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及测试题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某同学为探究FeCl3与KI反应是否存在反应限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FeCl3溶液、KI 溶液浓度均为0.1mo1・L-1),最合理的方案是A.方案1 B.方案2 C.方案3 D.方案4【答案】D【详解】KI溶液和FeCl3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Fe2+和I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2I-═2Fe2++I2,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CCl4,如有机层呈紫红色,则说明生成碘;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呈血红色,这是Fe3+的特殊反应,所以可滴加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发生Fe3++3SCN-═Fe(SCN)3,就说明Fe3+没有反应完,故D正确。
2.工业合成氨反应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氨的正、逆反应的焓变相同B.若使用催化剂,生成等量的NH3需要的时间更短C.在该过程中,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氨气分子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答案】B【详解】A.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的焓变数值相同,但符号相反,A错误;B,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等量的NH3需要的时间更短,B正确;C.N原子和H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形成的是极性键,C错误;D.根据图示,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键释放的能量,D 错误; 答案选B 。
3.对于反应aA+bB =dD+eE ,该化学反应速率定义为v =()v A a=()v B b=()v D d=()v E e。
式中v (X)指物质X=(X=A 、B 、C 、D)的反应速率,a 、b 、d 、e 是化学计量数。
298k 时,测得溶液中的反应H 2O 2+2HI =2H 2O+I 2在不同浓度时化学反应速率v 见下表:A .实验1、2中,22(H O )v 相等B .将浓度均为-10.200mol L ⋅的22H O 溶液和HI 溶液等体积混合,则-110.0304mol L s v -=⋅⋅C .v 与“HI 和22H O 浓度的乘积”的比值为常数D .实验4中,反应5s 后22H O 浓度减少了10.0760mol L -⋅ 【答案】C 【详解】A .实验2中c (HI)>实验1中c (HI),故实验2的v (H 2O 2)大于实验1,故A 项说法错误;B .将浓度均为0.200 mol•L -1的H 2O 2溶液和HI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 (H 2O 2)=c (HI)=0.100mol•L -1,则v =0.00760 mol•L -1•s -1,故B 项说法错误;C .实验1:()()22HI H O v c c =0.007600.10.1⨯=0.76,实验2:()()22HI H O v c c =0.01520.20.1⨯=0.76,实验3:()()22HI H O v c c =0.02280.30.1⨯=0.76,实验4:()()22HI H O v c c =0.01520.10.2⨯=0.76,因此v 与“HI 和H 2O 2浓度的乘积”的比值为常数,故C项说法正确;D .v (H 2O 2)表示的是平均化学反应速率,因此无法计算反应5s 后H 2O 2的浓度变化,故D 项说法错误;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的是C 项,故答案为C 。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总结及测试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总结巩固与测试一、重点聚焦(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变化——吸热或放热E1>E2新化学键的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小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该反应就是吸热反应。
E1<E2新化学键的形成所释放的能量大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该反应就是放热反应。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①燃烧反应;②中和反应;③物质的缓慢氧化;④金属与水或酸反应;⑤部分化合反应。
吸热反应:①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Ba(OH)2·8H2O+2NH4Cl==2NH3↑+BaCl2+10H2O;②大多数分解反应。
③CO2+C2CO ④C+H2O(g)CO+H2(3)中和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2)原电池概念: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3)原电池的结构:(4)形成原电池的条件:①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单质)作电极②电极材料插入电解质溶液中③两极相连构成闭合回路④在电极上能自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5)原电池的表示方法总的来说,原电池中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①负极反应:由于负极是电子流出的电极,所以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表示负极反应的式子叫做负极反应式。
铜、锌和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Zn-2e-==Zn2+(氧化反应)②正极反应:由于正极是电子流入的电极,所以正极上发生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表示正极反应的式子叫做正极反应式。
铜、锌和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的正极反应式是:2H++2e-==H2↑(还原反应)(6)原电池的判断方法①据组成原电池的两极材料判断:一般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为正极。
②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而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③据原电池内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定向移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
人教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1)
人教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A2(g)+B2(g)2AB(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A.速率之比ν(A2) :ν(B2) :ν(AB)=1:1:2B.浓度之比c(A2): c(B2): c(AB)=1:1:2C.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同时消耗n mol A2D.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答案】D【详解】A.它们的速率之比虽然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但并不能表示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A不正确;B.平衡状态下的各组分的浓度之比通常不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只有它们的浓度不持不变状态才是平衡状态,所以B不正确;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同时消耗n mol A2,只描述了正反应速率,不能表示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C不正确;D. 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说明各组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了,所以是平衡状态。
【点睛】一个可逆反应是否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可从两方面判断;一是看正反应速率是否等于逆反应速率,两个速率必须能代表正、逆两个方向,然后它们的数值之比还得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具备这两点才能确定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二是判断物理量是否为变量,变量不变达平衡。
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B.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D.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答案】D【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或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热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A项,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不选;B项,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为吸热反应,故B不选;C项,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不选;D项,可燃物的燃烧以及酸碱中和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故D可选;故答案选D。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如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要吸收热量,在化学上叫做吸热反应。
贵州省普通高中学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贵州省普通高中学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该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为v=k•c m(NO)•c n(H2)(k、m、n待测),其反应包含下列两步:①2NO+H2═N2+H2O2(慢)②H2O2+H2═2H2O(快)T℃时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整个反应速度由第①步反应决定B.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C.该反应速率表达式:v=5000c2(NO)•c(H2)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H=-664kJ•mol-1【答案】B【解析】【详解】A.①2NO+H2═N2+H2O2(慢),②H2O2+H2═2H2O(快),反应历程中反应慢的决定反应速率,整个反应速度由第①步反应决定,故A正确;B.反应①难以进行,说明反应的活化能高,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故B错误;C.比较图表Ⅰ、Ⅱ数据可知NO浓度不变,氢气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一倍,Ⅲ、Ⅳ数据分析,H2浓度不变,NO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增大到4倍,据此得到速率方程,v=Kc2(NO)•c(H2),依据Ⅰ中数据计算K=5000,则速率方程v=5000c2(NO)•c(H2),故C正确;D.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生成28gN2放热664KJ,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H=-664kJ•mol-1,故D正确;故选B。
2.Mg-H2O2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
该电池以海水为电解质溶液,示意图如图。
该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g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B.H2O2在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石墨电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D.溶液中Cl-向正极移动【答案】C【分析】镁、过氧化氢和海水形成原电池,镁做负极发生氧化反应,过氧化氢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过氧化氢做氧化剂被还原为OH-,溶液pH增大,原电池中阴离子移向负极。
荆门市高中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钠与水反应B.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混合反应C.硫磺在氧气里燃烧D.镁溶于盐酸2.运用DFT计算研究HCOOH在不同催化剂(Pd和Rh)表面分解产生H2的部分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表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COOH吸附在催化剂表面是一个吸热过程B.HCOO*+H*═CO2+2H*是该历程的决速步骤C.该反应过程中存在C-H键的断裂和C=O键的生成D.Pd和Rh作催化剂时HCOOH分解产生H2的反应热相同3.在2A(s)+B(g) ⇌ 3C(g)+4D(g)反应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5 mol/(L•s)B.v(B)=0.2 mol/(L•s)C.v(C)=18 mol/(L•min)D.v(D)=0.6 mol/(L•s)4.足量的铁粉和适量的盐酸反应,向其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时,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产生H2的总量的是①锌粉②浓盐酸③石墨粉④醋酸钠⑤硫酸铜⑥硝酸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③⑥D.②④⑤5.某含氯有机污染物X可通过加入高锰酸钾溶液除去,经处理后X转变为氯化物和CO2,而高锰酸根离子则转变为MnO2,部分物质和离子间量的关系为2KMnO4~X~3Cl-~2CO2.常温下,在某密闭容器中进行上述反应,测得c(KMnO4)与时间的关系如表所示。
时间/min0246……c(KMnO4)/(mol/L) 1.00.700.500.40……A.除去X的反应先慢后快,生成物MnO2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0~6 min内平均反应速率v(Cl-)=0.15 mol/(L·min)C.当反应耗时8 min时,c(KMnO4)<0.30 mol/LD.随着反应的进行(忽略溶液体积变化),c(K+)逐渐降低6.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浸入电解质溶液,B不易腐蚀,将A 与D用导线连接浸入电解质溶液电流从A流向D,无明显变化,若将B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D>C>A>B B.D>A>B>C C.D>B>A>C D.B>A>D>C 7.节能减排是保护环境的有力手段,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处理工业尾气中的硫化氢具有明显优势。
高中化学必修二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知识点复习及练习(有答案)非常详细
必修二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变更》复习一、化学反应的速度和限度 1. 化学反应速率(v )⑴ 定义:用来衡量化学反应的快慢,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变更 ⑵ 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内反应浓度的削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⑶ 计算公式:v=Δc/Δt (υ:平均速率,Δc :浓度变更,Δt :时间)单位:mol/(L •s )应速率不变。
(2)、惰性气体对于速率的影响:①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但是各分化学反应速率 意义:衡量化学反应快慢物理量 表达式:v = △c/△t 【单位:mol/(L ·min)或mol/(L ·s) 】 简洁计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也等于各物质的浓度变更量之比 影响因素 内因:反应物的结构的性质 外因 浓度: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加快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温度:上升温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 催化剂:运用催化剂可以改变更学反应速率 其他因素:固体的表面积、光、超声波、溶剂压强(气体): 增大压强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反之减小速率压不变,各物质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温恒体时: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2.化学反应限度:大多数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故化学反应都有肯定的限度;可逆反应的限度以到达化学平衡状态为止。
在肯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各组分浓度不再变更时,反应到达化学平衡状态。
(1)化学平衡定义:化学平衡状态:肯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更组成成分浓度不再变更,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2)化学平衡的特征:动:动态平衡等:υ(正)=υ(逆)≠0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更变:假如外界条件的变更,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3)化学平衡必需是可逆反应在肯定条件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反应条件的限制,可以变更或稳定反应速率,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须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化学反应的利用和限制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及测试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及测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及测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及测试题(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一、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实质、特征和规律实质: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特征:既有新物质生成又有能量的变化遵循的规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2、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形式:常以热能、电能、光能等形式表现出来二、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定义: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叫反应的焓变,符号是△H,单位常用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4、计算方法:△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据此,可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注意】(1)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只是引发反应的条件,与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并无直接关系。
许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引发反应,也有部分吸热反应不需加热,在常温时就可以进行。
三、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1)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归纳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X2(g) +Y2(g)⇌2Z (g)。
已知X2、Y2和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1、0.3mol·L-1、0.2mol·L-1,当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Y2为0.2mol·L-1B.Z为0.3mol·L-1C.X2为0.2mol·L-1D.Z为0.4mol·L-1【答案】B【详解】A.若Y2为0.2mol·L-1,Y2减少0.1mol·L-1,根据方程式,消耗X2 0.1mol·L-1,则X2的浓度0,可逆反应不可能彻底进行,故不选A;B.若Z为0.3mol·L-1,Z增加0.1mol·L-1,根据方程式,消耗X2 0.05mol·L-1、消耗Y20.05mol·L-1,则平衡时X2的浓度为0.05mol·L-1、Y2的浓度为0.25mol·L-1,符合可逆反应的特征,故选B;C.若X2为0.2mol·L-1,X2增加0.1mol·L-1,根据方程式,消耗Z 0.2mol·L-1,则Z的浓度0,可逆反应不可能彻底进行,故不选C;D.若Z为0.4mol·L-1,Z增加0.2mol·L-1,根据方程式,消耗X2 0.1mol·L-1、消耗Y2 0.1mol·L-1,则平衡时X2的浓度为0、Y2的浓度为0.2mol·L-1,可逆反应不可能彻底进行,故不选D;选B。
2.工业合成氨反应在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成氨的正、逆反应的焓变相同B.若使用催化剂,生成等量的NH3需要的时间更短C.在该过程中,N原子和H原子形成了含有非极性键的氨气分子D.合成氨反应中,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大于生成物形成新键释放的能量【答案】B【详解】A.在可逆反应中,正反应和逆反应的焓变数值相同,但符号相反,A错误;B,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生成等量的NH3需要的时间更短,B正确;C.N原子和H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不同,形成的是极性键,C错误;D.根据图示,合成氨反应是放热反应,因此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形成键释放的能量,D错误;答案选B。
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一定温度时,向2.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
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t / s02468n(SO3) / mol00.81.4 1.8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前2 s 的平均速率v(O2) = 0.4 mol·L-1·s-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体积压缩到1.0 L,平衡常数将增大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 mol SO3,达到平衡时,SO3的转化率小于10%D.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2 mol SO2、1 mol O2,反应达到新平衡时() ()32n SOn O减小【答案】C【详解】A.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当n(SO3)=1.8mol,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在前2s的平均速率v(SO3)=0.8mol÷2L÷2s=0.2mol·L-1·s-1,同一可逆反应中同一段时间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v(O2)=0.5v(SO3)=0.5×0.2mol·L-1·s-1=0.1mol·L-1·s-1,故A错误;B.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与压强、物质浓度都无关,故B错误;C.原平衡,SO2的转化率为1.8mol÷2mol×100%=90%。
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SO3时,将建立等效平衡,SO3的转化率等于10%,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充入4 molSO3,相当于对原平衡加压,SO3的转化率减小,应小于10%,故C正确;D.保持温度不变,向该容器中再充入2molSO2、1molO2,相当于缩小容器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正向移动,三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增加,氧气的物质的量减少,所以() ()32n SOn O增大,故D错误。
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
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归纳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D 【详解】A .铝不能滴落下来,好像有一层膜兜着并不是因为铝熔点高,而是因为加热时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熔点很高的氧化铝,故A 错误;B .生成的HCl 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液滴,出现白雾并不是白烟,故B 错误;C .铝和盐酸或者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均为氢气,故C 错误;D .两支试管中只有H 2O 2溶液的浓度不同,其他条件完全相同,6%的H 2O 2溶液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较快,可以说明相同条件浓度大H 2O 2分解速率快,故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而且△H >0的是( ) A .铝片与稀H 2SO 4的反应 B .22Ba(OH)8H O ⋅与4NH Cl 的反应 C .灼热的木炭与CO 2的反应 D .甲烷在O 2中的燃烧反应【答案】C 【详解】A .铝片与稀H 2SO 4的反应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发生放出热量,反应属于放热反应,故△H <0,A 不符合题意;B .22Ba(OH)8H O ⋅与4NH Cl 反应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故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C.灼热的木炭与CO2反应产生CO,反应发生吸收热量;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符合题意;D.甲烷在O2中的燃烧,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反应过程中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C。
3.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改用98%的硫酸可以加快反应速率B.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C.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变慢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变慢【答案】D【详解】A. 稀硫酸改为98%的硫酸,铁在浓硫酸中钝化而不能产生氢气,A错误;B. 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氯化钠不反应,但稀释了盐酸,氢离子浓度下降,故反应速率下降,B错误;C. 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C错误;D. 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变慢,D正确;答案选D。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C.装置乙中的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
D.装置乙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Zn-2e-===Zn2+
【答案】B
【详解】
A.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铜片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甲的锌片上和装置乙的铜片上均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故A正确;
B.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没有形成原电池,故B错误;
C.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所以锌、铜之间用导线连接电流计,可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故C正确;
D.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锌片的活泼性大于铜片的活泼性,所以锌片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Zn-2e-═Zn2+,故D正确;故选B。
B.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
C.SO2的催化氧化反应是一个放热的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变慢
D.汽车尾气中的NO和CO可以缓慢反应生成N2和CO2,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变慢
【答案】D
【详解】
A.稀硫酸改为98%的硫酸,铁在浓硫酸中钝化而不能产生氢气,A错误;
【点睛】
准确理解原电池原理是解题关键,装置甲的锌片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装置乙中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锌片的活泼性大于铜片的活泼性,所以锌片作负极,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片作正极,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
4.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氢气时,改用98%的硫酸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识点及例题解析
考点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一、反应热1、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通常叫做反应热。
反应热用符号ΔH表示,单位一般采用kJ/mol。
当ΔH为负值为放热反应;当ΔH为正值为吸热反应。
测量反应热的仪器叫做量热计。
2、燃烧热:在101kPa时,1mol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3、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中学阶段主要讨论强酸和强碱的反应。
二、热化学方程式1、书写热反应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1)由于反应热的数值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有关,因此必须注明,不注明的是指101kPa和25℃时的数据。
(2)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不同,因此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为相应物质的物质的量,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一般步骤(1)依据有关信息写出注明聚集状态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
(2)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计算相应的反应热的数值。
(3)如果为放热反应ΔH为负值,如果为吸热反应则ΔH为正值。
并写在第一步所得方程式的后面,中间用“;”隔开。
(4)如果题目另有要求,如反应燃料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和有关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将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变换成分数。
三、中和热的测定1、测定前的准备工作(1)选择精密温度计(精确到0.10C),并进行校对(本实验温度要求精确到0.10C)。
(2)使用温度计要轻拿轻声放。
刚刚测量高温的温度计不可立即用水冲洗,以免破裂。
(3)测量溶液的温度应将温度计悬挂起来,使水银球处于溶液中间,不要靠在烧杯壁上或插到烧杯底部。
不可将温度计当搅拌棒使用。
2、要想提高中和热测定的准确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1)作为量热器的仪器装置,其保温隔热的效果一定要好。
因此可用保温杯来做。
如果按教材中的方法做,一定要使小烧杯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这样可以减少热量损失。
高一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和题总结
第六章考点一: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①所有燃烧 ①铵盐与强碱反应②中和反应 ②C 与H 2O 、CO 2的反应 ③活泼金属与酸、水反应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④大多数化合反应 ④H 2、CO 、C 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⑤缓慢氧化考点二:化学反应过程热量变化(1)微观角度(键能):放热反应:吸收的能量E1<释放的能量E2 吸热反应:吸收的能量E1>释放的能量E2 (2)宏观角度(能量):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吸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注意:①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取决于部分反应物和部分生成物能量的相对大小。
②一个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是否需要加热无关总反应: Zn + 2H + = Zn 2+ + H 2↑e - 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 能量 反应进程 吸收能量 能量释放能量反应进程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吸收能量释放能量稀硫酸负极:Zn 正极:Cu 现象:不断溶解 反应:氧化反应 电极方程式:Zn -2e - = Zn 2+ 现象: 有气泡产生 反应:还原反应 电极方程式:2H + + 2e - = H 2↑外电路:电子由负极经导线流向正极内电路:阳离子→正极;阴离子→负极2.形成原电池的条件(两极一液一回路):①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碳棒)②电解质溶液③形成闭合回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3.氢氧燃料电池:(1)酸性燃料电池:负极:2H2-4e-= 4H+ 正极:O2 +4e- + 4H+= 2H2O(2)碱性燃料电池:负极:2H2 + 4OH- - 4e- = 4H2O 正极:O2 + 2H2O + 4e- = 4OH-总反应:2H2 + O2 =2H2O4.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为KOH)负极:CH4+10OH--8e-=CO32-+7H2O 正极:2O2+4H2O+8e-=8OH-总反应:CH4+2O2+2KOH=K2CO3+3H2O练习:1.下列关于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等质量的红磷和白磷完全燃烧生成P2O5(s)放出的热量相同B.2Na+2H2O===2NaOH+H2,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C.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有化学键断裂的是吸热过程,并且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放热反应的是()A.铝与盐酸反应B.NaOH和HCl反应C.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D.CaCO3受热分解为CaO和CO2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①NaOH固体溶于水②炸药爆炸③食物因氧化而腐败④铝热反应⑤酸碱中和反应⑥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⑦盐酸溶液中插入打磨过的铝片A.②③④⑤⑦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⑥⑦4.已知拆开1mol H–H键,1mol N≡N键分别需要吸收的能量为436kJ 、946kJ;形成1mol N–H键,会放出能量391kJ,在反应N2 + 3H22NH3中,每生成2mol NH3,()A.放出92 kJ热量B.吸收92 kJ热量C.放出209kJ热量D.吸收209kJ热量5.反应M+Z→Q(ΔH>0)分两步进行:①M+Z→X(ΔH<0),②X→Q(ΔH>0)。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知识点归纳及专题练习题(含答案)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反应知识点归纳及专题练习题(含答案)一、知识点归纳1.“ΔH”与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的ΔH表示反应完全进行到底时反应的热量变化,与反应是否可逆无关。
如:N2(g)+3H2(g)2NH3(g)ΔH=-92.4 kJ· mol-1。
表示在298 K时,1 mol N2(g)和3 mol H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g)时放出92.4 kJ的热量。
但实际上1 mol N2(g)和3 mol H2(g)充分反应,不可能生成2 mol NH3(g),故实际反应放出的热量肯定小于92.4 kJ。
2.应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时应注意的六个问题。
(1)首先要明确所求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各物质化学计量数;判断该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2)不同途径对应的最终结果应一样;(3)叠加各反应式时,有的反应要逆向写,ΔH符号也相反,有的反应式要扩大或减小倍数,ΔH也要相应扩大或减小相同倍数;(4)注意各分步反应的ΔH的正负;(5)比较反应热大小时,应把ΔH的“+”、“-”号和数值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比较;(6)不要忽视弱电解质的电离、水解反应吸热,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固体的溶解放热,离子之间反应生成沉淀(如Ba2+和SO2-4形成BaSO4)要放热,都对反应热有影响。
二、专题练习题1.(2016·海南化学,6)油酸甘油酯(相对分子质量884)在体内代谢时可发生如下反应:C57H104O6(s)+80O2(g)===57CO2(g)+52H2O(l)已知燃烧1 kg该化合物释放出热量3.8×104 kJ,油酸甘油酯的燃烧热为() A.3.8×104 kJ·mol-1B.-3.8×104 kJ·mol-1C.3.4×104 kJ·mol-1D.-3.4×104 kJ·mol-1答案 D2.(2016·安徽亳州模拟)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2H2(g)+O2(g)===2H2O(g)ΔH=-483.6 kJ/mol,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41.8 kJ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ΔH=-57.4 kJ/molD.已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解析生成的水不是稳定氧化物,则氢气的燃烧热大于241.8 kJ/mol,故A项错误;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能量高,物质能量越高越活泼,故B项错误;依据酸碱中和热概念是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的热量计算分析,C项正确;放热反应焓变为负值,放出热量越多ΔH越小,则ΔH1<ΔH2,故D项错误。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总结及答案
人教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可逆反应2NO 22NO+O2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情况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②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③NO2、NO、O2的反应速率之比为2∶2∶1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②④⑤【答案】A【分析】根据平衡状态的两个重要特征来判断:(1)v(正)=v(逆);(2)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
【详解】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符合特征(1),正确;②该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当达到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则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正确;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说明了反应中各物质的转化量的关系,不符合,错误;④NO2是红棕色气体,颜色不变时说明NO2的浓度保持不变,符合特征(2),正确;⑤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该体系的ρ始终保持不变,不能说明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答案选A。
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 2(g)+3Y2(g)2Z(g),其中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c(Z)=0.5 mol·L-1B.c(Y2)=0.5 mol·L-1C.c(X2)=0.2 mol·L-1D.c(Y2)=0.6 mol·L-1【答案】B【详解】若反应向正反应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X 2(g)+3Y2(g)2Z(g)起始量(mol/L) 0.1 0.3 0.2变化量(mol/L) 0.1 0.3 0.2平衡量(mol/L) 0 0 0.4若反应逆反应进行,假定完全反应,则:X 2(g)+3Y2(g)2Z(g)起始量(mol/L) 0.1 0.3 0.2变化量(mol/L) 0.1 0.3 0.2平衡量(mol/L) 0.2 0.6 0由于为可逆反应,物质不能完全转化,所以平衡时浓度范围为0<c(X2)<0.2,0<c (Y2)<0.6,0<c(Z)<0.4,B正确、ACD错误;答案选B。
人教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人教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废旧电池最好的处理方法是A.深埋入地下B.丢弃C.回收利用D.烧掉【答案】C【详解】废电池里含有大量重金属汞、镉、锰、铅等,当废电池日晒雨淋表面皮层锈蚀后,其中的成分就会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则废旧电池最好的处理方法是回收利用,故答案为C。
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B.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C.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D.燃烧反应和中和反应【答案】D【分析】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或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小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热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据此进行分析。
【详解】A项,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故A不选;B项,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为吸热反应,故B不选;C项,化学键断裂吸收的热量比化学键生成放出的热量多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不选;D项,可燃物的燃烧以及酸碱中和反应都属于放热反应,故D可选;故答案选D。
3.在2L密闭容器中,把2 mol X和2 mol Y混合,发生如下反应:3X(g)+Y(g) nP(g)+2Q(g) ,当反应经2min达到平衡,测得P的浓度为0.8mol/L,Q的浓度为0.4mol/L,则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n=4 B.X的转化率为60%C.X的平衡浓度为0.4mol/L D.2 min内Y的平均速率为0.4molL-1min-1【答案】D【分析】据题意,可列出三段式:3X(g)+Y(g)nP(g)+2Q(g)(mol/L)1100(mol/L)0.60.20.80.4(mol/L)0.40.80.80.4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平衡浓度,据此回答;【详解】A. 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转化量之比,则n=4,A正确;B. 据分析,(X)(X)100%(X)ccα∆=⨯=60%,B正确;C. 据分析,X的平衡浓度为0.4mol/L,C正确;D. 2 min内Y的平均速率为-1-11(Y)0.2mol L(Y)0.1mol L min2mincvt-∆⋅===⋅⋅∆,D不正确。
新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总结及答案(1)
新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知识点总结及答案一、选择题1.H 2能在Cl 2中燃烧生成 HCl ,HCl 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H 2和Cl 2。
图为H 2、Cl 2和HCl 三者相互转化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过程 1 放热B .过程 2 吸热C .过程 3 放热D .过程 4 放热【答案】C 【详解】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存在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其中键断裂吸热,键形成放热,图中过程1是吸热过程,过程2是放热过程,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是放热过程,而氯化氢的分解是吸热过程,故答案为C 。
2.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有可逆反应()()()222NO g O g 2NO g −−→+←−−,下列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正反应生成NO 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 2的速率B .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C .反应容器中的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D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答案】A 【详解】A .正反应生成NO 2的速率和逆反应生成O 2的速率之比等于2:1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符合题意,A 正确;B .NO 为无色,NO 2为红棕色,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说明NO 2的浓度不变,即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B 错误;C .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中的压强不断变化,当容器中的压强不再改变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C 错误;D .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不相等,气体的质量始终不变,随着反应的进行,气体的物质的量不断变化,当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时,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不符合题意,D 错误; 答案选A 。
【点睛】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 n气体总质量(气体总物质的量) 。
3.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外电路的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逐渐溶解,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a>b>c>d B.a>c>d>b C.c>a>d>b D.b>d>c>a【答案】B【分析】根据原电池的正负极判断金属活泼性,负极强于正极;根据电极反应的反应类型判断金属活泼性,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活泼;根据电流流向判断金属活泼性,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负极活泼。
高中化学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高中化学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 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个①容器内温度不变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③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⑤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⑥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⑦某时刻v(A)=2v(C)且不等于零⑧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同时生成2n mol AA.4 B.5 C.6 D.7【答案】C【详解】①该容器为绝热容器,容器内温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由于B呈固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建立平衡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增大,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建立平衡过程中混合气体分子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由于是绝热容器,建立平衡过程中容器温度变化,混合气体压强发生变化,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变,混合气体压强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④由于B呈固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建立平衡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增大,混合气体分子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⑤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是化学平衡的特征标志,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⑥达到平衡时A、C、D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等于2:1:1,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⑦某时刻υ(A)=2υ(C)且不等于零,没有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⑧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一定消耗2n mol A,同时生成2n mol A,A的浓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①②③④⑤⑧,共6个,答案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反应与能量一.反应热与焓变1、反应热定义: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当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相同温度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2、焓变定义:在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热叫反应的焓变,符号是△H,单位常用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4、计算方法:△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5、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定义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与化学键的关系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生成物分子成键时释放的总能量小于反应物分子断裂时吸收的总能量表示方法△H<0 △H>0常见反应类型可燃物的燃烧;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金属跟酸的置换反应;物质的缓慢氧化大多数分解反应;盐的水解;Ba(OH)2与NH4Cl的反应;碳和水蒸气、C和CO2的反应【注意】(1)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主要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2)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只是引发反应的条件,与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并无直接关系。
许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引发反应,也有部分吸热反应不需加热,在常温时就可以进行。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任何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C.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D.没有物质的变化,也就没有能量的变化【例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焓变就是反应热,二者没有区别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例3】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④⑤B、①②④C、②③D、②④二、热化学方程式(1)定义:表明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意义: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①要注明温度、压强,但中学化学中所用的△H数据一般都是25℃、101Kpa下的数据,因此可不特别注明。
②必须注明△H的“+”与“-”。
“+”表示吸收热量,“-”表示放出热量。
③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
g表示气体,l表示液体,s表示固体,热化学方程式中不用气体符号或沉淀符号。
④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
因此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注意热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 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
即对于相同的物质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其△H 也不同。
当化学计量数加倍时,△H 也加倍。
当 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⑥对于化学式形式相同的同素异形体,还必须在化学是后面标明其名称。
如C (s ,石墨)【例4】25℃、101 kPa 下,2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H 2(g)+O 2(g) == 2H 2O(1) △H = ―/molB .2H 2(g)+ O 2(g) == 2H 2O(1) △H = + kJ /molC .2H 2(g)+O 2(g) == 2H 2O(g) △H = ― kJ/molD .H 2(g)+1/2O 2(g) == H 2O(1) △H = ―/mol【例5】已知反应X+Y==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例6】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 )2H 2S(g)+3O 2(g)=2SO 2(g)+2H 2O(l) △H =―Q 1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l) △H =―Q 2 kJ/mol 2H 2S(g)+O 2(g)=2S (s)+2H 2O(g) △H =―Q 3 kJ/mol判断Q 1、Q 2、Q 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A . Q 1>Q 2>Q 3B . Q 1>Q 3>Q 2C . Q 3>Q 2>Q 1D . Q 2>Q 1>Q 3 三、燃烧热(1)概念:25℃、101Kpa 时,1mol 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单位为KJ/mo 。
【注意】①对物质的量限制:必须是1mol :②1mol 纯物质是指1mol 纯净物(单质或化合物);③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
如C→CO 2(g);H→H 2O(l);N→N 2(g);P→P 2O 5(s); S →SO 2(g)等;④物质的燃烧热都是放热反应,所以表示物质燃烧热的△H 均为负值, 即△H<0(2)表示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的写法以燃烧1mol 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所以热化学方程式中常出现分数。
(3)有关燃烧热计算:Q (放)=n (可燃物)×△Hc。
Q (放)为可燃物燃烧放出的热量,n (可燃物)为可燃物的物质的量,△Hc 为可燃物的燃烧热。
【例7】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下划线处表示燃烧热的是() (g)+45O 2(g)NO(g)+46H 2O(g);ΔH =-a kJ·mol -1(s)+6O 2(g)6CO 2(g)+6H 2O(l);ΔH =-b kJ·mol -1(g)+O 2(g)2CO 2(g);ΔH =-c kJ·mol -1(l)+21O 2(g)CH 3CHO(l)+H 2O(l);ΔH =-d kJ·mol -1【例8】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g)+5O 2(g)4CO 2(g)+2H 2O(l);ΔH =-4b kJ·mol -1(g)+25O 2(g)2CO 2(g)+H 2O(l);ΔH =2b kJ · mol -1(g)+5O 2(g)4CO2(g)+2H2O(l);ΔH =-2b kJ·mol-1(g)+5O 2(g)4CO2(g)+2H2O(l);ΔH =b kJ·mol-1【例9】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CH4(g)+2O2(g)→CO2(g)+2H2O(l)ΔH=-mol2C2H6(g)+7O2(g)→4C O2(g)+6H2O(l)ΔH=-mo lC2H4(g)+3O2(g)→2CO2(g)+2H2O(l)ΔH=-mol2C2H2(g)+5O2(g)→4C O2(g)+2H2O(l)ΔH=-mo lC3H8(g)+5O2(g)→3CO2(g)+4H2O(l)ΔH=-mol现有由2mol上述五种烃中的两种组成的气体混合物,经充分燃烧后放出热量,则下列哪些组合是不可能的()A.CH4和C2H2 B.C2H4和C3H8 C.C2H6和C3H8 D.C2H6和CH4四、中和热(1)定义:稀溶液中,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注意】:①稀溶液是指物质溶于大量水,即大量水中物质的溶解热效应忽略不计;一般是指酸、碱的物质量浓度均小于或等于1mol·L-1;②中和热不包含离子在水中的生成热、物质的溶解热、电解质电离的吸热所伴随的热效应;③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化合生成水;若反应过程中有其他物质生成(生成沉淀的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这部分反应热也不包含在中和热内。
H+(aq)+OH-(aq)=H2O(l);△H=-mol表示强酸强碱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④弱酸弱碱因为电离时要吸热或电离出的H+和OH物质的量小于对应酸碱的物质的量,所以弱酸弱碱参加的中和反应,其中和热△H>-mol,表示中和热偏小。
⑤测定中和热实验关键因素:酸与碱充分反应;防止热量散失,酸碱溶液浓度等。
如浓硫酸与碱反应测得中和热偏高。
(2)书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时,以生成1molH2O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绝对值均正确)( )【例10】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注:HA.C2H5OH(l)+3O2(g)==2CO2(g) +3H2O(g);△H= — kJ/mol(燃烧热)B.NaOH(aq) + HCl(aq) == NaCl(aq) + H2O(l);△H= —mol(中和热)C.S(s) + O2(g) == SO2(g);△H= —mol(反应热)D.2NO2==O2+2NO;△H= +mol(反应热)【例11】已知反应:① 2C(s)+O2(g)=2CO(g) ΔH=-221 kJ/mol② 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 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是 kJ/mol B.①的反应热为221 kJ/molC.稀硫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 kJ/molD.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水,放出 kJ 热量【例12】下列酸与碱中和反应热化学方程式可用:H+(aq)+OH-(aq)H 2O(l);ΔH= kJ·mol-1来表示的是( ) (aq)+NaOH(aq)CH 3COONa(aq)+H2O(l);ΔH=-Q1kJ·mol-12H 2SO4(浓)+NaOH(aq)1/2Na2SO4(aq)+H2O(l);ΔH=-Q2kJ·mol-1(aq)+NaOH(aq)NaNO 3(aq)+H2O(l);ΔH=-Q3kJ·mol-13H 3PO4(aq)+1/2Ba(OH)2(aq)1/6Ba3(PO4)2(s)+H2O(l);ΔH=-Q4kJ·mol-1五、盖斯定律(1)内容:化学反应不管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热只与其反应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2)、应用:a、利用总反应和一个反应确定另一个反应的热效应b、热化学方程式之间可以进行代数变换等数学处理(3)反应热与键能关系①键能:气态的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
键能既是形成1mol化学键所释放的能量,也是断裂1mol化学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