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0课

合集下载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0课色彩的色相1-人美版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0课色彩的色相1-人美版

教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色彩的色相1-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相的定义,掌握色彩的基本分类,能够运用色相环进行绘画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观念,提高绘画技巧。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二、教学内容1. 色相的定义及分类2. 色彩的搭配与应用3. 色相环的制作与运用4. 色彩绘画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色相的定义,学会运用色相环进行绘画创作。

难点:色相的分类及搭配,色相环的制作,创作出富有美感的绘画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色相环挂图、投影仪、PPT课件学具:水彩笔、蜡笔、彩铅、画纸、剪刀、胶水、色相环模板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一幅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颜色。

(2)提出问题:这些颜色是如何分类的?引出课题——色相。

2. 讲解新课(1)讲解色相的定义及分类,展示色相环挂图,让学生了解色相的顺序。

(2)讲解色彩的搭配与应用,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色相搭配的美感。

(3)示范色相环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色相环。

3. 实践环节(1)发放画纸、水彩笔等材料,让学生运用色相环进行绘画创作。

(2)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作业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欣赏、评价。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色相的定义及分类,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创造美好色彩。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色相2. 副色相的定义、分类、搭配与应用3. 正文:- 色相的定义- 色相的分类- 色彩的搭配与应用- 色相环的制作与运用- 色彩绘画创作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运用色相环进行绘画创作,题材自选。

2. 课后作业:收集生活中的色彩元素,运用色相知识进行搭配,创作一幅色彩丰富、富有美感的绘画作品。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课 水墨画风景-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十课 水墨画风景-湘美版

【精品】10、水墨画风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绘画知识和临摹学习的感受分析山水画作品,说出作品的表现特点,并大胆表述自己对画中所表现意境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掌握树木树叶的画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走出教室,领略大自然的美、中国园林之美。

教学重点:作画过程中能合理运用点、线、墨块、色块。

教学难点:墨色浓淡变化和景物虚实处理的方法。

树木的表现方法。

教法学法:观察、欣赏、讲解、演示示范、自主表现教学准备:水墨工具(毛笔、墨汁、墨碟毛毡、镇纸等)宣纸、国画颜料教学过程:一、导入:1、让学生看幻灯片,猜画面的内容。

2、继续展示下一页幻灯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提问:有谁知道是一幅什么画吗?3、生答,师总结,导出本课的课题《水墨画风景》,板书课题:《水墨画风景》。

二、赏析作品:1、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幻灯片中得作品。

A、师提问:大家仔细观察,在这幅画的空白处,表现的事物形象是什么?生答师总结:空白处表现的事物形象是——天空、云雾、水、地。

B、师提问:大家再仔细观察画面,除了刚才这些事物形象外,画面当中还画了哪些事物形象。

生答师总结:树、石、山、房子等。

2、引导学生欣赏一组水墨山水作品(幻灯),学生边欣赏老师边介绍水墨山水的特点:水墨山水画是通过对树木、山石等形象的描写,来表现山川自然风景,其笔法以勾、皴、擦、点、染为主,其墨法在于浓淡干湿,笔墨结合,作画讲究立意,借景抒情,往往还在空白画面中留白,表达虚实相生的意境。

3、引导学生赏析比较本课首页中的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在如下三个方面赏析比较:A、水墨表现的整体效果,浓淡干湿的墨色变化所营造的氛围。

B、树木、山石造型的生动姿态,大小、前后、轻重、呼应组合关系和效果。

C、树木、山石的画法。

三、看微课视频、学画山石与树木:1、山石的画法2、单树树干的画法。

A、下笔先取势,确定树干姿态。

B、从上往下画起,注意树枝的穿插,前后左右的关系。

C、注意树木自然的生长规律。

2、树叶的画法。

第10课 色彩的色相(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人美版

第10课 色彩的色相(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人美版

第10课色彩的色相(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色彩的色相。

色相是指色彩的种类,是色彩的最大特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色相的概念、分类及运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相的概念,掌握色相的分类,学会运用色相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1. 色相的概念及分类的理解。

2. 色相在创作中的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色相环、色卡、教学课件。

2. 学具:水彩画具、画纸、调色板、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激发学生对色相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讲解色相的概念、分类及运用。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色相的特点和作用。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色相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运用色相进行创作。

4. 交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色相在美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色彩的色相2. 内容:- 色相的概念- 色相的分类- 色相的运用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运用色相进行一幅水彩画的创作。

2. 课后作业:收集生活中的色相素材,进行观察和分析,记录自己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色相的概念、分类及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色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美术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重点关注的细节:色相的运用色相的运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知识。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彩墨脸谱:京剧脸谱-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彩墨脸谱:京剧脸谱-人教新课标(2023秋)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京剧脸谱的基本概念。京剧脸谱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特殊化妆方式,通过不同的颜色和图案来表现角色的性格和特点。它是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象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不同行当的脸谱在实际表演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脸谱来区分角色。
具体内容包括:
1.京剧脸谱的起源、功能及各类脸谱的代表人物;
2.彩墨画的材料准备、基本技法及注意事项;
3.结合实际操作,指导学生完成一幅具有个人特色的京剧脸谱作品。
二、核心素养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脸谱的分类、特点及其象征意义,提高彩墨画的基本技能,培养审美表现力。
2.教学难点
-京剧脸谱的细节识别:学生可能难以区分不同行当的脸谱图案和色彩,需要通过对比分析、互动问答等方法帮助学生识别和记忆。
-彩墨画技法的运用:学生可能在彩墨画技法上掌握不够熟练,如线条勾勒不流畅、色彩渲染不均匀等,教师需进行个别辅导和示范操作。
-创作过程中的个性化表达: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个人创意融入脸谱创作,教师应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挥想象,将个人情感和想法通过脸谱作品表现出来。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彩墨画练习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京剧脸谱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过程与方法: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造的能力,学会运用彩墨技法表现个人情感和创意,增强艺术表现力。

第10课画情绪 画性格(教案)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10课画情绪 画性格(教案)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10课画情绪画性格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情绪和性格的特点,学会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性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对人物情绪和性格的观察力、表现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情绪和性格的特点及其在绘画中的表现。

2. 人物情绪和性格的绘画技巧。

3. 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运用绘画语言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性格。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情绪和性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PPT、黑板、粉笔。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情绪和性格的人物,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他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情绪和性格的特点,以及如何在绘画中表现它们。

通过示例作品分析,让学生了解绘画中线条、色彩等元素的表现力。

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描绘不同情绪和性格的人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六、板书设计1. 第10课画情绪画性格2. 内容:情绪和性格的特点绘画中的表现方法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描绘一位自己熟悉的人物的情绪和性格,要求运用所学绘画技巧。

2. 拓展任务:收集一些表现情绪和性格的绘画作品,分析其表现手法,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绘画中。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评价,使学生掌握了表现人物情绪和性格的绘画技巧。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他人,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绘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一、实践操作环节的重要性实践操作环节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绘画创作中。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彩墨脸谱_画脸谱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彩墨脸谱_画脸谱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彩墨脸谱_画脸谱 | 人教新课标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脸谱的起源和种类,认识脸谱特点和意义;
2.学习中国画脸谱的构图方法;
3.学习绘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4.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画出富有个性的脸谱创作。

二、教学重点
1.构图方法的教学
2.表达线条和色彩感的技法掌握
三、教学难点
1.表达脸谱的表情和情感的方法掌握
2.运用创意因素绘画出自己设计的脸谱作品。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板画专用工具(笔,色彩,水等物);
2.制作脸谱模板;
3.准备提取彩墨的材料
4.准备展示脸谱的图片和资料材料。

五、教学过程
5.1 了解脸谱的起源和种类,认识脸谱特点和意义。

1.了解中国脸谱的历史和传承;
2.介绍不同种类的脸谱和不同的角色代表的意义。

5.2 绘画技法的掌握
1.讲解脸谱构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分析和介绍构图中线条、色彩和形态的表现方法;
3.练习基本线条和填充色彩的操作技巧。

5.3 创作脸谱作品
1.设计自己的脸谱构图和主题;
2.绘制自己的脸谱作品;
3.完成和评价脸谱作品。

六、教学评价
1.了解脸谱的基本知识和起源;
2.了解脸谱的种类和不同角色代表的意义;
3.运用构图基本要求和方法创作脸谱作品;
4.绘制脸谱作品的技法掌握;
5.表达脸谱的表情和情感的技法掌握;
6.能够创造独特而富有个性的脸谱作品。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动态之美(一)▏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动态之美(一)▏人美版(北京)

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0课动态之美(一)▏人美版(北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态之美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2. 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对动态事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动态之美的基本概念:动态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和运动。

动态之美是指事物运动变化中所呈现出的美丽和魅力。

2. 动态之美的表现方法:通过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手段,表现事物动态之美。

3. 动态之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自然界、人类社会、艺术作品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态之美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手段,表现动态之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动态之美的事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感知动态之美。

2. 讲解:教师讲解动态之美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示范:教师通过实际操作,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手段,表现动态之美。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动态之美的创作练习。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动态之美基本概念:动态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变化和运动。

动态之美是指事物运动变化中所呈现出的美丽和魅力。

表现方法: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

七、作业设计: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回家后创作一幅表现动态之美的作品,要求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手段,表现出事物的动态之美。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展示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动态之美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手段,表现出事物的动态之美。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动态之美的深入讲解和分析还不够,今后需要进一步加强。

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动态之美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动态之美(一) ▏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动态之美(一) ▏人美版(北京)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动态之美(一)▏人美版(北京)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态之美的概念,理解动态与静态的区别。

2.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动态之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色彩等绘画技巧表现动态之美,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教学内容1. 动态之美的概念及特点2. 观察生活中的动态场景,发现动态之美3. 动态之美的绘画表现方法及技巧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动态之美的概念及特点2. 动态之美的绘画表现方法及技巧教学难点:1. 观察生活中的动态场景,发现动态之美2. 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动态之美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动态场景图片、绘画工具等2. 学生准备:绘画纸、铅笔、彩色笔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课件展示动态场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动态之美。

2. 讲解:讲解动态之美的概念、特点及绘画表现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动态之美。

4.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动态场景图片,运用绘画技巧进行绘画练习。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教师进行评价与指导。

板书设计1. 动态之美的概念及特点2. 动态之美的绘画表现方法及技巧3. 绘画练习要求作业设计1. 观察生活中的动态场景,选择一个进行绘画表现。

2. 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表现出动态之美。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动态之美的概念、特点及绘画表现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动态场景,并运用绘画技巧进行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与指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注意的重要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情境创设: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动态场景的图片或视频,如运动中的运动员、舞蹈表演、流水、飘动的树叶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动态之美。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彩墨脸谱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彩墨脸谱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彩墨脸谱一、教学目标1.了解脸谱的起源和文化背景;2.掌握彩墨脸谱的绘制技巧和基本颜色;3.提升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和运用能力;4.通过绘制脸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彩墨、画笔、毛笔、颜料、水杯、画纸等绘画工具和材料;2.整理讲解彩墨脸谱相关的文化知识;3.准备草图和模板,方便学生学习和仿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脸谱的起源和文化背景,并展示一些经典的脸谱作品,让学生感受到脸谱的神秘和艺术之美。

2. 讲解彩墨脸谱的基本颜色和画法(20分钟)教师讲解彩墨脸谱的基本颜色和画法,提醒学生掌握好颜料的使用量和水的配比,保证作品的质量。

教师可以用PPT讲解或者现场演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绘制技巧。

3. 模仿练习(40分钟)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模仿练习基本颜色和画法。

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草图和模板,让学生跟着练习,掌握好每一个细节。

学生可以组成小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画作质量。

4. 自由创作和展示(30分钟)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绘制彩墨脸谱。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素材和题材,让学生发挥创造力,创作出符合主题要求的作品。

学生可以进行自我点评和互相展示,分享各自的创作经验和心得。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脸谱的文化背景,掌握了彩墨脸谱的绘制技巧和基本颜色,还提高了对色彩的感受和运用能力。

通过模仿练习和自由创作,学生们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培养了创造力和构建能力。

对于学生们来说,这既是一次知识的积累,也是一次美的享受和艺术创造的体验。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色彩的色相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色彩的色相人美版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色彩的色相》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不同的颜色带给你不同的感受?”比如,红色让你感到热情,蓝色让你感到宁静。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色相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色相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作为引导者,努力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成果分享来看,学生们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的观点过于片面,需要多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
1.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巩固,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色相的定义和分类。
举例:在实践应用环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主题,如“快乐”或“安静”,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色相来表达这一主题。对于难以识别的中间色相,教师可以通过色卡或实物展示,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在情感表达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讨论和分析不同色相给人的心理感受,帮助学生理解情感与色彩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提高实践环节的指导力度,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3.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色相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色相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和美术创作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色相的概念和运用。首先,我发现导入环节提出的问题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对日常生活中的色彩感受。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也说明了生活实际与学科知识紧密相连的重要性。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水墨画风景—山石画法 ︳湘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课 水墨画风景—山石画法 ︳湘美版

教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十课水墨画风景—山石画法︳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学习山石画法,使学生掌握水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等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3.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学会用艺术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水墨画的基本特点2. 山石画法的步骤和技巧3. 学生作品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山石画法的步骤和技巧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笔墨表现山石的质感和立体感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水墨画的基本特点,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1.2 引导学生观察山石的形态、纹理,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学习山石画法2.1 教师示范山石画法的基本步骤,讲解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

2.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3. 学生创作3.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一幅水墨画作品。

3.2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 作品展示与评价4.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心得。

4.2 师生共同评价作品,从用笔、用墨、用色、构图等方面进行赏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自然,发现生活中的美。

2. 在示范和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评价学生作品时,要注重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学生课后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用水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 家长签字确认,并于下节课前交给老师。

七、板书设计1. 水墨画的基本特点2. 山石画法的步骤和技巧3. 学生作品欣赏与评价八、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水墨画教材、示范作品、教学课件等。

2. 学生准备:水墨画工具(毛笔、墨汁、颜料、宣纸等)。

九、教学时间1. 课时:1课时2. 日期:十、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对水墨画的基本特点有所了解,能够独立完成一幅水墨画作品。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0课 彩墨脸谱》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0课 彩墨脸谱》教学设计1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0课彩墨脸谱》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0课彩墨脸谱》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彩墨画的基本技巧,并通过绘制脸谱来展示个性和创意。

教材内容丰富,步骤清晰,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彩墨画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表现自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发挥创意。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彩墨画的基本技巧,学会绘制脸谱。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彩墨画的基本技巧。

2.创意绘制脸谱。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教师示范绘制脸谱,引导学生学习彩墨画技巧。

2.引导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观察和创新能力。

3.合作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脸谱绘制,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彩墨画材料、脸谱模板、参考图片等。

2.学生准备绘画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传统戏曲脸谱,引导学生了解脸谱文化,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彩墨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墨色、构图等,并示范绘制一个简单的脸谱。

学生观看,了解绘制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脸谱模板,尝试绘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绘制成果,相互评价,教师点评,总结绘制技巧。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学生自由发挥,绘制一个具有个性的脸谱。

学生动手实践,教师指导。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彩墨画技巧和脸谱文化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拓展任务,绘制一个具有个性的脸谱,下节课展示。

8.板书(课堂全程)教师在课堂过程中板书关键词,如彩墨画技巧、脸谱文化等,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色彩的色相(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色相的概念;2.学习基本色相的名称和特点;3.探究不同色相的组合效果;4.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色彩认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色相的理解和记忆;2.引导学生分析色彩搭配的效果。

三、教学准备1.水彩笔和水彩纸;2.彩铅或彩色铅笔;3.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首先,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颜色,询问学生对颜色的认知。

接着,老师可以呈现颜色的分组方式,即颜色环,让学生了解色相的基本概念。

2.讲解(20分钟)在分析了色相的基本概念之后,老师可以讲解各种基本色的名称和特点,并给出常见的颜色组合方式和效果。

老师可以通过讲解配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答疑解惑,提高学生的色彩认知能力和审美水平。

3.操作(60分钟)接下来,老师可以在教室里或户外设置场景,让学生进行色彩搭配的实际操作练习。

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颜色组合的效果。

4.总结(10分钟)在实践操作完成后,老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的内容,重点是各种颜色的名称和特点,以及这些颜色组合的效果。

同时,老师可以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解决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五、教学反馈老师可以在课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他们在操作中的优点和不足,同时指出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重点。

这种反馈不仅能够让学生获取自我认知和完善自我思考能力,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色彩认知能力和审美水平。

六、教学拓展老师在平时可以让学生多多观察周围的颜色,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感性认知能力。

同时,让他们多多实践,不断在实践中提高色彩认知能力和搭配能力。

结语本堂课给学生带来了色彩搭配的初步体验和认知,从根本上是一次视觉知识的拓展。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多多实践,还能够在生活的角落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色彩创造能力,打造自己特有的色彩界面。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彩墨脸谱_川剧脸谱-人教版(2023秋)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彩墨脸谱_川剧脸谱-人教版(2023秋)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川剧脸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如“你们认为川剧脸谱能否用于现代艺术设计?”
2.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运用彩墨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川剧脸谱韵味的作品;
3.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深入了解川剧脸谱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提高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4.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个性和创意,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课堂讨论和创作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2)彩墨绘画技巧的掌握:学生对彩墨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不同,需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
举例:对于绘画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简化的绘画步骤和模板,帮助他们逐步掌握技巧。
(3)创作过程中个性和创意的发挥: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引导和鼓励。
举例: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创意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
针对今天的课堂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改进措施:
1.在理论教学部分,增加互动环节,让学生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对于重点难点部分,可以制作一些简化的绘画步骤和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
3.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确保讨论的主题和方向。
4.课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关注他们的疑问和困惑,针对性地进行解答和辅导。
1.川剧脸谱的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川剧脸谱的分类(生、旦、净、末、丑)及各自特点;
3.彩墨画的工具和材料准备;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 彩墨脸谱》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 彩墨脸谱》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10课彩墨脸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特点及色彩含义,学会设计富有创意的脸谱。

2. 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学会分享和交流创作心得。

二、教学内容1. 京剧脸谱的起源、特点及色彩含义。

2. 脸谱的设计方法与步骤。

3. 彩墨绘画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京剧脸谱的特点及色彩含义,学会设计富有创意的脸谱。

2. 难点:运用彩墨绘画技巧表现脸谱的艺术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京剧脸谱图片、彩墨绘画工具、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毛笔、彩墨、调色盘、清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京剧脸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了解京剧脸谱的特点及色彩含义。

2. 新课内容:讲解脸谱的设计方法与步骤,示范彩墨绘画技巧。

3. 实践操作:学生按照设计方法与步骤,独立完成彩墨脸谱作品。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交流创作心得,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彩墨脸谱2. 教学目标3. 教学内容4. 教学重点与难点5. 教学过程七、作业设计1. 画一幅富有创意的彩墨脸谱。

2. 收集其他类型的脸谱图片,了解其特点及色彩含义。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京剧脸谱的特点及色彩含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适用性及改进方向。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京剧脸谱的特点及色彩含义,学会设计富有创意的脸谱,培养了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热爱,提高了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和展示机会。

同时,教师还需不断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京剧脸谱的特点及色彩含义,学会设计富有创意的脸谱。

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京剧脸谱的特点及色彩含义,教师需要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这些活动应该包括:1. 京剧脸谱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介绍:通过讲述京剧脸谱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它在京剧表演中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对脸谱的基本认识。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0课

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0课

第10课色彩的色相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

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

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难点:调配时水和色彩的分量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教学过程: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

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有千变万化的色彩。

(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

)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

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

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

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

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4、小组交流发言三、学生作业:创作一幅色彩画四、小结。

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10课 色彩的色相 (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五年级上册

教案:第10课色彩的色相一、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2. 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颜色,并能够分辨出它们的色相。

3. 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的色相概念,认识常见颜色,并能够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兴趣,提高审美素养,激发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1. 色彩的色相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以及色彩在不同画面中的表现效果。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学PPT,包括色彩的基本概念、颜色色相的示例图片等。

2. 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3. 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色彩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色彩,激发学生对色彩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PPT,详细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包括色相、明度和饱和度。

并通过示例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颜色,并能够分辨出它们的色相。

3. 实践操作: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色彩实践,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

4.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色彩的基本概念:色相、明度、饱和度。

2. 颜色的色相:红、橙、黄、绿、蓝、紫等。

3. 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冷暖、对比、和谐等。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色彩知识,进行绘画创作,可以是插画、水彩画等。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色彩运用的感想或体会,可以是对某个作品的欣赏,也可以是对自己作品的反思。

八、课后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大胆运用色彩,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

以上就是第10课《色彩的色相》的教案设计,希望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和绘画技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0课 彩墨脸谱》教学设计3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0课 彩墨脸谱》教学设计3

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0课彩墨脸谱》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第10课彩墨脸谱》是人教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彩墨画的基本技巧,并通过创作彩墨脸谱,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和热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彩墨画的材料特性、彩墨画的基本技巧(浓墨、淡墨、枯墨、泼墨等)以及彩墨脸谱的创意表现。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彩墨画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渴望掌握更多的绘画技巧,并对具有挑战性的创作课题充满兴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彩墨画的材料特性及技巧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彩墨画的材料特性及基本技巧。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知和热爱。

3.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彩墨画的材料特性及基本技巧的运用。

2.彩墨脸谱的创意表现。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彩墨画技巧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绘画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彩墨画材料(毛笔、墨、纸等)、脸谱图案素材。

2.学生准备彩墨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脸谱图案,引导学生关注脸谱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彩墨脸谱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彩墨画的材料特性及基本技巧(浓墨、淡墨、枯墨、泼墨等),并进行示范。

学生认真观察、思考,体会绘画技巧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彩墨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彩墨画的材料特性及基本技巧。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总结彩墨画的绘画技巧及创作要点。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彩墨画技巧应用到其他题材的创作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上海弄堂|沪教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 上海弄堂|沪教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0课上海弄堂|沪教版1. 教学目标1.了解上海弄堂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让学生了解弄堂文化在现代城市里的传承和发展。

3.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上海弄堂的风光和文化。

4.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2. 教学准备1.PowerPoint幻灯片。

2.绘图纸和颜料。

3.画笔和画桶。

4.书籍和图片关于上海弄堂的历史和文化。

5.视频关于上海弄堂的传承和发展。

3. 教学内容和方法本节课以上海弄堂为主题进行教学,学习尺寸为45分钟,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3.1 课堂引入教师通过PowerPoint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上海弄堂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弄堂如何在城市里进行传承和发展。

3.2 教学探究介绍上海弄堂的历史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探究上海弄堂文化的发展过程。

然后,通过书籍和图片,让学生了解上海弄堂的外观和内部结构及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

3.3 绘画实践1.学生分组绘制上海弄堂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结构,以便让学生体验上海弄堂文化。

2.学生们应选用彩色、颜料和其他绘画工具自由创作,以便绘制出丰富多彩的弄堂生活及其典型样式。

3.4 评估1.通过学生绘制的作品和讨论,评价学生的表现力和文化理解力。

2.对学生进行评估,以确定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了解上海弄堂文化,并对其进行必要的进一步教学训练。

4. 教学后记这节课总的来说,是一堂有趣的课程,带领学生们了解上海弄堂及相关的历史和文化,体验到弄堂文化所带来的美感。

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自己在创作中所产生的创造力与美感。

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注重创新与美感的结合,在不断地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课色彩的色相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寻找色彩,认识色彩,表现色彩。

体验不同色彩所表达的不同感觉
2、学习色彩的知识,认识什么是原色,什么是间色。

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作用,大胆运用喜爱的色彩,培养运用色彩的能力。

3、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重点:学会色彩的调配,能用原色调配间色。

教学难点:调配时水和色彩的分量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颜料,水,毛笔,调色盘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自然是美妙的。

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世界是彩色的,有千变万化的色彩。

(出示一些大自然的图片,学生观察生活和大自然中的色彩。

)观察过自然中的色彩,观察学生的衣服、学习用品之后,请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了解的色彩。

思考一下,生活中的色彩有哪些,有多少种?
二、新课。

1、复习三年级开始的色彩知识:什么是三原色,什么是三间色,红黄蓝这三种颜色是色彩中的“老祖宗”,有称三原色。

三原色两两相配,产生三间色。

2、什么是色相?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色相,顾名思义即各类色彩的相貌称谓,如大红、普蓝、柠檬黄等。

色相是色彩的首要特征,是区别各种不同色彩的最准确的标准。

事实上任何黑白灰以外的颜色都有色相的属性,而色相也就是由原色、间色和复色来构成的。

所有的颜色都有自己的相貌,这叫色相。

3、欣赏课本中的图片
学生结合图片分组讨论:
(1)、挑选自己喜欢的色相,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色相在生活中的应用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3)、自己准备用哪些色相不同的色彩画一幅什么样的画。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4、小组交流发言
三、学生作业:创作一幅色彩画
四、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