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记叙文写作中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

合集下载

中考作文指导7——“以小见大”写法

中考作文指导7——“以小见大”写法

中考作文指导7——“以小见大”写法“以小见大”,即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简而言之,“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小题材反映大主题”。

成功的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

从小事、细节、小部分、小物件、小人物着笔,往往能写出“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揭示出大主题的好作文来。

借小事情,表现大主题。

就像郁达夫先生说的“一粒沙旦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1、特定的时间,一般是瞬间发生的,跨度以5分钟左右为宜。

2、特定的地点,即地点比较固定、具体,家中,教室里,大街上都可以。

3、事件上不管有没有其他小事,都必须围绕一个中心事件,这件事往往是日常、平常的易被人忽视的小事。

4、小事必然离不开人物,人物必须偏向于主人公,刻画主人公往往又离不开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和神态描写的。

5、因为是小事,所以细节描写必须信手拈来、不可缺少。

6、特定的道具可以使小事更为集中、更为感人,如《七根火柴》中的“火柴”,《变色龙》中的“大衣”1、围绕主题,着眼小材料。

以小见大先要着眼于小材料,在审准题的前提下选取小材料。

哪些是小材料呢?小材料是指符合写作主题的,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情景下发生的,没有大范围的影响力,但又能进行具体描述的小事件、小场景、小角度、小动作等写作素材。

2、立意从小角度切入写作时立意过于宏大宽泛,只能泛泛而谈,内容空洞。

以小见大不能贪大求全、面面俱到,立意的角度越小,内容挖掘越深,文章就越容易写得明确深刻,内容充实。

这就要求我们善于从所选材料中选择一个独特的角度,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从而让其闪烁异彩。

3、强化细节,传神描写,小中见情。

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往往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细节便能活化人物形象,揭示或深化主题。

我们不妨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服饰、语言、表情、动作等来表现人物的职业、性格、心理等。

平时留意身边的生活变化,考场上才能采用化大为小,以小见大的方法,如实地多角度展现人们酸甜苦辣的生活体验。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写作时,采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就是从一个具体的小事物或个别的现象出发,反映或阐述更普遍的问题或道理。

这种写作方法既能深入细致地展现个别事物的特点,也能透过个例窥见更大范围内的道理。

下面,我将以1000字的篇幅,阐述"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要求我们在写作时关注细节。

写作者应该注重观察一个小事物或个别的现象,探究它的特点和内在规律。

只有深入了解和揭示一个小事物的特点和规律,读者才能更好地理解更大范围内的问题。

写一篇关于树叶的文章,我们应该注意到树叶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细节,从而准确地描绘出树叶的特点;通过对树叶生长环境的观察和探究,我们能够领悟到更广泛的自然规律和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写作中我们要注重细节的观察和描绘,以便更好地“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要求我们能够将个别的现象与普遍的问题进行联系。

我们应该通过对个别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引导读者思考更广泛的问题。

写一篇关于小溪水流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描述小溪的清澈、流动和哗哗声,引导读者思考水资源的珍贵和保护问题。

通过连接个别的现象和普遍的问题,我们可以使文章更具深度和思考性。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要求我们能够从具体的事例中寻找共性和规律。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的个别事例,归纳出普遍的共性和规律,从而更好地揭示问题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写一篇关于城市化进程的文章,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城市的发展,总结出共性的城市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通过找到共性和规律,我们能够以具体为例,深入分析问题的本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也要求我们在写作时体察个体价值。

虽然个别的事物或现象在面对更大范围的问题时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每一个个别的事物或现象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以小见大初三记叙文

以小见大初三记叙文

以小见大初三记叙文以小见大初三记叙文【篇1】一口气,把《小池塘》读了好几遍。

整个感觉就一个字——美。

文美,图美,这样的美收尽我眼帘,让我原本小小的眼睛一下子变得大了起来。

最喜欢这两句:“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

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这两句是全文最亮丽的语言,也是学生理解起来稍有困难的句子。

在教学时,我认为应该让学生轻柔地反复诵读,让这美丽的文字,连同这美丽的世界一起流淌进学生的心灵。

“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

是的,池水清澈见底,明艳亮丽,那“一闪一闪的水波”,犹如“明亮的大眼睛”在一眨一眨;那池塘边新长起来的芦苇,就如密密的、长长的睫毛。

再看那倒映在池塘里的圆圆的鲜红的“太阳”、悠悠的“白云”,更让小池塘增添了几分“大眼睛”的神韵。

在教学中,我想可以进行想象教学,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让学生与小池塘融为一体,让学生美好、纯洁的心灵在大自然中尽情飞扬。

池塘虽小,却能映现出“白云,太阳,月牙,星星”等如此庞大的事物;眼睛虽小,却能映现出世间的多姿多彩。

如此之小却能映现如此之大,令人折服,让人感动!在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从“小”中窥“大”,让我们的课堂也成为美丽的五彩画卷。

再读《小池塘》,我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像如此“明亮的小池塘,美丽的大眼睛”我们周围还有多少呢?当今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许多“美丽的大眼睛”正在渐渐消失。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啊,那么环境教育是否有必要在这课做适当一提呢?思考着……以小见大初三记叙文【篇2】这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星期六。

鸟儿在欢乐地歌唱,小溪在静静地流淌,心情也越发地舒畅。

我想:今天早上玩游戏,下午收拾房间,晚上做作业。

一想完这个计划,我的心情欢呼雀跃,因为想到今天有事忙碌的、充实的。

转眼间,就到了中午。

我在收拾房间。

中考记叙文结构布局:小中见大式

中考记叙文结构布局:小中见大式

一滴水可以折射世界,一朵花可以装点人生。

小故事中往往蕴含着大道理,从细微处着眼,有时也可以挖掘深刻的大主题。

所谓“小中见大式”就是以小的题材、小的材料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深刻思想或重大选题。

采用小中见大的方式写记叙文,可以有效地避免初中生因认知程度不深、知识储备不足而造成的对主题的理解偏差。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章所选的小材料一定要与大主题相匹配,还要具备一定的典型性,在叙述完材料的内容后还应适当地点出主题,以便于中心思想的升华。

人生是自助餐一考生闲暇时,总爱与朋友们去吃自助餐,只为那种自由的感觉和热闹的氛围。

通常我们会边吃边侃,有时心血来潮,天马行空乱说一通,有时突发感慨,抒发一下对漫漫人生路的各种想法……时逢周末, 闲来无事, 我们便相邀去吃自助餐, 熟门熟路, 选好吃的, 坐在位子上, 照旧相互调侃。

这时,一个姐妹忽然问道:“人生是什么?”(借助朋友的发问引出众人对人生问题的探讨,不拖泥带水,快速切题。

)大家沉默了一会, 小如沉吟道:“人生是单行道, 没有回头路。

”小姣调皮一笑:“人生是火, 轰轰烈烈才对味儿。

”小华推了推眼镜,故作深沉:“人生如戏,一切繁华如过眼云烟。

”(三位朋友,三种性格,三种态度,作者牢牢抓住了各个人物的不同特征,对其进行多样化描写,这样做,往往会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饱满。

)恍然间我不知如何应对,突然看到邻桌的母子,灵光一闪,脱口而出:“人生是自助餐。

”看着朋友们疑惑的眼神,我指了指旁边。

一个阿姨拿着桌上仅剩的肉串软言细语地哄身边的男孩吃。

男孩不肯吃,还说:“妈妈, 你帮我吃掉就不算浪费了。

”阿姨弯下腰, 直视着孩子, 语重心长地讲:“自己拿东西前要先想好能吃多少, 现在我可以帮你, 以后我不在你身边呢?”孩子脸一扭:“到时候再说,反正现在我就是不吃。

”性子最急的小姣走过去,说道:“阿姨,小孩子嘛,吃不了在所难免。

我帮他吃也可以啊!”(人物对话对情节发展起到了合理的推动作用。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指的是从个别事物或现象中,透过细节的描写和思考,展示事物的普遍规律或引发人们对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而从一个小点出发,扩展到一个大的范围。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通过下面几点来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第一点,注意事物的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可以使文字更具生动感和可视化,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事物的真实性和具体特征。

通过对小事物的描写,读者可以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点。

在描写一朵花时,可以详细写出花瓣的颜色、形状和纹理,以及花香的味道和花蕊的细节,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一朵花的美丽和生命力。

第二点,利用细节来构建事物的整体形象。

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我们可以将一个个零散的细节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事物形象。

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一只小鸟的羽毛的颜色和羽翼的展开来构建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小鸟形象,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小鸟的轻盈和自由。

第三点,通过小事物引发对大问题的思考。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小事物来引出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或探讨一些普遍性的规律。

通过对一粒沙子的描写和思考,我们可以引发对宇宙和存在的思考,通过对一次偶然相遇的描写和思考,我们可以引发对缘分和命运的思考。

这样一来,我们的作文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够引发读者深入思考。

第四点,运用类比和隐喻来拓宽写作的视野。

运用类比和隐喻可以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思想通过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从而使读者更易理解和接受。

通过对小事物的类比和隐喻,我们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其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和思维习惯。

我们可以通过描写一只蚂蚁攀爬峭壁的艰辛,来比喻人类面对困难时的勇敢和坚持不懈。

初中语文作文技巧指导之以小见大

初中语文作文技巧指导之以小见大

初中语文作文技巧指导之以小见大【技法指导】什么叫以小见大呢?当我们看到作文题目的时候,先不要急于动笔,要先在题目范围内选择比较具体的小事、小场景、小角度,然后使用这些“小”的东西做文章的素材或者做文章的入题角度,以此来反映出较大的主题。

这种通过小事情、小场景、小角度来反映丰富的社会内容的写作方法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小见大法”。

具体来说,使用以小见大法写作时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参照写作主题,收集小的材料。

生活中的小事很多,看似平凡,只要深入挖掘,就能看到其蕴含的深刻意义。

平凡的人,平凡的事,却有不平凡的精神和品质。

从断臂刘伟的身上能看到坚韧的意志,从公交车上让座青年的身上能看到社会公德,从中学生不让爸爸购买日系车上能看到爱国,从辛苦的环卫工人身上能看到责任,从男生不小心骑车擦划了别人的车而留下纸条、姓名而不是溜,我们能看到诚信,从年轻女孩弯腰捡拾易拉罐随手扔进垃圾箱,我们看到了文明……第二步,筛选出较为新颖、典型的材料。

虽然是小事,选用时也不可随便,一定要看看哪一个事件更能打动读者,哪一件事更能服务于主题,哪个事件便于分析并可在思想性方面挖掘出较大的深度。

如:有一位学生写一篇反映“改革开放40年来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大主题的文章,却选取了妈妈对远在云南亲人的思念——通过“写信的慢,等待的煎熬”“手机电话的方便”“微信视频聊天,如在身边”三个小片段来写,可谓是“以小见大”,构思巧妙。

处处留心皆学问。

只有养成一个处处留心、不断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才能积累、筛选出时新、典型的材料。

如:2020年8月1日,有一位好心市民将装有一箱硬币的箱子放在中州路百货楼一公交站,靠树放置一个小黑板,上面写着:如果您需要零钱,可以取走1-3元。

路过的人纷纷围观,之后有需要零钱的人陆续取走了1元、2元,最多不超过3元的硬币。

这其中,有一位姑娘走来,拿出随身的5元纸币放进箱子,并换了等值的硬币。

最让人称赞的是:一位的哥从出租车上下来把随身的几枚硬币投放进了箱子;之后又有一位退伍军人把身上的硬币投进了箱子……从这件身边小事中,我们能读出“文明处处存在”“爱心不分大小”等主题。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以小见大”,即从一个小事物或细节出发,触发出更大的思考和共鸣。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让读者在看似微小的事物中看到更深刻的内涵和启发。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在初中作文中使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一、以小见大的切入点:
1. 个人经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展开写作,可以是一次感人的故事,或是一次难忘的经历,将个人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

2. 观察细节:观察身边事物中的一些细微之处,比如一朵花的绽放、一只小鸟的飞翔、一片树叶的凋落等等,从中发现更深层次的意义和启发。

3. 文学作品:可以选取一些著名的文学作品或故事中的一些片段或细节,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阐述。

2. 点线面结合:可以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分析,引出更大的主题或问题,通过点线面的结合来展开整篇文章的写作。

3. 讲故事:可以通过讲述一个小故事来展开文章的内容,通过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冲突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三、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1. 描写细节:在文章中充分描写小事物的细节,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那个场景或情节,从而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2. 比喻借喻:可以使用一些比喻和借喻来对小事物进行深层次的解读,从而引申到更大的层面,让读者在比喻和借喻中获得更深的启发和感悟。

3. 抒情思辨:在文章中可以借助抒情和思辨的手法,通过对小事物的描写和感悟,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写作文时,同样可以通过“一滴水”来表达思想情感,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重大而深刻的主题,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切入点小,角度新,素材易于选取,结构易于驾驭,描写易于深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应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呢?方法一:用小细节放大人物形象。

即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某一方面的细微之处,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有一次在急诊室看医生急救病人,病人已经昏迷了,氧气罩也没用了。

医生使劲地用一个类似皮球的东西往病人体内压氧气。

应该是呼吸系统有毛病。

两个医生轮流压,像打仗似的。

渐渐的,病人清醒了,但仍说不出话来,医生只好不断发问,让他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

大概问了十几个问题才碰上一个点头的答案。

他是在路上发病的,一个亲人也没有,送他来的是陌生人。

后来发现他可以写字———虽然眼睛一直闭着。

医生问他的病史,问他是不是服过某些药,问他现在的感觉,忽然,一个医生惊喜地叫了一声:“写下去,写下去,再写!你写得真好——哎,你的字好漂亮。

”病人果真一直写了下去。

虽然那病人从生死边缘被抢救回来后手颤抖不已——但还有人赞美他的字!也许是颜体,也许是柳体,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活着的人写的字,可贵的是此刻他的字是“被赞美的字”。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以小见大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以小见大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写作中的以小见大【教学目标】1、欣赏范文,感受”以小事见大”写作手法;2、赏析例文,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孟郊的《游子吟》,引出材料与立意的关系: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材料则是构成文章的骨肉。

二、释题“以小见大”既是一种精细选材的技法,其实又是一种深刻立意的技法。

三、感知经典,小中见大。

1、巍巍《我的老师》:通过小事表现大爱几件小事:假装发怒、教跳舞、观察蜜蜂、教读诗歌、排除纠纷、模仿写字、梦中寻师选材亮点:不同角度(老师与学生、假日与平日、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有详有略小结:把小事选准选取的材料一定要为大主题而设,材料要典型、真实、新颖。

材料虽“小”,但意义却“大”。

学生佳作欣赏《幸运的背后》(全晨)2、朱自清《背影》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概念: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某个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为文章的主题思想与人物形象服务。

方法:抓特征(想象);炼词语(修辞);融情感(景物)给学生习作《坐在电动单车的背后》补充细节描写片段。

小结:把小事写精于细微处见事物的大,往往是通过其细部特征传达出来的,写得越精细,越深入,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就越深,所体现出的道理就越深刻。

3、莫怀戚《散步》及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中学语文中的“以小见大”手法在写作中的实践应用

中学语文中的“以小见大”手法在写作中的实践应用

中学语文中的“以小见大”手法在写作中的实践应用【编者按】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写作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提炼素材。

可是,我对生活就是没有感觉,而且生活总是那样平淡无奇、波澜不惊,所以我每次到了写作文时总是搜索枯肠,很难找到值得一写的东西。

该怎么办呢?你的苦恼也是很多同学都有的,但我想说,并不是所有同学都有惊心动魄的生活经历,况且写作并不一定非有动人的经历,简·奥斯汀的一生几乎都是在史蒂文顿小镇度过的,但并没有影响她成为伟大的作家。

曹文轩说:“一个艺术家的本领并不在于他对生活的强信号的接受,而在于他能接受到生活的微弱信号。

”尼采也说过类似的话:“伟大的风景往往是为渺小的艺术家准备的,平凡的风景才是为伟大的艺术家准备的。

”平凡的风景里藏着动人的美丽,而这需要用心感悟和发现。

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想给大家支一个招儿,那就是——以小见大。

只要我们善于发现,一件小小事情,也会蕴含深刻的道理。

一、怎么做到“以小见大”?在生活中,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发现处处都蕴藏着哲理和奥妙,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在平凡的生活中,我们必须在“小”的瞬间、画面、事情和“大”的道理、感悟、情怀之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契合点。

具体怎么样去找到“小”与“大”之间的契合点,怎么样“以小见大”呢?席慕蓉在《贝壳》中通过描写贝壳的精致和美丽,进而揭示出要珍惜时间的人生道理,要努力让自己的人生留下有意义的痕迹;茅盾在《白杨礼赞》中,也由西北高原上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抗战军民及其精神。

我们呢?我们能怎么样?我们可以在拾到一片落叶时,就去探寻它背后深藏着的春去秋来的永恒规律;我们可以在看到农民伯伯的手时,就去领悟“世界真是这千千万万双手创造出来”的道理。

名家有名家的“以小见大”,我们有我们的“以小见大”。

具体来说,要做到“以小见大”,你可以试试这样的联想:1.由物联想到人;2.由“个体的人”联想到“群体的人”;3.由“自己的经历”联想到整个社会的进程;4.由现在的事联想到历史与未来;5.对于有特定爱好的同学来说,还可以进行哲学方面的联想。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

在写作中指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更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

这种艺术处理以一点观全面,以小见大,从不全到全的表现手法,给写作者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和无限的表现力,同时为接受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获得生动的情趣和丰富的联想。

以小见大中的“小”,是描写的焦点,它既是写作创意的浓缩和生发,也是写作者匠心独具的安排,因为它已不是一般意义的“小”,而是小中寓大,以小胜大的高度提炼的产物,是简洁的刻意追求。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写作文时,同样可以通过“一滴水”来表达思想情感,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重大而深刻的主题,这种写作方法就叫“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切入点小,角度新,素材易于选取,结构易于驾驭,描写易于深入,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在写作过程中应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呢?方法一:用小细节放大人物形象。

即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某一方面的细微之处,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如:有一次在急诊室看医生急救病人,病人已经昏迷了,氧气罩也没用了。

医生使劲地用一个类似皮球的东西往病人体内压氧气。

应该是呼吸系统有毛病。

两个医生轮流压,像打仗似的。

渐渐的,病人清醒了,但仍说不出话来,医生只好不断发问,让他用点头或摇头来回答。

大概问了十几个问题才碰上一个点头的答案。

他是在路上发病的,一个亲人也没有,送他来的是陌生人。

后来发现他可以写字———虽然眼睛一直闭着。

医生问他的病史,问他是不是服过某些药,问他现在的感觉,忽然,一个医生惊喜地叫了一声:“写下去,写下去,再写!你写得真好——哎,你的字好漂亮。

”病人果真一直写了下去。

虽然那病人从生死边缘被抢救回来后手颤抖不已——但还有人赞美他的字!也许是颜体,也许是柳体,也许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活着的人写的字,可贵的是此刻他的字是“被赞美的字”。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以小见大是一种写作方法,它可以使我们从一件小事中展开一系列思考,进而发现更
深层次的现象和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如何运用这种写作方法。

首先,以小见大需要我们具备一种深刻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我们需要从身边的小事
情开始,比如一句话、一件事、一个人物等等,通过细心观察和思考,发现其中蕴含的更
深意义和价值。

其次,以小见大需要我们善于举例。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问题。

例如,如果我们要谈论“勤俭节约”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节约小事入手,比如节省一滴水、不浪费一张纸,然后通过这些小事情的累加和积累,说明勤俭节约可以
为国家和社会带来的巨大效益。

再次,以小见大需要我们善于归纳总结。

一些看似毫不相干的小事情,通过我们的归
纳总结,往往可以发现一个大的共性或规律。

这也是我们在写作中可以展开更深层次思考
的重要一步。

最后,以小见大需要我们勇于思考和探索。

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个人的感性思
维和逻辑思维,创造出一些新的观点和见解。

这也需要我们勇于冒险和探索,挑战已有的
观念和思维方式,从而开拓出更广阔的思维领域。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不断阅读和思考,积累丰富的素材和经验,从而运用以小见
大的写作方法,发掘出更有深度和价值的文章。

当然,这也需要我们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自
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成为一名更出色的写作者。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写作手法之以小见大(附习作剖析及模拟演练及佳作赏析与精评)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写作手法之以小见大(附习作剖析及模拟演练及佳作赏析与精评)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写作手法之以小见大学习目标01.感受“以小见大”写作手法的魅力。

02.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

激趣导入成语“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指通过管子的小孔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斑。

本意是只看见事物的部分。

后来,它用于比喻从观察到的一小部分可以推测事物的全貌。

窥一斑而知全豹,见一叶落而知秋,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作文也可以以小见大,只要抓住一事一物、一情一景,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深入发掘,就能揭示蕴含的深刻意义,阐述各个较“大”的主题。

习作剖析下面是作文《一件小事》的开篇。

看看有什么问题。

一件小事,可以使你的人生一夜之间变得辉煌,可以使你的生活一瞬间崩塌,它可以是你生命的转折点,更可以是你生命的折腰点……就比如中国外交史上的一次事故一一雅典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2年6月5日与希腊建交。

1973年5月7日,首任驻希腊大使周伯萍在去科威特使馆国庆招待会的路上,由于不熟悉当地环境,加上翻译疏忽,误入当时与阿拉伯国家为敌的以色列外交代表官邸,而当时的中国政府尚未承认以色列,因此闹出了国际笑话一雅典事件。

【把脉推敲】题目是一件小事,可作者选的却是一件外交事故,是大事,不符合“小”的要求。

选材上失误是最主要的问题。

第二,作文开篇就空发议论,不是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议论抒情,也是我们要避免的。

课文回眸阅读下面这篇课文,感知优秀作品中以小见大手法的运用。

散步の莫怀戚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

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天气很好。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

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是一种写作方法,可以将一个小的事物或现象通过角度的转换和思维的跳跃,联想到更大的问题或现象,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在写作中,以小见大可以提升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使文章更富有独特性和思考性。

如何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写作的起点,需要选择一个具体的小事物或现象作为写作的切入点。

这个小事物或现象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个细微的变化,一个小小的观察,或者是与自己有关的一个小经历。

通过展开对这个小事物或现象的描述和分析,可以激发读者的兴趣,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接下来,需要通过转换观点和扩展思路,将这个小事物或现象与更大的问题或现象联系起来。

在转换观点的过程中,可以从事物的本质、功能、内在联系等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通过思考这个小事物或现象的特点和影响,可以将其与社会、人类、自然等更大的范畴相联系,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展开。

通过全面的观察和描述,对这个小事物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可以描述一个小小的昆虫,通过观察其外貌、行为习性、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特点,逐步揭示其中的奥秘和意义。

然后,通过转换观点和思维的跳跃,将这个小事物或现象与更大的问题或现象联系起来。

可以通过人类与昆虫的关系,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讨论。

需要对文章进行总结和升华。

在总结的过程中,需要回归到小事物或现象本身,并展示其与更大问题或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关系。

还可以对文章进行升华,将所探讨的问题或现象与人类的价值观、社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联系,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思考。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可以运用于多种题材和体裁的作文中。

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说明文,都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展开写作。

通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可以使文章更具有思考性和独特性,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是在写作过程中,从细节、个体的角度去揣摩、描绘整体、普遍现象的方法。

通过对具体事例的深入分析和表达,来反映出更深层、更广泛的思考和结论。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可以更加生动、具体地描述一个主题或现象,从而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细节的关注,从而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整体的意义和影响。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也可以更好地展现作者的思考深度和独特的见解,从而加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达力。

在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时,首先要选择一个具体的事例或个体,这个事例或个体要与整体相对应或有代表性。

然后通过对这个事例或个体进行准确、全面的描写,包括外貌、细节、行为等方面,以及对其背后的原因、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

在分析和思考的过程中,要和整体进行联系和对比,从而找出更深层次、更广泛意义的规律和结论。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和主题。

在记叙文中,可以通过对一个小故事或一个小插曲的描写,来反映出人物的性格、情感或时代的背景等。

在说明文、议论文中,可以通过对一个具体现象或事件的深入剖析,来推导出更普遍、更深入的观点和结论。

在写景文中,可以通过对一个景点或一个景物的细致描写,来展现整个环境的氛围、主题和意义。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它可以使作文更生动、具体,从而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效果。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也可以帮助作者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以及更好地与读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是一种理解世界和表达思想的有效方式。

通过揣摩、描绘个体和细节,来反映整体和普遍性,可以使作文更丰满、更深入、更具说服力。

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能够运用自如,将这一方法发挥到极致,写出更加精彩的作品。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一、什么是“以小见大”就是通过写一个小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或揭示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深刻的本质,给人以启迪。

二、“以小见大”的作用1、激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2、使人物的某种特点更具体,使文章的主题得以体现。

3、达到事倍功半的作用,文章不必长篇幅罗列太多素材,即可使读者有所启发。

三、如何以小见大1、以“小”见“情”用小的细节来表现深厚的感情,小的细节可以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一个真挚的眼神、一句很普通的话语、一件平凡的小事......例:母亲曾在洗车场工作,无锡的冬天有点寒,可母亲就是小气那一双手套的钱,导致自己双手冻伤,以致溃烂,我无法言表那时的心情,伤心、难过、自责、懊悔……也许这一切的词都形容不了我对母亲的愧疚和感激之情,因此常常哽咽,甚至双眼湿润、模糊,无法用言语表达出心中的情感。

解析:寒冬里,即使母亲的双手冻伤,也舍不得买手套的钱。

事情虽小,但能够感受到母亲对我浓烈、无私的爱。

2、以“小”见“情”用小的细节来表现高尚的品德,从日常生活小事、细节中感受到美德的魅力。

例:经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解析: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两人会谦让。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会背老人过去。

这两个细节表现了山里人的高尚品德。

3、以“小”见“理”有些事情看似不大。

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用小细节来表现深刻的道理,使人有所感悟。

例:我常常想。

生命是什么呢?夜晚,一只飞蛾不停地在头顶上飞来飞去,骚扰着我。

趁它停下的时候,我一伸手捉住了它。

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动弹了。

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上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解析:作者用飞蛾在生命受到威胁时鼓动双翅的细节来表现生命的力量,于小细节中折射出深刻的道理。

中考语文写作讲义 以小见大

中考语文写作讲义  以小见大

以小见大“落一叶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只要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照样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文章也是这样,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取一个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记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以小见大方式(一)聚焦凡人小事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表现在——“大”表现在——(二)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

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走一步,再走一步》“小”表现在——“大”表现在——(二)观察身边景象(一)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

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杏林子《生命生命》“小“表现在——“大"表现在——(二)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林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穂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初中作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是指用小事情来反映大的价值、意义或影响的方法。

它是一种常用的写作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抓住读者的眼球,引导读者思考,让文章更有说服力。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小事例。

这个小事例可以是我们身边发生的事情,也可以是我们听过的故事或新闻。

事例不需要很复杂,它应该可以简单而生动地表达一个意思。

例如,你看到一个小女孩捡起地上的垃圾并放到了垃圾桶里。

这是一个简单的小事例,但是它可以帮助我们思考环保的重要性。

其次,我们需要从这个小事例中反思出大的问题或价值。

我们需要问问自己,“这个小事例背后隐藏了什么?”,“这个小事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思考?”。

例如,我们可以从小女孩捡垃圾的行为中看到她对环境的关注和责任心。

我们可以引申出大的问题:环保意识是否已经深入每个人的心底?我们对地球的环境保护到底做了多少?
接着,我们要展开思考,深入分析大的问题或价值。

我们需要探究这个问题或价值的本质、原因和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从环保方面入手,探究环保的本质是什么,环境污染的原因是什么,环保对人类和地球会产生什么影响等等。

最后,我们需要归纳总结,把各个思考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论述。

我们可以把小事例和大问题或价值串联起来,通过思考和分析,形成一个有说服力的结论。

例如,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环境保护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为地球的环保做出自己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写作中如何小中见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欣赏范文,感受、学会“以小事见大”写作规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范文学习—写法探究—写作实践。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意识到“以小事见大”写作手法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赏析例文,掌握”以小事见大”的写作规律和方法。

教学方法:例归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展示:学生背诵“小事物体现大道理”的文章,师生评议。

(首先请xx进行课前展示,从xx选的文章来看,作者借很小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不管生命如何短暂,都必须积极面对,全情投入,好好地生活。

)二、导入:同学们也可以仿照上面的作者进行练习,请大家看这两幅图片,任选一幅图,通过观察和联想,随意说出一句话来。

(鼓励学生举手回答,调动气氛。

示例:枫叶红了,秋天到了,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秋叶以优美的舞姿落到地面,展示它最后的风采,诠释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古人说过“落一叶而悲秋,窥一斑而知全豹”,说的都是从一个小的角度或部位也可以得出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作文也是这样。

写记人记事的文章, 要从小角度发掘题材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思想品格。

因为普通人没有那么多英雄壮举,所以我们要学会写小事。

那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以小见大写作手法在记叙文中的应用。

三、出示学习目标四、明确概念:(1)以小见大,是记叙文中常用的写作手法,它往往在选材上或撷取一个片断,或定格一幅画面,或捕捉一个瞬间,或选择一件小事,通过多种表现技法,努力开掘、提炼,写出它的内涵,以一目传精神,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提问学生读,师点拨:这一定义强调通过小的事和物,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2)使用“以小见大”手法,要注意两点:一是选材要严,要精选那些闪耀着光彩的琐事;二是开掘要深,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从琐事中提炼出生活的真相,人生的真义。

(提问学生读,师引导:接下来我们通过欣赏名家的作品来体会以小见大的运用)五、感知经典,小中见大。

首先,我们关注一下凡人小事。

聚焦凡人小事: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杨绛《老王》同学们齐读这段文字,思考:这段文字大家一定很熟悉,它出自哪里?作者写了怎样的小事,反映了什么大的主题?(明确:选自杨绛的《老王》,写了老王给我松香油和鸡蛋的小事,反映了老王和作者的善良,幸运者对不幸者命运的关注的主题。

)“大”:一个社会总有幸运者和不幸者,幸运者有责任关爱不幸者,关注他们的命运,让他们也过上好日子,帮助改善他们的处境。

(板书:凡人小事关注社会)名家还善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象。

看下面这段文字。

观察身边景象: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

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地向上,茁壮生长,昂然挺立。

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杏林子《生命生命》提问学生读,然后思考:作者有一粒小小的香瓜籽想到了什么?“大”:表达自己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像以上两种通过直接抒情和议论,或者人物的语言直接点名深刻主题的可以看做直接表露地运用以小见大手法。

(板书:自然景象,感悟人生)小结:“小中见大”常见方式(一)直露式:直接抒情议论,或通过文中人物的语言直接揭示。

(板书)继续往下看,名家还善于运用细节描写。

捕捉细小情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朱自清《背影》提问学生读语段,思考:大家熟悉的《背影》作者通过买橘子时的哪些动作细节,反映了怎样的深刻主题?(蹒跚地走,慢慢探身,爬上,攀着,向上缩,向左微倾,他的背影等)“大”:抒发人间真情--父子情深。

(板书:细小情节,诉说真情)小结:“小中见大”常见方式(二)含蓄式:寓于叙述描写之中,即通过具体事物和人物言行本身来显示。

(板书)根据以上例子,我们想想到底如何“以小见大”?明确:首先选择和处理材料时要从小处着眼,而概括主题又要从大处着眼。

(板书)“小”:聚焦凡人小事;观察自然景象;捕捉细小情节。

“大”:关注社会,感悟人生,诉说真情。

四、实例赏析:下面有两段文字是往届学生的作文和片段,我们看它是怎样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的?(一)《关爱》片段:小时候,有一次我和母亲去浴池洗澡。

天气很冷,洗完澡之后,我站在凳子上穿衣服、穿鞋。

妈妈看到之后,皱起了眉头,然后把我抱下来,放在自己的腿上坐着,再穿衣服,并且认真而和蔼地说“孩子,你看,对面凳子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坐?就是因为有人把它踩脏了。

那你把这个椅子踩脏了,别人也就不能坐了。

一个人在做事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自己,也要为其他人着想。

”感悟:妈妈一句质朴无华的话,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从此以后,妈妈这句质朴无华的话,就成了我人生的座右铭和我行动的指南针,他让我明白了关爱是多么重要,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当我走在教室的过道里,看到地上掉下的一片纸屑时,我会把它默默地捡起。

因为我知道,掉了它的同学和我一样的勤奋;当我看到老师讲了一个小时的课,走下讲台时,我会走上讲台把黑板擦干净,因为我知道她比我还要辛劳;当我看到路上的行人的时候,我会默默地报以微笑,因为我知道他们和我一样的努力。

其实,我们的国家不是用一种更大的关爱去包容每一个人的幸福吗?我们看到残奥会时国家为残疾人准备的盲道,不是体现国家的一种关爱吗?当我们看到四川汶川地震后,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人们伸出援助之手时,不是体现一种更大的关爱精神吗?大家速读这段文字思考:片段中选取了怎样的小事,产生怎样的联想?明确:选取妈妈教育我不要把别人坐的凳子踩脏的小事,揭示出对他人对社会关爱的重要。

由自己上升到他人(社会)和国家,立意深刻。

(二)幸福的颜色①未曾预见的幸福,犹如掌心里的纹路,谁也不知道它的另一端,会是在何处。

然而那一刻我却发现母亲的幸福,如同阳光闪着金色。

(细节体现幸福就在身边,且有着温暖的金色)②母亲生日那天,一向不解风情的父亲跑了几条街,给母亲买了件新衣服。

那是件米黄色的外套,父亲平时的衣着极不讲究,所以他挑衣服的眼光就很有限了。

在我和妹妹都在嘲笑父亲“品位高”时,母亲却欢天喜地地接了过去,脸上泛起少女般的红晕,眼底掩饰不住的是满满的笑意。

她兴奋得像个小孩子,偷偷跑进房间把衣服换上。

用得着吗?为了一件土里土气的衣服。

(写母亲接过衣服后兴奋的表情和动作,体现她内心的激动和欢喜,对衣服的珍视,幸福感油然而生,从而体现夫妻之爱。

)③母亲出来了,脸上还泛着红晕。

她在父亲面前转了几圈,窗外的阳光溜了进来,如同精灵,在空气中跳着动人的舞蹈,母亲身上那件米黄色的外套也在阳光下,闪着动人的金色光彩。

(通过环境细节,烘托母亲的幸福感之大)“好看吗?”母亲问。

父亲不好意思地低着头,说:“尺码大了。

”是的,那件宽大的外套“裹”在母亲身上,使矮小的母亲看起来更加矮小,母亲的肤色略显黝黑,米黄色如此明亮并不适合她。

(身材和衣服的反差细节,表现母亲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进而突出父母之爱)④“哪里大了?”母亲连忙低头扯了扯衣角,“我就喜欢宽松的,无拘无束,多好啊!真喜欢!”见父亲还不放心,母亲做了个展翅高飞的动作,给父亲打了一剂定心剂,以表明这衣服虽宽松,但她也很喜欢。

“真的不大!这正合适呢!呵呵,都舍不得脱了……”空气弥漫着母亲明媚的幸福和满足,金色的阳光折射着母亲的幸福。

(母亲极度喜欢衣服,非常重视亲情的语言和动作细节,可以表现母亲的幸福感)那天晚上,一向不爱喝酒的父亲竟高兴得喝了几杯酒。

⑤第二天早上起来,发现母亲站在窗边,出神地凝视着身上的米黄色外套,从衣领摸到扣子,从扣子摸到衣角,这真是舍不得脱下了?(动作细节显示母亲对衣服的珍视,对父亲的爱,对亲情的感动)反正父亲不在,我也使起了坏,“挑拨离间”一下:“妈,你衣柜里比这漂亮的衣服多的是,这衣服不适合你,相信我吧!”(气氛温馨融洽)母亲笑而不语,继续低头注视着那件衣服,我摇摇头打算走开,母亲却突然小声地说了一句:“这是你爸送的呢!”(语言和神态的细节描写包含深情,对衣服的重视,即是对丈夫不尽的爱意。

)⑥“这是你爸送的呢!”这句话道出了“玄机”,我突然明白了:即使是件再普通不过的衣服,母亲也是能穿出幸福来的。

爱如河流,愈深愈无声。

(凡人小事和多处细节描写反映出的“大”主题)⑦阳光又一次照在母亲身上,我看到她的幸福,如金色的阳光,发出金色的奇异光彩。

(首尾呼应,金色的阳光有象征意义,是身边的温暖与幸福,反复提及,烘托其乐融融的气氛和母亲的幸福感。

)让我相信,细水会长流,母亲的幸福如多彩的拼图,而父亲的爱则是其中金色的一块,拼成了完整的幸福。

(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揭示出文章的“大”主题。

)探究:速读文章后思考:1、《幸福的颜色》通过记叙父亲为母亲买衣服“小”事,从中作者含蓄地阐述了父母之爱,亲情之重,家庭之和睦温馨“大”的主题。

2、文章是怎样抓住细小情节反映深刻主题的?请举例说明。

六、实战演练1)写一写:认真观看屏幕上的图片,请选择其中一幅图片,采取直露式和含蓄式表达,运用以小见大手法,表现深刻主题。

(选择“大手拉小手”的图片可以将它放在记忆中的某个场景中来写)示例(一):小时候,每次走到路口需要横穿马路时,母亲就会突然停下来,她把手中的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的掌心,小心翼翼地牵着我走到公路对面。

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寒冷的冬天里,母亲还会用她那双粗糙的手,被冻得微红的手,不断地揉搓着我戴着手套的手,生怕我冻着。

她全然忘记了,她的另一只手还裸露在寒风中。

而现在,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再次走到路口时,她牵起我的手的动作依然那么娴熟。

她吃过许多苦,受过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这一次,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二)每当微曦初露,在我们还在睡梦之中的时候,你们早已工作在自己的的岗位上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