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修身:德行声名 (二)

合集下载

古人论修身:德行·声名

古人论修身:德行·声名

古人论修身:德行·声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修养好自身的道德,管束好自己的家庭,从而治理好国家大事,使天下太平安定。

●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孟子·离娄下》恒言:经常这样说。

本:根本。

国家是天下的根本,家庭是国家的根本,而个人又是家庭的根本,所以个人自身的修养是基础。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尽心下》守:奉行,遵守。

修其身:培养自己的品行。

平:太平。

君子所奉行的原则,是修养自身而使天下太平。

●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唐·武则天《内训·修身》不修养自身则道德不能确立,道德不确立而能够化育治好家庭的事很少有,更不必说治理好国家大事了。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礼记·大学》欲:想。

齐:整治。

修:锻炼,修养。

要整治好家庭,先要修养好自己。

●天下者,国之本也。

国者,乡之本也。

乡者,家之本也。

家者,人之本也。

《管子·权修》本:根本,关键所在。

个人的道德修养,是治理好家庭以至整个国家的关键所在。

●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修身:锻炼品德修养。

令名:美好的名声。

恶:丑。

责:索求。

妍:美。

只有修身立德,才能获得声誉。

●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

《魏子》江河的源泉洁净水流就清澈,树木的根牢固枝叶就繁盛;人自身修养好外部关系就融洽,形体端正则影子不会歪斜。

●立身者,立天下之大本也。

宋·王艮《答问补遗》修养自身的道德,这是处世的根本。

●臣闻《大学》之道,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以修身为本,而家之所以齐,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莫不由是出焉。

宋·朱熹《癸未垂拱奏札》大学:书名。

天子:旧时称国君。

庶人:旧时称百姓。

壹是:都是。

修身养性、立德明志的国学经典语录

修身养性、立德明志的国学经典语录

修身养性、立德明志的国学经典语录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现将25条修身养性、立德明志的国学经典语录整理如下:1.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

——李世民《帝范》释义:以上等标准要求只能收到中等的效果;以中等标准要求,只能收到下等的效果。

要求我们立身、治学之时一定要放宽视野,高定标准,这样才能实现预期目标。

李世民(598-649年),即唐太宗,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帝范》是唐太宗李世民自撰的一部论述为君之道的政治文献,成书于贞观二十二年(648年)。

书中阐述了关于个人修养、人才选任和统御下属的学问和经济、民生、教育、军事等事务。

2.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

——诸葛亮《兵要》释义:人有忠诚的品德,就好比鱼儿有了水。

鱼离开水就会死,人失去忠诚的品德就很危险。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散文家、发明家。

《兵要》是诸葛亮从军事实践中,总结出的“以法治军”所必须遵循的要领,共十则。

这十则《兵要》,从军事纪律、良将品德、用人选贤、将领作风、捕捉战机、打击歪风、杜绝朋党、战术教练、驻防移防、军规军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是研究诸葛亮军事思想的重要资料。

3.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夥huǒ,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应间》释义:不担心地位不够尊崇,而担心自身道德不够完善。

不以收入不够高为耻,而以学识不够渊博为耻。

张衡(78-139年),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为我国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应间》是张衡重返太史令任职时写的一篇议论文章,全文共两部分,即“间者”的诘难和作者的应答。

所谓间者,是提出劝诫与责难的人。

4.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古人的修身箴言

古人的修身箴言

古人的修身箴言古人的修身箴言教子的金科玉律父母同负教育子女责任,今我寄旅京华,义方之教,责在尔躬。

而妇女心性,偏爱者多,殊不知爱之不以其道,反足以害之焉。

其道维何?约言之有四戒、四宜:一戒晏起,二戒懒惰,三戒奢华,四戒骄傲。

既守四戒,又须规以四宜:一宜勤读,二宜敬师,三宜爱众,四宜慎食。

以上八则,为教子之金科玉律,尔宜铭诸肺腑,时时以之教诲三子。

虽仅十六字,浑括无穷,尔宜细细领会,后辈之成功立业,尽在其中焉。

(纪晓岚家书·寄内子)教育子女是父母共同的责任,我因为公务在身,常年旅居京城,教导子女的重责就全靠你了。

妇女天生就偏爱子女,不忍心严厉苛责,让子女养成骄纵的态度,反而害了他们。

教育子女的办法,约略说,要禁止“晏起、懒惰、奢华、骄傲”,应该“勤读、敬师、爱众、慎食”。

这八条规则是教育子女的金科玉律,应铭记心中,经常教导三个孩子。

虽然只有十六个字,却涵盖一切教子方法,希望你能仔细领会。

孩子们未来的成功立业,就在这四戒四宜。

志要高意要远“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

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

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诸葛亮《诫外甥》)一个人,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停滞不前的因素。

使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有显著的存留,在内心深处引起震撼。

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广泛的向人请教,不要猜疑吝啬。

这样即使受到挫折不顺遂,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达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只是忙忙碌碌沉溺于流俗,默默的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凡夫俗子的行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

刘备告诫儿子刘禅“朕初疾,但下痢耳,后转杂他病,殆不自济。

人五十不称夭,年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不复自伤。

但以卿兄弟为念,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

古人关于“修养”的论述

古人关于“修养”的论述

古人关于“修养”的论述修养是灵魂、是根本、是风貌、是形象,也是素质。

“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修身养性、反省自新、陶冶品行和涵养道德,中国人的文明和素质离不开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文化。

然而,关于“修养”又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

从殷周关于“道德修养”的萌芽到宋明理学的系统化,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

古人还常以“反省”、“撰铭”、“悬联”、“咏物”和“用物”以修行自身的修养。

所谓“反省”即曾子所言“吾日三省吾身”和荀子在《劝学》中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用今日话说即自省、自警、自励;所谓“撰铭”在自己常用器物上刻写文字以自勉,即“座右铭”;“悬联”乃在厅堂悬联观看,自省自勉等等。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养置于齐家和治国之首,可见其重要的所在。

且不论齐家和治国,就是做人修养修身也是百事之首。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此后便是为人的修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都是这个道理。

那么古人究竟是如何论“修养”的呢?1、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3、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大学》4、好学近乎知。

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之者,则知所以修身。

《礼记·中庸》5、为宇宙完人甚难,自初生以至属纩,彻头彻尾无些子破绽尤难,恐亘古以来不多几人。

其余圣人都是半截人。

前面破绽。

后来修补,比至终年晚岁,才得干净,成就了一个好人。

吕坤:《呻吟语·圣贤》6、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冷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

大丈夫处世,不可少此磨练。

玉磨成器,铁炼成钢。

古代文言文中的修身养性之道

古代文言文中的修身养性之道

古代文言文中的修身养性之道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千年的宝贵财富。

在古代文言文中,修身养性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品德修养方式,是实现人的自我提升的关键。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古代文言文中的修身养性之道。

一、明道诚信,做人守信行事在古代文言文中,修身养性的首要目标是培养个人的诚信品质。

《论语》中有云:“君子考仁义,小人考利己。

”这句话传达了古代文言文中重视道德和伦理准则的观念。

只有通过正派行为和守信诚实的态度,才能建立起健全的人际关系,同时也使自己的内心充满善良与正义。

修身养性的方式之一是遵循尊重他人的行为准则。

古代文言文中的故事中常常提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等重要的价值观。

正是通过尊重他人,我们才能使自己的思想更加开放,充分了解并理解别人的观点。

只有尊重他人,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修身养性,自我约束与修行古代文言文中的修身养性之道注重自我约束和修行。

在《大学》一书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得到了深入的探讨。

文中提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了个人修身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自我约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够为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平安与和谐做出贡献。

古代文言文中还提到了修身养性的方法和途径。

通过读书、修行和参悟,可以使自己的心智得到开阔和提高。

《文心雕龙》中谈到:“圣人之心,性道之君也”。

这句话表明了通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逐渐实现自我完善,并达到修身养性的境界。

三、养性养身,养意陶情与健康古代文言文中的修身养性之道不仅注重个人道德和品质的培养,还注重身心健康的养护。

对于古代文言文来说,好的身心状态是实现修身养性的重要基础。

养身的方式之一是注重饮食和锻炼。

古人常强调节制饮食,避免过度饱食和暴饮暴食。

同时适度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态和健康的身体状态。

只有身体健康,才能更好地投入到修身养性的实践中去。

四、充实塑造,陶冶情操与修养古代文言文中的修身养性之道也强调丰富个人内涵和修养。

古代关于修身养德的名言警句

古代关于修身养德的名言警句

古代关于修身养德的名言警句1. 中国古代关于明理修身的名人名言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出自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译文:为官者(作者当时的身份)应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分愁担忧,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力,表现出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和伟大的胸襟胆魄。

2、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战国荀子《荀子·修身》译文: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宋·周敦颐《爱莲说》译文: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表达的是一种洁身自爱的品质,不受身边环境的污染。

4、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晁错论》宋代·苏轼译文:自古以来凡是做大事业的人,不仅有出类拔萃的才能,也一定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译文: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强权下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这样才是大丈夫。

2.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自两汉:诸葛亮《诫子书》白话文释义: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出自春秋《孟子·滕文公下》白话文释义: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3,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出自春秋《诗经·小雅·小旻》白话文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4,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清·郑燮诗《竹石》白话文释义:经历成千上万次的折磨和打击,它依然那么坚强,不管是酷暑的东南风,还是严冬的西北风,它都能经受得住,还会依然坚韧挺拔。

古人教子重德修身

古人教子重德修身

古人教子重德修身古人教子理念:重德修身文/智真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家风、家教,注重对子女的德性培养,以传统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向道、向善等理念正面引导,“重德修身”成为各家家训的核心内容。

古圣先贤们对子女的仁慈关爱和严格要求,使其在任何时候能够择善而从,走正人生之路而无怨无悔。

古人家教的智慧,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以下举些例子。

(一)孔子教子学《诗》、《礼》先师孔子行教像(唐?吴道子)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学生。

《论语?季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学生陈亢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听到有与别人不同的教诲吗?”孔鲤说:“没有啊。

有一次我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

’父亲说:'不学《诗》,无以言。

’我马上就去学《诗》。

又有一次,遇到父亲一个人在那里,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有没有学《礼》?’我说:'没有。

’父亲说:'不学《礼》,无以立。

’我马上又去学《礼》。

我只听到这两件事。

”陈亢下来高兴地说:“我问一个问题,却得到三个收获,知道了学《诗》的道理和学《礼记》的道理,还知道了君子对待自己的儿子与别人的孩子是一样的。

”的确,诗和礼,都是孔子教育学生的重要内容。

孔子说:“诗言志,歌咏言”,认为利用文艺形式对学生进行具体形象的教育,比说教往往有效的多。

相传《诗经》三百零五篇,就是他亲自删定的,内容多和修身、知命、追随道义有关。

孔子认为人的道德修养就应从这里开始,可以提高人的观察力,另外,通过读诗也能够学到许多历史、自然、社会知识。

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他所说的礼,就是社会的道德礼仪行为规范,从学礼开始,教育学生树立自己的德行,从实践中逐渐培养出学生的自觉的道德主体意识,进而成为日后通达天道、经世济民的基础。

孔子教育儿子学“诗”学“礼”,和对其他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并没有因为孔鲤是自己的儿子就放松对他的要求,这一点可以看出孔子对学生的一视同仁和对儿子寄予着很高的希望。

表现古人重视德行修养的名言

表现古人重视德行修养的名言

表现古人重视德行修养的名言1. 关于道德修养的名言警句20条导语:道德修养是指个人为实现一定的理想人格而在意识和行为方面进行的道德上的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达到的道德境界。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修养的名言名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

——曹植2、去谗贱,所以修身。

——康有为3、私心胜者,可以灭公。

——林逋4、辛勤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布莱克5、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黄石公6、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王安石7、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8、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9、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贡10、东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11、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美德。

——乔叟12、生活就是战斗。

——柯罗连科1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14、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15、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16、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17、知耻近乎勇。

——孔丘18、志不强者智不达。

——墨翟19、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丘20、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子思2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22、辱,莫大于不知耻。

——王通2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丘24、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孟子25、希望是厄运忠实姐妹。

——普希金26、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

——吕坤27、礼貌使人类共处金钥匙。

——松苏内吉28、沉沉黑夜都是白天前奏。

——郭小川29、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查看全部5个回答教男人在持续一段时间,成年男人要看!那个短小,勃起硬度不够,控制不住射精时间,严重影响性生活,感情受挫,在这看的,。

!江苏裕隽医疗器械有..广告早射7个步骤延长射精时间早射怎么办我今年才二十三岁,一分钟左右就不行了,感觉很没面子。

用了这个方法后,幸福从此开始江门尚维网络科技有..广告相关问题全部2. 关于道德修养的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修身养性静为先,我以不变就万变。

修身第二

修身第二
近者不亲,无务来远;
亲戚不附,无务外交; 事无终始,无务多业; 举物而闇,无务博闻。
读文断句
君子战虽
,而
为本焉;
为本焉;
虽有礼,而
虽有学,而
是故
为本焉。

不安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无务
近者
亲戚 事无 举物
,无务
,无务 ,无务 ,无务

; ; 。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 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 君子率军打仗虽有阵法,但必以勇 敢为根本 ◆办丧事虽讲礼仪,但必以哀痛为根本; 士人虽讲才识,但必以德行为根本。
君子战虽有陈,而勇为本焉;
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
近者不亲,无务来远;
亲戚不附,无务外交;
àn 事无终始,无务多业;
举物而闇,无务博闻。
∕ 君子 战∕ 虽有陈,而 勇∕ 为本焉; ∕
丧虽有礼,而哀为本焉;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 ∕ ∕ 是故 置本 不安者,无务 丰末;
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 近者不亲,无务来远; 亲戚不附,无务外交;
事无终始,无务多业;
举物而闇,无务博闻。 ◆ 所以根基不牢,就不要期望枝 繁叶茂
◆身边的人不能亲近,就不必讲究招徕 远方之民;
◆亲戚不能使之归附,就不必讲究结纳 外人; ◆做一件事情有始无终,就不必谈起从 事多种事业; ◆举一件事物尚且弄不明白,就不必追 求广见博闻。
1.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译文】兴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祸害。 2.兼爱。 【译文】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 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
3.非攻。 【译文】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古代道德修养的名人名言

古代道德修养的名人名言

古代道德修养的名人名言道德修养其实从古至今,到处一直都有人在说。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道德名言警句,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道德名言警句1、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4、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

5、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7、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8、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9、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10、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11、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12、身不修则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于家者盖寡矣,而况于天下乎。

13、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

14、治外物易,治已身难。

15、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17、闻人之谤当自修,闻人之誉当自惧。

18、修已而不责人。

19、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20、以德服人。

古代道德名人名言1、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4、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孟子5、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6、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1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易经》1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刘勰13、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书》14、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16、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孔子关于立德修身的名言

孔子关于立德修身的名言

孔子关于立德修身的名言1.有关于诚信立德,廉洁修身的名人名言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出自先秦庄子《庄子·渔父》,意思是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比喻只要专心诚意去做,什么疑难问题都能解决。

2、吾日三省吾身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出自孔子《论语》,意思是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出自孔子《论语》,意思是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要果断。

与朋友交往,说话靠得住,要有信用。

4、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出自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意思是最上等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建立功业,再其次是创立学说。

5、出淤泥而不染出淤泥而不染,常用于形容荷花的高洁。

出处:宋·周敦颐《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有保持自身洁白,不同流合污之意。

但“出淤泥而不染”更强调出污泥之意,强调环境污染,更显示其品格难能可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诚信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不朽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出淤泥而不染2.明德修身的名言警句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

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吕坤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正已而不求于人。

------礼记富贵不傲物,贫贱不易行。

------晏子学苍竹到老虚心留劲节,敬苍松久经风雨不知寒。

--------格言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礼记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

---------列夫·托尔斯泰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关于修身立德的名人素材

关于修身立德的名人素材

关于修身立德的名人素材
1.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培养。

2. 周文王(公元前11世纪):西周朝的开国君主,通过修身立德,使周朝成立了礼乐制度,倡导以德治国。

3.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中国古代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强调修身立德,认为要以仁爱和道德行为来引导社会。

4. 老子(约公元前6世纪):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修身养性,追求自然无为的道德境界。

5. 圣奥斯定(354年-430年):基督教圣人和哲学家,他认为个体灵魂的救赎基于对上帝的信仰,并通过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来建立道德。

6. 托马斯·阿奎那(1225年-1274年):天主教的重要神学家和哲学家,他认为达到完善的人生需要修身立德,以及通过与上帝的亲密关系来实现人的目标。

7.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年-1881年):俄罗斯作家,他在作品中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困境,他强调通过修身立德来寻求生活的真实意义。

8. 马丁·路德·金(1929年-1968年):美国人权运动的领导者,他倡导公民不服从,并通过非暴力的方式争取正义,他的行为和言论展示了优秀的品德。

9.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1955年):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注重道德责任和人道主义,并提倡人类共同合作以实现和平与正义。

10. 尼尔斯·玻尔(1885年-1962年):丹麦物理学家,他不仅
在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注重个人品德的修养,提倡科学家要有高尚的品德和道德。

古人重视德行修养的名言

古人重视德行修养的名言

古人重视德行修养的名言1.关于古人修身养性的名言有哪些古代修身养性名言赏析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厚,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人有聪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贫瘠之分。

农夫不会为了土壤贫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为了愚笨不肖而放弃教育。

天地间有形的东西,没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没有不是承载在大地上的。

所以君子处世要效法“坤”的意义,以厚德对待他人,无论是聪明、愚笨还是卑劣不肖的都给予一定的包容和宽忍。

今多用来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学识培育学子成才。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

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 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产生怨恨之情和矛盾了。

) 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论语》(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

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或不足。

古代德行修养的名言

古代德行修养的名言

古代德行修养的名言古代德行修养包含了伦理道德的规范和个人修身养性的训练。

这些德行修养的名言,流传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参考内容,介绍了古代德行修养的名言以及其中的含义和应用。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这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它强调了个人修身养性、维护家庭和谐、治理国家和平的重要性。

这个名言提醒人们,只有通过个人的修养和责任感,才能达到全面发展,并且为社会做出贡献。

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这是孔子的名言,强调了对知识的谦虚态度。

这句名言意味着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不足和无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学习和进步。

它提醒人们不要自傲和自满,而是保持谦虚之心,不断追求知识和真理。

3.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这是孔子对于人际关系的思考。

它指出了人际交往中的一种智慧和修养,即要关心和了解他人,而不仅仅关注自己的利益和需求。

这个名言提醒人们不要盲目自信和自以为是,而是要以谦虚和包容的态度与他人相处。

4.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这是孔子对于学习和进步的思考。

它强调了从他人身上学习的重要性。

这句名言提醒人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并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

同时,它也强调了要及时改正自己的不足和错误,不断提高和进步。

5. 为人患,吾以菽水饮(《庄子》)- 这是庄子的名言,强调了不以物质追求为目标的生活哲学。

它意味着要以简朴和节制的心态来对待物质,追求精神内心的满足。

这句名言提醒人们要摆脱功利和物质追求的束缚,追求内心真正的自由和幸福。

6. 君子之非异也,善假于人者也(《论语》)- 这是孔子关于道德修养的思考。

它强调了以诚信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

这句名言认为,善于相信他人,相信他人的善良和能力,是一个君子的品德表现。

它提醒人们要树立起互信和友善的关系,并且培养自己的宽容和包容心。

这些古代德行修养的名言体现了古代先贤在德行修养上的深刻思考和总结。

古今修身齐家八字箴言(2)

古今修身齐家八字箴言(2)

古今修身齐家八字箴言(2)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纪律必守,法律必循。

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昼坐惜阴,夜坐惜灯。

孝悌为先,忠信为本。

泰而不骄, 矜而不争。

敬而不息,满而不盈。

敬其所尊,爱其所亲。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欲多伤神,财多累身。

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酒不护贤,色不护病。

能小能大, 能曲能伸。

惟耕惟读,恩泽子孙。

辛勤耕读,惠泽子孙。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尊祖敬宗,孝贤事亲。

崇尚节俭,廉洁立身。

毒赌邪恶,务必严禁。

从善为乐,和睦乡邻。

敬贤交友,诚实守信。

不奢不侈,持家以勤。

积德行善,不惟俗伦。

广结贤良,不谋非分。

尊上宽仁,友朋谨慎。

尊老敬贤,扶危济困。

举止稳重,言语文明。

秉公惩戒,乐道安贫。

廉洁奉公,勤政为民。

张德扬惠,积厚且纯。

守规遵训,永传家珍。

志存高远,持之以恒; 厌观流俗,奋勉修身。

意念深沉,言辞严谨。

好学见进,善思理明。

爱岗敬业,和睦乐群。

团结友爱,坦荡忠诚。

敬畏规矩,懂得报恩。

本分做人,廉洁清正。

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好学穷理, 谦虚谨慎。

推心置腹,言而有信。

意念深沉,言辞安定。

慕贵耻贫,志趣落群。

秉心真实,矢口贞诚。

正身率物,屈己为群。

在官唯明,莅事唯平。

古代修身养性的名言

古代修身养性的名言

古代修身养性的名言古代修身养性的名言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2、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3、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

——葛洪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5、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6、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7、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

——《后汉书》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1、位卑未敢忘国。

——陆游《病起书怀》1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13、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14、学不可以已。

——《荀子》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16、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17、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

——黄睎1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19、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

——《晏子春秋》20、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21、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警世通言》22、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2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2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25、知耻近乎勇。

——《中庸》26、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27、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2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30、读书本意在元元。

——陆游3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32、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33、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

——武则天3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35、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36、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37、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关于道德的古代名言古人修身格言

关于道德的古代名言古人修身格言

关于道德的古代名言古人修身格言关于的古代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怨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3、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4、君子不可以不修身。

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6、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7、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10、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无惮改。

11、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身,外正其容。

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养气要使完,处身要使端。

14、好习惯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场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15、德不孤,必有邻。

古人修身1、兰芳不厌谷幽,君子不为名修。

2、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5、重言,重行,重貌,重好。

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欢。

6、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7、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

8、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9、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12、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1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14、富润屋,德润身。

15、修之至极,何谤不息。

中国古代道德格言1、修身不言命,谋道不择时。

2、崇德而定势,行又而忘利,修修而忘名。

3、习与性成。

4、“无伤”二字,修已者之大戒也。

5、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国古人有关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名言

中国古人有关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名言

中国古人有关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名言
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名言,以下是一些著名的例子: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
2.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
3.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6.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
7.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离娄下》
8.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10.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
这些名言强调了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要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

它们鼓励人们追求善良、正直、谦虚、勤奋、诚实等美德,以达到自我完善和社会和谐的目标。

修身道德名言古人修身格言

修身道德名言古人修身格言

修身道德名言古人修身格言推荐文章有关道德的名言关于道德的格言警句热度:道德与法律的名人名言摘抄热度:有关道德励志格言有哪些热度:关于道德励志名言有哪些热度:关于道德励志名言有哪些热度:古往今来,“德”是一个永远不变的品质,任何时代,只要具备了高尚的道德,就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就会使人产生无尽的力量,就能够创造无尽的财富!有什么关于道德修身的古代名言?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道德修身的古代名言,希望你喜欢。

关于修身的古人励志格言:1、功不可以虚成,名不可以伪立。

2、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吾善养浩然之气。

4、养生治性,行义求志。

5、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6、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7、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于去善而为恶。

8、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去义以为的。

奠而发发,发必中矣。

9、君子虽殒,美名不灭。

1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11、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4、世间亿万人,面孔不相似,借部何因缘,致令遗如此?各执一般见,互说非兼是。

但自修已身,不要言他已。

1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6、夫令名、德之舆也。

德,国家之基也。

17、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20、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

古人修身格言:1、修身以不护短为第一长进。

人能不护短,则长进者至矣。

——吕坤2、修身洁行,言必由绳墨。

——王安石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4、无私是稀有的道德,因为从它身上是无利可图的。

——布莱希特5、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6、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论修身:德行声名(二)●自顾行如何,毁誉安足论。

唐·白居易《续座右铭》只须自己注意到品行端正,别人的毁谤或称赞不必去计较。

●有麝自然香,何必当风立。

清·杜文澜《古谣谚》卷五十比喻有本事有实绩不必吹嘘,别人也会知道。

●凡夫爱命,达士殉名。

三国·魏·曹植《任城王诔》凡庸的人顾惜自己的性命,通达事理的人却勇于为保全名节而牺牲。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篇》上等士人忘记个人的声名,中等士人树立个人的声名,下等士人窃取美好的声名。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战国·楚·屈原《离骚》冉冉:渐渐。

修名:美名。

感叹年岁渐老还没有为国家作出贡献。

●剑之锷,砥之而光;人之名,砥之而扬。

唐·舒元舆《贻诸第砥石命》锷(è):刀剑的刃。

磔(dǐ):细的磨刀石。

此指砥砺,磨练。

比喻人的美名要经磨砺才能传扬。

●论久而后公,名久而后定。

宋·陆游《何君墓表》论:评论。

公:公正。

名:名声。

定:确定。

时间的积淀长些,人们的评论才会趋于公正,名声也才能最后确定。

●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

《列子·杨朱》在世时没有一天的欢乐,死后却世代传美名。

●千里传声,万里传名。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美名比声音传播得更广远。

●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

汉·王充《论衡·自纪》身:人的躯体。

朽:腐朽。

声:名声,声誉。

彰:显扬,显著。

人虽死了,而声名却长存。

●成功于一时,重业于万世。

《后汉书·冯异传》垂:传下去,传留后世。

成功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取得的,但声名业绩却世代相传。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区。

晋·左思《咏史》悠悠:长远貌。

英名擅八区:擅,扬,意谓英名传扬全国广大地区。

●名闻海内,威震天下。

《史记·淮阴侯列传》威震天下:威望震动天下。

●贪夫殉财兮,烈士殉名。

《史记·贾谊传》有贪欲的人为了钱财而死。

志在建功立业的人为了荣誉而勇于牺牲自己。

●功列光于四海,仁风行于千载。

《后汉书·章帝纪》功勋业绩闻名天下,仁政之风世代相传。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

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与天地一样久长,同日月一样光辉。

●奋名于百代之前,而流誉于千载之后。

三国·魏·桓范《序作》奋名:为获得好名声而奋斗流誉:传扬声名。

●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

《汉书·陈汤传》载(zǎi):年。

世:代。

安:安宁,安定。

立下大功,世代安居乐业。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明·于谦《无题》谓声名,节操比泰山还重,私利欲望比鸿毛还轻。

●高名千载留。

南朝·梁·萧纲《登琴台》美好的声名,千年百载留传。

●尽功于竹帛,流音于管弦。

《后汉书·邓皇后纪》功勋载入史册,并被弦歌赞颂。

竹帛:史书。

古人在竹简、绢帛上记事。

流音:指美好的品德和声名。

●德音流千里,功名重泰山。

《后汉书》德音:好的德行和声誉。

功名:功业和声名。

好的德行和声誉远扬千里,功业和声名比泰山还要重。

●功名著于鼎钟,名称垂于竹帛。

《三国志》著:显出。

鼎钟:古铜器之称,上面铭刻文字,或表彰功德,或记事。

竹帛,竹筒和白绢,古代供书写之用。

功绩和声名都被史书收录。

●威动天地,声慑四海。

《淮南子·汜论训》威:威名,威势。

慑(shè):恐惧,害怕,引申作镇服。

比喻威望极高,声名极大。

●人生芳秽有千载,世上荣枯无百年。

宋·谢枋得《和曹东谷韵》芳:芳香,喻美好的名声或德行。

秽:鄙贱邪恶的行为和名声。

荣枯:喻政治上的得志和失意。

●得失一朝,而荣辱千载。

《后汉书·荀悦列传》一时的得失关系到身后的长久荣辱。

●千载之勋,一朝可立。

南朝·后魏·许谦《遗杨佛嵩书》把握好机遇,可以建立不朽功勋。

●留得声名万古香。

宋·文天祥《沁园春》万古香:千年万代都赞颂备至。

香:名声的美好。

留下美好的名声,万古流芳。

●丈夫垂名动万年。

唐·杜甫《赤霄行》丈夫:指“大丈夫”,泛指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垂名:名声留传。

大丈夫要建功立业流芳百世。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晋·陶渊明《咏荆轲》荆轲虽然死去,但千载以后他的英侠义举仍长留在人们心中。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患:忧虑。

令名:好名声。

彰:明显。

只怕不立志,不怕无声誉。

●根深而枝叶茂,行久而名誉远。

汉·徐干《中论》谓长期砥砺志行,名誉便传扬开去。

●君子虽殒,善名不灭。

唐·武则天《臣轨下·诚信》有德行和知识的人虽然死了,但美好的声音却不会消失。

●官达者,才未必当其位,;誉美者,实未必副其名。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官运亨通的人不一定称职,名誉很高的人,名实不一定相符。

●盛名之下难为居。

《新唐书·官琯赞》居:居住,引申为做人。

●溺私利者则伤名。

唐·李延寿《晋史》沉溺于私利的人有损自己的声名。

●身没声名在,多应万古流。

唐·贾岛《哭孟郊》没(mò):死亡。

人死了,而声名犹存。

●事业功德,老而益明,死而益光。

唐·韩愈《上考功崔虞部书》功:功劳。

德:德行。

益:更加。

明:光大,卓著。

光:光荣。

●古人日以远,青史字不泯。

唐·杜甫《赠郑十八贲》青史:史书。

古人在竹简上记事,故称。

泯(mǐn):灭。

谓人已死去很久,但名字在史册长存。

●名终埋不得,骨任朽何妨!五代·裴谐《经杜甫坟》声名是埋没不了的,人死骨腐有什么要紧。

●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五代史·王彦章传》皮:珍贵的皮毛。

名:美好的名声。

为人应留下好的声名。

●但忧死无闻,功不挂青史。

宋·陆游《投梁参政》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为青史。

为人要建功立名。

●邪正古来观大节,是非死后有公论。

宋·陆游《观史》大节:重大的节操。

公论:公正的评论。

●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

宋·李师中《送唐子方之贬所》去国:离开朝廷不作官。

高名:高尚名节。

●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

宋·李曾伯《挽史鲁公》盖棺公论定:指史鲁公死后,对他一生的全部表现作出结论。

盖棺,盖上棺盖。

泯:消灭。

泯灭。

●男子须流芳百世。

宋·刘克庄《次韵徐守宴新进士》流芳百世:形容美名长远流传。

●骨朽人间论自公。

宋·陆游《落魄》论:对死者的一生所作所为作出结论。

公:公平,公道。

●功业逐日以新,名声随风而流。

唐·韩愈《与凤翔邢尚书》功名业绩不断发展,名气声誉传播四方。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苍苍:深青色。

泱泱:深广貌。

风:风范。

赞美严子陵的高洁品行。

●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

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闻:出名,有名望。

在世时有威望,死后留声名。

●生则有涯,死宜不泯。

宋·范仲淹《东染院史种君墓志铭》泯:消灭,泯灭。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声名不能泯灭。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宋·欧阳修《朋党论》守:遵守。

行:实行。

惜:珍惜。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宋·普济《五灯会元》镌(juān):刻。

德行高洁,自然声名留传。

●大夫忠烈后,高义金石贯。

宋·苏轼《徐夜病中赠段屯田》大夫:古代指任官职者。

高义金石贯:金,钟鼎;石,丰碑。

意谓高风亮节铸在钟鼎,刻在丰碑。

●所不朽者,垂万世后,孰谓公死,凛凛如生。

《宋史·辛弃疾传》不朽:不会磨灭。

垂:流传。

孰:谁。

凛凛如生:气势威严,好象健在一样。

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

●功勋人丹青,名迹万世香。

宋·苏舜钦《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丹青: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丹青犹言史籍。

名迹:名声事迹。

功勋载入史书,声名世代留传。

●百年身世酣歌里,千古功名感慨中。

宋·陆游《三月一日府宴学射山》虽一生在优游佚乐中度过,但千古功名未立,不胜感慨系之。

功名标示于史书上,长久传扬。

●人咸乐乎生,而愧于苟生;人咸恶乎死,而尚于有名。

明·宋濂《周君墓铭》人们都乐于活着,但以苟且偷生为耻;人们都不想死去,但以殉名取义为荣。

●秦淮水逝,迹往名留。

清·汪中《经旧苑吊马守贞文》逝:流逝。

往:消失。

●声名留落天地间。

明·方孝孺《吊李白》声望和英名留传于天地之间。

●富贵一时,名节千古。

《明史·赵光抃传》人生的富贵是短时间的,而声名节操却长久流传。

●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

明·洪自诚《菜根谭》惠泽:给人的好处恩德。

人死后要留下美德声名。

●忠心正气,千古不磨。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一个人的忠诚无私之心和刚正之气,千秋万代也不磨灭。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

清·顾炎武《秋风行》驹:指白驹,即日影。

人生的富贵荣华就象白驹过隙,瞬间即逝;唯有荣誉声名却象坚硬的金石,永远留存。

●重如泰山轻鸿羽,流芳遗臭俱千古。

清·缪钟渭《纪大东沟战事吊总兵世昌》人的价值有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的,有的流芳千古,有的遗臭万年。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你们这些(嘲弄诗人)的人早已声名俱灭,他们的成就却象江河一样,流传千秋万代。

今也喻英才万古流芳。

●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复遗臭万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既然不能给后世留个好名声,也不可给后世留个坏名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