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制度
第一章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理论
第一章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理论一、判断题1.风险管理只产生成本,不产生收益。
(×)2.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通过有效的风险防控手段可以缓释风险、减少损失,直至消除、消灭风险。
(×)3.经济资本是监管部门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持有的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
(×)4.商业银行发放外币贷款时,汇率波动可能导致信用风险增加。
(√)5.“不要将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一投资格言说明的风险管理策略是风险分散。
(√)6.经济资本反映的是商业银行的风险,用于吸收和消化损失。
(×)7.风险偏好是商业银行愿意承担的风险类型和总量。
(√)8.只要商业银行达到8%的资本充足率水平,就不会陷入破产困境。
(×)9.战略风险管理通常被认为是一项短期性的战略投资,实施效果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显现出来。
(×)10.审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都是对业务部门进行管理监督, 所以审计部门只需对业务部门进行审计, 没有必要对负责风险管理的部门进行审计。
(×)11.声誉风险可能产生于商业银行运营的任何环节,所以都是由商业银行内部原因造成的。
(×)12.经济资本能够用于衡量银行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13.巴塞尔委员会要求大型商业银行必须采用高级风险量化技术计量风险。
(×)14.融资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无法及时有效满足资金需求的风险。
(√)15.市场流动性风险是指由于市场深度不足或市场动荡,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的市场价格出售资产以获得资金的风险。
(√)16.为了保证独立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法律/合规部门不需要接受内部审计部门的审计。
(×)二、单选题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模式的演变过程是(D)A.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B.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C.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D.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巴塞尔委员会将商业银行的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战略风险等类别的依据是(D)。
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初级银行管理(内控、合规与审计)-试卷2
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初级银行管理(内控、合规与审计)-试卷2(总分:54.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8,分数:16.00)1.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相关规定的表述,错误的是( )。
(分数:2.00)A.经董事会批准,合规负责人可以同时分管业务条线√B.高级管理层应及时向董事会或其下设委员会、监事会报告任何重大违规事件C.合规负责人定期向高级管理层提交合规风险评估报告D.高级管理层应有效管理商业银行的合规风险,每年向董事会提交合规管理报告,报告应提供充分依据并有助于董事会成员判断高级管理层管理合规风险的有效性解析:解析:A项,根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第十四条,合规负责人应全面协调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的识别和管理,监督合规管理部门根据合规风险管理计划履行职责,定期向高级管理层提交合规风险评估报告。
合规负责人不得分管业务条线。
2.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相关规定的表述,错误的是( )。
(分数:2.00)A.内部审计部门应随时将合规性审计结果告知合规负责人B.内部审计部门应负责商业银行各项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审计C.商业银行应明确合规管理部门与内部审计部门在合规风险评估合规性测试方面的职责D.商业银行合规管理职能应与内部审计职能分离,内部审计部门职能的履行情况应受到合规管理部门定期的独立评价√解析:解析:根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第二十二条,商业银行合规管理职能应与内部审计职能分离,合规管理职能的履行情况应受到内部审计部门定期的独立评价。
3.某商业银行近期进行了一系列人员调整,下列做法不符合监管要求的是( )。
(分数:2.00)A.在不预先通知下属某营业机构负责人的情况下,要求该营业机构会计主管赵某强制休假,并安排另一营业机构会计主管接替B.将负责固定资产购建审批的吴某与固定资产购建的采购人员郑某轮岗√C.对下属12家营业机构的委派会计(授权经理)包括任职期限不到1年李某全部予以轮岗D.对已任职超过3年的某基层营业机构负责人周某轮岗,并同时实施离任审计解析:解析: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求商业银行应当全面系统地分析、梳理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中所涉及的不相容岗位,实施相应的分离措施,形成相互制约的岗位安排。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与流程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与流程引言本文件旨在阐述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如何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流程。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风险控制和管理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安全、稳定运行和广大客户的利益。
一、风险控制管理制度1.1 制度框架商业银行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架构:明确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职能和责任。
- 风险识别与评估: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 风险分类与计量:根据风险类型进行分类,并采用科学方法进行风险计量。
- 风险控制与缓释: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风险缓释。
- 监督与审计:对风险管理活动进行持续监督和定期审计。
- 信息披露:依法对外披露风险管理相关信息。
1.2 风险管理部门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其职能包括:- 识别、评估、监控各类风险。
- 制定和更新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和指导书。
- 协调内部资源,确保风险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1.3 风险识别与评估商业银行应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分析。
- 利用风险评估模型和工具进行定量与定性评估。
1.4 风险分类与计量根据监管要求,对各类风险进行科学分类,并采用适当方法进行量化:- 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主要风险的分类。
- 采用风险权重、敏感度分析等方法进行风险计量。
1.5 风险控制与缓释制定针对不同风险类型的控制措施和缓释手段:- 信用风险控制:如信贷审批、担保和抵押等措施。
- 市场风险控制:如资产分散、对冲等策略。
- 操作风险控制:如内部控制、信息技术安全等。
1.6 监督与审计- 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审计。
- 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风险管理进行监督。
1.7 信息披露依法合规对外披露风险状况和控制效果,增强透明度。
二、风险控制流程2.1 信贷业务流程- 客户信用评级与授信。
- 信贷申请、审批与发放。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及其管理对策
期货合约
期货合约是一种标准化的金融衍 生品,通过买卖期货合约可以对
冲汇率风险。
期权合约
期权合约是一种赋予持有者在未 来某一时间以特定价格购买或出 售一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在汇 率风险管理中,可以利用期权合
约对冲汇率风险。
投资组合理论在汇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多元化投资
通过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资产类 别、地区和货币,可以降低单一 货币的风险敞口。
2023-12-08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及其管理对策
汇报人:
contents
目录
•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概述 •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识别与评估 •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规避与控制 •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工具与技术 •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管理实践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商业银行汇率风险概述
汇率风险的定义
汇率风险的定义
01
一种基于期权定价理论的汇率风险评估模型,用于计算汇率波
动时商业银行可能遭受的损失。
Credit Suisse模型
02
一种基于历史模拟法的汇率风险评估模型,用于模拟汇率未来
可能的波动情况。
Bank of America模型
03
一种基于参数法的汇率风险评估模型,用于评估汇率波动对商
业银行财务状况的影响。
建立完善的汇率风险管理 制度
制定明确的汇率风险管理政策,明确风险容 忍度和风险控制目标。
定期进行汇率风险评估
通过定期评估汇率风险,及时调整风险管理策略。
合理运用金融衍生工具进 行套期保值
通过套期保值操作,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 险。
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框架
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01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一、人员因素
1
内部欺诈
2
失职违规
分析框架
3
知识/技 能匮乏
4 核心雇
5
违反用工法
员流失
核心雇员流失体现为对关键人员依赖 的风险,包括缺乏足够的后援/替代 人员,相关信息缺乏共享和文档记录, 缺乏岗位轮换机制等。
一、人员因素
1
内部欺诈
2
失职违规
分析框架
3
知识/技 能匮乏
4 核心雇
5
违反用工法
员流失
二、内部流程
质疑一:产品设计是否有误? 他咨询专业人士后发现,该产品的设计存在严重缺陷, 收益最终为零的概率非常高,甚至超过90%。 该款产品的实质是:只有4只股票涨跌幅度基本相同时, 投资者才可能获得高收益。在2006年底,国内外几乎所有 投资机构都强烈看好招商银行,认为其具有高成长性,将 是2007年的大牛股。建行则是大蓝筹,其涨幅很难赶上招 行。
Instrument Design
二、内部流程
操作风险
财务/会计错误 文件/合同缺陷
内部流程
交易/定价错误 结算/支付错误
产品设计缺陷
错误监控/报告
二、内部流程
内部流程引起的操作风险 是指由于商业银行业务流程缺失、设计不完善,或者没有 被严格执行而造成的损失。
二、内部流程
财务/会计错误
是指商业银行 内部在财务管 理和会计帐务 处理方面存在 流程错误
交易的执行、交付和过程管理:美洲银行、富国因为 系统合并和交易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分别损失2.25亿及1.5 亿美元
第一节 操作风险识别
战略投资理念
内部流程
人员因素
操作风险识 别
系统缺陷
外部事件
第七章 银行的风险管理
第七章银行的风险管理第一节全面风险管理的框架考点1全面风险管理(一)定义全面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受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的影响;这个过程从企业战略制定一直贯穿到企业的各项活动中,用于识别那些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件,以将风险控制在企业的风险偏好之内,合理地确保企业取得既定的目标。
(二)要素及特点全面风险管理包含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全面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全局性工作。
所谓“全面”,主要体现在:全面性、全程性、全员性。
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体现以下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1.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2.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3.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4.全新的风险管理办法5.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
考点2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型按照风险事故的来源,分为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
按照风险发生的范围,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按照诱发风险的原因,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家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战略风险。
(一)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最大、最明显的信用风险来源。
信用风险既存在传统的贷款、债券投资等表内业务中,也存在于信用担保、贷款承诺及衍生产品交易等表外业务中。
信用风险对基础金融产品和衍生产品的影响不同。
(二)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
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
市场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全过程,其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的收益率的最大化。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基本制度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基本制度1目的本文件规定了XX农村银行(以下简称“本行”)声誉风险管理组织架构、职责、原则及政策要求,旨在提高声誉风险管理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和降低声誉风险事件可能对本行造成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提升本行的声誉和形象.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本行声誉风险的管理。
3定义、缩写与分类3。
1定义声誉风险:是指由本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本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声誉事件:是指引发本行声誉风险的相关行为或事件。
重大声誉事件:是指造成本行重大损失、市场大幅波动、引发系统性风险或影响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声誉事件.声誉风险管理:是指识别、监测和控制声誉风险和应对各种声誉事件的全过程,是本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
2缩写无3。
3分类声誉风险主要包括:1)媒体出现或者可能出现的恶意歪曲本行形象的负面报道;2)本行商业秘密被媒体知悉,可能或已经进行了报道;3)在经营、管理或服务中出现了突发事件,引起了媒体关注或已经被媒体报道等。
4组织结构与职责权限4。
1组织结构图4。
2职责权限4。
2。
1董事会职责1)制定与本行战略目标一致且适用于全行的声誉风险管理政策和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并完善全行声誉风险管理体系;2)对重大声誉风险事件按照适时适度、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的原则对外发布相关信息;3)培育全行声誉风险管理文化,树立员工声誉风险意识;4)督促检查经营管理层有关声誉风险管理的职责、权限和报告路径,确保其采取必要措施,持续、有效监测、控制和报告声誉风险,及时应对声誉事件;5)授权并听取经营管理层开展声誉风险管理的相关工作;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4.2.2监事会职责主要负责对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履行声誉风险管理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4.2。
3经营管理层职责1)建立和制定适用于全行的声誉风险管理具体办法、制度和要求,重要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和制度提请董事会审批;2)明确本行各部门在声誉风险管理中的职责,确保其执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措施;3)积极稳妥应对声誉事件,其中对重大声誉事件,相关处置措施应及时向董事会报告;4)确保本行制定相应培训计划,使全行员工接受相关领域知识培训,知悉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主动维护本行的良好声誉;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导论
2.2利率敏感性分析与缺口管理(2)
• 利率敏感性缺口(GAP)等于一个计划期 内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ISA)与利率 敏感性负债(ISL)之间的货币差额,即
• 商业银行为了达到其长期和短期的工作目 标,尽可能对其资产和负债的数量、结构、 以及收益和成本加以协调和控制,争取实 现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之差最大化。
2.1经济模型与会计模型分析(2)
•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战略把利率风险管 理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但利率风险最 小并不是商业银行营运的最佳结果,在一 定利率风险水平上的利润最大化才是商业 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追求的目标。
2.1经济模型与会计模型分析(7)
• 在资本负债管理过程中,会计模型分析与经 济模型分析不是相互替代的,而是互补的。 经济模型分析常常需要会计运算的结果。
• 经济模型分析属于战略性研究,会计模型分 析属于战术性研究。高明的银行管理者不会 只偏重于其中一种,而是将两种分析方法同 时用于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协调管理之中。
•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收入和盈利的主要来 源。国有商业银行都还是一个以贷款业务 为主体的传统银行。这样,在构建商业银 行资产风险管理系统的业务框架时,可以 将其分类为投资业务、信贷业务、其他业 务三类。如图所示:
资产业务
投资业务
信贷业务
其他业务
•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仍然放在对信贷业 务的管理上。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可分为:
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
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 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
• 风险管理的目的与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一致 的,通过对企业各种业务活动和资源的计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条例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行为,保护商业银行及金融系统的稳定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健全市场风险管理制度,确保市场风险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合规性。
第三条商业银行应根据自身的市场风险敞口情况,制定相应的市场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并不断优化完善。
第四条商业银行应建立适当的市场风险管理框架和组织结构,明确内部市场风险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市场风险管理的有效运作。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定期进行市场风险评估,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市场风险的类型、规模、分布和潜在影响等因素,为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基础。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市场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并制定相应的市场风险限额。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市场风险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市场风险的动态和变化情况,确保市场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市场风险管理操作规程,明确市场风险管理流程和操作要求,确保市场风险管理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市场风险管理措施第九条商业银行应采取适当的市场风险对冲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建立市场风险对冲机制、积极参与市场交易、合理配置资产组合等。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市场风险压力测试制度,对不同市场情景下的市场风险进行测试,评估其对商业银行的影响,确定相应的市场风险应急预案。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市场风险交易限制制度,对不同类型的市场风险交易设定相应的限制条件,确保市场风险交易的可控性和合规性。
第十二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市场风险敞口监测制度,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敞口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确保市场风险敞口的稳定和可控。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建立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对市场风险进行实时和准确的监测和管理,提高市场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精确度。
第三章:监督与管理第十四条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的监督和管理,要求商业银行严格执行市场风险管理规定,确保市场风险管理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已成为银行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是指银行在贷款、投资等业务过程中所面临的借款人或投资对象无法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而导
致的潜在损失。
为了防范信用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的授信审批制度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备、科学的授信审批制度,确保在授信过程中对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担保能力等方面进行充分分析和评估,避免授信给信用状况不佳的借款人。
2. 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流程和风险管理人员等方面。
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信用风险。
3. 多样化的业务经营模式
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市场环境变化,多样化业务经营模式,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业务或某一客户,从而降低信用风险。
4. 健全的担保制度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健全的担保制度,包括抵押、质押、保证等多种形式的担保方式,确保在借款人无法履行债务时有足够的资产可供追偿。
5. 建立合理的风险缓释机制
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合理的风险缓释机制,包括转让、分散、保险等多种形式,将信用风险转移给其他机构或个人,降低银行信用风险的承担。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应当从多方面出发,采取多种措施,全面降低信用风险,保证银行的安全健康发展。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2.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和做法
目前较为通行的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公司治理准则 和巴塞尔委员会的公司治理原则。
(1)OECD认为: 公司治理应维护股东权益,保证全体股东的平等待遇; 如果股东利益受损,股东有权得到补偿; 治理结构应当确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利益,并鼓励公司与利 益相关者的积极合作; 治理结构应当保证公司信息及时、准确地批露; 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性指导和对管理人员的有效监督。
1.2 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本章概要 本章是对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的介绍。
1.好的风险管理环境 2.合理设置风险管理组织 3.科学的风险管理基本流程 4.安全高效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章节架构
❖ 2.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 2.1.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2.1.2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2.1.3 商业银行风险文化 2.1.4 商业银行管理战略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
2.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环境
❖ 2.1.1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1. 定义和内涵
(1)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是控制、管理商业银的一种机制或制度安排,
是商业银行内部组织结构和权利分配体系的具体表现形式。 (2) 核心: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为妥善解决委托——代 理关系而提出的董事会、高管层组织体系和监督制衡机制。 (3)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标志: 能够激励董事会和管理工作层一致追求商业银行和股东的利益目标。 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实现公司权力的分配和制衡、有利于有效的监督。
风险文化,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 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 通过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 理行为表现出的一种企业文化。
风险文化一般由风险管理理念、知识和 制度三个层面组成。
第12章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用风险资本时所采用的方法,LDA使我们把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以统计方法结合在一起得到机
构总风险量成为可能;保险因素可以单独建模,这
使我们可以理解各种保险产品对预期损失和非预期
损失的影响;成本和收益的变化可以测度,通过估
计所有的控制环境的改变引起的频率或强度的变化,
可以对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产生的影响进行估计,
经济学院
商业银行 ·第十二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第二节 操作风险的衡量
记分卡是机构对风险与内控的一个自我评估, 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风险事件、风险拥有者、 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影响力、缓释风险的控制措 施、控制实施者、控制设计和控制影响等。尽管这 些只是进行判断,但是完全是基于机构未来发生事 件的预测,而不是机构过去发生事件的总结,因此 体现出很强的前瞻性。
则运用匹配规则(如按比例分配指标)进行分配;
(3)在与总收入匹配时,如果一项活动没能够匹配到特定
的业务线,那么就适用资本分配最高的那条业务线。同一业
务线适用于任何相关的从属业务活动。
经济学院
商业银行 ·第十二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第二节 操作风险的衡量
(4)将业务线与操作风险资本的匹配必须与其它风险规范 资本所采用的业务线概念一致。对该原则的任何偏离都必须 进行清晰的记录; (5)对匹配过程必须做准确的记录。尤其是书面上的业务 线概念必须清楚且足够细致以使第三方能够重复业务线的匹 配过程。必须对异常情况进行清楚的记录; (6)制定流程,用以界定所有新业务或者新产品; (7)由高级管理层负责匹配的程序; (8)对业务线的匹配程序必须进行独立的评估。
经济学院
商业银行 ·第十二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 第二节 操作风险的衡量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
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声誉风险管理能力,维护和提升**银行的声誉和形象,依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制度》和《**银行章程》等有关规定关于银行机构声誉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银行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中所指声誉风险是指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声誉事件是制度发声誉风险的相关行为或事件。
第三条本制度中所指声誉风险管理,是指根据声誉风险管理目标和规划,建立健全声誉风险管理体系,通过日常声誉风险管理和对声誉事件的妥善处置,为实现声誉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声誉风险管理的原则:(一)预防第一原则。
声誉风险管理首先是事前管理,必须坚持预防第一的原则,及时准确地识别、评估现有和潜在的各种声誉风险因素,从源头上控制和缓释声誉风险。
(二)积极主动原则。
应按照声誉风险管理的目标要求,积极主动地创建、维护、巩固和提升我行的良好声誉。
处置声誉事件时应当迅速反应,果断作为,争取主动。
(三)全局利益原则。
在管理声誉风险和处置声誉事件时,要从全局利益出发,将声誉风险和声誉事件对**银行中心工作和整体发展目标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
(四)及时报告原则。
对于各类声誉事件,各当事机构和员工应当在规定的时限内向上级直至总部如实报告,严禁各类拖延和瞒报行为。
(五)全员参与原则。
声誉风险管理涉及银行经营的各个层面和环节,**银行各支行、部门和员工都负有维护**银行声誉的责任,都应该积极防范声誉风险。
第五条本制度适用总部、支行。
第二章组织架构及相应职责第六条综合办公室是**银行声誉风险的牵头管理部门,负责声誉风险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一)根据****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拟订声誉风险管理有关制度、办法和操作规程。
(二)牵头协调处置全行性的声誉风险和声誉事件。
(三)监测、评估和研究可能引发声誉风险的各种因素,及时向相关部门和机构提示风险。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习题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架构一、单选1、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司治理应能够激励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管理层一致追求符合商业银行和股东利益的目标B、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有效管控风险,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如果存在明显疏漏,则会造成商业银行破产C、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建立、健全以监事会为核心的监督机制D、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应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答案】:B 【解析】:P35,B项应为:如果存在明显疏漏,则可能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水平,严重情况下甚至造成商业银行破产。
2、()是商业银行日常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每个业务都要建立控制措施,分清责任范围,并接受仔细的、独立的监控。
A、外部控制环境B、风险识别与评估C、内部控制措施D、监督、评价与纠正【答案】:C 【解析】:P39,表2-2。
内部控制是日常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每个业务/岗位都要建立控制措施,分清责任范围,并接受仔细、独立的监控。
3、下列关于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描述,正确的是()A、内部控制应当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B、内部控制须有高度的权威性,除董事会和高层管理者外,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的权力C、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应当体现“效益优先、内控为辅"的要求D、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同时负责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答案】:A 【解析】:P40。
内部控制的原则:全面、审慎、有效、独立。
(1)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2)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3)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利,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4)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概论
金融体系三要素
金融机构
金融工具
金融体系
交易规则
43
什么是投资?
投资
以未来更高的 回报来替代当 前的消费—” 资金的时间价 值”
以更高的回报 预期来补偿不 确定性对确定 性的替代—” 资金的风险回 报”
44
金融体系中有哪些风险呢?
信用风险 操作风险
市场风险
金融体系
结算风险
(金融工具) 中的风险
第一讲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概论
1
先修课程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 投资银行学 财务会计 统计学
2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础
1、风险与风险管理 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 3、商业银行风险的基本种类 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方法 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架构
3
风险与风险管理
5
风险管理 作为一门学科,是研究风险发生规律和风险控 制技术的科学。 作为一种行为,是指通过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技 术和方法去管理资源要素,有效控制和处置面临 的各种风险,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大 安全保障的目标。 核心在于选择最佳风险管理技术组合
6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
1、资产风险管理模式 20世纪中期以前,商业银行经营最直接、最经 常性的风险来自资产业务。风险管理侧重于资产 业务风险管理,强调资产的流动性。 经历了真实票据论、可转换能力理论、预期收 入理论、超货币供给理论、资产结构理论5个阶 段。
o
从制度上看,巴林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交易与清算角色 的混淆,里森一人身兼二职,为他掩盖损失创造了条 件
18
4、流动性风险 指银行掌握的可用于即时支付的流动资产不足 以满足支付需要,从而使银行丧失清偿能力的 可能性。 流动性风险虽然是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的直接原 因,但实际上是其他各种风险长时间积聚,最 后以流动性风险的形式爆发出来。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日益增长的竞争压力,商业银行也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因此,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以期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概念和重要性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概念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是商业银行为了规避和控制各种风险,保障自身良好经营的制度体系。
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各种风险进行认识、评估、控制和监控,保障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和风险暴露的合理性。
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多样化、复杂化,因此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商业银行至关重要。
首先,可以有效地规避和控制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保障商业银行的资产安全和经营稳健。
其次,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优势,增强投资者和客户的信心,促进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因此,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对商业银行具有重要意义。
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1.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理念和目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必须聚焦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四个方面。
其核心理念在于防范未然,确保商业银行在面对各种风险时能够做到高度警惕、及时应对和有效解决。
其主要目标则包括确保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在可控范围内,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优势。
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素(1)风险识别风险识别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对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准确的识别和界定,确定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和可能导致风险的原因。
风险识别主要涉及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需全面、系统地加以考虑和分析。
风险管理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
1.2.2 市场风险
❖ 1、定义:是指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 动给商业银行表内头寸、表外头寸造成损失 的风险。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 险和商品风险四种。
❖ 2、具有明显的系统性风险特征,难以通过分 散化投资完全消除。国际金融机构通常采取 分散投资于多国金融市场的方式来降低系统 性风险。
❖ 4. 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
❖ 背景:到了20 世纪80 年代,随着银行业的竞争加剧,(1)存 贷利差变窄,商业银行开始意识到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或 从事其他中间业务来谋取更高的收益, 非利息收入所占的比 重因此迅速增加。(2)金融自由化、全球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 迅猛发展,使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益呈现多样化、复杂化、 全球化的趋势,原有的风险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需 要。商业银行的损失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而是由信用风 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而成。在此情 况下,金融学、数学、概率统计等一系列知识技术逐渐应用 于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金融风险的认 识,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也因此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以前单 纯的信贷风险管理模式,转向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 险管理并举,信贷资产与非信贷资产管理并举,组织流程再 造与定量分析技术并举的全面风险管理模式。
所造成的实际结果。 ❖ 风险却是一个明确的事前概念, 反映的是损失发
生前的事物发展状态,在风险的定量分析中可以采 用概率和统计方法计算出损失规模和发生的可能性。
❖ 5、实践中金融风险可能造成损失的分类: ❖ (1)预期损失(Expected Loss,EL):是指商业
银行业务发展中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可以预见到的损 失,通常为一定历史时期内损失的平均值(有时也 采用中间值)。采取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的 方式来应对和吸收。 ❖ (2)非预期损失(Unexpected Loss,UL):是 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和持有期 内)计算出的对预期损失的偏离,是商业银行难以 预见到的较大损失;利用资本金来应对。 ❖ (3)灾难性损失(Stress Loss,SL):指超出非 预期损失之外的可能威胁到商业银行安全性和流动 性的重大损失。通过购买商业保险来转移。但对于 因衍生产品交易等过度投机行为所造成的灾难性损 失,则应当采取严格限制高风险业务/行为的做法加 以规避。 ❖ 本书主要侧重于风险与损失这个角度。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外商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适用本指引.第三条本指引所称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四条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依法对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第二章操作风险管理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当按照本指引要求,建立与本行的业务性质、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的具体形式不要求统一,但至少应包括以下基本要素:(一)董事会的监督控制;(二)高级管理层的职责;(三)适当的组织架构;(四)操作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程序;(五)计提操作风险所需资本的规定。
第六条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将操作风险作为商业银行面对的一项主要风险,并承担监控操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最终责任。
主要职责包括:(一)制定与本行战略目标相一致且适用于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总体政策;(二)通过审批及检查高级管理层有关操作风险的职责、权限及报告制度,确保全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决策体系的有效性,并尽可能地确保将本行从事的各项业务面临的操作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三)定期审阅高级管理层提交的操作风险报告,充分了解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总体情况、高级管理层处理重大操作风险事件的有效性以及监控和评价日常操作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四)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识别、评估、监测和控制/缓释操作风险;(五)确保本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接受内审部门的有效审查与监督;(六)制定适当的奖惩制度,在全行范围有效地推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地建设.第七条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层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总体政策及体系。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在当今全球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合规风险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主题。
一、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1.1 法律法规的内涵和作用在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中,法律法规是根本遵循。
法律法规的内涵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以及我国银监会颁布的各项监管规定和规章。
这些法律法规对商业银行开展经营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保障了银行业的稳健运行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法律法规还对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指引,为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支撑。
1.2 法律法规对合规风险管理的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和《商业银行法》的要求,商业银行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合规运营。
法律法规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的内部合规管理制度,明确合规风险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确保业务活动的合法合规。
法律法规还要求商业银行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和配合,接受监管审查,及时报告合规风险情况,确保合规风险管理的及时有效性。
1.3 法律法规对合规风险管理的意义在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中,法律法规的遵循和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法规的遵循可以有效规范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防范合规风险的发生,保护银行客户的利益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法律法规的遵循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市场声誉和社会形象,增强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再次,法律法规的遵循可以为商业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拓展国际合作和业务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ⅩⅩ农村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基本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建立健全ⅩⅩ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风险管理体系,增强自我约束能力,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确保安全稳健运行,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文件适用于本行所有部门、机构和岗位。
第三条本文中的风险是指本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本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本文件风险主要包括战略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科技风险、合规风险、法律风险等。
第四条风险管理是指本行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合理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本行设定可承受风险水平的科学管理方法。
第二章风险管理的原则第五条风险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风险管理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所有业务、所有部门及岗位和所有操作环节。
(二)适应性原则。
风险管理与机构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水平相适应,并根据发展状况适时调整,以合理的成本实现风险管理目标。
(三)独立性原则。
风险管理的机构、人员和报告路线应单独设置,对业务职能予以制衡。
(四)融合发展原则。
风险管理应与业务发展紧密结合,以风险管理推动业务稳健发展,确保本行价值的长期提高。
第三章风险类别和定义第六条战略风险是指由于重大的、全局性的谋划、方案和对策对企业整体损失的不确定性。
战略风险是影响企业发展方向、企业文化、生存能力、企业效益的决定性因素。
第七条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借款人或交易对手不能履约或履约意愿变化所带来的风险。
第八条流动性风险是指本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即当本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带来损失的可能。
第九条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本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
市场风险存在于本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
第十条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本定义所指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
第十一条声誉风险是指由本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本行负面评价的风险。
第十二条信息科技风险是指信息科技在本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
第十三条合规风险是指本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第十四条法律风险是指银行因经营活动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外部法律事件而导致风险敞口的可能性。
第四章风险管理的分工和职责第十五条风险管理分工(一)本行董事会负责建立和保持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
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审定本行的风险战略、风险管理政策,以及关联交易的管理。
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协助董事会并对经营管理层执行风险管理政策情况实施评价。
(二)本行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的履行情况;监督风险制度的实施,督促被认定的风险薄弱环节得到及时整改。
(三)本行经营管理层是本行风险管理的执行主体,对董事会负责,负责实施董事会通过的经营策略和方针。
经营管理层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在其职责权限范围内协助经营管理层管理、控制和监督本行风险。
(四)本行建立风险管理三道防线,即各有关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为第一道防线;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和经营管理层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为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部门和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为第三道防线。
(五)本行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是本行各类风险的统一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建立和实施本机构风险管理体系,并与业务部门保持独立。
(六)本行实行风险条线管理。
具体分工如下:业务管理部为信用风险的条线风险管理部门;财务会计部为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的条线风险管理部门;资金业务部门为市场风险的条线风险管理部门;综合办公部门为声誉风险的条线风险管理部门;信息科技部门为信息科技风险的条线风险管理部门;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为战略风险、合规风险、法律风险的条线风险管理部门。
各条线风险管理部门应指定人员具体负责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工作,确保风险得到及时识别和控制。
(七)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是本行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负责本机构和本部门风险管理的曰常工作,对本机构和本部门的风险管理负责。
各分支机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八)本行各部门、分支机构设立风险督导员,负责对本部门、分支机构和条线日常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风险管理职责分工(一)董事会职责1.决定整体风险战略、风险管理政策、风险限额和重大风险管理制度;2.确保本行在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内审慎经营,明确风险偏好并设定可承受的风险水平;3.批准风险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方案;4.确保经营管理层釆取必要的措施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并对经营管理层执行风险管理政策情况实施评价;5.组织评估风险管理体系充分性与有效性。
(二)监事会职责1.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是否履行了建立完善风险管理体系职责;2.监督董事会、经营管理层是否履行了风险管理职责;3.对经营管理层执行风险管理政策情况实施检查;4.要求董事会成员及高级管理人员纠正其损害机构整体利益的行为并监督执行。
(三)董事会风险管理与关联交易委员会职责1.审议批准本行的合规与风险管理框架,制订本行的风险战略和风险管理基本政策、合规政策;2.审议批准本行的年度风险容忍度指标;3.监督经营管理层风险控制情况;4.定期审阅全行风险状况报告,评估本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提出完善本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5.负责关联交易的管理,确立本行的关联方,接受一般关联交易备案,审查审批重大关联交易,控制关联交易风险;6.检查、监督本行关联交易的控制情况以及董事、高管人员、关联人执行本行关联交易控制制度的情况,并向董事会汇报;7.审核关联方和关联交易信息及披露;8.董事会授权的其他事宜等。
(四)经营管理层职责1.执行董事会制定的风险战略,落实风险管理政策,制定覆盖全部业务和管理环节的风险管理制度和程序;2.推动建立识别、计量、监测并控制风险的程序和机制,釆取适当的规避风险、缓释风险、降低风险和分散风险的方法和措施;3.提出业务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方案,保证风险管理的各项职责得到有效履行;4.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评估和改进;5.按照董事会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向董事会报告风险状况、釆取的管理措施以及风险管理长短期规划等情况。
(五)经营管理层风险管理委员会职责1.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审定本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基本制度项下的各类政策、制度和流程;2.审定本行各类经营风险识别、计算、衡量方法,以及各类经营风险限额及向业务条线分配风险资本的方法;3.审议审批全辖新业务开发、新服务创新;4.审定风险等级为中等以上的风险事件的控制方案及重大纠正及预防措施;5.审定本行各类资产核心风险分类标准,审议审批各类资产风险分类结果;6.审议审批本行不良资产诉讼,抵债资产取得、处置方案;7.审议审批聘请或更换本行常年法律顾问;8.审议本行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和经营风险报告等;9.监督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政策、制度、流程及决策的落实情况;10.经营层授权的其他事宜。
(六)合规与风险管理部职责1.负责对各类风险进行统一管理和指导;2.拟订或组织拟订风险管理的政策和制度;3.组织对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效果进行检查评估;4.牵头制定风险识别、评估、计量、监控和缓释方法;5.对风险状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并根据风险报告制度进行报告;6.负责对战略风险、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管理;7.负责战略风险、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信息的收集、汇总、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8.负责制定中等以下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控制措施并跟踪实施、组织制定中等以上各类风险控制措施。
(七)业务管理部职责1.负责对本行信用风险进行条线管理;2.负责组织制定信用风险管理制度;3.负责信用风险信息的收集、汇总、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4.负责制定中等以下信用风险控制措施并跟踪实施。
(八)财务管理部职责1.负责对本行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进行条线管理;2.负责组织制定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管理制度;3.负责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息的收集、汇总、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4.负责制定中等以下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控制措施并跟踪实施。
(九)资金运管部职责:2.负责组织制定市场风险管理制度;3.负责市场风险信息的收集、汇总、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4.负责制定中等以下流动性风险控制措施并跟踪实施。
(十)综合办公室职责1.负责对本行声誉风险进行条线管理;2.负责组织制定声誉风险管理制度;3.负责声誉风险信息的收集、汇总、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4.负责制定中等以下声誉风险控制措施并跟踪实施。
(十一)科技信息部职责1.负责对本行信息科技风险进行条线管理;2.负责组织制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3.负责信息科技风险的收集、汇总、识别、评估、监测和报告;4.负责制定中等以下信息科技风险控制措施并跟踪实施。
(十二)稽核部职责1.对风险管理各个组成部分和环节进行独立的审计监督;2.对风险管理体系的准确性、可靠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实施评。
(十三)风险督导员职责1.负责推动本部门、分支机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及风险政策、制度在本部门、机构的传导,协助编制本部门、条线的风险管理制度、操作流程;2.负责协助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培训和宣传;3.负责对本部门、分支机构实施风险审查,并为本部门、分支机构、业务条线在市场拓展、业务经营和管理决策提供风险管理、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技术与信息方面的专业咨询服务;4.负责对本部门、条线、分支机构日常各项工作活动中的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收集、识别和上报各种违规事件、风险隐患等信息;5.负责监督风险控制措施落实情况,并对控制措施和风险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和报告;6.组织本部门、条线、分支机构各岗位员工实施风险排查。
定期分析评价本部门、条线、分支机构面临的风险状况,提出风险管理控制的建议和意见,及时编制上报风险报告;7.根据风险管理工作要求须承担的其他职责。
第五章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第十七条风险识别和评估1.本行应保证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对已开展和拟开展的业务风险予以充分识别和评估,强化风险管理措施的执行,完善报告机制,有效管理风险。
2.本行各部门、分支机构应根据风险识别程序和方法,对经营管理中面临的各类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声誉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主要风险,进行主动的识别,分析风险来源,确定风险的影响范围。
3.本行合规与风险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各部门、分支机构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与实现控制目标相关的各类风险信息,及时进行识别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