代理的。
这时齐国看到鲁国大治就紧张了,立刻送了80位美女,120匹好马,送给鲁定公。
定公就不定了,每天欣赏这些美女、欣赏赛马,就不理孔子。
孔子很认真,每天办完公务还要转呈上去,后来鲁定公觉得很烦,毕竟真正当政的还是季氏,就此疏远孔子。
在一次祭祀的时候,没有按照礼的规定,把祭肉分给孔子,这就等于暗示,结果那次孔子没有收到祭肉,就知道鲁君不太愿意重用他了,他就在五十五岁辞职。
(孔子)做官只有五年,五年之内鲁国大治,所以很多人常问我说给孔子机会,真的能平天下吗?我说你真的太小看孔子了,他五年之内使一个鲁国由一个分崩离析变成蒸蒸日上的强国。
如果你给他机会,天下大同也不见得是很困难的事情。
他周游列国,从五十五岁到六十八岁,因为当时还是周朝,他希望在别国受到重用,共同来支持周朝,还是一个完整的国家。
当然周游列国十三年了,非常辛苦,在里面发生了很多故事,也最见证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像“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就是他在过程里面最好的写照。
君子在穷困之中能够坚持原则,人的生命价值就在于你遇到考验能不能够坚持,用了许多比喻,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样的一位学者,他到了六十八岁,年纪大了,终于回到老家,担任国家顾问,到七十三岁过世。
二、为官的条件1.知识与能力像孔子学会五经六艺。
五经就是《诗》、《书》、《礼》、《乐》、《易》,代表文学、历史、哲学还有社会规范加上艺术,等于是全方位的学习。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这是古代的技能。
有这样的知识跟技能,你才能让一个社会或团体维持发展,孔子本身也希望学生也能学到。
他的学生确实也学到了,有一次,季氏就问,你学生里面有哪些人才,你可以推荐。
孔子平常不太愿意主动说,谁如何谁如何,因为他的标准很高。
于是季氏就主动地问他,他说“子路怎么样?”子路来了,子路是孔子很有名的学生,非常地豪爽,典型的山东人。
但是,他有时对于学习比较没有兴趣,他希望可以立刻为国家服务。
所以季氏问子路能不能做官,孔子说子路“果”,就是果决。
他遇到事情下判断的时候非常的快速。
孔子在《论语》里面有句话称赞子路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听到片面之词就可以判断诉讼案件的,大概就是子路吧!一些人把这些话讲为三言两语就可以判断案件,三言两语判断并不困难,片面之词就能判断,代表什么?子路这个人刚正又很果决,所有的人见到他都自然而然讲真话。
那么这样的学生他要做官有问题吗?孔子说毫无问题。
第二位再问,子贡能不能做官?孔子说子贡非常通达。
子贡是孔子学生里面特别聪明、口才特别好的一位学生。
他对任何事情都想得很透彻,通达,天下没有走不通的路,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是你是否找对方法而已。
子贡是这样的人才。
事实上,后来子贡在鲁国作外交工作做得非常出色,把鲁国一个弱国变成一个跟各个国家分庭抗礼(的国家),就靠子贡。
2.为老百姓服务第三位,他再问冉有怎么样,就是冉求。
孔子说冉有多才多艺。
多才多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这个人——“你办事,我放心”,就是多才多艺。
他什么事都可以把它做好。
但是他有个缺点,他比较没有原则。
他当季氏的家臣当总管的时候,就替季氏增加税收,让季氏的财富又增加了。
孔子很生气,他很少公开这么对付学生。
学生不好了,老师也要负连带责任的,划清界线,各位同学,冉有不是我们同道,可以“鸣鼓而攻之”,大家敲着锣打着鼓,批评冉有。
因为他做官并没有替百姓服务,反而替他的长官服务,让他的老板税收增加了好几倍。
这个完全违反孔子的原则。
所以孔子教学生做官,不是光做一个好官,让上级赏识,而是要为老百姓服务,这是基本的原则。
3.坚持原则任何一个人当政,除非做到最高领导,最高领导还要照顾百姓,每一个阶层的官员都要服从上级,那怎么跟上级来交往呢?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孔子有两个字:一是“礼”来作为规范,“礼”这个字是双向的,孔子说过,“君使臣以礼”,就是君让臣做事要合礼,他本身对于礼,严格地遵守。
他曾经被人嘲笑,孔子也被人嘲笑。
心里面也不太开心啊。
他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我侍奉国君按照礼的规范,别人说我谄媚。
因为在当时,拜见国君的礼非常复杂,在堂下先磕头,上堂之后再磕头,两次磕头。
但是礼慢慢松弛之后,大家心里想说,在堂下国君也看不见是谁,磕头有什么用呢?上堂再磕头就省了一次。
只有孔子坚持,所以孔子上朝的时候,所有的人走了一半,孔子一个人跪下来磕头,上了堂之后又再磕头,别人说,你想谄媚吗?孔子说这个礼还在嘛!礼没有废除以前就要设法坚持。
这就是他的原则所在。
我们知道孔子身高192公分,这么高的人跪下来,显然很轰动,别人都会注意到的。
所以别人就会说他这样那样……其实他不太在意。
你要跟长官来往,按照礼的规范。
第二个,他说“以道来事君”。
他的学生,我们刚刚提过,像子路、像冉有都在季氏手下做了大官,因此别人就问他说,子路和冉有可以做大臣吗?我们讲大臣的大,不但是指官位高,还代表他有大臣的风范。
孔子说他们谈不上,只能算是“具臣”,具臣就是具体的臣子。
我负责做事,还没有那样的风范。
别人就问他怎样才能算大臣呢?八个字:“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我用道来侍奉我的国君,行不通我就辞职。
你不能说国君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所以后代念书人做了官之后,你看很多历史剧,就会了解很多大臣跪在地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决不是儒家。
我用“道”,道代表人类的正路,国君跟大臣都是为百姓服务的。
你不能够本末颠倒。
这一点是儒家非常坚持的。
所以在这个时候你可以看到,孔子就用礼来侍君,用道来侍君,所以他的表现非常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