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生活中,我们处处可见有机物,它们是由碳、氢和氧等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有机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食物、药物、塑料等。
本文将介绍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应用。
一、食物中的有机物食物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包含各种有机物。
碳水化合物是食物中最常见的有机物之一。
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有淀粉、糖类和纤维素。
淀粉是一种能量来源,存在于米饭、面包等主食中。
糖类则是快速提供能量的物质,如葡萄糖、果糖等。
纤维素在植物的细胞壁中,有助于消化和排便。
蛋白质也是重要的有机物,它们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单位。
肉类、豆类和鱼类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氨基酸。
另外,脂肪是储存能量和保护器官的重要成分,它主要存在于油脂、奶油和坚果中。
维生素和矿物质也是必需的有机物,它们在食物中以微量存在,但对维持人体健康十分重要。
二、药物中的有机物药物是医学领域中常用的有机物。
它们经过研究和开发,可以用于治疗疾病、缓解症状。
例如,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的化合物。
青霉素和头孢菌素就是广泛应用的抗生素。
另外,镇痛药是用于缓解疼痛的有机物。
麻醉剂可以在手术时使患者失去痛觉。
此外,心脏病药物、抗癌药物等也是生活中常见的药物。
三、塑料和合成材料中的有机物塑料是由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它们是常见的有机物之一。
塑料具有轻、便携、坚固和耐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包装、建筑、日用品等领域。
常见的塑料包括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
合成材料也是常见的有机物。
例如,人造纤维(如尼龙、涤纶)可以用于纺织品和绳索制作。
合成橡胶可以用于轮胎和橡胶制品。
这些材料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其他有机物的应用除了食物、药物和塑料,还有一些其他常见的有机物在生活中广泛应用。
例如,洗涤剂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盐组成的,它们可以去除衣物上的污渍。
香水是由挥发性有机物构成的,可以散发出芳香的气味。
染料和颜料也是有机物,它们用于织物、油画等的着色。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讲义)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课程目标]1.掌握醇、酸、酯的结构特点,正确区分辨认醇、酸、酯。
2.了解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的性质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一般了解醛类物质的结构特点和性质。
4.能正确书写有机物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能根据化学方程式作一般计算。
[要点精析]一、醇、醛、酸、酯的结构和性质(表24-1)概念一般表示 官能团 典型代表 主要化学性质 醇 烃分子中饱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的化合物 R-OH—OHCH 3CH 2OH① 与金属钠反应 ② 氧化反应 ③ 酯化反应 醛 烃基和醛基相连接的化合物R-CHO —CHO CH 3CHO ① 还原成醇 ② 氧化成酸 酸 烃基和羧基相连接的化合物R-COOH—COOHCH 3COOH① 酸性 ② 酯化反应酯酸和醇发生酯化反应的生成物R-COOR ’ —COOR ’ CH 3COOCH 2CH 3 水解反应根据分子中所含的官能团及结构特点确定物质所属类别。
二、乙醇 1、分子结构分子式:C 2H 6O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3CH 2OH 或C 2H 5OH官能团:—OH (羟基)2、物理性质:通常条件下呈无色液体、可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易挥发、有特殊香味,比水轻,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
3、化学性质(1)与金属钠发生置换反应2C 2H 5OH+2Na 2C 2H 5ONa+H 2↑钠沉于容器底部,反应缓慢进行并放出气体。
钠与乙醇的反应没有钠与水反应的剧烈。
(2)氧化反应燃烧:C 2H 5OH+3O 2−−→−点燃2CO 2+3H 2O (发出蓝色火焰,是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 催化氧化:2C 2H 5OH+O 2∆−→−Cu2CH 3CHO+2H 2O (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变黑,立即插入乙醇中,铜丝表面立即变成光亮的紫红色,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物质。
钠与乙醇的反应没有钠与水的反应剧烈。
)(3)酯化反应C 2H 5OH+CH 3COOH ∆−−→−浓硫酸CH 3COOC 2H 5+H 2O 3、酒精与日常生活(1)饮料:各种酒中都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醇在肝脏中被氧化成乙醛、乙酸,最终被氧化成CO 2和H 2O ,释放能量。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详细教案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详细教案一、教材分析生活中接触的有机物很多,其中,乙醇和乙酸是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教材中从该两种物质的相关知识入手,通过对它们的学习,不仅能从化学知识方面认识这两种物质,还为后续学习烃的衍生物打下基础。
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学科特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烃的基础知识,在烃的衍生物中,从简单的多了个氧原子开始,从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酒精开始,来学习烃的衍生物,降低了认识难度。
在烃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学生已接触过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的逻辑关系,在此节课上学生可继续加以应用。
三、设计思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建构起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课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采取从古人、古诗、日常生活入手感受酒精,从结构到性质,从性质到用途,然后启发引导、实验探究、讨论总结。
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乙醇。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与钠的反应、氧化反应。
(3)了解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动手实验,学习对比,推断等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乙醇性质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的结构、性质之间关系的科学观点。
通过学生实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求实、严谨的优良品质。
五、重点难点重点:乙醇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难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六、课时:1课时七、教学方法1.创设共同探索情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2.变静态信息为动态信息,将微观问题宏观化、直观化。
3.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手段学生探究实验,多媒体教学等多方面结合。
九、教学过程一、乙醇(三)乙醇的化学性质[设疑]酒精灯为什么能够燃烧?板书:1、氧化反应(1)燃烧(2)催化氧化[实验探究]{视频}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4mL 无水乙醇,将一根铜丝螺旋状一端烧热,迅速插入试管中,反复多次,仔细观察现象。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4)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 (5)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醇与乙酸 ( (6)乙酸和乙酸乙酯互为同分异构体 ( ) )
答案 (1)√ (2)√ (3)✕ (4)√ (5)√ (6)✕
2.下列物质:①CH3CH2OH、②CH3COOH、③CH3—O—CH3、④CH3 COOCH2CH3、⑤HCOOCH3。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化反应的是 是 ;互为同系物的是 ;能发生酯 ;水溶液能导电的 。
化学
课标版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考点一
乙醇和乙酸
1.乙醇
(1)组成和结构
分子式 C2H6O 结构简式 ① CH3CH2OH 或 ② C2H5OH 官能团 羟基(③ —OH )
(2)物理性质
(3)化学性质
(4)乙醇的制法 a.乙烯水化法:⑥
CH3CH2OH 。
b.发酵法:⑦
C6 H12 O6
;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能与Na2CO3溶液反应的是
答案 ①③、②⑤ ④⑤ ①② ④⑤
② ②
题组一 乙醇、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1.下列关于乙醇和乙酸两种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B.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D.都能和金属钠反应生成H2 )
答案 B 乙醇的官能团为醇羟基,乙酸的官能团为羧基(—COOH),醇
羟基不发生电离,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COOH在溶液中电离出H+, 使溶液显酸性。
2.乙醇分子中各种化学键如图
)
所示,关于乙醇
在各种反应中断裂化学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和浓H2SO4共热到170 ℃时键②和键⑤断裂 C.和浓H2SO4共热到140 ℃时仅有键②断裂 D.在Ag催化下与O2反应时键①和键③断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HO H CCO H
H 结构式
1、 物理性质
乙酸是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无色液体,溶沸点底,易挥发,易溶于水和乙醇。
2、化学性质
(1) 酸性
酸性强弱: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CH3COOH===CH3COO- + H+ 小结: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2)酯化反应
D、乙酸和水,溴水和四氯化碳
4、下列物质中,可一次性鉴别乙酸、乙醇、苯及氢
氧化钡溶液的是( C 、D )
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试液
;欧博娱乐 欧博娱乐官网 欧博娱乐官方网 欧博娱乐 欧博娱乐官网 欧博娱乐官方网 ;
师妹抹着泪在哭诉,那绝美道姑也没有吱声,没有半点动静.反倒是下排第壹列の壹位中年男人开口问道:"小师妹,你们出什么事了?""大师兄,你们快带人过来呀,咱和八师兄在这里遇到了三个很强の家伙,八师兄为了不连累咱,他自己困于法阵中,与他们三人正打着呢..."小师妹哭道. 这位大师兄沉声道:"三个很强の人?他们是何人?在人间界,应该还没有一些你们の对手吧?""咱也不知道,壹男两女都很年轻,可能是其它派派下の人间界の人吧,有可能是他们也盯上了师尊要の东西,现在来抢了..."小师妹说.她只能是胡编壹个理由,她师尊要の这样东西,别人不可能 清楚,更别提还派人来抢了.而且如今那壹界,到底还有没有其它の派系,又有多少の残存の强者,都是未可知之数,壹切都要等到大世到来."胡说!"大师兄显然知晓这壹些,他皱眉斥道,"师尊要の东西,别人如何知晓?小师妹,是不是你们又惹了什么人了?难道你们忘了师尊临行前说过の 话吗,不得与他们起冲突?"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导学案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乙醇和乙酸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
2、认识乙醇和乙酸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应用。
3、掌握乙醇和乙酸的化学性质,理解其反应原理。
二、知识梳理(一)乙醇1、乙醇的分子结构乙醇的分子式为 C₂H₆O,结构简式为CH₃CH₂OH 或C₂H₅OH,官能团为羟基(—OH)。
2、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易挥发。
3、乙醇的化学性质(1)与钠的反应2CH₃CH₂OH +2Na → 2CH₃CH₂ONa + H₂↑此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要缓慢,说明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2)氧化反应①燃烧:CH₃CH₂OH + 3O₂点燃 2CO₂+ 3H₂O②催化氧化:2CH₃CH₂OH + O₂ Cu/Ag △ 2CH₃CHO +2H₂O(3)乙醇的脱水反应①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CH₃CH₂OH 浓硫酸 170℃CH₂=CH₂↑ + H₂O②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2CH₃CH₂OH 浓硫酸 140℃CH₃CH₂OCH₂CH₃+ H₂O(二)乙酸1、乙酸的分子结构乙酸的分子式为 C₂H₄O₂,结构简式为 CH₃COOH,官能团为羧基(—COOH)。
2、乙酸的物理性质乙酸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熔点为 166℃,当温度低于 166℃时,乙酸凝结成类似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称冰醋酸。
3、乙酸的化学性质(1)酸性乙酸是一种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①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与活泼金属反应:2CH₃COOH +Zn → (CH₃COO)₂Zn +H₂↑③与碱反应:CH₃COOH +NaOH → CH₃COONa + H₂O④与碱性氧化物反应:2CH₃COOH +CuO → (CH₃COO)₂Cu +H₂O⑤与某些盐反应:2CH₃COOH + Na₂CO₃ → 2CH₃COONa +CO₂↑ + H₂O(2)酯化反应CH₃COOH + C₂H₅OH 浓硫酸△ CH₃COOC₂H₅+ H₂O三、实验探究实验一:乙醇与钠的反应实验用品:乙醇、钠、镊子、小刀、滤纸、烧杯。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包括:
1. 醇类:如乙醇(酒精),甲醇(工业用途),甘露醇(食品添加剂)。
2. 酮类:如丙酮(溶剂),戊酮(溶剂)。
3. 醚类:如乙醚(麻醉剂),二甲醚(溶剂)。
4. 酯类:如乙酸乙酯(溶剂),甲基丙烯酸甲酯(合成树脂)。
5. 酸类:如乙酸(食品添加剂),柠檬酸(食品添加剂)。
6. 醛类:如乙醛(防腐剂),甲醛(消毒剂)。
7. 酚类:如苯酚(消毒剂),对羟基苯甲醚(食品添加剂)。
8. 碳水化合物:如葡萄糖(能量来源),淀粉(主要是植物储存的能源)。
9. 脂肪酸:如油酸(植物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硬脂酸(饼干和巧克力的成分)。
10. 蛋白质:如胶原蛋白(构成皮肤和骨骼的主要成分),麦
芽蛋白(面粉的主要成分)。
11. 核酸:如DNA和RNA(构成遗传信息的分子)。
12. 生物碱:如咖啡因(咖啡和茶的主要成分),尼古丁(烟
草的主要成分)。
13. 单糖和多糖:如葡萄糖(能量来源),淀粉(主要是植物
储存的能源)。
第十单元: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2.石油的分馏(物理变化)
1.下列做法不利于节能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 D B 下列说法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使用节能的LED路灯,以减少电能的消耗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B.发展BRT快速公交,以减少汽油的消耗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C.提高现有火电厂煤的利用率,增加单位质量煤的发电量 D.多建燃烧煤或天然气的火电厂,以保证电力的供应 2.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简图,请回答(I)含碳单质矿物燃 C+O2 点燃 CO 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海水吸收二氧化碳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CO2+H2O == H2CO3 (3)植物光合作用时,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的作用下生成 葡萄糖(C6H12O6)和氧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光 、 ; 6CO2+6H2O C6H12O6+6O2 (4)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 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是 开发和使用新能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1年被第63届联合国大会定为“国际化学年”。化学在能源和资源的综合利 用、创造新物质、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煤 (1)常用的化石燃料有______、石油和天然气。 (2)下列产品不是通过石油加工得到的是 ② (填序号)。 ①塑料 ②食用油 ③合成橡胶 ④合成纤维 ⑤汽油 (3)天然气是一种清洁燃料,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 点燃 CH4+2O2=====CO2+2H2O 成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化学之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有哪些

生活化学之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有哪些生活中使用的塑料、涤纶、锦纶、腈纶、橡胶。
都是通过化学变化加工而来的。
在我们的生活应用广泛。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生活化学之有机化学高分子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中化学知识点: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定义:有机合成材料:常称聚合物,如聚乙烯分子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1.基本性质:(1)热塑性和热固性(2)强度高(3)电绝缘性好(4)有的高分子材料有耐化学腐蚀,耐热,耐磨,耐油,不透水等性质2.三大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如涤纶,锦纶,腈纶),合成橡胶。
(1)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
(2)合成纤维: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区别:用燃烧的方法来鉴别比较容易。
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燃烧时可闻到烧焦羽毛的刺激性气味,燃烧后的剩余物用手指可以压成粉末;棉纤维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时无异味,余烬为细软粉末;而合成纤维燃烧时常伴有熔化、收缩的现象,燃烧后的灰烬为黑色块状,较硬。
三大合成材料:(1)塑料塑料的成分及分类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此外还有多种添加剂,用于改变塑料制品的性能。
塑料的名称是根据树脂的种类确定的。
塑料有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
受热时软化,冷却后硬化,并且可以反复加工的塑料,属于热塑性塑料。
热塑性塑料是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如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
受热时软化成型,冷却后固化,但一经固化后,就不能再用加热的方法使之软化的塑料,属于热固性塑料。
热固性塑料是网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如酚醛塑料、脲醛塑料等。
塑料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
一般塑料对酸、戚等化学药品均有良好的耐腐蚀能力,特别是聚四氟乙烯的耐化学腐蚀性能比黄金还要好,甚至能耐“王水”。
等强腐蚀性电解质的腐蚀,被称为“塑料王”。
另外塑料还具白良好的透光及防护性能。
多数塑料的制品为透明或半透明的,其中聚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类塑料像玻璃一样透明。
(2)合成纤维①合成纤维是利用石油、天然气、煤和农副产品做原料,经一系列化学反应制成的高聚物。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全解

化 学 性 质
可燃性:
乙醇在空气里能够燃烧, 发出淡蓝色的火焰,同时放出 大量的热。
C2H5OH + 3 O2
点燃
2CO2 +3H2O+热
因此, 乙醇可用作燃料,实验室里
也常用它作为燃料。
乙醇与生活 酿 酒
作燃料
作溶剂
消毒剂; 化工原料等。
小知识 工业酒精:约含乙醇 96%以上(质量分数)
天然气——蕴藏在地层内的可燃性气体。主要 成分甲烷 CH4。 甲烷极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甲烷的存在:
1、甲烷还存在于 池沼的底部(常称 为沼气)。
池沼里含有沼气
2、甲烷还存在于煤矿的坑道中。甲烷混在空气中 达到一定程度时,遇火会发生爆炸。
煤矿的矿坑 3、生活垃圾、动植物残体、动物的排泄物等经过 发酵也能产生甲烷。
无水酒精:含乙醇99.5%以上 医用酒精:含乙醇75%(体积分数) 饮用酒:视度数而定体积分数
• • • • •
啤酒含酒精3%-5% 葡萄酒含酒精6%-20% 黄酒含酒精8%-15% 白酒含酒精50%-70% (以上均为体积分数)
提 温 示 馨
交警在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装置中, 含有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K2Cr2O7),当其 遇到乙醇时橙色变为绿色。
7.1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 无机物 物 质 单质 有机化合物 (简称有机物)
通常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
(但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等看作无机物)
一、常见的有机物
糖、醋、酒精、食用油、塑料、橡胶、纤维、 油漆、洗涤剂、动植物的有机体等等。
常见有机物
人体内:蛋白质、脂肪、糖类
生活、 生产中 衣:丝绸、棉、尼龙 食:酒精、醋酸、蔗糖 药品:阿司匹林、青霉素 用品:塑料、橡胶 环境中:甲醛、二恶英 工业中:汽油、乙醚 农业中:尿素、敌敌畏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2

造成Na2CO3溶液倒吸入加 热反应的试管里。
2、为什么要用饱和碳酸溶 液来吸收反应的生成物? 答:1)乙酸乙酯在无机盐溶液中,溶解度小, 容易分层析出。
2)蒸发出的乙酸能跟碳酸钠反应,生成没有气 味的乙酸钠,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3)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二、乙酸 (一)乙酸分子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C2H4O2
HO 结构式: H C C O H
H
结构简式: CH3COOH 官能团—羧基:—C—OH(或—COOH)
O
2、酯化反应
现象: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产 生,并可以闻到香味。
化学反应方程式
[讨论] 1、为什么出气导管
.
.
.
.
.
.பைடு நூலகம்
.
;https:// 新视觉
考点34 生活中的材料-备战中考初中化学考点一遍过

考点34 生活中的材料一、有机化合物1.有机物定义除CO2、CO、H2CO3、碳酸盐以外,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有机化合物。
2.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甲烷(CH4)、乙醇(C2H5OH)、乙酸(CH3COOH)、葡萄糖(C6H12O6)、尿素(CO(NH2)2)、蔗糖、蛋白质、淀粉等。
二、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的区别1.常见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1)天然纤维:棉、麻等植物纤维和羊毛、蚕丝等动物纤维都属于天然纤维。
(2)合成纤维:涤纶、锦纶(尼龙)和腈纶等属于合成纤维。
2.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的区别动物纤维中含有蛋白质,燃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的物质用手指可以压成粉末;棉纤维燃烧时无异味;合成纤维接近火焰时迅速蜷缩,燃烧灰烬为硬块,不易破碎。
三、材料的分类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天然材料、复合材料、有机合成材料。
有机合成材料一般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合金;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按一定方式复合在一起形成的新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即硅酸盐材料,包括玻璃、陶瓷、水泥等。
考向一有机物的定义典例1 (2018·福建)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A.乙醇(C2H6O) B.青蒿素(C15H22O5)C.富勒烯(C540) D.葡萄糖(C6H12O6)【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总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无机物是无机化合物的简称,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少数含碳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也属于无机物。
富勒烯(C540)属于单质,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故选C。
【答案】C1.下列对物质的归纳正确的一组是A.蛋白质、维生素、甲烷都是有机物B.烧碱、干冰、过氧化氢都是氧化物C.不锈钢、青铜、铁锈都是合金D.玻璃、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都是合成材料考向二材料的分类典例2 (2018·重庆)重庆是座美丽的城市,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案例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案例乙酸是一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H3COOH。
它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并且可以溶于水。
乙酸在生活中有着多种应用,下面将分别介绍乙酸在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应用。
首先,乙酸在食品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乙酸可用于酱料的制作,如醋和味淋。
醋中含有5-20%的乙酸,它具有酸味和醇香,可以提高菜肴的口感。
味淋中也含有乙酸,它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品,在烹饪中常用于调配炖汤、调味调料等。
其次,乙酸在酒精饮料中也有应用。
酒精饮料中含有一定比例的乙酸,它可以提供酒精饮料的酸度和风味。
例如,啤酒中的乙酸可以增加啤酒的口感和醇香。
此外,一些果酒和葡萄酒中也含有乙酸,它能够增加酒的酸度,提升口感和香气。
乙酸还可以用于食品保鲜。
乙酸具有抑菌和防腐的作用,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例如,腌制食品中常使用醋来调味和保鲜。
乙酸可以降低食品中的pH值,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此外,乙酸还具有抑制霉菌和细菌的作用,可以预防食品腐败。
另一方面,在化妆品中,乙酸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乙酸是一种弱酸,可以调节化妆品的酸碱度。
在化妆品中添加适量的乙酸可以使其具有更好的质感和稳定性。
例如,一些洗发水和护发素中含有乙酸,它可以调节洗发水和护发素的pH值,减少静电,使头发更加柔顺光滑。
此外,乙酸还可以用作化妆品中的溶剂。
乙酸是一种极性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许多化妆品中的成分。
例如,一些化妆水和精华液中含有乙酸,它可以帮助其他成分更好地渗透皮肤,并提供额外的护肤效果。
总之,乙酸是一种在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有机物。
在食品中,乙酸可以用于调味和保鲜;在化妆品中,乙酸可以用于调节酸碱度和作为溶剂。
乙酸的应用使得我们的食品更加美味,化妆品更加有效。
然而,我们在使用乙酸时也需要注意适量使用,避免对身体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知识结构: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二册第五章第四节《乙酸》,从知识结构上看,包含了两部分内容即乙酸和羧酸,乙酸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两者是特殊和—般的关系。
本节分两课时完成,其中第—课时按教材的编排体系,包含乙酸概述、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乙酸的性质研究、乙酸的用途和乙酸的制法。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教材整体上看,乙酸既是很重要的烃的含氧衍生物,又是羧酸类物质的代表物,它和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相关,从知识内涵和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上看,乙酸既是醇、酚、醛知识的巩固、延续和发展,又是学好酯(油脂)类化合物的基础。
故本节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教学重点:根据教学大纲和以上的教材分析,乙酸的结构和性质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特别是酯化反应的特点和过程分析即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观察和有关问题及数据分析、推理又是性质教学中的重点。
4.教材的处理: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充分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结构,对教材的内容在教学程序上进行了调整:(1)将乙酸的结构特点放在乙酸的性质之后去认识。
当学生对乙酸的性质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为什么乙酸会有这些性质呢?必然使学生联想到它的结构有何特点呢?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观点的认识,又能反映出化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由具体到抽象,由宏观到微观。
(2)为了突出酯化反应的过程分析和加深对酯化反应的条件理解,将课本P.148的演示实验做了适当的改进(详见教学过程设计),增强了学生对实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分析推断能力,达到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教学效果。
5.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
(2)能力培养一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3)方法训练——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二、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一个过程,其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高手。
其基本过程如下以上过程可概括为:情景激学,实验促学,构建导学,迁移博学。
三、学生分析和学法指导1.学力分析:从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础知识和乙醇、苯酚、乙醛等内容,对有机化合物的学习特别是有机分子中的官能团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具备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渴望自己独立完成实验。
有较强的求知欲,师生间彼此了解,有很好的沟通交流基础。
2.学法指导: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在教学中:(1)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多种能证明乙酸酸性和酸性强弱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如何通过化学实验设计和实施化学实验达到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通过对酯化反应演示实验的改进,突出了酯化反应过程、条件和实验装置特点的分析推理和研究,使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创设的演示实验氛围,潜移默化地受到自然科学方法论思想的熏陶。
自然科学的研究过程是以自然现象、科学实验为基础,用提出问题——探索分析——解决问题——迁移发展(再提出问题)的方法展开探索的过程。
教会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四、教学手段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脑想”“动手做”“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重点抓好性质教学这一主要环节,其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乙醇的结构和一些重要的性质,知道它是酒的主要成分,那你又是否知道: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知道其中的奥妙。
[板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酸[讲述]俗话说:“百姓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其中说到的醋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乙酸的结构和性质。
[展示]无水乙酸样品,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和气味)。
[板书] (一)、物理性质1.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易溶于水乙醇等溶剂3.沸点:117.9℃熔点:16.6℃[讲述]当温度低于16.6℃时无水乙酸易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乙酸的一些外观特征,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让我们看看它到底发生了什么反应?[板书] (二)、化学性质[师]根据初中已学知识,大家说说乙酸有什么性质?[生]弱酸性[师]根据下列药品,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确有酸性?请大家讨论得出结果药品:镁条、NaOH溶液、Na2CO3粉末、乙酸溶液、酚酞[实验一]乙酸与镁的反应实验步骤:向一支盛有少量乙酸的试管里加入一小段镁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乙酸能跟活泼金属作用,具有酸性。
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OOH+Mg=Mg(CH3COO)2+H2↑[实验二]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实验步骤:向一盛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 mL.乙酸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试管里有无色、无味的气泡生成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OOH+Na2C03=2CH3COONa+CO2↑+H2O[实验三]乙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实验步骤:先取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滴酚酞,再逐滴加入乙酸实验现象:红色褪去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化学方程式:CH3COOH+NaOH=CH3COONa+H2O [归纳]通过前面几个小实验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
乙酸的酸性比硫酸、盐酸等的酸性弱,但比碳酸的酸性强。
[观看“除去水垢”漫画,说出其中的道理。
] [投影]乙酸除去水垢的原理:2CH3COOH+CaCO3=Ca(CH3COO)2+H2O+CO2↑[板书]1.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具有酸的通性。
酸性强弱:H2S04>CH-COOH>H2CO3[过渡]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这是为什么呢?乙酸的酯化反应——阅读思考、观察分析、相互讨论、联想推测、归纳小结,具体操作过程如下(这是本课时的重点):[阅读思考]课本第148页—第149页,阅读要点:①什么是酯化反应?有何特点?②实验5—7中,反应所需的药品是什么?各起什么作用?药品的添加顺序如何?③实验装置有何特点?[讲解]酯化反应的概念(由学生回答)[演示实验]①观察乙酸乙酯样品如何去感知其物理性质?色、味、态、水溶性、密度(无色、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微溶于水,密度小于水)②投影出示下表③混合乙酸和乙醇,加热并收集馏出液,在馏出液中加入约3倍体积的水,观察现象。
(无分层现象,说明了什么?)——未生成乙酸乙酯,加热时反应很慢。
④混合乙酸和乙醇后,再加入少量浓硫酸,加热并收集馏出液,馏出液有浓厚的果香气味。
[设问l]那么馏出液中是否有乙酸和乙醇?如何验证?(蓝色石蕊试纸变红,有乙酸。
有乙酸就有乙醇,为什么?)⑤将馏出液分成两份,第一份:加3倍体积的水第二份:加3倍体积的饱和碳酸钠溶液(滴2滴酚酞)观察现象:均出现分层,但第二份中有小气泡,形成的酯层比第一份用水者厚。
[设问2]a.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目的是什么?(中和乙酸,吸收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气味;降低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b.为什么产生蒸汽的导管口要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防止加热不均匀,使溶液倒吸。
)[设问3]在上述这个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由乙酸分子中的羧基上的羟基提供,还是由乙醇分子的羟基提供?如何能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能否提供理论或实验依据?(学生充分思考和讨论,提出设想)[介绍]酯化反应的机理(可制成软件):用含180的醇跟羧酸起酯化反应,形成含有1 80的酯,证明这种酯化反应的实质是:羧酸脱去羧基上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
[说明]这是教材第一次用实验证明反应的历程,采用同位素示踪原子进行实验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可以直观地描述酯化反应的机理,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反应实质。
[设问4]①在酯化反应中,为什么要加冰醋酸和无水乙醇?(由于酯化反应可逆,冰醋酸和无水乙醇中基本不含水,可促使可逆反应向酯化反应方向进行,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催化剂和吸水剂)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式的教学,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亲身感知和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板书]醇化反应的实质:酸脱羟基、醇脱氢(羟基上的)[过渡]结构决定性质,是什么样的结构决定了以上性质呢?[展示]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总结乙酸的化学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板书] (三)、分子组成与结构[讲述]乙酸可以看作是甲基和羧基组成的。
强调:羧基的存在使得乙酸即具有酸性,又能够发生酯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