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如何影响经济决策的学科。
它深入探讨了我们在做出决策时的心理和情感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我们的选择和行为。
通过研究人们在经济环境中的行为模式,行为经济学为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人们有时会做出看似不理性的决策,并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经济分析框架。
心理因素与经济决策传统的经济学假设人们是理性的决策者,总是基于个人利益做出最佳选择。
然而,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人们的决策往往受到各种心理和情感因素的影响。
例如,人们的决策可能受到情绪、偏见、社会规范、习惯和自我控制等因素的干扰。
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导致人们做出看似不理性的决策,例如过度倾向于风险、对损失敏感或缺乏长期思维。
实证研究与实际应用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依赖于实证研究和实际实验。
通过实地收集数据和进行实验研究,行为经济学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决策模式。
这些研究结果不仅对学术界有重要意义,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金融领域,行为经济学揭示了投资者的心理行为模式,帮助分析市场行为和决策。
在健康领域,行为经济学研究了人们在医疗选择、生活方式和健康保健方面的行为,并提出了改善健康行为的策略。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行为经济学提供了对社会行为模式的深入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管理和引导社会行为。
行为经济学的局限性与挑战尽管行为经济学在解释人们的经济行为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它仍然面临一些局限性和挑战。
行为经济学无法完全预测和解释人们的行为,因为人类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行为经济学研究的实证依据来自于特定的实验条件,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还需进一步验证。
行为经济学的实践应用也面临一些困难。
例如,在设计公共政策时,如何平衡个体选择自由和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行为经济学的应用也需要考虑到道德和伦理问题,确保行为改变的方式是公正和合理的。
行为经济学的出现使我们对经济决策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
行为经济学[]PPT课件
36
3、心理帐户
心理帐户主要研究三个因素:收入的来 源(不同帐户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 收入的支出(各项目之间的资金不具有 完全替代性),对心理帐户核算的频率。
该理论能够解释股票加入股票指数中后 股票价格所呈现的大涨趋势。同样,还 可用来解释“一月效应”。
37
三、行为经济学的延伸
1、行为经济学建立了以期望理论为代表的行 为决策模型,从两个方面重构了选择理论:
25
1、不确定性下的决策理论:期望 理论
价值函数衡量盈利或亏损对人的主观满 足的影响,价值函数曲线是财富减少或 增加的分界线,它在参考点处开始转折, 在盈利域中是凹的,在亏损域中是凸的, 表明人们对盈利或亏损的感受在靠近参 考点处强烈。通常由于人们是风险厌恶 的,价值函数曲线为S型,在亏损区比在 盈利区更陡峭。
6
基本观点
第三,当事人在决策时偏好不是外生给 定的,而是内生于当事人的决策过程, 不仅可能出现偏好逆转,而且会出现时 间不一致性等;
第四,经济现象来自当事人的行为,当 事人进行理性决策,但理性是有限的, 当事人的决策不仅体现在目的上,而且 体现在过程上。
7
基本观点
第五, 强调当事人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和 偏好的内生性,强调决策作为一个学习 过程的动态变化,学习过程的存在使得 行为经济学从一开始就是动态的分析, 而不是重视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
33
2、“启发式”决策程序
有三种典型的启发式偏向: 代表性偏向:人们简单地用类比的方法去判断 可得性偏向:当人们需要作出判断时,往往会
依赖快速得到的信息,而不是致力于去挖掘更 多的信息,从记忆中最先搜寻到的信息往往成 为判断的依据。 锚定效应(anchoring):当人们需要对某个 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的数值(比 如以前的股票价格)作为起始值,这些起始值 就像锚一样使估测值落于某一区域中。如果锚 定的方向有误,估测就会产生偏差。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和决策的学科,旨在揭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采取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
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相比,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融入其中,更加关注个体的态度、情感和社会因素对经济决策的影响。
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中,人们被认为是理性和自利的。
然而,社会实践和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真实决策行为往往偏离于理性预期。
行为经济学通过观察人们实际的行为和决策,发现了一系列认知和情感偏差,并给出了解释这些偏差的理论模型。
行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对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的研究。
其中之一是亲近效应,指倾向于高估和低估物品或回报在时间上远离现在的价值。
由于人们更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东西上,长期收益往往被低估,而即时利益更具吸引力。
这个认知偏差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喜欢消费而不是储蓄,或者为什么人们难以坚持长期的健康计划。
此外,行为经济学也研究了损失厌恶现象。
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往往高于对同等程度的收益的喜好程度。
这种厌恶损失的情感反应可能导致风险规避行为,即人们在决策时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收益。
这对于理解投资决策、保险购买和金融市场中的波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此外,行为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社会影响因素对决策的影响。
通过实验和调查研究,行为经济学者发现,人们的决策会受到其他人的选择和社会预期的影响。
比如,人们倾向于跟随他人的决策,因为这可以降低决策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此外,人们还受到社会预期的影响,他们更愿意做能获得其他人认同和赞同的决策,而不是做与主流观点相悖的决策。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于政府决策、商业战略和个人理财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府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政策来引导人们做出更理性和更符合整体利益的决策。
企业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行为偏好进行市场定位和推销策略。
个人可以更加理性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并避免一些常见的认知偏差。
在未来,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还有很多发展空间。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结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神经科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旨在探讨人类在经济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类是理性的决策者,他们在面临选择时会基于可得的信息做出最优化的选择。
然而,现实生活中,人类的决策往往受到情感、认知偏见、社会影响及其他非理性因素的显著影响。
行为经济学正是试图揭示这些影响因素及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一些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但其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发展始于1970年代。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与阿莫斯·特维斯基(Amos Tversky)是行为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们在1974年发表的论文《判断不确定性:启发法与偏见》一文中提出了一系列实验结果,证明了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性时常常依赖一种称为“启发法”的简单规则,而这些规则有时会导致系统性的错误判断。
从此,行为经济学逐渐形成,并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2002年,卡尼曼因在这一领域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使得行为经济学得到了广泛认可。
此后,许多研究者持续深入探讨人类决策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包括心理偏差、情绪影响以及社会环境等。
行为决策模型前景理论前景理论是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提出的一种现代经贸决策理论,该理论挑战了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
根据期望效用理论,人们会根据期望值来进行选择,而前景理论则指出人们在面对风险时并非完全理性,决策受到心理效应的影响。
前景理论包括几个关键概念: 1. 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的敏感度远高于对收益的敏感度,即失去100元带来的痛苦要超过获得100元带来的快乐。
这意味着即使是小概率的大收益,其吸引力也不如相对较大但较确定的小损失要强烈。
2. 参照点效应:人们通常会将决策建立在某个参照点上,例如目前的财富状况。
当情况变化时,人们对变动的感知和反应往往与参照点有关,而不是绝对值。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决策的学科,它结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揭示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模式和决策过程。
行为经济学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经济学中人们理性决策的假设,认识到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情感、认知偏差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当时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提出了“前景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在决策时更关注潜在损失而不是潜在收益。
这一理论挑战了传统经济学中人们追求最大效用的假设,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涉及到消费者行为、投资决策、劳动力市场、环境保护等方面。
其中,消费者行为是行为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在购买商品时会根据商品的价格和效用来做出决策,但实际上人们的购买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比如,人们对于同样的商品,如果它是限量版或者是独特的,就会更愿意购买,即使价格较高。
这种行为被称为“心理账户效应”,即人们将钱分为不同的账户,对不同账户中的资金有不同的心理感受。
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是投资决策。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在投资时会根据预期收益和风险来做出决策,但实际上人们的投资行为往往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
比如,人们对于同样的投资项目,如果它是由熟人介绍的,就会更愿意投资,即使预期收益较低。
这种行为被称为“社会认同效应”,即人们在决策时会受到他人的影响。
劳动力市场也是行为经济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在选择工作时会根据工资和工作内容来做出决策,但实际上人们的工作选择往往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
比如,人们更愿意选择有意义的工作,即使工资较低。
这种行为被称为“内在动机效应”,即人们在工作中追求自我实现和满足感。
此外,行为经济学还研究了人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行为。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会根据经济利益来决定是否参与环境保护活动,但实际上人们的环境行为往往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
行为经济学(经济学下属学科)
阿莫斯和卡尼曼两人合作了几十年,发了多篇文章,包括让卡尼曼得奖的那篇(1979年的Econometrica)。
前景理论
确定效应 反射效应
损失规避 迷恋小概率
基本结论
参照依赖
局限性
所谓确定效应(certainty effect),就是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 会选择确定的好处。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见好就收”,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正所 谓落袋为安。
心帐理论
在非正式介绍心帐理论之前,先看看斯诶勒举的两个例子。
斯诶勒说他有个朋友,是金融教授,平时自称非常理性,某天斯诶勒问他如何应付生活中的小灾小难,他说 他每年一开头就给慈善机构像United Way啥的设个捐钱额度,比如说,5000块。然后每当生活中出了岔子纰漏碰 上要出血的倒霉事儿,比如说吃张罚单啥的,就从这额度里面扣钱。年底还剩多少钱就捐多少钱。他觉得这个办 法棒极了。(我也觉得是个好办法)
行为经济学开始用人们生活中比比皆是的决策例子作为实验内容,直接挑战传统经济学的几个关键假设。经 过十多年的研究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下面就逐一介绍一下关键理论和关键人物。
说到行为经济学,不能不提两个人,一个是上面提到的卡尼曼(Daniel Kahneman),还有一个是他的老乡 亲(都是犹太人)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卡尼曼和阿莫斯是老校友(希伯来大学的本科)和老战 友(据说两人一起加入以色列国防军扛过枪),两人最后都在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系教书,又成为老同事。
行为经济学(完整版)
购物卡,虽然它丢了,但并不影响与我们的娱乐预算,我们仍可以继续花
钱买票听音乐会。尽管二者实质上都是丢了800元钱,却导致了我们完全 不同的消费决定。
缺乏自制力
解释长远规划与短期行动之间的矛盾, 比如,人们可能会过度消费,而忽视为 防范未来的风险进行储蓄。
助推
指的是“在这种选择体系的任何一方 面,都不通过强制的方式,而是以一种 预言方式去改变人们的选择或者改变他 们的经济动机及行为。”助推不同于命 令。
例如,现在有两件东西供你选择,一块400克的瑞士巧克力,以及一只 白瓷的咖啡杯,它们的市场价格基本是相同的,你会选哪个呢?我经常听 到的回答是:“无所谓”,或者是“随便”。那么就让我们假设人们对这 两件商品的偏好是一样的吧。这时我把巧克力和咖啡杯分配到你和其他人 的手上,如果人们对巧克力和咖啡杯没有明显的偏好,那么交换的概率应
在201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仅有64%的公民参加了选 举。一想到36%的选票可能产生的影响,你就会觉得这是个惊 人的数字。对于一些人而言,拒绝参加选举是因为意识形态 不同或者是对政府系统的不认可;但对其他人而言,仅仅是 嫌麻烦。一个实验为了检测事先给选举人打电话的效果,给 每一个潜在的选举人打电话询问他们是否会参加投票。然而, 通过电话实施鼓励投票的时候是有小策略的,他们从“是或 否这类问题”转移到“你会在哪儿进行选举?”“大概什么 时间会参加选举?”以及“你在选举前会做什么?”结果表 明,通过这种方式,参投率增加了4.1%的。
交易效用
——为什么消费者会疯狂购物?
用以解释生活中很多人因为优惠 而购物的现象。人们通常考虑的 是商品价格与参考价格之间的差 价占参考价格的百分比。
实验1:“你在考虑买一只计算器。你发现某个 牌子的计算器在你家附近的商场里价格是100元,而 同样牌子同样型号的计算器在离家步行15分钟的商 场里价格是50元。你会步行15分钟去节约50元吗?”
行为经济学
美国被恐怖分子袭击,600人生命处于威胁之中。美国总统面临这样一个难题: • 实施方案甲,这样200人能得救。 • 实施方案乙,这样有三分之一的机会救出全部600人,三分之二的机会失败 (600人全遇难)。
同样的问题,换个表述方式: 美国被恐怖分子袭击,600人生命处于威胁之中。美国总统面临这样一个难题: • 实施方案丙,这样400人遇难。 • 实施方案丁,这样有三分之一的机会全部获救,三分之二的机会600人全部死 亡。
关于非理性人的假设是行为经济学相对于传统经济学来说最具有颠覆性意义 的理论突破。理性人的假设条件是整个传统的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前提,存在于 微观经济学所有不同的理论之中。 当引入“非理性人”这样一个假设前提后,经济研究得以抛开脱离现实、严 格理想化的假设,并为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成果的引入奠定了基础,从而 使得经济理论更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与多元学科互通有无的优势。
• 从众行为——人们普遍具有跟随或模仿某种类型的领袖的习惯,其背后的动因 是大多数人需要在情感上和现实中通过加入群体而获得安全感。 家庭的消费水平,主要不取决与家庭收入的绝对水平,而是与全国平均家庭收 入的相对水平 投机泡沫的产生(牛市)
• 过度自信——高估自己预见未来的能力(赌博、买彩票)
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并非是完全理性的。 (风险规避、时间偏好、从众行为、过度自信、赌徒心理、坚决止损)
淘金山早会 之 关键词分享
关键词:
• 确定效应:就是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 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见好就收”,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 “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效应”,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的股票的意向, 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 • 反射效应:在确定的坏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 选择“赌一把”,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行为经济学讲解
行为经济学讲解1什么是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对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的拓展和发展,强调了人类的经济行为不仅仅是理性决策,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它结合了经济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学科,通过实验和研究探讨人类决策的特点,分析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非理性因素和行为偏差。
2行为经济学的背景实用主义思想最早流行于自然科学领域,然后逐渐延伸至社会科学领域。
这种思想主张根据需要处理现实问题的策略,而不是固守理论结果。
在20世纪70年代,哈伊克提出的新古典主义思想逐渐被怀疑,因为这种理论假设了人们都是理性的决策者。
与此同时,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将人类的行为视为一种复杂的行为模式,包括认知、非认知与情感元素。
这种思想发展成为行为经济学,为理解人类的决策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行为经济学的重要模型3.1亏损规避模型本模型描述了在经济行为中人们对亏损和收益的态度。
和理性经济学预测的截然不同,在亏损时,人们会比收益时更加敏感,并且会更倾向于保护现有的收益,而不是追求更高的收益。
3.2选择规则模型该模型描述了人们如何根据一组规则来做选择。
这些规则往往不是完美的,但是人们在做选择时通常会根据这些规则进行粗略的计算。
3.3超限理性模型超限理性模型是反对理性经济学的一种思想,它认为人们常常做出不符合“理性”的行为。
例如,人们可以轻松做出成功预测,却还是错误地执行了一些行动。
4行为经济学的应用行为经济学可以解释许多专业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现象。
它使得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预测人类行为,并通过使用相关解决方案来规避得到不必要的后果。
以下是一些例子:4.1序言效应序言效应是指当人们在行为的早期接收到某些信息时,就会将这些信息纳入到后续的行为中。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此现象,设计出了一些可以协助人们更好地做决策的策略,例如对信用卡账单进行明细化、让患者在预约手术前仔细考虑什么时间最适合进行手术等。
4.2群体效应群体效应是指当人们处于某些人数领域内时,就会受到这些群体特定的影响。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的学科。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们在做出决策时是理性的、自利的,但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往往受到情绪、社会因素、认知偏差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其行为偏离理性预期。
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人、企业、政府等各种经济主体,旨在揭示人类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为经济政策制定和市场设计提供理论支持。
一、行为经济学的起源行为经济学的概念最早由以色列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和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共同提出。
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存在许多与传统经济学假设不符的行为模式,如过度自信、损失厌恶、羊群行为等。
这些行为模式无法用传统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模型解释,于是行为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应运而生。
二、行为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 有限理性: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并非完全理性,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有限,对风险的认知存在偏差,容易受到情绪和环境的影响。
2. 心理账户:人们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会将资金划分为不同的“账户”,如日常开支账户、娱乐账户等,而不是将所有资金视为整体进行考虑。
3. 损失厌恶: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远大于对同等金额收益的喜爱程度,这导致他们在决策中更倾向于规避损失而非追求收益。
4. 羊群行为:人们倾向于模仿他人的行为,特别是在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羊群效应,导致市场出现过度波动。
三、行为经济学的应用领域1. 金融市场:行为经济学为解释金融市场的非理性波动提供了新的视角,揭示了投资者的情绪和行为偏差对市场的影响。
2. 公共政策:政府可以通过设计激励机制、改变选择环境等方式引导人们做出更理性的决策,促进社会福利的提升。
3. 消费行为: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模式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管理决策:在组织管理中,考虑员工的心理因素和行为特点,可以更好地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
《行为经济学》课件
VS
详细描述
框架效应是指同一问题不同的表述方式可 能会影响人们的决策。例如,对于同一笔 奖金,如果以获得奖金的方式描述,人们 可能会更倾向于冒险;而如果以失去奖金 的方式描述,人们可能会更倾向于保守。 框架效应揭示了语言和表述方式对于人们 决策的影响。
心理账户
总结词
描述人们如何根据不同的心理账户对收益和损失进行归 类的理论。
详细描述
心理账户是行为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人们 根据不同的情境和目标,将收益和损失划分到不同的心 理账户中,并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处理这些账户。例如, 人们可能会将工资收入和奖金收入划分到不同的心理账 户中,对于不同的账户采取不同的消费和储蓄决策。心 理账户的概念有助于理解人们在不同情境下的决策行为 。
2023
《行为经济学》PPT 课件
REPORTING
2023
目录
• 行为经济学概述 • 行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 行为经济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 行为经济学的前沿研究 • 行为经济学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 总结与展望
2023
PART 01
行为经济学概述
REPORTING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经济活 动中实际行为和传统经济学理论预测 不一致的学科。
特点
强调实际经济行为中人的心理、认知 和情感等因素对决策的影响,以及市 场不完全理性等现实情况。
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区别
理论基础
01
传统经济学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而行为经济学则强调人的非
完全理性。
研究方法
02
传统经济学侧重于理论建模和数学推导,而行为经济学则更多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其决策过程的学科,其基本假设是人类是有限理性的。
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不同,传统经济学假设人们在决策时会做出理性、完全信息和最大化效用的选择。
然而,行为经济学认为人类在决策时受到许多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决策往往倾向于符合心理期望和社会规范。
行为经济学的起源行为经济学是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门学科。
当时的经济学家开始逐渐认识到,人们的决策过程并不总是符合传统理性选择模型。
一系列的实验研究表明,人们在面对同样的情境时,却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往往不能用传统经济理论来解释。
行为经济学的关键概念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行为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人类在决策时所面临的认知局限和信息不完全带来的影响。
人们无法获取全部信息并进行准确计算,因此在做出决策时往往采用启发式、规则和模式匹配等方法来简化问题。
心理账户心理账户是指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将金钱或资源分割成不同账户,并根据每个账户的状况进行决策。
例如,人们更愿意花掉奖金账户里的钱,而不愿意动用存款账户里的钱。
损失厌恶损失厌恶是指人们对损失的敏感程度高于对相同额度收益的敏感程度。
换句话说,人们宁愿避免损失,也不愿承担同样金额的风险。
群体效应群体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出决策时受到其他人行为或意见的影响。
例如,当一个商品被大量人购买后,其他人也更倾向于购买该商品,即所谓的“从众行为”。
行为经济学的应用领域行为经济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在政府、企业、金融、医疗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政策行为经济学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有效的公共政策。
例如,在税收方面,根据心理账户理论,适当调整税率和税收方式可以引导人们更合理地管理财务。
此外,在社会福利领域也可以通过考虑损失厌恶和群体效应等因素来制定更有针对性和普惠性的政策。
企业管理行为经济学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购买行为和决策过程。
通过研究顾客心理账户、价格套路等因素,企业可以制定更具吸引力和有效果的市场营销策略。
行为经济学完整版
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 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研究人 类的理性、自私和趋利避害等心理如何 影响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决策。
让经济学更符合人性,让 人们更好地做出决策。
——理查德塞勒
禀赋效应
——敝帚为什么会自珍?
拥有一件东西会让你高估它的价值。 在人们拥有一件东西之后,人们会倾向 于认为,自己拥有的事物比别人拥有的 同样的事物更有价值。
实验二:“你在考虑买一件皮衣。你发现某个牌 子的皮衣在你家附近的商场里价格是3000元,而同 样牌子同样款式的皮衣在离家15分钟的商场里价格 是2950元。你会步行15分钟去节约50元吗?”
社会偏好
指人们在作决定时不仅出于趋利心理, 还会考虑社会公平。这既可能是出于维 护正义,也有可能是因为嫉妒。凸显出 消费者对公平的关注。
超过2/3的美国人处于肥胖状态。肥胖与许多致命疾病密 切相关,比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因此是时候寻找 一个远离肥胖的长久之计了。在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想要 证明勺子和夹具的使用会影响食物摄食量。他们发现,当使 用夹具时,人们的食物平均摄入量减少了16.5%。现在只有 在沙拉吧和自助餐厅才可能用到夹具,但正是这食物份额的 视觉暗示产生了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总结这些发现,通过简 单地减小盘子大小或使制力
解释长远规划与短期行动之间的矛盾, 比如,人们可能会过度消费,而忽视为 防范未来的风险进行储蓄。
助推
指的是“在这种选择体系的任何一方面, 都不通过强制的方式,而是以一种预言 方式去改变人们的选择或者改变他们的 经济动机及行为。”助推不同于命令。
在201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仅有64%的公民参加了选 举。一想到36%的选票可能产生的影响,你就会觉得这是个 惊人的数字。对于一些人而言,拒绝参加选举是因为意识形 态不同或者是对政府系统的不认可;但对其他人而言,仅仅 是嫌麻烦。一个实验为了检测事先给选举人打电话的效果, 给每一个潜在的选举人打电话询问他们是否会参加投票。然 而,通过电话实施鼓励投票的时候是有小策略的,他们从 “是或否这类问题”转移到“你会在哪儿进行选举?”“大 概什么时间会参加选举?”以及“你在选举前会做什么?” 结果表明,通过这种方式,参投率增加了4.1%的。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决策的学科,它结合了经济学、心理学和认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行为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人们的决策往往受到情感、认知偏差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与传统经济学中理性决策的假设不同。
本文将介绍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和应用领域。
一、行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行为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人们的决策往往受到情感、认知偏差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传统经济学中,人们被认为是理性的决策者,他们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做出决策。
然而,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的决策往往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比如恐惧、欲望和厌恶。
此外,人们的决策也受到认知偏差的影响,比如过度自信、避免损失和选择偏好。
社会因素也会影响人们的决策,比如他人的行为和社会规范。
二、行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1. 亏损厌恶理论:人们对于损失的厌恶程度大于对于同等金额的收益的喜好程度。
这意味着人们在决策中更倾向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追求收益。
2. 现金效应:人们对于现金的支付更加敏感,相比于非现金支付,他们更容易感受到损失。
3. 社会规范:人们的决策受到他人行为和社会规范的影响。
比如,人们更倾向于遵循大多数人的行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做出决策。
4. 选择极端化:人们在面对多个选项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极端的选项,而不是中间的选项。
5. 信息不对称:人们在决策中往往面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即他们无法获得完全准确的信息。
这导致人们在决策中依赖于启发式和经验,而不是完全理性的分析。
三、行为经济学的应用领域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公共政策、金融市场、医疗决策和消费行为等。
1. 公共政策: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更有效的政策。
比如,通过设计合适的默认选项和提供及时反馈,可以鼓励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保行为。
2. 金融市场: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可以解释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和市场波动。
比如,投资者的情绪和认知偏差会影响他们的投资决策,导致市场出现过度买入或过度卖出的情况。
行为经济学..ppt
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判断偏离理性的几种方式
卡尼曼认为,人们依赖于几个经验推断法来估计不确定事件的概率和效用, 这种致使判断错误偏离理 性的具体方式有: (1)代表性经验推断。它是指人们凭经验已经掌握了一些事物的“代表性特征”,当人们要判断某一 事物是否出现时,就只需要看这一事物的“代表性特征”是否出现。 (2) 后悔、认知失谐。雪佛莱和斯特德曼 研究指出,人类犯错误,那怕是很小错误后的倾向是会感到后 悔之痛,而不是从更远的背景中去看这种错误,并会严厉自责。这种犯错误后的后悔之痛在一定意义 上相当于前景理论中价值函数在参照点的拐点概念。 (3)锚定现象。1973 年,卡尼曼和特维尔斯基指出,当人们进行量化估计时,其估计往往受建议的影响, 而在进行判断时则常常过于看重那些显著的、难忘的证据,甚至从中得出歪曲认识。 (4)心理间隔(心理账户) 。泰勒研究认为:锚定现象是人类基于表面特性将特定事件置于心理间隔或心 理账户的倾向,没有看到更宽泛的大场景,只看到个体的、分别的小范围决策。 (5)过于自信、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卡特勒、坡特巴和萨默斯(的研究表明,在经验性环境下人们对 自己的判断一般都过于自信。过于自信就会出错误,当错误的结果重复呈现在面前时,人们就会从中 学习,其经济行为的表现就是反应过度和反应不足。 (6) 应用失误与分离效应。卡尼曼和特维尔斯基以一些老练程度不同的主体为对象进行实验,来验证 经验知识是否能减少和消除偏差。实验结果是否定的,它并没有完全支持那种认为经验丰富的专家能 正确处理问题以及现实中人们所吸取教训的观点,实验中虽然许多人熟知应付某些事件的一般性原理 ,可是当这些事件出现时他们却没有应用这些原理,而导致对这些事件处理的失败,这一现象被称为“ 应用失误”。导致这一现象的产生,是因为有“分离效应”,即人们在分析评估不同的待选择前景时, 经常暂时剔除掉各种前景中的相同因子,而通常情况下剔除方法会导致人的偏好与选择的不一致性。 这种“分离效应”就会产生“应用失误”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行为经济学Behavioral Economics
考虑如下的游戏: 仅有你来决定一美元在你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分
配。这种情况只会发生一次。你不知道另一个 人,另一个人也不知道你。 你会如何分配这一美元? 假如是$100呢?
行为经济学;社会规范
考虑如下的游戏: 仅有你来决定一美元在你和另一个人之间的分
配。这种情况只会发生一次。你不知道另一个 人,另一个人也不知道你。 你会如何分配这一美元? 假如是$100, $1,000,000呢?
方案 (a)能挽救200 人的生 命。
方案(b) 挽救600 人的概率 为1/3 ,挽救不了人的概 率为2/3。
方案 (c)造成 400
方案(d) 造成600死亡的概 率为 2/3 ,没有人死亡的 概率为1/3。
除了它们是如何构架的之外,这些问题是一样的。 然而人们通常的选择确是不一样的。
行为经济学;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根据类锚定效应
锚定效应是指根据类似不相关信息所做出的选择对 行为人造成的影响。
有人曾对一些人进行过一个轮盘实验。每个人先观 察轮盘转出来的 数字然后询问他们每个人联合国中 的非洲国家的数量是否比轮盘转出来的数字大。然 后,每个人被要求来猜测联合国中的非洲国家的数 目。
间改变。 3个月后收到 $1可以看作是:
得到3个月后将收到$1的承诺,其现值为: $3。或者 一个月后得到承诺,他将在第3个月收到$1 ,其现值为:
×$2 = $3。 但是人们似乎对这些选择持不一样的评价。
行为经济学;递延成本
双曲线贴现:n个月后收到的$1的现值为: $1/(1 + kn), k > 0。
行为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引言行为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的学科,它结合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的决策习惯和偏见进行研究。
相对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行为经济学更加关注个人的行为动机和对信息的处理方式,为经济学的理论模型提供了新的视角。
基本原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基于以下基本原理:有限理性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假设人们在决策过程中具有完全的理性和信息,并且能够做出最优的选择。
然而,行为经济学认为,个体的理性是有限的,受到认知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的限制。
人们在决策时通常会使用简化的启发式方法,而不是从头到尾地进行逻辑推理。
心理因素的影响行为经济学认为,人们的决策会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如情绪、偏好和社会认同等。
个体的决策往往是受到情感因素的驱动,而不仅仅是理性的计算和最大化效用。
选择依赖于比较行为经济学指出,人们的选择倾向于基于相对价值的比较,而不是基于绝对价值。
个体通常会将目标与参照物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其价值。
例如,人们更容易接受损失而不愿意冒险,在得失比较中,对于损失的敏感程度更高。
暂时压制的理性行为经济学发现,人们在面临决策时有时会陷入短期的冲动和欲望中,而忽视长期的利益。
这种行为模式被称为“暂时压制的理性”,即个体在决策中往往会刻意忽视长期利益,追求眼前的满足。
典型案例行为经济学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提供了许多典型的案例,揭示了人们在经济决策中的行为模式和心理因素。
以下是一些典型案例的简要介绍:暗示效应暗示效应是指外部因素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研究发现,即使是无意义的暗示,也能够对个体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
例如,将同样的产品标价为99元和100元,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99元的产品。
这说明个体对价格的感知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
羊群效应羊群效应是指个体在决策中倾向于跟随他人的决策,而不是独立思考和做出自己的选择。
研究发现,当一个人面临选择时,他往往会参考他人的选择来确定自己的决策。
这种行为模式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中尤为常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是作为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学与经济科学有机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
概述行为经济学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中不是新学,只不过,自1950年代至1990年代,它沉寂了几十年。
2000-2005期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奖者,至少有三位被视为“行为经济学家”——阿克劳夫、史密斯、谢林,以及至少有一位被视为是“计量经济学家”的行为经济学家——麦克法顿。
狭义而言,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产物。
广义而言,行为经济学把五类要素引入经济分析框架:(1)“认知不协调-C-D gap”;(2)“身份-社会地位”;(3)“人格-情绪定势”;(4)“个性-偏好演化”;(5)情境理性与局部知识。
前景理论在不同的风险预期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倾向是可以预测的。
在《赌客信条》一书中,作者孙惟微将前景理论归纳为5句话:1、“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
所谓“见好就收,落袋为安。
称之为“确定效应”。
2、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
称之为“反射效应”。
3、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称之为“损失规避”。
4、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
称之为“迷恋小概率事件”。
5、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
称之为“参照依赖”。
确定效应所谓确定效应(certainty effect),就是在确定的好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
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见好就收”,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正所谓落袋为安。
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A.你一定能赚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赚40000元,2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实验结果是,大部分人都选择A。
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这时会跳出来批判:选择A是错的,因为40000×80%=32000,期望值要大于30000。
这个实验结果是对“原理1”的印证: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翼、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
卡尼曼和特韦斯基称为“确定效应”(certainty effect),即处于收益状态时,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确定效应”表现在投资上就是投资者有强烈的获利了结倾向,喜欢将正在赚钱的股票卖出。
投资时,多数人的表现是“赔则拖,赢必走”。
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效应”,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的股票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
这与“对则持,错即改”的投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反射效应面对两种损害,你是会选择躲避呢,还是勇往直前?当一个人在面对两种都损失的抉择时,会激起他的冒险精神。
在确定的坏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这叫“反射效应”。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A.你一定会赔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赔40000元,20%可能不赔钱。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投票结果是,只有少数人情愿“花钱消灾”选择A,大部分人愿意和命运抗一抗,选择B。
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会跳出来说,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选B是错的,因为(-40000)×80%=-32000,风险要大于-30000元。
现实是,多数人处于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来赌一把。
也就是说,处于损失预期时,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
卡尼曼和特韦斯基称为“反射效应”(reflectioneffect)。
“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
统计数据证实,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
投资者长期持有的股票多数是不愿意“割肉”而留下的“套牢”股票。
损失规避如何理解“损失规避”?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前景理论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发现之一是:当我们做有关收益和有关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的不对称性。
对此,就连传统经济学的坚定捍卫者保罗〃萨缪尔森,也不得不承认:“增加100元收入所带来的效用,小于失去100元所带来的效用。
”这其实是前景理论的第3个原理,即“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一个赌局验证了这一论断。
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
如果赢了可以获得50000元,输了失去50000元。
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请做出你的选择。
A.愿意B.不愿意从整体上来说,这个赌局输赢的可能性相同,就是说这个游戏的结果期望值为零,是绝对公平的赌局。
你会选择参与这个赌局吗?但大量类似实验的结果证明,多数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
为什么人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这个现象同样可以用损失规避效应解释,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
想到可能会输掉50000元,这种不舒服的程度超过了想到有同样可能赢来50000元的快乐。
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更加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
一般人因为这种“损失规避”(loss aversion),会放弃本可以获利的投资。
迷恋小概率事件买彩票是赌自己会走运,买保险是赌自己会倒霉。
这是两种很少发生的事件,但人们却十分热衷。
前景理论还揭示了一个奇特现象,即人类具有强调小概率事件的倾向。
何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
比如天上掉馅饼,这就是个小概率事件。
掉的是馅饼固然好,但如果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呢?当然也属于小概率事件。
面对小概率的赢利,多数人是风险喜好者。
面对小概率的损失,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
事实上,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
同时,很多人都买过保险,虽然倒霉的概率非常小,可还是想规避这个风险。
人们的这种倾向,是保险公司经营下去的心理学基础。
在小概率事件面前人类对风险的态度是矛盾的,一个人可以是风险喜好者,同时又是风险厌恶者。
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小概率事件的另一个名字叫运气。
侥幸,就是企求好运,邀天之幸。
孔子很反感这种事,他说:“小人行险以侥幸。
”庄子认为孔子是个“灯下黑”,他借盗跖之口评价孔子:“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
”对小概率事件的迷恋,连圣人也不能免俗。
前景理论指出,在风险和收益面前,人的“心是偏的”。
在涉及收益时,我们是风险的厌恶者,但涉及损失时,我们却是风险喜好者。
但涉及小概率事件时,风险偏好又会发生离奇的转变。
所以,人们并不是风险厌恶者,他们在他们认为合适的情况下非常乐意赌一把。
归根结底,人们真正憎恨的是损失,而不是风险。
这种损失厌恶而不是风险厌恶的情形,在股市中常常见到。
比如,我们持有一只股票,在高点没有抛出,然后一路下跌,进入了彻彻底底的下降通道,这时的明智之举应是抛出该股票,而交易费用与预期的损失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扪心自问,如果现在持有现金,还会不会买这只股票?你很可能不会再买吧,那为什么不能卖掉它买别的更好的股票呢?也许,卖了它后损失就成了“事实”吧。
参照依赖假设你面对这样一个选择:在商品和服务价格相同的情况下,你有两种选择:A.其他同事一年挣6万元的情况下,你的年收入7万元。
B.其他同事年收入为9万元的情况下,你一年有8万元进账。
卡尼曼的这调查结果出人意料:大部分人选择了前者。
事实上,我们拼命赚钱的动力,多是来自同侪间的嫉妒和攀比。
我们对得与失的判断,是来自比较。
嫉妒总是来自自我与别人的比较,培根曾言:皇帝通常不会被人嫉妒,除非对方也是皇帝。
对此,美国作家门肯早有妙论:“只要比你小姨子的丈夫(连襟)一年多赚1000块,你就算是有钱人了。
”传统经济学认为金钱的效用是绝对的,行为经济学则告诉我们,金钱的效用是相对的。
这就是财富与幸福之间的悖论。
到底什么是“得”,什么是“失”呢?你今年收入20万元,该高兴还是失落呢?假如你的奋斗目标是10万元,你也许会感到愉快;假如目标是100万元,你会不会有点失落呢?所谓的损失和获得,一定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
卡尼曼称为“参照依赖”(Reference Dependence)。
老张最幸福的时候是他在20世纪80年代做“万元户”的时候,虽然现在自己的村镇已经改造成了城市,拆迁补贴也让自己成为了“百万元户”,但他感觉没有当年兴奋,因为邻里都是“百万元户”了。
讲这个故事的用意不难明白,我们就不再进行烦琐的论证了得与失都是比较出来的结果。
传统经济学的偏好理论(Preference theory)假设,人的选择与参照点无关。
行为经济学则证实,人们的偏好会受到单独评判、联合评判、交替对比及语意效应等因素的影响。
参照依赖理论: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
一般人对一个决策结果的评价,是通过计算该结果相对于某一参照点的变化而完成的。
人们看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看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差额。
一样东西可以说成是“得”,也可以说成是“失”,这取决于参照点的不同。
非理性的得失感受会对我们的决策产生影响。
前景理论引申出的三个基本结论1,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2,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喜好的;3,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简言之,人在面临获利时,不愿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
而损失和获利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改变评价事物时的参照点,就会改变对风险的态度。
前景理论的局限性尽管前景理论与原有的经典模型"期望效用函数理论"相比,可以阐释更多现象,但仍无法解释随机优势(Stochastic dominance)等现象。
之后,为改善前景理论,累积前景理论和等级依赖效用理论分别被提出,用以解决随机优势等现象。
等级依赖效用理论也适用于解释连续性和无限性的结果(例如,结果为任意实数)。
心帐理论第一结论:如果有多个经济活动均涉及到收益/甜头/好处,尽可能的单列他们生活应用:没听说过谁把所有的圣诞礼物放一个盒子里的,大家是能包几个盒子就包几个。
商业应用:企业做广告,特别是面向家庭主妇的电视广告,那种让您限时拨打800电话,购物免费送东西的,一般都送您几件便宜货,而不是一件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