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障碍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应激相关障碍PPT课件
![应激相关障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765847377232f60ddcca12b.png)
• 阶段1 - 导入期
- 治疗师的自我介绍
- 描述CISD过程中的规则
- 小心解释隐私问题
• 阶段2 - 事实期
- 请参与者描述一些有关自己、事件及 其在紧急事件中所进行的活动的情况 - 询问参与者在处理紧急事件的过程中 身处何处,所听、所见、所闻及所做 - 每人都要轮到,使整个事件重现眼前
• 阶段3 - 感受期
女性的时点患病率分别为15.2%和8.5%;
Madakasia 等人对自然灾害后的PTSD进行了研 究,结果发现不同灾害后的PTSD的患病率均超 过30%; 美国Kessler的研究表明,社区中有36.7%-
81.3%的人有过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经历,
PTSD的终生患病率男性为5%,女性为10.4%,
(1)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
一定的盲目性。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如反应性
木僵),可有轻度的意识障碍。
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3.病程标准:受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一般 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月内缓解。 4.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 裂症、心境障碍。
Blanchard 的研究发现,交通事故与PTSD密切相关:
46% 的交通意外受害者符合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条件。
求助、解决问题、适应或面对现实、发泄或倾诉、回 避、接受或推卸责任;过度使用成瘾物质、攻击、自 伤或自杀等 压抑、退行、否认、投射、反相形成、合理化、升华、
置换、认同等
CCMD-3、ICD-10、DSM-Ⅳ将其分为三大类
急性应激障碍 (ASD)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 ) 适应障碍
调动资源
•
《应激相关障碍诊断》课件
![《应激相关障碍诊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4392b0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df.png)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症状严重程度、病 因等,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药物治疗
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会开具适当的药物来 缓解患者的症状。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等,可以帮助患 者调整心理状态,减少焦虑和恐惧。
生活方式调整
如改善睡眠质量、增加运动量、调整饮食等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社区支持与资源
脱敏再处理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应 激相关障碍的根源,学习应对 技巧和改变不良思维模式,从 而缓解情绪障碍和心理痛苦。
心理治疗需要与治疗师建立良 好的合作关系,并遵循治疗师 的指导。
心理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 以巩固治疗效果。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生 物反馈、放松训练、 瑜伽、冥想等。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激相关障碍诊断》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 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 • 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方法 • 应激相关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 案例分析
01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应激相关障碍是指由于受到强烈 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应激导致的一 组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情绪、 行为和生理方面的症状。
分类
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 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 碍等。
症状与表现
急性应激障碍
在遭受严重的精神打击后立即出 现强烈恐惧、茫然、无助的情绪 ,以及呆滞、麻木等表现。可能 出现分离性遗忘症状,如无法回
忆起创伤事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主 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噩梦、逃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
药物治疗
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会开具适当的药物来 缓解患者的症状。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等,可以帮助患 者调整心理状态,减少焦虑和恐惧。
生活方式调整
如改善睡眠质量、增加运动量、调整饮食等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社区支持与资源
脱敏再处理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应 激相关障碍的根源,学习应对 技巧和改变不良思维模式,从 而缓解情绪障碍和心理痛苦。
心理治疗需要与治疗师建立良 好的合作关系,并遵循治疗师 的指导。
心理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 以巩固治疗效果。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生 物反馈、放松训练、 瑜伽、冥想等。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激相关障碍诊断》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 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 • 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方法 • 应激相关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 案例分析
01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应激相关障碍是指由于受到强烈 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应激导致的一 组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情绪、 行为和生理方面的症状。
分类
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 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 碍等。
症状与表现
急性应激障碍
在遭受严重的精神打击后立即出 现强烈恐惧、茫然、无助的情绪 ,以及呆滞、麻木等表现。可能 出现分离性遗忘症状,如无法回
忆起创伤事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主 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噩梦、逃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
最新应激障碍PPT课件
![最新应激障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c9c7724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6.png)
• 临床表现
–意识障碍
• 定向障碍 • 注意狭窄 • 言语缺乏条理 • 有自发言语 • 动作杂乱 • 无目的性 • 对周围感知不真切 • 人格和现实解体 • 偶见冲动行为 • 事后部分遗忘
–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
• 表现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 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 • 话多,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 部分病人表现为运动性抑制,情感迟钝、麻木,
• 鉴别诊断
–人格障碍 重要的是病史,如症状表现仅为 原有人格障碍表现的加重,则没必要下两个 诊断,如应激事件导致了新的症状的产生, 可下两个诊断。应激源消失,适应性障碍症 状改善,而原有的人格障碍症状不变。
–PTSD 一般引起PTSD的应激源常很强烈,差 不多对所有的人都会引起痛苦体验和症状, 且症状表现相对固定,常反复回忆或重现创 伤体验而有别于适应性障碍。
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加快,出汗,面色 苍白等。
–持续回避
• 表现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事 • 避免参加或去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场所 • 对周围环境的普通刺激反应迟钝 • 情感麻木,与人疏远,不亲切,对亲人情感变淡 • 社会性退缩,兴趣爱好变窄 • 对未来缺乏思考和计划,对创伤经历中的重要情
第一节 概述
1936年,加拿大学者塞 里(Selye. H)首次提 出应激学说,认为心理 应激是“在任一时刻由 生活所造成的身体损耗 和破坏率”。
Hans Selye (1907 – 1982)
三、心理应激
(一)主要应激源 1.职业应激 (1)应激源
• 单位组织高度集中化、形式化、具体化、规模庞 大、变动性小都被认为具有应激性。
行为退缩,少语少动,近亚木僵状态。
–创伤性经历常因想象、考虑、梦境、闪回 (flash-back)、触景生情等多种途径引发个 体反复重新体验,而个体则对能勾起痛苦回 忆的刺激尽量回避。
应激相关障碍ppt课件
![应激相关障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d37431f18583d048645901.png)
临床表现(一)
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控制不住地回想受创伤的经历 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幻想形式的创伤性事件重演
的生动体验(症状闪回,flashback)
当面临类似情绪或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纪念
日时,又产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
临床表现(二)
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
鉴别诊断
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
此时意识障碍往往具有昼轻夜重的波动性特点。 且有丰富生动的幻觉,幻视多见
情感性精神障碍:
以情感障碍为主,很少出现意识障碍,兴奋或 抑制是协调的,病程长,常反复发作
癔症:
从癔症的性格特点,症状特点鉴别
概念
应激源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常引起个体极 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 发病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 多数1年内恢复,少数病人经久不愈
鉴别诊断
抑郁症:常无创伤性事件,抑郁情绪常较重, 常有消极言行,晨重夜轻,非情绪回避行为 慢性焦虑症:对自身健康过于忧虑,躯体主诉 较多,而常无严重精神创伤史
概念
在明显生活环境改变或应激性事件影响下, 出现反应性情绪障碍并伴有适应不良行为 或生理功能障碍,影响社会功能和生活
较轻,持续时间不长(不超过6个月),随应 激事件的消除和应付能力的改善而恢复
鉴别诊断 人格Βιβλιοθήκη 碍 抑郁症 焦虑症
杨某,女,53岁,初中文化,因言行紊乱4小时来 诊。 患者某日上午到银行取了2万元钱准备给儿子出国 留学用,回家路上碰见2名陌生男子,将患者劫持 到偏僻小巷内,逼迫交出钱物。患者当时惊恐万分, 欲呼救,但小巷内空无一人,可谓叫天天不应,呼 地地不灵。一名男子用匕首抵住患者脖子,威胁如 不交出财物就杀死患者并分尸抛于郊外。患者又惊 又怕,终被人抢去2万元钱。 患者中午回到家中,家人叫其吃饭,发现患者呆坐 于桌前,表情迷茫。饭未喂到嘴里,全掉在地上, 家人遂让患者到床上休息,但发现患者在床上不停 撕扯自己衣服,双腿抽搐,惊恐不安,口中念念有 词,听不清说话的内容。
应激相关障碍(新)_PPT课件
![应激相关障碍(新)_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ad0cfe3169a4517623a3c2.png)
•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 又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指患者遭受威胁 性、灾难性生活事件后,延迟出现、长期持续的 精神障碍。潜伏期从数周到数月不等,病程波动, 多数可恢复,少数可转慢性,超过数年,最后人 格改变。
• (二)临床表现
• 1.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症状闪 回),仿佛又身临其境,伴有强烈的心理痛苦和 生理反应;
• 3.应激事件可能影响了个体社会社会网络的 完整性(居丧、分离等),或影响了较广泛的社 会支持和价值系统(移民、难民等),或代表了 一种主要的发展中的转化和危机(入学、成为父 母、个人希望的目的未能实现、离休退休等)。
• 4. 发病危险度及发病表现形式与个体的心理 素质或易感性有关。
• (二)临床表现 • 1.抑郁心境、焦虑、烦恼,或这些情绪的混合。 • 2.感到无力应付、无法计划、难以维持现状。 • 3.一定程度的处理日常事务能力受损。 • 4.可伴随品行障碍表现,如逃学、出走等,尤其是
青少年。
• (五)治疗
• 心理治疗:个别指导、家庭治疗、社会严重的精神 打击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内发病,病程历时短暂, 一般为数小时到数天,预后良好。
• (二)临床表现
• 意识障碍、表情茫然、意识范围狭窄、定向 障碍、可出现人格解体(感到自己不存在或不真 实了,或感到自己躯体变形了等。)、言语缺乏 条理、可有强烈恐惧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对周 围事物感知迟钝,出现木僵等精神运动性抑制表 现。
• 2.频繁出现与创伤性事件明确相关的梦境(梦 魇),常常从梦境中惊醒,续梦,产生强烈的情 感体验;
• 三.适应障碍
• (一)概述
• 1.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 化的适应期,出现的主观痛苦和情绪紊乱状态, 常会影响社会生活和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
第八章-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ppt课件
![第八章-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efde07a5e9856a561260f5.png)
2018/10/23 7
四、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社会文化件和悲痛性事件, 如严重车祸、飞机失事、财产巨大损失、被强暴、 被劫持,亲人死亡、亲人离别、情感破裂等。 突发的自然灾害 :如山洪暴发、强烈地震、严重 火灾等。 战争场面 :如亲临了(或间接听到、看到)残酷 的战争。 日常生活中的困扰 :多为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事 件。
29
2018/10/23
基础护理 (1)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防止皮肤 破损,控制感染。 (2)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维 持水及电解值平衡。 (3)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生命 体征,对症护理。保证病人足够的睡 眠休息时间。
2018/10/23 30
心理护理 (1)沟通技巧:尊重关心病人,用清晰简短 的语言与病人沟通交流,态度和蔼,并与 病人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耐心倾听,适 当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着重当前问题, 给予简明的指导。 (2)鼓励病人表达情绪体验:对病人的情绪 反应要采取接纳的态度,不应加以限制。 健康教育 待病人症状好转后,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 安排病人参加多种娱乐和体育活动。
创伤后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障碍创伤后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强烈的灾难的应激如地震凶杀被强暴等使患者出现极度恐惧害怕悲痛或忧伤无助之感
第八章-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教学
第一节 概述
概念及特征 流行病学特点 病因与发病机制 治 疗
2018/10/23 2
一、概念
应激(Stress)一词在物理学上译为压 力、应力。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的 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状态。 1936年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Selye) 将这个词引入到生物学领域,提出了应 激学说。 目前的研究较倾向于把应激看作是机体 与环境之间的不适应状态。
四、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社会文化件和悲痛性事件, 如严重车祸、飞机失事、财产巨大损失、被强暴、 被劫持,亲人死亡、亲人离别、情感破裂等。 突发的自然灾害 :如山洪暴发、强烈地震、严重 火灾等。 战争场面 :如亲临了(或间接听到、看到)残酷 的战争。 日常生活中的困扰 :多为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事 件。
29
2018/10/23
基础护理 (1)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防止皮肤 破损,控制感染。 (2)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维 持水及电解值平衡。 (3)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生命 体征,对症护理。保证病人足够的睡 眠休息时间。
2018/10/23 30
心理护理 (1)沟通技巧:尊重关心病人,用清晰简短 的语言与病人沟通交流,态度和蔼,并与 病人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耐心倾听,适 当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着重当前问题, 给予简明的指导。 (2)鼓励病人表达情绪体验:对病人的情绪 反应要采取接纳的态度,不应加以限制。 健康教育 待病人症状好转后,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 安排病人参加多种娱乐和体育活动。
创伤后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障碍创伤后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强烈的灾难的应激如地震凶杀被强暴等使患者出现极度恐惧害怕悲痛或忧伤无助之感
第八章-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教学
第一节 概述
概念及特征 流行病学特点 病因与发病机制 治 疗
2018/10/23 2
一、概念
应激(Stress)一词在物理学上译为压 力、应力。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的 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状态。 1936年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Selye) 将这个词引入到生物学领域,提出了应 激学说。 目前的研究较倾向于把应激看作是机体 与环境之间的不适应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严重标准 • 社会功能受损; • 3.病程标准 • 1个月内发生,符合诊断标准至少1个月,因素消
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 • 4.排除标准 • 排除心境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等; • (四)类型 • (五)治疗 • 心理治疗:个别指导、家庭治疗、社会支持治疗 • 药物治疗:抗焦虑药、抗抑郁药、低剂量短疗程;
• (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 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 2.严重标准 • 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 3.病程标准 • 一般持续数小时到一周,通常在一月内缓解;
• 4.排除标准 • 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抑郁症等; • (四)治疗与干预 • 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 • 心理治疗:解释性、支持性; • 药物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
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概述
• 一.刺激与反应 • 应激(stress):指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于
机体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
• 应激源(stressor):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 如各种生活事件。分为良性刺激和不良刺激。
• 应激反应的强弱取决于个体处置这些应激因素 的能力以及对相应后果的评价。
• 二.社会心理应激 • (一)应激来源 • 1.恋爱婚姻及家庭问题; • 2.职业、学业问题; • 3.社会环境因素; • 4.个人特殊境遇; • (二)应激的个人认知与评价 • 个性特征、A型性格、癔症性人格 • 个人经历、价值观、社会支持、认知水平;
分析
• 王某在经历灾难性事件的创伤之后以各 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有挥之不 去的闯入性回忆,有频频出现的痛苦经 历的梦境再现。有持续性的回避行为和 整体的情感反应木然,符合创伤后应激 障碍的诊断。
• 三.适应障碍பைடு நூலகம்
• (一)概述
• 适应障碍是指在明显的生活改变或环境变化时产 生的、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和情绪失调,常 有一定程度的行为变化,但并不出现精神病性症 状。
至少已3个月。
• (四)治疗 • 1.心理治疗
• 危机干预、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 宣泻相关的情感、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社会和心理 支持;
• 2.药物治疗 • 抗抑郁药、抗焦虑药、镇静剂、锂盐等; • 3.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 • 支持解释心理治疗-药物治疗-认知心理治疗
案例
• 王某在一年前不幸经历了一起车祸,当时同车的女朋 友丧生在一辆大货车的轮胎下,自己虽然幸免于难, 也因为大腿骨骨折在病床上躺了三个多月。
• 这半年来王某大多时候是在麻木状态下度过,对身边 发生的人和事无动于衷,对外界缺乏兴趣,原来很感 兴趣的下棋、打网球、社交等都兴趣索然,与同学朋 友疏远、有隔离感,对自己的未来心灰意懒,万念俱 灰,曾多次想到自杀。常常半夜噩梦惊醒,一年多以 来几乎做同一个噩梦,总是梦见自己的女友倒在大货 车的车轮下,身首异处、惨不忍睹。每次梦醒胆战心 惊,喉头哽咽,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出汗,久久不 能平静。每次上街看见大货车都非常紧张,当时遇险 的情景历历在目,非常痛苦,常常尽量避免上街。
• 发生的有关因素:生活事件的严重程度、个体心 理素质、心理应对方式等;
• (二)临床表现 • 1.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出现; • 2.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 • (1)以抑郁为主;(2)以焦虑为主; • (3)以品行障碍为主 • (4)以躯体功能障碍为主 • (5)以品行障碍为主 • (6)儿童适应障碍的主要表现
•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 1.症状标准 • (1)有明显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
或社会地位的改变;
• (2)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 神障碍均起着重要作用;
• (3)以忧虑、烦恼、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 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一项:
• 1)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 • 2)生理功能障碍,如少眠、食欲不振等; • (4)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 3.持续回避与创伤有关的事物、选择性失忆; • 4.情感麻痹现象; • 5.睡眠障碍、易激惹、易紧张、警觉性过高; • 6.多数在事件后数天至半年内发病,1年内恢复
正常,少数可持续多年;
•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见154页) • 1.症状标准 • 2.严重标准 • 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符合症状标准
谢谢!
• 二.创伤后应急障碍
• (一)概述
• 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生活事件;
• 创伤性体验的两个特点:1.对未来的情绪体验具 有创伤性影响;2.对躯体或生命产生极大的伤害 或威胁;
• (二)临床表现
• 1.反复发生的闯入性创伤性体验重现(症状闪 回),错觉、幻觉,伴有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 反应;
• 2.频繁出现与创伤性事件明确相关的梦境(梦 魇),常常从梦境中惊醒,续梦,产生强烈的情 感体验;
• 与个体心理素质相关;
• 流行病学研究;
• (二)临床表现
• 意识茫然、愤怒、激越、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木僵 植物神经症状、急性应激性精神病、内容与应激 源密切相关、持续时间短;
•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 1.症状标准
• 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 有下列1项:
• (1)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 有 一定盲目性;
• 三.应激的中介机制 • (一)中枢神经系统 • 交感神经活动增强; • (二)神经内分泌系统 • 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素; • (三)神经免疫系统 • 免疫功能下降;
第二节 应激相关障碍
• 一.急性应激障碍
• (一)概述
• 又称急性应激反应、急性严重的精神打击、直接 原因、立即发病、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 木僵、历时短暂、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