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波长偏振光栅的研究进展
亚波长介质光栅的导模共振效应特性研究

亚波长介质光栅的导模共振效应特性研究
近年来,介质光栅由于其可以实现有效调谐介质的特性,成为非线性光学技术的主要研究热点。
共振介质光栅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非线性光学技术,可以实现微米和纳米尺度的光子调谐。
在研究氦-波瓦维梅及其他介质中的共振介质光栅时,其共振效应特性被作为一项重要研究领域。
近些年研究发现,尾resonant模型是一种有效的近太赫兹域共振模式,常用于描述较高维度介质光栅的共振响应,它与双折射共振器的灵敏度具有更高的共性。
在介质光栅宽波长共振器的研究过程中,尾resonant模型被用于研究其共振特性,而对其模型进行分析也对了解其具体工作原理有重要意义。
然后,本文以氦-波瓦维梅介质光栅为例,使用尾resonant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并计算其共振效应特性。
研究表明,介质光栅在低太赫兹频率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共振效应,可以实现有效的太赫兹调谐;在高输出阻抗半波长介质光栅中,通过调整共振器的载流子数量可以最大化共振效应;而在半波长介质光栅中,调节电极间距可以调整共振带宽,实现宽波长的调谐效果。
本文结合介质光栅的尾resonant模型,以氦-波瓦维梅介质光栅为例,从理论上分析其共振效应特性,发现其具有良好的共振响应特性,且可通过改变其输入参数来最大化共振效应,具有高精度、快速调谐介质等特点,为进一步制作和优化共振介质光栅提供有益参考。
亚波长光栅及其应用的研究

亚波长光栅及其应用的研究一、引言亚波长光栅是指光栅周期小于入射光波长的一种光学元件,具有多种应用场景。
本文将对亚波长光栅及其应用进行详细研究。
二、亚波长光栅的制备方法1. 电子束曝光法:利用电子束在感光材料表面进行曝光和显影,形成亚波长级别的图案。
2. 原子层沉积法:通过原子层沉积技术将金属或半导体材料沉积在基底上,形成亚波长级别的图案。
3. 离子束刻蚀法:利用离子束对材料表面进行刻蚀,形成亚波长级别的图案。
三、亚波长光栅的特性1. 具有高分辨率和高传输效率。
2. 可以实现多通道分离。
3. 可以实现非球面透镜功能。
四、亚波长光栅在激光技术中的应用1. 激光全息术:利用亚波长级别的全息记录介质记录激光干涉图案,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图像重建。
2. 激光光栅压缩:利用亚波长级别的光栅对激光进行压缩,可以实现超短脉冲激光的产生。
3. 激光波前调制:利用亚波长级别的光栅对激光进行波前调制,可以实现高质量的激光束成形。
五、亚波长光栅在微纳加工中的应用1. 纳米结构制备:利用亚波长级别的光栅对材料进行刻蚀或沉积,可以制备出纳米级别的结构。
2. 微纳器件制备:利用亚波长级别的光栅对材料进行加工,可以制备出微纳级别的器件,如微透镜阵列、微流控芯片等。
六、亚波长光栅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1. 免疫检测:利用亚波长级别的全息记录介质记录生物分子信息,可以实现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生物分子检测。
2. 细胞成像:利用亚波长级别的全息记录介质记录细胞信息,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细胞成像。
七、亚波长光栅的发展趋势1. 制备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实现更高精度和更大尺寸的亚波长级别光栅。
2. 应用领域的拓展,如在量子计算、光子芯片等领域中的应用。
3. 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如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结合,实现更多样化和智能化的应用。
八、结论亚波长光栅具有多种特性和应用场景,在激光技术、微纳加工和生物医学等领域中都有广泛应用。
未来随着制备技术和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
亚波长金属偏振光栅设计与分析

亚波长金属偏振光栅设计与分析康宁;唐军;李大林;陈萌;杨江涛;郭浩;刘俊【摘要】In order to resolve atmospheric optics polarization pattern for accurate navigation,a sub-wavelength metallic polarizer is designed based on rigorous coupled-wave analysis( RCWA),which is suitable for structure of compound eye. Aiming at single and bi-layer metallic grating with different period,duty cycle and metal layer thickness are simultated and analyzed,actual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cost into consideration,bi-layer metallic grating with period of 200 nm,duty cycle of 0. 5 and metal layer thickness of 100 nm is chosen for polarizer of compound eye,TM polarized light transmittance of blue light in central band 450 nm of the designed bi-layer metallic grating achieve 45 %,and the extinction ratio achieve 450,satisfy requirements for polarization navigation.%为解算大气偏振态来实现精确导航,基于严格耦合波分析,设计了适用于复眼结构的亚波长金属偏振器。
亚波长光栅的模态特性与衍射效率及其应用

亚波长光栅的模态特性与衍射效率及其应用
唐元开;王正岭;刘清雅
【期刊名称】《电子科技》
【年(卷),期】2016(029)003
【摘要】采用模态理论研究了TE偏振与TM偏振入射光在一维亚波长光栅区域的模式特性,分析了不同传播模态的有效折射率及其差值与入射条件、光栅周期、光栅深度及光栅填充比之间的关系,使用干涉法得到了在考虑光栅凹槽深度的情况下两种模态的光栅衍射效率.应用亚波长光栅的模式特性与光栅衍射效率设计了一种偏振分束器,其特性是在利特罗入射的条件下,单色光波在0级衍射处为TM偏振,在-1级处为TE偏振.
【总页数】4页(P118-121)
【作者】唐元开;王正岭;刘清雅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江苏大学理学院,江苏镇江21201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N253
【相关文献】
1.基于亚波长光栅衰减模态滤波器的设计与研究 [J], 刘清雅;王亚如;唐元开;杜雨晴;王正岭;高传玉
2.亚波长光栅的偏振闪耀特性 [J], 赵华君;袁代蓉;乔闹生;冯国英
3.亚波长光栅偏振片的纳秒脉冲激光损伤特性 [J], 史帅凯;焦宏飞;马彬;程鑫彬;张锦龙
4.795nm亚波长光栅耦合腔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超窄线宽特性 [J], 张福领;付丽珊;胡丕丽;韩文杰;王宏卓;张峰;关宝璐
5.亚波长光栅的衍射效率 [J], 张泽全;黄元申;庄松林;饶小红;沈国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波长金属光栅偏振器设计

亚波长金属光栅偏振器设计孟凡涛;褚金奎;韩志涛;赵开春【期刊名称】《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年(卷),期】2007(005)004【摘要】针对仿生微纳导航传感器敏感波段380~520 nm的要求,基于严格耦合波理论,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蓝紫光波段的金属光栅偏振器,并应用等效介质理论直观地分析了金属光栅偏振器的工作原理.所设计的金属光栅偏振器与传统的金属光栅偏振器的不同之处在于:在基底和金属线栅之间增加了氟化镁薄膜,并且刻蚀一部分氟化镁薄膜.在垂直入射条件下,在整个可见光波段,金属光栅偏振器.TM透射效率大于61.5%,消光比大于370;数值计算和理论分析表明,所设计的金属光栅偏振器是一种宽带宽、高TM透射效率和高消光比的偏振器件.【总页数】4页(P269-272)【作者】孟凡涛;褚金奎;韩志涛;赵开春【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精密与特种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微纳米技术及系统重点实验室,大连,116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16【相关文献】1.LWIR亚波长铝/硒化锌光栅偏振器设计 [J], 黄战华;马小青;朱攀;张亚男;蔡怀宇;张尹馨2.基于严格耦合波理论的亚波长金属光栅偏振器设计 [J], 张娜;褚金奎;赵开春;孟凡涛3.基于严格耦合波理论的亚波长金属光栅偏振器设计 [J], 张娜;褚金奎;赵开春;孟凡涛4.亚波长金属光栅偏振器制备技术研究 [J], 杨江涛;王健安;王银;胡啸5.面形误差对亚波长金属光栅偏振器性能的影响 [J], 孟凡涛;褚金奎;韩志涛;郭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波长介质偏振分束光栅的衍射特性_赵华君

第20卷第10期强激光与粒子束Vo l .20,No .10 2008年10月HIGH POWE R LAS ER AND PARTICLE BEAMS Oct .,2008 文章编号: 1001-4322(2008)10-1629-04亚波长介质偏振分束光栅的衍射特性*赵华君(重庆文理学院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重庆402160) 摘 要: 采用严格耦合波理论并结合矩阵L U 分解法,分析了亚波长介质光栅的刻槽深度、占空比、入射角、入射波长等参数对T E 偏振和T M 偏振0级衍射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1550nm 波长处,出现瑞利反常现象。
由此提出利用瑞利反常现象设计工作波长为1550nm 的偏振分束光栅,通过优化设计确定了最佳设计参数,即光栅周期为λ0/2,瑞利入射角为30°,刻槽深为0.9λ0,占空比为0.5。
结果表明,参数优化后的偏振分束光栅可以使T E 偏振0级反射波和T M 偏振0级透射波同时达到近100%的衍射效率。
关键词: 二元光学; 亚波长介质光栅; 衍射特性; 严格耦合波理论; 偏振分束器; 瑞利反常 中图分类号: O 436.3; O636.1 文献标志码: A 偏振光分束器是光开关网络、光存储器、光环形器、光隔离器等光学组件中的核心器件,在光纤通信、光学计算、图像处理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1-3]。
传统的偏振光分束器通常由双折射晶体或多层介质膜等具有二向色性的物质构成,这些器件通常体积大、效率低,无法满足光学系统小型化、集成化和高效化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电磁理论和微加工技术的深入发展,研究人员逐渐发现亚波长光栅(入射波长小于光栅周期)具有优良的偏振衍射特性[1-5],可以实现偏振、分束、增透、高反、窄带滤波等功能,且具有体积小、效率高、易集成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分析亚波长光栅的衍射问题必须采用严格矢量衍射理论,常用的严格矢量理论主要有积分法[6]、微分法[7]、模式法[8]和耦合波法(RCWA )[9-11]等。
基于亚波长光栅的VCSEL偏振控制研究

关
键
词 :M E MS波长可调谐 V C S E L ; 偏 振稳定 ; 亚波 长光栅 ; MA T L A B建模
文献标识码 : A D OI : 1 0 . 3 7 8 8 / f g x b 2 0 1 7 3 8 0 6 . 0 7 2 9
中图分类号 : T N 2 4 8 . 4
B e i j i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f o T e c h n o l o g y ,B e j i i n g 1 0 0 1 2 4 ,C h i n a )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Au t h o r .E— ma i l :J o s e p h J i a n g q u z h @1 2 6 . v e o t
2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O p t o - e l e c t r o n i c s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l l e g e f o E l e c t r o n 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a n d C o n t r o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b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c o n f i r m t he s u b— wa v e l e n g t h g r a t i n g p a r a me t e r s a nd t h e be s t p o s i t i o n t he s u b—
亚波长金属光栅偏振器制备技术研究

亚波长金属光栅偏振器制备技术研究杨江涛,王健安,王 银,胡 啸(太原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山西太原030024)摘要:亚波长周期结构光栅具有传统光栅所不具有的特殊特性,采用严格耦合波法设计并制作了一种柔性双层金属光栅偏振器,通过纳米压印技术在方形的PC(Polycarbonate,聚碳酸酯)上制备了周期为278nm,深度为110nm,占空比为0.5的亚波长光栅,通过磁控溅射技术在制作的介质光栅上沉积了70nm的金属铝层,制作了具有双层金属结构的柔性双层金属光栅偏振器,并用光谱测试系统进行了简单的性能测试。
实验结果表明,当入射光波长范围在350~800nm时,制作的柔性双层光栅偏振器偏振特性优良,且具有非常高的透过率和消光比,分别高达48%和100000。
该制作工艺只由纳米压印和金属蒸镀完成,省去了复杂的涂胶、剥离及刻蚀,因此在大批量生产偏振器方面具有很明显的优势,可普遍用于光探测器件、光电开光等半导体光电子器件的制作过程。
关键词:柔性;光栅偏振器;TM透射效率;消光比中图分类号:TH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891(2021)01-0008-05 Fabrication Technology of a Subwavelength Metal Grating PolarizerYANG Jiangtao,WANG Jianan,WANG Yin,HU Xiao(School of Electronics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Abstract: Sub-wavelength periodic grating has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lacking in traditional grating. In this study, a flexible double-layer metal grating polarizer is designed and fabricated using a strict coupled wave method. Through nanoimprinting technology, sub-wavelength grating with a period of 278nm, depth of 110nm, and duty cycle of 0.5 is prepared on a square polycarbonate (PC). A 70nm metal aluminum layer is deposited on the fabricated dielectric grating by magnetron sputtering, and a double-layer metal structure is fabricated. A flexible double-layer metal grating polarizer is develope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olarizer is tested using a spectrum measurement system.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wavelength range of the incident light was 350-800nm, the flexible double-layer grating polarizer had good polariz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polarized light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and extinction ratio were as high as high as 48% and 100000, respectively.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involves only nanoimprinting and metal evaporation processes and thus excludes coating, stripping, and etching of the imprint adhesive. Therefore, our method exhibits evident advantages in terms of low-cost and batch production of large-area polarizers and thus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of semiconductor optoelectronic devices such as optical-detection and optoelectronic devices.Key words: flexible, wire-grid polarizer, TM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extinction ratio0引言由两条金属线通过溅射的方式形成了一组窄缝,这组窄缝的距离小于入射光的波长,这就形成了亚波长金属光栅偏振器,它的体积属于纳米级别,但其偏振性能却非常好且容易集成,因此它被广泛应用于光通讯及液晶显示屏的制造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波长偏振光栅的研究进展ResearchDevelopmentofSubwavelengthPolarizationGratings赵华君1袁代蓉1吴正茂21重庆文理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系,重庆4021602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重庆40071!"5ZhaoHuajun1YuanDairong1WuZhengmao21DepartmentofPhysics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ChongqingUniversityofArtsandSciences,Chongqing402160,China2CollegeofPhysicalScienceandTechnology,Southwest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1引言光栅作为一种常用的光学元件,在各类光学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光栅主要有色散、分束、偏振及相位匹配四个基本特性。
以前光栅的应用大都基于光栅的色散和分束特性,而对具有偏振特性的偏振光栅(PGs)的研究相对较少。
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光栅具有优良的偏振特性,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1 ̄15]。
理论和实验都表明,当光栅的周期尺寸接近或者小于入射光波长时,将表现出较强的偏振特性,利用光栅的偏振特性,可以制作各种偏光器件,如偏振光检测器、偏振分束器、相位延迟器、各种波片等[2 ̄7]。
光栅的周期小于入射光的波长称为亚波长光栅,亚波长光栅具有特殊的偏振衍射特性,可以实现偏振、分束、增透、高反、窄带滤波等功能[8 ̄10],基于光栅偏振特性的亚波长偏振光栅作为一种新型偏振光学元件[11,16],通过对光波偏振态的周期性调制,产生一种偏振依赖的衍射场[17],可将单色平面波分裂成若干束具有不同偏振态的子光波。
亚波长偏振光栅除了能替代晶体作偏振光分束器外,还可以用作光开关、光互联器件,并且在偏振模色散(PMD)的测量和补偿、偏振光的实时检测、偏振光数据处理、生物成像、偏振光相关的仪器设备等领域都有较多的应用[17 ̄24]。
2亚波长偏振光栅的特点及衍射理论偏振光栅按光栅周期的空间变化可以分为一维、二维、准周期和连续四种结构[12 ̄15],如图1所示。
一维摘要亚波长偏振光栅(PGs)具有衍射效率高,偏振特性好,易于实现偏振、分束、增透、高反、相位延迟等多种功能的优点,且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靠,是一种优良的新型光学元件,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
介绍了亚波长偏振光栅的发展概况与最新研究进展,亚波长偏振光栅的特点及衍射理论,并分别对金属亚波长偏振光栅和介质亚波长偏振光栅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光栅;亚波长偏振光栅;衍射;严格矢量衍射理论;琼斯矩阵AbstractSubwavelengthpolarizationgratingpoccesseshighefficiencyandpolarizationproperties,anditiseasytorealizepolarization,beamsplitting,antireflection,high-reflection,phasedelay,etc.Thepolarizationdiffractiongratingwithlightweight,smallsize,performanceandstabilityisafinenewopticalcomponentandhastremendousprospect.Thispaperdescribeslatestdevelopmentsofpolarizationgratingspolarizationcharacteristicsandgratingdiffractiontheory.Themetalanddielectricsubwavelengthpolarizationgratingsareanalyszed.Keywordsgratings;subwavelengthpolarizationgratings;diffraction;rigorousvectordiffractiontheory;Jonesmatrix中图分类号O436结构偏振光栅其周期的空间变化(光栅矢量)只有一个方向,如图1(a)所示,为光栅周期L小于入射光波长l的亚波长结构。
二维偏振光栅,在一个周期d内包含了两个刻槽方向互相垂直的一维亚波长周期结构,如图1(b)所示,空间变化周期d大于入射光波长l。
相应准周期结构偏振光栅,在一个周期d内包含多个刻槽方向离散变化的一维亚波长周期结构,如图1(c)所示。
连续结构偏振光栅,其光栅矢量Kg(x,y)在一个周期内d连续变化,如图1(d)所示。
偏振光栅的这种结构可以对光波偏振态进行周期性调制,并实现偏振光的控制。
目前,亚波长光栅的研究正逐步由单一结构向多维结构发展,如:二维结构和连续结构亚波长光栅。
要对光栅进行成功的设计,必须依靠严格有效的光栅衍射理论。
光栅衍射理论,根据求解精度及适用范围的不同,分为标量衍射理论和矢量衍射理论。
标量理论是一种近似方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用于分析光栅周期与波长接近(共振区)或周期小于波长(亚波长区)的光栅。
分析亚波长偏振光栅必须严格采用矢量衍射理论。
目前的严格矢量理论主要有积分法[25]、微分法[26]、模式法[27,28]和耦合波法(RCWA)[29,30]。
20世纪60年代由法国科学家Marechal和Petit等创立了严格光栅理论,并发展了两种光栅计算方法———积分法[25]和微分法[26],为光栅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积分法和微分法虽然可以得到精确的结果,但是很难理解和实现,计算也相对复杂。
20世纪70 ̄90年代初涌现出了模式法、耦合波法、傅里叶模态法、坐标变换法(C方法)和瑞利方法等大量的光栅理论[31,32],其中以耦合波法最具代表。
模式法和耦合波法的数学过程相对简单,求解也较容易。
这两种方法都是在相位调制区将电磁场展开,所不同的是它们的展开形式,模式法将电磁场按模式展开,而耦合波将电磁场按衍射级次展开。
耦合波方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矢量衍射理论,1981年由M.G.Moharam等[29]率先提出,20世纪90年代在稳定性、收敛性和计算效率方面得到不断完善。
坐标变换法又称C方法,1980年由J.Chandezon率先提出,其特点是采用非正交曲线变换坐标法,将光栅波纹表面变为新坐标系中的“平面分层”,从而简化了边界条件。
后来,人们对坐标变换法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提高了数值计算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坐标变换法可用于解决一维、二维各向同性介质及一维各向异性介质光栅的衍射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研究重点转向改善现有算法的数值稳定性和收敛性,提高光栅的计算效率图1偏振光栅结构示意图,其中d>l,L<l,(a)一维结构;(b)二维结构;(c)准周期结构;(d)连续结构图2偏振光栅的结构及分光特性(a)二维结构偏振光栅及相位分布;(b)连续结构偏振光栅及相位分布;(c)亚波长偏振光栅的偏振衍射特性[16,33]。
目前使用较多的优化算法主要有GS算法[34 ̄36]、杨-顾算法[34,37,38]、遗传算法[34,39]及模拟退火算法[34,40]等。
3亚波长偏振光栅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V.V.Nevdakh等[41]通过实验的方法对光栅的偏振特性进行了的研究,同时D.C.Flanders[8]和R.C.Enger等[9]分别通过X射线光刻和全息方法制作了1/4波片光栅。
随后,P.P.Finet等[42]分别研究了矩形和正弦亚波长光栅的偏振特性及衍射效率;L.Nikolova等[43]研究了全息相位偏振光栅的衍射效率与偏振态之间的依赖关系。
1999年F.Gori[21]通过研究提出正弦偏振光栅可以将任意偏振态的单色平面波分解成具有三种偏振态的子光波,可用于测量斯托克斯(Stokes)参量,他的研究成果开启了偏振光栅研究的大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近几年,科研人员逐步将研究重点转向偏振光栅的设计与应用方面。
2002年Z.Bomzon等[13]对偏振光栅用于偏振态的实时分析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亚波长偏振光栅并分析光束的斯托克斯参量可以实时分析光束的偏振态,同时他们还对基于亚波长偏振光栅的偏振光分束器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44],并采用计算全息图光刻术方法分别制作了金属和介质偏振光栅,如图2所示。
2003年G.Cincotti[17]对偏振光栅应用于光开关与偏振模色散测量进行了初步研究。
2004年H.Lajunen等[22]研究了基于偏振光栅的高效宽带衍射光学元件,发现偏振光栅的衍射效率可以接近100%。
2005年N.Dahan等[45]使用偏振光栅成功实现了热像编码,如图3所示,他们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偏振光栅的应用领域。
在偏振光栅的加工方面,有多种方法可以制作偏振光栅,2001年Z.Bomzon等[20]采用光刻和干法刻蚀的方法在500mm厚的GaAs基片上成功制作了周期为3.2mm的连续结构亚波长介质光栅。
2002年B.Wen等[46]采用液晶成功研制出了偏振光栅,他们利用液晶随着液晶分子取向的偏转,光沿z轴传播的折射率发生变化的特性,通过改变外加电压控制液晶各点的偏振态,使其周期变化,从而能够实现任意偏振输出。
另外采用计算全息的方法加工偏振光栅也有所报道。
偏振光栅按材质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介质偏振光栅和金属偏振光栅两大类型。
从1888年H.Hertz[44]首次使用金属丝制作的光栅测量无线电波至今,人们对金属光栅具有偏振特性的认识已有100多年。
当金属光栅的周期小于入射光波长时,将表现出偏振特性,金属光栅结构具有偏振性能的原因在于垂直于光栅矢量的s偏振(TE偏振)和平行于光栅矢量的p偏振(TM偏振)偏振光的边界条件不同,其等效折射率也不同。
图4为一维矩形光栅的结构图及产生偏振性能的原理图。
如图所示,s偏振激发金属线的电子而产生电流,使得该方向的偏振光反射,而p偏振由于该方向上有空气间隙将金属线隔离而无法引发电流,此时光波会透射过去[47,48]。
不同种类的金属光栅具有不同的TM偏振透射率和消光比,选择合适的金属是首要问题。
张娜等[49]对铝、铬、银、金、铜五种金属光栅在相同光栅参量下的TM偏振透射率和消光比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得出,铝、铬、银三种金属的特性曲线有一定规律,其中铝的性能又是最佳的。
张亮等[51]对150nm亚波长铝光栅的近红外偏振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光栅对1000~2000nm范围的近红外光的TE波完全反射,对TM波具有90%的透过率。
介质偏振光栅的研究相对金属偏振光栅更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