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家访制度
关于教师家访的管理制度【8篇】
关于教师家访的管理制度【8篇】关于教师家访的管理制度篇1家庭访问是密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表现,指导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也是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互相配合、互相切磋、共同育人的有利时机,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实现目标管理,突出家访的实效性,规范班主任家访的各个环节,制定本制度:1、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访问“问题学生”家庭,也要访问优秀学生家庭。
从中探索家庭教育的经验和规律。
每学期班主任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家访。
对个别特殊学生要进行多次家访。
2、家庭访问要有针对性、计划性,班主任要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家教状况,确定家访的重点对象和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3、经常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用上门家访或打电话等形式,虚心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及班级工作的批评和建议,接受家长监督,教师间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4、家访要尊重学生和家长,切忌简单的告状或命令式的通知家长来校的形式。
与家长谈话要态度和蔼,忌空洞说教,向家长提建议或为家长排忧解难时,应实事求是地有分析、有说服力地指出问题,不能对家长埋怨责备,挫伤家长的自尊心。
5、家访过程中要注意交通安全,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更不准借此向家长索要财物。
6、班主任在《班主任手册》上认真记好家访情况,包括家庭情况和学生在家表现情况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7、家访结束后应请家长填写家长意见,并签名。
学期结束后由教导处汇总计入班级考核。
关于教师家访的管理制度篇2一、家访时间安排1、班主任每学期原则上应对全班学生进行一至二次家访、电访,对后进生提倡家访,每次家访内容应有记录。
2、除学校统一安排外,家访时间应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二、家访的原则:1、家访时事先要与家长预约。
2、科任教师有责任协助班主任一起做好家访等工作。
3、做到5必访:开学一月内,一年级新生必访。
正副班主任家访率争取达到100%。
转学生(转入)必访每学期,教师对随班就读生家访率为100%。
教师家访制度
教师家访制度一、背景介绍教师家访制度是指教师定期拜访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教育。
二、目的和意义1. 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家访可以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信和理解,促进双方的合作,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
2. 了解学生家庭背景和家庭教育情况: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庭对孩子的期望和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
3. 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帮助和指导。
4.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家访的具体步骤和内容1. 家访准备(1)教师应提前与学生家长约定家访时间,确保家长在家。
(2)教师应准备好家访记录表,记录家访过程中的重要信息。
(3)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包括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特长等。
2. 家访过程(1)教师应向家长简单介绍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2)教师应主动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需求。
(3)教师可以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进展、学习方法等,与家长共同探讨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4)教师可以询问家长关于学生性格、兴趣爱好、特长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个性和发展需求。
(5)教师可以与家长交流学生的生活情况,包括作息时间、饮食习惯等,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对其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3. 家访后续(1)教师应及时整理家访记录,记录重要信息和家长的意见建议。
(2)教师应根据家访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3)教师应与家长保持定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关心和教育孩子。
教师家访制度
教师家访制度一、背景介绍教师家访制度是指学校教师定期对学生家庭进行走访和交流的一种管理制度。
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学生在家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进而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育和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家访目的1.了解学生家庭环境: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成员、家庭住址、居住条件等。
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成长背景,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
2.了解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中接受的教育方式,包括父母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等。
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提供一些家庭教育的建议和指导,促进学生良好的成长。
3.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家访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生活规律等。
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和关爱。
三、家访程序1.家访计划:学校教师需根据学生人数和时间安排,制定家访计划。
家访计划应包括家访的时间、地点、家访对象等信息,并提前通知学生家长。
2.家访准备:教师在进行家访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收集学生的家庭信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准备好家访所需的表格和材料等。
3.家访实施:教师按照家访计划,走访学生家庭。
在家访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家长的意见和隐私,与家长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家庭环境、与家长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
4.家访记录: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要及时记录家访的内容和情况。
记录内容可以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等。
记录的内容应客观、准确,并做好保密工作。
5.家访总结:教师在家访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家访的情况。
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分享,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家访工作。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家访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四、家访效果评估学校可以通过家访效果评估,对教师家访工作进行评价和改进。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四篇)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是指教师在学校或教育机构组织下,定期或不定期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并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情况和问题,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的目的是加强教师与学生家庭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
家访可以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及时跟进解决,同时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方式和环境,为学校制定更合理的教育方案提供参考。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家访目标和任务:明确家访的目标和任务,例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情况、挖掘学生的问题和困扰等。
2. 家访频率和时间安排:确定家访的频率,例如每学期进行一次或每个学期开始和结束时进行一次;确定家访的时间,避开学生家庭较忙碌的时间,确保家长在家。
3. 家访对象和范围:确定家访的对象,一般是全体学生或重点关注学生;确定家访的范围,包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教育情况、家庭环境等。
4. 家访程序和方式:明确家访的程序和方式,包括提前通知家长、制定家访计划、准备家访相关资料等;确定家访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交流,也可以是电话或网络沟通。
5. 家访记录和反馈:对每次家访进行记录,包括家访的目的、家访的内容和结果等;及时向学校或教育机构反馈家访情况,尤其是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扰时要及时报告。
6. 家访的保密和安全:确保家访过程中的信息保密,包括学生和家长的隐私;确保教师的安全,家访时需要教师自行注意安全问题。
总之,教师家访工作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作,它可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制度和管理机制,落实家访工作,确保其有效进行。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二)一、引言面对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教育发展的不断推进,教师家访工作作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家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和家庭教育状况,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需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支持和帮助。
教师家访制度
教师家访制度一、背景介绍教师家访制度是指学校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拜访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一种教育管理方式。
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而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目的和意义1. 了解学生家庭情况: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情况、家庭教育方式等,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2. 促进家校合作:家访可以增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3. 提高教育质量:通过家访,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和学习困难,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家访程序1. 家访计划:学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情况,制定家访计划,并提前通知学生家长,确保双方能够有时间和精力进行交流。
2. 家访准备:教师在进行家访前,应事先准备好相关材料,如学生的学习档案、评语等,以便与家长进行交流和讨论。
3. 家访实施:教师应尊重学生家庭的隐私,礼貌地与家长进行交流。
可以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环境、兴趣爱好等,也可以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
4. 家访记录:教师应及时记录家访的内容和结果,以备后续参考和分析。
四、家访注意事项1. 尊重家庭隐私: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家庭的隐私,不涉及家庭的私密问题,不做过多的评价和批评。
2. 保持客观公正:教师在家访时应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带有个人偏见和情绪,以公正的眼光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家庭教育情况。
3. 善于倾听:教师在家访过程中,应注重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虚心接受家长的批评和指导,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
4. 建立信任:教师应通过家访,与家长建立起互信和合作的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五、家访效果评估学校可以通过家访效果评估,了解家访制度的实施情况和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学校家访制度
学校家访制度一、背景介绍学校家访制度是指学校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拜访学生家庭,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学习情况和生活状况,以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学校家访制度的目的、程序、要求和效果。
二、目的1. 了解学生家庭环境: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成员关系等情况,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动力。
2. 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家访可以拉近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距离,增强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感和参与感,促进学校与家庭的密切合作,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3.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通过与家长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三、程序1. 家访计划:学校制定每学期的家访计划,明确家访的对象、时间和地点等具体安排。
2. 家访通知:学校将家访计划通知给学生家长,提前征得家长的同意,并确定具体的家访时间。
3. 家访准备:教师在家访前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背景等进行充分了解,准备好相关资料和问题。
4. 家访实施:教师按照约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家访,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记录相关信息和问题。
5. 家访总结:教师在家访后对家访情况进行总结,记录学生家庭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等。
6. 家访反馈:教师将家访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家长,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四、要求1. 尊重家庭隐私: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家庭的隐私权,不涉及个人隐私和家庭内部矛盾等敏感问题。
2. 保护学生利益:家访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应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3. 保持沟通畅通:教师在家访中要积极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4. 保密家访信息: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获取到的信息应严格保密,不得随意泄露给其他人员或机构。
五、效果1. 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家访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难,教师可以通过与家长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家访制度6篇
家访制度6篇【篇一】为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推进家校一体化的德育管理,使班主任、科任教师与家长更好互通情况,交流信息,沟通感情。
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
特制定科任教师家访制度如下:一、家访的原则家访应分层次进行,不得只进行后进生的家访,而应包括中、上等学生的家访,可以以后进生的家访为主。
二、家访的内容1.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规章制度。
2.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表现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途径,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立足学生实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
3.了解学生家庭的结构、学习环境、家长的教育能力等基本情况。
4.协调学生与家长的关系。
5.联络教师与学生、学生家长的感情。
6.收集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或建议。
三、家访要求1.访前准备:家访前目的要明确,班主任、科任教师应明确对每位学生的家访内容。
2.家访次数:班主任――对一年级新生家访率达100%;对其他年级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家校交流与互动,能做好记录。
家庭访问(走访)为两年普访一次,每学期学期不少于6人,第一年的寒暑假为班级总人数的一半。
科任教师――每一学期上门家访人数不少2人,电访人数不少于5人。
3.家访重点对象:单亲家庭学生、行偏生、贫困生、学困生、突发事件学生等要作为家访重点对象。
4.家访方法:家访时要客观反映学生在校表现,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忌“以成绩论英雄”的评价方法;要有情感艺术和语言艺术,反对告状式家访;要引导家长不因粗暴、简单的方法教育子女。
家访时尽可能让学生在场参与。
5.访后工作:家访后,班主任、科任教师应如实填写“家访记录本”,家访后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变化,收集各类反馈信息,以便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制定下阶段策略。
【篇二】一、目的通过在党组织中开展分级家访活动,及时了解党员、干部的家庭情况、思想动态,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醒和疏导,帮助解决党员干部职工家庭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教师家访规章制度(精选10篇)
教师家访规章制度(精选10篇)老师家访规章制度(精选10篇)在社会一步步向前进展的今日,接触到制度的地方越来越多,制度泛指以规章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下面是我整理的老师家访规章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老师家访规章制度1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取得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为有方案地进行,学校特制定以下制度:一、家访工作责任人:家访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负责,任课老师全员参加,每班组成若干个家访小组。
学校行政人员家访主要处理同学突发状况或典型大事。
二、家访的次数:一学年内家访小组必需普访同学一次,一学期内至少家访一半以上同学。
对特别群体同学必需访两次以上。
三、家访的原则:发生下列几种状况,班主任必需准时家访,副班主任应乐观协作。
1、同学患病,缺席三天以上,班主任要登门或上医院探望。
2、同学家庭发生重大或不幸大事,要准时做好安抚工作。
3、同学在学校里发生损害事故,必需第一时间通知家长或亲自把孩子送回家,说明状况,提出解决方法。
4、同学无故迟到、缺席,准时向家长了解缘由,通报状况,共同进行教育。
5、同学学习成果突然下降或品德不端,准时与家长联系,实行有效措施准时教育。
6、同学(特殊是后进生)有进步时要准时家访,当着同学的面对家长作恰如其分的汇报,给同学和家长以热忱的鼓舞。
四、家访的内容:1、同学在校实际状况汇报。
2、同学在家实际状况询问。
3、了解同学家庭的结构、经济状况、环境、教育等状况。
4、与家长协商共同教育同学的措施、方法、手段。
5、协调同学与家长的关系。
6、增进与同学、同学家长的情感沟通。
五、家访的留意事项:1、每次家访要确定家访的目的',要解决的问题,要对被家访的同学有较充分的了解。
2、家访前要提前预约,告知家长家访的时间,以提高家访效率。
3、家访过程中,同学、同学家长都应在场,应一切从实际动身,切忌片面孤立地看问题,个别问题可要求同学回避。
4、家访时要虚心听取同学和家长的看法,要实事求是汇报同学在校表现,要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及要求(通用12篇)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及要求(通用12篇)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及要求大全(通用12篇)制度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了维护正常的工作、劳动、学习、生活的秩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及要求的内容,欢迎阅读借鉴!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及要求篇1一、家访任务党员干部每学期家访不少于30次;党员班主任每学年对所教班级的所有学生家访不少于一次;党员教师每学年家访不少于40次。
二、家访内容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法规和政策,介绍学校教育改革的做法和成效,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和态度;了解学生家庭成员、经济状况、社交往来、性情心态、个性特长、健康状况等信息;交流学生在校表现、道德修养、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突出表现、存在问题等;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引导家长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
三、家访形式1、以走访学生家庭为主,电访、网访为辅,做到普遍家访和重点家访相结合,临时家访和定期家访相结合,个别家访和集体家访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2、办好家长学校,着力提高家庭育人水平和能力;3、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征求学生家长意见,开展家长、学生评学校、评校长、评教师活动;4、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加强学校、家庭、学生之间的交流。
及时传递信息强化家校沟通。
四、家访要求1、坚持科学安排,不得妨碍学生家长的正常工作与学习生活;2、坚持廉洁自律,不得借机接受学生家长的礼品、礼金和宴请;3、坚持以肯定成绩、鼓励褒扬为主,结合学生个性发展特点,与学生家长研讨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方法;4、坚持与学生家长平等对话,虚心听取家长意见;5、坚持做好家访情况记录,经常总结反思家访工作,努力提高家访艺术和家访效果。
教师家访工作制度及要求篇2一、接受新生的教师,在幼儿入园前应进行家访;各班教师每学期根据情况进行家访;对缺勤一周以上幼儿必须进行家访。
二、教师平时通过家长联系本及时与家长沟通信息,双方共同配合,进行教育;期末与保健人员共同填写幼儿发展情况报告单,向家长报告幼儿在园各方面情况。
学校教师家访管理办法(7篇)
学校教师家访管理办法(7篇)学校教师家访管理办法篇1家访是促进家校沟通、凝聚育人合力的重要方式。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落实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将家校联系情况纳入教师考核”精神,为进一步推动中小学教师家访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切实加强中小学“五项管理”,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促进家访工作成为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为学生美好成长营造良好环境,特制定本指引。
1. 健全工作机制。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领导具体负责实施,由德育处(政教处、学生处,下同)主任、年级组长、班主任、家委会代表等组成的家访工作领导小组,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以“一校一案”为基本原则完善学校教师家访制度,因地制宜落实教师家访工作。
教育主管部门定期开展教师家访工作交流,总结提炼区域家访工作典型案例。
2. 实行全员家访。
家访主要由班主任负责实施,任课(配班)教师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助参与,分管校领导与德育处主任助力参与。
3. 创新家访形式。
入户家访是家访活动的主要形式,具体可以采用“一对一独访”“多对一联访”等方式。
根据需要,也可通过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展线上家访。
学校要保障教师家访过程中的安全。
4. 灵活安排时间。
家访应以寒暑假为主,结合双休日、节假日开展。
如遇突发情况,可酌情安排。
5. 关注重点对象。
原则上三年内对每位学生入户家访一次,重点关注新生、新接班的学生、特殊情况学生等三类学生群体。
当学生出现下列情况应重点开展家访:家庭出现变故,学生情绪有明显波动或者冲动,成绩有明显变化,生病或发生伤害事故,亲子、师生、生生间出现冲突等情况。
6. 明确家访任务。
(1)新生家访主要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理念、家庭结构、学习习惯、亲子关系、学生在家表现及生活习惯等;同时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沟通渠道、学校活动、教育教学安排、助学措施等。
(2)常规家访主要交流家庭情况的变化,学生在校的学习习惯、心理状况、思想品德、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等,注重交流家庭教育的理论与方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制度6 教师家访制度
制度6 教师家访制度教师家访制度一、背景介绍教师家访是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重要环节,通过家访可以加深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了规范教师家访的过程和内容,提高家访的效果,制定本教师家访制度。
二、目的和意义1. 促进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合力。
2. 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个人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3. 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和个性化教育方案。
4.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成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家访对象和频次1. 家访对象:学校将按照学生家庭情况和学生特点,确定家访对象。
主要包括新生家庭、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家庭、成绩较差或行为问题较多的学生家庭等。
2. 家访频次:每学年至少进行一次家访,具体时间和频次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四、家访程序1. 家访计划:学校每学年初制定家访计划,明确家访对象和时间安排。
2. 家访通知:学校将提前通知家长,告知家访的目的、时间和教师的身份等信息。
3. 家访准备:教师在家访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背景等。
4. 家访过程:教师在家访时要注意以下事项:a. 尊重家长和学生,保持礼貌和谦虚的态度。
b. 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等,并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
c. 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等,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的成长问题。
d. 记录家访情况,包括学生的表现、家庭情况等,以备后续参考。
5. 家访反馈:教师在家访后及时向学校反馈家访情况,包括家长的态度、学生的表现等。
6. 家访记录:学校将家访情况进行记录,以备后续参考和评估。
五、家访效果评估1. 学校将定期评估家访的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行为表现等。
2. 根据家访的效果评估结果,学校将及时调整家访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家访的质量和效果。
六、保密措施1. 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学校的保密制度,不得将家访情况泄露给外人。
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7篇)
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7篇)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篇1)家访是维系教师、家长、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是家校协同育人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
为密切家校联系,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切实发挥家校育人合力,现就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家访工作制度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以_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贯彻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双减”工作和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健康、考试管理落实落地,在全省中小学开展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教师家访工作,形成教师全员参与、形式灵活多样、覆盖全体学生、关注特殊群体和个体的家访工作新格局,切实激活家访的育人效能,不断凝聚育人合力,提升育人成效。
二、工作原则(一)全面发展,育人为本。
以教育性、整体性、激励性、客观性为评价准则,实事求是反馈学生信息,全面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共商育人对策,助推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工作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全员普访;以特殊群体和个别学生为重点,进行针对性家访,切实增进家校沟通,深入细致做好家访工作。
(三)形式灵活,突出实效。
在传统家访形式的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开展电话、微信、视频等线上家访与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线下家校交流活动。
以解决问题、取得成效为导向,形成策划、准备、访问、反思、改进等环节不断循环完备的家访流程,保障家访实效。
(四)着眼长远,立足常态。
强化一线学生工作,科学统筹安排家访工作,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家访工作长效机制和评价考核制度,激发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家访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
三、工作内容(一)交流学生情况。
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表现、学习和生活习惯及家长期望水平等影响学生发展的家庭因素。
向家长准确反馈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表现情况。
(二)共商育人策略。
学校家访制度(5篇)
学校家访制度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管理水平,更好地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掌握学生情况,调动家长积极性,有目的、有意识地影响和指导学生,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目的、有重点地制定每学期家访计划。
二、对受到奖励、处罚或其它有突出变化的学生,要安排临时必要的家访,新生班要进行全面家访。
三、深入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家庭教育情况,确定每次家访具体目标,做好家访的访充分准备。
四、向家长宣传教育方针、政策,报告学校教育计划,帮助家长提高认识,介绍家庭教育的好经验、好方法。
用教育学、心理学或其它科学知识影响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五、班主任要诚恳、热情地抱着对学生负责、教育学生的态度,向家长汇报学生在校情况,了解学生在家表现,讲究科学方法,避免争执或告状式家访,调动家长积极性,取得家长的支持。
六、指导家长安排好学生的假期生活。
七、家访过程中要注意教师形象,仪表端正,举止文明,不索要财物、收受礼品。
学校家访制度(2)是指学校与家长之间进行定期性的家访活动,旨在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家访制度的目标包括:1.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访活动,学校可以与家长面对面交流,了解家庭情况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期望,从而更好地配合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发展。
2. 了解学生个性和成长情况:通过家访,老师可以亲自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从而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关怀。
3. 解决问题和困扰:家访中,家长可以提出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扰,学校可以通过与家长的面对面沟通,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4. 建立家长信任和参与感:家访是学校和家长之间密切合作的表现,通过家访活动可以增进双方的信任和理解,使家长更有参与感和责任感,从而促进学校与家庭共同育人的目标的实现。
家访制度的实施方式一般是由学校组织进行,包括制定家访计划、与家长预约家访时间、老师或班主任上门进行家访等。
教师家访制度
教师家访制度一、制度背景教师家访制度是指教师定期或者不定期拜访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
通过家访,可以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信和合作,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背景,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匡助。
二、制度目的1. 增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
2. 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背景,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
3. 发现学生在家庭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供必要的匡助和支持。
4. 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教育意识。
三、制度内容1. 家访计划:学校每学期制定家访计划,安排教师进行家访。
家访计划应包括家访的时间、地点、对象等信息,并提前通知家长。
2. 家访准备:教师在进行家访前,应提前准备相关资料,如学生的学习情况、家庭背景等。
同时,教师需要制定家访提纲,明确家访的目的和重点。
3. 家访方式:教师可以选择电话预约、面谈等方式进行家访,根据家长的意愿和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家长的意见,耐心倾听,积极交流。
4. 家访记录:教师在家访后,应及时记录家访的内容和结果。
记录应包括家庭环境、家长关注的问题、学生的表现等方面的信息,为后续工作提供参考。
5. 家访反馈:教师在家访后,应向学校和家长提供家访的反馈。
家长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问题,学校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共同协助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四、制度执行1. 学校支持:学校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家访指导、培训等,确保教师能够顺利执行家访制度。
2. 教师责任:教师应积极参预家访工作,按照家访计划和要求进行家访,并认真记录和反馈家访情况。
3. 家长配合:家长应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家访工作,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支持,与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五、制度评估学校应定期评估家访制度的实施效果,包括教师和家长的满意度、学生的表现和成绩等指标。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家访制度,提高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六、制度宣传学校应通过家长会、通知、网站等渠道向家长宣传家访制度,并解释其目的和意义。
学校教师全员家访制度
一、制度背景为了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特制定教师全员家访制度。
二、制度目的1. 加强家校联系,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2. 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发现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制度内容1. 家访工作责任人:家访工作主要由班主任负责,任课教师全员参与,每班组成若干家访小组。
2. 家访对象:全体学生家庭,重点关注以下家庭:(1)学习困难、心理问题、行为异常的学生家庭;(2)家庭经济困难、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3)新转入学生家庭;(4)家校沟通不畅的家庭。
3. 家访时间: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全员家访,重点家庭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家访次数。
4. 家访内容:(1)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情况,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表现,共同探讨学生成长中的问题;(3)宣传学校教育政策、家庭教育理念,提高家长教育意识;(4)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学校改进工作。
5. 家访形式:(1)实地家访:教师分组进村入户,与学生和家长面对面交流;(2)电话家访:针对部分不便实地家访的家庭,通过电话沟通了解情况;(3)网络家访:利用微信、QQ等网络平台,与学生和家长保持联系。
6. 家访记录:家访结束后,教师需填写家访记录表,对家访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制度保障1. 学校将家访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对积极参与家访的教师给予奖励。
2. 学校定期组织家访培训,提高教师家访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 学校设立家访专项经费,保障家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制度实施1. 学校成立家访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安排家访工作。
2. 各年级、班级制定详细的家访计划,明确家访时间、内容和责任人。
3. 家访过程中,教师需遵守纪律,尊重家长意愿,确保家访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实施教师全员家访制度,我校将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贡献力量。
教师家访制度
教师家访制度一、背景介绍教师家访制度是指学校教师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走访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
这一制度旨在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家校合作。
二、目的与意义1. 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了解:通过家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学习情况等,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关心学生,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家访,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为学生提供更个性化的教育和关心,匡助他们在学习、生活、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 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与家长的交流,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4. 增进家校合作:家访可以增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互信和合作,共同关心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家校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实施步骤1. 制定家访计划:学校应制定家访计划,明确家访的时间、对象和目的等。
家访计划可以根据学生年级、学科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进行灵便调整。
2. 家访通知:学校应提前向学生家长发出家访通知,明确家访的时间、地点和要求等。
通知可以通过学校官方渠道、短信、电话等方式发送。
3. 家访准备:教师在家访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包括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情况、学习成绩等,准备好相关教育资料和提问的问题等。
4. 家访实施:教师按照家访计划,按时按地进行家访。
在家访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家庭的隐私和文化差异,与家长进行友好、真诚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并及时记录相关信息。
5. 家访总结:教师在家访后应及时进行总结,记录家访的收获和问题,并与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分享和交流,共同提高家访的效果。
6. 家访反馈:教师应向学生家长提供家访的反馈,包括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同时,也要听取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注意事项1. 尊重学生家庭的隐私和文化差异,避免过于侵入性的问题和行为。
学校教师家访工作制度
学校教师家访工作制度一、家访活动目的:开展教师家访活动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
通过家访,促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关心学生成长,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让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有利于完善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制度,争取家庭、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教育体系。
二、组织机构:为了加强对学校开展“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领导,学校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蒙永刚副组长:陈宏学成员:全校教师三、家访内容:1、积极向学生家长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生守则》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其它教育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
2、向家长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了解学生家庭教育情况,介绍正确的教育子女方法,配合家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并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家长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子女的责任感。
3、指导家长合理安排孩子的节、假日生活,加强对孩子的管理,教育孩子不进入网吧等未成年人不宜入内的场所,注意防火灾、防溺水、防触电、防盗窃、防中毒,确保孩子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四、活动要求:1、学校制定实施方案,召开师生大会等形式进行宣传,在校园内外营造浓厚的家庭教育氛围。
2、专门召开教师会议,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有关文件精神,使全体教师充分认识家访的重要意义,把家访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增强做好家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深入村民委员会、周边单位,介绍学校开展家访工作情况,诚心诚意听取意见,取得他们的配合和支持。
4、根据计划安排,走入学生家庭,与学生家长交流学生在校表现,了解掌握家庭教育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
5、集体上门家访一次,安排在期中考试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家访制度
一、意义
家访是连接学校和家庭的重要纽带,是增进家校关系、师生关系的重要桥梁,是提高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是切实提高学校的服务意识、改进教师的服务态度、促进师德师风建设德重要手段。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对待家访工作,积极家访。
二、目的
1、树立服务意识,上门为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帮助家长分析子女的优势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树立主动意识,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热情与真诚,细致与认真,建立学校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的感情基础。
3、树立研究意识,了解学生家庭的组成结构、经济状况、周边环境、教育情况等第一手资料,为学校教育提供依据。
4、树立沟通意识,与学生家庭不断加强联系,使教师与家长统一认识,形成教育合力。
5、树立时效意识,留心观察,细致分析,把握家访的最佳时机,争取最好的教育效果。
6、树立平等意识,注意谈话的方式,把握谈话分寸,努力创设和谐的交流氛围。
三、家访规范
1、尽量做到对学生和家长事先通知,教师要认真准备,避免家访目的的功利性,家访内容的空洞性。
每一次家访应做好记录。
2、家访必须有目的进行。
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思想品德等情况,必须实事求是的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家长,让家长真正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
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对学生最佳的教育方法,并对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的指导。
对在家和在校出现的问题,与家长共同商量,及时解决。
3、尊重家长,加强与家长的感情联系。
家访时应该做到有礼、有节,胸怀开阔,与家长交谈应态度诚恳,不计较个别家长对教师的偏见,绝不允许与家长吵架,应以为人师表的行为和风范,感动家长,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4、家访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宜向家长告状,教师反映的情况须真实、客观,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对学生的评价应以鼓励、肯定为主,要注重家访的实际效果。
5、重视家长的意见。
要抱着热忱欢迎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意见。
对家长所提意见,要全面调查、了解、分析。
正确的意见,虚心接受,好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映给学校领导。
家长因不了解学校实际而提的偏激或不正确的意见,要加以诚恳耐心的解释,让家长给予理解和谅解。
6、教师家访时不准收取家长任何礼品、礼金的馈赠。
7、班主任要做到学生病事假超三天必访,无故旷课必访,在校发生意外事故必访,家庭出现特殊情况必访。
四、量化指标
1、班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