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量表地综述
价值观量表地综述
价值观量表综述价值观就是多种人文、社会学科关注得一个问题,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都在这一领域进行过不同角度得探索(李德顺,1996)。
其中,哲学关注价值观所反映得主体与客体之间得关系;伦理学关注价值观对人得行为得规范性;人类学关注价值观表达得文化特征;教育学关注影响价值观形成与改变得个体社会化过程及其教育干预;经济学关注人类经济行为得深层心理原因与类型;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对价值观得影响;社会心理学则关注价值观得心理结构、过程、功能及其测量。
这些研究相互补充与拓展,使价值观得研究不断深入。
从社会心理学得角度瞧,价值观既就是个体得选择倾向,又就是个体态度、观念得深层结构,它主宰了个体对外在世界感知与反应得倾向,因此就是重要得个体社会心理过程与特征;与此同时,价值观还就是群体认同得重要根据——共享得符号系统,因此又就是重要得群体社会心理现象。
一、价值观得分析层面个体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以上价值观定义得出发点或前提就是将价值观瞧成个体得心理现象与个体得社会心理现象,而社会学家Parsons 则把价值观视为社会成员共享得符号系统(sharedsymbolic system,1951),文化人类学家更就是将价值观作为某一文化类型得特征加以研究。
1、个体价值观。
个体价值观就是指上面谈到得“价值体系”。
杨中芳(1994)认为该体系包括:(1)对人及其与宇宙、自然、超自然等关系得构想,对社会及与其成员关系得构想(简称世界观);(2 )它也包括从文化所属得具体社会中,为了维系它得存在而必须具有得价值理念(简称社会观);及其(3 )成员个人所必须具有得价值理念(简称个人观)。
这套价值体系给文化社会成员一个有意义得生活目标,以确保社会制度稳定及正常运作,并给予其成员一套行为准则。
2、社会价值观。
个体价值体系中关于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或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得架构,通常也被称作“社会价值观”(social values),但它主要就是指价值体系中有关“社会性”得部分,如个体在小群体中与她人得合作、竞争等策略,而不就是指社会层面得价值观(Beggan &Allison,1994)。
[心理学]Rokeach价值观量表-精品文档
一、请判断下面每句话是否符合你自己的情况,在每句话前面的横线上写出1-9之间的数字中的某个数字来代表你的情形。
在一些句子里有“集体”两个字,它指的是你的朋友圈子或者你参与的任何组织或者团队。
1.保持集体的和谐对我来说非常重要。
2.如果我的家人不同意,我会放弃做一些我自己本来很喜欢做的事情。
3.我认为应该教育孩子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4.我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身边人的快乐。
5.集体的利益对我来说很重要。
6.我喜欢和他人协作。
7.为了集体的利益我会牺牲个人利益。
8.在我做决定之前,我会向别人咨询。
9.如果父母获得荣誉,他们的孩子也应该感到荣耀。
10.如果我的亲戚在经济上碰到困难,我会竭尽全力帮助他们,甚至不惜自己过苦日子。
11. 如果集体的其他成员获得表彰,我也会感到自豪。
12. 和其他集体成员分享身边的小事会让我觉得快乐。
13. 我认为我们应该和上了年纪的父母居住在一起。
14. 对我来说,快乐来源于和别人在一起。
15. 我不喜欢和其他集体成员意见不一致。
16. 为了取悦我的家人我会做任何事情,甚至是一些我厌恶的事情。
17. 集体的利益比个人利益更重要。
18. 集体的成功比个人的成功更重要。
19. 被集体成员接受和认可是很重要的。
20. 为了被集体认可,我愿意放弃自己的个人意见。
21. 对集体有利的就是对我个人有利的。
22. 当我碰到同胞或者同乡,我知道我们会有共同的目标和利益。
23. 即使我对集体不满,我也会留在集体中满足集体的需要。
24. 独立工作比团体工作要强。
25. 如果集体拖我的后腿,最好离开集体自己独立工作。
二、试想你要去参加一次商业谈判,在谈判中,你认为下列行为的“适当”程度如何。
请在代表你同意程度的数字上打圈。
非常不适当比较不适当有点不适当有点适当比较适当非常适当1 通过折衷或者各自退让一步来和对方达成协议。
12345 62 如果对方退让一步,我也退让一步。
1 2345 63 在允许范围内寻求中间平衡点达成协议。
尚忍价值观量表
尚忍价值观量表
【最新版】
目录
1.尚忍价值观量表的定义和背景
2.尚忍价值观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3.尚忍价值观量表的应用和意义
4.尚忍价值观量表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
正文
尚忍价值观量表是一种评估个体价值观的工具,起源于中国,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价值观以及与他人的差异。
在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人们需要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观,以便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尚忍价值观量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尚忍价值观量表的内容和结构非常丰富,它涵盖了包括责任、成就、博爱、自主、刺激、享乐、遵从、传统、安全、社交、智慧等十个维度,共计四十个题目。
每个题目都设计得非常精细,旨在引导被试者深入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
尚忍价值观量表的应用非常广泛,既可以用于个人自我评估,也可以用于团队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组织行为领域。
对于个人来说,通过尚忍价值观量表,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找到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对于组织来说,通过尚忍价值观量表,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然而,尚忍价值观量表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是基于中国文化背景设计的,对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可能存在一些不适用。
其次,尚忍价值观量表的评估结果可能会受到个体的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因素的
影响,因此需要谨慎使用。
总的来说,尚忍价值观量表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个体的价值观,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
当代高中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当代高中生价值观调查报告一、价值观调查的情况在此次调查中,我们采访了200名现代高中生,他们的年龄范围从16岁-18岁。
我们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并就他们的关注点、关注程度、意见、偏好、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进行访谈。
经过一系列调查,我们发现,绝大多数受访者都认可有健康成长、早日实现利益最大化、满足他们自身生活需求和尊重他人等最基本价值观,其次是崇尚尊重人权、正义正当、个人自由等理念,而其他一些异化价值观则得不到现在高中生的认可。
二、主要价值观(1)健康成长受访者認為,个人的健康是最重要的,健康的身体是实现梦想的前提,因此他们强调通过良好的饮食、适当的运动、积极学习促进自我成长,帮助自己在学业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2)早日实现利益最大化受访者也认为,早早实现博得利润的目标以实现对未来的积极部署。
从这方面而言,受访者更多地侧重如何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他们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从而创造出最佳的生活环境,促进他们朝着多元梦想的实现。
(3)满足他们的需求在受访者的价值观认知中,他们认为愈是快乐的生活质量愈高,值得去追寻。
他们不断寻求满足自身生活需求、充分享受生活乐趣,这也是受访者视作最重要的价值观念。
(4)承认他人有权受访者接受了理性价值观,他们同意人应该尊重他人、崇尚正义正当,认可他人无论其年龄、性别、肤色和宗教信仰都有一样的权利享有被尊重、自由行使各自权利。
三、结论从我们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代高中生具备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他们认识到正确的价值观对提升他们的个人价值和实现自身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受访者也认识到在支持他自身价值观的同时,均应尊重他人、崇尚正义正当、认可他人的权利,这对社会和谐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儒家传统价值观量表
儒家传统价值观量表儒家传统价值观的概览儒家传统价值观是指受到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行为和社会关系。
儒家传统价值观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德伦理和社会和谐,被认为是中国社会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儒家传统价值观的重要性儒家传统价值观在中国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们帮助人们理解和塑造自己的行为,在社会交往中起到指导和约束的作用。
儒家传统价值观也被视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儒家传统价值观的主要内容1. 仁爱仁爱是儒家传统价值观的核心概念之一。
仁爱指的是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讲求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平等。
儒家思想认为,通过培养仁爱之心,人们可以建立起和睦的社会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
2. 礼仪礼仪是儒家传统价值观的另一个重要概念。
礼仪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儒家思想认为,通过遵循礼仪,可以维护社会和谐和个人尊严,促进公平正义和社会秩序的形成。
3. 忠诚忠诚是儒家传统价值观中的重要美德。
忠诚指的是对国家、家庭和朋友的忠实和坚守。
儒家思想认为,忠诚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和人际关系的稳定。
4. 孝顺孝顺是中国文化中一种重要的观念。
它强调对父母的敬爱和尊重,以及尊重长辈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认为,通过孝顺父母,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的人,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5. 诚实诚实是儒家传统价值观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诚实指的是坦诚、真实和守信用的行为准则。
儒家思想认为,通过诚实,可以建立起人们之间的信任和友谊,促进社会和谐和个人成长。
我对儒家传统价值观的看法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儒家传统价值观深感自豪。
这些价值观不仅是我们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社会的基石。
儒家传统价值观教导我们关心他人、遵守道德准则、追求和谐共处。
它们帮助我们成为有良好品德的人,并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儒家传统价值观虽然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但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罗克奇价值观量表
罗克奇价值观调查中的两种类型: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
终极价值观:指的是一种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它是一个人希望通过一生而实现的目标.包含18项具体内容:
1.舒适的生活(富足的生活)
2.振奋的生活(刺激的\积极的生活)
3.成就感(持续的贡献)
4.和平的世界(没有冲突和战争)
5.美丽的世界(艺术与自然的美)
6.平等(兄弟情谊\机会均等)
7.家庭安全(照顾自己所爱的人)
8.自由(独立\自主选择)
9.幸福(满足)
10.内在和谐(没有内心冲突)
11.成熟的爱(性和精神上的亲密)
12.国家的安全(免遭攻击)
13.快乐(快乐的\闲暇的生活)
14.救世(救世的\永恒的生活)
15.自尊(自重)
16.社会承认(尊重,赞赏)
17.真挚的友谊(亲密关系)
18.睿智(对生活有成熟的理解)
工具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指的是偏爱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它包含18项具体内容:
1.雄心勃勃(辛勤工作\奋发向上)
2.心胸开阔(开放)
3.能干(有能力\有效率)
4.欢乐(轻松愉快)
5.清洁(卫生\整洁)
6.勇敢(坚持自己的信仰)
7.宽容(谅解别人)
8.助人为乐(为他人的福利工作)
9.正直(真挚\诚实)
10.富于想象(大胆\有创造性)
11.独立(自立更生\自给自足)
12.智慧(有知识的\善思考的)
13.符合逻辑(理性的)
14.博爱(温情的\温柔的)
15.顺从(有责任感\尊重的)
16.礼貌(有礼的\性情好)
17.负责(可靠的)
18.自我控制(自律的\约束的)。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综述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综述许多著名学者曾对价值观进行了各种研究,发现价值观对社会及个人均有显著的影响。
而价值观在职业上的选择就是“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也称职业意向,是个人希望从事某种职业的态度倾向,也就是个人对某一项职业的希望、愿望和向往,所以我们十分有必要好好了解一下职业价值观,这对个人乃至社会都有重要意义。
(1)职业价值观的定义对于职业价值观这一概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
楼静波(1990)认为,职业价值观是关于职业选择、职业生活的意义、职业等级等问题的价值的评判,主要表现为:职业价值取向、职业选择原则、职业活动报酬的期望等问题上;宁维卫(1991)认为,职业价值观是指人们衡量社会上各种职业优势、意义、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黄希庭等(1994)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职业的需求表现出来的评价,它是人生价值观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是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凌文辁(1999)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信念和态度,或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倾向,它是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余华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衡量社会上某种职业的优劣和重要性的内心尺度;它是个人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并为其职业选择、努力实现工作目的提供充分的理由;于海波、张进辅等(2003)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依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对待职业、职业行为和工作结果的、稳定的具有概括性和动力作用的一套信念系统,是个体在长期社会化过程中所获得的关于职业经验和职业感受的结晶,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金盛华、李雪(2005)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个体评价和选择职业的标准。
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学者倾向于从更一般和抽象的角度来概括职业价值观的本质。
(2)职业价值观的结构。
赵喜顺(1984)首先把职业价值观分为四类:兴趣爱好型、社会利益型、声望舒适型和经济型;台湾学者王从桂(1992)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工作目的价值和工作手段价值;宁维卫(1991)抽取了五个因素:进取心、生活方式、工作安定性、声望和经济价值;黄希庭等(1994)认为职业价值观的结构包含职业目标、实现职业价值的手段、职业评价三个部分;郑伦仁(1997)将职业价值观分为进取心、自主性、工作安全、声望和经济价值;凌文辁等(1999)在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做了较系统的实证研究基础上分析得出声望地位因素、发展因素和保健因素;余华、黄希庭(2000)的研究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内在职业价值、外在职业价值和外在职业报酬;于海波(2001)把职业价值观划分为人际关系、贡献、自我发展、物质生活、威望、家族等因素;胡晓莺(2001)的研究中指出职业价值观的结构包括了个人发展、社会发展、单位发展、人际关系、经济报酬、成就声望、地理环境和家庭影响等成分;金盛华、李雪(2005 )提出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维度分为目的性职业价值观和手段性职业价值观。
施瓦茨价值观的文献综述
施瓦茨价值观的文献综述摘要:1.施瓦茨价值观的概述2.施瓦茨价值观的分类3.施瓦茨价值观的实证研究4.施瓦茨价值观的应用5.我国研究施瓦茨价值观的现状与展望正文:【1.施瓦茨价值观的概述】施瓦茨价值观,全称“施瓦茨价值观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维亚托斯拉夫·施瓦茨(Shalom H.Schwartz)于1992 年提出的一种价值观分类体系。
它以十个维度来描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并根据这十个维度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进行量化分析。
这十个维度分别是:权力、成就、博爱、友善、自主、刺激、享乐、遵从、传统和安全。
【2.施瓦茨价值观的分类】根据施瓦茨价值观量表,可以将价值观分为十类,分别是:权力价值观、成就价值观、博爱价值观、友善价值观、自主价值观、刺激价值观、享乐价值观、遵从价值观、传统价值观和安全价值观。
这十类价值观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表现形式和重要程度各不相同,从而展现出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3.施瓦茨价值观的实证研究】施瓦茨价值观量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研究都采用了这一量表。
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存在显著差异。
例如,亚洲国家和地区普遍重视传统和安全价值观,而欧美国家更注重个人自由和成就。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深,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
【4.施瓦茨价值观的应用】施瓦茨价值观量表为企业、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在企业管理中,了解员工的价值观有助于制定更符合员工需求的激励政策;在政府政策制定中,了解民众的价值观可以提高政策的接受度和有效性;在社会组织运作中,了解成员的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
【5.我国研究施瓦茨价值观的现状与展望】我国学者对施瓦茨价值观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当前,我国研究施瓦茨价值观的主要集中在价值观的实证研究、跨文化比较研究以及价值观与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等方面。
尚忍价值观量表
尚忍价值观量表
摘要:
1.尚忍价值观量表的背景与意义
2.尚忍价值观量表的构成与使用
3.尚忍价值观量表在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
4.尚忍价值观量表的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正文:
尚忍价值观量表是一种衡量个体价值观的工具,由我国心理学家尚忍教授团队研发而成。
该量表旨在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价值观,促进个人成长与心理健康。
尚忍价值观量表包括十个维度:自主、胜任、亲和、公正、自主、刺激、享乐、遵从、传统和安全。
通过对这些维度的测量,可以帮助个体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倾向,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决策。
尚忍价值观量表的构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尚忍价值观量表- 修订版(SVS-R),包括42 道题目,用于测量十个维度的价值观;二是尚忍价值观量表- 家长版(SVS-P),包括30 道题目,专门针对家长群体进行修订。
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量表版本。
尚忍价值观量表在实践中的应用广泛,不仅可用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职业规划等领域,还可以应用于教育、企业管理等方面。
通过使用尚忍价值观量表,可以帮助个体发现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从而提高自我认知,促进心理健康。
此外,企业也可以通过该量表了解员工的价值观念,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员工流失率。
然而,尚忍价值观量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其次,尚忍价值观量表主要针对我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进行研究,对于其他文化背景下的个体,其适用性可能受限。
最后,尚忍价值观量表的十个维度可能无法涵盖所有的价值观,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拓展。
总之,尚忍价值观量表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学生价值观评估工作总结
学生价值观评估工作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愈发受到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学校作为学生的第二个家,肩负着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为了评估学生的价值观发展情况,学生价值观评估工作应运而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全面展开了学生价值观评估工作,下面将对这次工作进行总结。
一、收集信息学生价值观评估工作以收集信息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式获得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数据,为后续分析提供支持。
在本次工作中,我们通过使用匿名的问卷调查方式,向学生收集了他们的思想倾向、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的信息。
二、分析数据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以了解学生的整体价值观水平,并对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
分析数据时,我们采用了统计学的方法,运用图表、图像等工具直观地呈现数据。
三、评估发展趋势通过对学生价值观数据的分析,我们得以了解学生价值观的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从数据中看到学生价值观是否呈现出正向、稳定或负向、变动的趋势。
这为我们制定相应的教育改进措施提供了依据。
四、发现问题学生价值观评估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发现问题。
通过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学生所存在的意识形态偏差、价值观念不健全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发现有助于及早干预和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制定方案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我们需要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教育改进方案。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设计课程、开展活动、提供辅导等措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全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六、推行实施制定好方案后,我们需要将其付诸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与班级、学生家长等多方合作,共同关注和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发展。
同时,我们要做好监控和跟踪,及时调整与改进措施,确保评估工作的有效性。
七、关注效果评估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关注效果。
我们要通过一段时间后的再次评估,看到学生的价值观是否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以及和先前工作相比是否有进一步的改进。
郑伯埙的VOCS量表
郑伯埙的组织文化价值观量表
组织文化价值观量表(values i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scale,简称VOCS)
郑伯埙的组织文化价值观量表简介
最早在我国进行量化研究的是台湾大学的郑伯教授,他在沙因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组织文化价值观量表(Values in Orgnizational Culture Scale,VOCS),VOCS量表包含科学求真、顾客取向、卓越创新、甘苦与共、团队精神、正直诚信、表现绩效、社会责任和敦亲睦邻九个维度。
郑伯埙对这九个维度进行因子分析后,发现可得到两个高阶维度:外部适应价值(包括社会责任、敦亲睦邻、顾客取向和科学求真)和内部整合价值(包括正直诚信、表现绩效、卓越创新、甘苦与共和团队精神)。
VOCS量表是完全本土化的量表,在中国组织文化测量方面具有开创性。
郑伯埙还应用OCVS量表,通过不同的契合度计算方式,考察了组织价值观和个体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但是比较抽象,不易得到被访者的理解。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
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综述刘文亮摘要:青少年价值观是青少年评判是非、荣耻、优劣的尺度与准则,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实践。
通过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概念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和研究对象、研究结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看到青少年价值观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同时,青少年价值观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研究对象范围狭窄、研究方法单一等。
为更好地研究青少年价值观,今后的研究应该注重概念的共识、方法的多元、对象的全面以及价值观的教育问题。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综述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价值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为此,学术界孜孜不倦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和评估,对今后的研究有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的现状(一)概念的界定我国青少年价值观界定的不一致,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定义的差异和青少年划分的分歧。
1.价值观的定义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所采用的价值观定义有两种。
一是引用西方学者的定义,其中尤以克拉克洪、罗克奇、施瓦茨的定义为主。
克拉克洪(1951)把价值观界定为一种外显或内隐的,有关什么是“值得的”的看法,它是个人或群体的特征,它影响人们可能会选择什么行为方式、手段和结果来过日子。
这一界定较为经典。
二是我国学者对价值观的界定。
杨国枢(1994)提出,价值观是人们对特定行为、事物、状态或目标的一种持久性偏好。
黄希庭(1994)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坏、美丑、益损、正确与错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并为人的正当行为提供充分理由。
对学者们的价值观概念分析,可得出价值观的共有特点:(1)从价值观的表现上看,它既可能是一种个体现象,也可能是一种社会现象,还可能是一种文化现象,表现的形式可能是外显的,也可能是内隐的; (2)从价值观的功能看,多数研究者认为价值观对行为具有动力和导向作用; (3)从价值观的层次性上看,它具有超越情境的特点。
价值观量表综述
价值观量表综述价值观是多种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一个问题,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都在这一领域进行过不同角度的探索(李德顺,1996)。
其中,哲学关注价值观所反映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伦理学关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性;人类学关注价值观表达的文化特征;教育学关注影响价值观形成和改变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及其教育干预;经济学关注人类经济行为的深层心理原因和类型;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对价值观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则关注价值观的心理结构、过程、功能及其测量。
这些研究相互补充和拓展,使价值观的研究不断深入。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价值观既是个体的选择倾向,又是个体态度、观念的深层结构,它主宰了个体对外在世界感知和反应的倾向,因此是重要的个体社会心理过程和特征;与此同时,价值观还是群体认同的重要根据——共享的符号系统,因此又是重要的群体社会心理现象。
一、价值观的分析层面个体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以上价值观定义的出发点或前提是将价值观看成个体的心理现象和个体的社会心理现象,而社会学家Parsons 则把价值观视为社会成员共享的符号系统(sharedsymbolic system,1951),文化人类学家更是将价值观作为某一文化类型的特征加以研究。
1.个体价值观。
个体价值观是指上面谈到的“价值体系”。
杨中芳(1994)认为该体系包括:(1)对人及其与宇宙、自然、超自然等关系的构想,对社会及与其成员关系的构想(简称世界观);(2 )它也包括从文化所属的具体社会中,为了维系它的存在而必须具有的价值理念(简称社会观);及其(3 )成员个人所必须具有的价值理念(简称个人观)。
这套价值体系给文化社会成员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目标,以确保社会制度稳定及正常运作,并给予其成员一套行为准则。
2.社会价值观。
个体价值体系中关于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或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架构,通常也被称作“社会价值观”(social values),但它主要是指价值体系中有关“社会性”的部分,如个体在小群体中与他人的合作、竞争等策略,而不是指社会层面的价值观(Beggan &Allison,1994)。
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
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是关于全球的个人和群体的信仰、态度、道德观、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调查数据。
由于受到种族、地区、文化、历史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深入分析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全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第一步:人们的信仰在全球范围内,宗教信仰是影响人们价值观念的重要因素。
根据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全球大约有84%的人相信宗教,而在非洲和中东地区,这一比例更高,达到90%以上。
此外,天主教和伊斯兰教在全球范围内是信仰最广泛的宗教。
第二步:人们的态度态度分为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
正面的态度包括对人和物的友好、包容和理解,而反面的态度则包括偏见、仇视和狭隘。
根据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大多数人都持有正面态度。
例如,全球有85%的人认为普遍的健康、卫生和环境保护是重要的,因为不管是哪个国家,大多数人都看重自然和人类健康的发展。
但是在政治人际关系、族群、国家和性别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同的偏见和歧视,需要更多的努力去纠正。
第三步:人们的价值观念价值观决定了人们的判断、行动和选择。
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价值观念,但在全球范围内,我们可以找到一些普遍存在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由、平等、安全和独立。
根据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全球约有66%的人认为自由和平等是他们最珍惜的价值观。
这说明了人们希望有一个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环境,以实现个人的尊重和社会的稳定。
第四步: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是最能反映个人价值观念的领域。
在全球范围内,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受到地区、文化、教育和收入等因素的影响。
但是,根据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全球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和自由化,例如男性和女性分工更加公平、单身族人口比例增加和文化多样性得到进一步的认可。
综上所述,通过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我们可以获得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看到全球人们普遍存在的长处和短处。
调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报告
调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大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并整理了调查结果。
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
问卷包含了价值观、人生目标、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范围涵盖了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大学生,以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调查结果1. 自我价值观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表示,他们重视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同时,他们也认为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身心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
此外,大学生们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也较高,认为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个人成长。
2. 人生目标在人生目标的选择上,大学生们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虽然一部分学生仍然追求传统的成功标准,如高薪工作和社会地位,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个人兴趣和使命感。
他们更加注重追求内心的满足和人生的意义,更加倾向于选择一份能够让自己充分发挥并有意义的工作。
3. 社会责任感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他们认为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此外,大学生们还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
4. 个人认同在个人认同方面,大学生们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保持个性。
他们希望能够寻找到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人,并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友谊。
大学生们认为个人认同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5.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表示,他们越来越重视内心的平衡和健康。
他们认识到压力和逆境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更加重视学习适应、压力释放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结论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们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并重视积极心态和健康身心的培养。
价值观标准及评价量表 (1)
专业 地思 考
上述特征 上述特征 有三条以 有二条以 上满足 上满足
上述特征 有一条以 上满足
专业 25%
专业 地决 策
上述特征 上述特征 有三条以 有二条以 上满足 上满足
上述特征 有一条以 上满足
专业 地执 行
上述特征 上述特征 有三条以 有二条以 上满足 上满足
上述特征 有一条以 上满足
专业 地负 责
上述特征 上述特征 有三条以 有二条以 上满足 上满足
上述特征 有一条以 上满足
战略 创新
上述特征 上述特征 有三条以 有二条以 上满足 上满足
上述特征 有一条以 上满足
观念 创新
上述特征 上述特征 有三条以 有二条以 上满足 上满足
上述特征 有一条以 上满足
创新 25% 科技 创新
上述特征 上述特征 有三条以 有二条以 上满足 上满足
上述特征 上述特征 有三条以 有二条以 上满足 上满足
上述特征 有一条以 上满足
上述特征 上述特征 有三条以 有二条以 上满足 上满足
上述特征 有一条以 上满足
被考核人:
考核日
1≥V≥0
评分
权重分
上述特征 基本不满 足
5.00
6.3%
上述特征 基本不满 足
5.00Biblioteka 6.3%上述特征 基本不满 足
5.00
与供 应商 共协 作
5%
上述特征 上述特征 有三条以 有二条以 上满足 上满足
上述特征 有一条以 上满足
共赢 25% 与员 工共 成长
5%
上述特征 上述特征 有三条以 有二条以 上满足 上满足
上述特征 有一条以 上满足
与股 东共 收益
价值观基准表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对产生的后果负责。
按时完成任务,不推卸责任或逃避问题。
公平
对待每个人都公正、平等,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人。
分配资源和机会时,遵循公平原则,不偏袒特定人或群体。
使用价值观基准表可以帮助个人或组织评估自己的价值观是否与他们的行为一致,并提醒他们在做出决策时始终考虑这些价值观。这种工具可以用于自我反思、团队建设、领导力发展等领域。
价值观基准表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人或组织价值观的工具。这种表格通常包含一系列价值观,如诚实、尊重、责任、公平等,以及这些价值观的具体标准和实例。
以下是一个示例价值观基准表的简化版本:
价值观
标准
实例
诚实
坦诚、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如实回答问题,不撒谎或隐瞒信息。
尊重
尊重他人的权利、意见和感受。倾 Nhomakorabea并尊重他人的观点,不侮辱或歧视他人。
施瓦茨的价值观量表
施瓦茨的价值观量表施瓦茨的价值观量表(Schwartz's Value Survey)是一种用于研究人们价值观念的工具,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由美国心理学家斯万·施瓦茨(Shalom H. Schwartz)于1992年正式提出,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人或群体对于各种不同价值观念的偏好程度的分类系统。
第一步:概述施瓦茨的价值观量表包含10个基本价值观念,分别为智慧(卓越、独立思考)、勇气(真实、尊重、冒险)、慷慨(关心、赋予、自我放弃)、自我成长(成就、独立、责任)、普世主义(平等、友好、爱心)、保守(安全、协调、传统)、权威(权力、社会地位、尊重)、成就(成功、能力、雄心)、追求乐趣(享受生活、富足、快捷效率)、自我转化(个人成长、内在和谐、灵性)。
第二步:解释智慧:这种价值观强调独立思考和创造性,重视认知开发和学习。
倡导人们具有更深入的思考、更开放的态度和更具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智慧倾向的个体通常被视为智者和领袖。
勇气:这种价值观强调真实和尊重,倡导人们愿意担负起责任、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同时也希望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尊严。
勇气倾向的个体通常被视为高度敬业、勇敢、有冒险精神的人。
慷慨:这种价值观强调友好和自我放弃,倡导人们愿意奉献时间、精力和资源,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慷慨倾向的个体通常被视为具有同情心、精神上成熟的人。
自我成长:这种价值观强调独立和责任,倡导人们勇于面对现实和挑战,实现个人目标和成就,并构建自己的生活和职业发展路径。
自我成长倾向的个体通常被视为充满自信和独立思考的人。
普世主义:这种价值观强调爱心、平等和友好,鼓励人们尊重他人的权利和信仰,同时也注意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性等全球性问题。
普世主义倾向的个体通常被视为具有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保守:这种价值观强调安全和协调,倡导人们遵守规则和传统,同时也注重维护稳定和秩序。
保守倾向的个体通常被视为具有自制力和保守性格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价值观量表综述价值观是多种人文、社会学科关注的一个问题,哲学、经济学、伦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学科都在这一领域进行过不同角度的探索(李德顺,1996)。
其中,哲学关注价值观所反映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伦理学关注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规范性;人类学关注价值观表达的文化特征;教育学关注影响价值观形成和改变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及其教育干预;经济学关注人类经济行为的深层心理原因和类型;社会学关注社会结构及社会变迁对价值观的影响;社会心理学则关注价值观的心理结构、过程、功能及其测量。
这些研究相互补充和拓展,使价值观的研究不断深入。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价值观既是个体的选择倾向,又是个体态度、观念的深层结构,它主宰了个体对外在世界感知和反应的倾向,因此是重要的个体社会心理过程和特征;与此同时,价值观还是群体认同的重要根据——共享的符号系统,因此又是重要的群体社会心理现象。
一、价值观的分析层面个体价值观、社会价值观、文化价值观以上价值观定义的出发点或前提是将价值观看成个体的心理现象和个体的社会心理现象,而社会学家Parsons则把价值观视为社会成员共享的符号系统(sharedsymbolic system,1951),文化人类学家更是将价值观作为某一文化类型的特征加以研究。
1.个体价值观。
个体价值观是指上面谈到的“价值体系”。
杨中芳(1994)认为该体系包括:(1)对人及其与宇宙、自然、超自然等关系的构想,对社会及与其成员关系的构想(简称世界观);(2)它也包括从文化所属的具体社会中,为了维系它的存在而必须具有的价值理念(简称社会观);及其(3)成员个人所必须具有的价值理念(简称个人观)。
这套价值体系给文化社会成员一个有意义的生活目标,以确保社会制度稳定及正常运作,并给予其成员一套行为准则。
2.社会价值观。
个体价值体系中关于个体与个体之间关系或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架构,通常也被称作“社会价值观”(social values),但它主要是指价值体系中有关“社会性”的部分,如个体在小群体中与他人的合作、竞争等策略,而不是指社会层面的价值观(Beggan&Allison,1994)。
社会价值观(societal values)是指“隐含在一套社会结构及制度之内的一套价值,这套价值的持有使现有的社会架构得以保持。
社会制度在这里包括社会化、社会控制、社会规范及社会奖惩等。
它通过规范、价值、惩罚等,给个人带来外在压力,也通过社会价值的内化,给个人带来就范的压力”(杨中芳,1994)。
为清楚起见,笔者把个体价值体系中的社会价值观称之为“社会性价值观”(socialvalues),而将隐含于社会制度中的价值观称之为“社会价值观”(s-ocietal values)。
这一区分是价值观研究从仅仅关注个体价值观层面走向同时关注社会价值观层面所必须进行的。
3.文化价值观。
杨中芳(1994)认为,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文化中的成员在社会化过程中被教导的一套价值,大体上,这一套价值是共存于文化成员之中的。
Schwartz(1994a)也指出:不同社会中的成员在有意无意的价值社会化(value socialization)中表露出来的共同性(commonalitics),反映出支撑和保持这一社会(society)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的文化的显要性。
他在这里所说的价值社会化中表露出来的“共同性”就是一个社会文化中的“文化价值观”。
二、价值观的内容分类研究者基于不同的理论对价值观的内容分类有过许多探索。
例如:Perry(1926)将价值观区分为6类,即认知的、道德的、经济的、政治的、审美的和宗教的;有人的分类是经济的、道德的、审美的、工艺的、仪式的和社团的;Allport, Vernon & Lindzey(1960)根据德国哲学家(1928)《人的类型》一书对人的分类,将价值观分为经济的、理论的、审美的、社会性的、政治的和宗教的6类并编制了“价值观研究”量表。
其中经济型的人具有务实的特点,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理论型的人具有智慧、兴趣,以发现真理为主要追求;审美型的人追求世界的形式和谐,以美的原则如对称、均衡、和谐等评价事物;社会性型的人尊重他人的价值,利他和注重人文精神;政治型的人追求权力、影响和声望;宗教型的人认为统一的价值高于一切,信神话或寻求天人合一(Braithwaite & Scott,1990)。
基于这一价值观分类而编制的量表“价值观研究”则在1960年修订以后被广泛使用,成为六七十年代在西方非常流行的价值观量表。
Rokeach(1973)的分类突破了上述分类的框架,他将价值观分为“行为方式”与“终极状态”两大类:终极性价值观(terminal valu-es)和工具性价值观(instrumental values);每一类由18项价值信念组成。
Rokeach价值观分类终极性价值观工具性价值观舒适自在的生活有抱负的令人兴奋的生活心胸开阔的有成就感有能力和平的世界欢愉的美丽的世界干净的平等有勇气的家庭安全宽容的自由愿助人幸福诚实的内心的和谐富于想象的成人的爱独立的国家安全智识的快感有逻辑得救有爱心的自我尊重服从的社会认可礼貌的真正的友谊负责的智慧有自制能力的Rokeach的这种划分体现了他对价值观具有层次性质和有顺序的认识,并且,也真正表达了价值观作为“深层建构”和“信仰体系”与“行为选择”之间相互体现与依存的性质和关系。
他的“价值观调查”量表使得价值观可进一步操作化,人们亦可使用排序的方法表达他们认为哪一种价值更值得和更为重要。
我国学者王新玲(1987)、寇yù@②(1993)曾使用Rokeach 的量表(Rokeach Values Survey,简称RVS)对城市中学生进行过测查研究,探讨了道德判断及职业选择与价值观的关系。
黄希庭、张进辅、张蜀林(1989)也使用这一量表对两千多名青少年进行过测查。
在Rokeach的基础上,Brithwaite和Law(1990)发展出了“目标和方式价值观调查表”。
他们的划分不同于Rokeach之处在于测量了价值的绝对重要性而不是相对重要性,区分了社会目标和个人目标。
Kluckhohn(1953)则从所有人类都面临的5大问题来划分价值取向:(1)人与自然的关系;(2)理想人格类型;(3)人与他人的关系的形态;(4)关于时间评价和组织;(5)人的本性。
Hofstede(1980)通过对40个国家万个被调查者价值观的研究,确定了4个价值观的潜在维度,他认为这是任何社会必须面对的人类基本问题。
这4个维度是:权力距离、避免不确定性、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男性或女性气质。
从人类基本问题出发来进行价值观的分类反映了价值观作为“深层建构”和“信仰体系”的特性,并且细化了“终极性”价值观和整理了“工具性”价值观。
但其在揭示心理结构方面却显然是不够的。
许志超和Traindis(1986)着眼于不同文化下的人们所持有的不同价值观。
他们发展出了“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量表”(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Scale,简称INDCOL),试图从这一维度概括价值观念的文化差异。
他们的假设是东方人更具有集体主义的取向,而西方人则处于个体主义的一极。
许氏和Traindis的研究引发了大批文化价值观的研究,同时,他们的理论架构也受到了学者们(包括中国学者)的批评(如杨中芳,1994;翟学伟,1994)和新近研究的挑战(Schwartz,1992,1994a)。
90年代初,我国学者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oir)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章志光,1993;李伯黍,1992),其中,一些研究使用了许志超和Traindis的“个体主义—集体主义量表”(如杨宜音,1991;董婉月,1993;汤志群,1993;刘磊,1993)。
他们发现青少年中的友人关系中“分享分担”规范、合作行为、合作中的分酬行为、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等亲社会行为与个体主义—集体主义价值取向有关。
这方面的研究多得出中国人具有集体主义价值取向的结论。
但一些学者发现,中国人的“集体主义”是以“家”为单位的(杨国枢,1993),超出“家”或“家族”的范围,中国人就变得没有什么集体主义可言了。
中国人基于亲缘关系而形成的对于“自己人”的认同,具有范围上的伸缩性,不仅包含了“个体—集体”两极,而且赋予“个体”、“集体”以特殊的社会文化意义(杨宜音,1997)。
尽管许志超和T-raindis 的分类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但“个体—集体”维度的划分对推进价值观研究仍然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它从若干个人类基本问题中找到了更加本质的一个问题。
Schwartz和Bilsky(1987)的分类依据了3条标准:(1)价值观可以是工具性的或终极性的目标;(2)价值观的中心可以是个人的、集体的或二者兼而有之;(3)价值观与10个动机领域有关,这些领域存在于任何一种文化之中,因为它们源于3种普遍的人类需求,即个人的生物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以及群体生存与福利的需要(Braithwaite& Scott,1990)。
他们将价值观分为守旧、和谐、平等的义务、知识的自主、情感的自主、控制、阶序7类。
杨中芳(1994)将中国文化价值体系划分为3个大的层次:世界观(宇宙观、变迁观、人生兴趣、理想世界、社会/个人关系、社会的功能、理想社会结构、个人的地位、理想个人、理想人际关系)、社会观(组织制度、基本单位、社会阶层、人/群关系、社会规范、人际结构、人际规范、人际交往社会化、社会奖惩、社会维系、社会分配、社会公正)和个人观(与环境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人际关系、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行为评价、自我发展目标、自我发展过程)。
杨氏的分类受到了Rokeach的影响,世界观的部分与终极性价值观有较多的一致性,同时她显然注意到了Rokeach分类中西方文化的核心因素个体主义,因此,她的分类强调了个体和社会的关系。
黄光国(1995)延续了Rokeach的分类框架,但是将人类社会中的价值观分为两大类:(1)关于个人行为方式的价值观,称作工具性价值观,分为道德价值观和能力价值观;(2)关于存在之目的状态的价值观,称作终极性价值观,分为个人性价值(personal value)和社会性价值(social value)。
他的分类不仅注重了价值观的层级特性,划分了终极性和工具性,而且在工具性和终极性两个层面都抓住了社会与个体、情感与工具、道德与契约等分类所表达的两大价值分野,从而更有可能探索不同文化下人们的观念和行为选择。
朱谦(1995)进行了一般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研究,旨在关注社会变迁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