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书心得安小燕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感想
有苦的跋涉,才会有笑的收获——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感想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廖冬敏在小学数学学科摸爬滚打了几年的教师,没有不知道吴正宪的。
有人说:“名师是一棵大树,能改善一方环境,且在枝叶中闪动精彩。
”一个人就是一本书,吴老师更是一本内容丰厚的书。
有人这样评价她的课堂:吴正宪老师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
她的课,知情交融,师生互动,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
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
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成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
吴老师是怎样成长为一棵大树的呢?吴老师曾经写下这样一段话:“儿时上大学当科学家的美梦被无情的现实击碎了。
一个“文革”中的初中毕业生可谓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怎能承担得起教师工资的重任?别无选择,书上有路勤未经,学海无涯苦作舟。
”吴老师正是有了长期的积累,才变成今日的大师。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分为21节,每个章节之间并没什么联系。
每个章节都想一部微电影,完整而精炼,都是一篇篇精炼的小论文。
有例子有讲解,通俗易懂,很有说服力,每个章节后面还有理论性的总结,有的总结看上去平淡无奇,但是都是经验之谈,如果不留神很容易错过,所以看这本书时,为了更好的理解书中的道理,看看总是要停下来思考下书中的话语。
书中有两个章节特别值给我留下了很深的感想。
书中第一章节: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有这样一段话,整体把握教材与深入解读文本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有效教学的前提,纵向要把握知识脉络,横向要沟通知识联系,教师只有做到“脑中有树”,才能“心中有数”,进而“教学有术”。
专业解读教材,要读懂教材上的每一幅图片、每一句话、每一个符号,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什么”、“这么办”。
在不断追问的过程中紧抓数学本质,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实施有效的数学教学。
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
读吴正宪教学策略心得体会(共14篇)第1篇:读吴正宪心得体会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2013年4月12日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我有幸被原平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选拔成为“吴正宪小学数学工作站原平分站”核心组成员。
按照工作站对核心组成员的要求,近三周来,我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吴正宪给小学数学教师的建议》一书,在书中,吴老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生动具体的事例,从“把教育作为人生幸福的源泉”、“真心与儿童做朋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课”四个部分,深入浅出地将她在教书育人道路上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它让我明白了原来学生应该这样教。
读后我思绪万千,久久不能平静,也为自己过去的想法而惭愧。
吴老师四十多年的教育教学历程,有很多经验想对我们说,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年经教师们,通过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热爱数学是智慧源泉做教师,要爱教育,爱孩子;做数学教师,要爱数学,爱数学教育。
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魅力深深吸引;只有热爱数学的人,才能被数学的神奇深深打动。
吴老师通过多的的实践探索,总结出“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教育”的理念。
“有营养”有数学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终身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科学的探究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一言之,“有营养”的数学一定是有后劲的,是可持续的。
“好吃”的数学就是马“有营养”的数学“烹调”成适合孩子口味的数学,即孩子们喜欢的数学、爱学的数学、乐学的数学、能学的数学,也就是能给孩子们良好数学感受的数学。
一言之,就是为孩子们创造适合他们需要的有数学味道的数学课堂。
2、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是生命与生命的交往,心灵与心灵的对话,情感与情感的呼应,智慧与智慧的交流。
对于课堂而言,生命、生态是爱的温暖下的“动态”过程,如果没有爱的驱动,教育之道就会缺乏孕育生命的温度。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有幸接触到余老师推荐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我利用课余时间仔细拜读了吴正宪老师的这本书。
这本书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给小学数学教学阅历尚浅、在教学中迷茫的我指引了方向,它就像一本工具书,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给我提出建议和指导,其中调研学生现状的策略尤其让我印象深刻。
一、走进学生—调研学生的学习起点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对学情的了解决定了一节课的质量。
现在的学生,方方面面的信息丰富着他们的头脑,有的早已超出了教师的意料,面对这样的学生,我们需要充分了解、关注他们的学习现状,找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的对接点,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呈现出应有的精彩。
二、走进课堂—确定学生的学习难点教师作为课堂的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引导方向尤为重要,不同的学生学困点不同,教师的引导就要相应的要有所改变。
了解了学生的难点,自然可以让学生从不知到知,从知道不多到知之较多,最后形成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三、走进自我—设计教学的整合点
对个别学生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后,教师就要对整个课堂进行定位。
有时候的教学感觉课堂异常精彩,其实可以说是热闹,但是很多时候这样的课堂中有一部分同学是没有收获的,因此教师还要对整个课堂的学生进行充分整合,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满载而归。
吴老师的这本书,每个点都是以课例为载体,让我在读的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充分的体会到每个教学策略的用武之地。
在今后我的教学过程中,吴老师的这本书就是我的引路人、指明灯,相信我的教学能力终会有质的飞跃。
读书心得 读吴正宪老师《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书心得读吴正宪老师《课堂教学策
略》有感
从走出校园,踏上教室岗位的那一刻起,我就喜欢读吴正宪老师的书。
我喜欢她跟同学相处的方式,喜欢她生动有趣的课堂设计,喜欢她生动鲜活的课堂……而最近我在读吴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里边的好多观点,方法和建议深深的触动着我。
首先是吴老师的设计问题策略。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我们提问要精心,精确,精准。
提问要和情境相契合,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现状制定教学目标,创设富于数学味道的生动情境,通过精心提问将学生引入,再跳出情境进行理性的数学思考,问题从情境中来,情境中蕴含着深刻的数学问题。
提问和思维相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教师要在关注,尊重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设计精确的数学提问,既让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又能诱发学生的思
维。
提问和追问要相契合。
数学提问的出现时机尤为重要,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发挥效应,所以教师要随时洞察学生的学习进程,相机追问,用及时,准确,连续的追问促使思维的火花。
所以每天都与学生经历互动的学习,真正的互动一定是思维上,就需要教师在不断地对自己提问,追问。
学习《吴正宪教师课堂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老师讲堂授课策略》心得领悟通学吴正老的教育理念,我感觉到了自己的细小,特别是吴正老丰富的授课以及精湛的授课理是我的授课念生了翻江倒海的化。
作一名老授学生的不是知,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道理。
通学,我到,在此刻个身学的代,我老也要做一名身学型的老。
人常:“你想要学生一碗水,就得准好一桶水,甚至要准一条流淌不息的江河”。
从吴正老的授课著中吸取了多教育授课养,了我的授课念,提升了我的授课理次。
同,我也极地利用互网上的授课源采集一些全国名的授课堂,学他的授课。
在日月累中,我的授课方法、教育念均获取了很好的提升。
霍姆林斯基:“没有,就没有教育。
” 句起来简单,做起来真的很,特别是在每日繁的工作中,我更多的候是孩子眼中“冲的魔鬼”。
在学中,听了吴老的示范,他的堂中无不浸透着一个“ ”字 ,一个好意的微笑,一句的“你真棒!”,一次激励的掌声,一段充意的价,收到的学收效比大声的指高出很多倍。
吴老以情激情,用智慧使堂拥有的人情味,用她的来即是:“ 堂授课源于情!”她能真切做到从心底欣学生、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得成功的体。
在吴老的堂上,充了真的与情的激励,如:“好极了!我很欣位同学,很会听,并会接人的思想。
你又知道呀⋯⋯”些不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更使学生的人格得以健全。
除了言的激励,吴老特别善于用体言来感悟童心世界,走入学生的心灵。
如:用眼神表达、扶扶肩膀、摸摸、甚至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一系列自然的行,地向学生着老的相信,同也体了她学生的那种深深的。
相信,老这样的身体言定会震撼每个学生的心灵,种以身作则的做法将比任何干的教更有服力。
,使我的授课生了智慧和力量,使先前感无聊的授课得充。
新程改革中,要求我老刻要住:老是授课的主,学生是堂授课的主体,授课活不再是以教中心的“日心”。
教因学生而优异。
凡是看到学生因吴老而不愿意下、因吴老的走开而流下眼泪,心中有一种感,那不是学生老的最好的褒?是什么吴老短短的一所有那么大的魅力呢?我想除了是吴老精妙的授课外,和她在堂中所体出的学生独有的有关吧!我不是授知的机器,那可是教匠了。
研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2020)
研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2020)近期研读《教师挑战》一书,感触颇深.拿到工作室为我们准备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我就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给迷茫的我指引了方向。
原来上好一节课中还藏有这么多的秘密呢。
全书共有21方面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指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方向,到调研学生现状、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读懂学生的认知过程,再到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有效提问、设计课堂练习、设计探究性活动、巧妙利用比较、转化思想的策略……书中既有教师如何把握教学目标的指导,还有教学设计,作业设计的指导。
更有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数学文化的指导。
对我们的教学很有实践指导作用。
我校最近几年一直在探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进行自主探究和互动协作的学习。
怎样设计出一个个好的任务活动呢?读了《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一书中的策略八---设计探究性活动的策略后让我茅塞顿开,吴老师告诉我们:一、探究内容要有筛选,小学数学中有些内容适合让学生探究,也有些内容不适合,而且不可能每一节课都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二、探究问题要精彩,精彩的探究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例如吴老师在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就给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田径队的同学们进行跑步训练,2分钟跑了4/5千米,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请你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在这样的问题驱使下,学生一个个精彩的回答,其实主要源于问题的精彩。
想想我们上课时就是急于得到最后的答案和最优的方法,并没有提出这样的问题,从而失去了让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
三、探究材料要准备,探究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材料会直接影响探究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影响,小学生的探究材料一定要便于学生操作,便于他们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从而有效促进目标的达成。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
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读书心得,我既害怕又激动。
害怕是因为我深切感受到知识的不足。
激动是因为我终于又多读了一本专业书籍。
(出示)经典语录:1.在育人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更重要。
2.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激发学习兴趣、保护好奇心更重要。
3.在交往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尊重个性、真诚交流更重要。
4.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什么比养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
以上四句正是数学领航人吴正宪老师的经典语录!吴正宪,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
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多年来,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
从“小学数学归纳组合法”到“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步曲”,吴正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数学教学被称作“爱与美的旋律”。
有幸读了由吴老师主编的《课堂教学策略》一书,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去挖掘教学课堂技术和艺术来提高教学执教的能力。
读过之后对于我来说收获真的特别多,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
其中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吴老师的课堂是机智敏锐的灵动课堂。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充满魅力的数学灵动课堂:一、机智的捕捉火花----预设灵动的学习资源叶兰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相互动态的过程。
走进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堂,你就会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好像吴老师随时都能够洞察学生的学习进程,知道学生在看什么,想什么,知道学生的困惑点是什么,也能捕捉到学生思维上的火花,把它们放大和渲染,引领着学生不断地学会知识,而且增长了智慧,完善了人格,那么吴老师究竟有什么样的法宝能够让学生的课堂充满了灵动性呢?1、一起出发(预设问题是学生想研究的)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必备的教学预设是不可少的,这也是我们今天要遇到的问题,那么怎样给孩子预设灵动的学习资源呢?下面以吴老师《估算》一课来具体地谈谈这个问题。
学习“吴正宪老师谈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策略”后心得体会
学习“吴正宪老师谈如何制定教学目标策略”后心得体会自从我关注和学习吴正宪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以来,不断反思与总结自己的差距。
因而,我一有空,就会搜集吴老师数学相干的思想、策略,观摩其教学进程。
在学习的进程中,体会到吴老师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学习爱好动身,传授知识与培养思想相结合,最大限度激起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主动而高效的学习。
下面是我对吴老师谈的如何制定教学目标标策略的感想:一、“掌控一个条件—领会会课标精神”我们都知道道,有效的数学课,离不不开清楚、明确的教学目目标。
教学目标引领着教教学方向,而我们《课程程标准》中提出的教学目目标,我们只重视了四基基四能的目标,经常忽视视了目标动词的使用。
如如“了解、熟悉、把握、、体验、体会、应用”。
制定教学目标时,使用用的目标动词不同,对学学生的要求也就不同了。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切实实理解好这些目标动词在在所要求的程度,才能更更加明确教学目标,利用用科学的方式进步学生的的学习效力,从而避免教教学目标混乱不清,学生生努力了,成绩却总是不不理想的情况发生。
因此此,明确教学目标公道制制定教学计划是高效教学学的必要条件。
同时,每每个领域的教学应掌控终终究的落脚点,比如:图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承载着着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重要任务,首先要理解空空间观念是甚么,其次要要在“图形的熟悉、丈量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与位置”各个内容的教学学中,体现空间观念的培培养与落实。
所以,我以以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既要要关注近期目标,也要考考虑学生的长远发展。
那那如何才能掌控呢,我觉觉得应当把我们一到六年年级的教材都通读一下,,找出“终究的落脚点”是甚么,各个阶段的联联系及区别是甚么,这样样能更好地掌控教学目标标,做到心中有数。
以后后我们才能不断制定并完完成近期阶段性目标,进进而实现教学的终究目标标,这是一个从局部到整整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进进程。
二、“做到一一个基本—-读懂教材”。
吴正宪教学课堂策略体会知识分享
吴正宪教学课堂策略体会《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后感伊旗第二小学:王晓燕(数)利用闲暇时间静下心来,每天拜读一下《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在这本书中虽不能真正的领悟到蕴藏在书中深刻的道理,也不能完全学到吴老师那么高的境界,带也能学到一些浅显的教学经验及方法。
本书从备课上课练习以及渗透各种思想方法上给我一些启发:首先从备课上必须把握教学方向、疏通教材这需要我们熟悉课标,梳理教材,在最近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跟着吴老师一起梳理教材,在梳理教材中解读课标,比如二年级在学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时应该掌握哪些学习技能,为以后学习哪些知识奠定基础,这些都在梳理教材时了解到的。
备课时必须备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的认知需求,如书中的一个例子《找规律》,在课前测试中全对的占53.5%,对于这节课,学生大多数都会的内容教师应该缩减课或提高知识的难度,如:猜一猜中间的图形是什么或从不同角度寻找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课堂上要注重情景的创设要贴近生活,要儿童化或学生感兴趣的有探究价值的有文化内涵。
我认为小学阶段1到3年级适合儿童化的,学生身边感兴趣的情景,高年级4-6年级尤其5、6年级的孩子尽量设计一些有探讨价值的和有文化内涵的情景较合适,高年级的孩子一般不喜欢太幼稚的东西,他们喜欢挑战,这要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课堂上的提问,通过读吴老师的课例以及一年来听吴老师的课,感觉吴老师的提问恰到好处,没有一句废话,一句话就让学生听得很明白,知道老师要让他们干什么?立刻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而往往我们在提问时三句五句,反复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领悟不到老师要让他干什么,所以提问需要我们在备课中多下功夫,要挖掘教材,熟悉教学内容,写教案时把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出来而且要精练,提问的目的是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等等情况都要考虑到。
在课堂上允许孩子犯错,利用好错误资源。
“教室是犯错的地方”在我们的课上,不怕孩子出错,但学生不会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利用不恰当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书分享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书分享第一篇嗨,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要跟你们唠唠我读吴正宪老师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的一些心得。
你们知道吗?一翻开这本书,我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吴老师的那些教学策略,简直太妙啦!比如说,她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可太重要啦,想想咱们小时候上课,如果老师干巴巴地讲,咱们能听进去多少?但吴老师有办法,通过各种有趣的例子、小故事,一下子就把孩子们的注意力抓住了。
再说说吴老师的提问技巧。
她提的问题可不是随便问问的,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能引导孩子们一步步思考,自己找到答案。
这可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强多啦!读了这本书,我真的感觉自己在教学上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和启发。
我觉得咱们都可以学学吴老师的这些策略,让咱们的课堂变得更加精彩,让孩子们更喜欢学习!怎么样,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有点心动,想去看看这本书啦?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的感受,快来听听吧!哎呀,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不停地在心里感叹,吴正宪老师真是太厉害了!吴老师特别善于创设情境,让孩子们仿佛身临其境。
比如说,讲数学知识的时候,她能把那些枯燥的数字变成一个个有趣的生活场景,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啦。
而且吴老师还很会引导孩子们合作学习。
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解决问题,那种氛围多好呀!孩子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怎么和小伙伴们相处,怎么一起进步。
还有哦,吴老师对课堂的评价也很有一套。
她的表扬不是那种随便的“你真棒”,而是具体地指出孩子们哪里做得好,让他们知道自己好在哪里,以后就更有动力做得更好啦。
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就一直在想,以后我也要像吴老师这样,把我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孩子们不再害怕学习,而是开开心心地主动去学。
小伙伴们,你们要是也对教学感兴趣,真的应该读一读这本书,相信会给你们带来很多惊喜的!好啦,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儿,咱们下次再聊!。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
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读《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有感“吴老师的课太神奇了!”每次听完吴老师的课,我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你看,她的课生动有趣、学生思维活跃,她的课堂朴实又不缺智慧、自然又不失灵动。
为什么吴老师能把枯燥的数学课上得如此好玩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久久找不到答案。
直到读了吴老师团队编写的《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我终于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
吴老师尊重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规律,善于从学生的视角思考、设计教学活动,她能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为孩子们送上好吃又营养的数学大餐。
一、读懂学生教是为学服务的,课堂是为学生设计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什么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这重要一千倍!”因此要努力读懂学生,树立研究学生的意识。
当今的课堂,仅凭经验教学已经难以捕捉学生的需求。
研究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目标更加清晰,让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要。
除了读懂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还要尊重学生,要信任学生,要尊重学生认知能力的差异性。
要给予学生客观、公正、平等的学习心理感受,力争把“爱”的阳光酒在每个学生的心田。
在吴老师的课堂里我们常常看到下面的场景:课堂上,学生的争论结束后,吴老师会真诚地祝贺获胜者:“祝贺你们,你们精彩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欢笑。
此时,吴老师并没有忘记那些暂时“败下阵”来的学生,同样深情地握住他们的手说:“谢谢你们,正是因为你们的问题,给全班带来了一次有意义的讨论!你们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善于倾听并接纳同伴的意见,修正自己的观点,这是多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呀!”然后,吴老师郑重地向这些学生深鞠一躬,“谢谢!”一次握手,一声感谢,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特别是让那些暂时的“失败者”找回了学习的尊严,认可了自己的价值。
仔细品味吴老师"既好吃又有营养"的课堂教学,原来这一切都源于吴老师用尊重、友善、智慧营造了一个幸福的磁场。
小学数学 读《吴正宪课堂策略》
• 吴正宪,女,数学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 师、北京市政协委员。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 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 标准研制组核心 成员。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 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多年来,致力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从“小学数学归纳 组合法”到“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四步曲”,吴正 宪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她的数学教学被称作“爱 与美的旋律”。
设计的精彩,关注学生,关注生成,关注学生的错 误,动态的课堂,更是鲜活的。表现在制定教学目标 的方法,调研学生现状的策略。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自我追问、思考、 探究、实践、提升。如:如何有 效地提问?如何利用儿童经验?利用 错误资源的策略。课堂机智应变。
小结。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 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 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吴老师这本书很 好的阐述了这些,书的内容真实实用,让我一生受用,我 坚信在以后的教学中活用、巧用课堂教学策略,设计好、 上好每一节课,在进步中不断成长!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书心得安小燕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书心得安小燕《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是一本有效的数学教学指导书,书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平时的教学课堂,书中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去挖掘教学课堂技术和艺术来提高教学执教的能力。
读过之后对于我来说收获还是很多的,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书中共有21方面的课堂教学策略,从指导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方向,到调研学生现状、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读懂学生的认知过程,再到设计有效提问、设计课堂练习、巧妙利用比较、转化思想的策略……既有对教师如何把握教材的指导,也有对教师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的指导,还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的所导,每一种策略不但有理论指导,还附有具体的案例,生动有趣,理论结合实践,有很强的导向性。
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一直也在强调要制定好教学目标,有效的数学课,离不开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引领着教学的方向,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当看到第一个“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感觉到很震撼。
虽然在每个学期开始都会系统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但并未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刻画结果目标时,使用了‘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在描述过程目标时,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
制定教学目标时使用动词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就不同:定高了,学生达不到;定低了,缺乏挑战性。
因此要用好表示程度的语言,对课堂教学准确定位。
”看到这段文字,我才发现自己对教学方向的把握不够准确,对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过多,对隐性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视不够,教学目标缺少针对性。
在今后的教学时要认真地解读教材,试着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宏观上要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教材编排的原则,在围观上要深入解读教材,要解读教材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切实体会编者的意图,还要解读学生学习的过程,教材上的每一副图片,每一个对话,每一行文字都告诉我什么,以及每个知识内容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读书心得
安小燕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是一本有效的数学教学指导书,书的内容非常贴近我们平时的教学课堂,书中用浅显的语言告诉我们如何去挖掘教学课堂技术和艺术来提高教学执教的能力。
读过之后对于我来说收获还是很多的,书中的每一种策略都能对我的课堂教学起到指导的作用,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也有
了一些新的认识。
书中共有21方面的课堂教
学策略,从指导教师制定教学目
标把握教学方向,到调研学生现
状、读懂学生的内心世界、读懂
学生的认知过程,再到设计有效
提问、设计课堂练习、巧妙利用
比较、转化思想的策略……既有
对教师如何把握教材的指导,也
有对教师如何深入了解学生的
指导,还有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的所导,每一种策略不但有理论指导,还附有具体的案例,生动有趣,理论结合实践,有很强的导向性。
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一直也在强调要制定好教学目标,有效的数学课,离不开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引领着教学的方向,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当看到第一个“制定教学目标的策略”感觉到很震撼。
虽然在每个学期开始都会系统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但并未深入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制定教学目标时要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刻画结果目标时,使用了‘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在描述过程目标时,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
制定教学目标时使用动词不同,对学生的要求也就不同:定高了,学生达不到;定低了,缺乏挑战性。
因此要用好表示程度的语言,对课堂教学准确定位。
”看到这段文字,我才发现自己对教学方向的把握不够准确,对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关注过
多,对隐性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重视不够,教学目标缺少针对性。
在今后的教学时要认真地解读教材,试着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宏观上要整体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教材编排的原则,在围观上要深入解读教材,要解读教材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切实体会编者的意图,还要解读学生学习的过程,教材上的每一副图片,每一个对话,每一行文字都告诉我什么,以及每个知识内容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什么。
不断追求中去抓数学的本质,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学习《认识分米和毫米》这节课,认真解读教材后,我以教学目标的把握就更清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在观察、测量、估计、交流的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联系对长度单位的已有认识及自身生活经验,体会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认识分米和毫米》是学生在认识了米和厘米,积累了一些测量物体长度经验后对之后,对长度单位的又一次学习,一方面是丰富学生对常用长度单位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千米、周长、面积和体积等内容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使用了“通过、认识、初步建立、体会、感受”这些目标动词,由此,这节课要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重点是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长度观念是关键,课堂教学就要设计丰富的活动,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观察、估计、测量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对长度单位的丰富体验,帮助学生不断加深对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强化已形成的表象。
有了这样的认识,再来设计教学活动,心里也就更有底儿了。
读着《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我总是被书中那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及解析深深地吸引,被吴老师和她的团队的教育智慧折服,“给分数找妈妈”、“他跑题了”、“为什么不画了?”、“第7个300哪儿来的?”、“格子不够了”……每一个案例都能看到教师有效指导与学生思维碰撞而产生的智慧的火花,真的很让人着迷,让你不得不感叹:“教学真的是一门艺术!”
《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这本书的内容让我一生受用,它让我深刻意识到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欠缺,也提醒并指导我要不断进取,努力按新课堂理念要求,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自己在教学中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