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碳酸钠的性质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碳酸钠的性质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碳酸钠的性质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贺东军

课题名称:——奇妙的苏打水

——碳酸钠复习专题(一)

教材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课标要求: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化合物;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的重要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学习目标:

1、通过回忆、看书知道碳酸钠的俗名以及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通过实验、总结等方法了解碳酸钠溶液的四条化学性质,

3、通过氢氧化钠变质与否、变质程度的讨论,归纳小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重点: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氢氧化钠变质与否、变质程度的验证方法。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看书回忆——对比区别—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导学过程:

(师)魔术导入:百变女王苏打水——变红酒、变雪碧、变牛奶

(生)一、课前复习:X Kb1 . C om

1、为什么要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碳酸钠的俗称:、,它属于(酸、碱、盐),但其水溶液呈性。

3、CO32-的离子对有:、、分别用三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小结: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二、课堂导学:氢氧化钠的变质的探究之旅

(一)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第一站:1、如何证明苏打水呈碱性(步骤—现象—结论)

第二站:2、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呢?(步骤—现象—结论)

第三站:3、氢氧化钠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步骤—现象—结论)

旅途拾趣:4、氢氧化钠如果部分变质,还能再使用吗?用什么方法处理?

(二)旅途反思:围绕一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回答:

1.写出NaOH固体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能否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是否变质,说明理由。

3.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该现象能否证明NaOH已经变质?请说明理由。

4.为证明变质的固体中仍然存在NaOH,某同学按如下操作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①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______,现象为_____。其结论是_________ (三)课堂达标

1 氢氧化钠暴露于空气中会变质为________(用化学式填空)

2 检验氢氧化钠变质选择的试剂是

(1)加入盐酸,现象是______________

(2) 加入澄清石灰水,现象是__________

(3) 思考能否用酚酞?__________________

3 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的试剂是_________

4 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后,除杂质用________(用化学式填空)可否用CaCl2?说明理由。

(四)拓展延伸

(2015竞赛)34.某学习小组对实验室久置的NaOH的变质程度进行

探究。先称取13.3g 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

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实验测得加入稀盐

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NaOH变质化学方程式,

(2)检验NaOH是否变质并除去部分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的化学

方程式

(3)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是

(4)KOH是一种比NaOH碱性更强的碱。用熟石灰粉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按一定比例混合可制得高效环保农药“黑白粉”。使用时,选择在有露水的早晨,把“黑白粉”撒在植物茎叶上,可消除忌碱虫体。

①“黑白粉”比熟石灰更高效,是由于生成了碱性更强的K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_______ 。

②“黑白粉”还可提供植物必需的营养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6)实验过程中与NaOH反应所用盐酸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

[课后反思]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知道了、

了解了、

掌握了、

学会了。

魔术揭秘:分析魔术师提前在四个杯子中加入了什么物质?

板书设计

奇妙的苏打水

——碳酸钠溶液的性质

1、水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2、能与酸反应2HCl+ Na2CO3=2NaCl+CO2↑+H2O

3、能与碱反应Ca(OH)2+Na2CO3= CaCO3↓+2Na OH

4、能与盐反应CaCl2+Na2CO3= CaCO3↓+2NaCl

3、2HCl+ Na2CO3=2NaCl+CO2↑+H2O

Ca(OH)2+Na2CO3= CaCO3↓+2Na OH m盐酸)/g

CaCl2+Na2CO3= CaCO3↓+2NaCl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初三化学实验设计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思考问题的顺序 1、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2、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32S Al 、3AlCl 、23N Mg 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3、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系。例如:涉及到气体的制取和处理时,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 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 1、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题:在实验室里制氧气时常用氯酸钾作原料,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根据催化剂的含义,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试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的质量不变,并说明实验程序和主要操作步骤。 解析:要证明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前后质量不变,就必须测定两个质量,一个是加到反应器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另一个是反应后剩余固体中的二氧化锰的质量。 加到反应器中的2MnO 的质量可以在加入前测得,而反应后的质量,必须从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将2MnO 分离出来才能测得。因此,整个实验便以如何解决2MnO 的分离为实验目的。 根据学过的知识,2MnO 不溶于水,而KCl 溶于水,由此可应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开。 (1)用天平称量31KClO g w 和22MnO g w ,混合均匀,放入大试管中; (2)组装成制氧气的装置,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 (3)待大试管冷却后将剩余固体取出放入一小烧杯中,加水搅拌使KCl 溶解; (4)取一张滤纸对折后剪去多余部分,称量其质量为3w ; (5)用该滤纸做成过滤器,过滤(3)制成的液体,全部过滤完后,再用清水洗涤不溶物; (6)取下滤纸,小心干燥后称量,滤纸连同滤纸上滤出的不溶物的质量共为4w ; (7)将滤液蒸干称量其质量为5w ; (8)将收集到的氧气换算成质量为6w ;

初三化学全册总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

初三化学全册总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 一、教学目标: 1.巩固碳及碳的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及CO2的实验室制法。 2.培养学生的归纳、对比能力。 3.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C、CO、CO2的化学性质 2.CO2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难点:碳单质及含碳化合物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具: 有关CO2的实验室制法所需实验仪器和药品。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教师设问:碳的单质有哪几种?我们学过含碳化合物有哪几种? 学生思考回答进入新的复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问题启发、引导,进入复习 1.教师引导启发学生:“学过哪些物质能通过化学反应生成CO2?”并引导学生。 在思考后按要求写出有关碳及含碳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在思考后写出化学方程式,并对比归纳总结:碳及含碳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板书) 教师在学生板书总结基础之上电脑展示,对比碳及碳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学会对比理解、记忆。 2.CO2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学生实验:制取一瓶CO2,并进行检验,教师指导、检查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工业制法:(略) (三)讨论: 用化学方法区别(1)CO与CO2(2)CO与CH4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方法,激发求知欲,培养开放性思维

(四)巩固深化: 1.学生总结本节内容,教师纠正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2.练习:(见附录)分层次练习,注意问题侧重知识的巩固和训练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作业:P1171、4巩固深化本节内容,强化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碳及碳的化合物 一、碳及碳的化合物的性质二、CO2的制法 1.实验室制法 2.工业制法 附录1-1:《碳和碳的化合物》部分典型例题 例题: 1.实验室制取CO2,常用的原料是() A.燃烧木炭 B.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石灰石与硫酸反应 D.煅烧石灰石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用木炭与氧气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但不便于收集,故不选A,不宜用C,因为会生成微溶物CaSO4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继续进行;D是工业上制取CO2的方法,所以选择B. 2.二氧化碳能灭火是由于它具有的性质是() A.密度比空气大 B.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能与水反应 D.能溶于水 分析:此题的测试点为CO2的用途与性质,学生需分析CO2的性质和可燃物燃烧条件基础上分析。因为CO2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支持燃烧,它会覆盖在可燃物上,使之与氧气隔绝,而停止燃烧,故答案为:A、B。 3.要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的少量二氧化碳,应将气体() A.通入灼热氧化铜 B.通入石灰水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盐酸的化学性质微型实验学校名称: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实验教师:何秀芳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酸的化学性质是以实验的形式分散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性,实验较多操作较麻烦,改进后把酸的性质系统化简化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一、改进实验名称:盐酸化学性质微型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实验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简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 实验创新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一个100毫升洗净的盛放过氯化钠注射液的玻璃瓶、用输液器和输液管改进的导管、五个洗净的盛放过青霉素的玻璃小瓶、带铁圈的铁架台、、药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硝酸银溶液、锌粒、氧化铁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铁架台及铁圈: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2、对输液器进行改进,利用三通做成连通 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 液管往下流,通过简易的连通器流到各个 不同的反应容器中,避免做多个实验多次 添加药品的麻烦。 3、在干路导管和支路导管间都安装了控制 器,可以根据反应得需要打开不同的控制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整控制器,控制滴入液体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4、该装置还可以用于部分液体与固体反应的对比试验,比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在大玻璃瓶中加入稀盐酸,在小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打开控制器,就可以同时进行几个反应,节约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整支路导管的条数,如果拔掉一个三通就可以减少一组反应,由五组变成四组。 五、实验操作: 1、连接反应仪器并添加反应物,注意要使导管保持通畅,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关紧控制器,在盛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预先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2、打开干路控制器和支路一的控制器,使液体流下来滴入到盛有石蕊指示剂的小玻璃瓶中。观察到溶液变红,验证了盐酸可以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这条酸的通性。 3、顺次打开各个支路控制器,使盐酸滴入不同的反应器中,观察现象,验证盐酸不同的性质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 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应的个数 3、把零散的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物质的性质时更具有直观性,加深印象

苏教版高中化学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教案必修

目标与素养:1.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一、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与应用 1.物理性质 名称碳酸钠碳酸氢钠 化学式Na2CO3NaHCO3 俗名纯碱、苏打小苏打 色态白色粉末细小白色晶体 水中易溶,相同温度下,Na2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 溶解性水中易溶 3 (1)溶液的酸碱性 1Na2CO3溶液呈碱性。 2NaHCO3溶液呈碱性,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Na2CO3溶液的pH比NaHCO3溶液的大。 (2)热稳定性 1Na2CO3性质稳定,受热不易分解,Na2CO3·10H2O易风化。 2NaHCO3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错误!Na2CO3+CO2↑+H2O。 (3)与酸(足量盐酸)反应 1Na2CO3:Na2CO3+2HCl===2NaCl+CO2↑+H2O。 2NaHCO3:NaHCO3+HCl===NaCl+CO2↑+H2O。 (4)与碱(氢氧化钠)反应 1Na2CO3:与NaOH不反应; 2NaHCO3:NaHCO3+NaOH===Na2CO3+H2O。

(5)相互转化 Na2CO3NaHCO3 3.用途 (1)碳酸钠:重要的化工原料,在玻璃、肥皂、合成洗涤剂、造纸、纺织、石油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2)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医疗上可以做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 二、侯氏制碱法 1.反应原理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2NaHCO3错误!Na2CO3+CO2↑+H2O。 2.NH3通入饱和NaCl溶液中,形成氨水的NaCl饱和溶液,然后再通入CO2。这样先形成了一个弱碱性的环境以后,可以增大CO2在溶液中的溶解度,生成更多的NaHCO3。 微点拨 (1)利用侯氏制碱法制取NaHCO3时,在饱和NaCl溶液中应先通入NH3,后通入CO2。 (2)NaHCO3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NH4HCO3和NH4Cl、NaCl。 (3)“联合制碱法”时还能得到NaHCO3和NH4Cl等副产品。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Na2CO3俗称纯碱,属于碱类(×) (2)Na2CO3、NaHCO3均能与盐酸反应生成CO2(√) (3)Na2CO3、NaHCO3的水溶液均呈碱性(√) (4)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强可用反应2NaHCO3错误!Na2CO3+CO2↑+H2O说明 (√) 2.(双选)下列关于Na2CO3和NaHCO3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稳定性:NaHCO3>Na2CO3 B.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Na2CO3

初三化学金属及其性质资料

------------------------------------------------------------精品文档-------------------------------------------------------- 第五讲金属及其性质【知无巨细】常见的金属知识点一: 纯金属(90多种) 1、金属材料(几千种)合金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金属的物理性质:2(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二、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现在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金属依次为铁、铝和铜 三、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四、合金 1、定义: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拓展:常见的合金 页)8页(共1第 (1)钢铁 钢铁是铁与C、Si、Mn、P、S以及少量的其他元素所组成的合金。其中除Fe外,C的含量对钢铁的机械性能起着主要作用,故统称为铁碳合金。它是工程技术中最重要、用量最大的金属材料。 (2)铝合金 铝是分布较广的元素,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和硅,是金属中含量最高的。纯铝密度较低,为2.7 g/cm3,有良好的导热、导电性(仅次于Au、Ag、Cu),延展性好、塑性高,可进行各种机械加工。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迅速氧化形成一层致密、牢固的氧化膜,因而具有良好的耐蚀性。但纯铝的强度低,只有通过合金化才能得到可作结构材料使用的各种铝合金。 例1:铝、铜、铁、金四种金属都具有的相似性质是() A.都是银白色的固体B.都有导电性 C.都能和稀硫酸反应D.通常状况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解析:A、铜、铁、金等物质不是银白色物质.故选项错误; B、铝、铜、铁、金四种金属都能导电.故选项正确; C、铜、金不能和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D、通常情况下铜、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和氧气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例2:铁及其合金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关于铁及其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 B.铁的抗腐蚀性好,可用于制造医疗器械 C.铁丝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氧化铁 D.铁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发生缓慢氧化的过程 解析:A、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铝,铁排第二位,故A错; B、铁比较容易氧化,医疗器材课用不锈钢来制造,故B错; C、铁丝在氧气中能燃烧,产物是黑色四氧化三铁,不是氧化铁,故C错; D、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的结果,故D正确. .D故选 <举一反三>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它的主体结构为四根巨型钢筋混凝上制成的陔心筒。其中钢属于() A.金属材料B.合成材料C.天然材料D.复合材料 2. 据《都市晨报》报道,2009年3月11日,沪宁铁路丹阳段施工工地由于残留的铝粉爆炸造成严重伤亡事故。下列关于铝粉的说法错误的是() A.铝粉和铝块的组成元素和化学性质都不同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检测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Ca 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因为()A.纸的质量好 B.碳的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 C.保存方法得当 D.碳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等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 ℃时是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即被科学家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的一些理解不正确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https://www.360docs.net/doc/246845269.html,l4是一种化合物 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3.最近科学家确认,存在着一种具有空心,且类似足球结构的分子N60。这一发现将开辟世界能源的新领域,它可能成为一种最好的火箭燃料。下列关于N60的说法正确的是() A.N60是一种化合物 B.N60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40 C.N60属于单质 D.N60这种物质是由氮原子构成的 4.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CO使人中毒 B.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5.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充满集气瓶,正确的方法是() A.加入澄清石灰水 B.滴入紫色石蕊试液 C.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 D.用燃着的木条迅速伸入瓶底 6.不能用来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颜色 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D.点燃 7.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合反应的物质是() A.水 B.澄清石灰水 C.氧气 D.木炭 8.下列气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D.氮气 9.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可把混合气体通过() A.水 B.炽热的炭层 C.澄清石灰水 D.灼热的氧化铜 10.下列各组仪器中,不能用来组装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是() A.长颈漏斗、集气瓶、酒精灯 B.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 C.长颈漏斗、锥形瓶、集气瓶 D.平底烧瓶、长颈漏斗、集气瓶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化学实验设计

化学实验设计》教学设计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李君蕾 教学地位分析: 《广州市2010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提出了“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具有初步的条件控制意识,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 、“了解物质的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等化学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考试要求。再结合近三年的《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上传递的精神:近三年都出现了实验方案设计题目,通过鉴别一些常见的物质,综合地考查了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物质分类的思想和开放性思维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包括制定计划、解释与结论以及书面表达等科学探究要素在内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有必要在常规教学中渗透训练和复习阶段进行系统地综合训练,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设计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 2、能熟练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书写实验报告。 3、能针对一个化学问题所设计的多种实验方案,进行优劣可行性的判断,或在多个实验方案中选择符合实际的合理方案,同时对自己的判断做出合理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先让学生尝试解决一道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题目,并进行讨论、评价; 2、与学生共同寻找实验方案设计的具体内容、注意要点、解题策略以及实验原理设计上体现的分类、思维有序性等学科思想方法; 3、在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实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实 验的设计,并多方面考虑合理性、评价优劣可行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善于动脑、敢于置疑的科学精神,培养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2、通过对问题讨论、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碳酸钠的性质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贺东军 课题名称:——奇妙的苏打水 ——碳酸钠复习专题(一) 教材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课标要求: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二级主题:生活中的化合物;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的重要性质及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学习目标: 1、通过回忆、看书知道碳酸钠的俗名以及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通过实验、总结等方法了解碳酸钠溶液的四条化学性质, 3、通过氢氧化钠变质与否、变质程度的讨论,归纳小结,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重点: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难点:氢氧化钠变质与否、变质程度的验证方法。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看书回忆——对比区别—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导学过程: (师)魔术导入:百变女王苏打水——变红酒、变雪碧、变牛奶 (生)一、课前复习:X Kb1 . C om 1、为什么要密封保存氢氧化钠?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2、碳酸钠的俗称:、,它属于(酸、碱、盐),但其水溶液呈性。 3、CO32-的离子对有:、、分别用三个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来说明、、 小结: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二、课堂导学:氢氧化钠的变质的探究之旅 (一)实验探究:(小组合作) 第一站:1、如何证明苏打水呈碱性(步骤—现象—结论) 第二站:2、如何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呢?(步骤—现象—结论) 第三站:3、氢氧化钠是全部变质还是部分变质呢?(步骤—现象—结论) 旅途拾趣:4、氢氧化钠如果部分变质,还能再使用吗?用什么方法处理? (二)旅途反思:围绕一瓶NaOH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回答: 1.写出NaOH固体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能否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是否变质,说明理由。 3.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HCl,有气泡产生,该现象能否证明NaOH已经变质?请说明理由。 4.为证明变质的固体中仍然存在NaOH,某同学按如下操作进行实验: ①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现象为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①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______,现象为_____。其结论是_________ (三)课堂达标 1 氢氧化钠暴露于空气中会变质为________(用化学式填空) 2 检验氢氧化钠变质选择的试剂是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上 5.1 金属的性质 教案

《金属的性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镁、锌、铁、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不同现象,认识金属所具有的化学性质,也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的差异。 2、以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反应为例,初步认识金属与盐溶液之间的反应。 3、认识置换反应的特点,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对比及区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性质的实验研究,学习利用实验认识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理解实验的对化学研究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金属性质的探究性学习,深化了解化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重点:金属与算反应的化学性质 难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设计: 旧知回顾: 【教师活动】在上一节课的学习当中,我们认识了化学里的一个新的小伙伴——金属,学习了金属所具有的物理性质,以及人类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在不同的领域里对金属的应用;也通过铁、镁、铝、铜四种金属在氧气中的变化,学习了金属能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性质,知道不同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反应的剧烈程度也不相同。 【多媒体展示】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1.常温下金属都是固体(汞除外,汞是液体) 2.有金属光泽 3.金属都能导电、导热 4.有延展性 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新课引入: 上节课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大家回去利用家里的各种资源,查找和金属有关的新闻事件或者化学小故事,相信大家肯定都完成得很好,下面我们请三位同学来分享一下他们查找到的金属的小故事。 【学生活动】学生甲、乙、丙分享自己所查找的与金属相关的新闻事件或者化学小故事。【教师活动】大家查找得都非常的好,非常的认真。当然老师自己回去也做了功课,也查找了几个和金属有关的事件,我发现这几个事件特别的吸引我的眼球。 【多媒体展示】金属的遭遇 著名的美国纽约港自由女神像,钢筋混凝土外包的薄金属片因酸雨而变得疏松,一触即掉(而在1932年检查时还是完好的),因此不得不进行大修(已于1986年女神像建立100周年时修复完毕)。 波兰的托卡维兹因酸雨腐蚀铁轨,火车每小时开不到40公里,而且还显得相当危险。 【教师活动】通过上面的例子,大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了吗? 【学生活动】金属会受到酸雨的腐蚀! 【教师活动】很好,大家抓住了关键字眼!金属竭尽所能地为人类服务,但是人类的活动引发的“酸雨”,却使得金属“伤痕累累”。那么,金属能与酸反应吗? 新课讲授:金属的性质——金属与酸的反应 【教师活动】实验室检验猜想的唯一标准,要解决刚才大家产生的猜想,还得是实验来说话。【演示实验】探究实验:金属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1、分别取镁、锌、铁、铜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对比观察反应现象。 2、分别取镁、锌、铁、铜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对比观察反应现象。 【学生活动】思考:几种金属药品的取用方法,稀盐酸、稀硫酸的倾倒方法。 【教师活动】强调实验的正确操作,引导学生注意实验安全问题。 【教师活动】演示第一组实验,用实物展台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上台演示第二组实验。 【学生活动】根据反应的实验现象,思考以下问题: (1) 哪些金属能与酸发生反应?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哪些金属不能与酸发生反应? (2)铁、镁、锌能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剧烈程度不同。____反应最剧烈,其次是_____,

初三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实验专题

九 年级 化学 科辅导讲义(第 讲) 学生姓名: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1.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 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无水CuSO 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 2 H 2O ; 乙 CO H 2O ; 丙 NH 3CO 2 H 2O ; 丁 CO 2 CO H 2O . 你认为 丙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 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A 、B 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否. (2)实验中用纯净O 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因为空气中含有其他气体杂质,会引起实验干扰. (3)实验中观察到A 中无水CuSO 4变蓝,B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乙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 2===CaCO 3↓+H 2O 、 Fe 2O 3+3CO 高温 ====2Fe+3CO 2.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 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第一是提供足够多的空气或者氧气,第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或者空气的接触面积.

2.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从空气中制取氮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 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右图A装置的作用是出去二氧化碳气 体A装置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变化.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2)除去氧气:他们分别收集一瓶气体用图C装置进行除去氧气的燃烧实验,其中甲同学选用红磷,乙同学选用木炭.你认为:选用木炭(填“红磷”或“木炭”)的方法不科学,原因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容器内气体不纯净. (3)分析误差: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标准状况下)经科学测定,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请你分析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只写两种,不考虑计算误差):①还含有稀有气体;②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3.为减少煤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一些城市使用焦炉煤气(焦炉煤气是脱硫煤隔绝空气强热的部分产物)作为洁净的生活燃料,其成分是初中课本中常见的气体.现通过以下实验流程对焦炉煤气的成分进行局部探究. (1)白色沉淀A、B是不是同一种物质?是(填“是”或“不是”); (2)从探究过程可推出焦炉煤气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3)焦炉煤气的可能组成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氢气、(只写一种可能的情况). 4. 某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充分燃烧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其排出的废气中含有CO2、SO2、水蒸气等.已知SO2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因SO2有还原性,故还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除去,无水硫酸铜与水由白变蓝.为了检验该发电厂排出的废气中的成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连接的顺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化学实验设计

《化学实验设计》教学设计 广州市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李君蕾 教学地位分析: 《广州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考试大纲》提出了“能用规范的学科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具有初步的条件控制意识,能进行简单的实验方案设计”、“了解物质的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等化学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考试要求。再结合近三年的《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年报》上传递的精神:近三年都出现了实验方案设计题目,通过鉴别一些常见的物质,综合地考查了常见物质(离子)的检验、物质分类的思想和开放性思维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包括制定计划、解释与结论以及书面表达等科学探究要素在内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有必要在常规教学中渗透训练和复习阶段进行系统地综合训练,让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升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设计主要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操作步骤的设计; 2、能熟练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能用准确规范的语言书写实验报告。 3、能针对一个化学问题所设计的多种实验方案,进行优劣可行性的判断,或在多个实验方案中选择符合实际的合理方案,同时对自己的判断做出合理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 1、先让学生尝试解决一道设计化学实验方案的题目,并进行讨论、评价; 2、与学生共同寻找实验方案设计的具体内容、注意要点、解题策略以及实验原理设计上体现的分类、思维有序性等学科思想方法; 3、在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实验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实验的设计,并多方面考虑合理性、评价优劣可行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学生善于动脑、敢于置疑的科学精神,培养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2、通过对问题讨论、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增强协作精神。 4、通过对一些简单探究实验的设计,增强学生学习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 1、学会设计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 2、对实验方案进行合理评价; 3、正确用科学语言表述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分析实验是否 合理、可行。 教学过程设计

碳酸钠化学性质

碳酸钠化学性质学案主备人魏爱玲 学习目标: 1、记住碳酸钠的物理性质,记住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 2、知道纯碱的化学性质,记住反应的现象,会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掌握碳酸根离子(CO32-)的检验。 【课前检测】1、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而,还能跟发生反应而生成,方程式;所以氢氧化钠保存时一定要。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时常用的试剂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除去此杂质常用的试剂是,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自学指导1】观察碳酸钠,记住它的颜色和状态;通过实验知道碳酸钠的溶解性。完成下题: 【自学指导2】通过观察演示实验,记住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反应的现象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完成下题: 1、向碳酸钠的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碳酸钠水溶液显性。 2、向碳酸钠固体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滴入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是。 3、向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是,反应的方程式是。此反应在工业用于制取。 4、向碳酸钠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现象是,反应的方程式是。 【自学指导3】回顾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来制取CO2,它的原理(用方程式表示),与实验2比较,得出CO32—的检验方法:(1)在实验室中通常使用和两种试剂来检验CO32— (2)也可用简单方法使用和燃烧的木条来检验CO32— 【当堂检测】 1、纯碱属于类物质。向纯碱的水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试液变色,说明纯碱溶液呈性,其PH 7 。 2、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A、Na2CO3 B、Ca(OH)2 C、NaCl D、CaO 3、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A、酚酞试液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石蕊试液 4将珍珠加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则珍珠中含有下列离子中的() A、氯离子 B、碳酸根离子 C、硫酸根离子 D、氢氧根离子 5、下列物质不能与纯碱溶液反应的是( ) A、H2SO4 B、BaCl2 C、Ca(OH)2 D、Fe 6、氢氧化钠溶液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生成。如何判断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三位同学分别从酸、碱、盐中各选择一种物质的溶液进行实验,都能达到判断的目的。他们所选择的物质:酸是,碱是,盐是。按顺序写出这三个化学方程式:; ;。[课堂反思]: 【家庭小实验】取一个玻璃杯,杯底放一支短蜡烛,并铺一层纯碱,把蜡烛点燃,沿杯壁倒入一些醋(主要成分是醋酸),首先观察到的现象是有,过一段时间我们会观察到.思考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同步练习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金属可以跟盐酸反应的是() ①Zn ②Fe ③Ag ④Cu ⑤Al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③④ D.①③⑤ 2.铁丝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下列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铁丝表面有红色金属铜生成 B.溶液颜色有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C.溶液质量增加 D.铁丝中铁的质量逐渐减少 3.除去铜粉中少量铁粉,不可采用的方法是( ) A.用磁铁吸引 B.加入足量稀盐酸再过滤 C.加适量CuSO4溶液 D.在空气中灼热 4.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Fe+6HCl====2FeCl3+3H2↑ B.CO2+Ca(OH)2====CaCO3↓+H2O C.CaCO3+HCl====CaCl+CO2↑+H2O D.Mg+O2点燃 MgO 5.铝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金属之一。关于铝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强的原因,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兴 趣,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①铝的化学性质本来不活泼,难被腐蚀;②市场上的铝材料通常是铝合金,合金是不发生化学反应的;③铝性质活泼,表面能产生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膜。你所认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6.有A、B、C、D四种金属,分别把它们加入到稀盐酸中,A、B、D反应后有气体放出,C无明显现象,再把A,D加入B盐溶液中,D表面有B析出,而A没有,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A>B>D>C B.B>D>A>C C.D>A>B>C D.D>B>A>C 7.将过量的铁粉投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滤出剩余的铁和生成的铜,在滤液里 含有的物质是( ) A.FeSO4 B.CuSO4 C.Fe2(SO4)3 D.H2SO4 8.下列金属中,常温下最易和氧气反应的是( ) A.铝B.铂C.铁D.铜 9.用铁和铝分别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若要制得相同质量的氢气,则需要用去铁和铝的质量比是()A.28:27 B.28:9 C.56:27 D.112:81 10.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Fe>Cu>Ag。则下列各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的是()A.Fe和CuSO4溶液B.Ag和FeSO4溶液C.Cu(NO3)2和Ag溶液D.Cu和FeSO4溶液11.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发现有少量金属析出。则析出的少量金属是() A.Cu和Fe B.Ag C.Cu D.无法确定 12.将下列各组药品进行实验,能判断出铁比铜活泼的一组() A.Fe、Cu、稀H2SO4 B.Fe、Cu、ZnSO4溶液 C.Fe、Cu、AgNO3溶液 D.Fe,Cu、FeSO4溶液 13.我国古代的“药金”外观和黄金相似,经常被误认为金子其冶炼方法为(ZnCO3)、赤铜(Cu2O)和木炭混合的物质加热至800℃左右,即得到金光闪闪的“药金”。试推断“药金”组成()

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性、高温下可燃性、还原性),常识性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初步了解碳的用途。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列表比较氢气与碳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演示木炭还原氧化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碳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列表比较、实验演示,突出重点,通过分析,操作指导,解决难点。 1.用谈话法和阅读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总结归纳法和演译法,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实质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介绍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即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应作为重点,为了使学生对氢气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理解更深刻,要对它们进行比较。 【难点】: 反应条件对碳反应产物的影响。单质碳不完全燃烧的实验不好做,通过事例解释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用碳还原氧化铜的操作难度也比氢气还原氧化铜大,用高温(强热)加热时要注意,防止试管破裂;放热(产生热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吸热概念的理解相对较难。【教具准备】: 1.仪器: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改进)、导管、胶塞、玻璃棒、表面皿、研钵、试剂瓶2.药品: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知识分享

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九年级化学《金属和金属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点整理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本节学习指导 本节知识比较复杂,学习时一定要多思考,另外多做些练习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在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比如防止护栏被腐蚀、存放物品容器的选择等等,还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生活的骗局哦,比如识破“钛圈”广告宣传说可以治疗颈椎病。本节有配套免费学习视频。 二、知识要点 1、大多数金属可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在空气中在氧气中 镁常温下逐渐变暗。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生成白色的固体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2Mg + O2点燃 2MgO 铝常温下表面变暗,生成一种致密的氧化膜点燃,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4Al + 3O2点燃2Al2O3 铁持续加热变红点燃,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固体 3Fe + 2O2点燃Fe3O4 铜加热,生成黑色物质;在潮 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而被 腐蚀 加热生成黑色物质2Cu + O2加热 2CuO 银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注:①由于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所以可用镁做照明弹和烟花。 ②常温下在空气中铝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被氧化, 因此,铝具有较好的抗腐蚀能力。 ③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Mg,Al常温下就能反应,而Fe、Cu在常温下却不和氧气反应。金在高温下也不会和氧气反应。 ④可以利用煅烧法来鉴定黄铜和黄金,过程中如果变黑则是黄铜,黑色物质是氧化铜。

2、金属 + 酸→盐 + H2↑【重点】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ZnCl2 + H2↑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FeCl2 + H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MgCl2 + H2↑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注:根据不同金属和同一种酸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越剧烈说明此金属越活跃。 规律:等质量金属与相同足量酸完全反应所用时间越少,金属反应速度越快,金属越活泼。 3、金属 + 盐→另一金属 + 另一盐(条件:“前换后,盐可溶”)【重点】 (1)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Cu+FeSO4 现象:铁条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古代湿法制铜及“曾青得铁则化铜”指的是此反应) (2)铝片放入硫酸铜溶液中:3CuSO4+2Al==Al2(SO4)3+3Cu 现象: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3)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2AgNO3+Cu==Cu(NO3)2+2A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4)铜和硝酸汞溶液反应:Cu + Hg(NO3)2 === Cu(NO3)2 + Hg 现象:铜片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 注意:CuSO4溶液时蓝色,FeSO4是浅绿色。 4、置换反应【重点】 (1)有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2)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3)常见类型:

初三化学金属及其性质

第五讲金属及其性质 【知无巨细】 知识点一: 常见的金属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二、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现在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金属依次为铁、铝和铜 三、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四、合金 1、定义: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 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拓展:常见的合金 1、金属材料 2、金属的物理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