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总结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包括答案.doc
食品分析与检验习题和答案
![食品分析与检验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fa8eb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6f.png)
食品分析与检验习题和答案食品分析与检验习题和答案食品分析与检验是一门研究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学科,通过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微生物、物理性质等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在食品行业和相关领域中,食品分析与检验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下面是一些食品分析与检验的习题和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了解有所帮助。
习题一:什么是食品分析与检验?为什么食品分析与检验对于食品行业和相关领域来说非常重要?答案:食品分析与检验是一门研究食品质量和安全的学科,通过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微生物、物理性质等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食品分析与检验对于食品行业和相关领域来说非常重要,原因如下:1. 保障食品质量:食品分析与检验可以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添加剂、重金属等进行检测,确保食品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和法规,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2. 防止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分析与检验可以对食品中的微生物、毒素等进行检测,及早发现和预防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避免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3. 促进食品创新和研发:食品分析与检验可以对新产品的成分和性质进行分析,为食品创新和研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习题二:食品分析与检验的方法有哪些?请简要介绍其中一种方法。
答案:食品分析与检验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和微生物检验等。
其中,物理性质分析是通过对食品的外观、质地、颜色、气味等进行观察和测量,来评估食品的品质和特性。
例如,对于果汁的物理性质分析,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外观检查:观察果汁的颜色、澄清度和透明度等外观特征,判断果汁的新鲜程度和质量。
2. 酸度测定:使用酸度计测定果汁的酸度,酸度可以反映果汁中的柠檬酸、苹果酸等有机酸的含量,从而评估果汁的口感和酸甜度。
3. 密度测定:使用密度计测定果汁的密度,密度可以反映果汁中溶质的含量和浓度,从而判断果汁的稀稠度和浓度。
通过以上的物理性质分析,可以对果汁的品质和特性进行初步评估,为后续的化学成分分析和微生物检验提供参考和依据。
《食品分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食品分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2e2439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3.png)
《食品分析》练习题及答案解析食品分析绪论作业1.食品分析的学科性质与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性质:专门研究各种食物组成成分的检测方法及有关理论,进而评定食品品质的一门技术性学科;主要内容:1.食品营养成分的分析;2.食品(添加剂与有毒有害物质)安全性检测;3.食品品质分析和感官检测。
2.简单阐述食品分析方法要考虑的因素?答:食品分析方法的选择通常是要考虑到样品的分析目的,分析方法本身的特点如专一性,准确度,精密度,分析速度,设备条件,成本费用,操作要求等以及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样品的采集与处作业1、采样的定义及要求答:定义:在大量产品抽取有一定代表性的样品,供分析化验用,这项工作叫采样。
要求:(1)采集的样品应具有代表性。
以使对所取样品的测定能代表样本总体的特性。
(2)采样方法应与检测目的保持一致。
(3)采样量应满足检测精度要求,能足够供分析、复查或确证、留样用。
(4)采样过程中,应及时、准确记录采样相关信息。
(5)样品采集、运输、制备过程中应防止待测定组分发生化学变化、损失,避免样品受到污染。
水分及水分活度的测定作业1、试比较直接干燥法,减压干燥法,蒸馏法,卡尔费休法的特点及在食品中水分含量测定的适用范围。
答:直接干燥法:特点:适用范围最广泛,利用食品中水的性质,且设备简单,成本较低。
适用范围:适用于101~105℃下,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物质甚微的食品。
减压干燥法:特点:测定水分快速,简便,但其精密度较差,当样品份数较多时,效率反而降低。
适用范围:适用于糖、味精等易分解食品的干燥,不适用于添加了其他原料的糖果的测定。
蒸馏法:特点:此法为一种高效的换热方法,水分可以被迅速的移去,加热温度比直接干燥法低。
另外是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适用范围:广泛用于各类果蔬、油类等多种样品的水分的测定。
特别是香料,此法是唯一公认的水分含量的标准分析方法。
卡尔费休法:特点:费休法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液体固体、及一些气体样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也常作为水分痕量级标准分析方法,也可用于此法校定其他的测定方法。
食品分析复习题及解析
![食品分析复习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73acf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a.png)
式中:m0——空密度瓶质量,g;m1——密度瓶和水的质量,g;m2——密度瓶和样品的质量.g;0.99823——20℃时水的密度,g/cm3。
1.3说明
①本法适用于测定各种液体食品的相对密度,特别适合于样品量较少的场合,对挥发性样品也适用,结果准确,但操作较繁琐。
②测定较粘稠样液时,宜使用具有毛细管的密度瓶。
质量浓度表示:mg/L(mL)、μg/L(mL)、ng/L(mL)、pg/L()二、有效数字及其处理
⒈有效数据:指实际测得的正确数据。
⒉有效数据的保留位数:根据分析方法与仪器的精确度来决定。
一般最后一位是误差范围内值…
⒊有效数据中0的作用:P16
⒋数字修约规则:“四舍六入五成双”法则
⒌有效数据运算规则
密度瓶是测定液体相对密度的专用精密仪器,是容积固定的玻璃称量瓶,其种类和规格有多种。常用的有带温度计的精密度瓶和带毛细管的普通密度瓶。
在一定温度下,同一密度瓶分别称取等体积的样品溶液和蒸馏水的质量,两者之比即为该样品溶液的相对密度。
1.2测定方法
先把密度瓶洗干净,再依次用乙醇、乙醚洗涤,烘干并冷却后,精密称重。装满样液盖上瓶盖,置20℃水浴内浸0.5小时,使内容物的温度达到20℃,用滤纸吸去支管标线上的样液,盖上侧管帽后取出。用滤纸把瓶外擦干,置天平室内30分钟后称重。将样液倾出,洗净密度瓶,装入煮沸30分钟并冷却到20℃以下的蒸馏水,按上法操作。测出同体积20℃蒸馏水的质量。
4.真密度:某一液体在20℃时的质量与同体积纯水在4℃时的
质量之比。
5.视密度:溶液与同温度水的密度之比。以符号表示。
6.真固形物:某一溶液,当其中水分全被蒸发干涸时,所得的固形物。
因为物质一般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密度和相对密度的值都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密度应标示出测定时物质的温度,表示为。而相对密度应标示出测定时物质的温度及水的温度,表示为如,其中t1表示物质的温度,t2表示水的温度。
食品分析复习题,含答案
![食品分析复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512c27b4daa58da0114a7f.png)
食品分析:1、食品分析的范围很广泛,它包括①食品营养成分分析②食品中有害物质的分析③食品添加剂的分析④食品的感官鉴定2、样品在处理过程中既要排除干扰因素,又不致于使被测物质受到损失,而且应能使被测物质达到浓缩,从而能使被测定物得到理想的结果。
3、有机物被分解根据具体操作方法不同,又分为干法灰化和湿法消化两大类。
4、确定干燥时间的方法通常由两种,一种是干燥至恒重的方法,另一种方法是由规定干燥时间来代替干燥至恒重的方法。
5.通常采用的脂肪溶剂是无水乙醚、石油醚、氯仿—甲醇。
6、索氏提取法的原理:样品经过预处理(分散)、干燥,用无水乙醚或石油醚等溶液,回流提取,使样品中的脂肪进入溶剂中回收溶剂后得到的残留物即为脂肪(或粗脂肪)。
7、食品中测乳品的脂肪用巴布科克法和盖勃法。
8、有效碳水化合物:单糖,低聚糖,糊精,淀粉,糖原,无效化合物:果胶,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9.测糖类的澄清剂有①中性醋酸铅②碱性醋酸铅③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溶液④硫酸铜和氢氧化钠溶液⑤氢氧化铝⑥活性炭10、兰—埃农法:将样品试液滴加到一定量,沸腾着的费林氏试液中,用次甲基蓝为指示剂,必须使整个滴定过程在沸腾着的溶液中进行,以便驱除液体中的空气。
11、粗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木质素。
12、可用作凯氏定氮法的催化剂:①硫酸铜(效果最好)②氧化汞和汞③硒粉13、多数有机氯农药是极弱性化合物,它们的脂溶性较高,通常可用极性弱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14、提取液的净化方法:硫酸净化,柱层析法,液液分配15、一种吸附剂和一种单一的展开剂配合起来,都可构成一种层析系统。
16、确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有:凯氏定氮法、双缩脲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染料结合法,水杨酸比色法等17、人体需要的比较多的金属元素:钙、钠、钾三、简答题1、简述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来源。
食品的原料大部分来自与农作物。
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环境和水质中的污染情况对农作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很大。
食品检验习题及答案.docx
![食品检验习题及答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f5d77088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68.png)
食品检验习题及答案.docx第二章食品分析的基本知识1.采样之前应做那些工作?如何才能做到正确采样?2.了解样品的分类及采样时应注意的问题。
3.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选择预处理方法的原则是什么?4.常用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那些?各有什么优缺点?5.样品采集的两种方法?第三章食品的感官检测法1、说明感官检验的特点,感官检验有那些类型?答:食品的感官检验是通过人的感觉——味觉、嗅觉、视觉、触觉,以语言、文字、符号作为分析数据对食品的色泽、风味、气味、组织状态、硬度等外部特征进行评价的方法。
其目的是为了评价食品的可接受性和鉴别食品的质量。
感官检验是与仪器分析并行的重要检测手段。
按检验时所利用的感觉器官,感官检验可分为视觉检验、嗅觉检验、味觉检验和触觉检验。
进行感官检验时,通常先进行视觉检验,再进行嗅觉检验,然后进行味觉检验及触觉检验。
第四章水分测定1.确定五个在选择某些食品的水分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2.为什么要求采用标准化的方法测定水分的含量?3.在水分含量的分析中,采用真空干燥法比强力通风干燥法具有那些潜在的优势?答:真空干燥法是采用比较低的温度,在减压下进行干燥以排除水分含量。
由于本方法是在较低温度减压的条件下进行,故相比于强力通风干燥法而言更适用于在100 度以上加热容易变质,破坏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样品如糖浆,味精,砂糖,蜂蜜,果酱和脱水蔬菜等。
除此之外,两者比较真空干燥法的测量结果更接近真正水分。
4.在下列例子中,你会不会过高或过低估计被测食品的水分含量?为什么?(1)热空气干燥时: A 样品颗粒形状太大,会过低估计水分含量,因为颗粒太大样品中一部分水分深藏于样品内部,没有完全干燥出来。
B 含高浓度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会使结果偏高,高浓度化合物的挥发使干燥后样品质量比正常植低因而高估水分含量。
C 脂类氧化,是脂类和空气中的氧化物反应而质量增加,使被测水分含量比准确值低。
D 样品具有吸湿性,使结果偏低,因为热空气干燥法很难排除结晶水,而样品若吸湿了空气中的水分但没有被很好排除,湿干燥后质量高于正常值,从而低估水分含量。
食品分析详细答案
![食品分析详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123e60f5335a8102d22046.png)
1、思考题:1、采样一般分哪几个步骤进行?答:一般分三步,依次获得检样、原始样品和平均样品。
1、检样:由分析对象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集的少量物料称为检样。
2、原始样品: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
3、平均样品: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再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2、什么叫四分法?答:将样品按照测定要求磨细,过一定孔径的筛子,然后混合,平铺成圆形,分成四等分,取相对的两份混合,然后再平分,直到达到自己的要求3、什么是样品的制备?目的是什么?答:样品的制备:指对采取的样品的分取、粉碎及混匀等过程。
样品制备的目的:在于得到一个十分均匀的试验样品,使混合的样品在取任何部分检验时都能代表全部样品的成分。
4、为什么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常见的样品预处理方法有哪些?答:样品处理的目的:①使样品中的被测成分转化为便于测定的状态;②消除共存成分在测定过程中的影响和干扰;③浓缩富集被测成分。
样品处理的方法:(1)溶剂提取法:利用样品各组分在某一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将之溶解分离的方法,称为溶剂提取法。
1)浸提法:2)萃取法:(2)有机物破坏法:在高温或强烈氧化条件下,使食品中有机物质分解,并在加热过程中成气态而散逸掉。
1)干法灰化:2)湿法消化:(3)蒸馏法:(4)色层分离法:(5)磺化法和皂化法:(6) 沉淀法:。
5、你认为在一项常量分析中,应如何根据误差及有效数字的概念来指导你的操作?答:(一)误差的来源:指测得结果与真实值之差。
不可避免,但可尽量减小。
通常用:准确度、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精密度、绝对偏差与相对偏差、绝对平均偏差和相对平均偏差来表示。
(二)有效数字是指在分析工作中实际上能测量到的数字,通常包括全部准确数字和一位不确定的可疑数字,即在有效数字中,最后一位是可疑的,而且只能上下差1。
试验中记录的数字不仅代表了数量的大小,而且还反映出测量的准确程度,记录数据或计算结果应保留几位数字,需要根据使用仪器的准确度或测定方法来确定。
食品分析复习提纲(含答案)
![食品分析复习提纲(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8feebabb68a98270fefa21.png)
《食品分析》复习提纲1、食品分析的基本程序样品采集和制备,样品预处理,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
2、采样的基本步骤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由分析对象大批物料的各个部分采集的少量物料称为检样;许多份检样综合在一起称为原始样品;原始样品经过技术处理,再抽取其中的一部分供分析检验的样品称为平均样品。
3、什么是样品的预处理和样品预处理的方法有哪些为了使实验结果精确,实验前运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在完整保留被测成分的条件下,消除干扰因素、使被测组份浓缩的处理称为样品预处理。
预处理的方法有:1、有机破坏法(干法灰化、湿法消化);2、溶剂提取法(浸提法、溶剂萃取法);3、蒸馏法(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4、色层分离法(吸附色谱分离、分配色谱分离、离子交换色谱分离);5、化学分离法(磺化法和皂化法、沉淀分离法、掩蔽法);6、浓缩法。
4、食品分析方法的评价1)精密度是指多次平行测定结果相互接近的程度。
平均偏差(d)=(|d1|+|d2|+…+|d n|)/n相对平均偏差=d/x*100%标准偏差(S)=变异系数=2)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相对误差=(测定值-真实值)/真实值*100%3)灵敏度是指分析方法所能检测到的最低限量。
5、相对密度法和折光法各自可以测定什么指标?常用的密度计和折光仪有哪些?相对密度法:检验食品的纯度、浓度及判断食品的质量。
密度瓶、密度计、密度天平。
折光法:鉴别食品的组成,确定食品的浓度,判断食品的纯净程度及品质。
阿贝折光仪、手提式折光仪。
6、水分测定的三大类方法各自的原理、适用的范围1)干燥法:直接干燥法,利用加热时食品中的水分蒸发出来,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
适用于在95~105℃范围内不含或含其他挥发性成分极微且热稳定的各种食品。
减压干燥法,利用在低压下水的沸点降低的原理,在选定的真空度与加热温度下干燥到恒重。
适用于在较高温度下易受热分解、变质或不易除去结合水的食品。
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DOC)
![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3a0ef9c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72.png)
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DOC)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DOC),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检测答案,食品分析经典试题,食品分析计算题及答案,食品分析复习整理,食品分析期末试题,食品分析期末考试试题,食品分析第三版王永华,食品分析的主要内容,食品分析习题第1页共23页1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一、填空题(一)基础知识、程序1、系统误差通常可分为方法误差、试剂误差及仪器误差,在食品分析中消除该误差的常用手段有:回收率实验、做空白试验和仪器校正。
2、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保留备查3、精密度通常用偏差来表示,而准确度通常用误差来表示。
4、样品保存的原则是干燥、低温、避光、密封。
5、食品分析技术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感官分析法6、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保留备查8、均匀的固体样品如奶粉,同一批号的产品,采样次数可按(填公式)决定,所以,200袋面粉采样10次。
12、化学试剂的等级AR、CP、LR分别代表分析纯、化学纯、实验室级13、移液管的使用步骤可以归纳为一吸二擦三定四转移14、称取20.00g系指称量的精密度为0.1。
15、根据四舍六入五成双的原则,64.705、37.735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应为64.70、37.7416、按有效数字计算规则,3.40+5.728+1.00421,0.03260某0.00814,0.0326某0.00814计算结果分别应保留3、4和3位有效数字。
(二)水分1、测定面包中水分含量时,要求准备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玻璃称量瓶、常温常压干燥箱、干燥器因为面包中水分含量>14%,故通常采用两步干燥法进行测定,恒重要求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小于2mg2、取一洁净的称量瓶在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后称得重量为 3.1200g,准确称取全脂乳2.0008g放入称量瓶中,置于105℃的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重,称得质量为4.8250g,则全脂乳粉的水分含量为14.8%3、测定样品中水分含量:对于样品是易分解的食品,通常用减压干燥方法;对于样品中含有较多易挥发的成分,通常选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于样品中水分含量为痕量,通常选用卡尔费休法4、共沸蒸馏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时,常用的有机溶剂有苯、甲苯、二甲苯5、测定蔬菜中水分含量时,要求准备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常温常压干燥箱、干燥器、称量瓶因为蔬菜中水分含量>14%,故通常采用两步干燥法进行测定,恒重要求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小于2mg6、糖果中水分测定应采用减压干燥法,温度一般为55-65℃,真空度为40~53kPa(三)灰分1、样品中灰分的过程中,加速样品灰化的方法有:加入去离子水;加入疏松剂碳酸铵;加入几滴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DOC),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检测答案,食品分析经典试题,食品分析计算题及答案,食品分析复习整理,食品分析期末试题,食品分析期末考试试题,食品分析第三版王永华,食品分析的主要内容,食品分析习题硝酸或双氧水;加入助灰化剂硝酸镁、醋酸镁。
食品分析试卷(有答案)(食品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食品分析试卷(有答案)(食品分析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04f075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0.png)
《食品分析与检验》试题一、填空题(1分/空,共40分)1、费林试剂由甲、乙溶液组成,甲为硫酸铜溶液,乙为氢氧化钠和酒石酸钾钠溶液。
2、国家标准规定的对各类食品的检测项目都是从人的感官、理化、卫生三个方面进行。
3、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包括样品的采集、制备、预处理、样品的检验和结果计算。
4、人的感觉可以分为视觉、嗅觉、听觉、味觉和触觉。
5、液态食品相对密度的测量方法有密度计法、密度瓶法、比重天平法。
6、糖锤计在蒸馏水中为 0 ºBx ,读数为35ºBx时蔗糖的质量浓度为 35% 。
7、食品分析与检验可以分为食品营养成分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有毒有害物质分析、食品感官鉴定。
(感官检验物理检验化学检验仪器分析)8、样品的制备的目的是保证样品十分均匀,使样品其中任何部分都能代表被测物料的成分。
9、利用旋光仪测定旋光性物质的旋光度以确定其含量的分析方法叫旋光法。
10、液体及半固体样品如植物油、酒类,取样量为。
11、均匀的固体样品如奶粉,同一批号的产品,采样次数可按(填公式)决定,所以,200袋面粉采样 10 次。
12、还原糖通常用氧化剂斐林试剂为标准溶液进行测定。
指示剂是次甲基蓝。
13、堆状的散粒状样品,则应在一堆样品的四周及顶部分上、中、下三个部位,用双套回转采样管插入取样。
14、纯蔗糖溶液的折射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
蔗糖中固形物含量越高,折射率也越高。
15、测量食品的折射率可以用阿贝折射仪和手提式折射仪。
二、选择题(1.5分/题,共36分)1、应用旋光仪测量旋光性物质的旋光度以确定其含量的分析方法叫( C )A、比重计法B、折光法C、旋光法D、容量法2、用普通比重计测出的是( A )A、相对密度B、质量分数C、糖液浓度D、酒精浓度3、乳稠计的读数为20时,相当于( C )A、相对密度为20B、相对密度为20%C、相对密度为1.020D、相对密度为0.204、密度是指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 D )A、体积B、容积C、重量D、质量5、发酵酒指含糖或淀粉原料经过糖化后( B )而制得的酒。
2食分习题有答案(食品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2食分习题有答案(食品分析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3c2f24c76eeaeaad1f330db.png)
习题一绪论一、填空题1、食品分析的内容包括食品营养成份的分析,食品添加剂的分析,食品有害物质的分析,微生物检验,食品的感官鉴定,其中的属于理化检验的内容。
2、食品分析必须懂得正确采样,而要做到正确采样则必须做到,否则检测结果不仅毫无价值,还会导致错误结论。
3、采样一般分为三步,依次获得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
检样是指,原始样品是指,平均样品是指。
采样的方式有,通常采用方式。
样品采集完后,应该在盛装样品的器具上贴好标签,标签上应注明的项目有,,,,。
4、样品的制备是指,其目的是。
5、样品的预处理的目的是,预处理的方法有。
6.干法灰化是把样品放入中高温灼烧至。
湿法消化是在样品中加入并加热消煮,使样品中物质分解,氧化,而使物质转化为无机状态存在于消化液中。
7.溶剂浸提法是指,又称为。
溶剂萃取法是在样品液中加入一种溶剂,这种溶剂称为,使待测成分从中转移到中而得到分离。
8、蒸馏法的蒸馏方式有等。
9.色谱分离根据分离原理的不同,有等分离方法。
10.化学分离法主要有。
11.样品经处理后的处理液体积较大,待测试成份浓度太低,此时应进行浓缩,以提高被测组分的浓度,常用的浓缩方法有。
12.称量样品时,使用的容器越大,称量出的样品误差越(大或小)。
二.问答题:1、食品检验的一般程序分为几个步骤?2、如何评价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如何评价分析结果的可靠性?3、某同学对面粉的灰分进行次测定,其数值为:0.62%, 0.63% , 0.65%, 0.42%, 0.68%,请问他报告的测定结果应为多少?(要写出数据处理过程)三.选择题:1.对样品进行理化检验时,采集样品必须有()(1)代表性(2)典型性(3)随意性(4)适时性2.使空白测定值较低的样品处理方法是()(1)湿法消化(2)干法灰化(3)萃取(4)蒸馏3.常压干法灰化的温度一般是()(1)100~150℃(2)500~600℃(3)200~300℃4.可用“四分法”制备平均样品的是()(1)稻谷(2)蜂蜜(3)鲜乳(4)苹果5.湿法消化方法通常采用的消化剂是()(1)强还原剂(2)强萃取剂(3)强氧化剂(4)强吸附剂6.选择萃取的深剂时,萃取剂与原溶剂()。
食品分析总复习.doc
![食品分析总复习.doc](https://img.taocdn.com/s3/m/042bda7b6f1aff00bed51edc.png)
食品检验与分析总复习第一章绪论1、食品分析检验的内容:感观检验、营养成分检验、添加剂的检验、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第二章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采样:从大量的分析对象中抽取冇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作为分析材料,这项工作叫釆样。
2、空白实验:不加试样外,与样品进行平行操作,用于扣除试剂本底对照实验:用己知溶液代替试液,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试验3、采样遵循的原则:代表性、典型性、适时性、程序原则4、程序:样站的采集、制备和保存、样品的预处理、成分分析、数据记录,整理、分析报告的撰写。
5、四分法:6、样品预处理原则:①消除干扰因索;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③使被测纽分浓缩7、样品预处理方法:有机物破坏法、蒸懈法、溶剂提取法、色层分离法、化学分离法、浓缩法8、干法灰化法:优点:①此法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故空白值低。
②灰分体积小,可处理较多的样品,可富集被测组分。
③有机物分解彻底,操作简单。
缺点:①所需时间长。
②因温度高易造成易挥发元索的损失。
③堆竭有吸留作川,使测定结果和回收率降低。
9、湿法消化法:优点:①有机物分解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②由于加热温度低,可减少金属挥发逸散的损失。
缺点:①产牛有害气体。
②初期易产牛大量泡沫外溢。
③试剂用量大, 空口值偏高第四章食品的物理检测法1、相对密度:某一温度下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某一温度下水的质量Z比2、折光法:通过测虽物质的折光率来鉴别物质的组成,确定物质的纯度、浓度及判断物质的品质的分析方法称为折光法3、阿贝折射仪使用方法:(1)折光仪的校正:通常用蒸憎水\标准玻璃块\漠化蔡进行校准;⑵样液测定:①以脱脂棉球蘸取乙醇擦净棱镜表面,挥干乙醇。
滴加1・2滴样液于下面棱镜的中央。
迅速闭合两块棱镜,调节反光镜,使两镜筒内视野最亮。
②由H镜观察,转动棱镜旋钮,使视野出现明暗两部分。
③旋转色散补偿器旋钮,使视野中只有黑口两色。
④旋转棱镜旋钮,使明暗分界线在十字线交叉点⑤从读数镜筒中读取折射率或质量百分浓度。
食物分析试卷有答案(食物分析期末温习资料
![食物分析试卷有答案(食物分析期末温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5104480b28ea81c759f5785a.png)
《食物分析与查验》试题14、纯蔗糖溶液的折射率随浓度升高而增加。
蔗糖中固形物含量越高,折射率也越高。
1五、测量食物的折射率可以用阿贝折射仪和手提式折射仪。
二、选择题(分/题,共36分)一、应用旋光仪测量旋光性物质的旋光度以肯定其含量的分析方式叫( C )A、比重计法B、折光法C、旋光法D、容量法二、用普通比重计测出的是( A )A、相对密度B、质量分数C、糖液浓度D、酒精浓度3、乳稠计的读数为20时,相当于( C )A、相对密度为20B、相对密度为20%C、相对密度为D、相对密度为4、密度是指物质在必然温度下单位体积的( D )A、体积B、容积C、重量D、质量五、发酵酒指含糖或淀粉原料通过糖化后( B )而制得的酒。
A、经蒸馏B、不经蒸馏C、加热煮沸D、过滤六、比重天平是利用( A )制成的测定液体相对密度的特种天平。
A、阿基米德原理B、杠杆原理C、稀释定理D万有引力7、23℃时测量食物的含糖量,在糖锤度计上读数为°Bx',23℃时温度校正值为,则校正后糖锤度为( D )A、24.08B、C、°Bx 'D、°Bx'八、光的折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由于( D )A、光在各类介质中行进方式不同造成的B、光是直线传播的C、两种介质不同造成的D、光在各类介质中行进的速度不同造成的九、3ºBe'表示( B )A、相对密度为3%B、质量分数为3%C、体积分数为3%D、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10、不均匀的固体样品如肉类取( C )为分析样品。
A、1 KgB、2 KgC、KgD、1一、测定液体食物中酒精的含量,测得四次的数据别离如下:%,%,%,%,则此组数据( E )(Q逸=)A、%应该逸出B、%应该逸出C、%应该逸出D、%应该逸出E、都应保留1二、对于同一物质的溶液来讲,其折射率大小与其浓度成( A )A、正比B、反比C、没有关系D、有关系,但不是简单的正比或反比关系13、要测定牛乳产品的相对密度,可以选用( C )A、普通比重计B、酒精计C、乳稠计D、波美表14、当Cl2为(大气压)、[Cl-]=L时的电极电位是( D )V。
食品分析复习题题目及答案
![食品分析复习题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de1aef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0c.png)
食品分析复习题题目及答案食品分析复习题一、填空题(一)基础知识、程序1、系统误差通常可分为方法误差、试剂误差及仪器误差,在食品分析中消除该误差的常用手段有:回收率实验、做空白试验和仪器校正。
2、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保留备查。
3、精密度通常用偏差来表示,而准确度通常用误差来表示。
4、样品保存的原则是干燥、低温、避光、密封。
5、食品分析技术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感官分析法。
6、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保留备查。
8、均匀的固体样品如奶粉,同一批号的产品,采样次数可按(填公式)决定,所以,200袋面粉采样10次。
9、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包括采样、制备、预处理、成分分析和数据记录与处理10、食品分析与检验可以分为物理检验、化学检验、仪器检验、感官检验。
样品的制备的目的是保证样品均匀一致,使样品其中任何部分都能代表被测物料的成分。
11、国家标准规定的对各类食品的检测项目都是从人的感官、理化、卫生指标三个方面进行。
12、化学试剂的等级AR、CP、LR分别代表分析纯、化学纯、实验室级。
13、移液管的使用步骤能够归纳为一吸二擦三定四转移。
14、称取20.00g系指称量的精密度为0.1。
15、根据四舍六入五成双的原则,64.705、37.735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应为64.70、37.74。
16、按有效数字计算规则,3.40+5.728+1.,0.×0.,0.0326×0.计算成效分别应保留3、4和3位有效数字。
17、液体及半固体样品如植物油、酒类,取样量为500ML。
(二)水分1、测定面包中水分含量时,要求准备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玻璃称量瓶、常温常压干燥箱、干燥器。
因为面包中水分含量>14%,故通常接纳两步干燥法进行测定,恒重要求两次丈量成效之差小于2mg。
2、取一洁净的称量瓶在干燥箱中干燥至恒重后称得重量为3.1200g,准确称取全脂乳2.0008g放入称量瓶中,置于105℃的干燥箱内干燥至恒重,称得质量为 4.8250g,则全脂乳粉的水分含量为14.8%3、测定样品中水分含量:对于样品是易分解的食品,通常用减压干燥方法;对于样品中含有较多易挥发的成分,通常选用水蒸气蒸馏法;对于样品中水分含量为痕量,通常选用卡尔费休法。
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
![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e16514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e.png)
(一)基础知识、程序1、简述样品采集、制备、保存的总原则?并简述什么叫四分法采样?答:样品采集的原则:所采集的样品要能够代表所要检测食品的性质。
样品制备的原则:制备的样品的各个部分的性质要保持一致。
样品保存的原则:干燥、低温、密封、避光四分法采样: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积在一张干净平整的纸上,用洁净的玻棒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圆锥形,将锥顶压平成一圆台,使圆台厚度约为3cm;划“+”字等分为四份,取对角2份其余弃去,将剩下2份按上法再行混合,四分取其二,重复操作至剩余量为所需样品量为止。
2、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简述样品预处理所要达到的要求?答:为了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处于适当的状态,以适应分析测定方法的需求,必须对食品试样进行预处理。
样品预备处理的要求:①消除干扰因素。
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③应能使被测定物质达到浓缩。
(二)水分1、试设计测定果汁(鲜橙多)中水分含量的实验方案。
(6分)仪器设备:蒸发皿,常温常压干燥箱,干燥器,电子天平,玻璃棒,海砂。
样品:鲜橙多。
(1)蒸发皿恒重:洗净f 烘干一做标记一加海砂+玻璃棒一105℃烘箱干燥1h -干燥器冷却0.5h -称重一再次干燥0.5h -冷却称重f重复以上操作直至相邻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f记录质量m1。
(2)样品预处理:准确称量10-15g(M)果汁于已烘干至恒重的蒸发皿内,置于沸水浴上不断搅拌,蒸发至近干,擦去皿底的水滴;(3)移入干燥箱中105c干燥至恒重,记录质量m2。
(4)计算,根据下列公式计算该试样中水分含量,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X = M一(m2—W * 100(g/100g)M2.采用常压干燥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样品应当符合的条件?(6分)1)水分是样品中唯一的挥发物质,不含或含其它挥发性成分极微。
2)水分可以较彻底地被去除,即含胶态物质、含结合水量少。
因为常压很难把结合水除去,只能用真空干燥除去结合水。
3)在加热过程中,样品中的其它组分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重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对热稳定的食品。
食品分析检验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检验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9aee0d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8.png)
食品分析检验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通常采用哪种方法?A. 凯氏定氮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原子吸收光谱法答案:A2. 食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不包括以下哪种?A. 干燥箱法B. 蒸馏法C. 卡尔·费休法D. 红外光谱法答案:D3. 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苯甲酸钠的检测方法是什么?A. 薄层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质谱法D. 电化学分析法答案:B4. 食品中重金属铅的测定方法通常采用哪种?A. 原子吸收光谱法B. 紫外分光光度法C. 红外光谱法D. 质谱法答案:A5. 食品中添加的人工色素胭脂红的检测方法是什么?A. 高效液相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薄层色谱法D. 质谱法答案:A6. 食品中添加的甜味剂糖精钠的检测方法是什么?A. 薄层色谱法B. 气相色谱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质谱法答案:B7. 食品中添加的抗氧化剂BHA的检测方法是什么?A. 薄层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气相色谱法答案:B8. 食品中添加的乳化剂单甘酯的检测方法是什么?A. 薄层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气相色谱法答案:B9. 食品中添加的增稠剂黄原胶的检测方法是什么?A. 薄层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气相色谱法答案:B10. 食品中添加的防腐剂山梨酸钾的检测方法是什么?A. 薄层色谱法B. 高效液相色谱法C. 紫外分光光度法D. 气相色谱法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食品中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以下哪些?A. 防腐剂B. 抗氧化剂C. 着色剂D. 甜味剂答案:ABCD2. 食品中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以下哪些?A. 蛋白质B. 脂肪C. 碳水化合物D. 维生素答案:ABCD3. 食品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包括以下哪些?A. 铅B. 汞C. 镉D. 砷答案:ABCD4. 食品中常见的微生物检测项目包括以下哪些?A. 大肠杆菌B. 沙门氏菌C. 金黄色葡萄球菌D. 李斯特菌答案:ABCD5. 食品中常见的农药残留检测项目包括以下哪些?A. 有机磷类B. 有机氯类C. 氨基甲酸酯类D. 拟除虫菊酯类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只有凯氏定氮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分析复习整理及习题检测答案食品分析复习题一、填空题(一)基础知识、程序1、系统误差通常可分为方法误差、试剂误差及仪器误差,在食品分析中消除该误差的常用手段有:回收率实验、做空白试验和仪器校正。
2、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检验、复检、保留备查。
3、精密度通常用偏差来表示,而准确度通常用误差来表示。
4、样品保存的原则是干燥、低温、避光、密封。
5、食品分析技术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感官分析法。
6、样品采样数量为:样品一式三份,分别供7、根据误差的来源不同,可以将误差分为检验、复检、保留备查。
偶然误差和系统误差。
9、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包括采样、制备、预处理、成分分析和数据记录与处理10、食品分析与检验可以分为物理检验、检验。
样品的制备的目的是保证样品均匀一致被测物料的成分。
11、国家标准规定的对各类食品的检测项目都是从人的化学检验、仪器检验、感官,使样品其中任何部分都能代表感官、理化、卫生指标三个方面进行。
12、化学试剂的等级AR、CP、LR 分别代表分析纯、化学纯、实验室级。
13、移液管的使用步骤可以归纳为一吸二擦三定四转移。
14、称取 20.00g 系指称量的精密度为0.1。
15、根据四舍六入五成双的原则,64.705 、37.735 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应为64.70、37.74。
16、按有效数字计算规则, 3.40+5.728+1.00421,0.03260×0.00814,0.0326× 0.00814计算结果分别应保留3、4和3位有效数字。
17、液体及半固体样品如植物油、酒类,取样量为500ML。
(二)水分1、测定面包中水分含量时,要求准备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温常压干燥箱、干燥器。
因为面包中水分含量>14%, 进行测定,恒重要求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小于 2mg。
玻璃称量瓶、常故通常采用两步干燥法3、测定样品中水分含量:对于样品是易分解的食品,通常用对于样品中含有较多易挥发的成分,通常选用水蒸气蒸馏法减压干燥方法;;对于样品中水分含量为痕量,通常选用卡尔费休法。
4、共沸蒸馏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时,常用的有机溶剂有苯、甲苯、二甲苯。
5、测定蔬菜中水分含量时,要求准备的仪器设备有:分析天平、常温常压干燥箱、干燥恒重要求两次测量结果之差小于 2mg。
6、糖果中水分测定应采用减压干燥法,温度一般为55-65℃,真空度为40~53kPa。
(三)灰分1、样品中灰分的过程中, 加速样品灰化的方法有:加入去离子水;加入疏松剂碳酸铵;加入几滴硝酸或双氧水;加入助灰化剂硝酸镁、醋酸镁。
2、样品灰分测定前,瓷坩埚的预处理方法为用盐酸(1+4)溶液煮1-2h ,洗净晾干后在外壁及盖上标记,置于马弗炉上恒重。
做标记应用三氯化铁(5g/L)和等量蓝墨水的混合液。
马佛炉的灰化温度一般为550℃,灰化结束后,待马弗炉温度降到200℃时取出坩埚。
(四)酸度1、测定食品酸度时,要求所用的水必须为新煮沸后并冷却的蒸馏水,目的是除去其中的二氧化碳。
3、食品中的总酸度测定,一般以食品中具有代表性的酸的含量来表示。
牛乳酸度以乳酸表示,肉、水产品以乳酸表示,蔬菜类以草酸,苹果类、柑橘类水果分别以苹果酸、柠檬酸表示。
4、食品的酸度通常用总酸度(滴定酸度)、挥发酸度、有效酸度来表示,测定方法分别为直接 / 酸碱滴定法、蒸馏法、电位法。
(五)脂类1、测定食品中脂类时,常用的提取剂中乙醚和石油醚只能直接提取游离的脂肪。
2、测定牛乳中脂肪含量时,常用的方法有碱性乙醚提取法/ 罗紫—哥特法和巴布科克氏法。
3、测定含磷脂较多的鱼、肉、蛋制品中脂肪含量常采用氯仿 - 甲醇法。
测定一般食品中总脂肪含量常采用酸水解法。
(六)蛋白质、氨基酸1、采用凯氏定氮法,添加 4 2 4 催化作用、作碱性反应的指示CuSO和 K SO的作用是剂、消化终点的指示剂和提高溶液的沸点,加速有机物的分解。
2、凯氏定氮法测定蛋白质步骤分为湿法消化,碱化蒸馏;硼酸吸收;盐酸标定。
3、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测氨基酸总量,取等量的两份样品,分别在两份样品中加入中性红和百里酚酞作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分别呈琥珀色和淡蓝颜色。
4、食品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方法有电位滴定法、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该方法的作用原理是利用氨基酸的两性性质,甲醛的作用是固定氨基。
(七)糖类1、测定样品中糖类时,常用的澄清剂有中性醋酸铅,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硫酸铜和氢氧化钠。
2、某样品经水解后,其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为20.0%,若换算为淀粉,则其含量为18.0%若换算为蔗糖,则其含量为19.0%3、常用的糖类提取剂有水和乙醇。
4、还原糖通常用氧化剂费林试剂为标准溶液进行测定。
指示剂是次甲基蓝。
5、提取样品中糖类时,常用的提取剂有水、乙醇;一般食品中还原糖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滴定法和高锰酸钾法,分别选择乙酸锌和亚铁氰化钾、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做澄清剂,果蔬中还原糖提取时澄清剂应选择直接滴定法。
6、直接滴定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时候,滴定必须在沸腾的条件下进行,原因本反应以次甲基蓝的氧化态蓝色变为无色的还原态,来指示滴定终点。
次甲基蓝变色反应是可逆的,还原型次甲基蓝遇氧气又会被氧化成蓝色氧化型,此外氧化亚铜极其不稳定,易被空气中氧气氧化,保持沸腾,使上升蒸汽防止氧气进入,避免次甲基蓝和氧化亚铜被氧化。
7、费林试剂由甲、乙溶液组成,甲为硫酸铜和次甲基,乙为氢氧化钠、碱性酒石酸铜、亚铁氰化钾(八)维生素2、测定蔬菜中V C含量时,加入草酸溶液的作用是防止V C被氧化。
3、固液层析法分离样品,主要是利用固体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吸附力的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
(九)矿物质1、测定食品中汞含量时,一般不能用干法灰化进行预处理。
2、测定食品中微量元素的分离浓缩方法是金属螯合物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色谱法。
3、测定食品中微量元素时,通常要加入哪种类型试剂:还原剂;掩蔽剂;鏊合剂来排除干扰。
4、分光光度法测样品中铁的含量时,加入盐酸羟胺试剂可防止三价铁转变为二价铁。
5、测定微量元素时,消除其他元素干扰的方法是金属螯合物溶剂萃取法和离子交换色谱法。
五、简答题(一)基础知识、程序1、简述样品采集、制备、保存的总原则?并简述什么叫四分法采样?答:样品采集的原则:所采集的样品要能够代表所要检测食品的性质。
样品制备的原则:制备的样品的各个部分的性质要保持一致。
样品保存的原则:干燥、低温、密封、避光四分法采样:将原始样品充分混合均匀后,堆积在一张干净平整的纸上,用洁净的玻棒充分搅拌均匀后堆成一圆锥形,将锥顶压平成一圆台,使圆台厚度约为 3cm;划“ +”字等分为四份,取对角 2 份其余弃去,将剩下 2 份按上法再行混合,四分取其二,重复操作至剩余量为所需样品量为止。
2、为什么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简述样品预处理所要达到的要求?答:为了使试样中的待测组分处于适当的状态,以适应分析测定方法的需求,必须对食品试样进行预处理。
样品预备处理的要求:①消除干扰因素。
②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③应能使被测定物质达到浓缩。
(二)水分2.采用常压干燥法测定样品中的水分,样品应当符合的条件?(6分)1)水分是样品中唯一的挥发物质,不含或含其它挥发性成分极微。
2)水分可以较彻底地被去除,即含胶态物质、含结合水量少。
因为常压很难把结合水除去,只能用真空干燥除去结合水。
3)在加热过程中,样品中的其它组分由于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重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对热稳定的食品。
(三)灰分1、为什么将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与无机盐含量有什么区别?样品在灰化之前为什么要进行炭化?( 6 分)因为食品中灰分的无机成分与食品中原来的无机成分并不完全相同。
所以我们把经高温灼烧后的残留物称为粗灰分。
区别:A、灰化时,某些易挥发的无机元素,如氯、碘、铅等,会挥发散失,磷、硫等也能以含氧酸的形式挥发散失,使这些成分减少。
B、灰化时,某些金属氧化物会吸收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而形成碳酸盐,又使无机成分增加。
炭化原因:A、炭化可防止在灼烧时,因温度高而试样中的水分急剧蒸发使试样飞扬。
B、可防止糖、蛋白质、淀粉等易发泡膨胀的物质在高温下发泡膨胀而溢出坩埚。
C、不经炭化而直接灰化,碳粒易包住,灰化不完全。
2、简述灰分测定和水分测定过程中的恒重操作的异同点?并简述水分测定过程中如何进行恒重操作?( 6 分)答:相同:样品和器皿都需要恒重;恒重的原理相同不同点:恒重操作的时间不同,水分干燥2-4h ,灰分灰化时间长恒重操作的仪器不同:水分用称量皿和烘箱,灰分用坩埚和马弗炉恒重操作的标准不同:水分前后两次测量差≤2mg,灰分前后两次测量差≤0.5mg恒重操作的温度不同:水分干燥95-105 ℃,灰分灰化约550℃水分恒重操作:称量皿恒重:称量皿洗净擦干后标号→干燥箱(95-105 ℃)干燥1-2h ,盖子斜支→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准确称重→再放回烘箱干燥30min →冷却称重→恒重(前后两次测量差≤2mg)样品恒重:称适量样品于干燥皿中→干燥箱(95-105 ℃)干燥2-4h ,盖子斜支→干燥器冷却至室温→准确称重→再放回烘箱干燥1h→冷却称重→恒重(前后两次测量差≤2mg)(四)酸度1、有一食醋试样,欲测定其总酸度,因颜色过深,用滴定法终点难以判断,故拟用电位法滴定,如何进行测定?写出具体的测定方案?( 6 分)答:用 PH计来判断终点。
仪器 :pH 计,磁力搅拌器,150mL烧杯 ,5mL 移液管。
试剂: 0.1mol/LNaOH 标准滴定液,无CO2蒸馏水。
(五)脂类1、测定脂肪时常用的提取剂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如何?测定一般食品(结合态脂肪少)的脂肪含量用什么方法?测定乳及乳制品中脂肪含量用什么方法?对于含磷脂较多的鱼、贝、肉、蛋等,测定其脂肪含量用什么方法?( 6 分)答:( 1)常用的提取剂有:无水乙醚、石油醚、氯仿-甲醇。
①乙醚优点:溶解脂肪能力强,便宜,沸点低(34.6 ℃)缺点:易燃,易爆(空气中最大允许浓度为400ppm),易饱和约2%的水分,含水后可抽提出糖分等非脂成分,且含水乙醚的抽提能力下降(用无水乙醚,且样品必须预先烘干),只能提取游离脂肪②石油醚优点:比乙醚不易燃,比乙醚憎水,允许样品有少量水分缺点:溶解脂肪能力比乙醚弱,沸点高为35-38 ℃,只能提取游离脂肪③氯仿-甲醇特点:可提取结合脂肪酸如磷脂、脂蛋白。
( 3 分)(3)一般食品可用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
乳及乳制品可用罗紫 - 哥特里法(碱性乙醚法)和巴布科克法。
测定含磷脂的结合态脂类的脂肪含量用氯仿-甲醇提取法。
( 3 分)2、简述用索氏提取法测定脂类含量,当抽提完毕后,如何回收提取剂,提取剂的特点?( 6 分)答:回收提取剂:取出滤纸包,按原来的装置继续提取,当抽提器内的液面与虹吸管还有一定差距时取下抽提器,用空试剂瓶在抽提器下端接住,稍倾斜抽提器,使乙醚发生虹吸现象,从下端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