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重点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这里所说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群体,而所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则是指个体或群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对于来自社会规范、群体压力、自我暗示、他人要求等社会影响所作出的内隐的和外显的反应(“内隐的反应”即心理,“外显的反应”即行为)。
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一)个体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1、人的社会化 2、自我 3、社会认知 4、社会态度(二)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三)群体心理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观察法一般分为一般观察法和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又分为公开参与观察法和隐蔽参与观察法。
2.实验法: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现场实验法。
3.调查法:调查法分为访谈法和问卷法。
调查法的优点在于直截了当,针对性强,比较省时省力,收集的信息量较大。
调查法的缺点主要在于准确性较弱,被调查者的回答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尤其是使用问卷调查时,这个缺点更为明显。
4.档案研究法:提示:在学习每种研究方法时,除了要明白概念之外,还应该明白每一种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采用的是多元化的思路,即根据研究的问题采用适合的方法。
四、社会心理学的诞生时间和标志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写出了第一本社会心理学的同名教科书,其象征意义在于社会心理学由此终于从促使其诞生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土壤中脱生出来,并走向独立。
所以,1908年常被认作社会心理学的诞生之年。
社会化: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P23)再社会化:个体的生活环境或所担任的社会角色发生急剧变化时,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情况,个体有意将旧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做重大的调整,接受新的价值观与行为。
(P26)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学重点
心理学复习一、名词解释(6*5’=30’)1、平均模型P37:该模型认为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人们以简单的方式处理所获得的有关他人的信息。
平均模型是人们对他人形成印象时采取的最为简单的模型。
2、累加模型P38:该模型指人们对他人片断信息的整合方案累加的而非平均。
3、加权平均模型P38:该模型认为人们形成整体印象的方式是将所有特质加以平均,但对较重要的特质给予较大的权重。
4、晕轮效应P38: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
5、态度P87:一种心理和神经的准备状态,他通过经验组织起来,影响着个人对情绪的反应。
6、平衡理论P96:该理论认为在一个简单的认知系统里,存在着使这一系统达到一致性的情绪压力,这种趋向平衡的压力促使不平衡状况向平衡过渡。
7、偏见P110:是人们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根据而形成的对其他人或群体的片面甚至错误的看法与影响。
8、自我展露P130:是指个体把有关自己个人的信息告诉他人,与他人共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和信息。
9、社会支持P139:是指人们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心和支持,社会支持的来源不仅包括家人、朋友、同事等,也可能来自与自己关系一般的其他人,甚至陌生人,而支持的形式既可能是情绪上的,也可能是物质上的。
10、囚徒困境P149:在合作的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人们会有不同的选择,这种选择是信任起了决定性作用。
11、社会影响P152:社会影响指运用个人或团体的社会力量在特定方向这上改变他人态度或行为。
12、团体P172:团体是指由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人组成的集合,团体的成员间通常有面对面的接触或互动的可能性。
13、归因P53:归因是指人们推论他人的行为或态度这原因的过程。
二、简答题(6*5’=30’)1.什么是假设?什么是理论?一个好的理论有什么特点?P17答:(1)假设是开展一项研究之前,人们对研究问题的想法。
社会心理学重点
社会心理学第一章1、社会心理学概念: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相互作用背景中人的社会行为及其心理根据的科学。
2、实验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一般认为,科学实验是“科学”社会心理学建立的重要标志。
使社会心理学发展出现质的飞跃的是实验方法引入。
一百多年前,特里普莱特对骑自行车的问题只进行了少量的局部实验,尚未建立系统的社会心理学体系。
一般认为,系统的科学社会心理学的建立,是以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在1924年出版的以实验为基础的《社会心理学》为标志的。
这本书的出版,宣告了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历史正式开始。
奥尔波特本人也被誉为科学或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第二章1、社会交换理论:霍曼斯采用强化心理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把人际相互作用比作经济交易,提出了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们交往通常会尽量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扩大满意度,缩小不满意度。
人们的相互作用往往是收益和代价并存,若收益大于代价或与代价持平,相互作用则能够维持;若收益小于代价或者无收益,相互作用就难以维持。
收益和代价需要维持平衡与合理,若收益大大超过代价,人会内心不安;但若代价大大超过收益,就会产生气愤。
因此,公平和互惠方能使相互作用长期保持。
局限:难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贪得无厌;无法解释大公无私者和人类父辈对子代做出的巨大牺牲。
社会交换理论忽视了对中介心理过程的探讨,也不像社会学习理论那样有系统的实验证据,其理论的视角也倾向于将人的行为看成是被简单实惠驱动。
2、认知失调理论:基本假设:认知失调理论又称认知不协调理论,最初是由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于1957年阐明和完成的。
认知失调理论认为,当各认知因素之间出现“非配合性”关系时,认知主体就会产生认知失调。
这种失调会产生心理压力,促使个人改变有关观念或行为,以减少或避免这种失调。
观念与行为的改变的本质是态度的改变。
条件:⑴、逻辑的违背;⑵、文化价值的冲突;⑶、观念层次的冲突;⑷、新旧经验的矛盾。
认知失调的程度:⑴、失调的程度与某一认知元素对个人生活得重要性成正比;⑵、失调的程度取决于个人所具有的失调认知的数目与协调认知数目的相对比例。
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
社会心理学重点知识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社会中是如何思考、感觉和行为的学科。
以下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
1.社会认知:社会认知是研究人们如何获得和处理社会信息的过程。
它涉及到观察、记忆、推理和判断等认知过程。
2.社会认知偏见:社会认知中存在着一些普遍的偏见,如刻板印象、归因错误等。
这些偏见会影响人们对他人的看法和行为。
3.社会情感:社会情感是指人们对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它包括喜欢、厌恶、同情等情感的体验和表达。
4.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行为举止。
它研究人们如何参与合作、竞争、合群等社会行为。
5.社会影响:社会影响是指他人对个体的言语、行为或态度产生的影响。
它包括从伦理、权威、群体压力等方面的影响。
6.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
研究人们如何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以及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方式。
7.社会团体:社会团体是指由个体组成的集合体,如家庭、团队、社群等。
社会心理学研究团体内部的互动、决策和合作等过程。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观察法(应用)(领会) ①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 可能少地干预。 ②参与观察: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一员进行的观察(存在互动关系) 2.调查法(应用) ①访谈法-----通过口头交谈来收集资料的方法 结构访谈(标准化)与非结构访谈(灵活掌握与调整)。 结构访谈的优点是结果易于统计分析但灵活性较差。 直接访谈(面对面)与间接访谈(通过一定的中介) 访谈过程与技巧 :准备工作、接近被访谈者、 应对拒绝的技巧、谈话和提 问的技巧、 追问技巧。 ②问卷法 标准化程度较高,能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收 效快,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问卷设计的原则(识记): 目的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非歧义性原则 、 非暗示性原则 、适度规模原则 3.档案研究法(识记): 优点:心理干扰小,适用跨文化及时间较长的研究,适用于对历史人物的研 究;缺点: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难度较大。 4、实验法(P102表)
(三)自尊的概念(识记)
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尊=成功/抱负
(19世纪末 詹姆斯经典公式) 影响自尊的因素 (识记) 1.家庭中亲子关系的影响 2.行动表现的反馈 3.选择参与和扬长避短 4.根据相似性原理正确进行社会比较 ( 在社会比较 中如何选择坐标系是极重要的)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
一、社会学习论(识记) :起源于行为主义: 1、社会学习论简史 ①巴甫洛夫、华生是早期代表 ②霍尔、斯金纳发展了行为主义 ③20世纪60年代米勒、多拉德用学习的原则研究人的社会行 为 ④班杜拉、沃尔特斯提出了社会学习论。 2、学习机制三种: ①联想:经典条件反射。 ②强化:奖赏(正),惩罚(负) ③模仿 3、观察学习(班杜拉):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社会心理学重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重点1、美国心理学家F. H. 奥尔波特(F. H. Allport)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
F. H. 奥尔波特——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
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G.W.Allport,1954)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影响,他人的影响包括现实、想象、隐含的影响。
主张采用实验研究方法,揭示个体的社会行为的依存条件,分析个体心理的变化过程。
3、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社会行为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等。
勒温(K. Lewin, 1936)的行为公式:B=f(P,E) 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
公式含义:行为时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4、霍兰德(E. P. Hollander, 1976)的“三阶段理论”将社会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
哲学思辨阶段的特点是,根据哲学思辨及社会准则来认识社会行为。
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点描述和分析。
重要学术思潮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德国的民族心理学(拉扎鲁斯、谢夫勒、冯特)、法国的群众心理学(塔尔德、迪尔凯姆、列朋)、英国的本能心理学(麦孤独)、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
实证分析阶段的特点是,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5、个体社会化的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播媒介、参照群体。
6、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7、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社会心理学重点
社会心理学(学习要点)第一节概述第一单元研究对象和范围一.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1. 勒温提出著名的公式:B=f(P,E)B—行为;P—个体;E—个体所处的情境;f—函数关系二、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1.微观的个体层面(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动机、社会学习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关系、人际沟通)2.中观的群体层面(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等)3.宏观的社会层面(如:风俗、时尚、阶级、阶层及民族的心理特征、国民性)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1、德国艾宾浩斯:“心理学有一个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的历史。
”2、美国霍兰德“三阶段理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实证分析3、经验描述期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时期,1908年英国麦独孤、美国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
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诞生。
4、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始自20世纪20年代第三单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理论结合实际原则4.伦理原则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一)调查法1.访谈法(1)分类:结构访谈、非结构访谈;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二)实验法1、基本概念(1)自变量:研究者选择,控制的变量(2)因变量:跟随自变量变化的变量(3)信度、效度第四单元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美国学者海德:“没有一个好的理论不是实践的”.2、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应在描述现象,解释事实,探求规律,预测行为四个方面有所作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学习论2.社会交换论3.符号互动论4.社会认知论及场论5.精神分析论一、社会学习论(一)学习的机制1、联想:古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2、强化:奖赏正强化,惩罚负强化(斯金纳)3、模仿:无压力条件下(班杜拉)(二)观察学习1、这是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2、观察学习包括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动作再现过程(4)动机过程二、社会交换论霍曼斯提出五个普遍性问题1、成功命题2、刺激命题3、价值命题4、剥夺与满足5、侵犯与赞同命题三、符号互动论1、戈夫曼是符号互动论现代的主要代表人物2、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假设(1)个体对事物采取的行动是以该事物对其意义为基础的四、社会认知论及场论1、具体理论(1)勒温的场论(2)谢里夫的社会规范理论(3)费斯廷格的社会比较理论(4)归因理论(5)认知一致与认知不协调理论(6)参照群体理论(7)隐含人格理论2、心理生活空间是场论的核心概念3、*紧张与冲突(1)心理生活空间中,一个区域处于与周围区域相对不平衡的状态称作紧张(2)冲突是“近乎相等的强场力的对立状态”,有三种类型:双趋冲突、双避冲突、与趋-避冲突(3)诱发力:目标能满足需要是正诱发力,使个体趋向目标;反之则为负诱发力,使个体回避目标.(4)如果内外刺激使某一区域平衡状态被打破,个体为恢复平衡,在心理生活空间寻求满足需要的目标,释放能量,驱动行为达到目标.四、精神分析论人格结构:(1)本我:是人格的生物面(2)自我:是人格的心理面(3)超我:人格的社会面。
社会心理学重点
角色理论1、结构角色论:社会是由一组组互动的角色构成的网络,角色(地位和期望)构成了潜在的社会结构。
角色是由具有一定角色理解能力和扮演能力的个体来承担和实现,因而既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体系决定个体。
剧本决定演员。
(林顿)2、过程角色论(特纳):强调角色互动、角色过程,换句话来讲强调个体的能动性。
可解释:非角色行为(不依附于一定组织结构),新角色的产生、个体角色更换等现象。
结论:社会与个体是相互影响的,其中介乃是角色。
个体是社会的人,而个体则有可能创造性地扮演角色,甚至创立新的角色。
补充:米德的符号互动论米德认为,角色扮演是互动得以进行的基本条件。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互动,就因为人们能够辨认和理解他人所使用的交往符号的意义并通过角色而预知对方的反应。
米德把这些基本能力称为“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这是一种能够洞悉他人态度和行为意向的能力。
在米德的理论体系中,这种角色扮演能力被称为“心灵”,它包括:(1•)理解常规姿态的能力;(2)运用这一姿态去扮演他人角色的能力;(3)想象演习各种行动方案的能力。
按照米德的观点,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通过??°类化他人??±这面镜子而产生的自我,要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玩耍阶段、游戏阶段和类化他人角色阶段。
经过了这三个阶段,(1•)个体在对待必须与之互动的他人时,更有能力确定自己应采取何种适当的反应;(2•)个体能够将可以评价的自我形象从具体他人的期望扩展到更加广泛的社区标准和观念上去了。
补充:戈夫曼的社会戏剧论戈夫曼理论的特色是从角色概念出发,将社会与戏剧舞台进行广泛的比附。
在这一整套戏剧学论述中,“观众”是对角色发生影响作用的其他人;“表演”是通过角色的广泛行动流露出的各种明显的或隐含的意义;“舞台设置”包括家具、装饰品、摆设,以及其他一些为在舞台设置前面、里面或上面表演大量人类活动提供布景和舞台道具的背景项目;“前台”和“后台”是根据角角在与“观众”互动中所处的位置来区分的;最后,“剧班”则是在表演同一常规程序时相互合作的任何一班人。
社会心理学重点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理论第一节强化导向的社会心理学理论一、强化理论溯源学习理论是一种强化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原理。
20世纪初开始流行,并成为行为主义的基础。
赫尔、斯金纳、米勒、多拉德将其应用到社会心理学。
20世纪70年代,班杜拉将其应用范围扩大,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又称为观察学习理论。
二、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强化理论的核心概念与学习产生的机制有关,联结、强化、模仿。
(一)联结联结是两种刺激在大脑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
(二)强化1.人之所以学会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能产生令人愉快的后果,或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人之所以避免某种行为,是因为这种行为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后果。
2.关联概念:刺激与反应、驱力、泛化、分化、消退。
(三)模仿1.模仿就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主动仿效他人言行的社会心理现象。
2.延伸刺激—反应关系与强化的概念理解模仿的心理机制。
3.人类许多社会行为都是通过人际相互影响—模仿习得的,都可以通过一般学习原则来说明。
4.强化理论假定,行为主要通过个人过去的学习经验获得,倾向于将行为原因归于外在环境,忽视个人对环境的主观感受,注重解释外表行为,而忽视解释主观心理状态。
三、社会学习理论1.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又称观察学习理论。
注意线索对行为和内在心理过程的作用,强调思想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
2.个人自身的因素鱼腥味和环境要素是交互作用的关键行为,而行为则受个人和环境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同时,行为不是终极的输出端,而是对行为者和环境发生作用的一个要素。
3.社会行为的背后有注意、保持、复制、动机等社会学系过程。
(一)注意过程观察者比较容易观察与自身或者被认为优秀、热门和有力的榜样。
自我概念低、有依赖性、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产生模仿行为。
强化的可能性、外在的期望,会影响个体决定观察谁和观察什么。
(二)保持过程记住从榜样情境中了解的的行为,对观察到的行为在记忆中以符号形式(表象和语言)表征,储存感觉表象,使用语言编码记住这些信息。
社会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举例社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我们周围情境的力量的科学,尤其关注我们是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的。
更确切地说,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就人们如何看待他人,如何影响他人,又如何互相关联的种种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学科.——David G。
Myers,2005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它所关心的“是人类群体行为的心理学解释"。
-—(Ellwood,CA。
The我们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互动的观点出发,研究在特定社会生活条件下人(包括个体与群体)的社会心理与行为变化、发展的一门学科二、心理学家与社会学家的分歧心理学家注重个体,欲图通过个体的人格特征(得自本能或社会影响)来解释人的行为;而社会学家则注重群体(早期为大群体后期为小群体),欲图通过人们在群体中的互动来解释人的行为.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内容:1。
个体心理学 2.群体心理学3。
大众心理学三、社会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三个层次:一般方法论或广义方法论,即哲学世界观层次的方法论1。
实证主义方法论2.人文主义(反实证主义)方法论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专门方法论(方法原则)1.客观原则2。
宏观与微观相统一原则3.交往原则4。
伦理原则具体方法1.实验室实验2、现场实验3.系统观察法4.调查法四、实验室实验的优缺点优点(1)研究人员能够控制自变量和因变量(2)能够在各种场合随机地分配被试(3)操作检验虽然实验者能够控制自变量,但是确信被试是否察觉了实验者打算进行的操作是很重要的缺点:(1)实验室环境的无关可能性.即指实验室条件的人为性,以及实验室环境与人周围的显示环境相距甚远这一事实。
(2)实验者的期望(3)被试在实验室环境的反应。
这些反应主要是需求特征和评价恐惧五、现场实验的优缺点优点(1)有较好的外部效度(2)有较高的反应真实性(3)仍保留了对自变量的控制和随机原则,能够说明现象间的因果关系。
缺点(1)变量不易控制(2)容易引发道德问题(3)较低的精确性和复杂性六、问卷和访谈法优缺点优点:首先,它可使研究人员在长时间跨度和广泛的社会领域中检验假设。
社会心理学重点
第一节概述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
社会心里写诞生的标志: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的杰作《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著作《社会心理学导论》先后出版。
标志着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心理学、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哲学是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母体。
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个体美国社会心理学家F.H.奥尔波特在《社会心理学》(1924)一书中指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学科”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社会社会学家艾尔乌德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
强调群体行为,以及历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
社会行为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以及群体的决策行为等。
勒温,关于行为的著名公式:B=f(P,E)公式张,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f指函数关系。
勒温指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
(二)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是由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
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研究个体社会化与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等。
人际层面:研究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人际沟通、人际关系等。
群体层面:研究群体凝聚力、群体心理氛围以及个体与群体的相互作用、社会影响等。
社会层面:研究风俗、时尚、阶层、阶级以及民族心理特征、国民性等。
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霍兰德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哲学思辨--启蒙期、经验描述--形成期、实证分析--确立期;一、哲学思辨阶段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
社会心理学知识要点1.社会认知:社会心理学探究了人们如何理解和解释社会世界。
社会认知过程包括注意力、知觉、记忆和推断等。
人们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评估他们自己的社会地位和价值。
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评估。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通过与他人交往和比较中获得的。
自我概念对个体的态度、意图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3.非语言沟通:人们不仅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还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目光接触等非语言方式进行沟通。
非语言沟通可以传达情绪、意图和关系等。
4.社会影响: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他人对个体的影响。
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影响力等。
人们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适应社会规范。
5.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中与他人的交互。
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际关系中的友谊、亲密关系、群体性行为等。
人们的社会支持网络对他们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6.担当责任: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的担当责任的心理过程。
担当责任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承担起责任。
担当责任感可以促使人们采取行动,为社会做出贡献。
8.偏见和歧视: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对特定群体的偏见和歧视。
偏见是基于一些群体特征或负面经验的负向评价。
歧视是根据一些群体特征对其进行不公平对待。
9.领导和权威:社会心理学探究了领导和权威对人们的影响。
领导和权威可以影响群体中的行为和决策,并塑造群体文化和价值观。
10.团队合作: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团队中的行为和决策。
团队合作需要个体间的合作和协调,涉及到领导、沟通、冲突解决和团队效能等因素。
以上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些知识要点,社会心理学研究了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并揭示了个体如何与他人互动和适应社会。
这门学科对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有着重要的贡献。
社会心理学复习重点
社会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溯源、对象与方法第一节产生与发展三时期:①思辨期,早期积累;②经验描绘期,孕育、成型;③试验期,成熟独立发展第二节研究什么?1、研究对象:研究人(包括个体和群体)在社会的交互作用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从属的社会行为2、社会行为VS社会心理社会行为:由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的行社会心理:由社会因素引起,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社会事务及社会关系并对社会行为产生导向作用、对社会发生影响的心理活动3、社会情境←→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三元图)4、个体心理VS群体心理个体心理:是头脑的机能,是外部世界的主观印象群体心理:普遍存在于全体或大部分成员头脑中,反应群体特点和特定社会关系的共同心态或占优势的心理倾向社会交互作用VS交往:社会交互作用,指人和社会(包括社会成员,群体及社会事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现象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人际接触,以及由此形成或潜存在其中的人际关系第三节怎样研究?方法原则:①客观原则;②宏观微观结合原则;③交往原则;④人道原则S SˊO(三元图)第三章社会化与自我概念的发展第一节社会化的概念(What、基本目标、社会化与个性化)6、社会化:人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原因:学习潜力、独有语言;本质:社会经验的传递;特点:连续不断、终身7、个性化:个体在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形成个人心理—行为倾向独特性的过程。
第二节社会化的心理机制一、角色引导机制角色:一定社会所要求的,一般行为方式及其相应的内在心理状态问:中国...差别...统一...?答:其一,从角色理论来说,儿童与青少年的学生角色,是其自我同一性的核心。
相应的学校社会的接纳与承认,是他们自我价值的核心构成部分。
(社会认可从来都是人们自我价值的重要来源。
无论是儿童、青少年还是成人,对于社会接纳与承认的看重和对于偏离社会和被社会抛弃的焦虑与恐惧,直接成了人么隶属于和认同于社会的心理动力,成了他们自觉不自觉的与社会现状或基本倾向保持一致的心理原因。
社会心理学(选修课)重点
社会心理学(选修课)重点一、绪论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是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怎样受他人存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一门学科。
(识记)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1.观察法(应用)2.调查法(应用)3.档案研究法4.实验法要点:观察法(领会)1.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
2.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这种观察叫参与观察。
即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一员进行的观察。
要点:调查法(应用)(2)分类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前者是标准化访谈,即按统一要求,依照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的正式访谈;后者的访谈提纲是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者可视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与调整。
结构访谈的优点是结果易于统计分析但灵活性较差。
(1)特点标准化程度较高,整个过程严格按一定原则进行从而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避免主观性及盲目性;收效快,能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信息。
知识点: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1.社会学习论2.社会交换论3.精神分析论要点:社会学习论(领会)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叫社会学习论。
行为主义主要的理论假设是,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
要点:社会交换论(识记)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
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
精神分析论(识记)奥地利著名学者弗洛伊德在治疗神经症及精神病的临床实践中创立的一种学说,后来发展为一种强调潜意识过程对人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理论,亦称深层心理学。
要点:紧张与冲突(领会)心理生活空间中,一个区域处于与周围区域相对平衡的状态称作紧张;冲突是“近乎相等的强场力的对立状态”。
如果内外刺激使某一区域平衡状态被打破,个体为恢复平衡,在心理生活空间寻求满足需要的目标,释放能量,驱动行为达到目标。
如目标能满足需要是正诱发力,使个体趋向目标;反之则为负诱发力,使个体回避目标。
社会心理学重点
社会心理学学科概述—学科界定、学科关系、学科历史(第一章)个体自身—自我概念、印象、归因、态度(第二三四章)社会化人际交往-人际沟通、人际吸引、人际关系(第五章)个体与群体-侵犯与亲社会行为(第六章)从众、服从;社会助长、社会惰化;(第七章)群体极化与群体思维1、社会化(09):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人作为自然界的发展水平最高的生物,其生存方式已根本区别于任何其他动物。
人通过社会化而得以适应社会,获得发展的基点。
社会则通过社会化而培养它的继承者,使得人类文化可以延续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人的遗传素质客观地决定了人类独有的接受社会化的可能性。
2、个性化:指个体在特定社会影响下,在实现社会化的同时所形成的个人心理与行为倾向的独特性的过程。
个性作为一个人决定其思维和行为方式的内部动力系统,是个人的社会共同性和自身独特性的有机统一体。
它决定着一个人如何看待世界和如何体验世界,决定着一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如何体验自己,也决定着一个人对于外部世界和自己采取怎样的行为方式。
3、镜像自我:指儿童通过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发展起来的自我概念.库利认为,通过镜映过程,别人对于儿童的态度与对待不仅塑造着儿童的自我意向,而且也会通过儿童自我概念引导行为的作用塑造一个人的实际自我。
4、印象:印象(impression)通常指第一印象,是人在最初遇到新的社会情境时,主观上按照自己旧有经验为基础的理解,讲情境中的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所形成起来的对有关人或事物的概念。
这种对于别人或事物进行归类,明确其对于自身的意义,并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的过程,就是印象形成.5、刻板印象(04 08):指人们通过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经验形成起来的对于某一事物较为固定的看法。
它是一种先入为主、难以改变的看法。
例如:在人的自然特征方面,人们比较系统的观念是同性别、种族和外表吸引力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首先根据这三个方面讲人进行分类。
社会心理学考试重点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概述1、Cosdta和McCrea,Goldberg,John等提出的“大五”人格理论认为,由于人类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具有相似性,因此人类的人格结构也具有共同性。
人格特质可以分为五个维度来进行评价。
这五个维度分别是:神经质:指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调节状况,得分高的人经常有忧伤、焦虑、愤怒等负性情绪,得分低的人则能够保持情绪平静,不会大喜大悲,并且自我适应良好。
开放性:指个体能否接受新思想以及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等方面开放,得分高的人不循规蹈矩,喜欢独立思考,得分低的人则喜欢熟悉事物,并且比较传统.外向性:指个体如何对待与他人的交往等,得分高的人乐于交际,精力充沛,得分低的人则比较含蓄稳健。
愉悦性:个体对待他人的态度,得分高的人有同情心,古道热肠,并且注重与他人的合作,得分低的人喜欢竞争,会为信念或利益与他人斗争。
公正严谨性:指个体对做事的态度。
得分高的人做事有计划,有恒心,善于自律,得分低的人容易转移兴趣和注意力,做事不拘小节。
2、王登峰和崔红提出的“大七"人格理论: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是环境因素和个体特点相互作用的结果。
通过因素分析的方法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
这七个因素分别为:外向性:指个体的活跃、合群和乐观。
善良:指个体诚信、利他、重感情。
行事风格:指个体严谨,自制和沉稳。
才干:指个体的决断、坚韧和机敏。
情绪性:指个体耐性、直爽.人际关系:指对人热情、宽和。
处世态度:指个体自信、淡泊名利。
3、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研究人们如何认识他人,如何对别人做出反应,别人如何对自己做出反应,以及人们怎样受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等问题,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涵盖了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包括与社会现象直接相关的各种行为.4、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个体过程,人际过程和团体过程.个体过程主要涉及与个体有关的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包括:成就行为和个体的工作绩效,态度以及态度的改变,归因问题,认知过程和认知失调,个人知觉和自我意识,个体的人格和社会的发展,应激和情绪问题.人际过程涵盖了人与人相互作用的所有领域,主要包括:侵犯与助人行为,人际吸引与爱情,从众和服从,社会交换与社会影响,非言语的交流,性别角色和性别差异.团体过程从宏观环境与团体的角度研究人类心理与行为问题。
社会心理学考试重点
1. 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社会行为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三个层面: 1.社会层面 2.个人层面3.人际层面。
3. 印象形成:对他人印象形成的过程叫印象形成,指人们把他人若干有意义的人格人格特征进行概括、综合,形成一个具有结论意义的特性的过程。
4. 心理学家阿什最早对印象形成做了最早的研究。
在研究中,阿什把人格特性分成中心特征和边缘特征。
结果发现人们对他人的印象形成主要是依照中心特征,边缘特征起的作用不大。
5. 个体知觉中的偏差有晕轮效应和正性偏差。
6. 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体对周围事物有照明作用一样。
与其相对的是负晕轮效应。
7. 正性偏差:也称慈悲效应,是指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对他们的正性评价超过负性评价的影响。
8. 自我提升:也叫做自我美化。
它是指个体以一种有利于对自己做出正面评价的方式收集和解释有关自我的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看,自我提升实际上是一种自利偏差。
9. 自我确认:指个体寻找和解释情景,以证实自我概念的过程。
10. 自我表演:也叫自我展示,指人们在他人对自己印象形成事所做的显露。
11. 自我知觉障碍:是指人们提前准备用来解释自己预期失败的一系列行为,使用这种策略如果失败了就可以使得他们不把我们的失败归结于我们缺乏能力。
而如果成功了就更可能做出能力的归因。
12. 分类:在认知他人的时候,人们并不是把某个人当成独立的的个体,而总是立即并自动的降至轨道某一类当中,这个过程就是分类。
13. 图式:是指一套由组织、有结构的认知现象,包括对所认知物体的知识、有关该物体各种认知之间的关系及一些特殊的事例。
14. Weiner 的归因理论:该理论要说明的是归因的维度及归因对成功与失败行为的影响。
他认为内因和外因的区分只是归因的维度之一,在归因时人们还从另外一个角度及稳定与不稳定的角度看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位冲突:一方可能有客观的理由,也意识到分歧的存在,但不针对问题本身;
错误归因的冲突:双方对分歧没有准确的知觉;
潜在的冲突:存在客观的分歧但双方对这种分歧没有感觉;
虚假的冲突:双方有分歧但这种分歧没有客观基础。
在工作关系中,根据冲突的性质,可以区分为工作性冲突和情绪性冲突。
七、冲突的实质和类型
冲突是一种对立状态,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的紧张、不和谐、敌视,甚至争斗的关系。
人际冲突有不同层次和类型。布瑞克和凯利区分了三个层次的冲突。
第一层次是特定行为上的冲突,即双方在某个具体问题存在不同的意见;
第二层次是关系规则或角色上的冲突,即双方对如何处理两个人的关系及对各自权利、义务上有不同理解;
二、 掌握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关系
三、 掌握动机的性质
四、 了解动机的类型
五、 了解几种主要动机类型,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和麦奎尔的动机类型说
六、 掌握种主要的社会动机
七、 掌握个我取向成就动机与社会取向成就动机区别
第六章
一、 掌握基本概念
社会感情、情绪归因、情感智商、同理心
二、 掌握情绪与情感的区别
四:布鲁尔的印象形成双重加工模型:人们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主要是两类加工操作:一是以类别为基础的加工,即把个体当作某一类别群体的成员之一,根据对此群体所具有的看法来形成对此个体的印象,这是一种自动的,无需意识控制的加工,不需要付出多大努力。二是以特征为基础的加工。此模式试图整合他人的各种信息来建构对其独特的印象,需要意识参与,需要有较多的时间与努力。
六、掌握斯滕伯格的爱情三角形理论(爱情三因素理论)
他认为爱情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亲密、激情与承诺。
亲密指两个人相处的情况,即是否有相互喜欢、亲近的感觉;激情是指相互关系中令人兴奋激动的部分包括性的吸引;承诺是指愿意爱对方,并且保持关系,长期厮守的决策。
以上三种成分的不同结合,可以得到七种不同类型的爱情,分别是喜欢—只有亲密、迷恋—只有激情、空洞的爱——只有承诺、浪漫的爱——亲密与激情的组合、友谊式的爱——亲密与承诺的结合、昏庸的爱——激情与承诺的组合,完美的爱——同时包含以上三种成分。
3、对个体很重要,但又不太了解、肯定的事。
(二)了解成就归因模型、归因的三维理论
(三)掌握反常条件关注模型:
一个和为或事件的可能原因有很多,在与行为、事件的所有条件中,如果条件比较突出、比较异常,归因者就会把行为事件的发生归于它,而那些经常保持不变的条件不会被作为事件的原因。
(四)、掌握吉尔伯特的顺序阶段模型:
尔伯特提出序阶段模型,把整个归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 行为的分类:
2、 自动的特质归因:根据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自动地把此行为与相应的人格特质联系起来;
3、 校正:利用当时的情境因素来调整最初的特质归因;
(二)归因偏差:
理解人并非是理性的,也存在着偏与错误。
所谓归因偏差是指人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夸大行动者的个人因素,低估环境因素的现象。
(三)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1、不断重复不一致的信息,使其解释成为个体内在品质的反映;
2、与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广泛交往,使改变对原有群体的看法;
3、与有代表性的群体成员交往;
4、有意识地寻找不一致的信息,以此校正自己的判断。
八、归因
(一)了解出现归因的情景
1、有不寻常事件发生
2、负性事件
3、奥尔波特是20年代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学家,认为除了个人心理不存在群体心理,社会心理是研究个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
4、二战后社会心理学理论倾向上出现的两个变化:
从行为理论向认知理论转化、理论的微观化倾向。
三、了解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研究社会行为背后社会心理过程及其规则性。
1、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而不是社会行为本身。
三、 掌握社会感情的功能
四、 了解社会感情的维度
五、 了解社会感情理论中情绪心理学的观点
六、 了解完形学派的情绪理论
七、 掌握心理治疗学派中理性——情绪理论
八、 了解社会学观点中社会感情突属性观点
九、 掌握社会感情的整饰化理论
十、 了解中国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的特殊情感
十一、 了解情感智商包含的五种能力
二、识记社会心理产生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人物事件。
1、为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做理论和方法上准备的,是德国的民族心理学和法国群体心理学。
民族心理学主要人物是拉扎劳斯、施坦泰尔和冯特。
群体心理学派主要人物有:G塔尔德、E迪凯姆和G勒朋。
2、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正式出现是1908年麦孤独的《社会心理学导论》和罗斯的《社会心理学》的出版。
第三章 人际关系
一、掌握人际关系的概念
社会心理学上所研究的人际关系是狭义的人际关系,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更关注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其构成份有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
二、掌握人际关系的维度与模式
情感上的“亲疏”和地位上的“尊卑”是人际关系中两个最基本的维度。
《社会心理学》学习重点1(1~3章)
第一章 至第
一、理解社会心理的概念:社会心理现象属于心理现象,是就社会生活领域中各种心理现象而言的。社会心理概念涵括了个体心理、群体心理和民族心理三类心理现象共有的特性,相互间有着密切关系,社会心理比个体心理、群体心理更具广泛性,更能显示人作为社会关系体系这种特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在规定性。
六、 了解影响刻板印象唤起与使用的因素及刻板印象的利弊;
七、 掌握改变刻板印象的方法;
八、 掌握基本归因错误的原因
九、 了解维纳的成就归因理论、希尔顿的反常条件关注模型;
十、 掌握吉尔伯特顺序阶段模型。
第五章
一、 掌握基本概念
动机、社会动机、成就动机、内在动机、外在动机、过度辩护效应、“焦虑?——亲和”假设
3、 相似性或互补性(人们愿意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相似的人为我们提供信仰与态度的支持、人们以为与自己相似的人会喜欢自己)
四、理解人际吸引中的得失效应
1、决定对赞美者喜欢程度的不仅是赞美的总量,还有量的变化;
2、这种改变的属于同一属性;
3、改变是渐进式的。
五、社会关系的发展
(一)勒温格等人认为,关系的发展有三个阶段:第一是单向性注意阶段,双方没有互动;第二是表面接触阶段,双方有初步互动,没有进入彼此领域;第三是相互卷入阶段,双方向对方开放自我,分享信息和感情,是友谊发展阶段。
对此的解释是,旁观者是否出面相救有五个步骤组成的决策过程:
1、 是否注意到该紧急事件,
2、 如何解释该事件:解释为紧要的事,救助的可能性就大
3、 对个人责任的评估:觉得责任重大就有可能相助
4、 是否知道如何相救,相关的救助知识
5、 决定是否采取行动,最终对事件的的评估从而作出是否救助
十、侵犯行为
(二)阿得曼的社会渗透理论
阿德曼等人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一般经过四个阶段:
定向阶段:对交往对象的选择性
情感探索阶段:基于双方的好感而进一步的交往
情感交流阶段:建立在基本信任基础之上的彼此较深的情感卷入
稳定交往阶段:双方成为密切的朋友,分享各自的生活空间、情感、财物等,自我表露更深。
1、直接观察很难发现规律
2、无关变量不易控制
3、期待效应影响研究结果
4、存在测量工具误差
二、定量研究设计过程中对变量的控制
1、对变量以操作定义来界定;
2、注意对无关变量和偶然性因素的控制;
3、调查对象选取的科学性;
4、对于较长时间的研究要注意成熟或经验对个体的影响;
5、避免霍桑效应和期望效应的影响。
第五章 社会动机
一、掌握动机及与之相关的几个概念
1、动机是引起、维持和促进个体行动的内在力量。
2、需求、内驱力、均衡作用是动机产生的生理基础。
3、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在刺激。
二、动机与内驱力的区别
动机带有社会内容,受个体社会生活经验和社会生活条件调节;内驱力是没有任何特定条件的。
个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和经验而获得的动机,就是社会动机。
与费斯克密切相关的理论是克拉克与米尔斯的观点:他们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的人际关系,即交换关系与共享关系,前者强调礼尚往来,讲究平衡与对策,后者关心对方的幸福,讲稿究需求法则,而且不希望对方做出对等的回报。
三、掌握影响人际发展的主要因素:
1、 相貌吸引
2、 正面的互动:(交往产生人际吸引的原因:交往帮助人了解外部世界、增加人们的归属感、增进彼此的喜欢)
2、社会生活状况是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条件。
3、社会联系和各种关系网络是社会心理形成的基础。
四、了解社会心理基本过程
社会心理基本过程是指社会心理现象的整体性和规则性。
五、社会心理学的作用
学习社会心理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认识自己。
社会心理学是决策的心理基础。
第二章 研究方法
一、了解社会心理学研究特点: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克提出一种新的社会关系模式,认为社会互动主要有以下四种模式:
1、共享:团体成员共享情感与资源,不分彼此;
2、权威排序:依年龄、阶层、地位等形成不对等的权威与顺从关系;
3、对等互惠:双方平等,强调对等回报与交易的平衡;
4、市场定价:双方基于理性,进行得失衡量,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
第三层次是个人性格与态度上的冲突,涉及到双方人格与价值观的差异,是较深层次上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