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型解析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常见选择题的特点及解法

高考历史常见选择题的特点及解法
全 面 。这 要 求学 生有 深 厚 的基 础 和 敏锐 的观 察 力 先 根 据 题 干
要 求 . 定好 题 目的逻 辑 思 维 关 系 。 题 干 与 选 项 之 间 不 是 一种 确
正 、 关 系 或 有 、 关 系 , 是 论 点 与 论 据 的关 系 。 在 正 确 理论 误 无 而
全 部 社 会 关 系 不 断地 革 命 化 ” 据 的 事 实 为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 开 依 “ 拓 了世 界 市 场 .使 一 切 国家 的生 产 和消 费都 成 为 世 界 性 的 了 ” 依 据 的 事 实 是 资 本 原 始 积 累 和 海 外 扩 张 : 使 乡 村 从 属 于 城 “ 市 ” “ 未 开 化 和 半 开 化 的 国 家 从 属 于 文 明 国家 ” 依 据 的 事 实 、使 则 是 工 业 革 命 正确 答 案 是 D
观原 因 、 内外 因 的不 同之 处 。 要根 据情 况 . 用 不 同的 方法 采 例 3 商 鞅 在 秦 国 变 法 , 商 君 虽 死 . 法 未 败 ” 造 成 这 一 : “ 秦
历史 现 象 的主 要 原 因 是
A 变 法得 到 秦 孝 公 的 大 力 支持 . B 变 法 顺应 了时代 发 展 的 要 求 . C 变 法 打 击 了奴 隶 主贵 族 势 力 .
XUEZH0UKAN
断 原 因
1 27
实 践 讲 堂
离 考历 史 常 见选 择题 的转 点及 麓 法
郑 利 军 ( 安 市 第 一 中 学 , 北 迁 河
选 择题 在历 史 试 题 中 比重 较 大 , 题 技 巧 性 也较 强 下 面 . 解 我 简单 总结 一 下 常 见 选 择 题 的 特 点 和解 题 的方 法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海南卷)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海南卷)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及答案解析(海南卷)一、选择题1.西藏地区考古资料显示:距今5000年前后的卡若遗址出现了粟的栽培和猪的饲养;在昌果沟遗址发现了距今3370年前后的炭化粟和上百粒青稞;在故如甲木和曲踏遗址发现了2—4世纪的茶叶、丝绸以及青铜与铁等金属制品遗存。

这有力佐证了西藏地区()A.生态环境受到新物种引进的严重影响B.与其他地区存在持续的物质文化交流C.在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活动D.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2.狮子不是中国本土物种。

有学者研究认为,狮子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为中国人所了解,其形象从汉代起扎根于中国艺术,代表有看门狮子、象征祥瑞的器物装饰以及狮子舞等,舞狮作为中国民间节庆常有的节目,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标志之一。

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见贤思齐的重要内涵B.兼收并蓄的基本特点C.崇德尚贤的思想理念D.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3.隋末起义的领导者成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乡民、贵胄大族、豪族官吏三类,起自民间者不占优势。

起义从当初逃兵役、反暴政的行为演变为推翻隋朝的政治斗争。

《唐会要》记“创业君臣,俱是贵族”。

这说明()A.隋唐的选官制度发生了重要的转变B.唐初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激烈C.隋唐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了新阶段D.唐初统治仍以士族地主为政治基础4.南宋初年在邕州(今广西南宁一带)设有买马司,专门负责从大理等地区买马的事宜。

在贸易中除使用银钱以外,还以盐和锦、彩等丝织品进行交换。

陆游诗中咏道:“国家一从失西陲,年年买马西南夷。

”这一举措()A.加深了民族间的交融B.缓解了南宋财政危机C.体现了羁縻政策失效D.推动了南宋文化繁荣5.图1是《东坡笠屐图》。

其文本故事最早的叙事是:东坡在儋耳→观闵客草舍→偶得一箬笠戴归→归女小儿皆笑,邑犬皆吠,此后陆续增加了“遇雨”“从农家借箬笠穿屐而回”“东坡向海南友人黎子云借阅柳宗元文集”“东坡看过其笠屐图像后自为题咏”等情节。

《东坡笠屐图》的故事不断被演绎的主要原因是()图1A.文人通过艺术创作还原真实历史场景B.民众借助历史人物故事表达精神诉求C.理学思想强化了社会的伦理道德秩序D.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根深蒂固6.晚清秀才刘绍宽在1894年前就阅览过《物理小识》等西学书籍,但仍学经义。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解析版)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历史真题(解析版)

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甲卷)历史1.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

侯,伯,子、男。

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A. 实录历史事实B. 提升周王权威C. 维护等级秩序D. 强调文化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中国)。

据本题材料“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是礼治社会,礼仪是一个国家或者个人最高的行为准则,楚国国君自立为王并没有得到周天子的册封,当然,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礼仪”的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肯定。

孔子编撰《春秋》是为了明确等级制度上下尊卑关系,以稳定社会,达到社会和谐,如果孔子承认了楚国国君为王的实事,那么也就代表孔子自己先违背了自己遵从的“礼”。

所以在孔子改《春秋》时一直称楚国国王为楚子、楚人,综上可知孔子此举目的是维护等级秩序,C项正确;《春秋》是中国古代史类文学作品,孔子此举目的并非实录历史事实,排除A项;孔子编撰《春秋》坚持称楚王为“楚子”,无法达到提升周王权威的效果,排除B 项;材料中没有将各诸侯国的文化进行对比,无法得出强调文化差异的结论,排除D项。

故选C项。

2. 在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状况、国家政策、灾害以及战乱,都会对人口的区域布局产生影响。

下图显示了两汉间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城人口增长的巨大差异。

能够解释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土地兼并程度B. 经济发展水平C. 人口自然增长D. 移民流入数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至东汉(中国)。

据本题图3材料信息可知,与公元2年相比,江浙一带与湘江流域的户数和口数均出现增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人口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口的增长,所以能够解释材料差异的主要因素应为东汉时期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提高,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土地兼并造成南方人口数量增加的相关论述,排除A项;发展到公元140年,湘江流域的户数、口数相较于公元2年出现大幅增长,这是人口的非自然增长现象,排除C项;材料图片中人口数量的变化并非推行移民政策的结果,排除D项。

高中历史综合题与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大全

高中历史综合题与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大全

高中历史综合题与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大全高中历史选择题试题类型分析一、因果型选择题因果型选择题在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占重要的地位,它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解释的能力。

因果型选择题常用的标志性词语是“原因是”“理由是”等。

可将原因分为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主观原因等。

解题方法:(1)限定词法。

正确理解题干有关限定词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主要原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等,然后用这些限定词和选项对照,符合此限定词的选项就是答案。

(2)逻辑推理法。

比较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根据题干要求作答。

比如题干要求选主要原因,我们可比较一下四选项的关系,找出最主要的选项。

(3)时间推断法。

采取时间先后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即以题干所述事件为中心,在此之前的是因,在此之后的是果。

(4)理论引导法。

运用相关的史学理论进行推理得出答案。

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就是果。

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例】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解析:隋唐以后,封建性质的宗法制依然存在,故A错。

察举制是两汉时期的选官制度,不符合本题的时间限定,故B 错。

隋唐三省六部制与题干关系不大,故不选C。

隋唐开始推行科举制度,选官不再重门第,而以才干为标准,故D正确。

二、概念型选择题概念型选择题主要依据历史概念来命题,要求考生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与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此题型的考查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另一种是题干提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选项提供四个概念。

解题方法:。

历史高考选择题典型试题(附解析)

历史高考选择题典型试题(附解析)

【模板应用】解答本题可用一分为二法。地主阶级虽然反 动,但是他们的一些行动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还是起了推动作 用,如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C符合题意。 答案 C
典例2 赵鼎新在《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形成》中指出: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 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 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正确的 是( ) ①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 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②“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禁绝其他学说 ③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④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 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模板应用】本题为评价型选择题。首先,审题干,题干材 料主要是说汉武帝缔造的政体将儒家学说与法家学说结合起来; 其次,明确设问方向,本题要求选出哪些题肢符合题干材料的意 思;最后,运用史论结合法对本题进行分析。汉武帝把儒家学说 与法家学说结合起来,以加强中央集权,由此可判断①②正确; 汉武帝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 础,由此可知③正确;④不符合材料和史实,说法错误,排除含 ④的选项。 答案 A
典例2 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存在很大差异,但有些方面也 有共同之处。古代雅典陪审法庭的职能与古代中国哪个机关(或官 员 )的职能最相似( ) A.秦朝的御史大夫 B.唐朝的尚书省 C.宋朝的枢密院 D.元朝的中书省
【模板应用】本题考查古代雅典陪审法庭与中国各朝代监察 机构的相同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雅典陪审法庭和四个选项 各自的职能。古代雅典陪审法庭是雅典的最高司法机关,兼有部 分立法和监督职能。秦朝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元朝的中书省主要执掌行政权,B、 D不符合 题意;宋朝的枢密院执掌军事,C不符合题意。 答案 A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与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与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类型与解题方法湖北省仙桃中学历史组熊红荣选择题是一种典型的客观性试题,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思考,前后联系,纵横比较,去伪存真,求同析异,迅速做出判断,是高考试题中科学检测教学质量和学生智能的第一种题型。

它由题干和备选项两部分组成。

题干可用提问句式、不完整的陈述句、否定句式、顺序句式来创设解题情景,明确答题的要求。

备选项一般有四个,包括正确选项和错误选项(即干扰选项)。

下面对历史选择题的主要类型及解题方法作一下简要介绍。

一、从选材形式看,当前历史选择题大都以材料型选择题形式出现,可分为文字类(对中外史书、文学作品、日记、档案、学术著作等的摘录或整理)、图片类(地图、漫画等美术作品、文物图片、人物图片、场景实况图、示意图等)、数据图表类(表格、柱状图、线状图、饼状图等)三种。

此类题型的结构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中引入一些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另一种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学生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第一种是其主要呈现形式。

在考试能力要求上,材料型选择题对学生能力要求比较高,首先要求学生具有阅读材料和分析材料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要求学生善于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发展规律。

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步骤:①通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搞清楚中心词与限制语是什么。

②带着问题认真审读材料,抓住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

③联系教材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

④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作出准确判断,确定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选择题常用的方法:①筛选法:根据审题,按题目基本要求,将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②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所要考查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③简化法:为增加难度,有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因此,我们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划出题目中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备选项。

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湖南卷)

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湖南卷)

2024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湖南卷)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不过是更换宗主。

这说明西周()A.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2.据史料记载,秦人“畏有司而顺”,楚人“好游侠”“易发怒”。

秦末,六国旧地都出现了反秦斗争,其中楚地声势最大,反应最为激烈。

这可用于()A.证实秦对楚地的统治最为严苛B.说明秦楚之间文化冲突无法弥合C.证明秦朝的制度不适用于楚地D.解释汉初推行郡国并行制的原因3.表1为史籍所载东汉至南朝时期官府掌握的湖南地区户口数和人口数。

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表1时间户口数(万)人口数(万)东汉永和五年(140)64.98281.32西晋太康初年(280—289)14.2385.39南朝宋昇明三年(479) 4.1933.48A.大规模的瘟疫流行B.战乱异常频繁C.豪强大族势力膨胀D.官府组织移民4.敦煌文书多见唐中叶以后的雇工契,如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某人雇长工,契约中写明工期和酬劳,规定受雇者必须认真劳作,不得旷工,“若先悔者,罚青麦十驮”。

由此可推知当时()A.雇工经营成为主要经营方式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减弱C.小农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D.商品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5.唐末以后出现的新藩镇,其军队主要靠强迫征发而来,难以结成牢固的军人集团。

到后周时,中央禁军成为最强大的力量。

这些变化()A.有利于中央集权体制的重建B.从源头消除了藩镇割据现象C.促进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D.使重文轻武观念逐渐被接受6.元朝圣旨多采用蒙古语法糅合汉语词汇的形式,开篇曰“长生天气力里,大福荫护助里,皇帝圣旨”。

汉族文臣润色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

明朝又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说明()A.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B.元朝民族矛盾逐渐缓和C.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D.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7.清朝新科进士任职意愿向来“以吏、户二部为优选”,而癸卯(1903)、甲辰(1904)两科进士的选择已大相径庭,最终仅有三人流入吏部,担任主事。

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精心整理完整版)

高考历史试题解析(精心整理完整版)

201*年高考历史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答案】B【解析】由“时有叛国而无叛郡”可知“时”郡国并存,仅凭此即知“时”乃西汉初期从而选出B。

其实,这里的“时”如果再详细点,是西汉七国之乱时期。

很巧合,今年安徽卷和北京卷也都考到西汉初期的郡国并存的特点,北京卷是通过地图考查的,安徽卷和江苏卷都是以材料命题考查这一知识,而且都选用了同一材料即本题材料,安徽卷除此之外还多用一段材料。

考同样知识点,无论从材料形式和材料容量来看,此卷都比另两省(市)简单许多。

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答案】C【解析】这首诗四句,每句都是解题信息点。

前两句的大概意思是说世代相传的贵族子孙登上高位,而杰出的人才却沦为下级官吏。

后两句对前两句的现象阐述原因,即地位权力使得这样,由来已久已经不是一个朝代的事情了。

这四句缺失任何一句或者不理解任何一句都难以解题。

其中比较难的一个词是“世胄”,意为世袭的帝王或者贵族子弟。

理解诗意之后,则可知,科举制是为解决这一现象的应予排除,A、B是不会导致材料中的现象,也应排除。

3.“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

”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B.中书省C.理藩院D.行中书省【答案】A【解析】历史考试审题,时间很重要,但是这题的“元”这一时间限定无法帮助我们解题,因为四个选项都是元朝时的官职机构,无法排除任何一个。

但是根据“佛教”、“领之于帝师”(“帝”是宗教徒或神话中称宇宙的创造者和主宰者),可知这里的“官”是管理宗教事务的。

2023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试题解析(全国乙卷)

2023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试题解析(全国乙卷)

2023年高考历史选择题试题解析(全国乙卷)24.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答案】C【解析】孟子是战国时期人,题目设问是孟子观点的时代背景,这个题目的答案就不应该从题目中来找,应该结合所学,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与这个题目中孟子观点关联性最强的选出来就是答案。

解答此题从思维过程上来了看需要三个确定,第一确定时间,孟子所在的时代,第二确定设问,观点依托的时代背景,第三确定内容,观点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具体解释如下: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

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

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

从时间上来看,战国时期,井田制崩溃,商业活动有所发展,所以排除B、D。

还剩下A和C,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在教材上没有依托,这段材料是孟子和梁惠王的对话讨论如何治国问题,结合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排除A。

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符合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推广,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小农经济的形成,一家一户的生产成为可能,孟子所谈就是一家一户的经济发展,所以这个题选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推动农业的发展,决定着孟子的这一思想意识。

考查了唯物史观。

25.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

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

这种风尚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解析】此题情境在唐朝中后期,通常来说唐朝中后期指安史之乱之后,事件是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设问是一种开放性的设问,没有具体指向,解题的关键要从风尚的内容来来分析。

河北省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河北省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河北省高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万钱一张。

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万钱。

朝廷这种做法A.加强了货币管理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C.削弱了诸侯实力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

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

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

”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28.表1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30.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

高考历史常见选择题类型及解题模板

高考历史常见选择题类型及解题模板

高考历史常见选择题类型及解题模板一、概念类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概念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能力,要求对历史概念能准确理解,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进行把握。

此类题在题干中提出一个基本概念,备选项则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

在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标志性用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

解题技巧(1)由于此类题要求同学们必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基本概念的原因、性质、内容、特点、结果、影响等有全面而准确的理解和掌握,真正理解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同时还要对相近、相似的历史概念进行比较。

(2)此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所以同学们在做题时要通过比较词语含义来辨识其是否符合历史概念的准确含义。

由于此类题多考查历史教材上的隐性知识,所以在做题时多采用逻辑推理法,即结合相关的知识结论来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意。

【题例验证】(2022年辽宁名校联盟高三联考)周人认为“天”是一个公平的力量。

“天”有其规律,有从他的规律中生出来的规矩原则,行事符合“天”的规矩原则,“天”就会保佑、帮助你;倒过来,违背了“天”的规矩原则就会被“天”惩罚降祸。

周人对“天”的信仰()A.是“天人感应”理论成熟的表现B.对后世儒学影响深远C.有利于限制君主,削弱君主专制D.继承了商朝神权政治【技巧体验】此题属于概念类选择题。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周人认为天有自己的运行规律。

人的活动如果顺应了天的运行规律,天就会保佑,否则,就会受到天的惩罚。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周人对天的理解。

这种观点对后来西汉新儒学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的学说,这影响了后世儒学思想的发展,据此对接选项加以取舍,题目迎刃而解。

【答案】B二、因果类选择题解题模板题型特点(1)该题型考查基础识记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结果推断出原因;二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例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例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题型分类例析1.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史料主旨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着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具有史料来源广、原始性强、命题思路新、考查能力强、历史主旨鲜明的特点;一般此题型的结构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题干上引入史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配置备选项;二是在题干中设置历史概念、历史事实、历史结论、阶段特征等观点,在备选项中设置材料,要求学生根据史料的内容和题干的要求进行甄别判断;解题技巧史料主旨型选择题解答一般运用“读、找、联、析”四步法解答,其具体做法如下:1读:阅读题干文字史料,明确题目立意及考查的角度,解读史料信息及反映的主旨内涵;2找:确定解答的关键词,即求答项,明确求答的方向;3联:根据解读史料,确定题目考查的主干考点,关联所学知识,分析思考史料有效信息;4析:据题干信息,迁移历史知识和结论,分析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史料和题意要求,最后确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2.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题型特点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一般是依托课本主干知识或重要历史现象,运用文字材料叙述历史现象或历史结论,题干或选项中引入所学以外的史实,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据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判断,然后得出历史结论或者论证历史现象的题目;这类题目具有情境新、结论新的特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解题技巧解答此类型题与文字史料型选择题相似,但又有极大的不同;文字史料型选择题多是紧扣史料的主旨信息,理解史料蕴含的观点或者历史结论,而文字材料情境型选择题是理解题干材料,判断其反映的历史现象或结论,材料只是试题的依托;一般运用读、联、析三步法解答;1读:通过阅读题干,搞清楚材料情境的内容及相关的人物或事件,理解材料所述情境的历史时代或历史现象,确定历史现象所涉及的历史背景;2联:据题干情境,关联相关历史现象或历史阶段特征,回忆所学的历史现象的本质及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思考;3析:在判断和关联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情境的关系,运用历史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相关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3.文字材料论证型选择题题型特点文字材料论证型选择题一般是指运用史料文献、图表等材料创设新颖的历史情境,以此为依托,设计考查角度分析论证历史现象或历史问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学科能力,具有创新性、情境性、综合性、开放性、时代性的特点;其命题形式或者题干材料是论据,观点在选项中,或者观点在题干中,要求学生在选项中找出相应的论据;解题技巧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1确定主题:通过对题干材料观点或历史结论的理解,明确题目考查的主题及考查的主要角度;2明确考向:判断题目是据题干结论寻找史料或者史实依据,还是从题干材料理解出历史结论、明确解答的思维方向;3巧用方法: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论结合法、特征分析法等;灵活运用这些解答方法,分析材料观点与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一定的史学研究理论思考判断符合题意的答案; 4.表格类选择题题型特点历史表格类选择题主要以数字表格、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通过定量分析,考查学生解读图表信息、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与特征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一般这类选择题主要是公式、统计图,包括线条图、圆形结构图,函数图像图、动态曲线图等多种形式,其中尤以政治、经济史命题较多;解题技巧表格数据型选择题解读方法:“三看两注意”;1“三看”:一要看表头及出处;确定表格总体反映的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二要看表格中的项目;根据题干设问,阅读表格或数据中的文字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三要看表格中的数据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与已掌握的历史基本知识建立正确的联系,从而作出判断,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2“两注意”,一注意数据表格图形式的不同,不同的图表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和特点,适合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优势,在提取信息时应根据其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二注意反映不同历史内容的数据表格图,如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类型;5.图片、漫画类选择题题型特点图片、漫画类选择题多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依托,综合考查学生判读图片、提取信息和阐释历史的能力;该类试题具有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地结合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片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解题技巧解答此类型选择题的关键是要对题目所提供的图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判读,一般应做到“四审、三判、二补、一理解”:1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准确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类别;2对备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三是判定各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因为有些信息在文字中交代得不明确,却在图片中给出了补充,这可能是判读信息的关键所在;二是要以文补图,这是图片题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提供方式,因为大多数图片不可能全面地展示相关信息,这就需要通过题干文字或图片名称来给予补充说明,这是判读信息最不该忽视的地方;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通过图片所表现的内容,来判定其所处时代的经济、政治及文化特点和反映的时代特证;特别是根据历史漫画准确判定主题喻意;学生要能通过画面上的文字、人物形态、画面事物构成及相关事物的异同对比等,准确判读出其所含的真实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出漫画的本质主题喻意;6.地图类选择题题型特点这类选择题是题干中把历史地图作为重要的命题材料,并依据历史地图提供的主体信息而设计的一种题型;由于历史地图展示了过去人们的活动空间、进程和特征,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故具有考查学生空间想象、读图获取历史信息,形成历史多层次、全方位的联系的能力;它主要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经济分布图等;解题技巧1解答此类型选择题主要方法:通过对图中自然地理名称、政治地理名称及变化、经济和政治地理区域范围及变化等所反映的信息来判定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物、历史特征或形成原因一般要从历史事物的名称变化、历史事物区域范围的变化和新旧历史事物的兴亡变化三方面来思考;2解答这类试题的正确方法策略: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有效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7.历史概念型选择题题型特点1概念型选择题指对历史基本概念进行阐释的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再现和理解阐释的能力,要求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并对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属性进行准确把握,题干中常见的提示语有“内容是”“标志是”“性质是”“特点是”“最准确的理解是”等;这类题的命题多数会在备选项的表述上采用混淆手法,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以末代本、因果倒置等;2这类题目考查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题干概念类,即题干提供一个概念,选项提供与概念相关的四个阐释,要求从中找出一个最符合题干概念的阐释;二是选项概念类,即题干提供某种现象的阐释,选项提供四个概念,要求从中找出符合题干阐释的概念;三是隐形概念类,即题干和选项均不出现概念,但解题时要用到历史概念;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选择题需要在准确把握历史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根据考查角度运用以下方法解答;1背景分析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概念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2本质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就要被淘汰;3时空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使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空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4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等;8.比较型选择题题型特点1比较型选择题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概念、事件、人物或观点等放在一起,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不同”“相同”“共同”“相似”等;这种类型的试题一般分成两大类:一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的共同点,可称为“求同型”;另一类是要求比较出历史事物的不同点,可称为“识异型”;2从形式上看,比较型选择题有隐性和显性之分,显性比较型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的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点”“本质上的相似处”等词语出现;隐性比较型选择题则没有明确的提示语;3从内容上看,这类选择题既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表面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也有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的本质问题进行分析比较的,通常后一种更常见;解题技巧解答比较型选择题,应在牢固掌握历史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1认真审读题目,弄清题意究竟是让“求同”还是让“识异”,对“求同型”比较选择题,可采用找反例法来解答,即选项只要不符合比较对象中的任意一个,即可排除,只有都符合的才可以选择;对“识异型”的比较选择题,则要按照题目要求仔细辨别判断,找出正确的选项;2明确比较对象,确立比较项,即找准比较的角度,如比较历史事件一般从背景、性质、方式、特点、结果、影响等方面思考;3按照确立的比较项分项比较,归纳出它们的相同点或不同点,进行肯定或排除;4运用历史理论进行分析判断,如共性与个性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等;9.因果关系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即考查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此类题的基本结构大致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中列出原因,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是因为”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在试题中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解题技巧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时需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四是解答此类题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在前者一定是因;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可以较为容易地作出判断;10.探究型选择题题型特点探究型选择题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要求依据科学的价值标准辩证地、历史地分析事件,对有关历史问题和观点进行探究,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观点、方法与技能解决相关问题,具有开发性或探究性的特点;试题的设问多为“□□应为”“符合XX探究主题的材料是”等形式;解题技巧解答此类试题,一是阅读探究情境,明确主题,充分挖掘探究情境所蕴含的有效信息,明确研究主题;二是利用史实支撑法等分析备选项,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这类题目解答多运用阶段特征分析法、史实支撑法、理论分析法等;11.逆向否定型选择题题型特点逆向型选择题,又叫否定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选项;题干中常用的提示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利用学生在考试中的思维惯性来设置答题陷阱,来考查学生的仔细审题能力和细致阅读能力、准确理解历史的思维品质等;解题技巧1抓题干关键词: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中的否定词,这些词语的设置有的比较明显,如“不正确的”“错误的”“不可能发生的”等;注意运用“错误的选项就是符合题意的答案”这一原则来确定出最后的答案;2解答的主要方法: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得出符合题意要求的选项;②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历史结论的准确理解和认识,直接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③推理法:题目略有难度,暂不能确定某个选项的正误时,假定某一选项正确,然后根据历史事实、结论与历史逻辑关系进行历史推理,得出正确答案;12.史学研究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史学研究理论型题目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选择题型多是以引用某些着名史学家、历史哲学家的话语或者某些关于史学理论研究新趋向的史学话语作为题干,简单地考查对史学思想、历史观、历史编纂学、史料学、史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理解运用;此外还有一种是提供史料或历史观点,考查史料学的研究与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客观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学科能力;解题技巧1明确试题考查方向;据题目和解答要求,确定命题的角度和思路,确定题目考查的主题和方向,如分清是对史学思想还是历史史观、是史料鉴别运用还是史学研究方法的考查等;2解读题干材料,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迁移或依托所学历史知识,运用所知史学知识、史学理论,分析各备选项或设问,据题目要求运用必要的史学知识、史学研究方法、史观解答;。

高考历史选择题含解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含解析

高考历史选择题含解析高考历史试题中,选择题因其考查面广、覆盖知识点多而备受重视。

这类题目不仅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基础,还要求能够准确理解题干、快速分析选项,并作出正确判断。

以下是几道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示例,以及相应的解析。

一、古代文明的发展与交流1. 题目: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仅促进了东西方的物质贸易B. 促进了文化交流,加深了各文明之间的理解C. 仅推动了宗教的传播D. 导致了文明的冲突和对抗解析:古代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的重要贸易和文化交流通道。

它不仅促进了丝绸等物质商品的贸易,还促进了宗教、艺术、科技等文化层面的交流,加深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影响。

因此,选项B 是正确的。

二、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2. 题目: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主要影响是:A. 推翻了满清政权,结束了封建制度B.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C. 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和现代化进程D. 导致了中国社会的长期动荡解析: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这是其最主要和直接的影响。

虽然辛亥革命也促进了社会思想的解放和现代化进程,但这些影响是间接和长远的。

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

三、历史人物的评价3. 题目:关于拿破仑的评价,下列说法中较为客观的是:A. 拿破仑是一位军事天才,但同时也是专制暴君B. 拿破仑的统治推动了法国乃至欧洲的现代化C. 拿破仑的战争给欧洲带来了无尽的灾难D. 拿破仑的法典是其唯一值得肯定的成就解析:拿破仑是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其统治具有多面性。

他通过军事征服扩大了法国的疆域,同时也推动了法国乃至欧洲的法律和行政体系现代化。

拿破仑法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选项B较为客观地评价了拿破仑的历史作用。

四、历史事件的背景分析4. 题目: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 列强间的军备竞赛B. 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C. 复杂的国际联盟体系D. 以上都是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讲解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讲解

高考历史答题技巧讲解一、高考历史选择题技巧(一)抓“类型”解历史选择题,首先要明确它的基本类型,主要分为程度型(又称最佳型)、比较型、因果型、材料型(包括文字和图表)、逆向型(又称否定型)、概念型、组合型、条件型、论证型、结论型等10种类型,然后根据各种类型的解题方法“对号入座”。

而把握题目类型的基本方法,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考查题干中的“答题项”,也就是答案所包含的项目(一般置于题干的末尾)来确定的。

【例1】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

对这一结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欧共体在许多经济领域赶上或超过美国B.西欧日本开始力求摆脱美国的控制C.美国丧失资本主义世界强国地位D.资本主义世界形成美、日、欧共体三足鼎立局面【解析】从题干中的“答题项”——“不正确的是”,可以判断本题属于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中有表示否定或限制的提示词如“错误的、不包括、无关的、不属于”等即可判定该题为逆向型选择题。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通过仔细审题,很容易发现C 项与题干中的表述是互相矛盾的。

题干中明确表明了“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而C项中是“丧失资本主义世界强国地位”,显然“动摇”与“丧失”互相矛盾。

由于欧、日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在外交上也开始要求独立,这样就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虽然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对下降,但它仍然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军事力量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国家,所以不能认为它已经丧失了世界强国的地位。

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C项。

(二)抓“题干”抓“题干”,就是要明确“答题项”(答案包含的项目)、“主干语”(选项论述的对象)和“限定语”(限定回答的内容)各是什么。

我们可以从“答题项”中把握题目所属的基本类型及命题人考查的目的;从“主干语”中把握题目所考查的内容及要求;从“限定语”中明确题目所限定的时空范围或特点。

【例2】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C.各殖民地之间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解析】题干中的“答题项”是原因(“由于”),“主干语”是“转变”(从分散的抗英斗争联合一致的独立战争)、“限定语”有时间(18世纪末)、地点(北美)、特点(从分散到联合)。

2023年山东省高考历史选择题答案解析

2023年山东省高考历史选择题答案解析

2023年山东省高考历史选择题答案解析1.私有财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下列与陶器相关的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私有财产已出现证据的是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D.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答案[C]立意:文明定义和认定进入文明社会标准的中国方案私有制已出现的证据,C项C.单人墓随葬品有陶器、石磬、玉钺等百余件,单人墓中有陶器,玉器等随葬品,特别是相对名贵的玉器,反映了个人已经拥有有了私有财产。

A遗址出土有陶器和较多陶器碎片这可能是公共墓地的随葬品,故A不选。

B.多人合葬墓随葬品有陶钵、陶罐、骨器等,多人合葬墓可能是公共墓地。

故B不选。

D 陶器上绘有丰富多彩的几何图案和动植物纹样,这反映了当时绘画技术的水平,不能反映私有制的产生,故D不选。

2.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此风秦汉犹存。

及至东汉晚期,天子至士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而竞相乘坐,出行乘牛车遂成为一种风尚。

这种“风尚”反映了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C.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答案[A]立意:东汉衰亡的原因,及古代封建王朝衰亡的因素题干中先秦贵族尚马车,贱牛车;汉代出行喜欢乘牛车,因牛车慢、稳、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总而言之就是牛车比较舒适,反映了汉代上层人士追求安逸的生活,生活日益腐化。

这正是政治颓衰的一种表现。

故选A。

B.戒奢尚俭的社会风气,题干中牛车宽敞、严密,可障帷设几、任意坐卧,这些信息不是节俭的表现,反而为奢华创造了条件。

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不符合题干中秦汉此风犹存,汉代前中期还是重视马车,为何到汉末风俗改变,重要因素是政治环境影响了世人的选择,而不是重农崇耕的思想观念。

D.豪强势重的政治现实,豪强势重不一定会导致士人追求安逸的牛车,故D不选。

此题和2023年全国新课标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涉及东汉王朝衰败的问题。

2022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选择题解析

2022年山东省高考历史试题选择题解析

山东省2022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历史试题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

”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 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 D.外儒内法【解析】A。

从材料“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体现的是尚法,从“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体现的是存礼,故A项正确。

尊法是指尊重、遵循习惯法,敬天是尊重自然法,B项排除。

C项偷换概念,“德”不等于“礼”。

D项外儒内法是董仲舒改造后新儒学的特点。

2.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

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C.军事战争的需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解析】C。

题干材料是说秦朝和汉朝都重视对“相马”的学习,并且与“书数、射御等同”。

礼乐射御书数是春秋战国时期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其中射箭、驾车(御战车、驾车)为军事技能,再结合所学,古代马主要用于战争,故C项正确。

农耕技术的推广,在秦汉主要表现为铁犁牛耕的推广及普及,A项排除。

商业交往的便利与否,主要与交通有关,而非相马术,B项排除。

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

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 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 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解析】B。

材料主要描述的是出土的宋代纺织品分布的空间范围,根据主体一致原则,直接排除A、C两项。

再者古代衣料材质主要是麻、丝、棉,而棉大量用作衣料要到南宋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题解析】
从统计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大后方七省 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有增有减,A项错误;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 工业发展超过了1937到1940年的发展水平, 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介绍沿海工业发展概 况以及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CD项 错误。
二、图表类材料选择题
• 在解答本题型时,第一步,要仔细读表格,对表 格要“三看”:一看表格所反映的时间、空间, 界定大体范围;二看表格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 答题方向;三看表格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一些关 键的数字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第二步,要高 度关注提示语,提示语是指题干中的限定词和答 题要求等,表格类题目中的提示语是解题的关键, 很大程度上也是最终答案的组成部分。第三步, 捕捉表格中潜在的动态信息,即读出表格中所蕴 含的变化,态势等。第四步,联系所学知识,利 用阶段特征,分析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最终 综合判断,得出答案。
(2012.16)康熙南巡时亲赴曲阜,在隆重盛大的 祭孔典礼后,听孔子后裔孔尚任讲儒家经典,嗣 后又破格授予其国子监博士。这些举动表明康熙 ①崇尚儒家文化 ②着力提升满族文化 ③延揽汉族文士 ④努力缓和民族矛盾 • A.①②③ • B. 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例题解析
清朝是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全国政权, 存在满汉矛盾。作为在汉族地区成长起来 的满族政治家,康熙帝善于学习和创新, 尊重中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他崇尚儒家 文化,恢复开科取士,延揽汉族文士,既 缓和了阶级、民族矛盾,又加快了满族文 化的发展步伐。 【答案】B
四、组合型选择题
• (1)肯定筛选法:它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 选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 不包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 出正确答案。(2)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 合题意的选择肢,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 再逐步筛选,得出正确答案。(3)辨别法:即用 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用否定筛选 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范围,针对 不能直接用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定的选择 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符合题意。
B
(余姚中学 三轮冲刺模拟20)供给学派认为:“巨 额的政府支出或减税不能直接增加总需求和总生 产。如果政府用借债来为它增加支出或补偿失去 的税收来融通资金,……但总支出和总收入却一 点没有增加。同样,如果政府简单地用印钞票的 办法来使债券的增加部分货币化,那只会使物价 上涨,但总生产却不会增加。”这个学派的观点: ①是在经济滞胀时期产生的 ②来源于凯恩斯主 义的理论 ③主张重点要改善生产条件发展实体经 济 ④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六、比较型选择题
• 一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注意题 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 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者是考查两者的 所有关系即包括区别与联系。二联,联系 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 关的知识,并进行对比。三比,把备选项 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 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观点是否符合题干 考查的角度。
2012.20在古代,通才式的大师频出,而进入近代 后此类大师越来越少。一般认为,达· 芬奇是“最 后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其重要原因是 ( ) • A.在人类历史上,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偶然性 • B.古人的成就达到相当高度后,后人很难超越 • C.古代学者少,评价目标集中;近代以来学者 多,大师难以被公认 • D.近代以来的科学把研究对象分为不同领域分 门别类加以研究
(2010.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 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 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 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 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 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例题解析】
近代以来,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自然科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学科越来 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入, 同时学科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间渗 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 方向发展,凭借个人能力很难全面掌握。
九、因果型选择题
• (1)根据时间顺序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 前的一定是因。(2)运用基本原理判断, 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 因,社会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3)限定 词法,即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能 够正确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 因与次要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等。
D
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易于耕种的 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 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 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 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对于这一观点,以下理 解错误的是 A.黄河流域的农耕经济对中华文明影响很大 B.相对发达的农业是专制政治赖以存在经济支柱 C专制政治的集权性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小农经济的 脆弱性 D.自然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了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
A
•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隆 礼至法则国有常,尚贤使能则民知 方……”“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 而霸……”下列观点与材料观点属同一思想 派别的是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 B.“兼相爱,交相利”,“以自苦为极” C.“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 D.“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 变”
【例题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樊氏的庄园里, 实行了农、林、牧、渔多种经营,生产经 营活动广泛;“资至百万”说明樊氏庄园 经济力量强大;“闭门成市”反映自给自 足程度很高;草市是在乡村、城外交通便 利处自发形成的商品交易场所,在材料中 没有体现。
一、文字类材料选择题
• (1)一般采用信息推断法:读懂材料,提取有效 信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结合教材知识迁移 分析。对四个选项进行分析比较,排除与材料明 显不符的选项或结论正确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的 选项。 • (2)注意细节:有时材料太长,观点隐藏在后半 部分,需要完整阅读;有时设问为否定式,需要 标记设问关键词;常见的名词在材料中有特定含 义;注意材料中的时空限制和材料出处。
高考历史选择题型解析
2013.5.16
(2012.14)史籍记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 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 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 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下列关于樊氏 庄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庄园经济力量强大 • B.自给自足程度很高 • C.草市交易十分发达 • D.生产经营活动广泛
• (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17题)据地方志记 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 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 误的是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八、逆向型选择题
• (1)排除法。(2)直选法。 • 例题解析: • 本题从社会史的角度考查婚姻习俗的演变。注意 此题为反向选择题,要注意逆向思维的运用。因 为婚姻习俗的总体趋势是删繁就简,旧式婚姻强 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当繁琐。习俗的演变, 城乡差异巨大,B项是正确的推断;C项正确地表 达了婚姻习俗演变的历史过程;从材料中“旧式 婚姻居十之七八”可以推断出D项的合理性。 • 涉及知识点: • 婚丧嫁娶等社会习俗和社交礼仪的变化
三、地图、图片类材料选择题
• (1)地图类材料选择题应观察地图材料信 息判断历史事件所指;审题时弄清题目要 求;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再现基础知识准确 作出选择。 • (2)结合图片反映的信息中判断选项,找 出正确答案。
B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纷繁复杂。下列各 项中,属于上图所示战争影响的是 • A.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土地 • B.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前台 • C.叙利亚收复戈兰高地部分地区 • D.“石油武器”的运用成为引发西方新经济危 机重要因素
七、评价型选择题
• (1)理论法。这是解答此类题目最常用的方法。 对历史的评价离不开历史理论和方法的支撑,许 多题目命制的目的就是考查学生对基本的历史理 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因此学生应该掌握一些基 本的历史理论(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和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2)史论结合法。 弄清结论和史实的关系,根据题干给出的结论, 分析其与选项中的史实的关系,然后进行综合分 析。(3)直选法等方法有时也会用到,如解答非 组合型否定式评价型选择题常用此法。
(2012.22)右边漫画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其 中不能读出的是 • 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B.盟 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C.被困于 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争结束 •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1943年7 月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 北非战争结束;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国;1944年6月 “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因此A项不符合题目时间。
D
《宋会要辑稿· 食货》记载:“鸠集富豪,合力同则, 名曰斗纽者,在在皆是。尝以其则例言之:结十 人以为局,高下资本自五十万以至十万,大约以 十年为期……通所得之利,不啻倍徙,而本则仍 在。”据此判断,“斗纽”类似于 A.汉代田庄 B.宋代交子 C.明清会馆 D.近代股份制
(2012.18)右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 滇、黔、陕、甘、湘、桂)开办的工厂数量统计 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 论是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速 •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 济侵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