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式学习的理论依据

1、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及启示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教育中的人是富有生命活力的个体,倡导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我们在体验课探求过程中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让学生在鲜活多彩的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成长。

现代教学论是以主体教育观为理论核心,以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为内容的现代教育意识,教学以注重培养学生个性素质的主体性品质为教学目标,使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个性、完美的人格。而要达成这种意识,实现这个目标,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是由被动式向主体式转变,着力把握学生的需要点,捕捉学生在学习、理解和运用理论方面的闪光点,力求让学生运用其亲身体验去表达创造,真正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

当前我国推行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其基本做法是师生互动——以教材为凭借——走向未知。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学习,掌握知识和方法,为探求未知打下坚实基础,以激发探求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此间精要之处在于开拓学习场所,让出空间,让学生从中穿行。本文论述的体验式学习的三种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让学生掌握学习政治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确立自己正确的政治观、法制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心理学理论

生活情境理论告诉我们,生活是由人在其中的无数情境组成的。处于一定情境之中的人作为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主体,通过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而不断适应外部环境,与此同时也不断地改造着外部环境。生活具有创造性,它为人的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情境,为人通过活动不断发展自己、展现自己提供了舞台。生活是由情境组成的,同时生活本身也在不断地创造新的情境。⑥教学就是教和学双方为实现一定的目的,围绕一定的内容而展开活动的一种特殊情境。体验式学习以生活提供的无数情境为背景,按照教育教学的要求,通过对生活情境的选择、整合,从而形成了可供人们使用于教学活动中的许许多多的教学情境。教育教学情境是对生活情境的加工、提炼,是多维度的,全时空的。生活是有序的,开放的,因此,来源于生活的教育教学情境也是开放的、生动的、民主的、和谐的。

体验教学的另一个理论来源是心理情感理论,即人们常常体验到自己内心主观世界的喜怒哀乐,也常常对他人的各种情绪表现作出反应。心理情感理论认为,情绪是由动物适应性生存的趋避行为长期遗传变异而形成的,这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一种初级情绪。而情感是人所独有的高级社会情绪。心理研究为体验教学提供了独特的觉知和意识基础——情绪情感体验。情绪体验是脑的感受状态,只有从最初等的动物感受状态发展到人的情感阶段,才能产生真正的体验。⑦

生活只是为体验提供了社会背景,它还不能决定人的行为。在生活情境中,当人面对疑难情境时,关于该情境的情绪便随之而产生。但人是否会产生相应的行为反应还取决于对情境的情感体验。在教学情境中,教师就是要通过引导学生对教学情境的体验,调动学生相应的情绪情感,激发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引起学生身心和活动的变化,达到通过体验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的教学目的。否则,没有学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参与的教学,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即使有学生相应的情绪情感的参与,但没有达到预设的情绪情感效应,即通过体验获得相应的认识和情感,这样的教学也不能称之为有效的教学。情绪情感直接影响到人们认识活动的方式方法,影响着人们的动机决策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心理学的情绪情感理论为体

验式学习提供了最重要的理论支持。

心理学认为体验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体验是学生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从亲身经历中体会知识,感受真善美与假恶丑。认知通过情感体验走向践行,认知——体验——践行反复进行就可内化为一种素质。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的成长尤其需要不断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需要主体的参与和积极的内心体验。现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应由告诉式向探究教育的观念转变。专家认为,通过探究性活动,学生原有的认知图式会发生同化或顺应作用,最终达到主体与客体的认识平衡。这一活动过程不只是一个求知的过程,更是一个心灵陶冶的过程。

此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面对完成学习任务起推动作用,对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开发起着促进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源泉在于把知识加工运用,使学生体会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在人们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明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孩子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当学生感到他学的东西能够运用于实际时就会兴趣盎然,不知疲倦,以致产生无穷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制约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搞好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优化教学教育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

3、教育教学理论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是把学校教育的立足点真正转变到以育人为本、以发展为本、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道德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让道德教育回归学生生活,让思想教育的内容充分融入生活,让一个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道德教育走向强调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的、并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让既往的单向灌输的道德教育变成一个讨论性的、对话性的、分享性的道德教育,让过去孤立封闭在学校和课堂的道德教育变成一个开放的道德教育。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其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简言之,是实现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机统一。知识与能力的相互联系和转化是决定性的,即掌握某种知识会促进相应能力的提高;增强某种能力又有助于掌握相关的知识。而思想政治课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形成健康的情感和崇高的信念,使学生学会做人。同时,知识和能力也需要情感去促进、去提高。一个人在情感、道德、意志、信念上没有解决问题,他的学习往往表现为被动的“他学习”,反之,在情感、道德、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