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论修身:谨慎·防微
古代修心养性的名言
古代修心养性的名言1.修身养性的名言名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树廉洁之心,行廉洁之事,做廉洁之人。
无私者勇,忘我者清。
养一身正气,去半点私心。
慎权慎欲慎独慎微自警自省自重自爱正人先要正己,无私才能无畏。
做人、做官、不做秀,自警、自励、不自私。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
身有正气,不言自威。
有公德乃大,无私品自高。
官多一分廉,民增一分福。
劲松立险处,正气显人格。
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
2.关于修身养性的名人名言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
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
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
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我欲”是贫穷的标志。
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
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
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
二、行善。
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
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扶危周急固为美事。
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
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古今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四句六字箴言
古今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四句六字箴言
嗜欲不可过度,喜怒不可过盛,思虑不可过用,劳顿不可过头。
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剐骨钢刀,财是攻心蛀虫,气是惹祸根苗。
休存猜忌之心,休听离奸之语,休作生分之事,休专公共之利。
财以不蓄为富,官以不显为贵,名以不彰为誉,施以不报为惠。
势不可以使尽,福不可以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惧乱所以保治,戒亡所以获存。
常思贪欲之害,多悟慎独之理,体味三餐之源,淡泊免得之惑。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大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
躁心是绊脚石,假心是迷魂药,妒心是毒性瘤,私心是腐蚀剂。
不贪无媚无谄,不苟无惧公堂,不怒百神和畅,不恼心地清凉。
心真而无妄念,口真而无杂语,耳真而无邪闻,眼真而无错识。
待学不能轻视,待人不能轻蔑,待事不能轻浮,待绩不能轻飘。
防欲慎微忌贪,心胸坦荡忌谄,谦虚谨慎忌骄,尽职尽责忌懒。
谦虚可以养德,节俭可以兴家,寡欲可以益寿,读书可以通达。
人生有“四慎”,慎独、慎染、慎微、慎终
人生有“四慎”,慎独、慎染、慎微、慎终“慎”是中国古代修身、处世很重要的一种智慧。
古人推崇慎独、慎微、慎染、慎终。
这四慎合起来就是谨慎的智慧,“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
”读懂古人慎的智慧,人生自然能从容不迫。
慎独——君子不以冥冥堕行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
古人云,君子不以冥冥堕行。
在没有人监督,没有人看到我们的暗处,一定要慎独、坚守一个君子的原则。
中国历代文人学士受“慎独”思想的影响颇深,都以此来砥砺标榜,作为修身进德的重要目标。
如清末重臣曾国藩著名的“日课四条”就是: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四条之中,慎独是根本,其他三条是枝叶。
明代曹鼎任泰和典史,相当于现在的检察干部,在一次捕盗贼的时候,抓了一名绝色女贼,由于离县衙路途遥远,夜宿在一座庙中。
月光下,女贼千方百计地以色相来引诱他。
曹鼎为提醒自己抵住诱惑,写了“曹鼎不可”四个字贴在墙上,以随时提醒自己不要失控。
过了一会儿,他想,在这荒郊野外,送到嘴边的“肉”吃了谁能知晓。
于是他把纸撕了下来,欲破门而入。
这时,他又感到不妥,这是因私欲而废公法的行为,不能做,退回来又把纸贴上。
再过一会儿,他歧念又生,他想,她是犯人,我做了坏事她也不敢说,于是又把纸撕了下来。
可是刚要进门的时候,良知告诉他:这样不行,乘人之危是不道德的行为。
又把纸贴了上去。
就这样贴了撕,撕了贴,折腾了一晚上,最后,曹鼎终于保住了清白之身。
由此可见慎独是很难的,其思想斗争的激烈程度不亚于同盗贼兵刃相见。
慎染——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记载一段故事。
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故染不可不慎也!”墨子用染丝来比拟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告诫我们,在选择自己所处的环境或者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非常谨慎。
《孔子家语》中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曾国藩之谨行慎思绝学
道理人人都懂,但是古往今来,能做到的人又有几个?
一日一心得
谨慎也许并非是一种美德,但却是成就大事者必备的素质之一,朱熹说:“真正大英雄人,都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若是血气粗豪,却一点使不着也。”人不能按揭和重复的就是生命,要想积累出生命的精彩来,就必须每一步都走得小心谨慎,才能走出一个灿烂的结局。
很多身在高位、功名显赫的人颐指气使似乎成了一种习惯和性格,而且往往把持不住导致得意忘形,最终落得不好的下场。曾国藩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详细总结了历代为官为宦者成败的关键,认为为官有四大忌,也就是“四败”。他是这样说的:“居官有四败: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
所谓昏惰任下者败,是指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昏庸懒惰,是非不明,放纵自己身边的人胡作非为,这样的为官者是肯定会失败的;所谓傲狠妄为者败,曾国藩常说“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人因骄傲而妄为,而奢,而淫,而佚,而无恶不作,这样的人自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所谓贪鄙无忌者败,是说为官不可任情放纵,随心所欲,不能贪得无厌,无所忌讳;所谓反复多诈者败,曾国藩曾经指出,用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推诚相见,不玩弄权术。反复多诈者是指为人反复无常,好用诈术的人。
在湘军攻破天京后,曾氏兄弟的威望可谓如日中天,盛极一时。曾国藩不但头衔很多,他实际上指挥着三十多万的湘军,并节制着李鸿章和左宗棠的部下,直接统治着两江的辖地,东南、西南、华南等省也在湘军控制之下,满清王朝的半壁江山掌握在他的手中。此时的曾国藩可谓是位及三公、权压朝野,但他处处谨小慎微。册封之日,他颇有微词。思前想后,夜不能寐,内心充满隐忧。于是他急流勇退,告老还乡。他的结局非常完美。
慎独慎初慎微的诗句
1、慎独
慎独,出自《礼记·大学》:“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修养,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也是一种自我的挑战与监督。
2、慎微
慎微,最早在《礼记·中庸》出现:“莫见乎隐,莫显乎微,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越隐蔽的事情其实越明显,越细微的事物就越清楚,君子在这些地方是要很谨慎的。
平常小事,要做到见微知著,不草草了事,要将事情做到实处细处,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3、慎始
慎始,语本《书·蔡仲之命》:“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
意思是:谨慎对待事务的开初,也要考虑它的终局,终局因此就不会困窘;不考虑它的终局,必将困穷。
在我心里,慎始是一种做事态度,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4、慎终
《论语学而》中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意思是: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去世,追念久远的祖先,自然会培育出忠厚老实的百姓。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
曾国藩修身十二条慎独典范:曾国藩修身十二条人之情趣就像禾苗一样,加之阳光雨露则能健康成长。
然而说易行难,诸多今人眼中逆性而为的举动在躬身实践中又是何等艰难!曾国藩亦不例外。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曾国藩制定了严格的修身计划,曰“日课十二条”。
一、主静: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应事时专一不杂,心无旁骛。
二、静坐:每日须静坐,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时即起,绝不恋床。
四、读书不二:书未看完,绝不翻看其他,每日须读十页。
五、读史: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十页,即使有事亦不间断。
六、谨言:出言谨慎,时时以“祸从口出”为念。
七、养气:气藏丹田,修身养性。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随时将自己当作养病之人。
九、日知其所亡:每日记下茶余偶谈一篇,分为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不可一味耽搁,否则最易溺心丧志。
十一、作字:早饭后习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皆作为功课看待,绝不留待次日。
十二、夜不出门:临功疲神,切戒切戒!对于现如今浮躁喧嚣的社会而言,一代能人曾国藩的“主静、静坐、谨言、养气、保身”于我们甚是苛刻至极。
人非圣贤,孰能无欲,孰能无劣根性,可对于他,克服自我却是孜孜不倦的毕生修为。
第一条是“主静”。
计划中规定“无事时整齐严肃,心如止水”,曾国藩的实际行动又是怎样呢?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二十四日,京城忽然刮起大风,这样恶劣的天气曾国藩仍不能待在家中,其日记中记载,“无事出门,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这难免是对其坚卓之志的沉重打击。
曾国藩内疚之心溢于言表:“写此册而不日日改过,则此册直盗名之具也。
既不痛改旧习,则何必写此册?”曾国藩在京城居翰林之位,主要做的事情便是读书。
读书是非常艰苦的事情,想真正深入研读的确需做到“心无旁骛”。
曾国藩的读书状态又是怎样呢?他在日记中记录了研读《易经》时的情形:“丹黄几十页书,如勉强当差一样,是何为者?平生只为不静,断送了几十年光阴。
古人论修身:谨慎防微
古人论修身:谨慎·防微●追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诗经·豳风·鸱鴞》迨(dài):趁着。
彻:整治。
绸缪(chóumoú):紧紧缠捆。
牖(yǒu)户:门窗。
天还未下雨,就要翻透桑田的土壤,并修补好门窗。
比喻事先要小心谨慎地做好准备工作。
●君子终日xx,夕惕若厉,无咎。
《周易·乾封》乾乾: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夕惕若厉:每天晚上进行反省。
厉,同“砺”,磨刀石。
无咎:不会有灾祸。
有德行的人从早到晚都小心谨慎,每天夜里都进行自我反思省语,就不会招灾。
●成功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xx。
《小学·外篇·嘉言》覆坠:失败。
燎毛:毛接近火而被烧。
谓成功极为艰难而失败极易。
●尺蚓穿堤xx,寸烟泄穴致灰千室。
北朝·北齐·刘昼《新论·慎隙》蚓:蚯蚓。
穿堤:挖穿堤的孔洞。
漂一邑:指整个都邑洪水泛滥。
漂,浮。
邑:都城,城市。
一条蚯蚓挖穿的小洞能使大堤崩决,淹没城池;小烟囱的火星会把千家万户变为灰烬。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法句经·卷上》轻:看轻。
善:指好事,善事。
盈:充满。
积小善可成大福,犹如小小的水滴,可滴满一个大的容器。
●一料火星,烧了万里xx。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祸患被忽视了,就会酿成大灾难。
●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
三国·魏·应璩《杂诗》堤溃:堤防被冲缺崩溃。
祸患要在它刚露出苗头时就小心提防。
●xx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
《尉缭子·十二陵》畏小:谓担心小的地方出错。
治大:指管理大的区域或处理大的事情。
谓怕出小错就要小心谨慎,要做大事就要有智谋。
●患生于忿怒,祸起于纤微。
汉·韩婴《韩诗外传》纤微:极其细小。
汉·刘向《说苑·谈丛》:“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意思相近。
灾患产生于发怒,祸端由于疏忽小事而引起。
古人修身养性的方法
古人修身养性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知识阶层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即“修身”,是一个极为显著的特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古人修身养性的方法。
古人修身养性的方法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知识阶层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即“修身”,是一个极为显著的特色。
尤其在秦汉之后,修身之道要求的对象,从以前的统治者——君子,亦即所谓的人才层面,开始转变成为对所有阶层人士的要求。
对于个体的人来说,“修身”是一种“为己”的学说,追求的是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完美,孜孜以求的是涵养德性、变化气质的修养。
1、正心诚意《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这部儒家经典对于如何修身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强调自身修养的理性自觉,注重修身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要修身首先要认识到它的意义,端正自己的态度。
也就是格物致知,“明明德”,“明善在乎格物穷理’,这是修身的认知阶段,旨在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
2、善思《论语》中记述了孔子的主张:“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这段话全面概括了人言行举止的各个方面,其中孔子要求自己和学生们一言一行都要做到认真思考和自我反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虽然不能做到时时思考,事事反省,但如果能意识到做事有考虑,先思后动,为人处世有自我的准则,也是就是做到“善思”了。
3、自重言行徐干在《中论》中认为,君子修身要自重言行,“君子必贵其言,贵其言则尊其身,尊其身则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
”明确指出修身之道的要义在于贵言,也即自重言行,《论语》中也说:“君子不重,则不威。
”人的言行,一举一动要自重;讲话,一言一行要自重;处世,一事一物要自重;人生,一时一刻要自重。
人若不自尊自重,何能要求别人尊重之。
所谓“人必自侮而后人侮之,人必自轻而后人轻之。
曾国藩这四句修身箴言,句句经典,受益终身!
曾国藩这四句修身箴言,句句经典,受益终身!
1、慎独则心安。
释义:一个人,独处时思想、言语、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
儒家思想的最高修为境界就是能够做到“慎独”,即独处时,严格自觉控制自己的欲望,而不靠别人监督。
2、主敬则身强。
释义:一个人,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强健。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外表整齐严肃,内心思虑镇定专一,时刻保持庄严端恭敬,身体就会健康。
3、求仁则人悦。
释义:一个人,讲究仁爱就能使人心悦诚服。
曾国藩认为,一个人懂得“求仁”,就会对内修身养性,对外爱民惜物,大公无私,继而让人心悦诚服。
4、思诚则神钦。
释义:一个人,思想真诚,真诚待人接物,鬼神也会敬畏钦佩他。
曾国藩认为,老天讨厌并会惩罚那些虚伪、投机取巧的人,所以我们要以诚待人接物,只有这样,我们才会人事通达!。
古人论修身:谨慎·防微(二)
古人论修身:谨慎·防微(二)●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善于为人师表的人,既要宣扬自己笃信的真理,又要行动上谨慎小心。
有:又。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其身,不可掩也。
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自己所说的话,不可抵赖;自己所做的事不能掩盖。
●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社稷:指国家。
小事不谨慎,便会变成大事,以至无法挽救。
国家的危亡,没有不这样造成的。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资治通鉴·太宗贞观十二年》忽:疏忽。
富贵会导致骄纵奢侈,疏忽大意会产生祸患动乱。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积于忽微:在疏忽了细微之处积累而成。
困于所溺:束缚在所沉浸的事体中。
谓祸患常因小事不谨慎酿成;有胆有识而无所作为,往往是意志沉溺所致。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史记·苏秦列传》事前考虑不周到缜密,事后必有大的祸患。
●莫待临崖勒马收缰晚,只恐船到江心补漏迟。
元·佚名《牧羊记传奇》临崖勒(lè)马:比喻到了危险边缘才回头补救,已为时太晚了。
●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
宋·苏轼《拟进士对御试策》小心慎重就一定成功,轻率行事就多数失败。
●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
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五道德品质的培养很难,而堕落却很易。
●坦途不戒,骥可蹶;羊肠畏惴,驽可越。
明·宋濂《持敬斋铭》戒:戒备。
骥可蹶:千里马会摔跟头。
羊肠:指羊肠小道。
畏惴:小心谨慎貌。
驽:指劣马。
越:跨越。
比喻易事败于大意,难事成于谨慎。
●一事差,百事错。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一个环节处理不当,导致全盘失败。
●小心天下去得,大胆寸步难行。
明·徐《杀狗记》大胆:此指粗心。
为人谨慎文言文翻译
古之圣贤,皆以谨慎为立身之本。
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此言谨慎之重也。
夫谨慎者,所以防患未然,免祸于未萌。
是以君子之行,必慎其独也。
谨言慎行,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基。
谨言者,不轻诺也。
夫诺言如山,轻诺必寡信。
故君子慎言,必待其事之可行,然后诺之。
若轻诺而不守,则失信于人,为世所笑。
是以孔子曰:“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此言君子慎言之道也。
慎行者,不轻动也。
夫动者,必有所为。
轻动则易败,故君子慎行,必审其势,度其时,然后动。
若轻动而不慎,则事败名裂,为世所弃。
是以孔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此言君子慎行之要也。
为人谨慎,首在修身。
修身之道,在于克己。
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夫克己者,必先克己之私欲,然后能修身齐家。
私欲不克,则心乱如麻,言行不一,何以成君子?是以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此言君子修身之戒也。
其次,为人谨慎,在于齐家。
齐家之道,在于教子。
孔子曰:“教子必以孝悌。
”夫教子者,必先教之以孝悌,然后能齐家。
若不教子以孝悌,则家道不齐,为世所笑。
是以孔子曰:“君子之教子,教之以孝悌,弗纳于邪。
”此言君子齐家之道也。
再次,为人谨慎,在于治国。
治国之道,在于用人。
孔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夫用人者,必先举直,然后能使枉者直。
若用人不当,则国事不兴,为世所讥。
是以孔子曰:“君子用人,必先察其行,然后观其言。
”此言君子治国之道也。
最后,为人谨慎,在于平天下。
平天下之道,在于以德服人。
孔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夫以德服人者,必先修身齐家治国,然后能平天下。
若不以德服人,则天下不安,为世所患。
是以孔子曰:“君子之平天下,必先正己,然后正人。
”此言君子平天下之道也。
总之,为人谨慎,乃君子立身之本。
言必信,行必果,克己复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由此道。
告诫自己慎微的诗句
告诫自己慎微的诗句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诗句的意义与价值
2.诗句背后的故事与历史
3.如何以诗句为指导,践行慎微之道
4.结语:诗句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正文
诗句,作为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凝聚了先哲们的智慧与才情,既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又传递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其中,“告诫自己慎微”的诗句,对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举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告诫自己慎微”的诗句,意在提醒人们要严谨对待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防患于未然。
慎微,即小心翼翼,严谨行事,这既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处世智慧。
古人通过诗句将这一观念传承下来,希望后人能够时刻保持警惕,以免因一时疏忽而铸成大错。
关于这句诗句背后的故事与历史,我们可以追溯到《诗经》中的一篇名为《大雅·荡》的诗篇。
诗中写道:“匪我愆期,子无良谋。
尔之许我,我其慎之。
”这里的“慎”即为谨慎、小心翼翼之意。
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于承诺之事的敬畏之心,强调要谨慎行事,以免发生差池。
那么,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如何以这句诗句为指导,践行慎微之道呢?首先,我们要认识到慎微的重要性。
世界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待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我们必须保持谨慎的态度,以防止因小失大。
其次,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关爱他人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慎微。
最后,我们要学会自省,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及时发现并改正不足之处,这样才能够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
总之,“告诫自己慎微”的诗句对现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笑三语:慎初、慎独、慎微——修养的内在之定力
一笑三语:慎初、慎独、慎微——修养的内在之定力
昨天在和朋友聊天时,朋友说当初我一不小心被传销给忽悠了,后来越陷越深,差点出不来。
其实,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由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演变过程。
初之不慎,一失足成千古恨。
正如古人讲的,“早知今日始,悔不慎当初”、“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因此,人生时时有慎初的意识,慎始慎初,约束自己行为,把住第一次,守住第一关。
自觉不越雷池一步,行所当行,止所当止。
做事把握量变与质变的规律、正确看待轻与重、大与小、是与非的辩证关系,对诱惑之“微”慎之又慎。
汉代陈宠云:“明者慎微,智者识几。
”《老子》:“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节往往决定成败,图大者,当谨于微。
慎微并不等于小气,而是不忽视细节,是对事物的一丝不苟的态度。
说到慎初、慎微,就想起了慎独。
所谓慎独,是自我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生的重要信条,终生坚持。
也就是说,事事不靠别人监督,独处之时,细微之处,谨慎不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能谨慎自律,体现修养的内在之定力。
范云峰庚子四月廿三郑州早安!。
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
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夫修身正行,不可以不慎;谋虑机权,不可以不密。
忧患生于所忽,祸害兴于细微。
人臣不慎密者,多有终身之悔。
故言易泄者,召祸之媒也;事不慎者,取败之道也。
明者视于无形,聪者听于无声。
谋者谋于未兆,慎者慎于未成。
不困在于早虑;不穷在于早豫。
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
——《臣轨》■译文修养身心、端正举止,不可不谨慎;谋划考虑关键的事情,不可不细密。
忧患往往发生在被忽视的环节,毁坏往往兴起于细微的环节。
为人臣者,如果不能做到谨慎细密,那么多半会有伴随终身的后悔。
因此,在言辞上容易走漏风声会招来祸害;在办事上不能谨慎细心会导向失败。
眼睛好的人能看到无形的东西,耳朵好的人能听到无声的响动。
善于谋略的人能在事情还没发生之前就先期进行谋划,谨慎细心的人能在事情还没有完全办妥前始终保持谨慎。
要想不陷入困境就要提早谋虑,要想不束手无策就要及早打算。
不当说的不说,这样就能远离祸患,不当做的不做,这样就能躲避危险。
■解读这段文字选自武则天编撰的《臣轨·慎密章》。
谨慎细密是为官者应当具备的品质,倘若不能做到谨慎细密,那么不仅使自己陷入危险境地,更有可能损及百姓的福祉与国家的利益。
我们常说“祸从口出”,也总是能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的人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而事后悔恨不已的情景。
古人对君子的要求是稳重老成,如何做到稳重老成,首先就要管住自己的“嘴”,凡是说出的话,都要经过一番考虑才行。
《臣轨》对此有十分生动的论述:“夫口者,关也;舌者,机也。
出言不当,驷马不能追也。
口者,关也;舌者,兵也。
出言不当,反自伤也。
言出于己,不可止于人;行发于迩,不可止于远。
”说出去的话,就像射出去的箭,纵使是四匹快马去追也追不上;说出去的话,就像派出去的兵,如果能打败敌人也就罢了,不然却有可能伤到自己。
由此可见,为官者慎言有多么重要。
《臣轨》还讲了古人的一个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西汉有一个叫孔光的人,在关键要害部门工作了十多年,他每次发言总要先打草稿,回到家后与家人聊天从不论及公事,有人问他办公的地方种的都是什么树,孔光“默而不应,答以他语”。
有关修身做人的诗句
有关修身做人的诗句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有关修身做人的诗句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有关修身做人的诗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得《石灰吟》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唐•刘禹锡《浪淘沙》)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朝•王冕《墨梅》)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唐•刘禹锡《酬乐天》)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汉乐府古辞《君子行》)安能摧眉折腰世权贵,使我不得快乐颜(李白梦游天姥留呤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宋•程颢)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礼记•学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一》)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唐朝•杜荀鹤《泾溪》)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论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何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秦•李斯《谏逐客书》)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雪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苏轼《赠刘景文》)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论语》)二.古人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以致远。
告诫自己慎微的诗句
告诫自己慎微的诗句(最新版)目录1.引言:介绍诗句的意义和重要性2.诗句的含义:慎微慎初,慎终追远3.诗句的启示:注重细节,防患于未然4.诗句的实际应用:生活和工作中的慎微5.结论:诗句对个人修养的提升作用正文【引言】诗句,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和哲理。
它们代代相传,成为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座右铭。
在这其中,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慎微慎初,慎终追远”。
这句诗句旨在告诫我们,要在生活和工作中注重细节,防患于未然。
本文将围绕这句诗句,探讨其内涵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诗句的含义】“慎微慎初,慎终追远”这句诗句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慎微慎初”是指在事情的开始阶段就要谨慎行事,注重细节,防止小的错误导致大的问题。
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在细微之处见真章。
其次,“慎终追远”是指在事情结束之后,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从中汲取教益,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种对过程和结果的严谨态度,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句的启示】这句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要注重细节,防患于未然。
尤其是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挑战时,更要时刻保持警惕,以防微杜渐。
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
【诗句的实际应用】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将这句诗句付诸实践。
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严谨对待每一个环节,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在生活中,我们要关注身体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
此外,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要注重细节,关心他人的需求,以真诚和善良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谊。
【结论】总之,“慎微慎初,慎终追远”这句诗句,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现代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座右铭。
告诫自己慎微的诗句
告诫自己慎微的诗句【实用版】目录1.引言:诗句的重要性和价值2.慎微的含义及其在诗句中的体现3.诗句对个人修养的启示4.结论:诗句对现代社会的指导意义正文诗歌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简约的文字和优美的韵律传达着丰富的思想和感情。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诗歌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成为文人墨客们表达内心世界和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
诗句,作为诗歌的基本构成单位,更是凝练了诗人的智慧和才情。
其中,许多诗句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成为我们慎微修身、养性育德的箴言。
慎微,即谨慎对待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防微杜渐,这是一种重要的修身之道。
在诗歌中,许多诗句都体现了这一观念。
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名句:“勿谓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细微之处的关爱,即使是一棵小草,也能在春天阳光的照耀下茁壮成长。
诗人以此告诫我们,生活中的点滴善举,看似微不足道,但却能积累成伟大的力量。
再如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的一句:“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通过观察牛郎织女这两个微小的星座,引发出对生活的感慨。
这种关注细微之处的态度,正是慎微精神的体现。
通过这些诗句,我们可以认识到慎微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一观念。
对待工作,我们要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对待学习,我们要勤奋刻苦,不断充实自己;对待人际关系,我们要真诚待人,关爱他人。
这样,我们才能在慎微中修炼自己的品德,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在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很容易忽视生活中的细节。
此时,这些包含慎微观念的诗句,便成为我们行为的指南,引导我们正确处理好大事与小事的关系,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人论修身:谨慎·防微●追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
《诗经·豳风·鸱鴞》迨(dài):趁着。
彻:整治。
绸缪(chóumoú):紧紧缠捆。
牖(y ǒu)户:门窗。
天还未下雨,就要翻透桑田的土壤,并修补好门窗。
比喻事先要小心谨慎地做好准备工作。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周易·乾封》乾乾: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夕惕若厉:每天晚上进行反省。
厉,同“砺”,磨刀石。
无咎:不会有灾祸。
有德行的人从早到晚都小心谨慎,每天夜里都进行自我反思省语,就不会招灾。
●成功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
《小学·外篇·嘉言》覆坠:失败。
燎毛:毛接近火而被烧。
谓成功极为艰难而失败极易。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寸烟泄穴致灰千室。
北朝·北齐·刘昼《新论·慎隙》蚓:蚯蚓。
穿堤:挖穿堤的孔洞。
漂一邑:指整个都邑洪水泛滥。
漂,浮。
邑:都城,城市。
一条蚯蚓挖穿的小洞能使大堤崩决,淹没城池;小烟囱的火星会把千家万户变为灰烬。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法句经·卷上》轻:看轻。
善:指好事,善事。
盈:充满。
积小善可成大福,犹如小小的水滴,可滴满一个大的容器。
●一料火星,烧了万里江山。
清·史襄哉《中华谚海》祸患被忽视了,就会酿成大灾难。
●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
三国·魏·应璩《杂诗》堤溃:堤防被冲缺崩溃。
祸患要在它刚露出苗头时就小心提防。
●慎在于畏小,智在于治大。
《尉缭子·十二陵》畏小:谓担心小的地方出错。
治大:指管理大的区域或处理大的事情。
谓怕出小错就要小心谨慎,要做大事就要有智谋。
●患生于忿怒,祸起于纤微。
汉·韩婴《韩诗外传》纤微:极其细小。
汉·刘向《说苑·谈丛》:“患生于所忽,祸起于细微。
”意思相近。
灾患产生于发怒,祸端由于疏忽小事而引起。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清·金缨《格言联璧·接物》谓自身修养的关键是屏除私心杂念,与人交往首先要言语谨慎。
●片言必谨,福之基也。
清·金缨《格言联璧·惠吉》片言必谨:简短的句把话与必须小心谨慎。
福之基也:幸福的基础。
●谨慎,保家之本。
清·金缨《格言联璧·齐家》小心谨慎是确保自家平安无事的关键。
●祸不入慎家之门。
唐·王勃《规讽》谨慎持家就无祸患。
●自爱者必慎。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慎:小心谨慎。
珍惜自己的人必然小心谨慎。
●恭为德首,慎乃行基。
晋·羊祜《诫子书》对人谦恭,这在品德方面是首位的;小心谨慎,这是行动的基础。
●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唐·白居易《策林》谨慎地思考,勤恳地实行。
●昔之达人,杜渐防微。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贤明通达之人,在错误或危险发生之初,就加以预防制止。
●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诗经·大雅·丞民》谓深明事理的人能保全自己。
●事前要思免后悔。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2折事前一定要进行周密的思考谋虑,才能避免事情后果不如意而后悔。
●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明·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第16回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露。
“墙有缝,壁有耳”,与此义相近。
●事不三思终有悔,人能百忍自无忧。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一文钱小隙造奇冤》做事不经过深思熟虑终归会后悔,为人能一再忍让自然可以无忧无虑。
●谨德须谨于至微之事,施恩务施于不报之人。
明·洪自诚《菜根谭》谨慎,在德行修养上,要在极细至微的事情上做起。
给予别人好处,务必给予不能报答的人。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荀子》有招来灾祸的言语,有招来耻辱的行为,君子对自己建立的功德事业要格外谨慎。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礼记·文王世子》举:发起,兴起。
慎其终始:自始至终都谨慎。
从事宏大的事业必须自始至终都要谨慎。
●慎能远祸,勤能济贫。
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小心谨慎能避免灾祸,勤劳能由穷变富。
●小孔不补,大孔叫冤苦。
清·杜文澜《古谣谚》卷三十六小的漏洞不去堵塞,大了就徒唤奈何。
●若欲不忙,浅水深防。
清·杜文澜《古谣谚》卷四十四要想不邮问题,就要把小事当作大事加以防范。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明·洪自诚《菜根谭》谋求策划未成功的事业,不如体质已成功的事业;后悔过去的过失,不如预防将来可能出现的错误。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64章要得到圆满的结果,临结束时也要如开始那样慎重细心,就不会败坏事情。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荀子·正名》没有根据的言谈,不是亲见的行为,不是闻知过的谋划,应该持慎重的态度。
●翼翼矜矜,福所以兴。
晋·张华《女士箴》翼翼矜矜:小心谨慎的样子。
兴:兴起。
遇事小心,处事谨慎,也就有幸福了。
●终身为善,一言则败之,可不慎乎。
《孔子家语·六本》一辈子的善行,一句话就可以毁掉,能不谨慎吗?●患至而后呼天,不亦晚乎?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灾患临头才呼天撞地,不是太迟了吗?●兢兢业业,如霆如雷。
《诗经·大雅·云汉》形容小心谨慎,勤勤恳恳。
兢兢:小心谨慎貌。
业业:畏慎貌。
如霆如雷:如炸雷、疾雷一样。
●临祸忘忧,忧必及之。
《左传·庄公二十年》灾祸行将降临而不知忧虑,忧患一定会到来。
●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诗经·大雅·大明》惟有这位文王,处事恭谨,唯恐有错。
●小心翼翼,古训是式。
《诗经·大雅·丞民》古训:古人的训诫、教悔。
式:模式,法式。
处事恭谨,唯恐有错,古人这个教悔可以作为行动的准则。
●圣人敬小慎微。
《淮南子·人间训》杰出人物的一举一动都小心慎重。
●不踬于山,而踬于垤。
《韩非子·六反》踬(zhì):被绊倒。
垤(dié):小土堆。
能绊倒人的是小土堆而不是山。
喻小事大意,会吃大亏。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诗经·小雅·小旻》临:面临。
渊:水潭。
履:踩,踏。
形容格外谨慎小心。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尚书·旅獒》在生活小节上失检点,最终会累及大节。
●利之中取大,害之中取小。
《墨子·大取》要取大利,避大害。
●君子有终生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孟子·离娄下》君子具有长远的忧虑谋划,就不会有眼前的祸患。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凡聚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至亿也。
晋·葛洪《抱朴子·极言》修身养性,于细微处也万不可疏忽。
聚小成大,亿万是由一逐渐累积而成的。
●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元年》对细小事物也尽力的人,成绩就大;细微处也谨慎的人,成就就显著。
●弗备难,难必至。
汉·刘向《说苑·贵德》没预作困难的准备,困难一定到来。
●人之持身立事,常成于慎,而败于纵。
明·方孝孺《逊志斋集·慎斋箴》人的修养和处世,往往由于谨慎而成功,由于放纵而失败。
●福生于隐约,而祸生于得意。
汉·刘向《说苑·警慎》幸福产生于小心恭谨、意深言简,而祸患产生于自鸣得意。
●明者慎言,故无失言;暗者轻言,自致害灭。
北朝·北齐·刘昼《刘子·慎言》谓明于事理的人言谈谨慎,所以不说错话;暗于事理的人言语轻率,自招祸害和失败。
●思难而难不至,忘患而患反生。
北朝·北齐·刘昼《刘子·利害》预先虑及危难,危难可免;事前不防祸患,祸患必生。
●节食则无疾,择言则无祸。
宋·何坦《西畴老人常言》节制饮食就不会患疾病,谨慎言谈就没有祸患。
●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
宋·胡宏《胡子知言·文王》行为谨慎能使意志坚定,说话谨慎能使品德高尚。
●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余;事既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
宋·辛弃疾《美芹十论》谓问题未出现之前就预作打算,解决问题就往往应付裕如。
反之,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
●禁微者易,救末者难。
宋·王安石《风俗》纠正和禁止细微的不良倾向是容易的,要补救到了严重地步的不良行为就困难了。
●天下之事,以为无足虑,则必有大可虑者。
明·张居正《与操·宋阳山》世界上人们以为不值得思虑的事,往往是大可操心的。
●大名垂于万世者,必先行之于纤微之事。
汉·陆贾《新语·慎微》赫赫大名留存万世的贤哲,都必定从细小的事情做起。
‘●杜渐防微,慎之在始。
《晋书·王敦传》慎之在始:从一开始就小心慎重,谓不良倾向在刚露苗头时,就要及时防止。
●路当坦处亦防倾。
清·田岩松《题劳山杖诗》在平坦的道路上也要防栽倒。
●山陵之祸,起了豪芒。
汉·李尤《戟铭》山陵:泛指山。
深重的祸患,萌发于极为微细之中。
●病加于小愈,祸生于懈惰。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八疾病稍为好转后若不谨慎,病情容易加重;灾祸产生于松懈和懒惰。
●不慎其前而悔其后,虽悔无及矣。
汉·刘向《说苑·建本》事前不慎,事后懊悔也无济于事。
●欲人不闻,莫若不言;欲人不知,莫若不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要使人听不见,不如不说;要使人不知道,不如不做。
●力能胜贫,谨能胜祸。
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出力劳作能战胜贫穷,谨言慎行能战胜祸患。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有慎其行。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卷一》善于为人师表的人,既要宣扬自己笃信的真理,又要行动上谨慎小心。
有:又。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其身,不可掩也。
汉·董仲舒《元光元年举贤良对策》自己所说的话,不可抵赖;自己所做的事不能掩盖。
●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社稷:指国家。
小事不谨慎,便会变成大事,以至无法挽救。
国家的危亡,没有不这样造成的。
●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资治通鉴·太宗贞观十二年》忽:疏忽。
富贵会导致骄纵奢侈,疏忽大意会产生祸患动乱。
●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积于忽微:在疏忽了细微之处积累而成。
困于所溺:束缚在所沉浸的事体中。
谓祸患常因小事不谨慎酿成;有胆有识而无所作为,往往是意志沉溺所致。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史记·苏秦列传》事前考虑不周到缜密,事后必有大的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