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谊
[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谊]唐朝诗坛好友元稹和白居易
[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谊]唐朝诗坛好友元稹和白居易唐代诗坛中最好的一对朋友,应该是白居易和元稹,今天的文学史上,白居易的地位比元稹高得多,可在当时,两人合称“元白”,元在白前。
而他们两人的友情之深,远不止场面上的唱和,而是一种梦相交、情相融的状态。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网上有人总结唐诗的特点:“田园有宅男,边塞多愤青。
咏古伤不起,送别满基情。
”虽是戏谑之言,倒也精确地说出了唐诗常见的题材:田园、边塞、怀古和友情。
中国人情感流露含蓄应该是元以后的事,唐宋时期的中国人特别是诗人,情感的表露之炽烈一点不亚于西方诗人。
譬如李白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如果搁在今天,那还不会让人怀疑他们之间“基情”满满呀唐代诗坛中最好的一对朋友,应该是白居易和元稹,今天的文学史上,白居易的地位比元稹高得多,可在当时,两人合称“元白”,元在白前。
而他们两人的友情之深,远不止场面上的唱和,而是一种梦相交、情相融的状态。
白居易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元稹生于大历十四年(779),两人同年登科,在长安同朝为官,一有闲暇就在一起诗酒征逐,互相唱和的诗歌实在太多太平常了,那频次堪比今天的好友在微信和微博上相互点赞。
最离奇一次是两人的心有灵犀,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更没有微信朋友圈里晒风光照,他们同一天作诗思念对方。
唐元和四年(809),元稹时任监察御史,奉旨前往东川,走到古梁州时,写了一首《梁州梦》: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诗中说我正梦见和白居易等朋友在京城曲江旁游玩,一起走进慈恩院。
突然屋外驿卒大声叫人去安排马匹等候老爷启程,梦醒了,才知道身在梁州。
而在长安的白居易同一天也写了一首《同李十一醉忆元九》: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那一天,白居易和弟弟白行简、好友李杓直喝酒,喝着喝着觉得少了元稹,有些遗憾,回忆起往日同醉的好时光,然后计算好友的行程,嗯,元九(即元稹)今天该到梁州了。
元白之交典故
元白之交典故
元白之交的典故源于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的深厚友谊。
元稹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据史书记载,元稹和白居易在长安城相识,并成为好友。
他们共同探讨诗歌创作,互相欣赏彼此的才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元白之交的典故主要是指他们之间的诗词唱和和书信往来。
他们时常以诗词表达彼此的思念之情和共勉之意,这些作品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对友谊的赞美。
他们的书信也充满了互相鼓励、关心和支持的话语,显示出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
元白之交的典故被后人传颂不衰,成为形容真挚友谊的代名词。
它表达了朋友之间相知相惜、互相扶持的美好情感,也寄托了人们对友谊的向往和追求。
白居易与元稹的感人故事
白居易与元稹的感人故事
白居易和元稹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
他们是好友,经常在一起交流学术和文学上的见解。
他们的友情也经历了一次感人的故事。
有一年,元稹因得罪权贵而被贬到偏远的南方,他感到非常孤独和失落。
白居易得知后,便写信给元稹,表示自己会在春天到南方拜访他。
等到春天来临,白居易果然走遍山山水水,终于找到了元稹。
他发现元稹病得很重,躺在床上无法动弹。
白居易便照顾元稹起居,为他泡药、送水,还给他讲故事,为他打气,让元稹感到非常温暖和感动。
在白居易的照顾下,元稹的病痊愈了。
白居易要离开时,元稹非常感激他,说:“你是我这辈子最好的朋友。
”这句话让白居易非常感动,他也表示他们的友谊将会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永不凋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是无私、真挚、关爱和带着责任的。
即使距离遥远,时间久远,真正的友情也会像春天的花朵一样永不凋零。
写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的唯美作文
写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的唯美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友情如璀璨星辰,闪耀着温暖而持久的光芒。
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便是这其中最为动人的篇章之一。
那是一个阳光并不十分耀眼的午后,我偶然翻开一本泛黄的古籍,不经意间走进了白居易和元稹的世界。
他们的友情,并非是那种惊天动地的传奇,却在细水长流中沁人心脾。
白居易和元稹相识于科场,两个怀揣着梦想与抱负的年轻人,目光交汇的瞬间,仿佛就注定了一生的相知相惜。
他们一同在京城的大街小巷中漫步,谈诗论文,畅想未来。
还记得有一次,元稹被贬至通州,路途遥远且艰辛。
白居易在京城,心却早已飞到了好友的身边。
那时的通信极为不便,一封书信往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
元稹在通州,身体抱恙,心情低落,每当夜幕降临,望着窗外的冷月,心中满是对京城的思念和对好友的牵挂。
而白居易呢,在京城的日子里,也是无时无刻不在惦念着元稹。
他会在热闹的集市中,看到一件精美的物件,便想着要是元稹在,定会喜欢;他会在与友人的聚会中,多饮几杯酒,然后在醉意中喃喃念着元稹的名字。
终于,元稹的一封书信历经千辛万苦送到了白居易的手中。
那信中的字迹或许因为路途的颠簸而有些模糊,可白居易却视若珍宝。
他迫不及待地展开信纸,一字一句地读着,仿佛能透过那些文字看到元稹憔悴的面容和坚定的眼神。
元稹在信中诉说着通州的艰苦,却也不忘鼓励白居易在京城要坚守初心,追求理想。
白居易读完信后,眼眶湿润。
他立刻挥笔回信,将自己的关心和思念倾注于笔尖。
那一封封书信,在两地之间穿梭,成为了他们友情的最好见证。
有一年冬天,京城下起了大雪。
白居易独自站在庭院中,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心中突然涌起一股莫名的惆怅。
他想起了远在通州的元稹,不知他那里是否也下着雪,是否有足够的棉衣御寒。
于是,白居易提笔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
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
白居易和元稹的关系
白居易和元稹的关系白居易和元稹的关系白居易与元稹绝对算是唐朝诗人中的一对好“基友”,二人同年考取功名,分配到一个单位,做了同事,此后二人形影不离,一同游玩,诗歌唱和,干了一切“好基友”之间会干的事情,这还是早年间的事,后来二人的命运更是时时牵连在一起,二人的心更是时时挂牵着对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白居易和元稹的关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青春年少白居易和元稹自贞元中(公元802年左右)结识,因为这一年他们同登科第,一起被分配到秘书省当校书郎,于是二人“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漫狂”。
二人形影不离,流连于花前月下,“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
特别是“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读这一句的时候我怎么想起“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一句了。
而一旦白居易被调到长安城郊当县尉时,元稹就写: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
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官家事拘束,安得携手期。
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还有元稹的《和乐天秋题曲江》中一句“今来云雨旷,旧赏魂梦知。
”写到了巫山云雨,而且是“云雨久旷”,真是我想多了?再看元稹诗《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白居易的回应: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
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
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特别是白居易的《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中……诗仙归洞里,酒病滞人间……好去鸳鸾侣,冲天便不还。
天呀,“鸳鸾侣"这一下坐实了”云雨“了。
二、两地相思幸福相聚总是短暂的,二人踏上仕途以后便是分多聚少。
只能以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了。
元稹对白居易是“春草绿茸云色白,想君骑马好仪容。
”白居易对元稹是“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一个是想起了对方的好仪容,一个是心里空落落了。
《禁中作书与元九》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
五声宫漏初明夜,一盏残灯欲灭时。
元稹排行老九,古称元九。
古代文人墨客的挚友情怀: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谊之道
古代文人墨客的挚友情怀: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谊之道介绍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世界里,友谊被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精神财富。
白居易与元稹是唐朝时期闻名于世的两位文学家,他们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本文将探讨他们之间特殊而令人钦佩的友情,并解析其背后蕴含的价值观和观念。
背景•白居易(772年-846年):唐朝时期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和官员,以其婉约派风格而闻名。
•元稹(779年-831年):同样是唐代优秀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以其豪放派风格和酒体诗而知名。
建立友谊白居易与元稹在政府任职期间相识,并因共同热爱文学而开始交往。
他们通过互相赠送诗歌、书信以及面对面交流来加深彼此了解,在共同创作方面也积极合作。
这种互动促使两位文人逐渐认识到彼此的才华和品性,并最终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友情特质相互尊重与赞赏白居易与元稹彼此欣赏对方的文学才华和创作风格,相互给予肯定和赞美。
他们以平等、尊重、真诚为基础,从而培养出一种持久强大的友谊。
知音共鸣白居易和元稹在文学追求上有着相似的理念和观点,非常理解对方的写作方式和内心世界。
他们能够深入交流,并共同探讨诗歌、哲学、人生等话题,从而增进了彼此之间的连接。
共同工作与合作两位文人不仅在创作领域中互相启发,还积极合作撰写文章、参与文化活动。
他们共同经历了各自政府职务带来的挫折和困惑,在困境中相互鼓励、支持和帮助。
友谊之道的启示白居易与元稹的友谊体现了古代文人墨客在友情中的追求和实践。
他们的友情之道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1. 相互尊重与赞赏是友谊的基石,要真诚表达对朋友的欣赏和支持。
2. 与知音共鸣可以建立更深厚的连接,通过深入交流分享想法和感受。
3. 共同工作与合作有助于促进友谊发展,创造共同成就,共同度过挫折。
结论白居易与元稹之间的友谊代表了古代文人墨客关于友情的追求和理想。
他们的交往方式、相互尊重与赞赏以及共同工作合作体现出真挚而深厚的情感纽带。
这种友谊之道不仅值得我们钦佩并效仿,也为我们提供了对待朋友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指导。
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诗词
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诗词摘要:一、元稹与白居易的友谊背景1.元稹与白居易同朝为官2.两人的文学成就与地位3.成为莫逆之交的原因二、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诗词概述1.《离思》2.《赠白居易》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三、诗词内容分析1.《离思》中的离愁别绪2.《赠白居易》中的赞美之情3.《闻乐天授江州司马》中的关怀与安慰四、诗词对元白友谊的体现1.诗词创作背景与两人关系2.诗词中表达的情感真挚3.诗词成为友谊的见证正文:元稹与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两人的友谊成为文坛佳话。
他们同朝为官,地位显赫,共同推动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元稹与白居易的友谊基于共同的文学理念、相互尊重与理解,成为莫逆之交。
元稹写给白居易的诗词有三首,分别是《离思》、《赠白居易》和《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这三首诗词体现了元稹对白居易深厚的友谊。
在《离思》中,元稹以离愁别绪为主题,表达了自己与白居易分别时的痛苦。
诗中写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四句诗描绘了离别的悲凉,同时也表达了对白居易的思念之情。
在《赠白居易》一诗中,元稹赞美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与品德。
诗中写道:“同登科第,联镳并辔。
共成三事,名重一时。
青蝇附骥,千里共垂。
碧鸡映月,五云相随。
”这些诗句充分展现了元稹对白居易的敬仰与钦佩。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是元稹得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对白居易的关怀与安慰。
元稹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鼓励白居易,表达了自己对白居易的信任与支持。
这三首诗词不仅体现了元稹与白居易之间的真挚友谊,同时也成为唐代文学的瑰宝。
白居易和元稹的一生情
白居易和元稹的一生情中国历史上文人相交之事甚多,然文人之情,莫甚于元白者。
不同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友情,子期伯牙的是知己之情——这世间只有你理解我,所以我愿意为你不再抚琴,所谓心心相惜是也。
而元稹和,以志同道合为始,却以更为真挚深刻感情结束,两人唱和长达三十年,诗篇加起来有近千首,堪称一对“极品”好友。
白居易与元稹相识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当时白居易进士及第,元稹则考中了明经,后来通过了吏部的“书判拔萃科”考试,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同时被授予校书郎的官职。
这是个没什么事可做的闲职,二人便一起游山玩水、饮酒吟诗,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那时的白居易和元稹,尚未真正踏上仕途,只是在翰林院编书,对官场黑暗腐败,当朝者昏聩无能,宦官横行朝野只是旁观。
相伴他们最多的,是长安紫陌、高堤垂柳、翰墨花月,这也是他们一生中仅有的一两年欢乐平稳时光。
二人深厚的友谊由此开始,好的形影不离,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慈恩塔、皇子陂、直城路、曲江池、杏园……他们一路玩一路唱和,长安的每一寸地方,他们都一一走过。
后来元稹虽然因娶妻而前往洛阳,但校书郎的职位还在,屡次来往于洛阳与长安之间,直到贞元二十一年稳定在长安。
元白两人相交的原因白居易在《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里说过:“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
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孤且直”!透过这首诗,我们能想象当时还未而立之年的元稹抱着一腔热血,踏进庙堂,面对黑暗朝堂时不屈又执拗的身影,令人称赞的风骨,耿直且孤高,也易倒。
他遭到了第一次打击。
元和初年,元稹任左拾遗,有了上折权,他连续上书,文采太好,受到了皇帝召见。
此举被朝中宰臣权贵注意到,当年九月十三日元稹被贬到河南当县尉了。
白居易更直接更果断,尚未授官,就因“对策语直,不得谏官”,外放去周至做县尉。
被贬的元稹没过几天就得到母亲逝世的消息,唐朝丁忧需要二十七个月,元稹回故乡,白居易此时恰好被调回长安做拾遗,两人擦肩而过,迎来聚少离多的岁月。
白居易为元稹写的墓志铭原文
白居易为元稹写的墓志铭原文(最新版)目录一、前言二、元稹的家庭背景与仕途经历三、元稹的文学成就四、元稹与白居易的友情五、白居易为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意义六、结语正文一、前言公元 846 年,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元稹逝世,终年五十三岁。
作为元稹的好友,著名诗人白居易为其撰写了墓志铭,以纪念这段深厚的友情。
本文将从元稹的家庭背景、仕途经历、文学成就以及他与白居易的友情等方面,详细阐述白居易为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意义。
二、元稹的家庭背景与仕途经历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
他的家族世代为官,父亲元宽曾任给事中,母亲卢氏为范阳卢氏家族的成员。
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元稹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在成年后顺利走上了仕途。
他先后历任大理少卿、大理丞、刑部侍郎等职,最终官至户部尚书。
三、元稹的文学成就元稹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元白”。
他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其中包括诗、赋、散文等多种形式。
他的诗歌以描写自然风光和表达友情为主题,风格清新脱俗,深受后人喜爱。
此外,元稹还在文学理论方面有所建树,他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
四、元稹与白居易的友情元稹与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两人自幼相识,友情深厚。
在文学上,他们共同倡导以诗歌为武器,揭露社会黑暗,为人民发声。
在生活上,他们互相关心,互相扶持。
元稹逝世后,白居易为之撰写墓志铭,以表达对挚友的缅怀之情。
五、白居易为元稹撰写墓志铭的意义白居易为元稹撰写墓志铭,不仅表达了对挚友的深切缅怀,还展现了元稹一生的仕途经历和文学成就。
这篇墓志铭既是对元稹个人的纪念,也是对唐代文学繁荣时期的历史见证。
它为我们今天研究唐代文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六、结语白居易为元稹撰写的墓志铭,不仅展现了元稹一生的仕途经历和文学成就,还表达了两人深厚的友情。
元稹和白居易的故事
元稹和白居易的故事元稹和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两人之间有着很深的友情,他们一起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下面是他们的故事。
一、相识与交往元稹和白居易都是唐代文坛的才子,他们在皇宫中相识并结为挚友。
起初,元稹在文坛上声名不显,而白居易却已是栋梁之材。
然而,白居易并没有因此疏远元稹,反而展现出极大的关心和帮助之意。
白居易看中了元稹的才华和潜力,并决心帮助他在文坛上迅速崭露头角。
二、共同创作白居易和元稹经常一起创作诗歌和文学作品,互相交流创作经验和文学心得。
他们共同努力,互相鞭策,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他们的共同创作中,互相学习,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使得他们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友情的考验白居易曾因为政治原因被贬官,流落到远离京城的地方。
他在离别之际,请求元稹继续创作,不辜负他们共同的梦想。
元稹接受了白居易的请求,并随后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以此表达对白居易的敬意和友情。
白居易知道后非常感动,他在书信中回复元稹,表示对他的赞赏和感谢。
四、相互赞扬白居易和元稹在他们的作品中经常互相赞扬对方的才华和创作成就。
他们不仅在诗歌中互相赞美对方的才华,还时常用书信或对话的方式表达对彼此的敬意。
这种相互赞扬不仅加深了他们之间的友情,也激发了他们更进一步的创作动力。
五、后人的评价白居易和元稹的文学成就被后人铭记,并被誉为唐代文坛上最杰出的文学友谊。
他们的作品至今仍然广为流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白居易将元稹视为自己的知己和盟友,而元稹也深深敬佩白居易的文学才华。
他们的友谊展示了真挚的情感和合作精神,成为文学界一个美丽的传说。
总结:元稹和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友谊之一。
他们共同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并通过互相帮助和鼓励,互相赞扬和启发,让彼此的文学才华得到了全面展现。
他们的友情不仅在文学上深深影响了对方,也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白居易为元稹写的墓志铭原文
白居易为元稹写的墓志铭原文【实用版】目录一、前言二、元稹的家庭背景和官场经历三、元稹的文学成就四、元稹与白居易的友情五、元稹的逝世和墓志铭六、结语正文一、前言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元稹和白居易是两位不可或缺的大家。
他们的文学作品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尤其是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更是成为了千古佳话。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白居易为元稹所写的墓志铭,通过这篇墓志铭,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元稹的一生。
二、元稹的家庭背景和官场经历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他的家族在当地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曾祖父元嗣,是北魏时期的大儒,官至尚书左丞,他的祖父元纂,是北齐的官员,官至尚书右丞,他的父亲元矩,是唐朝的官员,官至尚书右丞。
元稹在这样的家庭背景下,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为他以后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稹在官场上的经历也是十分丰富的,他先后担任过校书郎、监察御史、右拾遗、右补阙、刑部尚书等职务,他的为官经历和他的文学成就一样,都给他带来了极高的声誉。
三、元稹的文学成就元稹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和散文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诗歌深邃婉约,善于抒发个人情感,他的散文则条理清晰,逻辑严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他的作品深受当时文人的喜爱,被誉为“元白之才”。
四、元稹与白居易的友情元稹和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友情被誉为“元白之交”。
他们的友情始于元稹贬谪江州时期,当时白居易写了一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送给元稹,从此他们的友情就如影随形。
他们互相欣赏对方的文学才华,互相支持对方的政治理念,他们的友情成为了唐代文人的典范。
五、元稹的逝世和墓志铭元稹在 71 岁时逝世,他的逝世让白居易十分悲痛。
为了纪念他,白居易为他写了一篇墓志铭,这篇墓志铭详细记述了元稹的一生,赞扬了他的文学成就和为官经历,表达了对元稹深深的敬仰和怀念。
六、结语白居易为元稹写的墓志铭,不仅表达了对元稹深深的怀念,也展现了元稹一生的丰功伟绩。
第1页共1页。
名人友谊的励志故事
名人友谊的励志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名人友谊的励志故事关于名人友谊的励志故事关于名人友谊的励志故事1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
元稹与白居易的爱情故事
元稹与白居易的爱情故事摘要:一、元稹与白居易的相识相知二、深厚的友谊与共同的政治追求三、曲折的爱情经历四、离别与思念五、文学成就与传世之作六、永恒的友情与爱情传说正文:在中国古代文坛上,元稹与白居易两位诗人不仅共同创造了“新乐府”运动的高峰,更留下了千古传颂的爱情故事。
他们的相识相知,成为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一、元稹与白居易的相识相知元稹与白居易的相遇,可谓是一见如故。
他们在文学上志同道合,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以诗歌为武器,批判时弊,关注民生。
在政治上,他们同样有着为国家和民众谋福祉的抱负。
这样的共同追求,使得他们的友谊越发深厚。
二、深厚的友谊与共同的政治追求元稹与白居易的友谊,超越了普通的文人交往。
他们互相关心、互相扶持,共同进退。
在政治道路上,他们携手共进,积极参与国家大事,努力为民请命。
即便在官场上遭受打压,他们也始终坚定信念,为正义发声。
三、曲折的爱情经历元稹与白居易的爱情经历同样充满曲折。
元稹先后娶了两位妻子,第一位妻子韦氏是他青涩年华的真爱,可惜因病早逝。
第二位妻子裴氏则是出于政治原因娶的。
白居易则与两位女子有过深厚的感情,一位是青梅竹马的杨氏,另一位是红颜知己薛涛。
四、离别与思念在漫长的岁月里,元稹与白居易由于官场变动等原因,曾多次离别。
但他们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书信往来,抒发彼此的思念之情。
在诗文中,他们也多次提及对方的离别与思念,感人至深。
五、文学成就与传世之作元稹与白居易的文学成就举世闻名。
他们共同创作的“新乐府”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们的诗歌作品,不仅批判时弊,还表达了对友谊、爱情等主题的关注。
其中,《离思五首》、《长恨歌》等作品,成为传世之作,流传千古。
六、永恒的友情与爱情传说元稹与白居易的爱情故事,虽然充满了曲折,但最终都未能与心爱之人白头偕老。
然而,他们之间的友情却成为了永恒。
在后世,两人的故事被传颂不已,成为了文学史上不朽的传说。
总之,元稹与白居易的爱情故事,既有友谊的支撑,也有诗歌的传颂。
元稹与白居易的故事
元稹与白居易的故事元稹与白居易之间,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
下面一起看看元稹与白居易直接有着怎样的故事吧。
中国历史上文人相交之事甚多,然文人之情,莫甚于元白者。
不同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友情,子期伯牙的是知己之情——这世间只有你理解我,所以我愿意为你不再抚琴,所谓心心相惜是也。
而元稹和白居易,以志同道合为始,却以更为真挚深刻感情结束,两人唱和长达三十年,诗篇加起来有近千首,堪称一对“极品”好友。
白居易与元稹相识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当时白居易进士及第,元稹则考中了明经,后来通过了吏部的“书判拔萃科”考试,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同时被授予校书郎的官职。
这是个没什么事可做的闲职,二人便一起游山玩水、饮酒吟诗,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那时的白居易和元稹,尚未真正踏上仕途,只是在翰林院编书,对官场黑暗腐败,当朝者昏聩无能,宦官横行朝野只是旁观。
相伴他们最多的,是长安紫陌、高堤垂柳、翰墨花月,这也是他们一生中仅有的一两年欢乐平稳时光。
二人深厚的友谊由此开始,好的形影不离,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慈恩塔、皇子陂、直城路、曲江池、杏园……他们一路玩一路唱和诗词,长安的每一寸地方,他们都一一走过。
后来元稹虽然因娶妻而前往洛阳,但校书郎的职位还在,屡次来往于洛阳与长安之间,直到贞元二十一年稳定在长安。
元白两人相交的原因是什么?白居易在《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里说过:“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
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孤且直”!透过这首诗,我们能想象当时还未而立之年的元稹抱着一腔热血,踏进庙堂,面对黑暗朝堂时不屈又执拗的身影,令人称赞的风骨,耿直且孤高,也易倒。
他遭到了第一次打击。
元和初年,元稹任左拾遗,有了上折权,他连续上书,文采太好,受到了皇帝召见。
此举被朝中宰臣权贵注意到,当年九月十三日元稹被贬到河南当县尉了。
《长安客》白居易和元稹的故事
《长安客》白居易和元稹的故事一、白居易与元稹的背景介绍1.1 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诗人。
1.2 元稹: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号连席,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文学家,被誉为“唐代才子”。
二、白居易和元稹的相识2.1 在长安相识:白居易担任长安太守时,结识了元稹,两人在文学和政治上有很多共同点,因此很快成为了知音好友。
2.2 文学交流:白居易和元稹都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两人经常交流诗文,互相鼓励,共同探讨文学创作的艺术和技巧。
三、白居易和元稹的合作3.1 共同创作:白居易和元稹曾经共同合作撰写过一些诗歌和文章,他们的合作作品往往充满了深情和文学的精致。
3.2 影响力:白居易和元稹的合作作品对唐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唐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为后人所传颂。
四、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谊4.1 知音好友: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谊深厚,他们在文学、政治和生活上互相支持,相互鼓励,成为了彼此心灵上的知音好友。
4.2 相互影响: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谊对彼此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互相激发了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创新。
五、白居易和元稹的遭遇5.1 官场风波:白居易和元稹都曾在官场上历经风波,遭受了政治斗争和排挤,但他们依然坚定不移地追求着自己的文学梦想。
5.2 对世态的感慨:白居易和元稹在他们的诗歌中经常表达对世态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对真理和美好的追求。
六、白居易和元稹的成就和影响6.1 文学成就:白居易和元稹都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们的诗歌和文章在我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6.2 影响后人:白居易和元稹的文学作品影响了后人,成为了我国古典文学的珍贵遗产,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七、总结7.1 白居易和元稹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两位杰出代表,他们以自己的文学才华和追求创造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2 他们的合作、友谊和成就,不仅丰富了我国古典文学的宝库,也为后人树立了崇高的文学榜样。
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谊的故事概括
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谊的故事概括中国历史上文人相交之事甚多,然文人之情,莫甚于元白者。
不同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友情,子期伯牙的是知己之情——这世间只有你理解我,所以我愿意为你不再抚琴,所谓心心相惜是也。
而元稹和白居易,以志同道合为始,却以更为真挚深刻感情结束,两人唱和长达三十年,诗篇加起来有近千首,堪称一对“极品”好友。
白居易与元稹相识于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当时白居易进士及第,元稹则考中了明经,后来通过了吏部的“书判拔萃科”考试,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同时被授予校书郎的官职。
这是个没什么事可做的闲职,二人便一起游山玩水、饮酒吟诗,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那时的白居易和元稹,尚未真正踏上仕途,只是在翰林院编书,对官场黑暗腐败,当朝者昏聩无能,宦官横行朝野只是旁观。
相伴他们最多的,是长安紫陌、高堤垂柳、翰墨花月,这也是他们一生中仅有的一两年欢乐平稳时光。
二人深厚的友谊由此开始,好的形影不离,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
慈恩塔、皇子陂、直城路、曲江池、杏园……他们一路玩一路唱和诗词,长安的'每一寸地方,他们都一一走过。
后来元稹虽然因娶妻而前往洛阳,但校书郎的职位还在,屡次来往于洛阳与长安之间,直到贞元二十一年稳定在长安。
白居易在《酬元九对新栽竹有怀见寄》里说过:“昔我十年前,与君始相识。
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
“孤且直”!透过这首诗,我们能想象当时还未而立之年的元稹抱着一腔热血,踏进庙堂,面对黑暗朝堂时不屈又执拗的身影,令人称赞的风骨,耿直且孤高,也易倒。
元和初年,元稹任左拾遗,有了上折权,他连续上书,文采太好,受到了皇帝召见。
此举被朝中宰臣权贵注意到,当年九月十三日元稹被贬到河南当县尉了。
白居易更直接更果断,尚未授官,就因“对策语直,不得谏官”,外放去周至做县尉。
被贬的元稹没过几天就得到母亲逝世的消息,唐朝丁忧需要二十七个月,元稹回故乡,白居易此时恰好被调回长安做拾遗,两人擦肩而过,迎来聚少离多的岁月。
历史上的友情故事
历史上的友情故事俗话说“文人相轻”,但在唐代文坛上,却有两个文人给后人留下了文人相亲的佳话。
他们是白居易和元稹。
两人的友谊,是在共患难中建立起来的。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与元稹在长安久别重逢,两人经常畅谈达旦,吟诗酬和。
但事隔不久,元稹因为直言劝谏,触怒了宦官显贵,在那年三月被贬为通州司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镇军阀李师道勾结宦官暗杀身亡一案,被权臣嫉恨,宪宗听信谗言,把他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休戚相关的命运,把白居易与元稹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一生交谊很深,世人称为“元白”。
“管鲍”指春秋时期的着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鲍步牙两个人。
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之后,鲍步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贫困,总是多分给管仲一些,绝不认为管仲贪心;管仲帮助鲍叔牙做事时,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观条件所限;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鲍叔牙深知并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干得不出色,而是时机和运气问题……管仲深情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鲍叔牙后来推荐管仲做了齐国之卿,帮助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齐国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
现在,人们常以“管鲍之交”形容友谊笃厚。
青年的马克思就有着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并付诸行动,因而他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长期流亡在外。
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马克思长期的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当,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他们同住伦敦时,每天下午,恩格斯总到马克思家里去,一连几个钟头,讨论各种问题;分开后,几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换对政治事件的意见和研究工作的成果。
他们之间的关怀还表现在时时刻刻设法给予对方以帮助,都为对方在事业上的成就感到骄傲。
表现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友谊的句子
表现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友谊的句子1.白居易和元稹长年共事,相互尊重,深厚友谊2.两人情谊深厚,互相欣赏,相互扶持3.白居易和元稹在才华、性格等方面互补,形成默契4.他们在工作中互相支持,患难与共,情同兄弟5.白居易和元稹交情深厚,常常共同讨论文学艺术6.两人有许多共同的爱好,时常一起游山玩水7.他们互相启发,彼此鼓励,一起共同进步8.白居易和元稹间的友情如同春水润物,长久持续9.在人生的曲折中,两人相互扶持,同甘共苦10.白居易和元稹的友谊源远流长,不受世俗干扰11.他们之间的友情坚定无疑,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12.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关系如同明月清风,淡泊无欲13.两人相互信任,相互依赖,彼此分享喜怒哀乐14.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是稀世珍宝,世间难得15.他们相互启迪,共同追求,心心相印16.两位文人志士高山仰止,互为知己,确立友谊17.白居易和元稹之间没有芥蒂,只有真挚的友情18.他们彼此尊重,互相理解,关系融洽19.两人相互包容,互相理解,友谊坚不可摧20.白居易和元稹之间的友谊,是诗和远方的结合21.白居易和元稹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也是好友。
22.他们在文学上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23.白居易擅长写田园诗,而元稹善于写豪放诗。
24.两人互相欣赏对方的才华和作品。
25.白居易和元稹经常互相交流诗歌创作的心得。
26.他们之间的友谊不仅体现在文学领域,也体现在生活中。
27.白居易和元稹共同分享快乐和悲伤。
28.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他们都会相互支持。
29.两位诗人之间没有嫉妒和攀比,只有真诚的友谊。
30.他们一起探讨诗歌的创作技巧和文学理论。
31.白居易和元稹会在作品中互相致敬和致谢。
32.他们的友谊像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着彼此的心灵。
33.白居易和元稹相互鼓励,共同追求文学的完美。
34.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他们的友谊是彼此最可靠的支撑。
35.白居易和元稹的友情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36.他们在对诗歌追求的道路上互相启迪,互相陪伴。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谊作文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谊作文在大唐那个诗歌盛行的年代,有这么一对“活宝”朋友,白居易和元稹。
他们的友谊就像一场热闹非凡的大戏,充满了趣味、深情与才华的碰撞。
先说说这两人是怎么结识的吧。
他们就像两颗在诗坛天空中注定要相遇的星星。
一开始,估计是互相听闻了对方的诗名,都在心里琢磨着:“哟,这小子有点东西啊!”于是,怀着那种文人之间特有的好奇与欣赏,他们就凑到一块儿了。
这一凑啊,可不得了,那简直就是干柴遇上烈火,灵感的火花“噼里啪啦”地乱溅。
他们之间的互动那叫一个好玩。
就好比现在的好朋友互相打趣。
有一次,元稹写了一首诗给白居易,估计是想显摆一下自己的文采。
白居易看了之后,心里想着:“哼,想在我面前耍大刀?看我怎么回敬你。
”于是,他立马挥笔也写了一首诗。
那诗里的意思大概就是:“你写得还不错,但在我这儿,还能更好,看我给你示范示范。
”这就像是两个小孩在互相较量,可这种较量又充满了善意,不是那种真的斗气。
他们的友谊可不仅仅是互相打趣这么简单。
他们是真的关心对方。
当元稹被贬到偏远的地方时,白居易那叫一个担心啊。
他写了好多诗给元稹,那诗里满是牵挂。
就像我们现在给远方的朋友发消息:“兄弟啊,你在那儿过得咋样啊?有没有人欺负你啊?”而元稹收到这些诗的时候,肯定也是心里暖乎乎的,感觉自己在那偏远之地还有这样一个知心好友惦记着自己。
而且啊,他们在诗歌创作上还互相影响呢。
他们经常交流写诗的心得,就像两个厨师在交流做菜的秘方。
白居易的一些诗歌风格可能影响了元稹,元稹的一些新奇想法也会让白居易眼前一亮。
他们一起琢磨怎么把诗写得更动人,怎么用更巧妙的词语去描绘这个世界。
这就好比两个人一起研究怎么把一个游戏玩得更溜,只不过他们的“游戏”是诗歌创作罢了。
再说说他们的默契。
有时候,他们就像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双胞胎。
有一回,他们俩同时写了关于思念对方的诗,而且诗中的情感和意境还特别相似。
这可就奇了怪了,难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心灵感应不成?其实啊,这就是他们深厚友谊的体现。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谊作文
白居易与元稹的友谊作文要是能穿越回大唐啊,有一对好哥们儿的情谊那可真是让人忍不住想凑个热闹,这对好哥们儿就是白居易和元稹。
这两人啊,就像两颗超闪亮的星星,在大唐诗坛的天空中交相辉映。
他们俩相识,就像是命中注定的一场美妙邂逅。
一见面,那感觉就像是多年不见的老友重逢,其实可能之前还没咋见过呢。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灵魂相吸吧。
他俩写诗的本事那可都是杠杠的。
这写诗就像咱们现在发朋友圈似的,不过人家那是超级有文化的“朋友圈”。
他们经常写诗互相寄给对方,有时候是分享自己遇到的奇闻趣事,有时候呢,是吐槽自己遇到的倒霉事儿。
比如说啊,白居易要是今天吃了个特别美味的点心,就会写诗给元稹说:“老弟啊,我今儿吃了个糕点,那味道简直绝了,就像神仙吃的东西一样,你没吃到真是太可惜啦。
”元稹看到诗后,可能就回一首说:“老哥,你就馋我吧,我这儿正忙得晕头转向呢,你倒好,还有闲心享受美食。
”这种互动就像是咱们现在和好朋友聊天,只不过是用诗来对话,那格调一下子就上去了。
而且啊,这两人对彼此的牵挂那可是发自内心的。
有一次元稹被贬到偏远的地方,那地方穷山恶水的,条件差得很。
白居易知道后,那心里就像猫抓似的难受。
他担心元稹吃不好、住不好,还担心元稹在那儿太孤单。
他就经常给元稹写信,哦不,是写诗。
那诗里满满都是关心,就像老母亲担心自己的孩子似的。
他会说:“元老弟啊,你在那远方可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啊,啥时候能回来啊,老哥我在这儿天天盼着呢。
”元稹收到诗后,心里也是暖烘烘的,虽然身处困境,但知道有这么个好哥们儿在远方牵挂着自己,就觉得有了坚持下去的力量。
反过来也一样。
白居易要是遇到啥不顺心的事儿,元稹也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有一回白居易生病卧床不起,元稹知道后,心急如焚。
他恨不得自己长双翅膀飞过去照顾白居易。
可是距离太远了呀,没办法,他就写诗来安慰白居易,那诗里的话就像良药一样,可能比真的药还管用呢。
他会写:“老哥,你这病就是个小坎儿,你这么坚强的人,肯定很快就好起来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稹和白居易的友谊本文是关于元稹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世人常把岑参和白居易并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
元稹、白居易两人年龄相近,又同为著名诗人,两人交情颇深。
相识白居易和元稹自贞元中(公元802年左右)结识,因为这一年他们同登科第,一起被分配到秘书省当校书郎(“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漫狂”),成了同事。
然后他们两人就“一见钟情”,由此开始了至死不渝的“恋情”。
他们当校书郎时,流连于花前月下,有诗为证:“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而且竟然是“春风日高睡,秋月夜深看”,这个,这个,读出“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味道了没?而一旦白居易被调到长安城郊当县尉时,元稹就痛苦地写诗道:“昔作芸香侣,三载不暂离。
逮兹忽相失,旦夕梦魂思。
崔嵬骊山顶,宫树遥参差。
只得两相望,不得长相随……官家事拘束,安得携手期。
愿为云与雨,会合天之垂。
”类似的亲密之句不胜枚举,如元稹诗《三月二十四日宿曾峰馆,夜对桐花,寄乐天》中有:“夜久春恨多,风清暗香薄。
是夕远思君,思君瘦如削”等句,白居易见到这诗后,也情意绵绵地回道:“昨夜云四散,千里同月色。
晓来梦见君,应是君相忆。
梦中握君手,问君意何如……”还有这首,《待漏入阁书事,奉赠元九学士阁老》中,竟然写道:“诗仙归洞里,酒病滞人间。
好去鸳鸾侣,冲天便不还”。
相思元和四年(公元809年),白居易回京升为左拾遗,但元稹当年却任职为监察御史,经常要四处办案。
这一年,又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三月,在长安的白居易与弟弟白行简及好友李杓直等人,游玩了大雁塔下的慈恩寺后,就一起饮酒叙谈。
席间,白居易题诗一首于壁上:“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后来,元稹恰好是到了梁州(今陕西褒城),写诗道:“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所惊身在古梁州。
”晚唐郑谷诗中就这样说:“酴醿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这就是妻子挂念丈夫的事情了,《红楼梦》第十三回中写“话说凤姐儿自贾琏送黛玉往扬州去后,心中实在无趣……这日夜间,正和平儿灯下拥炉倦绣,早命浓薰绣被,二人睡下,屈指算行程该到何处”,此处甲戌本脂批就道:“所谓‘计程今日到梁州’是也。
”相伴元稹和白居易,他们真正是一对患难见真情的“伴侣”。
当元稹母亲去世,归乡守丧“丁忧”时,过得十分艰苦,《遣悲怀》中说爱妻韦丛跟了他后,是“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这情景也不完全是艺术夸张。
这时,是白居易大力资助他,帮他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之后,当白居易也因为母亲去世,在乡村守丧时,元稹慷慨送他二十万钱,让丧母后又失去幼女的白居易得到不少安慰:“三寄衣食资,数盈二十万。
岂是贪衣食,感君心缱绻”。
元稹的爱妻韦丛去世后,曾写下三首著名的《遣悲怀》,此事尽人皆知,就不多提了,而令人奇怪的是,白居易竟然以韦丛的口吻写了首《答谢家最小偏怜女》,其中写:嫁得梁鸿六七年,耽书爱酒日高眠。
雨荒春圃唯生草,雪压朝厨未有烟。
身病忧来缘女少,家贫忘却为夫贤。
谁知厚俸今无分,枉向秋风吹纸钱。
后来,先是元稹因冲撞了宦官,被贬出京城,后来又贬到通州(四川达县),他愁病缠身,常常忧心自己会病死在异乡。
元稹曾写信给白居易诉苦道:“通之地……大有虎、豹、蛇、虺之患,小有蟆蚋、浮尘、蜘蛛、蛒蜂之类,皆能钻啮肌肤,使人疮痏。
夏多阴霪,秋为痢疟,地无医巫,药石万里,病者有百死一生之虑。
”“黄泉便是通州郡,渐入深泥渐到州”,元稹自料必死,于是将自己的诗稿整理了一番,辑为二十卷,托附给白居易。
元稹凄凄惨惨地踏上遥远的行程。
他形容自己是:“饥摇困尾丧家狗,热暴枯鳞失水鱼”。
然而,没过多久,白居易也被贬去江州,元稹得到消息,惊得从久病床榻上坐起身来:“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可谓情真意切意难平!你做诗来我相随白居易首先提倡《新乐府》诗体,而元稹就马上和了十九首。
味道也极为相似,时称为“元和体”。
我们知道白居易的诗风是通俗浅易,老妪能懂的那种。
而元稹的风格也大体相似,当然反对他们的就讥为“元俗白轻”。
他们之间的默契度,实在是太高了。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如果隐去名字,这怎么像是两个大男人之间的感情呢!想象当年花前月下的欢醉之乐,如今却孤身一人带病观花,愁倚门帘,怅然远望,独自喟叹,辜负了这“良辰美景奈何天”,这么看,元、白之间的感情,还真不是那么正常。
至死不渝虽然元稹对待崔莺莺是始乱终弃,又害得一代名妓薛涛得了相思病,但他对白居易却是深情不渝。
元白两人的感情,可谓是白头到老了。
后来,俩人的官位可谓是青云直上,都成为金章紫绶的三品大员(在唐代,成为三品大员,几乎就是人臣中的顶峰),但元稹不为当时的朝臣所容,后来外放到越州当刺史,白居易于是也跟着要求出京,到了相邻的杭州做官。
两人的治所相近,又都是当地一把手,可以“假公济私”,用传递公文的驿使来互通“情书”,但这两个头白如雪的老头还是很珍惜相聚的日子,有一次,元稹来杭州探访,聚了三日有余,临别时,元稹依依不舍地说:,莫言邻境易经过,彼此分符欲奈何。
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
“垂老相逢渐难别,白头期限各无多”,看来,尽管时光不断地飞逝,元白的感情却一直没有改变,甚至是岁久弥深,对彼此的依恋,越来越重了。
元稹和白居易最后一次见面,是在洛阳,当时元稹从越州回京师时,特地去探访闲居东都的白居易,临别时,写下这样两首诗:君应怪我留连久,我欲与君辞别难。
白头徒侣渐稀少,明日恐君无此欢。
自识君来三度别,这回白尽老髭须。
恋君不去君须会,知得后回相见无。
吟罢这两诗,二人执手良久,才怅然分别,然而,这却是元、白的最后一次相见。
不久,白居易就得到了元稹在武昌任所突发急病而死的噩耗。
他回味这两首诗,越读越觉得,这就是元稹提前写给他的临别赠言啊!这难道是冥冥中的天意,魂魄中的先知吗?情定三生?元稹死后,白居易痛不欲生,在给好友的祭文中写道:“呜呼微之!始以诗交,终以诗诀,弦笔两绝,其今日乎?呜呼微之!三界之间,谁不生死,四海之内,谁无交朋?然以我尔之身,为终天之别,既往者已矣,未死者如何?……与公缘会,岂是偶然?多生以来,几离几合,既有今别,宁无后期?公虽不归,我应继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晚年的白居易,奉佛行善,将很多钱财都捐给了佛寺,他的动机和祈愿是什么呢,他写的《修香山寺记》中说得很明白:“呜呼!乘此功德,安知他劫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复同游于兹寺乎?”看到了吗,求佛积善,无非是想和元稹(微之),再结后生之缘。
那元稹有没有结再生缘的念头呢?也有诗为证,元稹的《寄乐天》中早就说过:“无身尚拟魂相就,身在那无梦往还。
直到他生亦相觅,不能空记树中环。
”这俩人都好到什么份上了?早就盟定三生了。
假如他们俩真是一男一女,那真是一段非常完美的爱情佳话!拓展阅读:元稹《菊花》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
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
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