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军队的创立
人民军队发展历程、人民军队光荣传统
人民军队发展历程、人民军队光荣传统人民军队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积淀了丰富的光荣传统。
从创立之初的艰苦岁月,到现如今的现代化建设,人民军队始终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壮大。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27年,当时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在艰苦的条件下成立,开始了对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
经过长征和抗日战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军队正式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人民军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军队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20世纪80年代,军队开始实行军事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的分设,为军事技术的进步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随后的90年代,军队进一步加强对装备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实现了国防科技的突破和装备水平的提升。
21世纪以来,人民军队紧跟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加强了网络战的建设和军事信息化的推进,提高了军队的综合作战能力。
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源远流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始终以保卫人民利益为己任,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与广大民众团结一心,共同抵抗侵略者的侵犯,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人民军队奋勇杀敌,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尊严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还体现在对外援助和维护世界和平的行动中。
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维和部队在国际社会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同时,中国军队还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为世界各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人民军队始终以和平、发展、合作的理念推动着世界的进步。
在新的历史时期,人民军队将继续发扬光荣传统,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战斗力,为实现中国梦和世界和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和光荣传统将永远铭记于心,激励着每一位军人为军队的使命而努力奋斗。
中国军人历史沿革
中国军人历史沿革中国的军事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的军人经历了许多重大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国军人的历史沿革。
古代时期在古代,中国的军人主要是由各个封建王朝统治者组建的军队。
这些军队承担着保卫国家、平定叛乱和征战外敌的重任。
其中最著名的是秦朝的兵马俑,这些兵马俑是为了保护秦始皇的陵墓而建造的。
近代时期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开始了新的征程。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近代化运动的兴起促使中国政府重视军事改革。
维新派和义和团运动都试图提升中国的军事实力。
20世纪初,辛亥革命打破了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创立了中国现代军队。
此后,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争和革命,军队也不断变革和发展。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是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中国军队在这些战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当代时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军事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军队被纳入国家计划,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从解放军到人民武装警察部队,中国的军队担负着保卫国家领土完整和维护国家安全的任务。
21世纪以来,中国的军事实力不断提升。
中国加强了现代化装备的研发和生产,并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
中国的军人在国内外的各种任务中展示了出色的表现。
结束语中国军人的历史沿革是一个漫长而辉煌的历程。
从古代的封建王朝到现代的强大军队,中国的军人一直在努力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我们应该铭记这些英勇的军人,尊重和珍惜他们为国家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参考资料:- 张磊,吴健红,刘婷. 中国军人的历史沿革.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2.- 陈晓东,刘宏毅,郭天焱. 中国军人史.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6.。
在战火中诞生 在辉煌中前进——中国人民解放军79年发展简史
6I N R OR T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于1927年8月1日。
土地革命时期(1927.8-1937.7)称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时期(1937.8-1946.6)称八路军和新四军,从解放战争起,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至今。
土地革命时期1927年4月,蒋介石集团与汪精卫集团一起向共产党发动大规模武装袭击,残酷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使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遭到失败。
在惨酷的现实面前,中国共产党从失败中认识到组建军队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决心以共产党人所影响和掌握的江西南昌部分国民革命军为基础,组建自己的军队。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朱德、贺龙、刘伯承、叶挺等人遵照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组织领导武装起义,即“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8月1日,后来被定为建军节)。
“八一南昌起义”7天后,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
9月11日,毛泽东在湖南、江西边界地区领导了“秋收起义”,组成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而在部队中建立了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则是在三湾改编中完成,它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实行民主制度,制定了革命纪律。
这些原则、纪律和制度,为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初步基础。
1928年2月,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岗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在此期间,毛泽东为工农红军规定了打在战火中诞生在辉煌中前进——中国人民解放军79年发展简史文/刘俊桐时政热点C HINA RE PO RT时事中国200/8.CH A E P 27时政热点CHI NA R EPO R T 时事中国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三大任务,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优待俘虏政策。
同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由南昌起义军余部和湘南农民军编成的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岗山,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会师(后称朱、毛会师)。
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和优良传统
结束
五、严格纪律 六、尊干爱兵 七、三大民主 三大民主是指政治、军事和经济三大民主。 八、拥政爱民 第三节 胡锦涛同志对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职能的新概括 “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这十二个字,精辟 的概括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和职能使命的要求。 一、听党指挥是人民军队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 二、服务人民是人民军队矢志不渝的根本宗旨 三、英勇善战是人民军队履行职能使命的根本要求
授课人:杨超博
第一节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和卓著功勋
一、人民军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著功勋 (一)人民军队的创立(1927) (二)坚持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沉重打击了蒋介石的独裁统
治(1927-1937) (三)八年奋勇抗战,山”,解放全中国(1945-1949) 二、人民军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抵抗外来侵略,保卫祖国领土完整 (二)平息反革命叛乱,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三)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四)抢险救灾
• 第二节 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 一、听党指挥 • (一)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
央军委。 • (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 • (三)支部建在连上。 • (四)在团以上部队和相当于团以上单位设政治委员
和政治机关,营设政治教导员,连队设政治指导员。 • 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三、爱国奉献 • (一)发展文明,建设祖国 • (二)反对分裂,维护统一 • (三)抵御侵略,捍卫主权 • 四、艰苦奋斗
人民军队思想
(三)人民军队思想1、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第一次大革命的失败和土地革命战争初期的严酷现实,使毛泽东悟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掌握武装斗争的领导权,他第一个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毛泽东毕生重视枪杆子,视军队为命根,他一生把掌握军权作为实现革命理想的最主要手段。
2、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毛泽东吸取了中外军事家的文韬武略,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的治军方略和建军原则。
一是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
毛泽东认为,我军是无产阶级的军队,首先要从政治上建军。
要从政治上建军,靠的是党的力量,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直至今天,这仍然是我军遵循和坚持的根本原则。
二是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
毛泽东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宗旨。
"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区别于其他任何军队的本质特征,是毛泽东建军原则的核心。
我军在革命战争和保卫祖国的长期斗争中,始终遵循这一宗旨,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三是创立了政治工作三大原则。
进行强有力的政治工作,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
我军的政治工作,随着革命战争的发展而逐步完善,形成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三大原则。
例如:在平津战役中,北京能够得以完整地保存下来,就是瓦解敌军原则正确使用的典型。
当时,以傅作义为首的55万国民党军队盘踞京津地区。
如果硬打,只能是城毁人亡,其后果不堪设想。
毛泽东高瞻远瞩,一方面在军事上兵临城下,以造成大军压境之势;一方面开辟第二条战线,进行政治瓦解。
最后迫使傅作义起义,北平和平解放,使古老的名城丝毫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军事家和理论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
他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建设的实践中,以其作为军事统帅的气魄和理论家的睿智,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关于作战和建军问题理论体系的毛泽东军事思想。
人民军队光荣传统资料
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 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 屯垦新疆,开发大庆、胜利油田,治理 淮河、黄河、海河,建设川藏、青藏、 新藏公路、铁路,修建成昆、京九铁路 等国家重点工程中 黄河小浪底、长江三峡、淮河流域综合 治理、甘肃雨水集流、宁夏防沙治沙等 工程
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 抢险救灾:1976年唐山大地震、 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 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特大洪 涝灾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 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 于胜利 )、 2003年春天“非典”、 2008年汶川大地震
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南昌起义(我党独立 领导军队)、秋收 起义(红军诞生, 党绝对领导军队)、 广州起义(建立政 府)。
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 坚持十年土地革命战 争 • 建立中央根据地、五 次反围剿、长征
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 八年奋勇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 八路军(即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 总指挥。下辖第一一五师、第一二〇师、第一二 九师,共4.6万多人。 10月,南方八省的红军和 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即新四军), 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下辖第一、二、三、 四支队,共l万多人。
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 解放国土近100万平方公 里,人口1.2亿,解放区 遍布19个省区。人民军 队则由战争开始时的50 万余人发展到120余万人, 民兵达260余万人。
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 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 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 国民党军队807万余人,生擒458万 余人,毙伤171万余人,敌军投诚63 万余人 • 横渡长江
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人民军队的创立
人民军队的创立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掌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论从史出评价事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讨论探索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崇敬革命前辈业绩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后人崇敬思想意识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难点: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
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
(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南昌起义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A.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地点:江西南昌。
36位军事思想家
毛泽东(1893-1976)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他领导秋收起义,创立人民军队,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领导革命新道路。
遵义会议,确定了他在红军和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指挥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1936年12月7日起担任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这个职务,直至逝世。
毛泽东制定了正确的抗战路线、方针、政策,发展壮大了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力量,扩大了抗日根据地,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解放战争中指挥人民解放军打败了蒋介石国民党军队,建立了新中国。
新中国建立后,提出了保卫国防和建设强大的国防军等一系列军事思想,领导指挥人民解放军打败了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和挑衅,巩固了国防,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周恩来(1898-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他创建了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人民军队,领导了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
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任中共苏区中央书记时,与朱德一起领导军民粉碎敌人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
长征途中,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后,与毛泽东一道指挥红军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发挥参谋长的作用,为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在领导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
早年入滇军参加辛亥革命的云南起义,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后又领导湘南起义,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一道开辟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任红军总司令,粉碎了敌人一、二、三、四次“围剿”,长征途中支持毛泽东,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
抗日战争中任八路军总指挥,坚持敌后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第13课 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第13课 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南昌起义。
2、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
3、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1、通过收集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红军长征的有关史实,学习收集资料和整理资料、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通过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综合归纳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3、通过识读“中央红军长征路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习文图结合、灵活处理学习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人民的光明前途而抛头颅、洒热血,与国民党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他们不怕困难、敢于同敌人作斗争、坚信必胜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教学重点: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红军长征。
教学难点:中国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学生主动参与,师生情感互动,讨论交流,问题导学,教学过程:【情景导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8月1日后来被定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的纪念日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思考讨论:南昌起义是如何发生的?它有着什么历史意义?【新课教学】:一、南昌起义1、南昌起义的背景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后,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白色恐怖,使革命暂时处于低潮。
中国共产党人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没有被吓到和征服。
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任务,就是要向人民指出继续革命斗争的必要性,并领导中国人民走上革命斗争的正确道路。
2、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时间:1927年8月1日。
地点:南昌。
3、南昌起义的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
4、南昌起义的经过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昌起义,占领了南昌城。
不久,革命军撤离南昌,南下广东,在途中,革命军遭到挫折,损失惨重。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试题及答案wd-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首先提出“振兴中华”口号的是(D)A、康有为B、洪秀全C、林则徐D、孙中山2.洋务运动最先从哪入手的(E)A.兴办民用企业B.创办新式学堂,C.派遣留学生D.建立新式海陆军E.兴办军工企业3.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打出的旗号是( D )A.“师夷长技以制夷”B.“自强”C.“扶清灭洋”D.“求富”4.洋务运动中,李鸿章率领的用洋枪装备的军队是(B)。
A.鄂军B.淮军C.新军D.川军5.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在中国设立的第一块租界是在(A)。
A.上海B.广州C.福州D.宁波6.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标志是(B)。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洋务运动D.中华民国建立7.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的是( B )。
A.商品经济B.自然经济C.半殖民地经济D.资本主义经济8.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其理论特点是(C)。
A.把西方基督教教义同中国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B.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C.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D.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农民平均主义结合起来9.1843年,创立拜上帝教的是( B )。
A.梁发B.洪秀全C。
冯云山D.杨秀清10.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B)。
A.安庆失陷B.天京变乱C.洪秀全病逝D.天京陷落11.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B)A经验主义B教条主义C主观主义D宗派主义12.1931年11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其政权性质是(D)A资产阶级专政B各革命阶级(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合专政C抗日民主专政D工农民主专政13.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立了(B)A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B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D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14.官僚资本的垄断活动首先和主要的方面是在(B)A.工业B.金融业C.农业D.交通运输业15.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 A )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
从南昌起义到古田会议:人民军队“听党指挥”原则的确立
从南昌起义到古田会议:人民军队“听党指挥”原则的确立从南昌起义到古田会议召开,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确定“听党指挥”原则的重要时期,南昌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对军队领导的开端,此后经历三湾改编、赣南三整等,直至古田会议,基本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是一个艰辛又复杂的历史过程,凝结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
“听党指挥”原则解决了军队听谁指挥和为谁打仗的重大问题,成为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军魂,是“八一精神”的本质特征,更是使军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根本原因和保障。
标签:南昌起义;古田会议;人民军队;听党指挥“听党指挥”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军原则和强军之魂,从南昌起义到古田会议召开的881天是我们党创立人民军队,探索领导武装斗争的时期:“南昌首义诞新军”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缔造人民军队的开始,到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了一支“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的新型军队,从朱毛“红军荟萃井冈山,全力形成在此间”创建中国革命第一个农村根据地,到确定思想上建党和政治建军的古田会议,虽然时间短暂,但人民军队经历了从无到有,也是中国共产党改造旧式军队,吸纳新兵源的过程,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下,党和红军已融为一体。
如何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工作,确立听党指挥原则,是人民军队初创时期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南昌起义和古田会议都是人民军队创建初期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它们交相辉映,在这一阶段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关于建党建军原则与中国工农武装割据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思想建党”和“政治建军”的原则,并在此后得以传承,成为人民军队由小到大,克敌制胜的法宝和根基。
“听党指挥”原则是人民军队的鲜明特色和核心价值理念,成为“八一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取得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胜利的法宝,而且是新时期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行动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
一、军队私有与军阀混战——中国近代的军事困局近代中国国家军队既无力抵御外侮,当中央集权衰落后又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概括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概括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
人民军队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创立和抗日战争阶段:人民军队创建于1927年,经历了早
期的游击战争和长征等艰苦斗争。
在抗日战争中,人民军队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要武装力量,与其他抗日力量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2.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立阶段:解放战争是人民军队的重要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人民军队通过与国民党军队的斗争,逐步解放了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并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
3. 冷战时期和抗美援朝战争阶段:在冷战时期,人民军队积极参与了朝鲜战争和中苏边界冲突,展示了其反帝、抗美的战斗精神和军事实力。
4. 和平时期的现代化建设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民军队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建设目标。
在政治、经济、技术、军事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高了人民军队的整体实力和战斗力。
5. 当代和未来发展阶段:当前,人民军队正处于从传统军队向现代军队转型的过程中。
在新型军事变革、网络空间安全、打赢信息化战争等方面,人民军队正在积极探索和适应发展需求,以适应未来战争的挑战和需求。
发扬我军优良传统 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军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作 出了重大贡献(1949~现在)
1950年10 月,面对美帝国 主义的严重威胁, 中国人民志愿军 打败了不可一世 的美国侵略者。
中国人民志愿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0/38
1959年3月,平息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 , 3.14西藏打砸抢烧事件,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 20世纪60年代以后,当祖国的边疆安全受到多次威胁时, 人民军队先后胜利地进行了中印边境、中苏边境、中越边境以 及西沙、南沙群岛自卫反击战,捍卫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1976年唐山大地震,人民军队派出10万余人,昼夜兼程奔 赴灾区,冒着频繁的余震,抢救人民生命财产。 1978年,大兴安岭发生特大森林火灾,人民军队出动3.5万 人,53架飞机,880台汽车„„
17/38
3、艰苦奋斗
两层含义,一层是为人 民勇于吃苦耐劳,无论在任 何艰难困苦的场合,都一不 怕苦、二不怕死,坚决压倒 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 屈服;另一层是自强不息, 奋发图强,为革命事业一往 无前,勇攀高峰,不断拼搏 进取
18/38
红军时期,战士们中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深 山野洞是我的房,青山绿叶是我的床,红薯葛根是我 的粮,我一心跟着共产党,哪怕敌人再围剿,头断血 流不投降,只要坚持干到底,总有一天见太阳”。全 军将士凭着这种执著的革命追求和不畏艰难险阻的坚 强意志,在长期的艰苦革命斗争中培育的“井冈山精 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岭精 神”,就是人民军队艰苦奋斗风貌的生动写照。
11/38
1998年发生特 大洪涝灾害,人民 军队出动30多万官 兵,1.25万台车 辆„„ 2008年汶川大 地震,人民解放军 和武警部队先后投 入13.7万余人„„
第一讲人民军队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我党早期的军事实践
第一讲人民军队建立的历史背景和我党早期的军事实践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人民军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我军在党的领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紧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了长达22年的革命战争。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我军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终于战胜了国内外强大的敌人,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一、人民军队建立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是旧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的继续和发展。
(一)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制度的国家。
鸦片战争以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日甚一日地侵入,逐步地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从1840年至1910年这段时间,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腐败的清朝政府签订许多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强占或“租借”了中国大片领土,取得在中国驻军、筑路、开矿、传教等特权,控制中国的海关、外贸、财政、金融和交通运输等经济命脉,大量地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残酷地压迫和剥削人民群众,使中国在政治上丧失了独立,经济上濒于破产。
它们同中国的买办阶级和封建势力相勾结,并给中国反动政府提供大量军火和军事顾问,甚至直接出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使中国人民陷于饥寒交迫和受奴役的悲惨境地。
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为了反抗外国侵略者及其走狗的反动统治,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反对英国侵略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战争,反对英法联军侵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反对八国联军侵略的战争,以及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
但是,因为没有新型的先进阶级的领导,这些斗争都失败了。
建军大业观后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程
建军大业观后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程建军大业观后感: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程在观看电影《建军大业》后,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这部电影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创建到壮大的过程,表达了对军人的敬意和对祖国的热爱。
下面我将就电影中所呈现的历史事件和情感内涵进行探讨。
首先,电影《建军大业》通过生动的镜头和细腻的表演,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和发展历程。
电影中展示了党中央组织创立红军、抗日战争时期的游击战、解放战争的运动战和董存瑞献身等一系列历史事件。
这些事件彰显出中国军人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坚强意志和不畏艰辛的精神,也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严密领导和伟大的军事战略。
电影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将历史事件与个人命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奋斗历程。
其次,电影《建军大业》所传递的情感内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电影中,每一个角色都展现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无论是那些英勇冲锋陷阵的战士,还是那些坚毅无畏的指挥官,他们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同时,电影也不忘表达对烈士的怀念和敬意,让我们对解放军的付出和牺牲有了更加真实的感受。
通过电影,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军人的忠诚和勇敢,也能够感受到他们心系人民、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这部电影还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发展壮大的决心和勇气。
电影中的历史事件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年代中国军人艰苦的训练和战斗状态。
无论是在艰苦的环境中长期坚持训练,还是在残酷的战场上与敌人搏斗,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保持了无比的坚定信念和顽强战斗的勇气。
这种不畏艰辛、敢于胜利的气概无疑让我们为之动容,深刻感受到了解放军的血性和拼搏精神。
电影所表达的军人精神和信念对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启示意义,让我们深切明白只有坚守信念、勇往直前,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最后,电影《建军大业》通过细腻的场景和精彩的演绎,展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走向强军的决心和军事实力的寸步不让。
建军大业人物介绍
建军大业人物介绍建军大业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伟大篇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杰出才能和崇高品质的人物,他们为中国军队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介绍几位在建军大业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物,展示他们的卓越才能和伟大品质。
一、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和军事家,毛泽东在建军大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在长征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他提出了一系列军事战略理论,如人民战争理论和歼灭战理论,为中国军队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二、朱德朱德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建军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朱德带领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一系列战略转移和游击战争,有效地打击了国民党军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还积极推动军队的建设和改革,提出了“党指挥枪”的原则,确保了军队的忠诚和政治性。
三、刘伯承刘伯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军事指挥家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
他在建军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伯承参与了长征和抗日战争等重大战役,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军事战略眼光。
他提出了“战略防御,战役进攻,战术反击”的作战原则,为中国军队的战斗指导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四、邓小平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和中国军队的杰出军事家。
他在建军大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邓小平参与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重大战役,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和军事战略眼光。
他提出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军事建设方针,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以上是建军大业中几位重要人物的简要介绍。
他们在中国军队的建立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出色的领导才能和崇高品质。
他们的努力和奉献为中国的独立和国家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今天,中国军队继续发展壮大,继承和弘扬了建军大业的精神,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军队的创立
以下是为您推荐的人民军队的创立,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人民军队的创立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
掌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
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
论从史出评价事件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
讨论探索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崇敬革命前辈业绩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业绩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