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蛋白质检查22240
低蛋白血症的诊断标准
低蛋白血症的诊断标准低蛋白血症是指血浆蛋白质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通常是由于蛋白质的合成不足或者丢失过多导致的。
在临床上,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如水肿、贫血、免疫功能下降等,因此及时准确地诊断低蛋白血症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低蛋白血症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诊断这一疾病。
一、临床表现。
低蛋白血症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全身水肿、贫血、免疫功能下降等。
其中,全身水肿是最为常见的表现,主要是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液体外渗所致。
贫血则是由于蛋白质的合成不足,影响了红细胞的生成和功能,从而导致贫血的发生。
此外,低蛋白血症还会影响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发感染等并发症。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清蛋白电泳,血清蛋白电泳是诊断低蛋白血症的重要实验室检查手段之一。
通过血清蛋白电泳可以明确各种蛋白质的含量及比例,进而判断是否存在蛋白质合成不足或丢失过多的情况。
2. 血清白蛋白测定,血清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其含量的降低往往是低蛋白血症的重要指标之一。
因此,血清白蛋白的测定可以作为诊断低蛋白血症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3. C反应蛋白测定,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期蛋白,其含量的升高往往反映了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
在低蛋白血症患者中,C反应蛋白的含量往往会升高,因此C反应蛋白的测定也可以作为诊断低蛋白血症的参考指标之一。
三、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实验室检查外,临床医生还可以通过其他辅助检查手段来帮助诊断低蛋白血症,如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免疫球蛋白测定等。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低蛋白血症的病因,并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四、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初步诊断低蛋白血症。
一般来说,成人血清白蛋白浓度低于35g/L,血浆总蛋白浓度低于60g/L,即可诊断为低蛋白血症。
但在具体诊断时,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低蛋白血症判断标准
低蛋白血症判断标准低蛋白血症是指血液中蛋白质浓度低于正常范围的病理状态。
蛋白质是人体内重要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调节免疫功能等具有关键作用。
因此,准确判断和及时处理低蛋白血症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低蛋白血症判断标准以及其临床应用。
一、总蛋白定量总蛋白是指血浆中所有蛋白质的总浓度。
一般情况下,人体血浆总蛋白浓度在60-80 g/L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当总蛋白浓度低于60 g/L时,可用来判断低蛋白血症的存在。
二、白蛋白浓度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它对于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物质和维持正常的营养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浆白蛋白浓度在35-50 g/L之间,低于该范围可视为低蛋白血症。
三、球蛋白比例球蛋白是除去白蛋白以外的其他蛋白质的总称,包括免疫球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等。
正常情况下,球蛋白的比例在20-40%之间。
当球蛋白比例升高时,即α/β比例超过2,则可能说明存在低蛋白血症。
四、炎症标志物炎症反应是引起低蛋白血症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检测炎症标志物对于判断低蛋白血症及其病因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的炎症标志物有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
通常,在炎症状态下,CRP和ESR均会升高。
五、肝功能检查肝脏是合成和分解蛋白质的重要器官,因此肝功能的异常会影响体内蛋白质的代谢和合成。
常用的肝功能指标有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白胆红素等。
肝脏功能异常可以间接判断低蛋白血症的发生。
六、尿蛋白定量尿蛋白定量是判断肾脏功能和尿蛋白丢失情况的重要指标。
正常情况下,尿蛋白浓度应小于150 mg/24h。
当尿蛋白明显增加时,往往伴随低蛋白血症的存在。
七、营养评估低蛋白血症可能与营养不良有关,因此进行营养评估对于判断低蛋白血症的原因和处理具有指导意义。
常用的营养评估指标有体重指数(BMI)、前臂围、皮褶厚度等。
低蛋白血症诊断标准有哪些
低蛋白血症诊断标准有哪些
低蛋白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临床上常见于各种疾病,如肝病、肾病、营养不良等。
对于低蛋白血症的诊断,需要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判断。
下面将介绍一下低蛋白血症的诊断标准。
1. 血清总蛋白浓度。
血清总蛋白浓度是判断低蛋白血症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清总蛋白浓度正常范围为60-80g/L。
如果血清总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且伴随有其他临床表现,如水肿、肝功能异常等,就可以考虑低蛋白血症的可能性。
2. 白蛋白浓度。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对维持血浆渗透压和输送营养物质有重要作用。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清白蛋白浓度为35-55g/L。
如果白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也可能是低蛋白血症的表现之一。
3. 其他临床表现。
除了血清蛋白浓度的检测外,低蛋白血症的诊断还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
比如,低蛋白血症常常伴随有水肿、肝功能异常、营养不良等症状。
因此,在诊断低蛋白血症时,医生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全面的评估。
4. 蛋白电泳。
蛋白电泳是一种通过电泳技术分离血浆蛋白的方法,可以进一步确定低蛋白血症的类型。
通过蛋白电泳检测,可以了解到患者血浆中各种蛋白的含量及比例,从而帮助医生进行更准确的诊断。
综上所述,诊断低蛋白血症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血清蛋白浓度、白蛋白浓度、临床表现以及蛋白电泳检测结果。
只有全面、准确地评估这些指标,才能对低蛋白
血症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重视自己的蛋白质摄入和身体健康。
血浆蛋白质的含量及分类
血浆蛋白质的含量及分类血浆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生物液体组分,占据大约55%的血液体积。
血浆主要由水、蛋白质、电解质、激素、抗凝物质等组成,其中蛋白质是最重要的成分之一。
蛋白质在血浆中起着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如运输、调节、抗感染和凝固等。
本文将对血浆蛋白质的含量及分类进行详细介绍。
血浆蛋白质的含量主要反映了人体的营养情况和代谢状态。
正常成年人的血浆总蛋白质含量约为60-80g/L,其中约有50%为白蛋白,30%为球蛋白,10%为纤维蛋白原和其他蛋白质。
血浆蛋白质的含量可以通过血清蛋白电泳进行检测,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
血浆蛋白质主要分为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三类,其功能和结构各不相同。
白蛋白是血浆中最主要的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质的50%。
它是一种溶解在水中的球状蛋白质,主要由肝脏合成。
白蛋白在血浆中起着多种重要功能,如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和转运营养物质、调节血液酸碱平衡等。
此外,白蛋白还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等功能。
白蛋白缺乏或减少会导致水肿、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
球蛋白是血浆中第二主要的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质的30%。
球蛋白包括α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三大类。
α球蛋白中含有多种运输和转运蛋白,如镁离子结合蛋白、铁离子结合蛋白等。
β球蛋白中的主要成分是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它们在血液循环中起着运输胆固醇和脂类的作用。
γ球蛋白则是一类抗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球蛋白的增加或减少可以反映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纤维蛋白原是血浆中最少的一类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质的10%。
纤维蛋白原主要由肝脏合成,它是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关键物质,参与血栓形成和止血反应。
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可以使血浆中的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进而促使血液凝结。
纤维蛋白原缺乏或异常可导致出血倾向。
除了白蛋白、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血浆中还含有其他一些重要的蛋白质,如凝血因子、补体、抗体、激素结合蛋白等。
医学检验--血浆蛋白质检查
血浆蛋白质检查主要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和临床意义(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血浆蛋白质是血浆中含量最多、成分极为复杂、功能广泛的一类化合物。
目前已分离出近于纯品者就有200多种。
近年来有许多新技术用于研究蛋白质,这些资料提供了有价值的病理生理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治疗。
参考值可随所用测定方法、年龄、性别而有所不同(二)功能和临床意义1.前白蛋白(PA)电泳位于清蛋白前面,由肝细胞合成,半寿期为2~5天。
功能(1)参与组织修补。
(2)运载蛋白:运输激素和维生素,如运输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A。
临床意义(1)营养不良敏感指标;(2)肝功不全指标:在肝炎发病早期血清前白蛋白浓度下降往往早于其他血清蛋白成分的改变;(3)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肾炎、创伤时其血清浓度降低。
2.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由肝脏合成,是分子量21kD,半衰期为12小时。
RBP将视黄醇从肝脏转运到各种靶组织,保护其不被氧化损伤。
在血浆中RBP与TTR(甲状腺素转运蛋白)以1:1结合,可避免小分子RBP从肾小球滤过。
在靶细胞内,随TTR-RBP复合物的降解,视黄醇被摄入细胞。
3.白蛋白(Alb)Alb由肝细胞合成。
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总蛋白的57%~68%。
功能(1)内源性氨基酸营养源;(2)维持血浆的胶体渗透压;(3)具有酸碱缓冲能力,维持血浆的正常pH;(4)运输和储存作用:是血浆中主要的非特异性载体。
可运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如胆红素、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多种药物等。
因分子量较小,它在血管外体液中的浓度可作为各种膜屏障完整性的良好指标。
临床意义(1)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
(2)血浆蛋白质浓度明显下降时,可以影响一些内源性的代谢物、激素和外源性的药物在血液循环中的存在形式。
(3)血浆的清蛋白增高较少见,血液浓缩如严重脱水、休克、饮水不足等。
(4)浓度降低见于①白蛋白合成降低,如急、慢性肝病;②营养或吸收不良;③组织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加如大面积组织损伤;④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严重感染等);⑤白蛋白异常丢失,如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等;⑥白蛋白分布异常,如有门静脉高压腹水时;⑦遗传性疾病等。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辅临床化学血浆蛋白质检查讲义
血浆蛋白质检查一、主要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和临床意义(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包括前白蛋白、白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α2-巨球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
(二)功能和临床意义1.前清蛋白(PA):又称前白蛋白。
由肝细胞合成,其半寿期很短,仅约2~5天。
(1)功能1)参与组织修补。
2)运载蛋白:运输激素和维生素,如运输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A。
(2)临床意义1)营养不良指标。
2)肝功不全指标:在肝炎发病早期血清前白蛋白浓度下降往往早于其他血清蛋白成分的改变。
3)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肾炎时其血清浓度降低。
2.清蛋白(Alb)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57%~68%。
(1)功能①内源性氨基酸营养源;②维持血液正常pH;③血浆中主要的非特异性载体,可运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如胆红素、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多种药物等;④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
(2)临床意义1)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医学认定水平:Alb>35g/L时正常(人卫教材有误,按此数值记忆);28~34g/L轻度缺乏;21~27g/L 中度缺乏;<21g/L严重缺乏。
当清蛋白浓度低于28g/L时,会出现水肿。
2)在血浆蛋白质浓度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可以影响许多配体在血循环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内源性的代谢物、激素和外源性的药物。
3)浓度升高:严重脱水、休克、饮水不足时。
4)浓度降低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合成障碍(慢性肝病)消耗增大(恶性肿瘤、甲亢、重症结核等)丢失增多(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急性失血、组织炎症等)白蛋白分布异常(门静脉高压腹水)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罕见)3.α1-酸性糖蛋白(AAG):又称血清类黏蛋白,包括等分子的己糖、己糖胺和唾液酸。
临床意义:主要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指标。
增高: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患者常增高。
降低: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情况下。
低蛋白血症检验标准
低蛋白血症检验标准一、简介低蛋白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状况,主要是由于血浆中蛋白质水平降低所引起。
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低蛋白血症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营养不良、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本标准主要适用于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低蛋白血症,并为相关检验项目提供参考依据。
二、诊断标准低蛋白血症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浆中蛋白质水平的测定。
通常,血浆总蛋白(TP)浓度低于60g/L时即可诊断为低蛋白血症。
此外,白蛋白(Alb)浓度低于35g/L也被认为是低蛋白血症的诊断标准之一。
由于白蛋白在血浆中占比较大,其水平更能反映低蛋白血症的程度。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白蛋白浓度的测定更为常用。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年龄、性别、妊娠、体位等因素可能影响蛋白质水平,因此在实际诊断时应考虑这些因素。
三、检验项目为全面评估低蛋白血症患者的病情,需要进行一系列相关检验项目。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检验项目:血浆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测定:用于诊断低蛋白血症及其程度。
肝功能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等指标,以评估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
肾功能检查:包括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以评估肾脏功能及蛋白质丢失情况。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检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这些因素可能影响蛋白质水平。
免疫功能检查:了解患者免疫功能状况,以评估是否存在因免疫功能异常导致的蛋白质消耗增加。
其他相关检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能需要进行其他相关检查,如消化系统内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四、鉴别诊断低蛋白血症的鉴别诊断对于确定病因和治疗方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鉴别诊断:营养不良:长期摄入不足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进而引起低蛋白血症。
这类患者通常伴有消瘦和其他营养不良表现。
肝脏疾病: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器官,肝脏疾病可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或排除增加,从而引起低蛋白血症。
血浆蛋白的分类与功能
血浆蛋白的分类与功能
血浆蛋白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物,主要由以下几类蛋白质组成:
1. 白蛋白(Albumin):占血浆蛋白总量的60-70%,具有维持渗透压、负责携带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调节酸碱平衡以及保护胶体渗透压的功能。
2.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包括IgG、IgM、IgA、IgD和IgE等类型,具有抗体活性,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和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侵害。
3. 凝血蛋白(Coagulation proteins):包括凝血因子和抗凝血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和止血的过程。
4. 球蛋白(Globulins):包括α、β和γ球蛋白等类型,具有多种功能,如携带养分、参与免疫应答、调节酶活性等。
5. 激素(Hormones):血浆中还含有一些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等,这些激素调节机体的生长、代谢和调节等功能。
除了以上主要的血浆蛋白,血浆中还含有少量的酶、激素结合蛋白、载脂蛋白等其他类型的蛋白质。
血浆蛋白的功能主要包括:
1. 维持渗透压:白蛋白是血浆中主要的渗透物质,通过保持适当的渗透压,维持血液和组织液的平衡。
2. 免疫防御:免疫球蛋白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可以识别并结合病原体,促进其消灭。
3. 血液凝固和止血:凝血蛋白参与血液凝固的各个阶段,保护机体不受过度出血。
4. 营养物质的携带:血浆蛋白可以结合和携带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如药物、酶、激素等,促进其在体内的传递和分布。
5. 调节酶活性:血浆中的球蛋白可以参与在体内的酶活性调节。
6. 其他功能:血浆蛋白还通过参与物质运输、促进组织修复和调节细胞间通信等方式,对机体的生理过程发挥作用。
人体的蛋白质的正常值
人体的蛋白质的正常值人体白蛋白正常值约为35~51g/L,白蛋白是由肝脏合成,是血清中的主要蛋白质成分,白蛋白在人体中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可维持血浆渗透压,不组织输送营养,传递物质等,白蛋白增高多是由脱水引起,降低可见于肾病综合征、肝硬化、甲状腺疾病、烧伤、慢性炎症性肠炎等疾病引起,如果检测出现异常,请及时找医生就诊,进一步检查,找出原因对症治疗。
蛋白有以下生理功能:1、维持血液渗透压白蛋白占全部血浆蛋白的50%以上。
保持血液系统内的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组织与血管之间水的动力平衡,是维持渗透压的主要因素。
正常人每100ml血液中白蛋白的含量为3.8~4.8克,但胶体渗透压中却有70~80%由白蛋白完成的,这是因为它分子小,分子量约6.9万,(多数血浆蛋分子量在16~18万之间),有效渗透颗粒较多。
1克白蛋白产生的渗透压相当于20毫升液体血浆或40毫升全血所得到的血液动力学效应是相等的。
2、运输和解毒作用白蛋白能与许多物质结合产生广泛可逆构形的改变。
白蛋白能结合阳离子,也能结合阴离子,所以白蛋白能输送许多性能不同的物质,如脂肪酸、激素、微量金属离子、酶、维生素和药物等。
许多在水中微溶的物质,在血浆中或白蛋白溶液中则为易溶,事实上溶解物是与白蛋白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白蛋白这种结合功能有助于微溶的代谢物运输。
除此之外,白蛋白并能结合有毒物质,运送至解毒器官,然后排出体外。
3、抗休克作用白蛋白能增加血液的有效循环量,对于失血、创伤、手术或烧伤所致的各种休克,均有明显疗效。
4、营养作用组织蛋白质和血浆蛋白质存在着动力平衡,可以互相转化,在氮代谢发生障碍时,白蛋白可作为机体内的氮源,为各种组织提供蛋白营养。
白蛋白还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5、20~25%白蛋白液体是高渗液体,能调节由于胶体渗透压紊乱而引起的机能障碍,如浮肿、腹水。
输入白蛋白液后能使浮肿消退和腹水减轻、利尿。
对防止和减轻脑组织的水肿亦有显著的疗效。
正常人体蛋白质指标
正常人体蛋白质指标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人体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正常人体蛋白质指标是评估一个人蛋白质代谢状况的重要指标。
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蛋白质指标对于保持健康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一、总蛋白总蛋白是指人体内所有蛋白质的总和。
正常人体总蛋白的参考范围通常在60-80g/L之间。
总蛋白的测定可以通过血液常规检查中的血清蛋白来进行。
总蛋白的异常表现可以反映出一些常见疾病,如营养不良、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等。
二、白蛋白白蛋白是人体内最主要的蛋白质成分之一,它参与了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如血液渗透调节、维持血容量、药物运输等。
正常人体白蛋白的参考范围通常在35-50g/L之间。
白蛋白的测定可以通过血液常规检查中的血清白蛋白来进行。
白蛋白的异常表现可以反映出一些疾病,如肝病、肾病、营养不良等。
三、球蛋白球蛋白是除了白蛋白以外的其他蛋白质成分的总称,包括α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正常人体球蛋白的参考范围通常在20-40g/L之间。
球蛋白的测定可以通过血液常规检查中的血清球蛋白来进行。
球蛋白的异常表现可以反映出一些疾病,如免疫系统疾病、炎症反应等。
四、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是白蛋白和球蛋白两者之间的比值。
正常人体白蛋白/球蛋白比值通常在1.0-2.5之间。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的测定可以通过血液常规检查中的血清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测定来进行。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的异常表现可以反映出一些疾病,如炎症反应、免疫系统疾病等。
五、尿蛋白尿蛋白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
正常人体尿蛋白的参考范围通常在0-150mg/24h之间。
尿蛋白的测定可以通过尿液常规检查中的尿蛋白来进行。
尿蛋白的异常表现可以反映出一些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六、血清氨基酸血清氨基酸是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产物,对于评估人体蛋白质代谢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人体血清氨基酸的参考范围因氨基酸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
血清氨基酸的测定可以通过血液常规检查中的血清氨基酸测定来进行。
血浆蛋白质分类功能
血浆蛋白质一、血浆蛋白质分类血浆蛋白质种类很多,组成上几乎都是糖蛋白。
按分离方法不同,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不同组分。
(一)盐析法分类根据各种血浆蛋白质在不同浓度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采用盐析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几部分。
被饱和硫酸铵沉淀的为清蛋白。
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可被半饱和硫酸铵沉淀;纤维蛋白原又可被半饱和氯化钠沉淀。
其中清蛋白含量为35~55g/L,球蛋白为20~30g/L,清蛋白/球蛋白(A/G)为1.5~2.5:1.(二)电泳法分类根据血浆蛋白质分子量大小、表面电荷性质及多少不同,在电场中泳动速度不同而加以分离。
以醋酸纤维素膜为支持物,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
采用分辨率更高的电泳法,分离的成分更多。
除无纤维蛋白原外,血清蛋白质成分与血浆蛋白质其余成分相同。
按各部分构成百分比,清蛋白为0.54-0.61,α1球蛋白0.04~0.06,α2球蛋白0.07~0.09,β球蛋白O.10-0.13,γ球蛋白O.17~0.22.二、血浆蛋白质来源血浆蛋白质绝大部分在肝脏合成,γ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此外,血浆中有很多酶除个别由血管壁细胞产生,大多由外分泌腺或组织细胞产生后分泌或溢入血液。
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三、血浆蛋白质的功能(一)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虽然血浆胶体渗透压仅占血浆总渗透压的极小部分但它对水在血管内外的分布起决定作用。
正常人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蛋白质的摩尔浓度。
清蛋白在血浆中的摩尔浓度高,故对血浆渗透压的维持起重要作用。
(二)维持血浆正常的pH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血浆蛋白盐与相应的蛋白质形成缓冲对参与维持血浆正常的pH.(三)运输作用血浆中的清蛋白能与脂肪酸、Ca2+,、肌红素、磺胺等多种物质结合。
血浆蛋白质还可与亲脂性物质结合,血浆蛋白还能与易被细胞摄取和易随尿排除的小分子结合,防止它们从尿丢失。
血浆中还有皮质激素传递蛋白、运铁蛋白、铜蓝蛋白等,这些载体蛋白除运输血浆中的物质外,还具有调节被运输物质代谢的作用。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辅导血液生化的介绍——血浆蛋白质
血浆蛋白质血浆蛋白质的含量及分类血浆中除水分外含量最多的一类化合物就是血浆蛋白质,正常人含量为60~80g/L,是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按不同的分离方法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不同组分,如用盐析法可将其分为白蛋白(a1bumin)、球蛋白(globulin)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正常人白蛋白(A)含量为35—55g/L,球蛋白(G)为10一30g/L,白蛋白与球蛋自的比值(A/Gratio)为1.5—2.5。
用电泳法则可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不同的组分,如用简便快速的醋酸纤维薄膜可分为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用分辨率更高的聚丙烯酰胺疑胶电泳或免疫电泳则可分成更多组分,目前已分离出百余种血浆蛋白质。
按不同的来源则将血浆蛋白质分为两大类。
一类为血浆功能性蛋白质.是由各种组织细胞合成后分泌入血浆,并在血浆中发挥其生理功能。
如抗体、补体、凝血酶原、生长调节因子、转运蛋白等。
这类蛋白质的量和质的变化反映了机体代谢方面的变化;另一类则是在细胞更新或遭到破坏时溢入血浆的蛋白质。
如血红蛋白、淀粉酶、转氨酶等.这些蛋白质在血浆中的出现或含量的升高往往反映了有关组织的更新、破坏或细胞通透性改变。
血浆功能性蛋白质多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1.除γ球蛋白是由浆细胞合成,少数是由内皮细胞合成,大多数血浆蛋白质是由肝细胞合成的。
2.一般是由粗面内质网结合的核糖体合成的,先以蛋白质前体出现,经翻译后的修饰加工如信号肽的切除、糖基化、磷酸化等而转变为成熟蛋白。
血浆蛋白质自肝脏合成后分泌入血浆的时间为30分钟到数小时不等。
3.几乎都是糖蛋白,含有N或O连接的寡糖链,根据其含糖量的多少可分为糖蛋白(glycoprotein)和蛋白多糖(proteoglycan)。
糖蛋白中糖的含量<40%。
蛋白多糖中含糖量可达90%一95%,现认为糖蛋白中的糖链具有许多重要的作用,如血浆蛋白质合成后的定向转移;细胞的识别功能,此外糖链还可使一些血浆蛋白质的半寿期延长。
严重低蛋白血症诊断标准
严重低蛋白血症诊断标准
严重低蛋白血症的诊断标准是血浆中总蛋白质浓度低于正常值的2倍。
具体来说,正常成人血浆总蛋白质浓度的正常范围是60g/L到80g/L,当血浆总蛋白质浓度低于这个范围的2倍时,即被诊断为重度低蛋白血症。
低蛋白血症通常可以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低蛋白血症是指血浆白蛋白在30-35g/L,患者会表现为眼睑、眼窝下、胫骨前部、踝部轻度皮下水肿,轻压后有凹陷。
中度低蛋白血症是指血浆白蛋白25-30g/L,患者全身疏松组织可见明显水肿,按压后有明显凹陷。
重度低蛋白血症是指血浆白蛋白低于25g/L,患者可出现全身严重水肿,以及下垂部位皮肤紧绷,有液体渗出等。
低蛋白血症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营养不良、肝脏疾病、肾脏疾病、消化道疾病、慢性感染等。
患者会出现水肿、腹水、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等症状。
重度低蛋白血症可能会导致多种严重的健康问题,如肝功能损害、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等。
在诊断为重度低蛋白血症后,需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和管理,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血清检测指标解读
血清检测指标解读一、蛋白质代谢1. 总蛋白(TP):总蛋白是白蛋白和球蛋白的总量,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及营养状态。
总蛋白正常值为60-80g/L,低于60g/L为低蛋白血症,见于肝、肾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等。
高于80g/L为高蛋白血症,见于慢性炎症、恶性肿瘤等。
2. 白蛋白(ALB):白蛋白主要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及营养状态。
正常值为40-55g/L,低于40g/L为低白蛋白血症,见于肝、肾功能障碍,营养不良等。
高于55g/L为高白蛋白血症,见于慢性炎症、恶性肿瘤等。
3. 球蛋白(GLB):球蛋白主要反映免疫系统功能。
正常值为20-30g/L,高于30g/L提示免疫系统功能亢进,见于感染、炎症、风湿热等。
低于20g/L为低球蛋白血症,见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等。
二、糖代谢1. 葡萄糖(GLU):葡萄糖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也是糖尿病的主要诊断指标。
正常值为3.9-6.1mmol/L,高于7.0mmol/L为糖尿病,低于3.9mmol/L为低血糖。
2. 胰岛素(INS):胰岛素是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激素,主要作用是降低血糖。
正常值为5-20mU/L,高于20mU/L提示胰岛素抵抗或分泌过多,见于糖尿病等。
低于5mU/L提示胰岛素缺乏,见于胰岛素瘤等。
三、脂肪代谢1. 总胆固醇(TC):总胆固醇是血脂的主要成分之一,反映血脂水平。
正常值为2.4-5.5mmol/L,高于5.5mmol/L为高胆固醇血症,见于高脂饮食、冠心病等。
低于2.4mmol/L 为低胆固醇血症,见于营养不良、肝脏疾病等。
2.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正常值为1.1-2.0mmol/L,高于2.0mmol/L提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具有保护作用。
低于1.1mmol/L提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见于冠心病、糖尿病等。
3.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坏”胆固醇,具有促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简述血浆蛋白的组成及各种成分的主要功能
简述血浆蛋白的组成及各种成分的主要功能[简述血浆蛋白的组成及各种成分的主要功能]血浆蛋白是血液中的蛋白质部分,它构成了血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机体稳态、参与免疫防御、调节渗透压与酸碱平衡以及运输多种物质等生理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血浆蛋白主要包括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以及其他多种功能性蛋白质。
一、白蛋白(Albumin)白蛋白是血浆蛋白中含量最丰富的单一蛋白质,约占血浆总蛋白的60左右。
其主要在肝脏合成,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功能,防止过多水分渗出血管进入组织间隙,保持体内液体平衡稳定。
此外,白蛋白还作为载体蛋白,负责转运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B12)、激素(如类固醇激素)和药物等小分子物质。
同时,白蛋白也具有一定抗氧化能力,能结合并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反应。
二、球蛋白(Globulin)球蛋白占血浆蛋白总量的30-40,根据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免疫功能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类:1. α-球蛋白:包括载脂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等。
其中,载脂蛋白主要参与脂质的运输和代谢;铜蓝蛋白能够结合并转运体内的铜离子,防止铜中毒;转铁蛋白则负责将储存于肝脏或脾脏的铁元素运输至骨髓,供红细胞生成时使用。
2. β-球蛋白:包括凝血酶原、C反应蛋白、血栓调节蛋白等,这些蛋白质主要参与血液凝固和炎症反应过程。
3. γ-球蛋白:即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s,Ig),包括IgG、IgA、IgM、IgE和IgD五类,它们是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通过特异性识别并结合抗原,实现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以及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等功能。
三、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纤维蛋白原是一种大分子糖蛋白,在出血时,经过凝血酶的作用可转化为纤维蛋白,形成血凝块以止血。
因此,纤维蛋白原在血液凝固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四、其他功能性血浆蛋白除上述主要血浆蛋白外,还有许多具有特定生物活性的功能性血浆蛋白,如补体系统蛋白(参与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细胞溶解)、凝血因子(参与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纤溶系统蛋白(参与纤维蛋白溶解和止血后修复过程)、降钙素原(反映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等。
低蛋白血症判断标准
低蛋白血症判断标准低蛋白血症是指血浆总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其主要原因包括营养不良、肝功能不全、肾病等。
正确的判断和评估低蛋白血症是确诊和治疗这一疾病的重要基础。
下面将介绍低蛋白血症的判断标准及其相关参考内容。
首先,血浆总蛋白的正常范围是60-80g/L。
在对低蛋白血症进行判断时,一般会以血浆总蛋白的水平为参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状态等因素,可以确定一个相对合理的低蛋白血症的判断标准。
其次,根据蛋白质组成的不同类型和功能,血浆总蛋白可以分为白蛋白和球蛋白。
因此,在判断低蛋白血症时,还需对血浆蛋白的不同组分进行检测和评估。
一般情况下,白蛋白在血浆总蛋白中的比例约为60-70%。
如果白蛋白的比例较低,而球蛋白的比例较高,则可能存在低蛋白血症的情况。
其次,判断低蛋白血症还需要考虑患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
常见的低蛋白血症症状包括水肿、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等。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评估判断患者是否存在低蛋白血症。
最后,判断低蛋白血症还可以通过其他检查手段来辅助诊断。
例如,可以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检查,来确定血浆蛋白组分的比例和异常蛋白的存在。
此外,还可以通过尿液蛋白定量检测,评估肾脏功能和肾蛋白丢失的情况。
这些检查手段的综合应用可以进一步确定低蛋白血症的原因和病因。
因此,通过综合分析血浆总蛋白水平、蛋白组分比例、患者症状和临床表现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和评估低蛋白血症的存在与程度。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的血浆蛋白水平和整体健康状况。
参考内容:1. Sheth SG, Gordon FD, Chopra S.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nn Intern Med. 1997;126(2):137-145.2. Carr RM, Correnti JM. A Clinical Perspective on the Gut-Liver Axis. Clin Liver Dis. 2012;16(1): 1-8.3. https:///books/NBK413/4. Kim WR, Poterucha JJ, Hermans JJ, et al. Hyponatremia and hypochloremia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RIPASA-NIVHE classification revisited. J Hepatol. 2013;59(3):1126-1128.。
人体蛋白标准
人体蛋白标准
一般情况下,成人人体白蛋白的正常值是40-55g/L。
但因人体所处年龄段不同,人体白蛋白的正常值也有所差异。
在人体不同的阶段,人体白蛋白的含量也都不同。
新生儿的人体白蛋白正常值是28-44g/L。
14岁后的人体白蛋白正常值是38-54g/L。
成人的人体白蛋白正常值是35-50g/L。
60岁后的人体白蛋白正常值是34-48g/L,可根据人体相对应阶段判断人体白蛋白的正常值。
人体白蛋白对血浆胶体渗透压有着维持稳定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人体白蛋白偏高多见于严重的烧伤、脱水、休克等情况。
有时腹泻等情况也可引起人体白蛋白的增高。
人体白蛋白偏低多见于免疫力功能下降或营养不良等情况。
急慢性肝炎等情况也可引起人体白蛋白的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浆蛋白质检查一、主要血浆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功能和临床意义(一)血浆蛋白质的组成包括前白蛋白、白蛋白、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α2-巨球蛋白、铜蓝蛋白、转铁蛋白、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
(二)功能和临床意义1.前清蛋白(PA):又称前白蛋白。
由肝细胞合成,其半寿期很短,仅约12h。
(1)功能1)参与组织修补。
2)运载蛋白:运输激素和维生素,如运输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A。
(2)临床意义1)营养不良指标。
2)肝功不全指标:在肝炎发病早期血清前白蛋白浓度下降往往早于其他血清蛋白成分的改变。
3)急性炎症、恶性肿瘤、肾炎时其血清浓度降低。
2.清蛋白(Alb)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57%~68%。
(1)功能①内源性氨基酸营养源;②维持血液正常pH;③血浆中主要的非特异性载体,可运输许多水溶性差的物质如胆红素、胆汁酸盐、前列腺素、类固醇激素、金属离子、多种药物等;④维持血液胶体渗透压。
(2)临床意义1)个体营养状态的评价指标:医学认定水平:Alb>35g/L时正常;28~34g/L轻度缺乏;21~27g/L中度缺乏;<21g/L严重缺乏。
当清蛋白浓度低于28g/L时,会出现水肿。
2)在血浆蛋白质浓度明显下降的情况下,可以影响许多配体在血循环中的存在形式,包括内源性的代谢物、激素和外源性的药物。
3)浓度升高:严重脱水、休克、饮水不足时。
4)浓度降低摄入不足(营养不良)合成障碍(慢性肝病)消耗增大(恶性肿瘤、甲亢、重症结核等)丢失增多(肾病综合征、严重烧伤、急性失血、组织炎症等)白蛋白分布异常(门静脉高压腹水)先天性白蛋白缺乏症(罕见)3.α1-酸性糖蛋白(AAG):又称血清类黏蛋白,包括等分子的己糖、己糖胺和唾液酸。
临床意义:主要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指标。
增高: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患者常增高。
降低: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情况下。
在急性时相反应或用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时,由于α1-酸性糖蛋白含量升高,结合以上药物的能力增强而干扰药物的有效作用。
4.α1-抗胰蛋白酶(AAT):具有蛋白酶抑制作用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1)功能:对抗由多形核白细胞吞噬作用时释放的溶酶体蛋白水解酶。
(2)临床意义:①浓度升高:急性炎症、外科手术后。
②降低:可见于胎儿呼吸窘迫症。
α1-抗胰蛋白酶缺陷可引起肝细胞的损害而致肝硬化。
5.血红素结合蛋白(Hp):也称结合珠蛋白、触珠蛋白。
是肝脏合成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1)功能:结合血浆中游离的血红蛋白,防止由肾脏丢失,有效的保留铁。
(2)临床意义:①急性时相反应时浓度增加;②烧伤、肾病综合征引起大量Alb丢失,其含量升高;③血管内溶血(溶血性贫血、输血反应、疟疾)时,Hp含量明显下降。
6.α2-巨球蛋白(α2-MG或AMG):血浆中分子量最大的蛋白质。
由肝细胞与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合成。
(1)功能:与一些蛋白水解酶结合而影响这些酶的活性,选择性保护某些蛋白酶的活性,可能与免疫反应有关。
(2)临床意义:升高:见于低白蛋白血症(代偿,保持血浆渗透压);妊娠、口服避孕药也可使其升高。
7.铜蓝蛋白(CER):肝合成的含铜α2-糖蛋白。
(1)功能:具有氧化酶的功能(也叫亚铁氧化酶)参与铁代谢;作为铜的载体和代谢库(血清中的铜95%存在于CER中,5%以扩散态存在)。
(2)临床意义:协助诊断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患者血清总铜浓度不变,铜蓝蛋白含量降低(10mg/dl以下),而伴有血浆可透析的铜(游离铜)含量增加。
此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ER也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8.转铁蛋白(TRF):血浆中主要含铁蛋白。
(1)功能:负责运载由消化道吸收的铁和由红细胞降解释放的铁。
TRF的浓度受Fe供应的调节,缺铁时TRF升高。
(2)临床意义:1)用于贫血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缺铁性的低血红蛋白贫血中TRF的水平升高,但铁饱和度很低;如果贫血是由于红细胞对铁的利用障碍,则血浆中转铁蛋白正常或低下,但铁的饱和度增高。
2)急性时相反应TRF下降,炎症、恶性病变时随Alb、PA同时下降。
3)在炎症、恶性病变时常随着白蛋白、前白蛋白同时下降。
4)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注射雌激素可使TRF升高。
9.β2-微球蛋白(BMG):广泛存在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面,特别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
临床意义:(1)血中浓度升高:肾衰、炎症、肿瘤。
(2)临床主要应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损伤。
特别用于肾移植后排斥反应的监测,如有排异反应影响肾小管功能时,尿中β2-微球蛋白排出量增加。
(3)脑脊液中BMG浓度升高:急性白血病和淋巴瘤有神经系统浸润时。
10.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C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细胞合成。
临床意义:急性时相反应的一个极灵敏的指标。
浓度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创伤、感染、炎症、外科手术、肿瘤浸润、风湿病时血浆CRP浓度迅速显著升高,可达正常浓度的数千倍。
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随访病程。
例题血浆白蛋白不具有的功能是A.维持胶体渗透压B.参与维持血浆的正常pHC.运输某些物质D.营养作用E.免疫功能[答疑编号700834040101]正确答案:EWilson病时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A.血清总铜浓度升高B.血清游离铜浓度升高C.尿铜排出增加D.血清CER浓度降低E.血清ALT浓度升高[答疑编号700834040102]正确答案:A对营养不良和肝功能不全比较敏感的血浆蛋白检测指标是A.白蛋白B.前白蛋白C.转铁蛋白D.β2微球蛋白E.α1糖蛋白[答疑编号700834040103]正确答案:B引起血浆白蛋白减少的原因不包括A.严重感染B.恶性肿瘤C.慢性肾炎D.严重腹泻、脱水E.大面积烧伤[答疑编号700834040104]正确答案:D二、血浆蛋白质的测定、参考值、方法评价及其临床意义蛋白质测定方式大体可分为:1.用化学方法测定血清(浆)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及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2.用蛋白电泳方法测定蛋白质的组分;3.用免疫化学法特异测定个别蛋白,如用免疫比浊法测前清蛋白。
通过制备特异的抗血清,测定Ag-Ab 复合物,多用试剂盒。
(一)血清总蛋白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1.测定方法:双缩脲比色法(推荐蛋白质定量方法)原理: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Cu2+作用生成紫红色的化合物,颜色深浅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蛋白含量成正比。
经与同样处理的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蛋白质含量。
评价: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只对蛋白作用,氨基酸无反应,各种蛋白呈色相近;缺点是灵敏度较低。
参考区间:血浆总蛋白随年龄增大有所增高,60岁后则有所下降,新生儿为46~70g/L,数月龄~2岁为51~75g/L。
3岁及以上为60~80g/L,成人为64~83g/L(直立行走)和60~78g/L(卧床)。
2.临床意义:血清总蛋白生理性波动。
(1)血清总蛋白增高1)血液浓缩,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增高:严重腹泻、呕吐、高热时急剧失水,血清总蛋白浓度可明显升高。
休克时,血液可发生浓缩;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患者,由于丢失钠的同时伴随水的丢失,血浆也可出现浓缩现象。
2)血浆蛋白质合成增加:主要是球蛋白合成增加,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患者。
(2)血清总蛋白降低1)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稀释,导致总蛋白浓度相对降低:如静脉注射过多低渗溶液或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钠、水潴留。
2)长期摄入不足及消耗增加:如食物中长期缺乏蛋白质或慢性胃肠道疾病所引起的消化吸收不良。
因患消耗性疾病,如严重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造成血清蛋白浓度降低。
3)蛋白质丢失:如严重烧伤、肾病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等,使蛋白质大量丢失。
4)蛋白质合成减少:各种慢性肝病。
(二)血清清蛋白测定方法及其临床意义1.测定方法:溴甲酚绿法(BCG法):是一种阴离子染料,在pH4.2的缓冲液中,与白蛋白结合成复合物,溶液由未结合前的黄色变成蓝绿色,在628nm波长的吸光度与白蛋白浓度成正比,经与同样处理的清蛋白标准液比较,即可求得白蛋白的含量。
参考区间:血清白蛋白随年龄有所变化,0~14岁逐渐升高,此后下降。
成人:35~52g/L。
走动者比卧床者平均高3g/L。
2.临床意义1)清蛋白浓度增高:严重脱水,血浆浓缩。
2)清蛋白浓度降低:同总蛋白浓度降低。
(三)球蛋白的含量及白蛋白与球蛋白的比例1.球蛋白的含量:是通过血清总蛋白测定值减去血清清蛋白测定值计算出来的。
2.临床意义:1)球蛋白浓度增高多见于感染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和肿瘤(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单克隆疾病,它是由浆细胞恶性增殖造成的异常高的单一Ig(多见于IgA或IgG)血症。
2)球蛋白浓度降低见于血液稀释、严重的营养不良、胃肠道疾病等。
3.清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比值)A/G比值反映了清蛋白与球蛋白浓度变化的关系。
正常A/G比值为1~2/1。
临床上常用A/G比值来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程度,当A/G比值小于1时,称比值倒置,为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特征之一。
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显色原理是A.溴甲酚绿在pH7.6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化合物B.溴甲酚绿在pH9.2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化合物C.溴甲酚绿在pH4.2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化合物D.溴甲酚绿在pH8.6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化合物E.溴甲酚绿在pH4.7环境中与白蛋白形成蓝绿色化合物[答疑编号700834040201]正确答案:C下列可能导致血清总蛋白增高的原因是A.营养不良B.消耗增加C.急剧失水D.肝功能障碍E.消耗性疾病[答疑编号700834040202]正确答案:C(四)血清蛋白电泳分析1.原理:血清中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在同一pH电场中所带电荷量也不同,加之蛋白质的分子量亦不相同,所以在同一电场中电泳迁移率就有差异。
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是目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中最常用的电泳技术,按其泳动速度可将血清(浆)蛋白质分成分为五条区带,从正极到负极依次为白蛋白和α1、α2、β、γ-球蛋白。
通过染色和光密度扫描可计算出各区带蛋白质占总蛋白的百分含量,是了解血清(浆)蛋白质全貌的有价值的方法。
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中常可分出13个区带。
如果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分出30多个区带。
以%表示:Alb:57%~68%α1:1.0%~5.7%α2:4.9%~11.2%β:7%~13%γ:9.8%~18.2%以g/L表示:Alb:35~52 g/Lα1:1.0~4.0 g/Lα2:4.0~8.0 g/Lβ:5.0~10.0 g/Lγ:6.0~13.0 g/L2.临床意义: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分型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