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工时工价表

标准工时工价表

家园(东莞) 有限公司

UNIGARDEN (DONG GUAN)CO.,LTD.标准工时工价表

核准:审核:制表:FM-0401-01

工时计算方法

工时计算方法 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 一、工时计算方法 1、出勤工时:为实到人数与每日标准工作时间数(8小时)之乘积 2、受援工时:为接受支援人数与实际支援时间之乘积 3、加班工时:为加班人员与加班时间之乘积 4、实勤工时:出勤工时+受援工时+加班工时 5、除外工时:为当日非发生于生产之工时 6、生产总工时:实勤工时—除外工时 7、异常工时:为当日因各种因素造成生产部无法正产生产而耗费的人工工时。

8、总标准工时:为当日生产之各产品入库总数与各产品之单一标准工时之乘积之和。 9、异常工时:将影响当日生产所发生之状况分别填写实际时间 10、除外工时:将当日发生于生产中无法抗拒之工时,分别填写实际发生之工时。 11、生产工时:为当天生产此工令所发生的实际工时。 12、差异工时:为产出标准工时与生产工时之差 ※生产效率=总标准工时\生产总工时×100% ※总标准工时=产出数×单一产品标准工时 二、注意点 1、由于作业不良问题较多,造成的不良应有专门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不可返回前面工位重工,否则影响正常下拉速度,造成瓶颈现象,不可有此现象发生。作业不良重工时应填写重工工时。 2、新员工试用期间,应在在职培训栏注明,一般试用期为3个月,各领班应将新

员工每段时间进行考核。特别为焊接工艺问题。新员工作业时其产能不能达到标准产能,影响生产效率,应填写在职培训工时。 3、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领班应注意尽量减少转线,应将工令数少的工单(和KEY 板)尽量安排在同一条生产线作业。注意填写转线时间。 4、测试线注意不良品的区分(挡机不良的,不用测试功能,所以其总标准工时会相应减少,其总生产工时一样减少)为了准确记录工时,请测试线领班注意区分。 5、由于电脑和治具有维修需求,所以领班应在最短的时间内知会相关人员进行维修,保证正常下拉。需填写故障等待时间。 企业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以季为周期综合计算工时,若企业因生产任务需要,经商工会和劳动者同意,安排劳动者在该季的第1、2月份刚好完成了季总时的工作,第3个月整月休息。企业这样做应视为合法且没有延长工作时间。对于这种打破常规的工作时间安排,一定要取得工会和劳动者的同意,并且注意劳逸结合,切实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 工时计算方法应为: (1)工作日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年-104天/年(休息日)-10天/年(法定休假日)=251天/年 季工作日:251天/年÷4季=62.75天

ie标准工时

工业工程应用手册之 标准工时 一、标准工时的设定与应用 二、时间研究 三、标准工时 四、标准工时之应用 五、马表测试

一,时间研究 ●泰勒1856-1915☉以马表测量为主。进行工作研究及寻求 改进方式 ☉主张:花费工作时间最少者即是最佳之工作方法 ●吉尔柏思:☉研究操作者之动作,再去删除,合并,重组, 简化等步骤。使方法最好。 ☉主张:能用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去完成工作,时间自然会减少。

二,标准工时 1,定义;在一定标准条件下,以一定的作业方法,由合格且受有良好训练的作业员,以正常的速度完成某项作业 所需的时间。 2,标准工时范围 2.1工作条件:环境,设备,夹治具材料 2.2作业方法:加工方式,操作次序,操作动作,操作布置,姿势┈ 2.3作业员:合格,受完全训练 2.4速度:正常速度 3,标准工时的维护 3.1标准工时方法的训练及查核 3.2工作方法,作业条件,设备,材料等改变时之报告 制度设计。 3.3标准工时之诉怨回馈调查及改订。 3.4定期复查制度 4.标准工时的结构

5.标准工时公式 正常工时=观测工时╳评比因素 标准工时=正常工时╳(1+放宽率) =正常工时+宽放工时 6.标准工时估算 三.标准工时之应用 1.能效管理: ☉效率是对标准时间达成程度的指数,标准时间决定之后。管理人员必须督导作业员在标准时间内完成作业。 2.日程管理:制造部门依据标准时间计算出应生产的产品数量,安排人员设备的配置,日程计划,生产管理等工作,以达成要求的数量。 3.人员成本计算:☉标准时间计算的基本数据。 4.工作绩效评估及奖金计算。 ☉实施奖工制度必须籍由标准时间来衡量工作绩效,才能公平合理计算奖金。 5.设备能力:机器设备具有多少能力,必须依据标准工时来计算分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A公司 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1目的 建立合理化、标准化的工时管理体系, 依据工时定额规范生产,并作为合理利用人员、工艺改进的依据,从而提高公司经营管理及生产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2 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量产品制造过程工时定额的形成、变更、维护等管理;适用于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及其下属单位。 3 使用术语及定义 3.1工时定额:是指在正常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生产单位合格产品或完成一定工作任务的劳动消耗量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单位:小时)。计算方式为:加工(注:装配过程含包装)过程中所有工序工时定额的总和。工时定额是公司进行成本核算,确定设备数量和人员编制,规划生产的基本依据。 3.2 工时定额由基本时间(Tj)和辅助时间(Tf)组成.其中:辅助时间又包括:服务时间(Tw)、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x)和准备与终结时间(Tz)。 用公式表示为:工时定额工时定额=基本时间Tj+辅助时间Tf 序号项目主要内容备注 3.2.1 基本时间(Tj) 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以及表面状态等工艺过程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基本时间。 3.2.2 辅助时间(Tf) 各种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辅助时间。包括:服务时间(Tw)、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x)和准备与终结时间(Tz)。 3.2.2.1 服务时间Tw 为正常操作服务所消耗的时间,称为服务时间。主要指:换刀、修整刀具、润滑机床、清理切宵、收拾工具等所消耗的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

3.2.2.2 休息时间(Tx) 为恢复体力和满足生理卫生需要所消耗的时间,为休息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进行计算。 3.2.2.3 准备与终结时间(Tz) 为生产一批零件,进行准备和结束工作所消耗的时间,称为准备与终结时间。主要指:熟悉工艺文件、领取毛坯、安装夹具、调整机床、拆卸夹具等所消耗的时间。计算方法:一般按操作时间的2%~7%进行计算。 3.3 产品工时定额管理是对产品工时定额的制定、贯彻、统计分析和修订的管理过程。 4 管理体系 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实行统分结合的管理体系,公司授权人力资源科统筹公司劳动工时定额形成、变更、维护等管理,负责相关的国家有关劳动及工时定额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的贯彻执行。各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子公司及控股公司在公司管理框架下,根据自身经营特点,组织自己的工时管理体系。 4.1 职责分工 4.1.1 人力资源科职责 4.1.1.1 负责相关的国家有关劳动及工时定额工作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的贯彻执行。 4.1.1.2 负责公司劳动工时定额政策、制度的制定、核查、申报等工作。 4.1.1.3 公司经营范围内各类产品及服务的工时定额的形成、变更、维护的具体管理工作。 4.1.1.4 负责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工作的日常指导、检查、分析调研及宣传、培训工作。 4.1.1.5 根据工时定额核定生产类人员的岗位设置。 4.1.2 产品设计及技术部门职责 4.1.2.1 负责提供产品或服务的完整产品工艺技术资料, 4.1.2.2 负责提供产品或服务改进或革新后完整的产品工艺技术资料。 4.1.2.3 为工时定额的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4.1.3 生产部职责 4.1.3.1 根据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办法,对当期发生临时工时的派工、检查、验收、核准等日常管理工作。 4.1.3.2 负责劳动工时定额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统计分析及异常情况的分析、反馈工作。 4.1.3.3 根据工时定额审核生产类人员的岗位设置情况。 4.1.4 各级工时定额使用部门的职责 4.1.4.1 负责贯彻执行公司劳动定额管理制度。

工时工价管理制度

工时工价管理制度 一、范围 公司生产部 二、目的 为了提高公司计划管理水平,增加公司经济效益,并为成本核算、劳动定员提供数据,特制定本规定。 三、原则 1、遵循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原则。 2、遵循同工同酬和公平、公正、公开,一视同仁的原则。 3、工价从优的原则。即在工价标准制定中,采用同类企业普遍较高工价标准 三、程序 1.工时标准的制定由公司生产部牵头组织根据工艺方案和实际生产情况提供数据支持,技术部审核 2.工价标准的制定由总经办依据同业调查结果和“相对较高”的原则,提交工价建议方案批准后执行。 四、标准 1、实时工时的原则。即在工时标准制定中,立足我司生产实际情况和用时情况为主的原则。 2、适时规范的原则。即随着企业产品发展,对新增的产品(工序),生产部负有即时制定工时方案,报批后执行. 3、适时调整的原则。即随着生产状况的变化,生产部负有适时调整相关标准,使工时标准客观反映生产实际情况。 4、先试行后实行的原则。即新的工时标准出台后,由生产部牵头、技术部配合进行试行或实测,并根据情况调整后批准执行。 5,对于不同型号的同类产品(工序),以生产量相对较大产品(工序)的工时为基准,结合实测数据,以系数形式确定其它产品(工序)的工时标准。 6.对于临时性生产任务,由生产部根据实际完成任务时间给出临时性工时。在月底上报综合管理部。 五.实施 1,员工如遇工时不合理的地方,应立即向工艺工程师反映,不得以任何借口消极怠工或停工,一旦发现公司将给予处理。 2,生产管理人员合理安排各员工工作,尽量做到公平合理,如遇员工反映工时不合理,应立即上报及时做出回应 3、生产管理人员需及时对返修件、零星加工件的计时工时签字确认, 对于返修件,原则上不计本工序的加工工时,不做另外的处罚;另外考虑员工的经济承受,最高扣除工时不超过2小时 4、对于报废零件,给予每月1%的报废率,具体分以下几种情况: ⑴、当材料价值小于100元,全工序的加工工时小于2小时,免于处罚 ⑵、当材料价值大于100元小于200元,全工序工时小于4小时,按损失(材料+工时费用)的20%处罚 ⑶、大于以上两种情况,经生产部提出处理意见报总经办审批,酌情处理。六、工时计算与工价标准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一、目的:规范标准工时制定与修改作业,使标准工时具有完整性,使ERP系统运行之排程合理和成本准确。 二、名词定义: 2.1、标准工时:在特定的工作环境条件下,用规定的作业方法和设备,以普通熟练工作者的正常速度完成一定质量和数量的工作所必需的时间。 2.2、宽放时间:指作业员除正常工作时间之外必须的停顿及休息的时间。包括操作者个人事情引起的延迟,疲劳或无法避免的作业延迟等时间。对于没有规定发生时间、发生频率、所需时间的不规则要素作业,并不在正常时间范围之内,而属于宽放时间。 2.3、标准速度:没有过度体力和精神疲劳状态下,每天能连续工作,只要努力就容易达到标准作业成果的速度。 三、标准工时的构成: 3.1、标准时间=正常时间+宽放时间=观测时间*(1+熟练修正数+努力修正数)+观测时间*宽放率 3.2、正常时间: 3.2.1、主体作业时间:按照作业目的进行的作业。指能创造价值的作业,如改变产品外形,改变产品性能等。 3.2.2、副作业时间:与主体作业同步发生,起附属作用。如取放工具、检查等。 正常时间设定方法如下: 直接观测法:秒表观测法;摄影分析法;work sampling法。 优点:比较简单;任何人都可以做。 缺点:难于跟标准速度相比较,需要评价标准速度;生产之前不能设定。 合成法:动作分析法、历史数据法。 优点:信赖程度和一贯性高;客观性和普遍性高;不需要评价标准速度;可在生产之前设定;容易消除不必要动作。 缺点:需要教育和训练。 3.3、宽放时间: 3.3.1、私事宽放时间:作业过程中,满足生理要求的宽放时间,如上厕所,喝水,擦汗。 3.3.2、疲劳宽放时间:为了补偿工作过程中体力和精神疲劳,采取的休息或操作速度减弱的宽放时间。 3.3.3、特殊宽放:学习宽放、机械干涉宽放、奖励宽放、工厂宽放、其它宽放. 作业宽放时间:补偿作业过程中发生不规则的要素作业。如用处理不良品等。 3.3.4、集体宽放时间:集体作业时,对于个体差异产生损失的补偿。如熟练度的差异,工位编排产生的损失等。 3.3.5、宽放系数表

标准工时定额制定流程及方法

1目的 确定公司产品生产的标准工时制定流程及方法,制订合理的标准工时定额,是安排生产计划和进行经济核算的基础,在现有设备及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尽可能的精益生产,使大多数员工经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先进员工可以超过。制定和管理制造部生产管理指标,评价各部门的生产能力。 2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制造部对产品标准工时定额的制定、修改及管理的全过程。 3职责 3.1 计划管理部职责 3.1.1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制造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审核、发布。 3.1.2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制定、下发标准工时测定计划。 3.1.3 计划管理部负责对各制造部进行工时效率考核、UST奖金考核。 3.1.4 计划管理部负责更新并保存日常工时数据。 3.1.5 计划管理部对各部门工时负责人员的资格评定及评价。 3.2 各制造部职责 3.2.1 各制造部按照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制定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定额表,定期按计划或因需要对标准工时定额表进行修订。 3.2.2 各制造部门工时负责人员任职条件及工作内容 4程序要求 4.1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发布流程

图1 4.1.1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生产现场实地观摩测出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值记入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并进行现场评价,将现场记录的手写版工序作业时间记录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2 各制造部由根据LS/WI014.034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的管理规定确定各工序宽放率,并将宽放率填入宽放率评价表,交至计划管理部存档、备查。 4.1.3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员根据各工序的实际作业时间及宽放率计算出各工序的标准时间,编制标准工时定额表。产品的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参考下述(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4.1.4 各制造部工时测定工程师对工时测定员测定的标准工时进行复核,确认后加入作业指导书中等待审批。 4.1.6 各型号产品的各工序标准工时定额表制定后,经生产技术科科长审批后,再由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计划管理部汇总编制标准工时汇总表。 4.1.7 当对产品的标准工时产生异议时,由制造部工时管理员安排进行重新测定,修订后再次报送计划管理部进行审核。 4.1.8 对同一种产品的标准工时进行两次审核后若仍产生异议,标准工时按照计划管理部测算出的结果进行颁布实施。 4.1.9 各制造部在测定标准工时需通知计划管理部该型号、该工序的具体生产时间,以便掌握现场测定及复核时间,否则无法复核造成的WI批准延迟责任归该制造部。 4.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4.2.1 标准工时:标准工时是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以标准的作业方法和设备,在合理的劳动强度和正常的作业速度下完成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单位作业量所需的作业时间。 4.2.2 标准工时申请条件:有受控工艺文件、工艺流程图支持且可增值的工序。 4.2.3 标准工时的基本构成:标准时间 = 正常作业时间×(1+宽放率) 4.2.4 宽放率的构成、定义、计算方法详见LS/GWI012.005标准工时宽放率的制定及变更 4.2.5 时间测定方法 4.2. 5.1 选定被测时间的作业工序,将每一单位作业分割成具体的作业要素、必要时再对作业要素分割成具体的动作要素。

产品工价制定管理办法

产品工价制定管理规定 1、目的 为规范公司产品工价制定流程,合理制定产品工价,明确分厂部门相关职能,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2、范围 公司所有产品。 3、管理职责 公司产品工价由企业管理部统一管理。 4、产品工价制定流程 4.1产品工价制定申请: 生产分厂:负责汇总无工价或需变更工价产品,填写《产品工价制定申请表》,递交至企业管理部工价管理员处。 4.2产品工价制定申请接收: 企业管理部工价管理员接到《产品工价制定申请表》,先查证该产品是否未制定工价,确认后签收并提出意见,当日递交至产品工程部。 4.3产品工艺及工时定额: 产品工程部接到工价管理员确认后的《产品工价制定申请表》,组织人员编制产品工艺文件,由定额员根据工艺文件,到生产现场对产品定额工时进行测算及修正,制定产品的工时定额标准。然后填写《产品工价制定审批表》中工艺工时定额项,于签收日期始5个工作日内连同相关工艺文件一起递交至企业管理部工价管理员处。

4.4产品工价计算: 工价管理员确认工艺文件与审批表中工时定额相符后,2个工作日内根据工时定额计算出产品工价。 4.5产品工价审批: 工价管理员完成《产品工价制定审批表》的产品工价计算,交至分厂1个工作日内进行检查并提出意见,再递交至财务部1个工作日内作出修正后,由分管工价公司领导批准,方可实行产品工价。 如公司领导未批准工价实行,则将《产品工价制定审批表》返回产品工程部重新开始流程。 4.6产品工价制定流程图 5管理表单 5.1《产品工价制定申请表》 5.2《产品工价制定审批表》 6、附则 本管理办法经分管工价副总经理批准后,自发文之日起执行,解释权归企业管理部。

标准工时计算

标准工时计算 一、目的: 为了更好地控制生产的人员及产量,使之处于最佳配置状态,真正达到“高产、低消耗”之目的。 “ρ”(以单位产量计)。 1、标准工时的计算方法: 2.1 标准工时的定义: 2.1.1 所有产品的标准工时,都是由产品原料加工,组装测试、检查及包装等 各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总计,而所谓公司标准则是参照国际标准局有关对 人体研究而得出的人类平均劳动强度值,以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即以 公司的一个中等熟练程度的操作工人的操作时间为基础)而定出的标准。 2.1.2 公司的标准工时,最主要由下列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组成,即:零件加 工、SMT、手插机、过波峰炉、执锡、PCB检测、组立预加工、装配、检 查测试、包装这十大工序的标准时间所组成。而这几大工序的标准工时, 又建立在单件标准时间的基础上。 2、基本公式及相关公式: 3.1标准工时=实际时间×(1+宽裕率)(一般宽裕率为实际时间的18%~24%) 宽裕时间 宽裕率= ×100% 实际时间 3.2 工位平均时间:记为“T平” 计划内有效工作时间 T平= 生产计划数 3.3 生产工位数,记为“N” 标准工时 N= 工位平均时间 3.4 生产性: 当天产量×标准工时×100% 生产性= 当天工作时间×出勤人数 3.5 编程效率记作“ρ”

实际生产时间(单位产品)×100% ρ= 标准工时 各操作者过程时间之总和 3.6 平衡率= ×100%(平衡误差±1.5秒) 最大过程时间×操作人数 ε完成台数 3.7 生产达成率= ×100% ε生产预定台数 3.8 生产线不平衡损失率=1-生产线平衡率 3.9不平衡率损失最高的工位时间×合计人数-各工序时间的合计 3.10节拍时间TC=实际作业时间/生产量 直通良品台数 3.11直通良品率= ×100% 完成台数 当日出勤人员 3.12 出勤率(就劳率)= ×100% LINE在籍人员 标准工时×计划日产量 3.13 PAC-1(计划人数)= ×(1+宽裕率)(宽裕率设定为15%) 日稼动时×有效率×就劳率 计划日产量 3.14 人均日产量= PAC-1

装修及土建工程清包工价格及人工工时测算

装修及土建工程清包工价格及人工工时测算 模板:19-23元/平米(粘灰面) 砼:38-41元/立, 钢筋:310-420元/吨,或者10-13元/m2 砌筑:55-70元/立。 抹灰:7-15元/平米(不扣除门窗洞口,不包括脚手架搭拆) 面砖粘贴18/m2. 室内地面砖(600*600)15元/平米, 踢脚线:3元/米, 室内墙砖:25元/平米(包括倒角) 楼梯间石材:28元/平米,踏步板磨边:10元/米。 石膏板吊顶:20元(平棚)铝扣板吊项:25元/平米, 蹲台隔断:120-300元/蹭位。 大白乳胶漆:6元/平米。 外墙砖:43元/平米, 外墙干挂蘑菇石:50元/平米。 屋面挂瓦:13元/平米。 水暖:9元/平米(建筑面积) 电气照明部分:6元/平米。 木工:18-24元/平米(粘灰面),木工35-50元/m2, 架子工5.5元/m2 , 房地产建筑成本(按建筑平方米算) 1、桩基工程(如有):70~100元/平方米; 2、钢筋:40~75KG/平方米(多层含量较低、高层含量较高),合160~300元/平方米; 3、砼:0.3~0.5立方/平方米(多层含量较低、高层含量较高),合100~165元/平方米; 4、砌体工程:60~120元/平方米(多层含量较高、高层含量较低); 5、抹灰工程:25~40元/平方米; 6、外墙工程(包括保温):50~100元/平方米(以一般涂料为标准,如为石材或幕墙,则可能高达300~1000元/平方米; 7、室内水电安装工程(含消防):60~120元/平方米(按小区档次,多层略低一些); 8、屋面工程:15~30元/平方米(多层含量较高、高层含量较低); 9、门窗工程(不含进户门):每平方米建筑面积门窗面积约为0.25~0.5平方米(与设计及是否高档很大关系,高档的比例较大),造价90~300元/平方米,一般为90~150元/平方米,如采用高档铝合金门窗,则可能达到300元/平方米; 10、土方、进户门、烟道及公共部位装饰工程:30~150元/平方米(与小区档次高低关系很大,档次越高,造价越高); 11、地下室(如有):增加造价40~100元/平方米(多层含量较高、高层含量较低);

工时计算方法大全(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

工时计算方法(各机床工时、各工序工时) 生产效率:是衡量生产单位或部门管理绩效的一个指标,体现生产单位或部门的管理能力,即总标准工时与生产总工时的百分比。为了准确快捷填写生产计划表,现将需计算之工时与相关注意事项做说明。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结合其定义,使工时定额更加合理、准确、科学,现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参考国家相关政策标准,制定此工时计算方法。 一.锯床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工时计算公式:T=(k m T 机+nT 吊+T 装卸)k2 式中:k m—材料系数 n—一次装夹工件数;n=1-2; k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k2=1(n=1);k2=0.55(n=2) 2.机动时间:T 机 H 2.1. 方T =料 : 2 机k B 式中:H- 板厚mm k B - 材料宽度系数,查下表

D 2.2.棒料: T 2 机= 4 式中 D —棒料外径 mm D d 02 2.3. 管料 : T 机 = 2 — 1000 4 0 式中 d 0— 管料 内径; mm H H 0*B 0 T 机 = — 2 8000 —方管外形高 3.吊料时 L 间: T 1 吊 = 4.装卸料时 000 间及其它时间: 装卸 2.4..方管: 式中: H mm ;H 0—方管内腔高 mm ; B 0—方管内腔宽 mm ;

800 综上所述: 方料:T=(0.12+n0.0519H+0.001L )k 2-0.00013 H 0*B 0 (min ) 圆料:T=(0.12+n0.0429D+0.001L )k 2-0.0001 d 02 (min ) n —一次装夹工件数; n=1-2; k 2—次装夹工件数修正系数, k 2=1(n=1);k 2=0.55(n=2) 二.剪板冲压折弯工时定额计算标准 1..剪板工时定额计算方法 剪板单件工时定 a —每块工时系数、见表 b —剪角次数 剪板工时系数表 =0.12+ 40 3 额: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标准工时制定规范

目录 1 目的 (3)

2 范围 (3) 3 定义 (3) 4 角色与职责 (3) 5 规范要求 (3) 6 标准工时的计算和发布 (5) 7 相关文件 (5) 8 附件 (5) 1 目的 建立标准工时管控体系,规范标准工时的制定标准和优化制度,为核算生产效率、人机产能、计划排产及制造成本等提供数据支撑。 2 范围 此文件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正式生产的产品。 3 定义 3.1标准工时:所谓的标准时间,就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工作者, 以规定的作业方法和用具,完成一定的质和量的工作所需的时间。 3.2作业工时:一个经过足够训练的合格员工,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以正常的速度完 成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作业工时是在现场实测工时的基础上经过速度评比计算 而得的; 3.3 宽放工时:不符合规则或不直接作用于作业,但又无法完全避免发生的延迟时间, 在一定基础上维持作业时间的所必须需要的时间。以相对于作业时间的比率来设 定,即宽放系数。 4 角色与职责

4.1 工程部: 4.1.1 负责标准工时的维护与管理; 4.1.2 负责对新产品标准工时进行验证。 4.2 生产部: 4.2.1 负责标准工时执行与问题反馈。 4.3 计划部: 4.3.1 负责根据产品标准工时排产。 5 规范要求 5.1 标准工时的制定: 5.1.1 新产品工时:工程部负责对新产品工时进行测试核算并发布归档。 5.1.2 老产品工时:工程部每三个月需要更新一次产品工时。 5.2 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 标准工时我司采用秒表测时法,现场作业实测,再经速度评比与时间宽放后计算而得的。 标准时间= 观测时间×评价系数×(1+宽放率) = 实际时间×(1+宽放率) 5.3 标准工时的制定过程: 5.3.1 前期准备 (1)工具准备:秒表、记录板与工时记录表、铅笔; (2)资料准备:熟悉SOP作业流程以及作业工序; (3)掌握评比因素的有关知识,正确理解正常速度的概念。 速度评价法以100%作为正常速度的基准,如果评价系数为1.1(即110%),代表比正常速度快10%左右,如果评价系数为0.6(即60%),由代 表作业速度相当于正常速度的60%。

工时工价管理制度试行版

工时工价管理制度(试行版) 1. 目的 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机加、焊接加工的工价制定流程,合理测定工时、制定工价,明确各部门相关职能,使工价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工艺准备阶段(试制阶段、试生产阶段)、阶段量产

标准工时、工价的制定、管理(含修订)以及老产品标准工时、工价的维护。 3. 定义 3.1 实测工时(s):指定作业者在无干扰的正常情况下,正确且完整的完成某工 序工作,运用秒表实际测量所得的作业时间。 3.2 宽放时间(宽放系数):生产过程中由于作业因素、生理因素、疲劳 因素、管理因素等因素而给作业人员的一定的宽松时间。宽放系数二(宽放 时间宁实测工时)X 100%依公司实际情况暂定为10% 3.3 标准工时:正常的操作条件下,一位受过训练的熟练作业人员,以标准的作业 方法及合理的劳动强度和作业速度完成符合质量要求的某项工作所需的作业时间。标准工时二实测工时x(1+宽放系数) 4. 权责 4.1技术部负责新产品试制阶段标准工时、工价的初步制定;试生产阶段标准工时、 工价的完善;量产后标准工时的调整、修订以及产品在整个制造周期中的标准工时的维护与管理;对生产部门反映的工价不合理,当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回应或调整。 4.2 生产部制程课应合理安排各位员工工作,尽量做到公平合理;负责对 个别不合理工时、工价的及时合理反馈(提供数据并由部门经理签字);在新产品试生产阶段对标准工时、工价有一定的建议权;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监控,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协助技术部对标准工时进行调整;负责正式工价在本部门的执行;。 4.3 员工如遇工价不合理的地方,应立即向组长反映,不得以任何借口消极怠工或 停工,一旦发现公司将给予处理。 4.4 品管部对产品的质量作出正确的判定。 4.5 技术部经理负责标准工时、工价的审核。 4.6 副总经理负责标准工时、工价的最终审批。 4.7 人事部、财务部根据同类企业普遍工价,确定公司各工种的工价标准 (元/小时),便于技术部计算工序工价。 4.8 生产部、人事部、财务部负责本办法实施状况的监督。 5. 标准工时的制定流程 5.1 公司新产品的标准工时的制定由公司技术部牵头组织,以实测方式确定标准 工时,生产部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和统计数据提供数据支持,经技术部经理审核,副总经理审批行文。 5.1.1新产品试制阶段:技术部应在新产品试制阶段制定出初始标准工时、工序单 价表,并与工艺技术文件同时输出。 5.1.1.1制定初始标准工时表应参考:

21151 工时单价管理办法

Q/XGKJ21151-2015 Q 版次:A/ 0 密级: 受控号: 版号:A/0 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企业标准 Q/XGKJ 21151—2015 工时单价管理办法 2015-05-23 发布2015-05-23 实施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发布

前言 本标准由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人力资源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徐工铲运机械事业部人力资源部 本标准批准人:杨东升 本标准审核人:周天雷 本标准参加编写和会审人员:于海清缪银昌李月平张建平李芬邓守强薛峰 邱祥永张子彬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强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工时单价管理办法 1 总则 岗位工种工时单价是衡量企业直产员工工资水平的标尺,是根据企业战略目标、企业财务承受能力,通过市场调研、分析,结合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建立的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的工时单价。 事业部岗位工种工时单价建立在产品工序工作中心之上,以SAP系统中产品工作中心为核算单元,通过岗位工种工作中心价值评价,按照各岗位工种工作中心的价值及事业部预算目标核定。 2 职能职责 2.1精益制造部负责工作中心的建立、新增与变更,产品工时制定及修订。 2.2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工作中心价值评价,负责按程序核算工作中心的工时单价,负责按实名制报工结果及工时单价进行工资核算。 3 岗位工种工时单价的建立 3.1岗位工作中心确认 3.1.1人力资源部提取SAP系统中产品工作中心,进行分类梳理。 3.1.2各分厂对分类梳理的工作中心进行核对认可。 3.1.3精益制造部对工作中心明细进行确认。 3.2岗位工种价值评价,确认重要度 3.2.1建立岗位价值评价指标及标准体系。根据每项指标的重要度与价值,按任职条件,工作特性、工作业绩影响等3维度12项指标,设定评价标准及权重(见附表2)。 3.2.2岗位工作中心价值评价。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专家及各分厂员工代表,对确认后的岗位工作中心进行评价(见附表3)。 3.2.3对评价结果进行加权数据统计,初步确定重要度。 3.2.4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及分厂对评价数据进行论证,重点关注高、精、尖岗位工作中心,按程序进行重要度修正。 3.2.5确认工作中心重要度。 3.3确定岗位工作中心工时单价 3.3.1根据当年预生产产品明细,提取SAP系统各工作中心产品工时明细,由精益制造部和相关分厂分别确认。 3.3.2核定参与工时分配人员,按照事业部年度预算原则,确定当年目标工资。 3.3.3以全年预算产量,预算各分厂全年预计产生的总工时。 3.3.4以各分厂全年目标工资及全年总工时核算各分厂标准系数1的工作中心工时单价。

标准工时定义

一. 标准工时定义: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二.标准工时的用途: 1确定作业者的工作量 2确定作业者的操作机台数. 3作业者之间的工作量平衡. 4作业者的效率评定. 6制订周计划,日程计划. 7决定作业方法. 5制订生产计划. 8衡量生产力. 9制订标准成本. 10标准成本与实际成差异分析. 11确定外包单价. 12确定劳务费用. 三.标准工时的制作. 第一步:了解情况 必须对整个操作有详细而完整的了解.并填写时间研究表的正面及反面表头的相关部分.完整的操作表示为:动作的重复点之区间时间.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通常将整个操作划分成若干单元,分别测量各个单元,所有单元时间之和等于整个操作的时间. 划分单元的原则: 1.每一单元应有明确的起始点. 2.单元时间愈短愈好,但要能精确测量.

3.人工操作单元与可变单元分开.人工操作单元才是我们研究的对象.比如半自动印点工位划分为人工对位单元和机台自动卬刷单元. 4.不变单元与可变单元分开.不变单元是指在各种情况下操作时间都基本相等的单元.如:切割工位中拿取,对位,放置玻璃的动作,可变单指因加工对象不同所需时间变化的单元如:切割工位中机器切割部分.当型号不同时其走刀次数不同. 5.规则单元,间歇单元分开.规则单元是指加工每个工件都需要的单元,间歇单元指加工过程中偶而出现的单元.如贴片工位中更换整理擦布的动作. 6.按人的动作要素来划分.比如贴片工位划分为取玻璃+擦拭+对位+滚压+放置 第三步:测时(秒表时间研究) 测时工具:1.秒表,2.观测板,3.时间研究表,4.其它如米尺,计算器等. 测时方法:最常用的有归零法,连续测时法. 归零法:在一个单元开始时按动马表,单元结束时按停马表. 边续测时法:当第一单元开始时按动马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不使马表归零,而任其走动.仅在每一单元结束时查看并记录该单元时间 异常值的概念:某一单元的秒表读数,由于一些外来因素的影响,而使其超正常范围的数值. 第四步:评比 评比的定义:时间研究人员将所观测到的操作者的操作速度与自己所认为的正常速度作比较. 评比尺度:60分法,75分法,100分法. 100分法:观测到速度大于常速度”给予100分以上的分数,小于常速度给予100分以下的分数.等于正常速度给100分. 正常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 关于正常速度的说明: 几种国际公认的正常速度: 1、平均体力男子,不带任何负荷,在平直道路上以4.8Km/h的速度行走. 2、30秒内将52张扑克牌分成四堆的速度. 3、在25秒内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时间研究人员必须通过训练, 渐在自己的关头脑中形

规范标准工时评定规则(mod)

標準工時評定規則 1.目的:為公平設定本公司之動作單元之時間標準,以資評估產品之標準工時及生產線人力之依 據,故制定此細則. 2.範圍:凡本公司之所有產品之操作員正常操作時間均適之. 3.本標準工時系統採用模特排時間法(Modolar Arrangement of Predetermined Time Standard,簡 稱:MOD法) 4.MOD法說明: 模特法的基本原理來源於大量人體工程學的試總結,歸納有以下幾個方面: (1)所有由人進行的作業,均是共通的基本動作組成的,模特法將實際生產作業中的人體動作 歸納為21種. (2)不同的人做同一動作(在作業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所需時間基本相等. (3)人體不同部位的動作,所用時間值是相互成比例的,如手的動作時間是手指動作時間的2 倍,小臂的動作時間是手指動作時間的3倍,由此就可以定義手指一次動作時間為人體動作的基本單位時間,同時其他動作與之成倍數關係計算求得. 模特法根據人的動作級次,選擇以一個正常人的級次最低、速度最快、能量消耗最小的一次,即手指動作的時間消耗值,作為它的時間單位,即1MOD=0.129S 模特法的21種動作都以手指動作一次(移動距離2.5cm)的時間消耗值為基準進行試驗、比較,來確定各動作的時間值.具體21個動作的分類及表示符號見下表: MOD法動作時間分類表

由上表知,MOD法把人的動作分成上肢、下肢、其他等動作,分別由符號M、G、P、F、W……代表,符號後僅賦予數字1、2、3……代表模特時間值,如M1代表1MOD=0.129SEC,M2即代表2MOD、以此類推. 5.本公司MOD法制定標準工時基準如下: (1)以MOD分析之正常時間(即100%效率水準). (2)本細則規定之標準作業距離為20CM. (3)私事寬放:因本廠採取中休制度,故寬放率為0%. (4)疲勞寬放:因本廠作業強度屬輕、中度作業,故取寬放標準為15%. (5)作業寬放:如,a.臺及場地的簡單清潔與準備,包括轉換產品品種時的時間消耗. b.來料及零件不良造成的停頓.(SMT零件腳寬不準) c.現場監督者與檢查員臨時抽檢及口頭指示造成的偶發停頓. d.上下工位的傳遞中偶發問題等. 以上各寬放平均取:3%. (6)特殊寬放:如管理寬放、小批量的寬放、獎勵寬放、機械幹擾的寬放、不同作業人群 的寬放等,平均取:2%. 和計以上可知本公司取平均寬放率為20%.以上為一般正常狀況之基準,如產品設計或工作環境等有異常時,得酌情修正. 6.標準工時如下各頁所示. 6.1.1 DIP H/I段插件工時如下:

标准工时定义

标准工时定义

一. 标准工时定义: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用最合适的操作方法普通熟练工人以正常速度完成某项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二.标准工时的用途: 1确定作业者的工作量 2确定作业者的操作机台数. 3作业者之间的工作量平衡. 4作业者的效率评定. 6制订周计划,日程计划. 7决定作业方法. 5制订生产计划. 8衡量生产力. 9制订标准成本. 10标准成本与实际成差异分析. 11确定外包单价. 12确定劳务费用. 三.标准工时的制作. 第一步:了解情况 必须对整个操作有详细而完整的了解.并填写时间研究表的正面及反面表头的相关部分.完整的操作表示为:动作的重复点之区间时间. 第二步:划分操作单元.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通常将整个操作划分成若干单元,分别测量各个单元,所有单元时间之和等于整个操作的时间. 划分单元的原则: 1.每一单元应有明确的起始点.

3、在25秒内将30只销子插入30个孔内,时间研究人员必须通过训练, 渐在自己的关头脑中形 成”正常速度."指操作者工作时对提高效率在主观意志上的表现. 第五步:确定宽放率 宽放的定义:是指作业时所必需的停顿和休息时间 宽放的种类: 一. 生理宽放:如喝水,上厕所,擦汗等. 二. 疲劳宽放:在一段时间的连续工作以后有疲劳感或劳动机能减能退的现象. 要给予:宽放时间”以消除之. 三. 间歇宽放:对以生在一固定的间隔内,或一定周期之后的动作所需时间. 四. 其它宽放:对可能发生但不一定发生的事件,预先给予宽放 . 宽放率=宽放时间/工作时间.如20%=5760秒/28800秒.其中5760秒是宽放时间, 28800秒(即8小时)是工作时间.20%是宽放率. 什么是生产线平衡(line balance)? 一、“节拍”、“瓶颈”、“空闲时间”、“工艺平衡”的定义 流程的“节拍”(Cycle time)是指连续完成相同的两个产品(或两次服务,或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换句话说,即指完成一个产品所需的平均时间。节拍通常只是用于定义一个流程中某一具体工序或环节的单位产出时间。如果产品必须是成批制作的,则节拍指两批产品之间的间隔时间。在流程设计中,如果预先给定了一个流程每天(或其它单位时间段)必须的产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流程的节拍。 而通常把一个流程中生产节拍最慢的环节叫做“瓶颈“(Bottleneck)。流程中存在的瓶颈不仅限制了一个流程的产出速度,而且影响了其它环节生产能力的发挥。更广义地讲,所谓瓶颈是指整个流程中制约产出的各种因素。例如,在有些情况下,可能利用的人力不足、原材料不能及时到位、某环节设备发生故障、信息流阻滞等,都有可能成为瓶颈。正如“瓶颈”的字面含义,一个瓶子瓶口大小决定着液体从中流出的速度,生产运作流程中的瓶颈则制约着整个流程的产出速度。瓶颈还有可能“漂移”,取决于在特定时间段内生产的产品或使用的人力和设备。因此在流程设计中和日后的日常生产运作中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工时工价管理制度

工时工价管理制度 总则 第一条、本制度适用的范围 公司生产部机加组 第二条、制定本制度的目的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为规范我司机加工的工时工价标准、管理方法、程序,明确相关标准的管理和审批程序,规范工时统计、工资结算的凭证和依据,使相关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员工创造更为理想的工作环境,共同为企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条、制订工时工价制度遵循的原则 1、遵循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原则。 2、遵循同工同酬和公平、公正、公开,标准面前一视同仁的原则。 3、工价从优的原则。即在工价标准制定中,采用同类企业普遍较高工价标准为我司标准的原则。 第一章工时标准的制定 第三条、机构、组织和审批程序 工时标准的制定由公司技术部牵头组织并提出方案,生产部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和统计数据提供数据支持,人事行政部审核,总经办审 批行文。 工价标准的制定由人事行政部依据同业调查结果和“相对较高”的原则,每年向总经办提交工价建议方案,经总经办批准后执行。 第四条、标准制定原则 1、实时工时的原则。即在工时标准制定中,采取参考同类企业相关标准为

辅,立足我司生产实际情况和用时情况为主的原则。 2、适时规范的原则。即随着企业产品发展,对新增的产品(工序),主管部门负有即时制定工时方案,报批后执行的责任。 3、适时调整的原则。即随着生产状况的变化,主管部门负有适时调整相关标准,使工时标准客观反映生产实际情况的责任。 4、先试行后实行的原则。即新的工时标准出台后,由技术部牵头、生产部配合进行试行或实测,并根据情况调整后批准执行。 第二章相关规定 第五条、新增生产项目的处理 新增产品、工艺修改、加工设备的升级,以及因加工技术的进步引发的工时变化,由技术部牵头、生产部配合,以实测方式确定工时,报总经办批准后实施。 第六条、同类产品的工时制定原则 对于不同型号的同类产品(工序),以生产量相对较大产品(工序)的工时为基准,结合实测数据,以系数形式确定其它产品(工序)的工时标准。 第七条、反复出入库产品的工时制定原则 部分需反复外协配合加工(如冲压、退火、调质、切割等)的产品或工序,在制定工时时,需分别对各工序的工时进行核定。 第三章实施过程中各相关部门职责 第八条、员工职责 1、认真填写《工时记录表》,保证字体清晰,图号、名称、工 序名称的正确,如有不清楚的地方,造成的损失由员工自己承担 2、如遇工时不合理的地方,应立即向组长反映,不得以任何借

标准工时工资计算方法

工资计算依据及方法 一、法律定义 1?、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 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 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 2、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3、计薪天数 月平均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适应加班工资的核算及补偿 加班工资=月薪÷21.75×加班天数×所对应的倍数 月实际计薪天数=当月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月计薪天数=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出勤天数比例=21.75/(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 法定休假日休息,否则另算加班费。 4、计薪日 计薪日是指出勤天数及法定假日,平时休息、周末休息不计工资,不属于计薪日 二、计算方法 1、标准工时制的工资计算 工资=月薪÷21.75×月计薪天数×(出勤天数比例)+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 或=月薪÷(当月应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实出勤天数+法定休假日)+加班费+绩效-社保-个税 例:某员工月工资2100元,6月份出勤19天,法定假1天休息,则工资为:月薪=2100/(20+1)*(19+1)=2000 2、加班条件下的工资计算 A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8天,月休2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2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21.75*10*1.5+1250/21.75*12*2=3491.4元 B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10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21.75*5*1.5+1250/21.75*7.5*2=2543.1元 C条件:某工人6月出勤26天,月休4天(含法定假日休息),8小时制,基本工资1250元,则当月工资为: 月薪=1250+1250/21.75*0*1.5+1250/21.75*6*2=1939.7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