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9-9190(2002)5-0045-05
May.2002FINANCE FORUM 4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分析
PROFITABILITYANALYSIS OF CHINA S STATE-OWNED COMMERCIAL BANKS
邵锦华
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盈利能力的提高首先有赖于对自身盈利状况的全面了解和分析。本文立足于国
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实际,确立了包括盈利水平、费用支出、组织结构的合理性及管理效率等在内的国有
商业银行盈利状况评判指标体系,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和现实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从
多角度对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影响因素作了全面剖析。文章基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特有的
产权制度、财务核算方式和经营行为,还对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真实性进行了分析,有助于更为全面、深
入地了解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并为有针对性地实施战略举措提供依据。
一、衡量国有商业银行盈利状况的方法和标准
越来越多的战略理论研究者认为,一个企业之所以
能够获得更高的资产回报率,关键在于这一企业与其他
企业之间存在效率差异,即具有更高的资本增殖效率以
及降低交易成本和生产成本的技能,从而产生长期的盈
利优势和竞争优势。因此,竞争成功不再被看做是转瞬
即逝的产品开发或经营的结果,对盈利目标的追求也不
是依托于三、五年的超常利润和内在机制的恶性循环,而
是一个能够产生稳定利润的良性循环机制。国有商业银
行作为一个企业也是如此。由此带来对企业的盈利状况
的研判和分析也发生了变化:这一衡量标准首先是反映
盈利状况的效益指标,但这并不能代替对影响国有商业
银行发展的趋势性、周期性和结构性分析,即除了要对国
有商业银行的盈利时点数进行评估之外,还应对其利润
规划及财务预算、银行组织结构和管理效率、各类资产的
真实价值等进行综合研判。
(一)对国有商业银行盈利的绝对水平进行评价
在银行业,衡量银行盈利的最普遍的指标莫过于平
均资产利润率(Return on Average Assets,ROA)及资本利润
率(Return on Equity Capital,ROE)。为了真实反映银行核
心业务的实际盈利能力,以“未记特别交易的净回报率”
为口径,即银行的经常性经营收入所形成的利润率,包括
贷款收益、投资收益和收费收益等,不包括银行出售不动
产、动产和设备等掩盖银行实际盈利状况的特别交易收
益。其中,资本利润率是商业银行业绩的集中反映,是由
银行经营管理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可以通过分解
ROE进行深入分析。
ROE=(税前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总资产)×
(总资产/权益资本)
或者
ROE=银行利润边际(PM)×银行资产利用程度(AU)×
银行权益资本乘数(EM)
这样,资本利润率构成可分解为三个主要因素:银行
利润边际率(Profit Margin,PM)反映了费用管理效率和服
务定价政策;银行资产利用程度(Asset Utilization,AU)反
映了银行资产组合管理政策,特别是银行资产构成和产
出业务;银行权益资本乘数(Equity Multiplier,EM)反映融
资政策,对国有商业银行而言主要是负债业务。
(二)对国有商业银行盈利的趋势进行分析
分析盈利的趋势往往采取两种方式:税前净收入的
增长及资产利润率的轨迹,主要通过分析过去几年之中
的年均增长率来进行。其中,对盈利的4个主要方面进
行深入的剖析: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营业费用、呆坏
账准备金。
在某种意义上,利息支出与非金融企业中的“商业成
本”(Cost of Good Sold)相似。可以通过分析净利差幅度
(Net InterestMargin),即净值收入与银行的盈利资产比,
来了解银行盈利资产对利润的贡献度。对利息收入的分
析往往因会计原则在对于放贷活动相关联的收费及成本
上存在多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而变得复杂化。
在国外,非利息收入主要表现为服务收费的形式,包
括存款账户的服务收费、抵押贷款的服务收费、承诺收费
及特定形式的贷款服务费、证券交易收入等。由于我国
国有商业银行的损益报表对各类收入相对应的费用不作
记载,无法直接地确定与收费业务相关业务所产生的盈利,为此往往采用间接的衡量比例,即用非利息收入与营
业收入相比。倘若比重较小且稳定,非利息收入对银行
未来的盈亏影响不大;倘若这一比重较大,其潜在影响加
大,有必要对其作进一步分析。
关于营业费用,有两个衡量比率:一个是营业费用占
营业收入的百分比,这一比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银行净
利差幅度的大小及其他收入的盈利能力;另一个是营业
费用与平均资产之比,如果营业费用过大,可能涉及银行
工资性费用、管理费用过高以及存在办公楼费用。
呆坏账准备金的充足程度,一方面可以反映国有商
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补充附属资本。
可以通过对呆账准备金余额与实际呆账的历史与现实比
较,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风险备付情况和风
险暴露情况进行分析。
(三)对国有商业银行利润计划及财务预算进行分析
银行的利润计划系银行的管理层对未来损益表的全
盘预测,这种预测主要基于银行管理层的愿望及对未来
经济状况的评估,包括管理层对未来某段时期利率水平
的波动幅度、当地经济状况、融资策略、资产组合、定价、
增长目标、期限结构的匹配等方面的考虑。银行在制定
利润计划的同时,往往需要制定预算计划。财务预算
反
映了一家银行的成本控制技能,它往往揭示出银行管理
层在下一年里愿意花费多少营业费用。
(四)对国有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管理效率进行分析
组织架构和管理效率作为一种独特的无形资源,对
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其分析仅
仅借助于定性分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定性、定量分
析相结合,才能较为全面地研判国有商业银行组织和管
理的价值及成本。
1·定量分析。首先,最能反映国有商业银行整体运
营效率和员工生产效率的两个指标是:运营效率=营业收
入总额/营业支出总额,员工生产效率=净营业收入/全日
制员工的人数。其次,要分析国有商业银行总分行制的组
织体系对盈利的影响,有两个指标:支行平均存款=全部
存款/支行个数,支行平均收益水平=全部营业净收入/支
行个数。最后,要分析人员结构状况:管理人员占全部人
员比重=管理人员/全行员工,这一指标目的是分析银行
是否存在二线人员庞大、过多占用营业费用的问题。
2·定性分析。由于组织结构及管理效率很难完全
用指标的形式来表达,因此,定性分析是对国有商业银行
盈利能力进行衡量的重要方面。一是要分析银行能否有
效激发员工对团队的忠诚度和集体荣誉感,目的是了解
激励的成本和收益是否对称;二是要分析政策的制定、执
行和有效反馈的时间段,目的是了解信息沟通是否快捷
及信息成本能否有效控制;三是要分析新产品的开发和
创新周期,目的是了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产品研发能力、技
术水平、专业分工水平和效率。总之,基于对银行过去、
现在和未来盈利的详尽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
评判标准包括:(1)银行的盈利水平,包括发展趋势及稳
定性;(2)盈利的来源;(3)与营业相关的费用支出;(4)预
算制度、预测过程及信息管理的适宜性;(5)维持贷款和
亏损准备金的充足性;(6)银行盈利对市场风险,诸如利
率、汇率和价格风险的暴露程度;(7)组织结构的合理性
及其管理效率和水平。
二、国有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分析
(一)国有商业银行盈利状况定量分析
2000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4家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额为115 837
亿元,实现利润198.08亿元,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
分别为3.3%和0.17%;同期,这4家银行实现以上收益
所投入的资源主要包括:149万名从业人员、120 909个营
业机构、资本金5 998亿元、固定资产2 442亿元。本文
以下将通过历史分析、对比分析和因素分析,首先以量化
的方式具体剖析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及其成因。
1·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历史分析。1994年,国
家对金融体制进行了重
大改革,把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
金融相分离,1995年,各家银行开始迈出了商业银行转
轨改革的第一步。为此本文选择1995年作为基点,重点
分析国有商业银行从1995~2000年间包括利润、营业收
入、资产总额、营业支出、营业费用、固定资产净值在内的
主要财务指标增长情况(见表1)。
从表1可见,1995~2000年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
出现明显大幅下降。其原因从财务角度分析,是营业收
入增长乏力和营业支出居高不下并存造成的。一是传统
业务收益下降和新业务收益比重过低,造成营业收入增
长乏力。虽然5年间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继续得到
扩张,但贷款增长对效益的贡献却明显减少。受国家连
续降息的影响,1996年国有商业银行利息净收入比1995
年负增长25亿元,减幅为1.92%,而在第6、第7次降息
后利差幅度有所扩大的同时,1999年比上年减幅却达
45.34%。因目前贷款收息仍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主要
盈利渠道,利息收入的下降必然导致营业收入下降。在
传统业务收益率下降的同时,国有商业银行仍未培育起
新的增效源。近年来国外商业银行业务结构和利润来源
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表外业务占总收入的比重,美国为
42%,瑞士为55%,德国为60%。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的比重仅为8%,中国银行最高,也只有17%。二是营业
成本未得到有效控制。在构成经营成本的各个因素中,
主要是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手续费支出出现大幅下降,利
● 经营管理
46 金融论坛2002·5表1 国有商业银行主要财务指标变动表(亿元、%)
税前利润营业收入资产总额营业支出营业费用固定资产净值资产利润率资本利润率
1995年255·4 5 710 80 563 5 254 669 1 002 0.31 9.5
2000年198.1 5 042 115 837 4 294 1 168 2 442 0.17 3.3
增减额-57.3 -668 35 274 -960 499 1 440 -0.14 -6.2
增减比例-22.4 -11.7 43.8 -18.3 74.6 143.7 -45.20 -65.3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金融年鉴》有关年份数据数据整理计算所得。
息支出小幅下降,而营业费用却大幅增加。由于国有商
业银行新盖办公楼、营业用房、宿舍等内部固定资产投资
严重失控,国有商业银行固定资产净值由1995年的1 002
亿元猛增到2 442亿元,造成盈利资产占比下降和获利
能力下降。
2·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国内外对比分析。2000
年,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了按照一级资本对全球1 000
家大银行的排名榜。近10年来全球1 000家大银行的财
务状况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资产总额年均增幅6.34%,
一级资本年均增幅7.84%,税前利润年均增幅10.6%,
反映出全球银行业整体盈
利能力明显改善。我国的工商
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排名分别居第
10、20、21和32位,其中,农业银行和建设银行分别比
1998年提高68和33个位次,但在税前利润、资本利润
率、资产收益率等反映经营效益的指标方面,与国际大银
行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现选择花旗银行(7 169.37亿
美元,排名第一)、美洲银行(6 325.74亿美元,排名第二)
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为代表性银行,对各家银行的银行
利润边际率、银行资产利用程度、银行权益资本乘数以及
资本利润率进行对比,可进一步比较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与外国银行的具体差距所在(见表2)。
表2 国内外商业银行银行财务指标对比(%)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花旗银行公司美洲银行
PM 2.5 3.7 19.35 24.32
AU 4.7 4.5 11.03 8.12
EM 19.5 20.8 14.92 14.24
ROE 2.3 3.5 35.60 32.60
资料来源:根据《银行家》杂志公布的各行有关数据计算整理所得。
通过ROE分解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与外国银行
ROE的巨大差距是由关系银行经营的多方面因素共同决
定的。首先是经营管理效率的差距,集中反映在银行利
润边际(PM)上。我们看到,花旗银行和美洲银行的利润
边际高达19.35%和24.32%,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利
润边际只有2.5%和3.7%。其次是银行资产业务效率
的差距,集中从资产利用程度(AU)反映出来。国有商业
银行资产业务利用水平都在4.5%左右,比美洲银行的
8.12%还低近3.5个百分点。第三,银行资产的杠杆率
是影响ROE的另一大因素。在这项指标上国有商业银
行明显高于外国银行。权益资本乘数(EM)体现了银行
的融资策略,即对资金来源的选择。高杠杆率有利于在
ROA一定的情况下提高ROE,但同时也意味着银行资本
充足率的下降,说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比外国银行面临
更高的经营风险。
(二)国有商业银行盈利状况的定性分析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盈利问题,有财务层面的
因素,但财务层面反映出的问题也折射出国有商业银行
经营管理技能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1·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造成交易成本、监督成本
和信息成本增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都沿袭了“一级法
人、多级经营、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组织管理体制,这
种组织框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营业机构设置过多,
网点单产效益低,并有大批支行处于“保本点”以下经营。
也就是说,国有商业银行虽然说总体上达到了规模经营
的业务量,但分支机构还远没有达到规模经营要求,业务
的增长仍依赖于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二是管理层
次多,经营管理职能重叠,政策传导环节增多,使得银行
对市场的反应、决策能力下降。管理层次增多也势必造
成管理
幅度偏小,客观上造成不同区域间银行政策、服
务、风险控制等难以统一。三是内设机构职能交错。国
有商业银行的内设机构实行直线职能制,即以产品部门
为直线部门,另设参谋部门作为决策支持部门,每个产品
部门必须直接面对市场、面对客户,造成业务块块分割,
无法形成整体合力,使得银行内部资源难以充分利用。
2·创新研发能力不足,金融产品的附加价值不高。
同其他企业一样,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承担与提供高利润
产品或服务相关的一项或全部活动:构思、设计与开发、
制造、要素投入,并通过有效的协调,以便生产出高附加
值的产品或服务形式。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各产品部门各
自肩负产品研发职能,无法形成对产品整合的技术队伍,
产品间无法形成组合,不仅降低了客户对银行的依存度,
而且极有可能造成产品的高成本、低效益、不具备技术上
的专有性、不符合客户个性化发展需要。同时,由于产品
的低技术含量和同业间的高度近似,造成国有商业银行
只能依靠简单的铺摊设点来提高市场份额,造成经营成
本攀升和产品收益率降低。
3·市场创造能力不够,尚未建立符合现代商业银行
要求的营销战略。世界经营管理大师迈克尔·波特指出: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分析
May.2002FINANCE FORUM 47 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满足客户,创造市场。只有通过市
场营销,促使客户使用银行的服务,才能把经济资源变成
财富,才能达到由市场赢利到竞争盈利的转变。由于多
年来处于卖方市场和专业垄断,国有商业银行并没有形
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营销战略:(1)目标市场尚未确立。各
国有商业银行在批发业务方面把目光集中盯在大客户、
大行业上,同时全方位铺开个人金融业务,基本实施无差
异营销策略,不利于形成品牌优势,也不利于客户对银行
产生归属感和忠诚感。(2)客户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包
括完善的客户信息系统、科学的客户信息定性定量分析
模型、健全的客户经理制等尚未真正建立,客户资源挖掘
不深。(3)营销手段较为落后,表现为分销渠道狭窄、促
销手段单一、营销价格策略尚不成熟等,对于价格需求弹
性、营销对优质客户的行为导向等未多作考虑。
4·经营机制不够完善,不利于发挥资源效用。在岗
位配置方面,国有商业银行倾向于将较优秀的人才集中
于后台管理,留于柜面的一线员工大多学历水平较低,业
务技能较差,员工数量也远远少于后台,这种倒挂现象使
得直接面对客户的营销、服务及管理工作无法及时跟上。
在激励方面,实际是人事
激励和物质激励合二为一,即只
有通过人事激励即职位升迁,才能实现物质激励即收入
分配上的倾斜,业绩贡献对员工受激励程度的影响极小。
既然员工无法在开拓市场、发展客户、防范风险的过程中
直接得到有效的激励,那么他们的工作热情也就很难调
动起来,国有商业银行掌握的大量人力资源的作用也就
无法得到发挥和体现。
三、国有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真实性分析
基于国有商业银行报表的分析,并不能真实反映其
经营状况和业绩,这主要源于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
财务核算方式和不规范的经营行为。
1·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由此产生的治理结
构给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盈利管理提供了制度基础。所谓
盈利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受多种激励因素,如管理激励、
政治激励等驱动,对银行盈利状况进行调整的行为。产
生盈利管理的基本条件是契约摩擦和沟通摩擦,具体包
括信息不对称、代理人竞争、政府管制、应计制会计和管
理准则、内部人控制、报酬奖励等。国有商业银行盈利管
理的根源是其单一公有金融产权结构与治理结构缺陷。
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国家和经营者处于不对
等的控制地位,有着不同的价值追求目标,尤其在信息和
利用方面存在“不对称”和“外部性”,使得国有商业银行
的经营者有可能利用手中的控制权实现“个人价值或团
体价值的最大化”,而非企业价值的最大化。特别是我国
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总分行制的组织形式,从总行到
储蓄所要经过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四个层
级,利益主体多,代理链条长,信息传递容易失真,经营者
完全可以粉饰会计报表来迎合所有者的要求,以达到受
激励的目的。
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管理较一般企业更难控制。表
现在:(1)国家虽然可以通过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及人民
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报表进行检查和监督,但各个部
门的监督重点不同,如财政部门的重点是是否有偷税漏
税行为,中央银行的重点是是否违背了监管要求,因此监
督的局限性较大,甚至监督者本身有可能因其国家产权
代理者的身份不明晰而与经营者产生“合谋”行为。(2)
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属国家所有的单一性质,确定了国有
商业银行除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外,还要承担大量的非
经济性的国家政策目标,而盈利性目标一旦与社会性目
标混合在一起,对国有商业银行业绩评价的准确性就大
为降低,为经营者进行盈利管理提供了便利。(3)国有商
业银行各级经营者的盈利管理完全可以实现表面上的合
法合理。盈利管理和操纵会计报告提供虚假财务信息最
大的区别在于,盈利
管理是在银行经营过程中完成的,并
不是对事后财务结果的篡改。如一家银行为实现当年利
润目标,可以通过大量投放贷款增加利息收入的方式进
行,这样,既扩大了银行规模,又满足了当地政府的贷款
需求,同时又达到了经营目标。即使这样会造成风险,但
对当期乃至今后数年的盈利指标都不会产生影响。这种
盈利管理体现在经营上,就是国有商业银行经营行为的
短期化和无法遏止的扩张冲动。
2·我国现行呆账准备金制度不完善,不仅导致国有
商业银行财务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也使信贷资产风险积
聚。目前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制的国际惯例为:(1)提取
两种形式的呆账准备金。一是一般呆账准备金,按全部
贷款或正常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另一种是专项贷
款准备金,按贷款的风险程度分不同比例提取。(2)呆账
由银行自主核销。(3)呆账准备金的提取与税务处理相
分离。在很长一段时期,国有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提取
和核销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长期低比例提取,使呆账准备
金余额严重不足,抗风险能力很弱。目前国有商业银行
呆账准备金充足率都在1%以下,而1999年美国花旗银
行高达2.74%。二是缺乏核销呆账的自主权。三是缺
乏合理的贷款损失税收待遇制度,对于超过1%的呆账
准备金计提比例进行计提的要进行纳税调整,交纳所得
税,而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利润压力使其不可能因
此多交税收,从而进一步导致准备金的不足。此外,按照
国际会计标准,在计算银行资产利润率指标时,应采用净
核销额(Net Charge Off)而非新增贷款准备金(Loan Loss
Provision)去计算盈利。这一调整十分重要。因为银行管
● 经营管理
48 金融论坛2002·5理层可以对呆账准备金(存量)进行主观的调整,从而导
致净核销额与新增呆账准备金(增量)不相符。举例而
言,如果一家银行新增呆账准备金仅为净核销额的
50%,该银行的营业净收入与那些新增呆账准备金与净
核销额相等的银行相比,存在偏高估计的情况;相反,如
果银行的新增呆账准备金是其净核销额的200%,该银
行的盈利则被低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呆账准备金
提取普遍不足,盈利指标与国际商业银行相比显然是高
估的。呆账准备金提取不足的问题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
也普遍存在。2000年,中国证监会颁布了针对商业银行的
《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商业银行在
编制招股说明书年度报告时,要聘请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按
国际审计准则进行补充审计。三家上市银行都在去年按
贷款风险
五级分类进行了准备金计提。但在实际执行中,
两套报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就去年年报而言,三家已上
市银行境内外呆账准备金计提存在30%~70%左右的差
异,导致净利润与可供股东分配数差异突出。
最近,财政部颁发了《金融企业呆账准备金提取及呆
账核销管理办法》,完善和规范了呆账准备金的提取和核
销等有关规定。一是内容更为完善,首次将信用证、承兑
汇票、开具保函垫款的呆账认定和核销列入统一规范,对
不得列入呆账的范围也进行了界定和扩大,更利于银行的
执行;二是呆账准备金提取基本实现与国际惯例接轨,要
求银行按资产风险大小确定呆账准备金比例,并取消了核
销计划限额,对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银行业防范和化
解风险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新《办法》仍没有有效解决呆
账准备金税收待遇上的问题和银行利用呆账准备金计提、
核销的账务处理进行盈利操纵的问题,因此,因呆账准备
金制而产生的盈利业绩失真问题还将在一定程度存在。
3·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财务、会计管理不规范
甚至混乱,不仅掩盖了其真实盈利状况,更对国有商业银
行的持续经营和盈利造成了极大隐患。与盈利管理相
比,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的财务、会计管理不规范甚至
混乱,其最大的特点是不遵循会计规则行事,而是在其框
架之外进行会计操纵,因此产生的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信
息不具有真实性和合法性,其后果也极具危险性。主要
有以下表现:一是违反成本摊销年限、计算口径等有关财
务管理制度,擅自对低值易耗品、递延资产、固定资产、无
形资产等不摊、少摊或多摊成本,造成虚盈实亏或虚亏实
盈。二是随意使用会计科目进行核算。根据财务制度规
定,也为有利于控制或分析业务,每个会计科目都有其使
用范围和用途,特别是费用支出,有不少是严控指标。目
前不少行为了自身小团体利益,多采取乱挤、乱挂的手
段,或擅自将工资费用在其他科目中列支,或将招待费变
通至会议费列支,或将一些未获批准的资产购置成本费
用直接在过渡性科目或当期费用中列支,表面看只是科
目调整,但实际助长了不合理支出的增长,也增加了国有
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三是应付息计提混乱。按照权责
发生制的原则,银行应对各项利息的收入和支出按规定
进行计提或核算。但目前应付息计提的比例和时间以及
应收息的划转核算都没有严格规定,如应付息计提是各
行根据大致估算下达指导性计划,既不科学严密,也不利
于实际操作管理,给核算行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四是对
业务运营不予核算反映,集中体现为截留利润和账外经
营。前几年,部分
行在办理业务时通过不按会计制度记
账、登记,或将业务收入通过特种转账划到账外予以截
留,使资产、负债以及利润虚减。
另外,国家的金融企业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也在客
观上造成国有商业银行盈利难以真实表现。首先,以权
责发生制确认收益,收入的软约束构成事实上的虚假收
入。根据现行的财务制度,银行的利息收入在取得收取
利息的权利时即可确定,而不管是否实际收取。由于目
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低的问题,致使不少
银行利息难以收回。虽然财政部已将应收利息的计提期
缩减为3个月,但贷款一旦逾期,收息率是很低的。一方
面大量贷款应收利息计入国有商业银行营业收入,虚增
了账面利润;另一方面虚增收入带来的营业税和所得税,
国有商业银行必须用流动资金垫交,支付能力因此下降。
其次,我们还看到国有商业银行在业绩不良同时还背负
着较重的税务负担,除了33%的所得税外,还需要缴纳
7.6%的营业及附加税。如1998年工商银行缴纳的营业
税达到130.37亿。税负过重,实际造成国有商业银行和
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处于不平等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掩
盖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真实盈利状况。■
[参考文献]
[1] 尼古莱J福斯,克里斯第安克努森·企业万能 面向企
业能力理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2] 张晓琴·加入WTO后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研究视角的
思考[J]·金融与保险,2000,(5)·
[3] 杨继东·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影响分
析[J]·金融与保险,2000,(8)·
[4] 刘积余·9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特点[J]·新
金融,2000,(10)·
[5] 陈晓光·商业银行资源结构调整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
金融论坛,2000,(10)·
[6] 李欣欣·从东亚金融危机看我国的金融隐患———对国有
独资银行资产营运状况的分析[J]·改革,1998,(3)·
[7] 陈卫东·银行业的发展和变革[J]·国际金融研究,2000,
(8)·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办公室
(责任编辑:泊 宁)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分析
May.2002FINANCE FORUM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