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见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合集下载

泵的分类及原理介绍

泵的分类及原理介绍

泵的分类及原理介绍泵是一种将液体、气体或混合物通过机械或其他方式加压输送的设备。

根据其原理和用途的不同,泵可以分为许多种类。

接下来我们将对常见的泵进行分类及原理介绍。

一、按工作原理分类1.位移泵:位移泵通过改变容积来输送介质。

常见的位移泵有柱塞泵、齿轮泵、回转泵等。

柱塞泵是利用柱塞在缸体内上下运动来改变容积,从而实现液体输送的泵。

齿轮泵是利用齿轮在相互啮合的作用下推动液体流动。

回转泵是通过转子的回转来改变容积,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2.离心泵:离心泵是利用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

它通过高速旋转的叶轮将液体吸入并向外甩出,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离心泵适用于输送纯液体、悬浮固体颗粒较小的液体和气体溶液。

3.动力泵:动力泵是利用压力能、动能或其他能源将液体加压并输送的泵。

常见的动力泵有蒸汽泵、气动泵、电磁泵等。

蒸汽泵是利用蒸汽的高温和压力来增加液体的能量,使其流动。

气动泵是通过气体的压缩和膨胀来驱动液体的输送。

电磁泵是利用电磁力将液体加压并输送的泵。

二、按用途分类1.给水泵:给水泵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供水系统中的给水输送。

它能够将地下水或水源进行加压,使之能够进入管道系统,满足生产和生活用水的需求。

2.污水泵:污水泵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工业废水处理、农田排涝等场合。

它能够将含有固体颗粒和有机物质的污水进行输送,防止污水积聚和环境污染。

3.石油泵:石油泵主要用于原油或液化气的输送与加压,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油田开发等领域。

石油泵可以分为离心泵、柱塞泵、活塞泵等多种类型。

4.化工泵:化工泵适用于输送各种化学液体、腐蚀性介质和高温介质。

它具有耐腐蚀、耐高温、防爆等特点,可适应化工生产过程中各种复杂的工况要求。

5.消防泵:消防泵是用于消防系统中的供水设备,能够在火灾发生时迅速将水源输送到火灾现场,满足灭火的需要。

消防泵通常要求具备高扬程、大流量、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以上仅是泵的分类及原理的简要介绍,泵的种类还有很多,每种泵都有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各种各样的泵及工作原理

各种各样的泵及工作原理

各种各样的泵及工作原理泵是一种常见的机械设备,用于输送、提升或压缩液体或气体。

泵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泵及其工作原理。

1.离心泵:离心泵是最常见的一种泵,利用离心力将液体推向出口。

其主要部件包括叶轮、泵壳和轴承。

当泵的叶轮旋转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液体被推向出口。

离心泵广泛用于供水、排水、冷却系统等。

2.容积泵:容积泵通过改变腔体的体积来输送液体。

常见的容积泵包括柱塞泵和螺杆泵。

柱塞泵通过柱塞在腔体内移动来改变腔体体积,从而实现液体的输送。

螺杆泵则通过螺杆的旋转来推动液体向出口流动。

3.压力泵:压力泵主要用于提供高压液体或气体,常见的压力泵有柱塞泵和活塞泵。

这些泵通过柱塞或活塞的横向运动将液体或气体压缩,并将其推送到高压区域。

4.磁力泵:磁力泵是一种无轴封的泵,通过磁力耦合将动力传输给叶轮。

这种设计消除了传统泵中的轴封泄漏问题,使磁力泵在腐蚀性液体或可能引起泄漏的液体中得到广泛应用。

5.真空泵:真空泵主要用于抽取气体并创造真空环境。

常见的真空泵有旋片泵、阻隔泵和根式泵。

旋片泵通过旋转的叶片创造真空,阻隔泵通过中间物体与气体进行隔离,而根式泵则通过双罗茨齿轮的运动来抽取气体。

6.潜水泵:潜水泵主要用于从井或水体中抽水。

潜水泵通常被置于液体中,通过旋转的叶轮将液体吸入并推向出口。

这种泵适用于向上抽水,可以广泛用于农田灌溉、市政排水等领域。

这些只是泵的一些常见类型,实际上还有很多不同的泵种。

每种泵的工作原理都有不同,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改变压力、容积或离心力来实现液体或气体的输送。

在选择泵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工作条件来选择最合适的泵类型。

泵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泵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泵的分类和工作原理泵是一种通过机械或物理手段将流体抽出或输送到一定高度或压力的装置。

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和使用场景,泵可以分为多种分类,如离心泵、容积泵、轴流泵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泵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1.离心泵离心泵是一种通过离心力将流体抽出或输送的泵,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转子的高速旋转产生离心力,使流体产生压力差进而实现流体的输送。

离心泵由负责产生离心力的叶轮和调节液流方向的导流器组成。

离心泵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排水等。

2.容积泵容积泵是一种通过容积变化来抽出或输送流体的泵。

根据容积变化的方式,容积泵可以分为柱塞泵、螺杆泵、齿轮泵等。

容积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柱塞、螺杆或齿轮等零件的运动,使流体在泵腔内的容积发生变化,从而实现抽出或输送流体。

容积泵具有较高的压力和输送能力,适用于高粘度流体的输送。

3.轴流泵轴流泵是一种通过涡旋流使流体产生压力差从而实现流体的抽出或输送的泵。

轴流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叶轮的旋转,将流体的能量转化为动能和压能。

叶轮与泵体之间形成的导流腔使流体产生涡旋流,并将流体压力增加。

轴流泵适用于输送大流量的低粘度液体,广泛应用于农业灌溉、排水和污水处理等领域。

4.混流泵混流泵是一种综合了离心泵和轴流泵特点的泵,其工作原理是离心力和轴向力共同作用下将流体抽出或输送。

混流泵的转子具有离心泵的离心力作用,叶片的形状也兼具轴流泵的特点,使得混流泵在输出流量大的同时,能够产生较高的压力。

混流泵适用于中等流量和中等压力的场景,如城市给排水系统和工业生产中的循环冷却系统。

以上是几种常见泵的分类和工作原理。

不同类型的泵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使用场景。

理解和掌握泵的分类和工作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泵,提高工作效率和操作安全性。

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泵是一种通过机械或物理方式将液体或气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的设备。

根据泵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的不同,泵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以下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泵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

1.位移泵位移泵是通过不断改变腔室体积来输送流体的。

根据腔室体积的变化方式,位移泵可以进一步分为柱塞泵、齿轮泵、螺杆泵和轴向柱塞泵等。

-柱塞泵是通过柱塞在缸体内的来回运动改变腔室的体积,从而实现流体的输送。

柱塞泵具有输送精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常用于高压工况。

-齿轮泵是通过齿轮的旋转来改变腔室的体积,实现流体的输送。

齿轮泵结构简单、体积小,常用于中低压工况。

-螺杆泵是通过螺杆与外壳的配合来改变腔室的体积,实现流体的输送。

螺杆泵具有自吸能力强、输送流体稠度范围广的特点,常用于流体粘度较高的工况。

-轴向柱塞泵是通过轴向柱塞在缸体内的往复运动改变腔室的体积,实现流体的输送。

轴向柱塞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常用于高速工况。

2.轴流泵和离心泵轴流泵和离心泵是根据流体运动的方式来分类的。

-轴流泵是通过叶轮产生的离心力将流体从中心向外推动,实现流体的输送。

轴流泵常用于大流量、低扬程的工况,例如排水、灌溉等。

-离心泵是通过叶轮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流体从中心向外抛出,实现流体的输送。

离心泵常用于中、高扬程的工况,例如给水、供暖等。

3.定量泵和变量泵定量泵是以恒定的排量来输送流体的,而变量泵则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排量。

-定量泵常用于对流体的压力和流量要求较为稳定的工况,例如润滑系统。

-变量泵可以根据系统需要来调节流量和压力,常用于需要灵活性和可调性的工况,例如液压系统。

除了以上列举的泵的分类,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泵,例如真空泵、潜水泵、磁力泵等。

这些泵根据其特殊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有着各自的特点和用途。

总结起来,泵可以根据其工作原理、流体输送方式、排量调节方式等来分类。

不同类型的泵适用于不同的工况,可以满足各种不同的流体输送需求。

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及设计选型

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及设计选型

泵的分类工作原理及设计选型泵是一种用来输送液体或气体的机械装置。

根据其分类、工作原理及设计选型进行详细介绍如下:一、泵的分类:根据使用介质的不同,泵可以分为液体泵和气体泵两大类。

1.液体泵:液体泵主要分为离心泵、容积泵和其他特殊泵。

-离心泵:离心泵是一种通过离心力将液体或气体从中心向外排放的泵。

它是常见的、使用最广泛的泵之一,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靠转子(叶轮)的旋转来使液体在泵内产生离心力,从而将液体通过出口排放出去。

-容积泵:容积泵又称为正排量泵,它是通过改变泵腔内的容积来输送或吸排液体的泵。

容积泵可以分为柱塞泵、齿轮泵、螺杆泵等几种不同的类型,各种类型的容积泵在工作原理上略有差异,但都是通过改变容积来完成液体的输送。

2.气体泵:气体泵主要分为离心式压缩机和容积式压缩机两种。

-离心式压缩机:离心式压缩机是一种通过离心力将气体从中心向外压缩的泵。

它和离心泵的工作原理相似,但用途不同,离心式压缩机主要用于将气体压缩为高压。

-容积式压缩机:容积式压缩机是通过改变气体腔体的容积来实现气体的压缩和输送。

它可以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分为往复式压缩机和回转式压缩机两种。

二、泵的工作原理:不同类型的泵有不同的工作原理,以下以离心泵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转子的旋转来产生离心力,从而将液体从中心向外排放。

离心泵主要由转子、定子、进出口管道组成。

转子叶轮是离心泵的核心,它的叶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迅速旋转,从而将液体从进口吸入泵内,然后通过离心力的作用将液体从出口排放出去。

定子是转子的外壳,它通过密封与叶轮形成泵腔,并通过进出口管道与外界相连。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化为以下几个步骤:1.液体从进口进入泵腔,被叶轮叶片吸入。

2.转子的旋转使液体产生离心力,将液体从泵腔的中心向外推送。

3.推送出去的液体通过出口排放,进入管道或其他设备。

三、泵的设计选型:在进行泵的设计选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流量要求:根据液体或气体输送的流量要求,选择适合的泵类型和尺寸。

泵的分类

泵的分类

泵的分类按工作原理分:1.容积式泵靠工作部件的运动造成工作容积周期性地增大和缩小而吸排液体,并靠工作部件的挤压而直接使液体的压力能增加。

根据运动部件运动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往复泵和回转泵两类。

根据运动部件结构不同,有:活塞泵和柱塞泵;有齿轮泵、螺杆泵、叶片泵和水环泵。

2.叶轮式泵叶轮式泵是靠叶轮带动液体高速回转而把机械能传递给所输送的液体。

根据泵的叶轮和流道结构特点的不同可分为:1)离心泵2)轴流泵3)混流泵4)旋涡泵。

3.喷射式泵是靠工作流体产生的高速射流引射流体,然后再通过动量交换而使被引射流体的能量增加。

4.泵的其它分类泵还可以按泵轴位置分为:1)立式泵2)卧式泵按吸口数目分为:1)单吸泵(single suction pump)2)双吸泵(double suction pump)按驱动泵的原动机来分:1)电动泵2)汽轮机泵3)柴油机泵一、泵的分类与用途1、泵的分类离心泵叶片式轴流泵漩涡泵往复泵:活塞泵、柱塞泵、隔膜泵泵容积式回转泵:齿轮泵、螺杆泵、滑片泵其他类型泵:喷射泵、真空泵1)、容积泵:依靠工作室容积的连续改变而提高液体压力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如:往复泵、齿轮泵等)。

2)、叶片泵:依靠旋转的叶轮在旋转过程中,由于叶片和液体的相互作用,叶片将机械能传给液体,使液体的压力能增加,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如离心泵)。

3)、流体动力作用泵:它是利用一种带压的工作流体在泵内通过,从而达到输送另一种液体的目的(如:喷射泵)。

2、泵的用途泵是一种输送流体的通用机械,在石油、化工装置中原料、回流、中间产品、溶剂等液体、气体的输送、循环和增压等都需泵来完成。

由于各个装置工艺的不同,所需泵的形式和数量也不同,每个装置少则10~20台泵,多则100~150台泵。

如果没有泵,装置中物料加热、反应、分离等工艺过程就无法进行。

可见泵在石油化工装置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各种泵中,以离心泵应用最为广泛,由于它的流量、扬程及性能范围均较大,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操作平稳、维修方便等优点,所以占化工生产用泵的80%以上。

泵 的分类

泵 的分类

泵的分类泵是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实现流体输送或压缩的设备。

泵的种类繁多,按其原理分类分为多种类型。

根据驱动方式、结构形式、使用场合及流体性质等方面的不同,泵也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别。

下面就是泵的主要分类。

一、按工作原理分类(一)容积泵容积泵也称为位移泵,是由一个或多个容积不断变化的腔室构成,通过这些容积变化,将流体从吸入端吸入,到排出端排出的一种泵。

按其容积变化的形式不同,可分为柱塞泵、液压隔膜泵、旋转齿轮泵、螺杆泵、滑片泵、推动式泵等。

(二)离心泵离心泵是利用离心力将液体送至出口的泵,其主要工作原理是通过离心叶轮的旋转,使液体沿轴线方向进入泵内,然后受到离心力的作用,从泵的中心位置向外偏移,最终流出泵口。

离心泵使用广泛,常见于水处理、石油化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按输送介质不同,离心泵还可分为清水泵、烟气净化泵、磁力泵、热水泵等。

二、按驱动方式分类电动泵是利用电机作为动力来源,进而实现泵的运转的一种泵。

可以通过不同的电动机选择不同的功率和性能,泵可用于不同的场合和液体运输介质。

一般情况下,电动泵速度均较为稳定,且使用很方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泵类型。

气动泵是一种利用压缩空气或其他气体做动力源的泵。

通过调节压缩空气的出入口,气体驱动泵的活塞或隔膜前后摆动,运送液体。

气动泵具有统一性、应用范围广、比较节能、维修方便等优点。

三、按结构形式分类单级泵是一种由一个叶轮和一个泵体构成的泵类。

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小,通常用于家庭、工业、实验室等一些微型的流体处理工作。

多级泵的结构形式是利用多个叶轮分级分步压缩泵送的介质,提高泵的扬程和流量,可用于长距离输送和高扬程的液体,比如石油、天然气等。

其结构也相对较为复杂,体积较大。

四、按用途分类潜水泵是一种利用电机驱动,能够下潜到介质中直接将介质抽到地面或者抽掉介质底层的泵。

潜水泵主要适用于清水、污水、海水、油、酸碱等各种液体的输送,常用于工矿企业、市政工程、建筑等行业。

磁力泵是一种采用永磁体和同步旋转器构成的磁阻转子,无需配合接触,从而使产品无泄漏的泵,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制药和食品等行业。

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

泵的分类及工作原理泵是一种能够将液体或气体从低压区域输送到高压区域的机械设备。

根据其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泵可以分为很多种类。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泵及其工作原理。

1. 偏心齿轮泵(Gear Pump):偏心齿轮泵是一种通过齿轮间的间隙来吸入和排出液体的泵。

当齿轮旋转时,通过齿轮的啮合使液体从吸入口吸入,然后通过齿轮齿间的间隙被排出。

这种泵结构简单,性能稳定,适用于处理高黏度的液体。

2. 离心泵(Centrifugal Pump):离心泵是利用离心力将液体输送到高压区域的泵。

它由进口口、叶轮、弯管、出口口和电机等部件组成。

当电机带动叶轮旋转时,通过叶轮的离心作用使液体从进口口吸入并迅速被推向出口口。

离心泵结构简单,具有流量大、扬程高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3. 渣浆泵(Slurry Pump):渣浆泵是专门用于输送高浓度固体颗粒的泵。

它的结构与离心泵类似,但相对于离心泵,渣浆泵更加耐磨和耐腐蚀。

渣浆泵通过搅拌和高速旋转将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并通过离心力将混合物推向目标区域。

4. 涡轮泵(Turbine Pump):涡轮泵是一种利用涡轮叶轮的高速旋转来传输液体的泵。

涡轮泵由进口口、叶轮、出口口和电机等部件组成。

电机带动叶轮高速旋转时,液体受到离心力的作用,被推向出口口。

涡轮泵适用于要求低压区域的高流量和低扬程的场合。

5. 多级泵(Multistage Pump):多级泵是由多个泵腔组成的泵,每个泵腔都可以独立进行工作。

多级泵的每个泵腔都由进口口、出口口和叶轮等组成,液体会在每个泵腔中产生一次增压,最终达到所需的高压。

多级泵适用于要求高压的场合。

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能源(如电机或发动机)驱动泵体进行工作。

在泵体内部,液体通过进口口进入泵体,然后被泵的机械结构(如叶轮,齿轮或柱塞)吸入。

经过相应的液压能转换之后,液体被推入出口口并送到需要的地方。

在泵的工作过程中,为了确保液体的顺利传输,泵需要克服系统中的摩擦阻力、惯性阻力和重力阻力等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常见泵的分类和工作原理泵是输送液体或使液体增压的机械。

它将原动机的机械能或其他外部能量传送给液体,使液体能量增加,主要用来输送液体包括水、油、酸碱液、乳化液、悬乳液和液态金属等,也可输送液体、气体混合物以及含悬浮固体物的液体。

水泵性能的技术参数有流量、吸程、扬程、轴功率、水功率、效率等;根据不同的工作原理可分为容积水泵、叶片泵等类型。

容积泵是利用其工作室容积的变化来传递能量;叶片泵是利用回转叶片与水的相互作用来传递能量,有离心泵、轴流泵和混流泵等类型。

第一节泵的分类及在电厂中的应用一、泵的分类(一)按照泵的工作原理来分类,泵可分为以下几类1、容积式泵容积式泵是指靠工作部件的运动造成工作容积周期性地增大和缩小而吸排液体,并靠工作部件的挤压而直接使液体的压力能增加。

容积泵根据运动部件运动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往复泵和回转泵两类。

按运动部件结构不同有:活塞泵和柱塞泵,有齿轮泵、螺杆泵、叶片泵和水环泵。

2、叶轮式泵叶轮式泵是靠叶轮带动液体高速回转而把机械能传递给所输送的液体。

根据泵的叶轮和流道结构特点的不同,叶轮式泵又可分为:离心泵(centrifugal pump)轴流泵(axial pump)混流泵(mixed-flow pump)旋涡泵(peripheral pump)喷射式泵(jet pump)(二)其它分类1、泵还可以按泵轴位置分为:(1)立式泵(vertical pump)(2)卧式泵(horizontal pump)2、按吸口数目分为:(1)单吸泵 (single suction pump)(2)双吸泵 (double suction pump)3、按驱动泵的原动机来分:(1)电动泵(motor pump )(2)汽轮机泵(steam turbine pump)(3)柴油机泵(diesel pump)(4)气动隔膜泵(diaphragm pump如图16-1 为泵的分类图16-1 泵的分类二、各种类型泵在电厂中的典型应用第二节离心泵的理论基础知识离心泵主要包括两个部分:1.旋转的叶轮和泵轴(旋转部件)。

2.由泵壳、填料函和轴承组成的静止部件。

正常运行时,叶轮高速旋转,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位于叶轮中心的流体被甩向外周并获得了能量,使流向叶轮外周的液体的静压强提高,流速增大。

液体离开叶轮进入蜗壳内,在蜗壳内液体的部分动能会转换成静压能。

于是较高压强的液体从泵的排出口进入排出管路,被输送到所需的管路系统。

同时,叶轮中心由于液体的离开而形成真空,如果管路系统合适,则外界的液体会源源不断地吸入叶轮中心,以满足水泵连续运行的要求。

如图16-2所示。

图16-2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一、离心泵的性能参数(一)流量指泵在单位时间内能抽出多少体积或质量的水。

体积流量一般用m3/min、m3/h 等来表示。

(二)扬程又称水头,是指被抽送的单位质量液体从水泵进口到出口能量增加的数值,除以重力加速度,用H表示,单位是m。

(三)功率是指水泵在单位时间(S)内所作功的大小,单位是KW。

水泵的功率可分为有效功率和轴功率。

1、有效功率又称输出功率:指泵内水流实际所得到的功率,用符号P0表示。

2、轴功率:轴功率又称输人功率,是指动力机传给泵轴的功率,用符号P表示。

轴功率和有效功率之差为泵内的损失功率,其大小可用泵的效率来计量。

(四)效率反映了水泵对动力机传来动力的利用情况。

它是衡量水泵工作效能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用符号 表示。

(五)转速指泵轴每分钟旋转的次数,用符号n表示,单位是r/min.(六)汽蚀余量汽蚀余量是指在泵吸入口处单位重量液体所具有的超过汽化压力的富余能量。

单位用m标注,用NPSH表示。

二、离心泵的性能曲线泵的性能曲线,标志着泵的性能。

泵各个性能参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可以用一组性能曲线来表达。

对每一台泵来讲,当一台泵的转速一定时,通过试验的方法,可以绘制出相应的一组性能曲线,即水泵的基本性能曲线。

性能曲线一般以流量为横坐标,用扬程、功率、效率和汽蚀余量为纵坐标来绘制曲线。

(一)流量与扬程曲线图16-3 离心泵的流量与扬程的曲线如图16-3所示,水泵作为一种通过管道来提升或移动流体的机械。

水泵能提升流体到达垂直管道的A点,即流量为零,泵的作功只是与流体的重力与质量相等。

(即流体的势能)因此,A点也被称为关断水头(SHUTOFF-HEAD);如果想象转动出水管从A点到F点,则水管变为水平管,则泵出的流体的势能变为零而流量变为最大值。

可以看出,调整出水管道的倾斜角度(即调整出水管道的阻力),即可得到我们想要的流量和扬程。

(二)流量与效率曲线如图16-4所示,离心泵效率曲线可以看作是一条弹道曲线,其效率表现为从其最高效率点(BEP)向两侧下降的变化趋势。

即泵的效率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到达高效点后,其效率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减少。

图16-4泵的流量与效率曲线(三)流量与功率曲线一般来讲,离心泵的轴功率随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曲线有上升的特点。

(但在一些特殊的泵中,其功率会保持直线甚至会随流量的增加而下降)当流量为零时,轴功率最小。

因此,为便于离心泵的启动和防止超载,启动时,应将出水管路上的阀门关闭,启动后再逐渐打开。

轴流泵的启动与离心泵相反。

如图16-5所示。

图16-5离心泵的流量与功率的曲线(四)流量与汽蚀余量曲线NPSHr(the Net Positive Suction Head required)-即泵的必需汽蚀余量,它代表了泵的最低运行要求,如果泵的入口压力未达到规定的NPSHr,则泵就会发生汽蚀不能运行。

离心泵的汽蚀余量曲线一般设计为:当流量从零和高效区之间变化时,其NPSHr几乎是一条直线或有很小的变化,但是通过高效区的范围后,则其NPSHr会以指数变化剧增。

如图16-6所示。

图16-6 离心泵的流量与NPSHr的关系图16-7离心泵的性能曲线总结:如图16-7为离心泵的性能曲线。

(1)当泵运行在“A”点时,其对应的流量为“Q”,扬程为“H”;此时泵的效率最高,其能耗也在中间水平,同时其必需汽蚀余量也处于将要剧升的边缘。

(2)当泵运行到“B”点时,其流量减少而压头升高。

泵运行在高效率区的左边,其效率下降损失增加。

但其功率相应减少,NPSHr也相应减少。

但是,由于效率的下降和流量的减少,泵开始振动并加热泵内的流体。

当热量不能被流体带走时,温度就会升高,达到对应的饱和温度后,液体开始汽化,引起泵的振动和损坏。

(3)当泵运行在“C”点时,其流量增加而压头降低。

同时泵的效率也下降。

泵的功率会升高甚至会过负荷。

而泵的NPSHr迅速增加,离开泵的流量大于进入泵的流量,泵内压力变低,当达到对应压力、温度下的饱和状态时,泵内的液体开始汽化沸腾,泵开始发生汽蚀,引起泵的损坏。

如图16-8所示。

图16-8泵的叶轮因汽蚀损坏图图16-9泵的运行区域图总之,对于泵的运行来讲,正常运行时泵应运行在“A”区,如图16-9所示。

此时泵的效率最高,能耗利用率最好。

为了避免泵的损坏,泵的运行要避开“C”“D”区。

而可以短时间运行在“B”区。

“B”区在“A”区的左边,即在高效区的左边,此时泵的效率较差,损失较多。

同时其轴向推力也较大,易造成推力轴承的损坏。

所以为了保证泵的运行安全,可以按照泵的相似定律来对泵进行改造或改变泵的转速,以达到在保证泵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满足系统流量和压力的要求。

对于运行人员,我们要熟悉泵的运行曲线并熟练地应用它们,只要泵运行在高效区内并很好地作好维护工作,它就能保证安全长期运行。

三、泵在系统中的运行所有泵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系统运行要求的。

这个要求即是系统的总动力水头(TDH)(Total Dynamic Head).泵的运行状态随着系统的改变而改变。

如系统所需的流量改变,则对应的泵的工作点也会改变,即泵的压头、效率、NPSHr都随着变化。

如果变化太大,则就会影响泵的安全经济运行。

(一)系统的总动力水头(TDH)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Hs-静压头(the static head)。

是指泵送液体的来源和目的地之间的高度差,当泵入口的液体表面位置不同时,其静压头是不同的。

2.Hp-压力水头(the pressure head) 。

它表示液体表面的压力之差。

3.Hv-速度水头(the velociyt head)。

它表示液体流过系统时的能量消耗。

Hv=v2.式中2gv-液体流经管道时的速度。

g-重力加速度。

4.Hf-摩擦水头(friction head).它表示液化流经系统时的摩擦损失。

(1)对于管道:Hf=Kf×L(16-1)100式中:Kf-每种材料直径管道每一百米的摩擦常数。

(可通过查表获得)L-实际管道的长度(2)对于阀门和异型件:Hf=K×Hv(16-2)100式中:K-各种阀门及异型件的摩擦常数。

(可通过查表获得)综上所述:总动力水头(TDH)= Hs+ Hp+ Hv+ Hf(二)泵的工作点如图16-10所示:当泵在一个系统中正常运行时,泵对液体的耗功与系统对液体的总动力水头(TDH)是相平衡的。

但是强调的是,随着系统的变化,如阀门的开闭,由TDH也发生的变化,其平衡就会打破,泵的工作点也就发生了变化。

所以在设计之初,我们必须计算好系统的TDH,并选择合适的泵,使总动力水头(TDH)与最高效率点(BEP)相匹配。

图16-10泵的运行曲线四.泵的相似定律与变转速运行在电力生产中,变转速的泵随处可见,如由液力偶合器带的给水泵或由小汽轮机接带的水泵、风机等等。

特别是近年来变频装置的成熟与普及,使得变速泵的运行越来越多。

它可以减少管道的节流损失,更加节能。

所以我们应掌握变频泵的运行规律。

(一)泵的相似定律的前提条件:1.几何相似 — 两台水泵在结构上完全相仿,对应尺寸的比值相同,叶片数、对应角相等;2.运动相似 — 两台水泵内对应点的液体流动相仿,速度大小的比值相同、方向一致(即速度三角形相似);3.动力相似 — 两台水泵内对应点的液体惯性力、黏性力等的比值相同 (二) 符合相似条件的两台水泵,以下各式成立:Q2Q1=n2n1(D2D1)3(16-3) H2H1=(n2n1)2 (D2D1)2 (16-4)P2P1=(n2n1)3(D2D1)5(ρ2ρ1) (16-5)式中 :Q1,Q2 — 泵1、泵2的流量; n1,n2 — 泵1、泵2的泵轴转速; D1、D2 — 泵1、泵2叶轮外径; P1,P2 — 泵1、泵2、的轴功率; ρ1、ρ2 — 泵1、泵2、输送介质的密度(两相似泵可以近似地认为容积率、水力效率、机械效率相等。

) 对于同一台泵来讲,相似定律则可写成:Q2Q1=n2n1 (16-6)H2H1=(n2n1)2(16-7) P2P1=(n2n1)3(16-6)式中:Q----泵的流量,m 3/s H----泵的扬程,m P----泵的功率,kw n----泵的转速,r/min从上式看出,对于变转速泵,其流量的变化与转速的一次方而正比;扬程与转速的二次方成正比;功率与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