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二次方程应用教案(1)
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教案:2.6应用一元二次方程(1)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2.6 应用一元二次方程(一)教学目标:1、掌握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2、理解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模型的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境问题问题1、一根长22cm的铁丝。
(1)能否围成面积是30cm2的矩形?(2)能否围成面积是32 cm2的矩形?并说明理由。
分析:如果设这根铁丝围成的矩形的长是xcm,那么矩形的宽是__________。
根据相等关系:矩形的长×矩形的宽=矩形的面积,可以列出方程求解。
解:问题2、如图,在矩形ABCD中,AB=6cm,BC=3cm。
点P沿边AB从点A开始向点B以2cm/s的速度移动,点Q沿边DA从点D开始向点A以1cm/s 的速度移动。
如果P、Q同时出发,用t(s)表示移动的时间(0≤t≤3)。
那么,当t为何值时,△QAP的面积等于2cm2解:PQBC AD1 / 32 / 3二、练一练1、用长为100 cm 的金属丝制作一个矩形框子。
框子各边多长时,框子的面积是600 cm 2能制成面积是800 cm 2的矩形框子吗? 解:2、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6 cm ,BC=12 cm ,点P 从点A 沿边AB 向点B 以1cm/s 的速度移动;同时,点Q 从点B 沿边BC 向点C 以2cm/s 的速度移动,几秒后△PBQ 的面积等于8 cm 2? 解:三、课后自测:1、如图,A 、B 、C 、D 为矩形的四个顶点,AB=16cm ,BC=6cm ,动点P 、Q 分别从点A 、C 出发,点P 以3cm/s 的速度向点B 移动,一直到达B 为止;点Q 以2cm/s 的速度向点D 移动。
经过多长时间P 、Q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0cm ?2、如图,在Rt △ABC 中,AB=BC=12cm ,点D 从点A 开始沿边ABPQCBAD Q PCB A DEFD C BA3 / 3以2cm/s 的速度向点B 移动,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DE ∥BC ,DF ∥AC ,问点D 出发几秒后四边形DFCE 的面积为20cm 2?3、如图所示,人民海关缉私巡逻艇在东海海域执行巡逻任务时,发现在其所处的位置O 点的正北方向10海里外的A 点有一走私船只正以24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方向航行,为迅速实施检查,巡逻艇调整好航向,以26海里/时的速度追赶。
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设计(优秀4篇)
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设计(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十二章 第六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人教版 教案
第十二章第六节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第14课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一、教学目的1.使学生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2.使学生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由应用问题的条件列方程的方法.难点:设“元”的灵活性和解的讨论.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解法?(要求学生答出:开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 2.回忆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情况.(要求学生按△>0,△=0,△<0三种情况回答问题.) 3.我们已经学过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时,有哪些基本步骤?(要求学生回答: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组);④解方程(组);⑤检验并写出答案.)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涉及了一个与一元二次方程有联系的应用.此类问题还有吗?回答是肯定的:还有很多!本课我们将深入研究有关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新课本章开始时,教材P3中我们提出了如下问题:用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长方形盒子.试问:应如何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解:设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则盒子底面的长、宽分别为(80-2x)cm及(60-2x)cm,依题意,可得(80-2x)(60-2x)=1500,即 x2-70x+825=0.当时,我们不会解此方程.现在,可用求根公式解此方程了.∴x1=55,x2=15.当x=55时,80-2x=-30,60-2x=-50;当x=15时,80-2x=50,60-2X=30.由于长、宽不能取负值,故只能取x=15,即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5cm.我们再回忆本章第1节中的一个应用题: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怎样剪?分析:要解决此问题,需求出铁片的长和宽,由于长比宽多5cm,可设宽为未知数来列方程.解:设这块铁片宽xcm,则长是(x+5)cm.依题意,得x(x+5)=150,即x2+5x-150=0.∴x1=10,x2=-15(舍去).∴x=10,x+5=15.答:应将之剪成长15cm,宽10cm的形状.练习 P41 1 2小结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主要步骤仍是:①审题;②设未知数;③列方程;④解方程;⑤依题意检验所得的根;⑥得出结论并作答.作业:习题12.6 A组 1、2、3第15课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二)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有关面积和体积方面以及“药液问题”的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的解法.提高学生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图示法分析题意列方程.难点:方程的布列.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本小节第一课我们介绍了什么问题?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有关面积和体积方面以及“药液问题”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及其解法.新课例1如图1,有一块长25cm,宽15cm的长方形铁皮.如果在铁皮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做成一个底面积为231cm2的无盖长方体盒子,求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应是多少?分析:如图1,考虑设截去的小正方形边长为xcm,则底面的长为(25-2x)cm,宽为(15-2x)cm,由此,知由长×宽=矩形面积,可列出方程.解: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cm,依题意,得(25-2x)(15-2x)=231,即x2-20x+36=0,解得x1=2,x2=18(舍去).答: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cm.例2一个容器盛满药液20升,第一次倒出若干升,用水加满;第二次倒出同样的升数,这时容器里剩下药液5升,问每次倒出药液多少升?∴x=10.答:第一、二次倒出药液分别为10升,5升.练习 P41 3、4小结1.注意充分利用图示列方程解有关面积和体积的应用题.2.要注意关于“药液问题”应用题,列方程要以“剩下药液”为依据列式.作业:习题12.6 4、5、6、7第16课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三)一、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关于增长率的应用题的方法.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弄清有关增长率的数量关系.难点:利用数量关系列方程的方法.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问题:(1)某厂生产某种产品,产品总数为1600个,合格品数为1563个,合格率是多少?(2)某种田农户用800千克稻谷碾出600千克大米,问出米率是多少?(3)某商店二月份的营业额为万元,三月份的营业额为5万元,三月份与二月份相比,营业额的增长率是多少?新课例1 某钢铁厂去年一月份某种钢的产量为5000吨,三月份上升到7200吨,这两个月平均每月增产的百分率是多少?分析:用译式法讨论列式一月份产量为5000吨,若月增长率为x,则二月份比一月份增产5000x吨.二月份产量为(5000+5000x)=5000(1+x)吨;三月份比二月份增产5000(1+x)x吨,三月份产量为5000(1+x)+5000(1+x)x=5000(1+x)2吨.再根据题意,即可列出方程.解: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x,根据题意,得5000(1+x)2=7200,即(1+x)2=,∴1+x=±,x1=,x2=-2.2(不合题意,舍去).答:平均每月增长率为20%.例2 某印刷厂一月份印刷了科技书籍50万册,第一季度共印182万册,问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的增长率是多少?解:设每月增长率为x,依题意得50+50(1+x)+50(1+x)2=182,答:二、三月份平均月增长率为20%.练习:P41 5小结依题意,依增长情况列方程是此类题目解题的关键.作业:习题12.6 A组 8。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案001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导学案 主备人:曲桂凤 审核人:一、学习目标1、学会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领悟数学建模思想,体会如何寻找实际问题中等量关系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3、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感知方程的应用价值,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交流互动,逐步增强合作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变化率问题.。
难点:有关变化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关键词语;原量,现量,增(减)量;增长(下降)率,翻一番三、教法说明对于认知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民主开放、主动探索”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
利用多媒体,课件设置成小组比赛的方式。
(学生闯关) 四、教学过程(一)感知身边数学、提高学习热情1、创设问题情境:用多媒体展示问题(小组讨论)(补充 :由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为问题的背景创设情景:在学校附近有一个尚未完工的小区,小区在建设中遇到一个问题:小区准备在每两幢楼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则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同学们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吗? )百分数的概念在生活中常常见到,而量的变化率更是经济活动中经常接触,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问题。
问题:1、某商品经两次降价,零售价降为原来的一半,已知两次降价的百分率一样。
求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精确到0.1%)2、某种股票连续两天下跌,前天开盘价是5元,昨天收盘价是4.05元,则平均每天下降的百分率是多少呢?2、探索解决问题(小组展示讨论结果) 分析1:“两次降价的百分率一样”,指的是第一次和第二次降价的百分数是一个相同的值,即两次按同样的百分数减少,而减少的绝对数是不相同的,设每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 ,若原价为a ,则第一次降价后的零售价为(1)a ax a x -=-,又以这个价格为基础,再算第二次降价后的零售价。
九年级(上)数学教案: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全3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2.某商店6月份的利润是2500元,要使8月份的利润达到3600元,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三.释疑拓展:1.某商场今年2月份的营业额为400万元,3月份的营业额比2月份增加10%,5月份的营业额达到633.6万元。
求3月份到5月份营业额的月平均增长率。
2.如图,有长为24米的篱笆,一面利用墙(墙的最大可用长度为a为15米),围成中间隔有一道篱笆的长方形花圃.(1)如果要围成面积为36平方米的花圃,AB的长是多少米?(2)能围成面积比36平方米更大的花圃吗?如果能,请求出最大面积,并说明围法;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学生思考后可以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让学生板演,最后学生点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2某公司组织一批员工到该风景区旅游,支付给旅行社28000元,你能确定参加这次旅游的人数吗?三.释疑拓展:某商店购进600个旅游纪念品,进价为每个6元,第一周以每个10元的价格售出200个,第二周若按每个10元的价格仍可售出200个,但商店为了适当增加销量,决定降价销售(根据市场调查,单价每降1元,可多售50个,但售价不得低于进价),单价降低x元销售一周后,商店对剩余的旅游纪念品清仓处理,以每个4元的价格全部售出。
如果这批旅游纪念品一共获利1250元,问第二周每个旅游纪念品的销售价格为多少元?四.检测巩固:1.某商场将进货价为30元的台灯以40元售出,平均每月能售出600个。
调查表明:这种台灯的售价每上涨一元,其销售量就将减少10个。
为了实现平均每月10000元的销售利润,这种台灯的售价应定为多少?这时应进台灯多少个?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展示交流,并让学生自己归纳发现的结论学生思考后可以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是如何思考的。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必备3篇)
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必备3篇)1.一元二次方程的教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2)能熟练地把一元二次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并能指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揭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工具,增加对一元二次方程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进对方程的认识,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经历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模型的过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难点:准确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四、学案(1)预学检测3x-5=0是什么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是怎样的?其一般形式是怎样的?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1)自学本P2—P3并完成书本(2)请学生分别回答书本内容再(二)主体探究、合作交流(1)观察下列方程:(35-2x)2=9004x2-9=03y2-5y=7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它们分别含有几个未知数?它们的左边分别是未知数的几次几项式?(2)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与一般形式?如果一个方程通过移项可以使右边为0,而左边是只含一个未知数的二次多项式,那么这样的方程叫作一元二次方程,它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b、c是已知数a≠0),其中,a、b、c分别称为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如x2-x=56(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判断下列方程是否为一元二次方程?为什么?x2-x=13x(x-1)=5(x+2)x2=(x-1)2例2:将方程3x(x-1)=5(x+2)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解:去括号得3x2-3x=5x+10移项,合并同类项,得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3x2-8x-10=0其中二次项系数为3,一次项系数为-8,常数项为-10.学生练习:书本P4练习(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总结1.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怎样的?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ax2+bx+c=0(a≠0),一元二次方程的项及系数都是根据一般式定义的,这与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及其系数的定义是一致的。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6篇)
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数学教案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4.4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
24.4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1.会依据实质问题中面积的等量关系, 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 .2.能依据问题的实质意义 , 查验所得结果能否合理 .3.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和要点.【过程与方法】, 经历将实质问题抽1. 经过解决有关面积的实质问题, 学会将实质应用问题转变为数学识题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 进一步领会数学中的建模思想.2.培育学生的应用数学意识 , 提升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经过依据实质问题列方程 , 领会数学与生活息息有关 .【感情态度价值观】1.经过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身旁的问题 , 领会数学知识应用的价值 , 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进一步培育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主动研究事物内在联系及变化规律的习惯.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应用题.【教课难点】在实质问题中找到等量关系, 依据实质意义查验结果能否切合题意.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课过程一、新课导入:[ 导入语 ]同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 组 ) 等同样 , 一元二次方程和实质问题也有密切的联系 , 本节课就来议论如何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决实质问题.导入一 :【复习回首】1.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2.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有哪些?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师生活动】教师发问 , 学生回答.导入二 :你能求解本章序言中的问题吗?【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达成板书展现 , 并概括总结解题步骤 , 教师重申指出要联合题目的已知条件正确决定一元二次方程两个根的弃取问题.[ 设计企图 ]经过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及有关面积公式 , 为本节课的研究活动做好铺垫, 很自然地走进今日的学习内容 ; 创建实质问题的导入 , 让学生感觉建模思想在与面积有关的实质问题中的应用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知建立:共同研究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课件展现】( 教材 47 页例 2) 已知一本数学书的长为26 cm, 宽为 18. 5 cm, 厚为 1 cm . 一张长方形包书纸如下图 , 它的面积为 21260 cm , 虚线表示的是折痕 . 由长方形相邻两边与折痕围成的 四角均为大小同样的正方形 . 求正方形的边长 .思路一【课件展现】思虑以下问题 , 小组沟通 :(1) 此题中有哪些数目关系 ?( 包书纸的长×宽 =1260)(2) 包装纸的长和宽如何用正方形的边长 x 表示 ?( 包装纸的长 =书宽 +厚 1 cm+2x , 包装纸的宽 =书长 +2x )(3) 如何利用题目中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 解方程并得出正确结论 . 【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虑后 , 小组针对问题进行沟通议论, 共同研究问题并做出解答师给学生充分的思虑时间,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对学生的解答教师评论并规范解, 教题步骤 . 【课件展现】解: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依据题意 , 得 (26+2 x )(18 . 5×2+1+2x )=1260 .整理,得x2+3268=0.x-解这个方程 , 得x1=2, x2=- 34( 不合题意 , 舍去 ) .答: 正方形的边长是 2 cm .[ 设计企图 ]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 在小组内展开议论沟通, 使学生思路清楚 , 目的明确 ,充分表现建模思想解决实质问题的应用, 培育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路二教师指引剖析 , 学生思虑 , 并回答以下问题 :题中的等量关系式是,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则长方形包装纸的长为, 宽为,则可列方程为.【师生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思虑回答, 独立达成解答过程 , 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并展现答案 ,同时规范做题格式.[ 设计企图 ]师生共同找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列出方程解决问题, 提升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 , 培育学生深入思虑、剖析问题的能力 ,又培育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做一做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和是12, 斜边的长是10, 求这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思虑】1.题目中有几个未知量?未知量之间有什么数目关系?( 两个未知量 , 两直角边的和是12)2.设一个未知量为( 设一条直角边长为x,则另一个未知量如何用未知数表示x,则另一条直角边长为12-x )?3.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和斜边之间的数目关系是什么?( 勾股定理 )4.你能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吗?5.解方程 , 写出正确答案.【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虑, 试试独立达成解答过程, 小组内沟通答案, 教师对学生的解答作出评论 .[ 设计企图 ]经过设置问题降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难度, 进一步增强学生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质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应企图识和独立思虑的能力.三、讲堂小结:1.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质问题的要点: 剖析题意找等量关系.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审题、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查验、写出答案.。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5篇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5篇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面,学生学了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一次方程组,上述内容都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就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指数方式,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重点,难点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一元二次方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做为起始课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特别是含有字母系数的)化成一般形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材处理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概念背得很熟,但在准确和熟练应用方面较差,缺乏应变能力,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节课突出对教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采用探索发现的方法研究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学中,我运用启发引导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元一次方程入手,类比发现并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启发学生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最后达到问题解决。
四、教学手段采用投影仪五、教学程序1、新课导入:(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并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铺垫)(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并引例打基础)课本引例(如图)由教师提出并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
《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精选5篇)《一元二次方程》优秀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抽象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2、理解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3、能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教学重点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1、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2、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教学方法:指导自学,自主探究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学生通过导学提纲,了解本节课自己应该掌握的内容)一、自主探索:(学生通过自学,经历思考、讨论、分析的过程,最终形成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1、请认真完成课本P39—40议一议以上的内容;化简上述三个方程.。
2、你发现上述三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你能把这些特点用一个方程概括出来吗?3、请同学看课本40页,理解记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有关概念你觉得理解这个概念要掌握哪几个要点?你还掌握了什么?二、学以致用:(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的理解与把握)1、下列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哪些不是?①②③④x2+2x-3=1+x2 ⑤ax2+bx+c=02、判断下列方程是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是,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6x2=0(2)3x(x+2)=4(x-1)+7(3)(2x+3)2=(x+1)(4x-1)3、若关于x的方程(k-3)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则k的值是多少?4、关于x的方程(k2-1)x2+2(k+1)x+2k+2=0,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它是一元一次方程?5、以-2、3、0三个数作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请你写出满足条件的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三、反思:(学生,进一步加深本节课所学内容)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四、自查自省:(通过当堂小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应对)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有()A、1个B、2个 C、3个D、4个(1)(2)(3)(4)(5)(6)2、将方程-5x2+1=6x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次项是_________,系数为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常数项为______。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第一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能正确地识别和转换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及其解法。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识别和转换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如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通过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突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和差异。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配以相应的例题进行说明。
练习与巩固:提供相应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总结与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布置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提供相应的练习题目,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布置适量的作业,以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
作业可以分为基础题目和提高题目两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程度。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教学课件:提供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以辅助教学。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1)
教案教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一)一、学习目标:1.会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2.学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传播问题、增长率问题和几何图形问题;3.通过列方程解应用题,进一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知识回顾:1.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2.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1)审: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2)设:用字母表示题目中的一个未知数;(3)找: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等量关系;(4)列: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列出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5)解:解所列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6)验: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7)答: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三、新知讲解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认真审题,分析题意,弄清已知量、未知量及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2)设:设未知数,用一个字母来表示题目中的未知量,有直接设未知数和间接设未知数两种方法;(3)列: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4)解:指解方程,即求出所列方程的解;(5)验:必须检验求出的每个节是否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的应舍去;(6)答:书写答案,注意题目中的单位.注意:(1)设未知数时,必须写清单位,用对单位;(2)列方程时,方程两边各个代数式的单位必须一致,作答时必须写上单位;(3)一定要检验根是否符合实际意义。
2.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常见题型传播问题、增长率问题、几何图形面积问题、数字问题、营销问题、利息问题等.(1)传播问题:传播问题要抓住两点:一是传播源;二是传播速度。
若传播源是a,传播速度是x,则一轮传染后,被传染的总数是a+ax;二轮传染的传染源是a+ax,传染速度是x,被传染总数为a+ax+x(a+ax),即a(1+x)2;注意:每轮的传染源数量改变,传染速度不变。
(2)平均增长率问题与平均降低率问题:1、平均增长率是指增长数与基数的比。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5篇)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5篇)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1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用列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解决有关增长率的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关于增长率问题的应用题。
学习难点:如何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
学习过程:一、复习提问: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二、探索新知1.情境导入问题:“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是国家为了解决西部地区水土流失生态问题、帮助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战略措施,某村村长为带领全村群众自觉投入“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行动,率先示范.2023年将自家的坡耕地全部退耕,并于当年承包了30亩耕地的还林还草及管理任务,而实际完成的亩数比承包数增加的百分率为x,并保持这一增长率不变,2023年村长完成了36.3•亩坡耕地还林还草任务,求①增长率x是多少②该村有50户人家,每户均地村长2023•年完成的亩数为准,国家按每亩耕地500斤粮食给予补助,•则国家将对该村投入补助粮食多少万斤2.合作探究、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于环保的情境导入问题,•这是一个平均增长率问题,它的基数是30亩,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那么第一次增长后,•即2023年实际完成的亩数是30(1+x),第二次增长后,即2023年实际完成的亩数是30(1+x)2,而这一年村长完成的亩数正好是36.3亩.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①30(1+x)2=36.3;(1+x)2=1.21;1+x=±1.1;x1=0.1=10%,x2=-2.1(舍去),所以增长的百分率为10%.②全村坡耕地还林还草为50×36.3=1 815(亩),•国家将补助粮食1815 ×500=907 500(斤)=90.75(万斤).三、例题学习说明:题目中求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直接设增长的百分率为x,好处在于计算简便且直接得出所求。
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
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比较重要和常见的一种形式。
它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抛物线运动、图像对称等。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学习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方法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一主题,探讨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设计一份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教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个知识点。
一、教学目的1. 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特征。
2. 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方法,包括因式分解法和配方法。
3. 学会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抛物线问题、图像对称等。
二、教学内容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特征(1)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² + bx + c = 0。
(3)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二次项系数a ≠ 0;方程的解可以是实数、复数或无解。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方法(1)因式分解法:将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因式分解得到结果。
(2)配方法:通过变形使一元二次方程成为一个完全平方三项式。
3. 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抛物线问题: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方法,求出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焦点等信息。
(2)图像对称问题: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和解法方法,求出图像关于哪条线对称。
三、教学过程1. 前置知识引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和特征,激发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兴趣。
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方法(1)因式分解法利用例题的方式,详细讲解因式分解法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并鼓励学生举一些实例,熟悉这个解法方法。
(2)配方法与因式分解法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例题的方式来详细介绍配方法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3. 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1)抛物线问题通过一些抛物线的例题来具体让学生掌握如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求出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焦点等信息。
(2)图像对称问题同样的,我们可以利用例题,让学生通过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特征和解法方法,解决一些图像对称问题。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教案
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教案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教案1一、目的要求1.使学生能画出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图象。
2.结合图象,使学生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
3.在学习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二、内容分析1、对函数的研究,在初中阶段,只能是初步的。
从方法上,是用初等方法,即传统的初等数学的方法,而不是用极限、导数等高等数学的基本工具,并且,比起高中对函数的研究,更多地依赖于图象的直观,从研究的内容上,通常,包括定义域、值域、函数的变化特征等方面。
关于定义域,只是在开始学习函数概念时,有一个一般的简介,在具体学习几种数时,就不一一单独讲述了,关于值域,初中暂不涉及,至于函数的变化特征,像上升、下降、极大、极小,以及奇、偶性、周期性,连续性等,初中只就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效的升降问题略作介绍,其它,在初中都不做为基本教学要求。
2、关于一次函数图象是直线的问题,在前面学习13.3节时,利用几何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对函数y=x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做了一些说明,至于其它种类的一次函数,则只是在描点画图时,从直观上看出,它们的图象也都是一条直线,教科书没有对这个结论进行严格的论证,对于学生,只要求他们能结合y=x的图象以及其它一些一次函数图象的实例,对这个结论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就可以了。
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一次函数?什么是正比例函数?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画出以下三个函数的图象:y=2x?? y=2x-1?? y=2x+1新课讲解:1.我们画过函数y=x的图象,并且知道,函数y=x的图象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横坐标与纵坐标相等的.条件,由几何上学过的角平分线的性质,可以判断,函数y=x,这是一个一次函数(也是正比例函数),它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再看复习提问的第2题,所画出的三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从直观上看,也分别是一条直线。
一般地,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一条直线。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8篇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教学教案8篇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整式方程的意义;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正确识别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引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概念理解的完整性和深刻性.(三)德育渗透点:由知识来源于实际,树立转化的思想,由设未知数列方程向学生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由此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及一般形式.2.教学难点:正确识别一般式中的“项”及“系数”.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用电脑演示下面的操作:一块长方形的薄钢片,在薄钢片的四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把四边折起来,就成为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演示完毕,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剪刀,实际操作一下刚才演示的过程.学生的实际操作,为解决下面的问题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学生手、脑、眼并用的能力.2.现有一块长80cm,宽60cm的薄钢片,在每个角上截去四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然后做成底面积为1500cm2的无盖的长方体盒子,那么应该怎样求出截去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教师启发学生设未知数、列方程,经整理得到方程x2-70x+825=0,此方程不会解,说明所学知识不够用,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学了本章的知识,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板书:“第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教师恰当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二)整体感知通过章前引例和节前引例,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并且又为实际服务,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真正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产生用数学的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中.同时让学生感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本章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三)重点、难点的学习及目标完成过程1.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方程?曾学过哪些方程?(2)什么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篇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构建本章的部分知识框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华中学八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资料
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科目数学设计者丁亚校对人
课时 1课时使用者时间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的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2.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3.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建模和符号化思想,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学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
三、教学难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四、教学过程
第四课时
例1:要组织一次篮球赛,赛制为单循环(每两队赛一场),计划安排15场比赛,应邀请多少个球队?
变式:双循环(两队赛两场)主客场
练习1:一个旅行团互相握手祝福,共握手36次,求该团共有多少人?
练习2:生物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共赠送182件。
这个小组共有多少名同学?
练习3:往返于甲,乙两地的客车,中途要停靠三个站,如果站与站之间的路程及端点与甲,乙两地的路程都不相等,问:
(1)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2)要准备多少种车票?
练习4:如果直线l上依次有3个点A,B,C,那么
(1)在直线l上共有多少条线段?
(2)在直线l上增加一个点,共增加了多少条线段?
(3)如果在直线l上增加到n个点,则共有多少条线段?
例2:有一个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平均一人传染几个人?继续第三轮传染,问第三轮有多少人被传染?
练习5:某种电脑病毒传播非常快,如果一台电脑被感染,经过两轮感染后就会有81台电脑被感染。
请你用学过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电脑会感染几台电脑?若病毒得不到有效控制,3轮感染后,被感染的电脑会不会超过700台?
小结:谈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