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活动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教育实践:《老狼老狼几点钟》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案例分析

教育实践:《老狼老狼几点钟》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案例分析

近年来,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将活动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

活动教育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意识。

而《老狼老狼几点钟》大班数学活动,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案例,下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教学目的该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数学学习。

同时,通过这个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聆听能力、协作意识、数字感知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教具准备在教学前,教师需准备一些教具,如灯光、音响、数字牌、动物帽子和绸带。

这些教具可以增强游戏的互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活动流程教师选取1-12的数字牌并摆在一排,让幼儿记住每个数字所代表的时间。

接下来,教师戴上狼的帽子,让其他幼儿戴上动物帽子,告诉幼儿这是一场关于老狼的游戏,老狼有一个秘密,他会在什么时间出现。

教师要面向幼儿园大门,从背后对所有幼儿说“老狼老狼几点钟”,其他幼儿回答“一点钟、两点钟……十二点钟”之后,老狼会在其中一种时间出现。

幼儿需要在狼出现前将数字牌掀翻对应的数字,如果猜错了,所有的幼儿需要翻开数字牌一遍,然后重新开始游戏。

而猜对了的幼儿会获得一面绸带,累计到5面绸带后可以称霸游戏。

四、教学方法该活动以互动性和趣味性为主要特点,注重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聆听能力的培养。

同时,这个游戏的难度分级比较明确,可以让幼儿在玩耍中愉悦地掌握和加深数字时间观念。

五、教育价值该活动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此外,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可以在乐趣中加深数字时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认知水平,为幼儿的学习成长打下基础。

六、结语教学实践中的活动教学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老狼老狼几点钟》大班数学活动是一种受欢迎和有效的活动教育,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教育设计,引导幼儿掌握数字时间观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协作意识和数字空间想象力,为幼儿的学习成长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的案例(3篇)

大班数学教育活动的案例(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大班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已经能够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知识。

本活动旨在帮助幼儿认识数字10,并学会用数字10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提高对数字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活动目标1. 认识数字10,并能够正确书写数字10。

2. 理解数字10的含义,能够用数字10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 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的数学素养。

三、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数字卡片、操作卡片、数字10的图片、数字10的PPT。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布置成充满趣味和互动的氛围。

3. 教学时间:40分钟四、活动过程(一)导入环节1. 教师出示数字10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数字。

2. 教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数字10是什么意思吗?”3.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次活动主题。

(二)认识数字101.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数字10的形状和特点。

2. 教师讲解数字10的含义,并让幼儿跟随教师一起书写数字10。

3. 幼儿分组进行书写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数字10的拼图游戏,巩固对数字10的认识。

(三)数字10的加减运算1. 教师出示操作卡片,引导幼儿进行数字10的加减运算。

2. 教师讲解加减运算的规则,并示范操作。

3. 幼儿分组进行加减运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加减运算比赛,提高幼儿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总结环节1.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数字10的重要性和应用。

2.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字10,提高数学素养。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数字10的练习。

五、活动反思本次活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数字10,并学会了用数字10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一些反思:1.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测量(一)

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测量(一)

大类数学案例分析:测量(1)
上次活动时最严重的问题是记录问题。

在今天测量之前,我展示了典型的儿童记分牌,并让孩子们沟通,看谁清楚地记录了这个方法。

乍一看,我可以看到他使用了什么材料。

数量的结果是如何?通过比较和讨论,孩子们觉得胡辰超和赵薇的记录非常好。

从他们的记录纸上,他们可以看到筷子的桌子比两根筷子多一点。

桌子上有7个牙签.在数量和记忆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的想法越来越清晰,方法越来越好。

特别是那些使用牙签和小块的人更值得鼓励,因为他们选择的秤特别小,非常短,需要很长时间。

这将测试孩子的耐心和更好的手和眼协调。

孩子们很有竞争力。

许多孩子选择了极短和超小的测量工具来测量,同时在记录纸上计数和记忆它们。

经过这些少量的测量和记录,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很多好的测量和记录方法,还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我认为测量活动不应该在这里结束。

孩子们也可以使用这些方法来测量课堂上的其他东西,让测量结果进入自然界。

我相信孩子们会从中学到更多。

(分析:孩子们继续掌握和适应新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给孩子时间和空间尝试,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和分享他人。

良好的学习方法。

)。

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大班数学活动案例分析(三篇)

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大班数学活动案例分析(三篇)

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大班数学活动案例分析(三篇)教学资料参考范本目录: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大班数学活动案例分析一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大班案例反思假如我是孩子二幼儿园教学案例模板范文:大班案例:探索活动三- 1 -案例:大班数学活动案例分析下次活动可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时钟的基本特点,能较了解时针与分针、整点与半点的关系后,结合其他已学过的知识,如:等分、对称、顺数、排序装饰等,再进行制作活动。

观察内容:通过观察探索时钟、认识时钟的结构、组成部分后,在数学区里,逸豪和小伙伴拿起时钟,一边旋转着,一边研究时针、分针的关系,。

“我发现长的走得快,短的走得慢。

”逸豪开心的告诉小伙伴,“我知道怎么看一点、两点、三点……”其他小朋友也说:“我也会看!”“我还会画呢!”“那我们把会看的时间画出来,看谁画得对!”逸豪提议道。

“好啊!我把我家最漂亮的时钟画出来。

”孩子们直接用手画出圆形的时钟,但又画不圆,显得整个钟面变形。

“怎么办?我的钟画歪了!”嘉铭说道。

“我的也不圆啊!”又一个小朋友抱怨的说。

“我们还是找个东西描一下”逸豪建议道:“该找什么呢?”这时,他们都找到了不同的圆形玩具,描下它的形状后开始画时钟。

起初,个别幼儿把钟上的数字挤在一起,而整个圆空了一大格子,我介入提醒:“你画的钟和真的钟有没有一样?钟面上的数字应该怎么排列?什么方法能更快的对齐数字”逸豪边看着钟边想:“12和6的相对的,可以先竖着画,3和9是横着画。

”其他幼儿好像受到了启发,纷纷都在圆形的钟上先画个十字形,再按数字顺序依次写下来,但最后画时针、分针时,由于有十字线的干扰,幼儿的指针长短表示得不清楚,因此,引导幼儿找寻其他办法,如二等分、四等分对折的方式继续画时钟。

分析与反思:该活动在认识时钟以它的构造、整点、半点为主,在区域里幼儿通过操作,生成新的活动内容:画时钟。

随着难度增加,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优点:1、幼儿能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自发生成有关时钟的相关内容。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5篇)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5篇)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1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生活中许多物体呈格子状,感知格子的特征。

2.体验玩格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1.课件、多媒体设备。

2.人手一张正反有8格和9格的格子图谱,人手6个棋子。

3.布置"寻找周围象格子形状的物体"之任务。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题,了解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呈格子形状。

1.看课件,猜一猜礼物(格子)。

师:今天天线宝宝给我们带来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呢?(放课件,至出现格子)2.寻找和回忆生活中的格子师:你们平时有没有见过什么东西也是一格一格像格子形状的?(启发回忆在家里、幼儿园、马路上、野外等地方)3.续看课件,了解生活周围有许多东西呈格子状。

二、感知8个格子的特征,和8个格子玩游戏。

1.那这个格子到底是什么样的呢?看看相同的小格有几个,横线有几条,竖线有几条呢?引导幼儿从上往下数横线,从左往右数竖线,并小结:原来8个格子由3条横线和5条竖线组成。

2.看课件中的一个棋子,说出位子。

(在第几条横线、第几条竖线上)3.我们已经可以快快地在格子上找到棋子的位置了,棋子要叫出很多朋友跟你们玩追棋子的游戏,请小朋友拿出棋子摆在你的格子上,看谁放得又快又好!4.和8个格子玩追逐游戏,感知方位及空间,棋子由1个、2个、4个、6个递增。

三、感知9个格子的特征,和9个格子玩追逐游戏。

1.师:8个格子,6个棋子,一点儿都难不住你们,想不想挑战更难一点的格子?画面出示九格,问有几格,它是什么样,由几条横线、几条竖线组成的?小结:九个格子是由4条横线、4条竖线组成的。

师:格子想跟你做游戏,他跳到哪儿?你就追到哪儿?谁的棋子放对了,就捉到了。

幼儿园大班优秀案例分析10篇

幼儿园大班优秀案例分析10篇

幼儿园大班优秀案例分析10篇幼儿园大班优秀案例分析(一)大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我们的好邻居》一、案例背景1.材料来源《指南》中对幼儿的数学提出这样的目标,要求幼儿“理解生活中的简单数学关系,能用简单的分类、比较、推理等探索事物”。

《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在科学领域也对大班幼儿提出这样的教育要求“学习10以内单、双数和相邻数,学习顺着数和倒着数”。

因此,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参考结合本园教材《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大班的主题活动设计,特组织设计了本次大班数学活动案例:《我们的好邻居》。

2.幼儿情况分析经过了小班、中班的学习,幼儿对数字的认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幼儿有了初步的数与数之间存在某种逻辑关系的概念。

根据幼儿形象思维占主体地位,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发展的年龄特点,幼儿所要学习的知识应在幼儿操作体验中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

二、案例描述活动名称:我们的好邻居活动目标:1、探索、发现在自然数列中一个数与其前后两个相邻数之间的关系;2、学习用语言表达“X比X多1, X比X少1”。

活动准备:1、1〜10的数卡,1〜10的竖长条点卡;2、新房图(见附图)3、幼儿用书操作材料《找朋友》、《填空缺》活动过程:1、感知小动物的邻居。

(1)教师出示附图一,引导幼儿观察新房图。

教师:这是哪些小动物的新家?它们分别住在几号房?(2)引导幼儿认识2的相邻数。

教师:①小狗住在几号房?它的邻居是谁?它们各住在几号房?②2号房的前面是几号房?2号房的后面是几号房?师幼讨论:为什么1排在2的前面?3排在2的后面?引导幼儿学习用语言表达:2的前面是儿?2的后面是儿?2比1 怎样?2比3怎样?2、体验相邻三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出示1~10的点卡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相应的数字。

教师:①许多点卡也来和我们做游戏了,看看都是哪些数目的点卡?②我们一起来说一说每张点卡的数目。

③你们能给这些点卡找到数字朋友吗?谁来试一试。

(2)引导幼儿观察5的点卡,体验相邻三数之间的关系。

大班个案分析记录20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案例分析

大班个案分析记录20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案例分析

大班个案分析记录20篇幼儿园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测量”是大班孩子非常喜欢也是他们能力范围以内的事。

所以,在大班适当地安排一些测量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不断地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就和孩子一起进行了一个“学习用非科学测量工具测量”的活动。

首先,我作了充足的准备,给每个孩子设计了一份记录表,还准备了各种测量工具,让幼儿选择,今天活动我们采用了分组教学的方式。

所以,我实际上上了两次,但这两次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方法和效果。

其中我作了一些调整。

第一批孩子能力整体比较弱。

所以,在开始的第一环节“用筷子去量桌子的高度”时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孩子量的起点不对;有的孩子量了一段后接的不恰当,导致测量结果发生了偏差。

经过交流、演示,孩子们都掌握了一种正确的测量方法,他们都知道量好一段用手指按住作为记号,接着再量一段,可是接下去的一个环节又出现了很多问题。

我出示的记录纸上有四种东西:桌子、椅子、窗户、门,每种东西上分别用红线画出了被测量处,经过引导,孩子们基本上都能理解,而且实际操作时也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去量,问题出在记录上,孩子们缺乏记录的意识和方法,他们不知道去记,不会用数字或其他方法去表示自己的操作结果。

虽然我再三地提醒,但孩子们还是没有一种明确的方法。

有的孩子手眼不协调,总是记不住量了几段;有的孩子记是记了,但是看不清楚,根本没有按照标记去记,张冠李戴;有的孩子记到了第二次记录的格子里去了。

所以,在第一次测量后的展示交流中,我没有和孩子重点交流测量的正确方法(基本上已掌握),而是和他们探讨一种更明了、更好的记录方法,然后再让他们去重新进行第二次测量。

就这样,时间过得很快,本来还想接下去让孩子用其他量具去量,发现不同量具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的秘密,现在只能放到下一次了。

第二批孩子比第一批孩子相对来说能力较强,他们不用老师多指导、多演示就掌握了测量的方法,有的甚至还有创新。

如田丹小朋友用铅笔在接口出作记号继续量;赵志豪小朋友用一只有颜色的小袋子按住接口作记号……为了让他们学习记录的方法,我给他们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就放手让他们去量了。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案例的趣味分析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案例的趣味分析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案例的趣味分析数学在幼儿园阶段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而数学游戏作为一种启蒙教育的手段,能够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习,锻炼他们的数学能力。

在幼儿园大班阶段,数学游戏的设计尤为重要,下面我们就来深入分析几个有趣的数学游戏案例。

1. 数学故事接龙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数学游戏,老师可以用图画或道具来讲述一个关于数字和数量的故事,然后让孩子们继续故事的情节并加入新的数字元素。

这样的游戏既能够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又能够锻炼他们对数字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小明有3个苹果,他吃掉了1个,剩下了几个?”这样的故事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减法的概念。

2. 数学拼图数学拼图是一种将数学元素和游戏相结合的活动,孩子们可以通过拼图的过程来学习数字、形状和空间的概念。

让孩子们用方块拼出不同的图形,然后询问他们每个图形有几个边,哪些图形是相似的等问题。

这样的活动既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又可以帮助他们理解几何图形和数量的关系。

3. 数学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们在玩游戏的同时学习数学知识。

让孩子们扮演商店老板和顾客的角色,然后进行货币交易的游戏。

在这个游戏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学习货币的价值,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加减法能力。

他们还可以学习人际交往和合作的能力,这对于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通过以上的数学游戏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游戏不仅仅是简单的玩耍,而是通过游戏来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数学知识。

这样的数学游戏设计既能够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又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在启蒙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希望各位老师都能够根据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设计出更多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游戏。

以上是对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案例的趣味分析,希望这些案例能够给您一些启发,让您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设计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游戏,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方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方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与教学设计方案】一、引言在幼儿园教学中,数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在大班阶段,数学教学的方式和内容需要更加深入和系统化,以帮助幼儿建立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来分析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案例,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教学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描述某幼儿园大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发现,部分幼儿对数字概念理解较为薄弱,容易混淆数字的大小和顺序。

需要针对这一情况进行教学干预。

2. 分析幼儿数学思维特点在大班阶段,幼儿的数学思维开始发展,他们可以逐渐认识到数字的概念、数量的概念及加减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但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各异,有些幼儿仍处于具象运算阶段,只懂得通过视觉感知数字的大小,而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尚不甚了解。

3. 分析教学难点和原因教师发现,幼儿对数字大小和顺序混淆的主要原因在于,教材内容复杂,教学方法单一,无法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4. 教学案例评估综合来看,在这个教学案例中,幼儿对数字概念和大小顺序的认知存在较大偏差,需要教师采取差异化教学,予以干预。

三、教学设计方案1. 教学目标设定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数学思维特点,设定如下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幼儿全面认识数字的大小和顺序,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内容安排(1)数字概念的引入。

通过数字卡片、数字贴纸等具体教具来启发幼儿对数字的认知,让幼儿能够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途径感知数字。

(2)数字大小和顺序的比较。

教师通过游戏、互动等形式,帮助幼儿感知数字的大小和顺序,以达到巩固和加深记忆的目的。

3. 教学方法选择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如游戏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以满足幼儿的多元化学习需求,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4. 教学评估策略在教学结束后,采用个别测验和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为后续教学提供指导性建议。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案例分享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案例分享及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案例共享及教学反思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一直是老师们备受关注和探索的领域。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们需要设计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今天,我将共享一个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的案例,并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总结。

1. 活动主题:《认识形状》在这次数学活动中,我选择了“认识形状”这一主题。

我准备了各种形状的卡片,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矩形等,并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幼儿通过参与游戏来认识不同形状。

2. 活动流程:(1)游戏一:形状接龙我展示一个形状卡片,然后请一个幼儿说出一个与之相邻的形状,如圆形后面可以接什么形状,接龙一样,直到没有幼儿能说出相邻形状为止。

(2)游戏二:找形状我藏起了各种形状的卡片,让幼儿们在教室里寻找,并说出找到的形状名称。

(3)游戏三:形状拼图我准备了一些形状拼图,让幼儿们根据提示把形状拼图完成,如“用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拼出一个长方形”。

3.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幼儿们对形状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

他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愿意发言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然而,也有一些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了较大的焦虑情绪,可能是因为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

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关注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为害羞或焦虑的幼儿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另外,通过这次活动,我也意识到数学教学需要多样化的方法和形式,不能只是停留在课本上的知识点讲解,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多地开展基于探究和实践的数学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这次数学活动不仅让我意识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的重要性和挑战性,也让我对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探索和尝试,为幼儿带来更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体验。

通过本次活动,我对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中的活动设计和教学反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找规律

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找规律

大班数学案例分析:找规律案例背景:在幼儿园大班的数学课程中,教师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数字和规律,设计了一个找规律的游戏。

游戏的目标是让孩子们通过观察一系列数字,找出其中的规律,并预测下一个数字。

案例描述:1. 教师首先向孩子们展示了一个包含5个数字的序列:2, 4, 6, 8, _。

教师问孩子们,这个序列中的下一个数字是多少?2. 孩子们开始讨论。

有的说下一个数字是10,因为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有的说下一个数字是12,因为每个数字都比前一个数字大2。

3. 教师引导孩子们继续观察这个序列,发现每个数字都是偶数,且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都是2。

因此,教师告诉孩子们,这个序列的规律是每个数字都是偶数,且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都是2。

4. 根据这个规律,孩子们预测出序列中的下一个数字是10。

教师表扬了孩子们的表现,并告诉他们,他们成功地找到了这个序列的规律。

5. 接下来,教师又展示了一个新的序列:3, 6, 9, 12, _。

教师问孩子们,这个序列中的下一个数字是多少?6. 孩子们根据之前的经验,很快找到了这个序列的规律:每个数字都是奇数,且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差值都是3。

因此,孩子们预测出序列中的下一个数字是15。

7. 教师再次表扬了孩子们的表现,并告诉他们,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成功地找到了这两个序列的规律。

案例分析:1. 通过这个案例,孩子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和分析数字序列,找出其中的规律。

这对于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非常有帮助。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孩子们自主发现和总结规律。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及时给予孩子们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非常重要。

大班数学领域教案20篇

大班数学领域教案20篇

大班数学领域教案20篇大班数学领域教案2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更新教案,欢迎收藏!第1篇、大班数学活动教案:排序教案(附教学反思)设计背景幼儿对于一些事物,不懂得是有规律的。

特设此课,使幼儿进一步了解事物的规律。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会按物品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点进行有规律的排序。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学会观察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活动准备教学图,不同形状,颜色的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导入:请幼儿观察一幅图片,并说一说大家都发现了什么有趣的地方。

(塔、树、花朵),总结规律。

二、内容呈现:教师分组排列卡片,请幼儿观察木组卡片的规律,并上前而来把剩下的卡片排列完。

(大小、形状、颜色、种类)。

三、巩固游戏:1•给幼儿每人准备一组卡片或玩具,鼓励幼儿自己进行排序。

2•互动:分组请幼儿做游戏,按照老师所画的规律排列。

(站蹲、举放、男女。

)结束:1•请小朋友认真看一看在我们周围还有那些东西也是有规律的、排序的。

2•请幼儿在成排(2男2女)的顺序离开活动场地。

教学反思本节活动课较为成功,幼儿动手及互动的环节比较多。

带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在活动结束进行自身排序时,幼儿有些不懂自己该站在怎样的位置。

第2篇、大班数学活动10以内的单双数教案反思教学指导思想新的《幼儿园纲要》强调,要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创设。

2元超市”的情境,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感知、理解单双数的意义,在操作中区分20以内的单双数。

教材分析认识20以内的单双数是大班幼儿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借助具体的事物和直接的操作活动,理解单双数的概念,从而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大班幼儿对单、双数的概念普遍生疏,不能准确区分出单双数, 由此要求教师应该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述,将单双数概念讲解具体明白,引导幼儿从•感知”到•理解”再到•运用”单双数。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40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40篇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课题:《有趣的数字游戏》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和认识。

2. 提高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活动内容:1. 数字接龙游戏2. 数字拼图挑战3. 数字宝藏寻找活动过程:第一阶段:数字接龙游戏活动准备:准备数字卡片(110),音乐播放器。

活动步骤: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5人。

2. 每组幼儿按顺序站成一排,第一名幼儿手持数字卡片。

3. 当音乐开始时,第一名幼儿迅速跑向指定位置,第二名幼儿紧随其后。

4. 每个幼儿需将手中的数字卡片与地上的数字卡片进行匹配(例如,手持数字3的幼儿需找到地上的数字2)。

5. 完成后,迅速跑回队伍,将卡片传给下一名幼儿。

第二阶段:数字拼图挑战活动准备:准备数字拼图(每个拼图由45个数字组成)。

活动步骤: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5人。

2. 每组幼儿围坐在一张桌子旁,面前放置一个数字拼图。

3. 教师宣布开始后,幼儿需合作完成拼图。

4. 完成后,小组需向教师展示拼图,并解释拼图的数字顺序。

第三阶段:数字宝藏寻找活动准备:准备数字宝藏卡片(每个卡片上有一个数字),隐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

活动步骤: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5人。

2. 教师宣布开始后,幼儿需在教室内寻找数字宝藏卡片。

3. 每找到一个卡片,小组需将卡片上的数字按顺序排列。

4. 第一个完成排列的小组获胜。

活动反思:幼儿参与度: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投入。

团队合作:观察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情况,是否能够有效沟通和协作。

问题解决能力:观察幼儿在遇到问题时,是否能够独立思考并解决。

注意事项:确保活动安全,避免幼儿在活动中受伤。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需密切观察幼儿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课题:《小小测量师》活动目标:1. 培养幼儿对长度测量的兴趣和认识。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三篇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三篇

【导语】编写教案的繁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幼⼉园⼤班数学活动教案及反思:跳绳计数 活动⽬的: 1.初步感知⽣活中数学的有⽤和有趣。

2.尝试运⽤⾃⼰喜欢的⽅法进⾏跳绳计数,学习正确计数。

3.能与同伴分享合作,协商解决遇到的问题。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来⾃幼⼉真实⽣活的录像⽚段--"跳绳⽐赛争执瞬间",记录纸和笔。

2.经验准备:活动前请幼⼉和家长⼀起搜集有关体育⽐赛的资料,观察了解各种⽐赛的过程和名次确定的⽅法;幼⼉已有跳绳和跳绳计数的经验。

重、难点分析: 1.重点:通过实践,尝试运⽤⾃⼰喜欢的⽅法进⾏跳绳计数,在不断增强计数兴趣的过程中学习正确计数。

准备运⽤实践体验法、讨论法与游戏法突破这⼀重点。

2.难点:能够发现⽣活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数学的⽅法来解决。

准备运⽤启发提问法、活动延伸法突破。

活动过程: 1.导⼊活动:观看录像,进⾏讨论。

师:⼩朋友们,今天⽼师给你们带来⼀段录像,请你们看⼀看,录像中发⽣了什么事情? 看完录像后提问: (1)录像中的⼩朋友因为什么事情发⽣了争执? (2)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的问题? 2.第⼆遍录像(慢速播放),便于幼⼉观察跳绳速度与计数速度的对应关系,分析现场计数时出现的问题。

提问: (1)为什么会出现跳绳计数不清?问题出在哪⼉? (2)如果是你,会怎样为跳绳计数? 3.⼩组实践,集体分享:如何使跳绳计数更准确。

(1)幼⼉分组活动,每组取⼀根跳绳。

幼⼉可以边实践,边商讨计数⽅法,并通过图画标记等形式记录跳绳计数的⽅法。

(2)集体分享 a.分享探索过程,如: 开始计数时你们遇到了哪些困难? 你们是怎样想出解决办法的? b.分享计数⽅法,如: 看跳绳⼩朋友跳动的脚计数; 看跳绳⼩朋友起伏的头计数; 看跳绳⼩朋友抡绳的双臂计数。

这⼏种⽅法中你最喜欢哪⼀种?为什么? c.讨论计数注意事项,如: 跳与数要对应上; 踩绳或⼀脚跳过另⼀脚没跳过,不能计数; 记清楚⼩朋友跳过的数,再往下接着数,并说出最后计数结果。

大班数学区案例分析与反思

大班数学区案例分析与反思

05
大班数学区案例的总结与展望
大班数学区案例的总结
本案例通过游戏法、探究法、合作法
等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对数
学的兴趣,提高了幼儿的数学知识和
技能水平
本案例充分利用墙面布
置和玩具摆放等教学资
源,为幼儿提供了丰富
的学习环境和材料
本案例在教学目标、教
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
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仍有改进空间
针对教学资源的改进建议
墙面布置
• 设计更形象、更具吸引力的数学图标、挂图
• 调整墙面布置,使其与数学活动关联性更强
玩具摆放
• 补充足够的玩具,满足幼儿进行数学活动的需求
• 调整玩具摆放,使其更适合幼儿进行数学活动
教学方法
• 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问题解决教学等
• 根据幼儿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CREATE TOGETHER
SMART CREATE
大班数学区案例分析与反思
01
大班数学区案例背景及现状
大班数学区案例的基本情况
01
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
• 时间:2021年9月
• 地点:某幼儿园大班教室
02
数学区的环境创设
• 墙面布置:数学相关的图标、挂图
• 玩具摆放:各种形状的积木、拼图等
03
• 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玩具摆放
• 各种形状的积木、拼图等被充分利用
• 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方法
• 游戏法、探究法、合作法等教学方法被有效运用
• 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03
大班数学区案例的反思
大班数学区案例的教学目标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案例分享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案例分享数学是幼儿认识世界、理解生活的重要工具。

在大班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数学兴趣,还要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案例。

一、教学案例1.认识数字在教学数字时,我设计了一个“数字宝宝”的游戏。

我将数字卡片贴在不同的玩具上,让孩子们通过找到玩具来认识数字。

例如,我会在一个球上贴上数字3,让孩子们找到所有数字3的玩具。

这样,孩子们在玩耍的过程中就能自然而然地认识数字。

2.学习加减法在教学加减法时,我设计了一个“水果商店”的游戏。

我准备了一些水果模型和价格标签,让孩子们扮演顾客和店员的角色,进行买卖交易。

在交易过程中,孩子们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加减法的概念。

例如,如果一个苹果的价格是3元,一个香蕉的价格是2元,那么两个苹果和一个香蕉的总价格就是7元。

3.空间几何在教学空间几何时,我设计了一个“几何图形王国”的主题活动。

我准备了一些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孩子们找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例如,孩子们会在教室的窗框上找到长方形,在球场上找到圆形等。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对空间几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二、教学心得1.注重实践操作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让幼儿参与到实践操作中。

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各种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学习数学。

2.创设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环境中感受数学。

这样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3.注重个体差异4.家园合作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让孩子在家庭中也能得到数学启蒙,我会定期与家长沟通,分享教学心得,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中开展数学教育。

在幼儿园大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实践操作等方法,让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大班数学教案及活动评析

大班数学教案及活动评析

大班数学教案及活动评析教案一:认识数字活动一:数字游戏•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副数字卡片,卡片上有0到9的数字。

•老师说出一个数字,学生需要迅速找到相应的数字卡片并举起来。

•随机抽取一名学生担任“数字呼叫员”,负责说出数字并看哪个小组首先找到正确的数字。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并提高反应能力。

活动二:数字排列游戏•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串数字,比如1,3,2,4,5。

•学生需要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些数字。

•学生可以相互合作,通过交流和讨论来确定正确的顺序。

•这个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字排序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教案二:加法与减法运算活动一:数字计算•老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纸和一支笔,然后给出一道简单的加法或减法题目。

•学生需要在纸上计算出答案,并迅速举手展示出来。

•老师鼓励学生与同桌分享他们的答案,并相互讨论和确认结果的正确性。

•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活动二:数字游戏•学生分成两个队伍,站成一排。

•每个学生手中拿着一张纸板,在纸板上写下一个数字。

•老师会说出一个加法或减法题目,学生需要快速计算出答案,并迅速站到正确的位置上。

•第一个站好的学生会得到一分,最后得到最多分数的队伍获胜。

•这个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加法和减法运算,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案三:图形与空间几何活动一:图形拼接•老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些图形卡片,包括正方形、三角形、矩形等。

•学生需要利用这些图形卡片,拼接出指定的图形,比如一个房子或一个车子。

•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和讨论,在拼接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互相协助解决。

•这个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对图形的认识。

活动二:图形分类•老师给学生出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示意图,比如一个圆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学生需要观察这些示意图,并将相同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

•学生可以讨论和解释自己的分类方式,可以把圆形放在一组,把正方形和三角形放在另一组。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案例分析

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案例分析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案例分析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学科综合能力的重视,幼儿园数学教育已经不再是枯燥的数字和计算,而是融入了游戏和趣味元素。

数学游戏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幼儿培养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幼儿园大班数学游戏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教学目标以及对幼儿的影响。

1. 游戏案例:数字拼图游戏数字拼图游戏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游戏,旨在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在这个游戏中,教师会准备一些大号的数字卡片,并将它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数字的符号形式,另一部分是相应的数量表示。

幼儿需要将这些卡片重新组合起来,将数字和数量对应起来。

将数字“5”卡片和包含5个图案的卡片进行匹配。

2. 游戏设计理念数字拼图游戏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 培养数字认知:通过将数字符号和相应的数量图案进行匹配,帮助幼儿建立数字与数量的联系,培养他们对数字的认知。

b. 锻炼观察力和逻辑思维:幼儿需要仔细观察数字和图案的关系,并进行正确的匹配。

这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c. 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在数字拼图游戏中,可以设置小组竞赛,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教学目标分析数字拼图游戏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方面:a. 帮助幼儿认识数字:通过拼图游戏,让幼儿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读出数字,建立数字的概念。

b.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集中注意力:这个游戏需要幼儿仔细观察数字和图案的关联,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c. 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幼儿需要根据数字和图案的关系进行推理和匹配,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d. 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游戏中可以设立小组竞赛,培养幼儿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 对幼儿的影响数字拼图游戏对幼儿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a. 兴趣与动力: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方式,幼儿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动力。

大班数学教育案例分析(3篇)

大班数学教育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数学教育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感知数学知识。

大班幼儿正处于数学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案例以大班幼儿的数学活动为例,分析数学教育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

二、案例描述1. 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并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2)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3)能力目标: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5以内数字卡片、水果图片、水果盘、加减法算式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已具备5以内数字的认知经验。

3. 活动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出示水果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水果的名称,然后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5个苹果加3个香蕉等于多少吗?”以此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操作环节①教师分发数字卡片,让幼儿进行配对,并说出配对的数字。

②教师出示加减法算式卡片,引导幼儿进行计算,并说出计算结果。

③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水果拼盘”游戏,要求幼儿根据算式进行水果配对,并说出配对结果。

(3)总结环节教师对幼儿的操作过程进行总结,强调5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4. 活动反思本次数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积极参与,对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反思:(1)注重幼儿的参与度在活动中,教师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

(2)关注个体差异在活动中,教师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指导,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

(3)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操作环节,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数学知识,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4)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通过游戏环节,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数学活动案例分析
观察内容:
通过观察探索时钟、认识时钟的结构、组成部分后,在数学区里,逸豪和小伙伴拿起时钟,一边旋转着,一边研究时针、分针的关系,。

“我发现长的走得快,短的走得慢。

”逸豪开心的告诉小伙伴,“我知道怎么看一点、两点、三点……”其他小朋友也说:“我也会看!”“我还会画呢!”“那我们把会看的时间画出来,看谁画得对!”逸豪提议道。

“好啊!我把我家最漂亮的时钟画出来。

”孩子们直接用手画出圆形的时钟,但又画不圆,显得整个钟面变形。

“怎么办?我的钟画歪了!”嘉铭说道。

“我的也不圆啊!”又一个小朋友抱怨的说。

“我们还是找个东西描一下”逸豪建议道:“该找什么呢?”这时,他们都找到了不同的圆形玩具,描下它的形状后开始画时钟。

起初,个别幼儿把钟上的数字挤在一起,而整个圆空了一大格子,我介入提醒:“你画的钟和真的钟有没有一样?钟面上的数字应该怎么排列?什么方法能更快的对齐数字”逸豪边看着钟边想:“12和6的相对的,可以先竖着画,3和9是横着画。

”其他幼儿好像受到了启发,
纷纷都在圆形的钟上先画个十字形,再按数字顺序依次写下来,但最后画时针、分针时,由于有十字线的干扰,幼儿的指针长短表示得不清楚,因此,引导幼儿找寻其他办法,如二等分、四等分对折的方式继续画时钟。

分析与反思:
该活动在认识时钟以它的构造、整点、半点为主,在区域里幼儿通过操作,生成新的活动内容:画时钟。

随着难度增加,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优点:1、幼儿能通过同伴间的交流,自发生成有关时钟的相关内容。

2、能通过自己的操作,摸索出多种画钟面的方法,并边探索边从中寻找出最合适的描钟面替代物。

3、在引导启发幼儿观察钟面数字后,幼儿懂得运用已学的知识:等分进行操作活动。

不足:1、圆形的钟面局限幼儿的创造与想象,在活动后期可提供其他较规则的图形当钟面,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寻找其他图形等分、合理安排钟面数字的方法。

2、应让幼儿画完时针、分针后,把时间用数字写下来,如:8:00,并互相检查是否正确。

3、个别幼儿不是以画时钟基本构造为主,而是重在装饰钟面的图案。

调整:下次活动可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时钟的基本特点,能较了解时针与分针、整点与半点的关系后,结合其他已学过的知识,如:等分、对称、顺数、排序装饰等,再进行制作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