捅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马蜂窝》教案
《捅马蜂窝》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捅马蜂窝事件的真实感受。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情感,学习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捅马蜂窝的经历,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精彩句子,并阐述其作用。
4.情感体验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课文时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生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对自然的敬畏和关爱。
5.写作训练教师给出一个关于捅马蜂窝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学生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的建议。
7.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其他关于自然的文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捅马蜂窝》一文,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关爱,培养学生关爱自然、敬畏生命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通过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写作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课文背景:本文作者林清玄,是我国当代著名散文家。
课文讲述了作者小时候捅马蜂窝的故事,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和感悟。
2.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课文运用了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手法,生动地展现了捅马蜂窝的过程和作者的内心感受。
修辞手法:课文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精选9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精选9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
(提速)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
(回文读书,引出好奇)(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三、深入领悟,品味词句。
(挖掘词句,以读悟情)(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1、指导理解惊呆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2、你喜欢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四)、不顾一切: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捅马蜂窝》教案三篇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捅马蜂窝》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急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末一段的含义。
重点:体会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急而扣人心弦的。
难点:体会对马蜂至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敬佩和对自己损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
作为孩童,我们也肯定有过调皮的满意,有过冒失的忏悔。
那布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颜色。
今日,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1、学生初读课文,把生字、新词勾画出来,借助字典读准字音,理解新词的意思。
2、教师出示生字新词,抽学生认读,相机正音。
(捅马蜂窝、纠缠、褂子、捣毁、痊愈、沉甸甸、惊魂稍定、粘上去)提示学生:形容词“沉甸甸”中的叠词,一般应当读成阴平,念作chén diān diān。
纠缠的“缠”字,留意不要少写右边头上的一点。
3、理解词意。
马蜂:学名胡蜂,昆虫,头胸部褐色,有黄色斑纹,腹部深黄色,中间有黑色横纹,尾部有毒刺。
以花蜜和虫类为食物。
纠缠:绕在一起。
捣毁:砸坏、击垮。
4、学生再读课文,到达读通读顺的程度。
教师相机检查指导,对拗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5、快速扫瞄全文,想一想:文章叙写捅马蜂窝的故事,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终写了什么?是按什么样的挨次来记叙的?(先写了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经过、结果,再写我对马蜂特性的熟悉和感受。
全文是按事情的进展挨次记叙的。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教师:这篇课文的1~7段,写了“我”捅马蜂窝的经过;8~11段,写了“我”对马蜂性格特点的熟悉和对捅马蜂窝的忏悔态度;第12段,表达“我”希望马蜂重建家园的愿望。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1教学目标:1、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品味语言。
2、在阅读实践中产生不伤害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归纳内容,回忆认知。
(提速)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31课,齐读课题,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回忆课文内容,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前、中、后)二、牵出情线,初步感悟。
(回文读书,引出好奇)(一)浏览全文,找出感情句子。
1、随着事件的发展,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变化,翻开书,自由读文,画出描写作者感情词语的句子。
2、能不能用你的读来告诉大家,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你听出作者的什么心情?画一画核心词语。
3、老师适时板书:渴望、惊呆、惊恐稍定、沉重、舒心过渡:你们看,作者从一件捅马蜂窝的事情中,有这么多心情的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他首先出现的渴望(二)体会渴望,激情朗读。
1、出示第一次情感变化的句子,学生再读读。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2、马蜂窝什么样子?读文填空:这里,()要属爷爷窗檐下的马蜂窝了,好像()。
3、想一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淘气、好奇4、体会朗读: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过渡:这一捅下可坏了,出大事了,什么事呢?读读文章,找找与惊呆有关的句子三、深入领悟,品味词句。
(挖掘词句,以读悟情)(一)、自读自悟,品味含义。
1、指导理解惊呆2、找一找与它密切联系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二)、体会词语:1、去掉这些词语行不行,为什么?2、你喜欢那个词语,为什么?这种感情还能从哪看出来?3、读一读,体会感情。
(三)、朗读:(四)、不顾一切:1、不顾什么?(一切指什么?为什么?)2、连命都不要了,为什么呀?书上原文又是怎样说的?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
《捅了马蜂窝》教案(通用3篇)
《捅了马蜂窝》教案(通用3篇)《捅了马蜂窝》篇1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朗读课文,能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分角色朗读对话。
3. 通过“我”打猎途中捅了马蜂窝的故事,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教学重、难点:1.通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让学生懂得做事不要冲动、要冷静,不要逞强好胜,要考虑到事情的危险性。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尤其是文中的对话,要根据课文的内容读出不同的语气。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在你们五彩斑斓的童年里,有没有过顽皮, 有没有过冒失,出没出过丑,淘没淘过气呢?童年总是那么富有童真童趣。
今天,我们就跟着作者一齐去回味一下他童年的一件趣事(板书课题“捅了马蜂窝”)二、整体知趣1、介绍马蜂、马蜂窝(课件出示)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3、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照什么顺序归纳的,划分段落。
三、研读品趣1、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小伙伴和作者的对话部分,体会作者出于什么原因捅了马蜂窝?2、品读句子,体会我的态度和我的内心变化。
课件出示:“我?我不敢?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我敢。
我是来打猎的,我可不是胆小鬼。
”3、句子训练,感受作者个性的语言和动作,表现人物的个性和心理。
课件出示:“这个孩子的话激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抄起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捅去。
”能把这些词换一换吗?换完后有什么不同?课件出示:“这个孩子的话得我火冒三丈,我也顾不得什么了,弯腰地上的长竿子,朝稻草房檐下去。
”4、我的举动引来了什么样的后果?在面对着突如其来的情况,“我”又是怎么做的呢?请结合教材中的插图,说一说当时的情景。
5、分角色朗读扮演捅马蜂窝的过程,体会捅马蜂窝时的恐惧和紧张。
四、自学悟趣1、冲动是魔鬼,大家默读剩下的部分,看看作者得自些后果?(课件播放动画)2、作者被马蜂蜇后心里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说一说。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故事的主要情节,理解故事中捅马蜂窝事件的原因和后果;(2)培养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2)学会通过故事情节,推测作者想要传达的道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2)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
难点:让学生从故事中领悟到关爱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悉故事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2. 学生准备:预习故事,了解故事梗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故事梗概。
2. 自主学习:(1)学生默读故事,理解捅马蜂窝事件的原因和后果;(2)学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心理活动。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故事中的道理;(2)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4. 拓展延伸:(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关爱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一理念。
5. 总结反馈:(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爱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道理;(2)学生谈收获,反思自己的行为。
五、课后作业:1. 根据故事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捅马蜂窝的续写故事;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关爱动物,与自然和谐共处。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教学:通过设置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心理。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自主发现故事中的道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通用12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捅马蜂窝》优质课教学设计篇1文本解读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
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一段难忘的回忆————因好奇冒失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作者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同时引发出我们的思考:人类要善待动物,要能与动物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及做事切勿冒失,要多为他人着想。
设计理念本文内容浅近,思考明晰,叙事生动,语言活泼,于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是充满情趣、描写深入细致、人文性较强。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文本、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和体验。
”还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文教学,可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自主合作、质疑探究,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生活对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
(2)感情朗读课文,简述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态度的转变。
(3)体会并学习作者是如何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体会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合作探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尤其是最后一段。
(2)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体会作者是怎样将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3)搜集、展示资料,交流自己如何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四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详细内容为“捅了马蜂窝”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马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教学重点: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认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马蜂窝模型、PPT、视频资料。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马蜂窝模型,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见过马蜂窝吗?知道马蜂的生活习性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吗?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PPT和视频资料,讲解马蜂的生活习性、社会结构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保护马蜂及其它生物多样性的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练习册上关于马蜂的相关练习题。
5. 小组讨论(5分钟)分组讨论:如何在我们身边做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7.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生物多样性,记录下来并思考如何保护。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的生活习性2. 马蜂的社会结构3. 马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物多样性,记录下来并思考如何保护。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观察报告,内容包括观察到的生物种类、生活习性、保护措施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马蜂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亲身体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了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生物世界》,第3节“捅了马蜂窝”。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群体结构和蜂巢的特点;探究马蜂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群体结构和蜂巢特点,认识到马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马蜂的生活习性和蜂巢特点。
2. 教学重点:马蜂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马蜂模型、蜂巢实物、PPT课件。
2.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马蜂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马蜂的生活习性和群体结构,让学生了解马蜂的生活特点。
3. 实践探究:a. 观察马蜂模型和蜂巢实物,让学生了解蜂巢的结构和特点。
b.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马蜂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实例,让学生了解马蜂蜇人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遇到马蜂蜇伤的处理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马蜂的生活习性a. 群居昆虫b. 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c. 以花蜜、昆虫为食2. 马蜂的群体结构a. 蜂王b. 工蜂c. 雄蜂3. 马蜂对人类生活的利与弊a. 利:传粉、捕食害虫b. 弊:蜇人、破坏农作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自己家乡的马蜂种类、生活习性和蜂巢特点。
2. 答案:根据观察和调查,描述马蜂的种类、生活习性和蜂巢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和蜂巢特点,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其他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蜂巢特点,进一步认识昆虫世界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探究环节中学生对马蜂模型和蜂巢实物的观察。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文作者冯骥才,本文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少年时代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情。
“捅马蜂窝”是“我”在淘气的年龄时干的淘气的事,作者把儿时的小事写得一波三折。
每一次转折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真是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
本文内容浅近,思路明晰。
叙事生动,语言活泼,在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田字格里的生字。
2. 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3. 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4. 朗读课文。
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话、朗读、合作,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说“我”的情感变化。
2. 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实践中了解不伤害别人的意义,引发人和动物如何相处的思考。
重难点分析:l 本课教学重点是读懂文章充满情趣的语言,了解“我”情感的变化。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然后抓住表示“我”在捅马蜂窝之前、捅马蜂窝之时、捅马蜂窝之后不同心理的重点词句展开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相关词句,结合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帮助学生梳理情感线索,体验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l 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是本课教学难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力图围绕学生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在静读默思、解疑悟情的过程中实现这个对话过程,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语文课文《捅马蜂窝》教案精选
语文课文《捅马蜂窝》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第七册《捅马蜂窝》一文。
文章记叙了作者儿时捅马蜂窝的经历,以及从中得到的感悟。
具体内容包括:儿时捅马蜂窝的起因、过程和结果;被马蜂蛰后的痛苦经历;母亲对作者的关爱和教育;作者从捅马蜂窝事件中得到的启示。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母爱的伟大,学会关爱他人,珍惜生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教学PPT。
学生准备:课文预习、字典、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分享自己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
(2)引入课题:通过学生分享,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捅马蜂窝》。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
(2)查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小组讨论: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从捅马蜂窝事件中得到了什么启示?4. 精讲细读(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文章的语气和节奏。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文章中的词语造句。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捅马蜂窝》童年趣事——捅马蜂窝结果:痛苦、教训启示:关爱他人,珍惜生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2)结合文章内容,写一篇关于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感悟。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关于大自然和人类关系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捅马蜂窝》优秀教案
《捅马蜂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捅马蜂窝》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关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手法,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深入挖掘课文内涵,引导学生感悟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准备1.课文《捅马蜂窝》2.课件或黑板3.学生笔记本和文具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文本。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分析课文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捅马蜂窝事件给你什么启示?2.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课文主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2.学生做好笔记,加深理解。
(三)写作练习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我和大自然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2.学生当堂完成作文,教师给予指导和评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课后作业1.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涵。
2.收集关于大自然的文章或故事,进行阅读分享。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分析课文《捅马蜂窝》,使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掌握了课文中的写作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关爱和敬畏之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课堂讨论中表现不够积极,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鼓励。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捅马蜂窝事件背后的寓意,体会作者对自然生灵的敬畏和愧疚之情。
2023最新-《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5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下面是勤劳的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秀5篇),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篇一一、回顾课文内容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再次跟随作者走进爷爷家的后院,感受当时捅马蜂窝的情景。
在这之前,谁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二、品读课文,谈感受中心话题:请同学们再次用心地、细细地品读这个故事,边读边想:在“我”捅马蜂窝的前后过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是从课文中什么地方感受到的?画出有关的字、词、句,品一品、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1、(1—7自然段)通过爷爷、奶奶的对话(奶奶的抱怨、爷爷的警告),激发了“我”的好奇心,“我”心情激动,跃跃欲试地想把马蜂窝捅下来。
并付住于行动。
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涌出”“强烈渴望”等词体会作者强烈的好奇心。
通过“悄悄溜到”“脱下褂子”“遮住脸”“接绑”等词,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形象地感受作者跃跃欲试想要捅马蜂窝的心情。
板书:好奇渴望2、(8--9自然段)抓住“径直”“凶猛”“扑”“拼死”“不顾一切”等词语引导学生思考:捅马蜂窝的过程中“马蜂”是怎么想的?“我”又想了些什么?“我”的心情由好奇、渴望变成了什么?(惊呆) 教师指导朗读。
板书:惊呆害怕3、(10--16自然段)爷爷与“我”的对话:“你毁了它的家,它当然不肯饶你,它要拼命的!”这句话,使心有余悸的“我”的心中激起了波澜,让“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小小的马蜂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从而使“我”的内心产生了罪孽感,心情沉重。
并对勇于拼死、守护自己家园的马蜂产生敬佩!教师指导朗读对话,要读出爷爷的语重心长,和“我”的疑惑不解。
2023年《捅马蜂窝》教学设计7篇
2023年《捅马蜂窝》教学设计7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__作者冯骥才,__真实而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少年时代成长道路上的一次冒失行动:活泼好动、好奇心极强的“我”不顾爷爷的反对捅了马蜂窝,结果遭到马蜂的反击,差点儿丢了性命,通过这件事,“我”对马蜂有了新的认识,并获得了人生的启迪——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情。
“捅马蜂窝”是“我”在淘气的年龄时干的淘气的事,作者把儿时的小事写得一波三折。
每一次转折都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真是引人入胜,让人回味无穷。
__内容浅近,思路明晰。
叙事生动,语言活泼,在叙述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容易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田字格里的生字。
2.利用、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文中“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3.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4.朗读课文。
练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话、朗读、合作,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说“我”的情感变化。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把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实践中了解不伤害别人的意义,引发人和动物如何相处的思考。
重难点分析:l本课教学重点是读懂__充满情趣的语言,了解“我”情感的变化。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然后抓住表示“我”在捅马蜂窝之前、捅马蜂窝之时、捅马蜂窝之后不同心理的重点词句展开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相关词句,结合想象,揣摩人物心理,帮助学生梳理情感线索,体验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同时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
l了解课文内容,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是本课教学难点。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作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因此力图围绕学生探究主题,引导学生在静读默思、解疑悟情的过程中实现这个对话过程,产生不伤害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最新6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最新6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篇一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可见,合作学习已成为《课程标准》提倡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教材简析:本文是冯骥才的一篇散文,他用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笔调,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我们描述了儿时的一段难忘的回。
处于好奇心,“我”捅坏了马蜂的家,毁坏他们的生活就象一种罪孽,决心“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并引发我们的思考——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语言文字训练,;理解“我”思想感情的变化,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主观参与意识,在互赏互助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合作学习设计:我任教的班级是一个人数较多、生源杂乱的大班,针对班里学生知识基础不等,思维反映快慢有别,自学能力高低不均但学习态度端正等实际情况,课前组织了四人学习小组,尽量使每一个小组之间的实力相对均衡。
教学中,我设计了两次小组合作学习:一次合作学习的目的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活动步骤:1、我为什么又后悔了呢?自渎课文第二大段,画出描写我思想变化的句子。
2、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要求:组长安排组员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
每个组员针对一句话说说理解。
有不同意见时等同学发言完毕,再说自己的理由。
各小组自行设计汇报的方式进行汇报。
3、其他小组评价、补充。
第二次合作学习是围绕教学重点,使学生产生不伤害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这正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
如何将工具性与人文性进行统一呢?活动步骤:1、课文学习完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把你的感受写出来。
2、小组交流:1)、每位组员读自己所写的感受。
2)、针对组员的内容进行修改、评价。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0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优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捅马蜂窝》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叙述“我”儿时因淘气捅马蜂窝挨蜇的故事,赞扬了马蜂为保护家园和入侵者同归于尽的英雄气概,表达了“我”对马蜂誓死保护家园精神的钦佩和因淘气而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纠缠”“捣毁”“惊魂稍定”“痊愈”等词语的意思。
2、能简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马蜂的特性和我对马蜂的态度转变。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4、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怎样把捅马蜂窝的情景写得紧张而扣人心弦的。
2、体会作者对马蜂誓死保卫家园的精神的钦佩和对自己伤害无辜的忏悔之情。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5分钟)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都有过五彩斑斓的童年。
作为孩童,我们也一定有过淘气的惬意,有过冒失的忏悔。
那充满童真童趣的往事,回忆起来,是那么富有天真烂漫的色彩。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童年的天真与稚趣,跟着作家冯骥才一齐去捅马蜂窝好吗?板书课题:捅马蜂窝学生齐读课题。
2、绕题质疑: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预设:为什么捅马蜂窝?怎样捅马蜂窝?结果怎么样?3、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冯骥才和马蜂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25分钟)1、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
2、教师巡视,相机发现学生阅读过程中的生字新词障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并及时在黑板上板书。
3、解决字词类阅读障碍。
重点字音:蛰粘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捅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捅马蜂窝》这篇课文,该课文位于教材第四章“人与自然”单元。
课文通过讲述捅马蜂窝的经历,向学生展示了自然界中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详细涵盖:课文朗读、生词讲解、语言点分析、主题讨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和语言点。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尊重生命的态度。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教学重点:生词、语言点的学习和应用,以及对课文主题的探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词汇卡片、讨论小组记录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捅马蜂窝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课文朗读:学生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 生词讲解:讲解生词,让学生做好笔记,并用词汇卡片进行游戏互动。
4. 语言点分析: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语法现象,结合例句进行讲解。
5. 主题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引导学生体会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6.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捅马蜂窝》2. 生词及语言点:黑板上列出本节课的生词和语言点,并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
3. 主题:尊重生命,关爱自然。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捅马蜂窝的看法。
(2)运用本节课学到的生词和语言点,编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自然现象。
2. 答案:(1)答案要点:尊重生命、关爱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2)示例:太阳慢慢升起,阳光洒在大地上,万物复苏。
春天来临,花儿竞相开放,鸟儿欢快歌唱,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
《捅马蜂窝》教案设计
《捅马蜂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捅马蜂窝》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文章主题,掌握生词、短语和句型;分析作者情感态度,学会用第一人称叙述经历;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和句型,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第一人称叙述经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与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尊重生命、爱护自然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关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生词、短语和句型的学习,第一人称叙述经历的能力培养。
难点:理解作者情感态度,用第一人称复述课文,将课文主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捅马蜂窝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捅马蜂窝的看法,激发学生兴趣。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读课文,回答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 课文学习:a. 学习生词、短语,让学生造句巩固。
b. 分析课文句子,理解作者情感态度。
c. 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心情。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讲解如何用第一人称叙述经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第一人称叙述自己的经历,教师点评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课文《捅马蜂窝》2. 生词、短语:捅、马蜂窝、惊慌失措、小心翼翼、教训、尊重生命等。
3. 句型:我用第一人称叙述捅马蜂窝的经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第一人称叙述一次你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经历,并谈谈你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的参与度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大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学会关爱自然。
组织一次以“关爱大自然”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做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7篇
捅马蜂窝教学设计7篇捅马蜂窝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理解文章中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
2.揣摩文章深化细致、布满情趣的语言。
3.结合自身体验,理解文章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的作用难点:文章主旨的理解[教学支配]一课时[教学步骤]1.导入说说“曾经冒失的童年”提请同学思索:由于我们的稚嫩,这些小小的冒失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损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妙和甜美,为什么呢?2.以读作为进入文本的路径,让同学走进文章,也走得的情感世界。
一读〔整体阅读〕——自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老师自语,语速放慢,以引起同学的留意:原来这篇文章写了童年时一件难以忘记的极其好玩的事,刚刚大家读了书,想一想老师的说法对吗?有没有什么不妥?同学反应:“好玩”好像不妥,究竟哪儿不妥一时还拿不准。
老师:用“好玩”来形容中心大事不妥,为什么呢?我们将这个问题先放一放,那在这篇文章中,有没有写到“好玩”的事?同学:文章开头部分——“爷爷的后院是儿时的乐园。
”老师:“堆放杂物”“少有人去的地方”,却为何是“我”的乐园?同学:有树,有鸟儿、蝶儿、虫儿……老师:那是鸟儿、蝶儿、虫儿们的乐园呀!同学:奇怪心,与大自然的亲近感使我觉得有无穷的乐趣。
取蝉衣,挖蚯蚓,驱蜢虫……老师:对,有奇怪心,才会有无限乐趣。
正是由于奇怪心,才有了“捅马蜂窝”的故事发生。
二读〔分解阅读〕——朗读2至7节,深化理解文章内容。
老师:奶奶也要捅马蜂窝,为什么?哪里可以找到?同学:为了通风和平安的需要。
在爷爷和奶奶的对话中可以找到。
〔对话描写〕老师:“我”无意中听到这段对话,心理产生怎样的反应?找出相应的语句。
同学:“渴望”、“好玩”、“难以抑制”老师:而且奶奶的话中还教给我方法〔头上蒙块布,竹竿一捅。
〕捅之前,有没有可怕或是别的什么心理?同学:“迟疑”、“害怕”老师:但最终奇怪心战胜一切。
假如你是一个电影导演,让你将“捅马蜂窝”这部分拍摄下来,再现当时的情形,你该怎样拍?同学活动:小组商量,设计镜头,模拟再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捅马蜂窝教案设计
导读: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十四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二个生字。
能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语境与生活经验理解“乐园、冒险、复仇、痊愈、罪孽、舒心”等词语的意思。
体会“爬满青苔”的“爬”,“闯进屋来”的“闯”,“拖进了屋”的“拖”等词的形象性。
2、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课文有关语句说一说“我”情感的变化,引发思考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捅马蜂窝》,说说你曾做过类似的事吗?
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指名认读
闯进反驳胆怯耗尽慌忙胶水
教师提示:“怯”字读“qiè”,不要读成“què”;“嬉”字读“xī”,不要读成“xǐ”;“慌”字不要多一点。
观察每组字有什么不同,再组词。
邦()去()荒()交()
绑()怯()慌()胶()
插()尸()拖()胶()
播()户()托()郊()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
评价朗读情况。
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1、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的问题。
小结:
“我”把马蜂窝捅下来了吗,然后又发生了怎样的事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1、由于幼稚,我们曾做过的一些冒失的事,给别人,也给自己带来一些小小的伤害,然而当我们回想往事,回想童年,我们心中充溢着的却是美好和甜蜜。
2、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精读感悟
1、自学:
要求:(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我”思想感情变化的句子,画
下来读一读。
(2)想一想,每次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2、小组合作:交流各自画下来的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结合全文,理清“我”情感变化的线索,交流“我”对思想感情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认识。
4、重点理解
(1)出示:
我站在一旁,心里却涌出一种捅马蜂窝的强烈渴望。
那多有趣!当我给这个淘气的欲望鼓动得难以抑制时,就找来妹妹,趁着爷爷午睡的当儿,悄悄溜到从走廊通往后院的小门口。
我脱下褂子蒙住头顶,用扣上衣扣儿的前襟遮盖下半张脸,只露一双眼。
又把两根竹竿接绑起来,做为捣毁马蜂窝的武器。
我和妹妹约定好,她躲在门里,把住关口,待我捅下马蜂窝,赶紧开门放我进来,然后把门关住。
妹妹躲在门缝后边,眼瞧我这非凡而冒险的行动。
我开始有些迟疑,最后还是好奇战胜了胆怯。
当我的竿头触到蜂窝的一刹那,好像听到爷爷在屋.内呼叫,但我已经顾不得别的,一些受惊的马蜂轰地飞起来,我赶紧用竿头顶住蜂窝使劲摇撼两下,只听“嗵”,一个沉甸甸的东西掉下来,跟着一团黄色的飞虫腾空而起,我扔掉竿子往小门那边跑,谁料到妹妹害怕,把门在里边插上,她跑了,将我关在门外。
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这复仇者不顾一死而拼死的气势使我惊呆了。
我抬手想挡住脸,只觉眉心像被针扎似的剧烈地一疼,挨蜇了!
我捂着脸大叫。
不知道谁开门把我拖进屋。
提问:①把“涌出”、“迟疑”换个词,比较哪个词更恰当,为什么?
②“那多有趣”中,“那”是指什么?
③文对“我”、妹妹、马蜂分别作了哪些描写?中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从文中找出比喻句,结合文意理解其运用的妙处。
⑤马蜂窝中有百十来只马蜂.为什么文章只重点写了一只?
⑥找出心理描写的句子,用“——”画出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从动手捅马蜂窝到盼望再见到马蜂窝,他前后的不同表现说明了什么?
(3)文章的结尾“再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是作者的感悟,此句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其中“旁人”指的是谁?
(三)总结归纳:
再读课文,说说读了本文你想说什么?
板书设计:2捅马蜂窝
强烈渴望→吃惊→盼望
不再做一件伤害旁人的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