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行政与法治思维能力.
法治思维依法行政
法治思维依法行政法治思维依法行政是今日以及未来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关乎到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法治思维是一种讲究方法论的思维方式,是在维护公正和平等的社会条件下进行的,需要遵照法律规范和程序来执行和管理公共事务。
如果说法治思维是一种方式,那么依法行政就是一种实践。
依法行政是指以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程序、法定程序、法定时限等为准绳,行使行政权力,加强行政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维护经济、文化、民生等方面的法律尊严和实质利益。
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不仅体现了国家建设法治社会的理念,也是维护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的一种必要保障。
在现代社会,出现了各种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如果不遵循法治思维,不以行政法规为准,就会导致越来越多的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出现。
而依法行政则是实现法治社会的重要前提,只有所有的行政权力在法律尊严和精神的管理下行使,才能真正保护人民的利益,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在实践中,要形成法治思维,就需要加强法律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并将法治观念融入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
同时,要加强对行政部门的监督,加大惩治腐败力度,建立健全行政监督机制,确保政府权力既不滥用也不被滥用,真正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
此外,也需要降低行政管理的门槛,加快信息公开,增强公众参与和监督度,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依法行政的有效实践、实现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的有效联接。
总之,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的有效实践是实现法治社会的重要前提,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不断优化政府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和公正性,确保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转。
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的关系密不可分。
法治思维指的是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首先要从法律的角度出发,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来执行。
在法治社会中,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一切公共事务的处理都要根据法律规范和程序,而不是个人的意志或特定集团的利益。
法治思维的核心是尊重法律,实现公正和平等,保护公民的利益,为社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依法行政则是法治思维的具体实践。
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水平 依法行政
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水平依法行政一、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重要性1. 法治思维是指在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中融入法治理念,遵循法律原则和规范。
法治方式是指在具体实践中运用法治思维,依据法律程序和规定进行决策和行动。
2.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提高对于国家机构和公职人员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行使,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依法行政。
二、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的途径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通过各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和公职人员的法治意识,增强法治思维。
2. 建立健全法治体系。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构建多层次的法治保障网络,为依法行政提供制度基础。
3. 加强法治能力培训。
通过培训课程、考核选拔等方式,提高公职人员的法律知识和应用能力,促进依法行政。
4. 推动科技与法治的融合。
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提升法治方式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提高依法行政的科学性和规范化程度。
5. 增强法治监督与问责。
建立健全法治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依法行政情况的监督和评估,建立起权责一致的激励与约束制度。
三、依法行政的重要性和意义1. 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原则,是保障公民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2. 依法行政是政府行使权力的一种规范化方式,能够有效抑制权力滥用、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3. 依法行政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有利于建设法治社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
四、推动依法行政的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
通过相关立法和制度设计,确立依法行政的原则和程序,为政府决策提供法治保障。
2. 推进政务公开。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倡导政务公开,提高民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推动政府依法行政。
3. 推动审批制度改革。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压缩审批环节,提高政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促进依法行政。
4. 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
通过培训和考核等方式,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和法律水平,促进依法行政水平的提高。
年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学习体会发言稿例文
年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学习体会发言稿例文以《新时代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为题,为我们进行了一堂生动而精彩的授课。
从新时代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性、新要求、新视角、基本内容等方面出发,阐述了为什么要加强新时代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怎么样加强新时代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的问题,听后让人深有启发、受益匪浅。
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必须将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放在首位。
结合从事的司法行政工作和日常个人思考,我认为需要在三个方面着力。
一、提高法治意识,做到思想自觉《党章》明确指出,党员必须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
所以,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和强化法治观念,从内心深处认同和尊崇法律,深刻认识到维护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
要增强责任意识,始终牢记肩负的责任使命,牢记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自觉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
一是明白程序,就是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
二是清楚要求,规范公权力是“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
保护私权力是“法无禁止皆可为”。
(20XX年年2 月23 日,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工作会议上)三是知道目标,就是“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加快形成。
二、加强法治教育,做到学习自觉知法是守法、用法的前提。
知法就是知道、了解法律的条款;慬法就是理解法律的内容和原理;守法就是严格依照法律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和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用法就是充分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和自由;积极寻求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和争议,自觉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和利益;主动抵制破坏法律和秩序的行为。
法律知识就像内裤,你不能见人就炫耀你有内裤,但是你确实必须有。
如果你总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有也不穿,你的亲人或亲近的人肯定知道,所以说检举揭发官员的都是整天和你在一起吃喝玩乐的人。
依法行政能力 法治思维
依法行政能力法治思维依法行政能力是指政府和行政机构按照法律规定履行职责、开展工作的能力。
法治思维是指在决策和实施行政事务时,以法律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注重遵守法律的原则和精神。
依法行政能力与法治思维的发展对于建设法治国家和实现现代化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分别从依法行政能力和法治思维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依法行政能力是现代化政府建设的关键要素之一。
它体现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并能够提高行政效率和效能。
依法行政能力的提升,需要政府和行政机构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首先,政府和行政机构要具备制定和实施法律政策的能力。
他们需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行政法规,确保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其次,政府和行政机构要具备合法合规的能力。
他们需要通过加强内部的组织管理、审计监督等手段,保证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同时,政府和行政机构还应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和监督机制,及时回应公众关切和反馈,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再次,政府和行政机构要具备做出公平公正决策的能力。
他们需要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坚持法律平等原则,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此外,政府和行政机构还应加强对社会多元利益的平衡和协调,避免权力滥用、利益输送等不正之风的发生。
最后,政府和行政机构要具备依法行政的能力。
他们需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理解,确保在行政管理中做到守法、讲法、用法。
此外,政府和行政机构还应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和监督,防止滥用职权、任意裁量等不当行为的发生。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法治思维,即政府和行政机构在决策和实施行政事务时,要树立法治观念,尊重法律的权威和约束。
法治思维对于推动依法行政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法治思维要求政府和行政机构在决策和实施行政事务时,要坚持用法律来规范行为,遵循法定程序,做到公开透明、明确权责、规范执法。
政府和行政机构在制定政策和执行任务时,要依法履行职责,防止个别部门或个别官员擅权、滥权的情况发生。
依法行政与法制思维能力典型例题讲解
依法行政与法制思维能力典型例题讲解
1. 依法行政的内容不包括()。
2.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政府工作人员应依法办事
3.比例原则具有三方面内容不包括()。
4.()的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权利和正当程序
5.依法行政的首要标志就是要加强对()的控制。
6.信赖保护原则在我国法律上的首次认可和规定,是
1.()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行政法制
2.侵犯公民的程序权利,是()行为
3.()的依法行政的基本内容包括基本权利和正当程序
4.()认为行政法就是保障行政权的有效实施。
5.依法行政的内容不包括()。
6.我国宪法最早对我国法律规范的()等级作出规定
1.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原则
2.信赖保护是诚信原则在()中的运用
3.三个至上不包括()
4.强调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的是
5.()的依法行政由越权无效和自然公正组成
6.()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
1.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时一切有接受能力的()
2.()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
3.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
4.()年依法行政在八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正式
5.国家行政机关与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包括()
6.()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依法行政的能力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依法行政的能力一、引言法治思维是指在问题解决中遵循法律法规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式。
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决定、依法履行职责,确保行政行为合法、公正、透明的工作原则。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依法行政的能力对于有效管理和决策至关重要。
二、了解法律法规1.研究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和要求。
2.关注最新的法律法规变化,及时了解和学习。
三、加强学习和培训1.参加法治思维培训课程,提升对法治思维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参与相关法律知识培训,了解法律原理和适用。
四、建立法治思维工作机制1.设立法律顾问或法务部门,为组织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风险评估。
2.建立制度化的法律审查流程,确保行政决策符合法律法规。
五、加强与法律机构的合作1.与法院、检察院等法律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咨询和汇报相关问题。
2.参与法律机构组织的磋商和培训活动,加强沟通和学习。
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1.制定宣传计划,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2.开展法治教育活动,提高干部职工对法律法规的了解和遵守意识。
七、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宣传培训体系1.设立法律法规宣传培训基地,定期开展培训活动。
2.制定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计划,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系统的培训。
八、加强法律风险管理和预警1.建立法律风险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法律风险。
2.设立法律风险预警机制,避免因法律风险导致的问题。
九、加强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1.配备专职法律顾问或法律服务团队,为组织提供法律建议和咨询服务。
2.建立法律知识库,提供法律常识和指南。
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理和惩处1.制定严格的纪律惩处制度,对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批评和处罚。
2.加强对违法行为的调查和处理,保障法治环境的稳定和良好运行。
结论提高运用法治思维依法行政的能力是组织和个人必须重视和加强的方面。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法律法规、加强培训和合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以及加强法治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运用法治思维依法行政的能力,为组织的发展和决策提供有力保障。
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
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背景链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各级领导干部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全面依法治国必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2015年3月18日,贵州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在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专题研讨上讲话。
他强调,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统一思想、增强信心、加快行动,树立法治思维、掌握法治方式,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
[参考对策]当今时代是法治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是题中应有之义。
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顺应时代要求,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水平,努力做法治型干部。
在尊法上,要更加坚定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信仰。
广大党员干部学法之外更要尊法,在学习掌握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的重点要点之后,更要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法治信仰,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涉及法治建设走什么道路、把握什么原则、朝着什么方向前进等基本问题,党员干部必须紧紧绷住这根弦,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在学法上,要更加全面深入掌握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的重点要点。
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简述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简述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法治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决策和行动中以法治为指导的思维方式。
它强调依法办事、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裁判,充分发挥法律在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推动社会管理和社会治理向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崇尚法律。
法治思维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规范性,认为法律是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基本准则,是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的重要保障。
崇尚法律意味着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将法律作为约束行为的准则,将法律作为规范决策和行动的准绳,将法律作为处理纠纷和解决问题的依据。
二、依法决策。
法治思维强调依法决策,即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法律的规定和要求,遵循法律的程序和原则,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依法决策要求决策者以法律为依据,科学、客观地分析问题,依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决策,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避免决策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三、依法行政。
法治思维强调依法行政,即在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过程中要依法行事,按照法律的规定和程序进行,保证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依法行政要求行政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依法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公正性,避免滥用职权和违法行为。
四、依法裁判。
法治思维强调依法裁判,即在司法活动中要依法审判,依法解决争议和纠纷,保证司法的公正和公正。
依法裁判要求法官依照法律规定和司法程序进行案件审理,根据事实和法律进行判断和裁决,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确保司法活动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五、法治思维的核心是依法办事。
法治思维强调依法办事,即在一切活动中都要依法进行,不得违法乱纪,不得滥用职权,不得违背法律的要求。
依法办事要求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履行义务,履行权利,自觉遵守法律,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保持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
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严格执法 依法行政的法治思维
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思维一、概述法治思维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政府和公民在社会活动中应当依法行事,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思维已成为一种必然选择。
本文旨在探讨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思维对于社会秩序和公民权利的保障的重要意义。
二、严格执法的重要性1. 维护社会秩序在当今社会,各种犯罪行为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社会治安的恶化不仅影响了人民裙众的生活质量,也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严格执法有助于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裙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 实现国家治理严格执法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只有依法执政,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通过严格执法,政府可以有效规范社会秩序,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国家的治理效能,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
三、依法行政的重要性1. 保障公民权利依法行政是政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政府在管理社会事务时必须依照法律规定行事,不能随意为之。
依法行政可以有效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2. 增强政府公信力政府如果能够依法行政,就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只有政府依法行事,才能让人民裙众对政府充满信心,支持政府的工作。
四、建立法治思维的制度保障1. 健全法律体系健全的法律体系是建立法治思维的基础,只有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为社会管理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 健全执法机构健全的执法机构是保证法律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只有健全的执法机构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利。
3. 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提高公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是建立法治思维的重要举措。
五、结论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思维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必然选择,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权利,实现国家治理的目标。
建立法治思维的制度保障是建立法治思维的重要手段,只有健全的法律体系、良好的执法机构和强大的宣传教育,才能够实现严格执法依法行政的法治思维。
坚持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坚持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一、法治思维的重要性1.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律为依据来进行思考和决策的一种思维方式。
法治思维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它体现了尊重法律、遵守法规的社会文明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 法治思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法治思维成为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基本理念和核心价值,是推动社会进步和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
3. 法治思维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保障。
法治思维强调依法行政,能有效防止和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二、提高法治意识的必要性1. 提高法治意识是指树立尊重法律、遵守法规的理念和意识。
提高法治意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2. 提高法治意识是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提高法治意识能够使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3. 提高法治意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法治意识水平,只有提高法治意识,社会才能更加文明、和谐。
三、加强依法行政能力的重要性1. 依法行政是指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行为。
加强依法行政能力,不仅是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
2. 加强依法行政能力是现代政府的生存之道。
现代政府要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取得长足的进步,必须依法行政,健全法治机制,提高法治能力。
3. 加强依法行政能力是实现政府良好形象的需要。
政府必须强化依法行政观念,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才能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加强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对策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树立法治意识。
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使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和法治权威。
2. 健全法治机制,强化法治体系。
建立健全法治机制,强化法治体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法治的全面实施。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应该做好哪些工作?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党建版》 2014年第12期关键词: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根据《决定》的部署,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重点应做好三个方面工作。
第一,重视法治思维养成,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社会比较缺乏法治传统,一些领导干部不习惯、不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推动工作、解决问题。
因此,必须重视法治思维的养成,着力提高法治素养。
一要牢固树立法治信仰。
党员干部要从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党执政兴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法治的认识,怀有对法治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尊崇。
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
二要加强法治学习培训。
中组部干部监督局在分析违法犯罪的多名原领导干部反省材料后发现,81.4%的人认为自己犯罪与不懂法有关。
在法治已确定为党治国理政基本方式的今天,如果领导干部不学法、不懂法,有的连基本法律常识都不知道,怎么能当好领导?怎么能保证不出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不仅要学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而且要学法的原则、原理,学法的价值、精神。
要通过学习,知道法律授予了什么权力,这些权力的边界在哪里,权力行使的原则、程序是什么,不依法行使权力需要承担什么责任等,提高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权力的素养。
各级党组织及其组织部门要加强法治教育培训,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把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帮助广大干部切实提高法治思维水平和能力。
同时,要坚持把法治教育与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做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5篇)
依法行政学习心得在学习依法行政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法治是现代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政府行政行为规范的重要依据,也是人民权益得到保障的最有效的途径。
法治在中国的实践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依法行政的意义和重要性,并深刻体会到了法治下政府行政行为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首先,依法行政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的关键。
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的最高准则,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政府行政行为必须建立在法律规定的基础上,遵循法律的适用程序和原则。
只有依法行政,政府才能真正成为公正、公平、高效的服务机构,才能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其次,依法行政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基础。
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在行政活动中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坚持依法保护和依法尊重公民的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或限制公民的基本权益。
依法行政是保障人民权益的重要保障,它能够有效地防止和纠正政府的不当行为,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依法行政的学习对于我们提高行政效能,提高行政公信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学习法律法规。
政府工作需要遵守和运用的法律法规虽然众多,但是我们可以着手学习其中最主要的和与我们工作直接相关的部分,逐步建立自己的法律法规应用基础。
通过学习法律法规,我们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行政能力,还可以避免违法行为给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不良后果。
第二,了解行政程序。
政府的行政行为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程序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是政府行政行为的基础。
了解行政程序,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处理行政事务,提高行政效能,保证政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第三,学习法治精神。
法治是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它要求我们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学习法治精神,我们才能够正确地行使我们的权力,依法行政,不受非法干扰,推动政府工作的持续发展。
依法行政的实践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过程,在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学会灵活运用法律法规,还要实践中深入理解和把握法律精神和价值观。
增强法治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04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
法治思维的定义和特点
逻辑性
规则性
强调按照既定的法律规则和程序 来处理问题,尊重法律的权威性 和稳定性。
注重运用法律逻辑,包括演绎推 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确 保结论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权利义务性
强调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性,以权 利和义务为出发点来分析问题。
法治思维的定义
法治思维是指以法治理念为基础, 运用法律规范、法律原则和法律 逻辑来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思 维方式。
增强法治意识,提高运用 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 引言 • 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 如何增强法治意识 •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的能力 • 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介绍
法治意识
指人们对法律和法治的认知、认同和 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和法治的主观把 握和感受。
运用法治思维
依法行政能力
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 职权、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遵守法 律规定,依法作出行政决策、实施行 政行为的能力。
治秩序。
法治意识是保障人权的重要前提
02
只有当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才能更好地维护自
身合法权益。
法治意识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03
只有当人们相信法律是公正的,才能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
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缺乏法治意识的后果
01
02
03
社会秩序混乱
缺乏法治意识会导致人们 不遵守法律,破坏社会秩 序,影响社会稳定。
参与法律宣传活动
参加法律宣传活动,了解 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增强法律意识。
培养法律思维方式
遵守法律规则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遵守国家 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
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
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依法办事能力之一:提高法治思维能力需“内外兼修”张学群2015年05月23日10:19 来源:学习时报领导干部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就是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指引下,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带头尊崇和遵守宪法法律,自觉在法治轨道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内优素质,领导干部切实增强自身法治思维能力打铁要靠自身硬。
提高法治思维能力首先靠领导干部增强法治素养,自觉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积极践行者和引领者,坚定信念,努力学习,自加压力,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使法治成为一种自觉。
贯彻法治理念。
法治理念是法治的灵魂,领导干部能否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决策,是建立在良好法治思维理念基础之上的。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法为尊、保护人权、依法治权等法治理念,把对公平、公正、公开的追求作为内心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治权威和公信力。
养成用法治理念指导依法行政的良好习惯,让“合不合法,合不合程序”成为领导干部的常用语,使依法履职、依规办事成为领导干部自发的履职导向。
重视法治理念的实践运用,在遇到公权与私权冲突、公利与私利冲突时,能够主动运用正当程序等法治理念和法律原则处理问题,坚持依法办事,使决策合法合规,合情合理。
积累法治知识。
认真进行法治理念方面的理论学习。
法律制度纷繁复杂,以法治理念和法理学的学习为基础才能从中发现主线,从而提高掌握法律知识和应用法律规定的能力和水平。
从现实情况看,领导干部不同于专业法律从业者,对其法律知识掌握程度不可能要求那么高,要在法律原则的掌握上下功夫,要认真学习宪法和宪法性法律,理解国家制度的基本内容、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和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则,提升法治思维的高度和广度。
加强与本行业内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特别是相关程序法的学习,夯实法治思维的密度和硬度,成为熟练应用法律方法解决问题、依法行政的行家里手。
坚持法治思维 ,依法行政决策能力
坚持法治思维,依法行政是一项重要的国家治理原则。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稳定,需要有一个强大的法治体系来支撑。
对于国家行政管理系统来说,依法行政决策能力则是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能力。
依法行政决策能力,意味着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决策者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决策,不能凭借个人意志或主观想法来决定事务的处理方式。
这需要决策者具备对法律法规的精准理解和正确运用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有审时度势的智慧,才能做出符合法律规定和符合实际情况的决策。
在依法行政决策能力方面,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关注:1. 法律知识储备。
决策者首先需要有扎实的法律知识储备,这包括熟悉国家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各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能够在实践中准确地应用法律条文来处理具体问题。
为了保证决策者具备足够的法律知识,需要通过专业的法律培训和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2. 法律规定的遵守。
决策者在行使自己的职权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
任何决策都不能违反法律的规定,否则就是滥用职权,这对国家的法治建设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号。
决策者在制定决策时,必须将法律规定和程序作为首要的依据,任何决策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
3. 法律意识的培养。
决策者还需要培养自己的法律意识,这包括了对法律的敬畏和尊重,以及对法律精神的理解和把握。
只有具备了正确的法律意识,决策者才能在处理事务时保持冷静、理性,不被个人情感或外部压力左右,真正做到依法行政。
在现代社会,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决策能力对于国家的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决策者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决策能力的培养,才能够保证国家行政管理机构的决策行为合法、合理,从而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加强对依法行政决策能力的培养和培训,是当下亟待重视和加强的一个重要领域。
4. 法治意识的培养和强化。
除了决策者个体的法律意识,整个行政管理体系也需要建立和强化法治意识。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
”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迈向现代文明国家的当然路径。
无论是维护和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还是化解社会矛盾和解决纠纷、制约权力和保护权利,都需要大力提升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法治思维是指一定主体以法治理念为基础,运用法律规则、原则、价值和精神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推理以致形成结论,作出决定的思维模式。
法治思维主要包括合法性思维、法治至上思维、体系性思维、程序性思维、证据性思维等。
合法性思维主要指领导干部在做出决定时首先要想一想自己作为决定的主体是不是合法,作出决定的程序、依据、证据等是不是合法,合法就可以做,不合法就不能做。
法律至上思维主要指领导干部在决定时要把法律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法律至上包括外部至上和内部至上。
所谓内部至上,是指法律体系内部有自己的等级,下位法服从上位法,最终服从于宪法。
所谓外部至上,是指当法律与道德、习俗及政策等规范发生冲突时,法律规范为最高的效力,需要优先遵从。
体系性思维是指法律是一个体系,既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宪法法律,也包括国务院、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还包括国务院组成部门、有立法权的地方政府制定的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
正是因为法律是一个体系,所以领导干部在作为决策时要通盘考虑,不能仅盯着某一个法,既要看到上位法,也要考虑下位法;既要考虑一般法,也要考虑特别法。
程序性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做出决策和决定时,不仅要考虑实体法,还要考虑符不符合程序法规定。
证据性思维是指领导干部在做出决策和决定时,要基于证据所支撑的法律事实,没有证据就没有法律事实,没有法律事实也就不能形成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浅析如何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浅析如何提升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2019-02-23⽂章编号:ISSN1006―656X(2015)01-0204-01纵观我党从⾰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历程,不难发现,⼀直以来我们“不差法”,但缺乏应有的法治素养,有些领域,法等于⽆法,信访不信法,信权不信法,殃及社会和谐稳定。
故⽽要求⼴⼤党员⼲部要善于运⽤法治思维和法治⽅式破解难题,提⾼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这样既是做好⼯作,提⾼法治素养和⼯作⽔平的需要,也是带领⼴⼤群众学法、懂法、守法、⽤法的需要。
⼀、什么是法治思维“法治思维”,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法律的逻辑和精神去思考、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种思维⽅式。
即在⼯作中,我们想问题、做判断、⾏措施,必须以法为据,以法为尺。
其⽬的在于使⾃⼰的⾏为、决策更趋合法性。
⼆、如何形成法治思维法治思维需要法治理念为基础,要形成法治思维就必须牢树:(⼀)强化宪法法律⾄上理念,摒弃“权⼤于法”意识在众多的法律体系中,众⼈皆知上位法⾼于下位法,⽽且宪法⾄上。
法治⾸先是依宪⽽治,因为宪法是党和⼈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形成的根本⼤法,是⼀张写着⼈民权利的纸。
所以要强化宪法⾄上理念,摒弃权⼒⾄上观念。
否则,凡是违宪的⾏为,就是违背⼈民意志与科学民主程序的⾏为,即违宪是最⼤的违法。
主张宪法法律⾄上就是主张⼈民意志⾄上,不管国家权⼒、政党权⼒、社会权⼒还是集团权⼒均由法出,其正当性均要经过法的检验。
(⼆)强化⼈民主权观念,摈弃“为民做主”意识⼈民主权是⽴国之本,“中华⼈民共和国的⼀切权⼒属于⼈民”,⼈民主权在现实中即“公民权利”,但在现实中公民权利遭受严重侵犯的个案枚不胜举,作为党员⼲部要尊重⼈民主权,摈弃“为民做主”的管控思维,铭记法治建设是为了⼈民、依靠⼈民、造福⼈民、保护⼈民,以保障⼈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属性,并在实践内化于⼼,外化于⾏。
(三)强化职权法定理念,摒弃“法⽆明⽂禁⽌皆可为”的意识现代法治是以尊重和保障⼈的权利为归属。
浅谈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作者:张洪旺来源:《文化研究》2015年第04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强调指出“党员干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要自觉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现实紧迫课题和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一、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重大意义1.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一个现实紧迫课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了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并列举了主要表现。
这些问题及表现,有体制机制方面的,有社会层面的,但绝大部分是直接反映或关系到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如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等。
2.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作用更加重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3.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具有重要示范引领作用习近平同志说“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带头学法、懂法、用法”、“只有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成为法律的模范遵守者和执行者,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执政、依法办事,才能让老百姓服气,才能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因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二、准确把握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基本要求1.党员干部法治思维的主要内容法治思维是以法治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标准的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14 年10月 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核心
■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依法行政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依法行政是监督控制政府权力的重要手段
■ ■
■
依法行政是树立和保持法律权威和政府权威的前提
• 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化,加强互联网政务信息 数据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平台建设。
法治思维能力的培养
■“法治思维”的内涵
■ 现实中的问题 ■ 运用“法治思维”解决现实问题
■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把“依法治国基 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作为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 ■ 2004 年 3 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 纲要》,是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纲领性文件。 ■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落实依法 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2008 年 5 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 政的决定》,进一步要求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对加强市县 政府依法行政工作作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 ■ 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颁布实施《关于加强法治政府 建设的意见》,这是中央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 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又一重大 举措。
•
完善纠错问责机制,健全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 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罢免等问责方式和程序。
具体要求(六)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推进和 实现决策、执行、结果公开透明,增强政府公信力。
• 工作部门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 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重点推进财政预算、 公共资源配置、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公开。 • 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性文件,按照政府信息 公开要求和程序予以公布。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合法行政 合理行政
程序正当 高效便民 诚实守信
权责统一
权利救济
具体要求(一)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 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 • 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 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
依法行政与法治思维能力
依法行政的提出
■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的重要任务
■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 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提出: “各级政府都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是中共中央文 件第一次明确提出依法行政的问题。 ■ 1997 年 9 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依法治国,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提出 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第一次系统诠释依法治国的基本内 涵,也是第一次用“法治国家”取代了“法制国家”的提 法。 ■ 1999 年 3 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 把依法治国作为治国基本方略载入国家根本大法。
• 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严格 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禁收费罚没收 入同部门利益直接或者变相挂钩。
• 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标准 和程序,实现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
具体要求(四)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 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严格执 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 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 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执法效 率和规范化水平。
• 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 构、岗位执法人员执法责任和责任追究机制。
具体要求(五)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
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对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 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 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
具体要求(二)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 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 、责任明确。
• 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
• 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 。
具体要求(三)
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 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 • 完善市县两级政府行政执法管理,理顺行政强制执行体 制和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