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四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四年级上册科学公开课《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湖北省枣阳市第二实验小学戴艳霞教学设计理念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交流、自主探究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体验从中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温家宝总理说:“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正因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对“星空”的关注,才使得我们国家的空间技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我们周围天文爱好者好像不多,教材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乐趣,更希望学生能成为天文爱好者。

之前,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尤其是一些喜欢看课外书,喜欢天文地理的学生,但他们的认识仅限于只言片语,不成章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通过汇报与交流活动,希望将这些零散的认识汇集成对月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因此,课前的资料搜集准备工作很重要。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任何一方面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而我则收集了更多的图片、视频资料,专题资料网站,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补充介绍,以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接受式探究学习过程与发现式探究的学习过程基本相同,学生的学习过程仍是从问题出发,带着自己的假设结论,获取(接受)前人的研究事实(结果),把它变成验证自己假设的事实依据,从而建立自己的正确认识。

搜集、查找资料就是接受式探究的必备能力之一。

科学发展是一个“接力”的过程,在科学发展史上,继承前人科学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材将学生搜集、整理、使用信息的能力作为科学探究技能训练的重点,对于学生终身学习有着深远意义。

小学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上网;六年级学生也已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部分学生会网上搜索查阅资料;学生对月球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有相当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本课具有网络教学的良好基础。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包括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等。

2. 使学生掌握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3. 培养学生对月球探测和太空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月球的基本概况2. 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月球的奥秘。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月球的相关图像和数据。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月球相关图片和数据3. 小组讨论问题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月球的基本概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3.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关于月球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4. 多媒体展示:利用课件展示月球的形状、大小、距离等图像和数据。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月球探测和太空探索的意义和成果。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月球的重要性和探测价值。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月球的示意图,加深对月球的认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月球知识问答教师提出关于月球的知识问题,学生抢答。

问题可包括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和演化过程等。

2. 活动二:月球图片观察教师展示不同阶段的月球图片,学生观察并描述。

引导学生关注月球的形状、表面特征等。

七、教学评估1. 评估方式:课堂问答、小组讨论、月球示意图绘制。

2. 评估内容:学生对月球基本概况的掌握程度。

学生对月球形成和演化过程的理解。

学生对月球探测和太空探索的兴趣。

八、教学拓展1. 拓展内容:月球探测技术和太空探索计划。

2. 拓展活动:参观天文馆、观看太空探索纪录片。

九、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月球教案的评价和建议。

2. 教师反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案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十、教学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月球的重要性和探测价值。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月球和太空领域的知识。

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3.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教学设计一、本科时所属单元内容及在单元中的位置本课时是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课时,本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是关于月球、月相的变化、日食和月食、太阳系以及星座的认识。

都是关于宇宙的内容而且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

本节课的学习是从离地球最近的和人类了解比拟多的月球开始,激发学生对研究宇宙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

二、学情分析这局部知识应该是学生比拟感兴趣的,六年级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有了肯定的认知,不但有了肯定的学习方法而且有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校学生大多是来自农村的,知识面不是很广,搜集材料的网络或书籍比拟有限,很多内容要求老师呈现后学生分析接受。

三、设计特色简述由学生感兴趣的天文现象月食引入,说说有关的谜语、诗句,激发学生对认识月球的兴趣。

然后了解人类认识月球的方法,感受人类永不停息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技术开展的重要性。

接着交流学生学生搜集到的知识与老师出示的内容相结合,一边交流一边学习,补充学生学生搜集内容。

其中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以及如果你是宇航员将怎样做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制作月球卡进行评比,到达教学目的。

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法、体积大小、引力大小、外表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能利用各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月球的根本情况2、了解人类探究月球的历史3、了解环形山的形成感情、态度、价值观:1、体会人类登月工程的伟大2、激发探究宇宙神秘的兴趣。

五、(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依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六、(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商量和整理。

七、(教学打算)教师打算: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打算:课前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八、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件出示月全食、月偏食的图片你了解这是哪种天文现象吗?你了解那些关于月亮的诗句和谜语?学生自由答复,教师相机引出课题并板书:地球的卫星——月球2、理解卫星的含义卫星是指在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然天体或人造天体。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5.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材简析】经过前面4课的学习以及日常积累,学生已经对月球有了比较多的认识,包括月球的月相变化规律、月球的形状、月球与太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等。

但月球还有很多得学生探索交流的地方,例如月球的背面、月球环形山的形成等。

本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对比观察月球的正面和背面的照片,通过照片来近距离的了解月球。

第二部分是查找资料,建立月球小档案,通过查找资料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月球信息。

第三部分,通过模拟实验来了解月球,模拟制造环形山,本课综合应用了三种探究方式来丰富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图片学习和模拟实验是学习天文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前面几课已经有了较好的体验和尝试,本课将涉及查找课外资料这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信息的提取归纳总结,而这种学习方式将拓展学生的课外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月球的知识,对月球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心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疑问“月球上能不能住人?有没有外星人生活在月球上?月球上的坑坑洼洼又是些什么?”本课中,学生将学习关于月球的更多“秘密”。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月球、资料阅读和交流,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等特点,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月球正面和背面的特点,培养学生寻找、归纳关键信息的能力。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并简单描述月球的特征。

在模拟实验中,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环形山的特点。

[态度责任]积极搜索、整理信息资料,能接纳别人的观点,乐于与同学分享,能持续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通过比较照片、查找资料和模拟实验三种方式,更加深入的了解月球。

[难点]利用模拟实验来制造环形山,了解月球表面环形山的成因。

【教学准备】[教师]1.教学课件;2.月球正面和背面照片。

[学生]1.月球表面的图片资料;2.镊子、水槽、大小不一的球、沙子或者面粉等。

幼儿园科普认识月球教育教案 幼儿园科普教育

幼儿园科普认识月球教育教案 幼儿园科普教育

幼儿园科普认识月球教育教案一、介绍在幼儿园教育中,科普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阶段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阶段,科普教育可以引导孩子们主动去认识和探索世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实验精神和创造力。

月球是夜空中最大的天体之一,认识月球对幼儿园儿童来说是非常有益的一项科普教育内容。

二、认识月球1. 月球是什么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表面干枯,没有大气和水,由许多巨大的岩石和坑洞组成。

2. 月球的形状月亮看起来是圆的,但其实它的形状是椭圆的。

这是因为月球绕着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连线的中间时,我们看到的月亮是圆的,此时叫做满月;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连线上时,我们看到的月亮是一个弯弯的,此时叫做新月。

3. 月球的特点月球有许多坑洞和山脉,还有一些被火山喷发形成的平原。

这些地形都形成了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的形状。

三、月球的变化1. 月相变化月球的外观随着它绕着地球公转的过程而变化,这种变化叫做月相变化。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月亮的圆度不断变化,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这几个阶段。

2. 日食和月食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之间的相对位置引起的天文现象。

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排列时,会发生日食;当地球、月球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排列时,会发生月食。

四、教学方法1. 观察天文现象可以带领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夜晚观察月亮不同时段的形状,并引导他们观察并描述月亮的表面特征,以促进他们对月球的认识。

2. 图片、模型展示给孩子们展示月相变化的图片和模型,通过视觉的方式让他们更直观地认识月球的不同形态和变化规律。

3. 故事和游戏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关于月球的有趣知识;也可以设计一些与月球相关的游戏,让孩子们在玩中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目标1. 让幼儿园孩子认识月球,了解月球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①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②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讲授新课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说一说图片的主要内容◆图中观察月球的工具分别是什么◆从工具的发展过程,你知道了些什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交流】1、从远古开始的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碳等来作观月记录。

2、1959年至1976 年,美国和前苏联先后向月球发射了80多个月球探测器,其中有45取得成功。

3、1969年7月20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4、1959年9月,前苏联科学家利用无人驾驶的火箭,飞过月球的背面,对它进行拍照,使人们了解了月球全貌。

5、1978年,美国向中国赠送了一件特殊的礼物——一块小指尖大小的月球岩石样品,只有1克的质量。

这是从月球表面带回的。

我们将这1克月球岩石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一块保存起来,一块用来研究。

6、2007年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成功发射。

2020年嫦娥五号成功取回千克月壤。

【小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认识过程: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飞行器探索→登月考察。

这一个历时几千年的过程,不仅仅是探测工具不断改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一个科学不断推进,人类锲而不舍、不断追求精神的写照。

二、我的“月球卡”看图回答,并补充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过程,懂得科学永无止境的道理。

根据收集、交流,整理有关月球资料,制作“月亮卡”。

三、合作探究为何月球体积比太阳小得多,但看起来却大小相似?明确:月球与地球的距离比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小得多。

月地距离是日地距离的1/400。

四、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

(1)宇宙只有地球有卫星。

()(2)中国宇航员已经成功在月球留下脚印。

()(3)月球上可以自由看书和通话。

()(4)在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大小差不多。

()(5)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差达300多摄氏度。

()(6)月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公转。

科学《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案(三篇)

科学《地球的卫星——月球 》教案(三篇)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教学设计理念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交流、自主探究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体验从中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教学对象分析温家宝总理说:“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正因为我们的国家与民族对“星空”的关注,才使得我们国家的空间技术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我们周围天文爱好者好像不多,教材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乐趣,更希望学生能成为天文爱好者。

之前,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尤其是一些喜欢看课外书,喜欢天文地理的学生,但他们的认识仅限于只言片语,不成章法。

通过本课的教学,通过汇报与交流活动,希望将这些零散的认识汇集成对月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因此,课前的资料搜集准备工作很重要。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任何一方面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而我则收集了更多的图片、视频资料,专题资料网站,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补充介绍,以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接受式探究学习过程与发现式探究的学习过程基本相同,学生的学习过程仍是从问题出发,带着自己的假设结论,获取(接受)前人的研究事实(结果),把它变成验证自己假设的事实依据,从而建立自己的正确认识。

搜集、查找资料就是接受式探究的必备能力之一。

科学发展是一个“接力”的过程,在科学发展史上,继承前人科学成果的现象屡见不鲜。

教材将学生搜集、整理、使用信息的能力作为科学探究技能训练的重点,对于学生终身学习有着深远意义。

小学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尤其是上网;六年级学生也已能熟练操作计算机,部分学生会网上搜索查阅资料;学生对月球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学生已有相当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因此本课具有网络教学的良好基础。

参赛教案《地球的卫星——月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参赛教案《地球的卫星——月球》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故事:/question/147800237.html
/07/0828/10/3MVO8A4J000诗歌:《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下独酌》(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水调歌头》(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中秋节的来历》、《吴刚伐桂》、《天狗吃月亮》、《古希腊神话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Artemis》。)
6、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四)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你们在讨论中产生了哪些分歧,如何解决呢?还想知道更多的月球信息吗?请大家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
七、教学反思上课前,我利用搜索寻找了月球的一些图片,在其中选择了几张让学生欣赏,比较直观,让搜索月球的相关资料。搜索了一些文字资料和(如:网址输入法和汉字输入法,也可以用拼音输入法。抓住关键词输入寻找资料法,方便、快捷。可以搜集图片、文字、视频等。)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或视频的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播放。最后制作我的“月球卡”。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新课程理念。
5、交流展示:
(预设: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我知道:人类更加关注月球;人类探索月球的技术和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探月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三)、合作探究,交流整理搜集的资料,制作我的“月球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月球——地球的卫星》教学设计
3. 及时更新。学生更新第1课《仰望天空》活动手册中的维恩图中关于月球的知识。
设计意图:在该环节可以多展示一些天体(以月球为主)照片,并说明拍摄这些照片的航天器的名称、拍摄时间。例如,科学家通过“嫦娥四号”拍摄的照片,了解到月球的背面是怎样的面貌,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技术进步推进科学研究的体会。
活动二 找资料识月球
(2)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
(3)试着撞击出大小重叠的“环形山”;
(4)讨论和描述实验过程,理解“撞击”是形成环形山的成因。
4. 画一画。把模拟实验中撞击出来的沙盘“环形山”画在活动手册上。
5. 写一写。把其它对月球好奇的问题写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是科学家探索宇宙的重要方式。环形山的成因,很有可能是陨石撞击形成的,为了验证,只能进行模拟实验,收集相关的论证证明解释。在该环节,教师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模拟实验整体设计能力,从提出问题到设想原因,再到模拟实验的操作和模拟实验如何证实猜想,都可以让学生去做,以此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本课的三个活动都需要提醒学生及时更新维恩图。
2. 讨论探究方法。如何获得更多“秘密”呢?有什么办法呢?
设计意图:“秘密”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课前组织“秘密分享会”,可以让学生将课外了解的关于月球的信息充分“暴露”出来,这是一个单元前认知的调查,能够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在前面四课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探究方法,在这里让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月球有什么办法,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活动三 模拟实验识月球
1. 提出探究问题。月球的表面有很多坑坑洼洼的地方,我们称之为“环形山”,那为什么月球有那么多的环形山呢?
2. 提出猜想。学生回答“可能是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不同大小的陨石就会击中月球,从而形成环形山。”

初中教资写教案

初中教资写教案

初中教资写教案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如大小、距离、表面特征等。

2. 使学生掌握月球的运动规律,如绕地球转动、自转等。

3. 培养学生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月球的基本概况。

2. 月球的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1. 月球表面特征的认识。

2. 月球运动规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月球。

2. 提问:你们对月球有什么了解?月球有哪些特点?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月球的基本概况,如大小、距离、表面特征等。

2. 讲解月球的运动规律,如绕地球转动、自转等。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月球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月球表面有哪些特征?如何形成?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学生观察月球图片,分析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

四、练习与巩固(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练习题。

3. 教师讲解答案,指出解题关键。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月球的基本概况和运动规律。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其他天体,如火星、木星等。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天文观测,培养观察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讨论、练习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月球的基本概况和运动规律。

在课堂探究环节,学生分组讨论月球表面特征的形成原因,培养了合作意识和观察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未能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 过程与方法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与同学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在讨论交流后制作“月球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积极地与同学一起合作、交流有关月球的信息;通过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宇宙浓厚的探究兴趣,并体会科学的进步和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并根据资料特征制作“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球的ppt课件及录像。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引入主题。

1、同学们,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月悬挂在天空,引起人们对月球的无限遐想。

有关月球的诗歌和神话故事有许多,你知道哪些诗和故事呢?:《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同学们的诗和故事中,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离我们最近的星球,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近《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二、探究过程1、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现在,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

从中,也许你会知道,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课件出示问题: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播放录像)刚才的这段录像让我们穿越时空,在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中遨游一趟,那谁来说一说,在探月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指名说,课件出示。

小学科学课《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课《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设计

《地球的卫星——月球》“农远”教学设计适用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课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月球,作为地球的卫星,是人们最为熟悉的天体,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了解始于月球,我们的《宇宙》单元教学也始于月球。

本课的教学设计体现“科学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中心”这一基本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交流、自主探究中培养科学能力和科学素养,并能体验从中的乐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地球的卫星──月球》是一节运用已有资料理解科学进行自主探究的教学。

面对这样的非动手实验的科学课,教材上提供的信息(文字资料)是很有限的,教师该怎么备课?我想一要通读教材──补充教材的“空白点”。

比如本课教材上仅仅介绍了各个时期人类探索月球的观测工具及一些基本数据,而各个时期人类的发现,还有“人类留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的背景资料等都是教材的“空白点”。

我在课前利用农村远程教育提供的有关月球的资料,游刃有余地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认识月球,甚至在信息产生冲突时及时判断信息的正误并进行引导。

(二)、学情分析:解读学生──找准教学的“起始点”,月球在学生来看并不十分神秘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要走向哪里?教材的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活动中建构起“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在不断改进,对月球的认识不断深入、丰富,同时还有很多的疑惑期待我们进一步探索”的观念。

教材旨在通过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乐趣,更希望学生能成为天文爱好者。

因此,课前的资料搜集准备工作很重要。

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任何一方面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知道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了解自古以来,人们就不断地改进观测工具,去探索和认识月球。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有关月球的一些基本情况;知道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能与同伴一起交流和探讨一些有关月球的资料;能根据资料的特征整理制作自己的“月球卡”;在讨论交流中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并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评估。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案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认识月球与地球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关联,注重实用性,符合八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月球-地球的卫星》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宇宙观念,使学生能够理解月球的基本特征及其与地球的关系,形成对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的宏观认识。
3.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学生的表现来看,他们对月相变化的模拟实验很感兴趣,也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
4.小组讨论:围绕月球探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们的讨论十分热烈。我在这个环节中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这个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月球探测有着很高的热情,也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和强调,对于难点内容,采用动态演示、实例分析、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同时,注重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月球-地球的卫星》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夜晚是否观察过月亮,对月亮有哪些了解?”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月球的奥秘。
难点解析:月球绕地球转动过程中,太阳光照射月球的角度变化导致月相变化。
(2)潮汐现象的产生:这是物理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内容,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难点解析: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使地球上的海洋产生潮汐现象。
(3)月球探测技术:这是涉及到高科技领域的内容,学生可能感到陌生。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六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宇宙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过程与方法:1、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2、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2、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3、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教学过程】一、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离我们地球最近的星球是哪一颗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

)2、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请几位同学讲故事或者背诗:《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等故事;《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从军行》(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3、谈话: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

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地球的卫星——月球》。

(板书课题)4、阅读课本第46页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梳理板书:肉眼观察——天文望远镜——探测飞行器——登月考察)5、讨论: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知道了些什么?6、师:对这些工具,你有没有补充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月球的基本概况,包括月球的大小、形态、自转和公转等。

2. 使学生掌握月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以及月球与地球的关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观察月球的变化,深入了解月球与地球的相互作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月球的基本概况、形成与演化过程、月球与地球的关联。

2. 教学难点:月球的演化过程、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月球的奥秘。

2. 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月球的相关现象和图像。

3.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活动,增强对月球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月球图像和视频资料。

2. 月球模型、地球模型。

3. 观察月球变化的工具(如望远镜、日历等)。

五、教学内容1. 月球的基本概况:a. 月球的大小和形态b.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c. 月球的表面特征和地形2. 月球的形成与演化:a. 月球的起源假说b. 月球的演化过程c. 月球表面地貌的形成3. 月球与地球的关联:a. 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潮汐、地球自转等)b.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c. 月球资源开发和利用前景4. 观察月球:a. 指导学生观察月球的变化b. 分析月球变化的原因c. 总结月球与地球的相互作用5. 实践活动:a. 制作月球模型b. 模拟月球探测任务c. 讨论月球基地建设和发展前景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激发学生对天文知识的兴趣。

在实践活动环节,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创新的月球探索方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了解月球的基本知识,提高对地球卫星——月球的认识。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月球,激发学生对月球的好奇心。

2. 讲解月球的基本概况:使用多媒体课件,详细介绍月球的大小、形态、自转和公转等基本知识。

幼儿园科普知识——月球教案

幼儿园科普知识——月球教案

幼儿园科普知识——月球教案【教案名称】幼儿园科普知识——月球教案【适用年龄】 3-5岁【教学目标】1. 认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2. 了解月球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形状、颜色等。

3. 发展观察能力,学会观察月球,并进行简单的描绘。

【教学准备】1. 月球模型或图片2. 小黑板或白板3. 彩色粉笔或白板笔4. 单词卡片或图片【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5分钟)老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形状,孩子们回答后,再问这是地球吗?孩子们复习并学习“圆形”和“地球”的概念。

随后,老师拿出月球模型或图片,让孩子们猜测这是什么,引导孩子们认识月球。

2. 学习月球基本特征:(5分钟)老师通过月球模型或图片,向孩子们展示月球表面的一些特征,比如月球由灰色的大陆和黑色的海洋组成等,让孩子们感受月球的基本特征。

3. 认识月球是地球的卫星:(10分钟)老师为孩子们讲述,月球绕着地球转,“怎么转的啊?”孩子们会产生疑问,老师给孩子们做一个手比划,让孩子们看到月球绕着地球在空间中转动的过程。

然后老师讲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4. 观察月球:(10分钟)老师发放月球图片,让孩子们仔细观察,看月球表面有什么不同,比如山、海,或者其他的形状。

通过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球,或者画下今天观察到的月亮,鼓励孩子们进行观察,并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 温习月球知识:(5分钟)老师拿出单词卡片或图片,让孩子们快速回忆刚刚学到的月球知识,并让孩子们自己回答问题、展示自己正在学习的内容。

6. 结束活动:(5分钟)老师总结今天的活动内容,让孩子们掌握新学习的知识,并鼓励孩子们持续关注月球以及所有有趣的科学现象。

【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月球的图片,让孩子们发现月球的一些特征,比如山、海等。

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图形等形式表达观察到的月球特征。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展示月球模型,老师让孩子们看到月球的三维形态以及月球表面的特征,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月球的特点。

小学科学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小学科学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小学科学31《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地球的卫星——月球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卫星——月球。

通过互动教学和实践活动,学生们将学到月球的特点、起源、表面特征以及对地球的影响。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其特点和形成的原因。

2. 探索月球表面的特征,如山脉、峡谷和撞击坑。

3. 了解月球对地球的影响,如引潮力和日食现象。

4. 增强学生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方式。

二、教学准备:1. 显示屏或黑板2. PPT或教学素材3. 实物模型或图片素材4. 实验器材:点燃烛芯、玻璃棒等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主题(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精美的月球图片或模型,然后提问学生:月球是什么?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来回答。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并提出相关问题,引起学生们对月球的思考。

步骤二:月球的特点和形成(20分钟)通过PPT或教学素材,教师向学生们介绍月球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教师可以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结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来讲解。

为了增强学生的记忆,教师可以展示月球的不同面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索月球的表面特征。

步骤三:实验探索月球表面特征(30分钟)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物品,如点燃烛芯和玻璃棒。

教师模拟小行星撞击月球的过程,引导学生们观察实验结果。

然后,教师带领学生们一起讨论撞击坑的形成和月球表面的特征。

步骤四:月球对地球的影响(20分钟)教师使用PPT或教学素材,向学生们介绍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教师可以重点讲解引潮力和日食现象。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帮助学生们理解这些现象的原因和过程。

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疑问。

步骤五:总结和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们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月球的未来探索和研究的重要性。

最后,教师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对月球的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们用不同的方式制作月球模型,如泥土模型、纸板模型或一些创意手工品。

月球科学教案——探索月球资源的利用

月球科学教案——探索月球资源的利用

月球科学教案——探索月球资源的利用一、教学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有限的地球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探索月球资源的利用对人类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探索月球还能帮助人类更深刻地了解太空和地球,这对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背景下,探索月球资源的利用已成为当前热门的话题。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及历史2.了解月球与地球、太阳系的关系3.了解月球资源的类型、分布及利用前景4.掌握月球探测技术及其应用5.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内容1.月球基本概况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距离地球约38万公里。

经过近年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月球是由大约45亿年前一个不太稳定的天体碎块与地球相撞后的残渣和地球的部分重物质凝聚而成。

2.月球与地球、太阳系的关系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是太阳系中五颗卫星球中较大的一颗。

同时,因为地球和月球的引力相互作用,月球也会影响地球的某些现象,如潮汐等。

研究月球对推动太空科技和地球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月球上的资源月球上的资源主要包括矿物资源和氦三。

月球中的矿物主要有钛、铁、硅、铝、镁等22种。

其中钛是最主要的矿物资源,被认为是未来建立太空基地、太空工业、太空能源和航天运输系统不可缺少的材料。

由于月球不存在大气、水和生命等条件,月球上的资源相对于地球比较纯净。

4.月球探测技术月球探测技术主要包括人类月球探测和探测器。

人类的登月计划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人类共进行了6次月球登陆任务,深入了解了月球表面的地理形态、地质构造、物理化学特征和内部结构等。

而探测器则是一种无人驾驶的,它能够在月球表面上工作,进行探测任务。

目前,世界上已有多个国家的探测器在月球上进行考察,积累了许多关于月球的有价值的资料。

5.未来展望随着未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探索月球的兴趣也愈加浓厚。

未来,月球一定会成为人类探索和利用的目标,可以用来建立太空基地、太空工业、太空能源和航天运输系统等。

幼儿园科普认识月球教育教案及实践活动设计

幼儿园科普认识月球教育教案及实践活动设计

幼儿园科普认识月球教育教案及实践活动设计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

2.了解月球的形状、颜色和表面特征。

3.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和与地球的关系。

4.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内容:1.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

2.月球的形状和颜色。

3.月球的表面特征。

4.月球的运动规律和与地球的关系。

教学准备:1.月球模型。

2.月球图片和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月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吸引幼儿的兴趣,并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月球的形状、颜色和表面特征。

2.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通过观察月球模型,了解月球是地球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并理解月球的形状和颜色是如何形成的。

通过观察月球模型的表面特征,引导幼儿了解月球表面的山脉、陨石坑等特征,并与地球进行对比,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认知:让幼儿了解月球的运动规律,简单介绍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过程。

通过图示或模型,引导幼儿理解月球绕地球的轨道是近似椭圆形,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月球保持着稳定的运动。

4.拓展:引导幼儿思考月球对地球的影响。

通过问答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幼儿思考月球引潮引力,在地球潮汐形成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影响。

5.总结:幼儿对月球的认识进行总结,并鼓励他们提出更多的问题和猜想,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实践活动设计:活动名称:月球探索之旅活动目标:1.观察和描述月球的形状、颜色和表面特征。

2.增加幼儿对月球的认知和兴趣。

3.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活动准备:1.月球图片和视频资料。

2.月球模型。

3.素材:纸板、彩纸、颜料、画笔、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月球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了解幼儿对月球的了解程度。

2.制作月球模型:教师在纸板上绘制月球的形状,然后让幼儿用剪刀剪下形状并上色,再将月球的卫星和表面特征进行描绘。

最后,幼儿们用胶水将剪好、上色的月球形状粘贴在纸板上,制作出个性化的月球模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对于交流中出现的信息冲突,讨论其在哪些地方出现了信息差异?
4. 制作“月球卡”
(1) 阅读教材中的“月球卡”制作,思考自己的“月球卡”如何去设计?
(2) 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构思。
(3) 根据自己或小组内的月球资料,选择所需要的信息,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4)进行“月球卡”的展示评价活动。
二、探究:
1.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师:自古以来人们对月球就有着美好的向往,有关月球的诗歌、神话故事有许多,谁能背一首诗或讲一个故事给大家听?
师:从这些故事和诗歌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从古至今,人们就特别关注月球。那么,月球到底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让我们来看一段录像。从中,也许你会知道,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要求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对有关月亮的歌曲。和有关月亮的诗歌。讲有关月亮的故事、传说。
(2) 关于月球,你们还知道些什么?
(3) 引导语: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运动,是地球的卫星。出示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
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知道科学的进步需要永无止境的科学探索精神。
发展对宇宙天文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搜集整理月球的资料,根据资料的特征制作自己的“月球卡”。
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2018-02-10
从教学内容来看,《地球的卫星――月球》是一节典型的运用已有资料理解科学的教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想要知道更多的资讯,请多多留意CN人才网!
【一】地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板书:肉眼观察
师:到了17世纪,伽利略发明了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月球。
板书:天文望远镜
师:后来又有了无人探测器近距离对月球进行科学探测。
板书:探测飞行器
师: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了月球的表面。
板书:登月考察
讨论:从这些观测工具的发展过程中,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制作,指名展示。
小结:通过制作“月球卡”,我们发现月球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很多方面与地球不同。利用卡片的形式,能让我们清楚记清我们要掌握的知识。我希望你们把今天所学的制作记录卡的方法运用到所有的学科中。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走进了月球,了解了月球,大家又有哪些收获?
其实月球有奥秘还有很多,只要你不断追求,相信你一定能发现月球更多的奥秘,发现宇宙越来越多的奥秘。
2.制作我的“月球卡”
师:课前让大家收集了有关月球的信息,你们收集到了月球哪些方面的信息?
指名汇报。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播放录像)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收集的情况,制作我们的月球卡吧。同学们可以参照课本47页的形式去制作,也可以自己设计,只要是能把你要研究的重点问题写清楚,让别人能看明白就行了。
(3)讨论:你们从这些工具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知道了什么?
(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观察月球的工具吗?
(5)观看课件。
3. 交流有关月球的其他信息
(1) 交流(简要介绍)课前搜集的有关月球的资料。
(2) 教师要求学生们把交流内容按月球的运动、月球的基本数据、月球的地形特点、月球的其他情况进行简单的分类。
(3) 小组内将课前搜集的月球资料按照教师给定的方法进行交流和分类整理。
(4) 引导语:自古以来,人们就特别关注这个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它有哪些奥秘,人们又是怎样不断去探索认识月球的呢?
2.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
(1) 阅读教材中的插图,说说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有什么变化和发展?说说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可以分为哪些阶段?
(2)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月球的认识是怎样发展的。
(预设: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
师:在探索月球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妙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此时,你想对这些探索月球的人们说些什么?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教学难点: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和整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月球信息的图片、录像资料、书籍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地球有一个形影不离的朋友,它每天都在围绕着地球转动,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月球)对,它就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板书课题:地球的卫星―月球)
课件出示问题:在探索月球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播放录像)
师:刚才的这段录像让我们穿越时空,在人类探索月球的历程中遨游一趟,那谁来说一说,在探月的历程中,人类观察月球的工具和手段发生了哪些变化?同学们可以结合课本46页的图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说,课件出示。
师:从远古开始,人们用肉眼观察月球,用石头、木炭等来作观月记录。
【二】地球的卫星月球教案
【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诸多方面同地球不同。
2. 过程与方法
●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
●按照科学探究的要求进行信息交流、讨论,并且整理有关的信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尝试对信息的可信度进行判断是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