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采桑子·九日翻译赏析

合集下载

重阳的古诗《九日》原文译文赏析

重阳的古诗《九日》原文译文赏析

重阳的古诗《九日》原文译文赏析《九日》唐代:李白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

【译文】今日景物格外的好,山峰松柏参天,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

手携一壶流霞酒,采取这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细细欣赏。

这里地处偏僻,怪石嶙峋,松树古远,微风吹来,响起松涛声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

酒杯中倒映着我欢乐容颜,独自一个人喝酒,自得其乐。

望着山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儿被舞风吹落,却不知道让我怀念的朋友都在哪里。

【注释】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这天又叫重阳节。

云景好:景物好。

流霞:美酒名。

搴(qiān)菊:采取菊花。

寒荣: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指菊花。

觞(shāng):古时的酒杯。

落帽:典出《晋书》,据载:大司马桓温曾和他的参军孟嘉登高于龙山,孟嘉醉后,风吹落帽,自己却没有发觉,此举在讲究风度的魏晋时期,有伤大雅,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即兴作答:“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文辞优美,语惊四座。

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之态。

空:徒然。

友生:朋友。

【赏析】这是一首重阳节登高抒怀之诗。

一二句写秋高气爽,开篇写令人赏心悦目的秋景。

秋日的天空,辽阔高远,一碧如洗,朵朵白云在蓝天中飘浮,它们时而分开,时而连成一片,时而像一团团的棉球,时而又像是翻卷的波涛,变幻不定,千姿百态;秋日的大地,明丽清爽。

只见层叠的山峰松柏参天,波平浪静的江水涌流不息,水光与山色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三四句写饮菊花酒,在这天高气爽的秋天里,又逢重阳佳节,诗人携壶登山,开怀畅饮,而且边饮酒边赏菊。

“泛寒荣”,一方面表现了秋菊的姿色,另一方面有诗人怀才不遇的伤感。

“地远松石古”四句,生动地刻画了诗人赏秋时的见闻和感受。

在山高林密的大山深处,松柏葱茏,怪石嶙峋,阵阵微风吹来,响起松涛清越高雅的音韵,有如弦管齐鸣奏出的悦耳的乐声。

《采桑子重阳》注释+译文+背景

《采桑子重阳》注释+译文+背景

采桑子·重阳①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②,岁岁③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④黄花⑤分外⑥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⑦,不似⑧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⑨。

【注释】①采桑子:词牌名。

重阳,即阴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传统的重阳节。

1929年重阳节是阳历10月11日。

这年秋天,红四军在福建西部汀江一带歼灭土著军阀,攻克了上杭。

②老:衰老。

③岁岁:年年。

④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

1929年1月红四军主力在国民党军的进剿下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向赣南、闽西挺进。

在创建闽西农村根据地的过程中,进行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⑤黄花:指菊花。

⑥分外:格外。

⑦劲(jìng):强劲。

⑧不似:不类似,不像。

⑨寥廓江天万里霜:江天多么宽广高远,经霜的万里秋色多么壮美。

寥廓,广阔高远。

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霜,这里既指霜天、霜江,也指经霜变成红紫的草木,指的是烂漫的秋色。

【译文】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盛开是格外芬芳。

一年一度的秋风吹得猛烈,这景色不像春景那样明媚。

比春天更为壮美,江天多么宽广高远,经霜的万里秋色多么壮美。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1929年的重阳节(10月11日)。

当时,毛泽东因疟疾病倒了。

他一面养病,一面坚持领导地方土地革命斗争。

在这期间,红四军打破了闽粤赣三省国民党军队对闽西根据地的“会剿”。

正逢重阳节,毛泽东在上杭县城的临江楼上看到盛开的野菊花和广阔的汀江,心生感慨,填了一首《采桑子·重阳》。

九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日原文、翻译及赏析

九日原文、翻译及赏析九日原文、翻译及赏析1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

九日清尊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

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

淮海少年天下士,可能无地落乌纱。

翻译一阵疾风把雨云吹垮,明净的江面上飘着绚丽的晚霞。

我舟泊岸边,系好了船缆,只见树丛中的祠庙周围,飞旋著一群群求栖的乌鸦。

唉,今天是九九重阳节,我举杯想畅饮可又不堪酒力,自己早已愁白了头发!我曾十年飘泊,寄人篱下,佳节里哪有心思赏花观景,真是白白辜负了故乡的菊花。

登高望远,我的心与你同在,永难忘却年轻的风流,年轻的潇洒。

今天,我虽然老了,但逢此良辰,怀想你的绵绵情意越发增加。

呵,像你秦觏这样的少年豪俊之士步此时岂能不结伴登高、饮酒戏耍?狂写风吹落帽那样的诗篇,定能胜过那孙盛、孟嘉!注释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秦觏(gòu):作者的年轻朋友,著名词人秦观的弟弟。

明:明净。

沙步:水边可以系船供人上下的地方。

丛祠:草木丛生处的祠庙。

清尊:酒杯。

欺白发:指年老易醉。

负:辜负。

心如在:一颗心如同在你身边。

意有加:感慨更多。

淮海少年:指秦觏。

乌纱:指帽子。

“九日落帽”是重阳登高的典故(见赏析部分)。

赏析1087年(宋哲宗元祐二年),诗人由苏轼、傅尧俞等人推荐,以布衣充任徐州教授。

徐州是诗人的家乡。

还乡赴任道中,恰逢重阳佳节,想到那数载“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流离生活即将结束,诗人心中充满欣慰。

但同时又想到那与他“潦倒略相同”(《除夜对酒赠少章》)的好友秦觏仍旅寓京师,心中又感到惆怅。

于是他以诗寄友,抒发自己的万千感慨,并勉励朋友奋发有为。

作者首先从所见的景物下笔。

“疾风回雨水明霞,沙步丛祠欲暮鸦”,两句描绘的是诗人舟行一天,泊船投宿时的景色。

傍晚时分,一阵急风将雨吹散,晚霞映照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

从系在水边的船上,可以看到茂盛草木包围着的土地庙中,已有暮鸦来集。

见到祠庙,才使诗人想起这一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

人逢佳节,不能少了吟诗喝酒赏菊花,何况诗人此刻心情颇佳,是“一杯一杯复一杯”,大有不喝到酒酣耳热、颓然醉倒而不罢休之势。

李白《九日》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李白《九日》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九日①【题解】这首诗是李白于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九月九日在庐山登高饮酒时所作。

诗中描绘了重阳佳节秋高气爽那令人赏心悦目的秋景,在这登高饮酒自娱自乐之中,不禁想起了自己在政治上屡屡受挫的情景,便写下这首诗。

诗句之中,一方面,赞赏秋景美不胜收;另一方面,借景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但同时也不忘高歌独酌,抒发自己怡情自然的旷达胸怀。

【原文】今日云景好②,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③,搴菊泛寒荣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

窥觞照欢颜⑤,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⑥,空歌怀友生⑦。

【注释】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俗称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这天又叫重阳节。

②云景好:比喻景物好。

③流霞:美酒名。

④搴(qiān)菊:采取菊花。

寒荣:寒冷天气开放的菊花,指菊花。

⑤觞(shāng):古时的酒杯。

⑥落帽:典出《晋书》,据载:大司马桓温曾和他的参军孟嘉登高于龙山,孟嘉醉后,风吹落帽,自己却没有发觉,此举在讲究风度的魏晋时期,有伤大雅,孙盛作文嘲笑,孟嘉即兴作答:“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文辞优美,语惊四座。

后人以此典比喻文人不拘小节,风度潇洒之态。

⑦友生:朋友。

【译文】今天云彩飘飘,景色迥然,流水更加碧绿,青山也显得更加明亮了。

我手里提着一壶流霞酒,采撷一朵黄菊花,欣赏它在寒冷天气里凌霜盛开不凋的姿色。

这里山石偏僻,松树古远,清越的管弦乐随风飘扬在空中。

偷偷地看到酒杯如明镜般映照出我欢乐的容颜,其实,一个人喝酒也能自得其乐。

望着山间明月独自起舞高歌,任帽子被山风吹落,忽然心里空落落的,不知令我怀念的朋友们现在都在哪里呢?。

【九日重阳节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九日重阳节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九日重阳节古诗】原文注释、翻译赏析1、采桑子重阳毛主席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4、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唐)王勃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唐)王缙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唐)杨衡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韦安石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0、醉花荫(宋)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1、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陈)江总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12、沉醉东风重九(元)关汉卿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13、九日(明)文森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4.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唐)崔元翰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

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

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

采桑子·重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采桑子·重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采桑子·重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采桑子·重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采桑子·重阳》是现代革命家毛泽东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采桑子·重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原文:采桑子·重阳近现代:毛泽东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译文: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人的一生容易衰老而苍天却不老,重阳节年年都会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这景色不如春天的光景那样明媚。

却比春天的光景更为壮美,如宇宙般广阔的江面天空泛着白霜。

注释: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重阳: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岁岁:年年。

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黄花:指菊花。

分外:格外。

一年一度秋风劲(jìng),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liáo)廓(kuò)江天万里霜。

劲:强劲。

不似:不类似,不像。

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寥廓:指宇宙的广阔,也指广阔高远。

江天:指汀江流域的天空。

赏析:“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自战国楚宋玉《九辩》以来,“悲秋”就成为中国古典诗赋的传统主题。

而前人以“九九重阳”为题材的诗章词作,更借凄清、萧瑟、衰飒的秋色状景托怨情、兴别恨,少有不着一“悲”字者。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采桑子·重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前后阕都是由议论转入写景,寓情于景,景中抒情。

哲理寓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深情寓于宏观秋光之中。

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作品原文: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作品注释:1.采桑子:词牌名,唐教坊曲《杨下采桑》截章而成此令,又有《丑奴儿》《罗敷媚》等称,双调,四十四字,此词守谱押用一部平韵。

2.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易》以阳爻为九,九九相叠,故名重阳,又称重九。

杜甫《九日五首》之一:“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坐江上台。

另外,作者的原稿中原无词题,后加为《重阳》,并调整了原稿的顺序,因而这首词的版本不一,上下阕位置可以互换。

此版本为最先发表于1962年5月号的《人民文学》的版本。

3.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有尽,天道无穷。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反用其意。

4.岁岁:年年。

5.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6.战地黄花分外香:也作“但看黄花不用伤”。

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黄花:指菊花。

依五行之律秋属金,金之色黄,而菊花秋日开放,故曰黄花。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古人重阳有饮酒赏菊之风俗。

张翰《杂诗》:“黄花如散金。

”李白《九日龙山歌》:“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初稿作“但看黄花不用伤”,改后更显从容气度。

分外:格外。

7.劲:强劲。

8.不似:不类似,不像。

9.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出自元代张可久的《折桂令·九日》对青山强整乌纱。

归雁横秋,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1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赏析这首小令既写“重阳”的美好,更写了游子的愁肠。

此时正值秋高气爽,同时万物也开始萧疏。

大雁南归,更易引发游子思乡。

秋野丰美多姿,而秋景却最令游子泪下神伤,给人一种沧桑的感觉。

前三句:“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意思是说,面对着青山勉强整理头上的乌纱,归雁横越秋空,困倦的游子思念故家。

这是人登高时所见之景,“秋”“归雁”之意象传出达出困倦游子对家的思念。

这种感情,正如晋代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所写的“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样。

张可久的一生是在时隐时仕、辗转下僚中度过的。

他自己所说的“半纸虚名,万里修程”(《上小楼·春思》),是很形象的概括。

此时,已逾古稀之年的他,早已厌倦官场的倾轧,望着南归的大雁,内心感到无限惆怅。

接下来,“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三句,诗人由写眼前景转为对昔日生活的回忆,其中“翠袖”“金杯”“玉手”就是诗人忆往昔欢乐生活时浓缩而成的意象。

这里化用了宋代词人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彩袖殷勤捧玉钟,当。

李商隐《九日》赏析

李商隐《九日》赏析

李商隐《九日》赏析九日唐代:李商隐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

十年泉下无人问,九日樽前有所思。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注释①九日:指旧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②山翁:即西晋山简,人称“山公”,亦称“山翁”,性嗜酒,曾镇守襄阳。

这里借指令狐楚。

③霜天:秋天。

白菊:据说令狐楚最爱白菊,刘禹锡《和令狐相公玩白菊诗》:“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箱。

”又有《酬庭前白菊花谢书怀见寄》。

此借喻令狐楚对诗人的栽培、赏识。

阶墀(chí):台阶。

④十年:令狐楚卒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到写这首诗时首尾十三年,“十三”系约举成数。

泉下:犹言九泉,黄泉之下。

⑤樽(zūn)前:酒席前。

⑥汉臣栽苜(mù)蓿(xū):汉代张骞通西域,携回苜蓿种子,种植于离宫旁。

此借喻令狐楚能吸引各方人才。

⑦楚客:指屈原,诗人借以自喻。

咏江蓠(lí):咏叹香草江篱。

江蓠,一种香草,屈原《离骚》:“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蓠”。

这里以江蓠暗指令狐绹。

⑧郎君:指令狐绹。

官贵: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二月,令狐绹拜中书舍人。

九月,充翰林大学士承旨,职掌禁密,所以说“官贵”。

施行马:官署前施投的挡众木。

汉代制度,光禄大夫门前特设行马以标志其品秩。

行马,官署前所设施的用交叉木条制成,拦阻人马通行的木栅。

⑨东阁:东向小门,开之以迎宾客。

窥(kuī):见。

译文想当年,我曾和尊父把酒共欢;霜天万里,缤纷的白菊铺绕台阶。

十多年了,他老人家在九泉下安息。

今日又是重阳,我空对酒樽深深怀念。

谁曾想,你不学令尊像张骞那样裁花浇苗,我只能像屈原那样徒然地哀吟江蓠的诗篇。

如今你位高官大,府门前已架设行马。

那招贤的东阁,我从此再也无缘窥见。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

这年重阳节,李商隐去拜访好友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恰好他不在家。

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曾经多次向身居高位的令狐绹陈诉旧情,希望得到提携,都遭到对方的冷遇。

《采桑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

《采桑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欧阳修,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采桑子》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小编提供的欧阳修《采桑子》的原文翻译及文学赏析,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采桑子》的原文翻译及赏析1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白话译文】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姿,在和煦的春风中,怡然自得,整日轻拂着湖水。

游人尽兴散去,笙箫歌声也渐渐静息,才开始觉得一片空寂,又仿佛正需要这份安谧。

回到居室,拉起窗帘,等待着燕子的来临,只见双燕从蒙蒙细雨中归来,这才拉起了帘子。

【赏析】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

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甚爱颍州西湖风光,创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艺术境界。

而词人的安闲自适,也就在这种境界中自然地表现出来。

情景交融,真切动人。

词中很少修饰,特别是上下两片,纯用白描,却颇耐寻味。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群芳过后”本有衰残之味,常人对此或惋惜,或伤感,或留恋,而作者却赞美说“好”,并以这一感情线索贯穿全篇。

人心情舒畅则观景物莫不美丽,心情忧伤则反之。

这就是所谓的`移情。

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道理也正在于此。

过片表现出环境之清幽,虚写出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笙歌散尽游人去,”乃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的游春盛况已过去,花谢柳老,“笙歌处处随”的游人也意兴阑珊,无人欣赏残红飞絮之景;“始觉春空”,点明从上面三句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作者惜春恋春的复杂微妙的心境。

纳兰性德诗词《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赏析

纳兰性德诗词《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赏析《采桑子·九日》清代:纳兰性德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译文】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还记得我?树叶被风出的沙沙作响。

返乡之路千里迢迢。

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不愿登高远望。

只觉心中悲伤不已,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注释】九日。

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

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迢迢(tiáo):形容遥远。

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

此处代指家园。

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魂销:极度悲伤。

【赏析】词的上片由景起,写绝塞秋深,一片肃煞萧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圈。

过片点明佳节思亲之意、结句又承之以景,借雁南归而烘托、反衬出此刻的寂寥伤情的苦况。

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

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

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

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

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

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王维诗中景象。

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

容若此词,看似平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及赏析

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原文、译文及赏析采桑子九日纳兰性德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

返乡之路千里迢迢。

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

不愿登高远望。

只觉心中悲伤不已。

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①九日。

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

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②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③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④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楚辞九怀蓄英》:秋风兮萧萧。

”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⑤迢迢(TIO) :形容遥远。

⑥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

此处代指家园。

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⑦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⑧魂销:极度悲伤。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壬戌,时纳兰性德二十八岁。

八月,与郎谈出使梭龙。

这一年十二月返京,《采桑子九日》此行中约作。

纳兰写此词时,正使至塞外,自然佳节思亲,倍感形单影只、孤独寂寞,遂填此以寄乡情。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

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

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

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

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

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采桑子重阳翻译和赏析

采桑子重阳翻译和赏析

采桑子重阳翻译和赏析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你知道采桑子重阳翻译和赏析吗?相信不少人都不是很清楚吧,下面店铺就给大家介绍采桑子重阳翻译和赏析,感兴趣的一起来看看吧!采桑子重阳翻译人生易老天难老⑴,岁岁重阳⑵。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⑶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⑷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⑸江天万里霜。

【译文】人之一生多么容易衰老而苍天不老,重阳节却年年都来到。

今天又逢重阳,战场上的菊花是那样的芬芳。

一年又一年秋风刚劲地吹送,那不是春天的光辉。

却胜过春天的光芒,无涯的汀江之上有绵绵不绝的秋霜。

采桑子重阳赏析“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宛如一山飞峙,起势突兀。

在这两句中,从近处看,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

从远处看,前句是主,后句是宾;前句中“天难老”三字是纲,笼罩全篇,后句只是进一步申说。

于此,必须弄清楚以下三点:首先,“人生易老”只是与“天难老”对比着说,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

古诗词中伤春怨秋,嗟贫叹老,这种作品是太多了。

但在这里,却完全是另一种思想感情,这里着重说的是“天难老”。

其次,“天难老”是说宇宙间一切事物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生生不已,光景常新。

“天”就是片段,“难老”就是指发展变化的过程无穷无尽。

这三个字简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的诗的说明,必须注意。

再次,明白了“天难老”的涵义,也就明白了“人生易老”的说法,不但不是慨叹人命朝露,而且恰恰相反,在这里是说正由于“人生易老”,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以有涯积为无涯,尽可能多地发些光和热,但这又何妨?天是难老的呀。

这意义是丰富的,这情绪是昂扬的。

它揭示出不朽的历史发展规律,它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象格言一样精警,真是耐人寻味。

在这壮大,它是由“岁岁重阳”这一自然现象或客观现实生发出来,是通过具体感性而显现的抽象理念。

所以,前主后宾,后句是前句的申说,却不意味着后句较之前句不重要;因为,从另一角度着眼,便又看到:前虚后实,诗意乃是由“岁岁重阳”逗起的,“人生易老天难老”,则是升华,两句是有机合成的精金,缺一不可。

重阳节的诗句——《采桑子·九日》

重阳节的诗句——《采桑子·九日》

重阳节的诗句——《采桑子·九日》
采桑子·九日
朝代:清代
作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赏析: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

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

下阙更翻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

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

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

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怎么能不消散?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采桑子·重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29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通过重阳述怀,表达了诗人对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战争的赞美之情;表达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表达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前后阕都是由议论转入写景,寓情于景,景中抒情。

哲理寓于直叙,议论,写景之中;深情寓于宏观秋光之中。

整首词写得鲜明爽朗、气度恢弘,有着鼓舞人心的巨大力量。

作品原文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作品注释1.采桑子:词牌名,唐教坊曲《杨下采桑》截章而成此令,又有《丑奴儿》《罗敷媚》等称,双调,四十四字,此词守谱押用一部平韵。

2.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

《易》以阳爻为九,九九相叠,故名重阳,又称重九。

杜甫《九日五首》之一:“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坐江上台。

另外,作者的原稿中原无词题,后加为《重阳》,并调整了原稿的顺序,因而这首词的版本不一,上下阕位置可以互换。

此版本为最先发表于1962年5月号的《人民文学》的版本。

3.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有尽,天道无穷。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

”此反用其意。

4.岁岁:年年。

5.今又重阳:此重阳是指诗人在战地重逢的重阳,1929年的重阳。

6.战地黄花分外香:也作“但看黄花不用伤”。

战地:这里指闽西农村根据地,当时这里外有敌人包围,内有地主民团的扰乱。

黄花:指菊花。

依五行之律秋属金,金之色黄,而菊花秋日开放,故曰黄花。

《礼记·月令》:“季秋之月,鞠有黄华。

”古人重阳有饮酒赏菊之风俗。

张翰《杂诗》:“黄花如散金。

”李白《九日龙山歌》:“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初稿作“但看黄花不用伤”,改后更显从容气度。

分外:格外。

7.劲:强劲。

8.不似:不类似,不像。

9.胜似春光:是说秋风比春光更美,是主观感受。

采桑子其九欧阳修赏析

采桑子其九欧阳修赏析

采桑子其九欧阳修赏析采桑子其九欧阳修赏析《采桑子十首》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得一组联章词。

欧阳修晚年退居州颍州,极喜颍州西湖得景色,在此写下这十首词,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

全词描绘颍州西湖得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得山水画。

这十首词是在继承基础上得创新之作,从内容、手法和风格上都实现了对传统得突破,具有独特得审美价值和较强得词史意义。

下面是采桑子欧阳修赏析请参考!《采桑子》欧阳修其九采桑子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

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采桑子欧阳修赏析此词描绘颖州西湖波平十顷、莲芰香清得美景,表达了词人寄情山水得志趣。

全词即景抒情,词风清疏峻洁,意境清淡平和,给人以极高得艺术享受。

“残霞夕照”是天将晚而未晚、日已落而尚未落尽得时候。

“夕阳无限好”,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歌咏过这一转瞬即逝得黄金时刻。

欧阳修没有直写景物得美,而是说“霞”已“残”,可见已没有“熔金”、“合璧”那样绚丽得色彩了。

但这时得西湖,作者却觉得“好”。

好就好“花坞苹汀”。

残霞夕照下所看到得是种花池里得花,长水边或小洲上得苹草,无一字道及情,但情却寓于景中了。

“十顷波平”,正是欧阳修另一首《采桑子》里写得“无风水面琉璃滑”。

波平如镜,而且这“镜面”浩渺无边。

“野岸无人舟自横”,这句出自韦应物《滁州西涧》诗“野渡无人舟自横”。

作者改“渡”为“岸”,说明“舟自横”是由于当日得游湖活动结束了,因此这“无人”而“自横”得“舟”,就更衬托出了此刻“野岸”得幽静沉寂。

“西南月上”,残霞夕照已经消失。

月自西南方现出,因为不是满月,所以虽“浮云散”之后,这月色也不会十分皎洁。

这种色调与前面得淡素画图和谐融洽,见出作者用笔之细。

“轩槛凉生”,这是人得感觉。

直到这时才隐隐映现出人物来。

至此可知,上片种种景物,都是这“轩槛”中人得目之所见,显然他这里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

《九日》赏析

《九日》赏析

《九日》赏析
《九日》赏析
文森,诗人进士,字宗严。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九日》赏析。

希望大家喜欢。

九日
朝代:明代
作者:文森
原文: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译文
三年过去,庭院里的菊花依旧在重阳盛开,可惜我此时身在异乡为异客。

哪里想到今日独自饮酒,只能对着故乡的菊花把盏,极目远眺,远处的`云仿佛和树连到了一起。

天气开始转寒,大雁结队南迁。

重阳之时独自登高,心中感慨万千。

放眼望去都是陌生的景物,惟独看不到故乡的踪影。

注释
[1]何期:哪里想到。

[2]野旷云连树:孟浩然“野旷天低树”。

作者介绍
文森(1462-1525),诗人进士,字宗严,南直隶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

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历庆云、郓城二县县令、御史、南京太仆寺少卿。

正德十年(1515),进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南赣,因病未赴任。

十二年二月二十二日奏准致仕,嘉靖四年(1525)卒于家,年六十四。

有《中丞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采桑子·九日翻译赏析
《采桑子·九日》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

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

南雁归时更寂寥。

【前言】
《采桑子·九日》为清代学者纳兰性德的词作品。

词的上片由景起,写绝塞秋深,一片肃煞萧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圈。

过片点明佳节思亲之意、结句又承之以景,借雁南归而烘托、反衬出此刻的寂寥伤情的苦况。

【注释】
①九日。

即农历九月九日,是为重阳节。

逢此日,古人要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与亲人团聚。

②绝塞:极遥远之边塞。

③木叶:木叶即为树叶,在古典诗歌中特指落叶。

屈原《九歌》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④萧:风声;草木摇落声。

《楚辞·九怀·蓄英》:“秋风兮萧萧。

”;杜甫《登高》诗:“无边落木萧萧下。


⑤迢迢:形容遥远。

⑥六曲句:六曲屏山,曲折之屏风。

因屏风曲折若重山叠嶂,或谓屏风上绘有山水图画等,故称“屏山”。

此处代指家园。

这句是说,故乡那么遥远,只有在梦中才能见到她。

⑦登高:重阳有登高之俗。

⑧魂销:极度悲伤。

【翻译】
深秋时分,在这遥远的边塞,有谁能记得我?树叶发出萧萧的声响。

返乡之路千里迢迢。

家和梦一样遥不可及。

重阳佳节,故园风光正好,离愁倍增。

不愿登高远望OrG。

只觉心中悲伤不已。

当鸿雁南归之际,将更加冷落凄凉。

【赏析】
纳兰容若一向柔情细腻,这阙《采桑子》却写得十分简练壮阔,将边塞秋景和旅人的秋思完美地结合起来。

仅用聊聊数十字写透了天涯羁客的悲苦,十分利落。

上阙写秋光秋色,落笔壮阔,“六曲屏山和梦遥”点出边塞山势回环,路途漫长难行,遥应了“绝塞”一词,亦将眼前山色和梦联系起来,相思变得流水一样生动婉转,意境深广。

下阙更翻王维诗意,道出了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这样仿佛雨打残荷般清凉警心的句子,轻描淡写地将王维诗意化解为词意,似有若无,如此恰到好处。

结句亦如南雁远飞般空旷,余意不尽。

大雁有自由飞回家乡,人却在这深秋绝塞路上渐行渐远。

愁情沁体,心思深处,魂不堪重负,久久不消散。

"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一句,词中有诗的意境。

也非是用词这种格式流水潺潺地表达,换另一种都不会如此完美。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是杜牧诗中意境;"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是王维诗中景象。

而今,这一切尽归容若。

容若此词,看似平
淡,其实抬手间已化尽前人血骨。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