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地图
心智地图
![心智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79e2e340767f5acfa0c7cd06.png)
心智地图——军师胡定位,主要阐述如何把你的与众不同定义到顾客的心智中。
为了进入心智,信息需要简单;为了让心智接收,信息需要基于常识。
在简单和常识的基础上,成为某个“第一”,是被心智储存的最有效的办法。
那么心智又是如何储存这些信息的呢?心智地图是如何绘制的呢?我们常常用“格子”、“梯子”等比喻来说明品牌在心智中的储存位置。
对于需要定位的品牌,我们能否量化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好比超市的储物柜一样,一一对应起来呢?我现在正在用一台笔记本电脑打字。
这个品类及其周边品类和品牌在我心智中的储存情况如下:个人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戴尔、HP、苹果)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式、笔记本、平板电脑三个品类,其向上的母品类同为个人电脑,三个品类之间是平行关系,但在心智、市场和时间上,是从左到右先后出现的。
而且三个品类的间距(箭头长度),台式到笔记本要大于笔记本到平板。
这表示,台式和笔记本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要大于笔记本与平板之间的差异性。
每个品类,都是一个储物柜,不过里面只能放下有限的几个品牌(括号里面),而且每个品牌之间,也有差异。
要给品牌进行定位或重新定位,第一个问题是:我的竞争对手是谁?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第一步可以画出上面的心智地图来进行分析。
当心智地图清晰之后,第二步则是,我应该把我的品牌归入哪一类?因为这将直接决定我的对手到底是谁。
这种选择,主要有两种方向。
第一,归入已有品类,但区别于该品类其他品牌;第二,开创新品类,区别于之前的品类。
比如和其正凉茶,它选择了归入凉茶品类,而老翁凉草茶,选择了叫一个凉草茶的品类名试图开创新品类。
至于是否选对了,这里先不谈。
选择归入原品类与同品类其他品牌竞争,在《与众不同》当中有很多的阐述。
那么我们这里主要说说在心智当中开创新品类。
如果我要区别于其他品类,那么我在“心智地图”上的精确位置,方向和距离,如何标出来?我们将讨论上下左右4个方向,以及近远2种距离。
“心智绘图”学习后的分享
![“心智绘图”学习后的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c521b1c2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8.png)
“⼼智绘图”学习后的分享“⼼智绘图”学习后的分享⼼智绘图是由英国⼼理学家所发明的,幼⼉到成⼈皆可学习,是种既简单⼜能充分发挥⼈类左右脑功能的好⽅法。
⼈脑的思维不单只是⽂字,也包括图画、情节、颜⾊、⾳乐等。
它以直观形象的图⽰建⽴起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幼⼉⼼智绘图在台湾推⼴。
⼀、介绍⼼智绘图(了解⼼智绘图)(⼀)概念⼼智绘图,⼜叫做⼼智地图,⼼像图,⼼智图,脑图,思维导图,可以视之为⼀个树状图或分类图。
⼼智绘图有两种:1. 联想⼼智绘图,⽤来做事物联想的脑⼒激荡2. 分类分层⼼智绘图,⽤来把知识分门别类⼼智绘图的特点之⼀便在于化繁为简。
(⼆)作⽤:⼼智绘图还能够加强记忆。
⼼智绘图还能起到激发右脑的作⽤,(因为在创作制图的时候还要使⽤颜⾊、形状和想象⼒。
根据科学研究发现,⼈的⼤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
左脑负责逻辑、词汇、数字,⽽右脑负责抽象思维、直觉、创造⼒和想象⼒。
所以,图像的使⽤加深了记忆,因为使⽤者可以把关键字和颜⾊、图案联系起来,这样就刺激了我们的视觉感官。
)(三)⽤途1、⼼智绘图可以把事物做分门别类。
(1)代替传统的笔记⽅式(如代替上课笔记)(2.)在⼤脑中建⽴整体架构(森林—树—树⼲—细枝)如:图(3) 分类可帮助记忆和学习(分类记忆法)(4) 分类可以帮助思考和决策(分类思考法)2、⼼智绘图的好处:(1)建⽴联想中⼼主题,使思考不致离题。
(2)帮助⼤脑做联想,并记录下来。
(3)帮助思考和决策(四)绘画“⼼智绘图”的⽅法及原则:如:图(看图讲解)1、在⼯具⽅⾯,画图纸、彩⾊笔、或计算机软件来帮助制图。
2、⼀开始就把主题摆在中央,(纸的中央写出或画出主题,要注意清晰及有强烈视觉效果。
)3、向外扩张分枝,近中央的分枝较粗,相关的主题可⽤箭号连接(把任何有关这主题的观点或资料写上,不同或不能归类的论点,则可给它另引⼀条⽀线)4、使⽤「关键词」表达各分枝的内容(即想到⼀些观点是与之前已有的⽀线论点类似,便在原有的⽀线上分出⼩⽀线),⼼智绘图的⽬的是要把握事实的精髓,⽅便记忆,所以不要把完整的句⼦写在分枝上(多使⽤动词和名称);5、使⽤符号、颜⾊、⽂字、图画和其它形像表达内容,图像愈⽣动活泼愈好;6、建⽴⾃⼰的风格:⼼智绘图并不是艺术品,所绘画的能助你记忆,才是最有意义的事;7、重画能使“⼼智绘图”更简洁,有助于长期记忆:同⼀主题可多画⼏次,不会花很多时间,但你很快会把这主题牢牢的记住。
心智图(mind map)
![心智图(mind map)](https://img.taocdn.com/s3/m/43aed73131126edb6f1a10ac.png)
心智图(mind map)又名:心智流(mind flow),大脑网络(brain web)概述心智图是思想的图像表述。
一个主题放于图的中间,主要的主题像车轮的辐条一样从中辐射散开来,并且把各分支都联系起来。
图中可用图像符号、线条和箭头、各种文本字体和字号、颜色和幽默成分,并把图描述成多维的轮廓而不是传统的线性图形,或者描述成包含有表格的头脑风暴而不是一页任意的想法。
(注:心智图是注册商标,为Buzan Organization所有,本书经诈可使用)看图者可一眼看到关键的想法以及想法间的联系,接着,可更进一步地看到精确的细节部分。
表达思想的方式和大脑运作方式相匹配,使得理解和记忆更容易。
当要求清晰的思维、学习或记忆时,这个工具很有用。
适用场合见图表5.120。
实施步骤1准备不同颜色的钢笔或不同颜色或粗细的记号笔。
展开一张挂纸或使用干擦板。
2阐明心智图的主题。
用三种颜色在工作面的中心画出无边框的主题图像。
3从中心图沿向外发散方向添加较粗的波形分支,并给每个分支标注一个与中心图像相关联的主题,可能的话给每个分支辅以图像。
4继续从较大分支的末端画较小的分支以显示相关的观点和细节。
在工作区域对这些思想分支进行安排整理,以达到表达清晰、联系紧密、重点突出的效果。
5灵活利用图像、符号、颜色、粗细、书写风格、线条和箭头。
6当完成心智图后,再一次对其进行组织、编辑和改进。
7如果心智图创建于干擦板时,把它移到纸上。
示例图表5.120表明了这个工具的适用场合,图表5.121表明了如何使用,这两个图表都是心智图用于交流信息的示例。
原版的画法是用各种颜色强调重点和表明关系。
例如:“适用场合”心智图的四个主分支分别用不同的颜色,尽管“计划”分支的绿色重复用于“沟通”的“准备”枝节上。
原来的颜色不能在本书中体现出来。
从图表中很快就能看到表示想法的广泛分类的关键词,看图表者自己也就知道从哪里找到他们所想要的额外的细节信息。
而线性图既不能如此容易地得到同样的信息,观点间的关系也不是这样清晰。
十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十种有效的记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9111e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e.png)
十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记忆是人类智慧的基石,是人类学习、沟通、创造的最基本工具。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人们的记忆力会逐渐退化,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而如何有效地提高记忆力,成为了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以下十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可以帮助你提高记忆力,更好地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挑战。
1.借助图像记忆法图像记忆法是一种通过视觉印象来帮助记忆的方法。
将需要记忆的内容转化为图像,可以帮助记忆更加生动形象。
比如,如果想记住某个人名,可以将其头像与一个特殊的记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张独特的头像图像。
这种图像记忆法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提高记忆的效果。
2. 创造联想记忆法联想记忆法是一种通过让记忆与其他事物产生联系的方法。
比如,想记住一段数字,可以将其与某个有意义的内容联系起来,例如生日、电话号码等等。
这种联想方法可以帮助将单独的信息与自己所知道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更有意义的记忆方式。
3. 利用结构记忆法结构记忆法通过将信息组织成一个有组织的结构来帮助记忆。
这种结构可以是层次结构、列表结构、分类结构等等。
通过建立准确、层次化的记忆系统,可以有效地帮助记住更多的信息。
4. 反复练习记忆法通过反复多次地练习,可以让人更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
而这种反复练习记忆法也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通过反复学习、观察和理解所需要记忆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5. 创造多种感官体验尝试使用多种感官体验,如触摸、嗅觉、视觉等等,来帮助记忆。
通过触摸一个物品或闻一种气味,可以让人更好地记住相关的信息。
所以,学习时可以尝试使用多种感官体验来加强记忆效果。
6. 利用心理暗示记忆法心理暗示记忆法是利用心理学和意识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
比如,通过利用调节情绪或意识来创造一种特殊的“状态”,可以帮助时刻准备好接受和记忆新的知识。
7. 技巧性记忆法技巧性记忆法即是利用规则、技巧和技巧来帮助记忆的方法。
如利用“缩写法”、“音相似法”等等。
心智地图、认知地图与城市形态ppt课件
![心智地图、认知地图与城市形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6c3ca9ed630b1c58eeb50e.png)
14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
• 1.地理学和心理学中的认知地图研究 • 地理学者主要从认知地图整体结构、类型、构成要素以及
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关系回答了认知地图是什么。心理学 主要从认知过程、认知地图影响因素和情感调控因素研究 了认知地图形成过程。 • 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存在的显著差异,地理学从空间变形 的视角探讨了两者间的差异,而心理学则更倾向从认知地 图形成的心理机制探索。研究表明,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 存在以下差异:①多数认知地图是不完整的、歪曲的、不 规则的,与现实情境不符;②有些研究者提出认知地图中 距离表现为符号的、拓扑的、影射的空间关系而非几何关 系(Cadwallader,1979;Tversky,1981)。
9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10
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 最先对城市居民认知地图研究的:美国城市规划教授林奇 ,详介了美国三个城市——波士顿、洛杉矶、泽西市市民 的认知地图。
• 采用的方法:画地图草图;口头描述。 • 组成要素:1、路径2、标志3、节点4、区域5、边界 • 特点:1.多维信息的综合再现;2.模糊性与判断性3.个人差
改善科学教学质量的心智地图模型与闪卡说明书
![改善科学教学质量的心智地图模型与闪卡说明书](https://img.taocdn.com/s3/m/298bcb52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9d.png)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cience LearningThrough Mind Mapping Model with FlashcardHerwinta Inggil Rejeki1, Rosti Hidayah2, Lena Cendrawati3, Juwarti41,2,3,4Faculty of Education, Universitas Negeri Semarang, IndonesiaCorresponding email: ***********************Abstrac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achers have not developed creative thinking skills of students in science learning so that the average daily students’ test scores could not achieve the specified passing standard.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appli cation of mind-mapping model with flashcard was applied.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mprove teacher skills, students’activity, and students’ learning result. Classroom action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two cycles. Every cycle consisted of two meetings, with the stages of planning, action,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 . The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were teachers and 33 students of class V(A) SD N Sampangan 01, Semarang.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using tests and non-test.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show that: (1) the average of teacher skills in the first cycle scored 20 with enough category and increased in the second cycle to 28.5 with a very good category; (2) the average of students activity in the first cycle was 16.31 with enough category and increased in the second cycle to 25.42 in good category; (3) students’ learning results in the first cycle achieved mastery of 75.76% and increased in the second cycle to 84.85%.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was that mind-mapping model with flashcard improved the teacher skills, students’ activity, and students’ learning results in science learning to V(A) class SDN Sampangan 01, Semarang.Keywords: flashcard, quality of science learning , mind mapping1. IntroductionThe paradigm shift of teaching becomes the paradigm of learning in the world of education today affecting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Learning paradigm that focuses more on the role of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give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students because students can develop all the potential and creativity. Law Number 20 Year 2003 Article 4 paragraph (4) on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sserts that education is organized by giving exemplary, building willingness, and developing the creativity of learner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 Natural Science (IPA) refers to humanefforts to understand the universe through observations of the right (correct) at the target, using the correct procedure (true), and is described with reasoning (valid) so that the resulted conclusions are correct (truth). The quality of science learning in Indonesia is still considered low . This is shown by the results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conducted by Program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in 2012, published by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The study was attended by 34 OECD member countries and 31 partner countries (including Indonesi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donesia was in the 64th rank out of 65 count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test. The average gained score for science only reached 382. In fact, the average OECD score for science is 501.Researchers then did reflection about the quality of science learning, in this case, in terms of V(A) class students in SDN Sampangan 01 Kota Semarang. The results of reflection indicated that science learning implemented in the VA class has not reached the goal of science learning optimally.It was also supported by the results of science learning evaluation on VA class students in SDN Sampangan 01 Semarang on science lesson of academic year 2013/2014 in the first semesterwhich has not fulfilled the Minimum Exemption Criteria (KKM) of the school that is 60. Based on the data obtained from 33 students, only 13 students (39.40 %) whose average daily test scores were able to fulfill the KKM and the remaining 20 students (60 .60 %), the average daily test score can not reach the determined KKM. Science learning in class VA in SDN Sampangan 01 Semarang require an improvement for learning by applying the model and learning media for science which is effective, creative, innovative, and fun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that includes the skills of teachers, student activities, and learning outcomes. Researchers with in collaboration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cience and Education and Technology 2018 (ISET 2018)implemented science learning with innovative learning models and media to overcome the problems that occur in the classroom of SD SD Sampangan 01 Kota Semarang through the model Mind-Mapping with Flashcard media .Buzan (2005) explains " Mind Map ping it's a creative and effective means of note taking that litterally"maps out" your thoughts ".Mind Map ping is a creative, effective, and literally creative way to "map" our thoughts. DePorter and Hernacki (2013) also explain that the Mind Map ping is able to create a mental connection that helps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remember.Learning media that can support the model of Mind Map ping in the process of learning sains is Flashcard . Excess Flashcard media : (1) easy to carry everywhere because of its size the size of postcard ; (2) practically in making and using it, so when any student can learn well using this medium; (3) easy to remember because this card is very interesting, contains letters or numbers, simple, stimulate the brain longer remember the message on the card; and (4) is very fun to use as a medium of learning, in the form of games (Indriana, 2011). 2. MethodsThis research is a classroom action research consisting of 2 cycles. Each cycle consisted of 2 meetings. The research subjects consisted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Observations for student activity involved 33students in the class of SD Sampangan 01 Kota Semara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research referred to the research model that proposed by Kemmis and Taggart (Arikunto, 2006). Each cycle or cycle of action included planning, action execution , observation, and reflection.The data collection techniques employed test and non-test techniques. The type of data in this research was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Quantitative data in the study was analyzed by using descriptive analysis technique by determining mean or mean, maximum score, and minimum score. While the qualitative data was analyzed by using qual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3. Results and Discussion3.1 Master's SkillsImproving teacher skill in science learning can be seen in table 1 below.Table 1. Improving Master's SkillsNo Teacher Skills IndicatorsScore Cycle I Cycle II1. Carry out preliminary activities using MindMapping model with Flashcard media 2.5 3.5 2. Provides questions about the displayed Flashcard along with theoutline of the material2.53.53. Describes the material using Flashcards and how to create MindMapping3 44 Guiding group formation 2.5 3.55. Guiding students in making Mind Mapping 2.5 3.56. To guide the presentation of the result of group discussion on MindMapping that has been made 2 37. Give appreciation to the best group. 2.5 48. Closes lessons by summarizing material and providing evaluation 2.5 3.5 Number of scores gained 2028.5 Average score 2.50 3.56 Percentage 62.50%89.06% Category Good Very good Information:8 ≤ score <13.5 (Less), 13.5 ≤ score < 20 (Enough),20 ≤ score <26.5 (Good), 26.5 ≤ score ≤ 32 (Very good)Based on Table 1 and Figure 1, the skills of teachers have improved from cycle I to cycle II. In cycle I the score reached 20 with good category, then increased to 28.5 with very goodcategory. It shows that teachers can master the eight basic skills of teaching teachers and also determined success indicator has also been achieved that is at least good with a minimum score of 20. Basic teaching skills ( teaching skills ) is a form of behavior that is fundamental and specific that must be owned by a teacher as initial capital to carry out their learning tasks planned and professional. The eight basicskills of teaching teachers are as follows: (1) skills for opening and closing lessons (2) questioning skills (3) empowering skills (4) skill in performing variations (5) explaining skills ; (6) skills to guide small group discussions; (7) classroom management skills ; and (8) individual learning skills (Sutikno, 2013).3.2. Student ActivityIncreased studentactivity on science learning can be seen in table 2 below.Table 2. Enhancement of Student ActivityNo.Student Activity IndicatorsEarned Scores Cycle I Cycle II1. Follow the preliminary activities using MindMapping model with Flashcard media1.85 3.232. Answer the teacher's question about Flashcard displayed alongwith the outline of the material1.90 3.113. Pay attention to teacher's explanation on how to create MindMapping1.85 3.114 Order moment formation group 1.94 3.115. Create Mind Mapping as instructed by the teacher 2.41 3.566.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he group discussion on Mind Mapping thathas been made1.942.917. Doing questions about Mind Mapping created by other groups 2.08 3.178. Together the teacher formulates the material conclusions and doesthe evaluation2.353.25Average Score Count16.3125.42 Average Score 2.04 3.18 Percentage50.95%79.44% Category Enough Good Information:8 ≤ score <13.5 (Less), 13.5 ≤ score < 20 (Enough),20 ≤ score <26.5 (Good), 26.5 ≤ score ≤ 32 (Very good)In accordance with Table 2, the increase in the observation of student activity first cycle and the first cycle I will be presented in Figure 2 below.Based on Table 2 and Figure 2, student activity has increased from cycle I to cycle II. This increase occurs after using the Mind Mapping model with Flashcard media on science learn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eps of classroom action research. The increase of student activity score score in cycle I only reached 16.31 with percentage 50.95%, so that included enough category. Obtaining score of student activity on implementation of action of cycle II increased reach score 25.42 with percentage 79.44%, so that including good category. Student activity indicators are observ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earning steps of the MindMapping model with Flashcard media that has been adapted to student activity in learning. According to Diedrich ( in Spirituality, 2010 ) student activity in learning includes visual activities, oral activities, listening activities, writing activities, drawing activities, motor activities, mental activities, and emotional activities.3.3.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in science learning can be seen in Table 3 below.Table 3 Improving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rmationEarned Scores Cycle I Cycle II1. Average grade value 64.92 78.332. The highest score 82.50 97,503. The lowest value 37.50 42.504 Number of students completed 25 285.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s notcomplete856. Completion of Classical Learning 75.76% 84.85%In accordance with Table 3 , improvements in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in cycle I and cycle II will be presented in Fig 3 and 4 below.Diagram percentage mastery of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in cycle I showed that students' classical learning completeness equal to 75. 76% with average class reach 64,92. Students complete as many as 25 students and students who do not complete as many as 8 students. The highest score obtained by students is 82.50, while the lowest score obtained by students is 37.50. Diagram percentage mastery of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in cycle II shows that students learning classical completeness of 84.85% with the average class reached 78.33. Students who complete as many as 28 students and students who do not complete as many as 5 students. The highest score obtained by students is 97.50, while the lowest score obtained by students is 42.50.4. ConclusionBased on the results of research that has been held,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applying learning through the Mind-Mapping model with Flashcard media can improve teacher s’ skills, student s’ activities, and student s’ learning outcomes of class V(A) SDN Sampangan 01 Semarang in learning science. 5. ReferenceArikunto, Suharsimi. (2006).Research procedure. Jakarta: Rineka Cipta.Buzan, Tony. (2005). The Ultimate Book of Mind Maps. London: Thorsons. DePorter, Bobbi & Mike Hernacki. (2013). QuantumLearning, trans. AlwiyahAbdurrahman . Bandung: Kaifa Learning. Indriana, Dina. (2011). Variety of Teaching Media Aids . Yogyakarta: DIVA Press. Rohani, Ahmad. (2010). Teaching Management (An Introduction Towards ProfessionalTeachers). Jakarta: Rineka Cipta. Sutikno, M.Sobry. (2013). Learning and Learning Creative Efforts in Achieving Successful Learning. Lombok: Hollistica.。
心智地图、认知地图与城市形态优秀PPT
![心智地图、认知地图与城市形态优秀PPT](https://img.taocdn.com/s3/m/3dde7ccc8762caaedd33d4a4.png)
2020/4/29
2
主观地图不同于客观地图的方面
• 主观地图研究涉及到多门学科。以认知地图为例,它的研 究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心理学、地图学、城市规划
• 主观地图没有严格要求对信息准确无误的表达,它更注重 外部世界在人脑里的主观映像,通过线条、简单图像等符 号形式,创建受主观感官影响到的客观世界
2020/4/29
14
旅游者认知地图研究
• 1.地理学和心理学中的认知地图研究 • 地理学者主要从认知地图整体结构、类型、构成要素以及
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关系回答了认知地图是什么。心理学 主要从认知过程、认知地图影响因素和情感调控因素研究 了认知地图形成过程。
• 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存在的显著差异,地理学从空间变形 的视角探讨了两者间的差异,而心理学则更倾向从认知地 图形成的心理机制探索。研究表明,认知地图与实际地图 存在以下差异:①多数认知地图是不完整的、歪曲的、不 规则的,与现实情境不符;②有些研究者提出认知地图中 距离表现为符号的、拓扑的、影射的空间关系而非几何关 系(Cadwallader,1979;Tversky,1981)。
• (3)概念地图 (concept map,亦称为思维地图mind map),是一种知识 的图形 化表征,是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的图形化表征。该类地图强调 了人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 (4)其他主观地图,如虚拟地图 (virtual map)。虚拟地图是几种地图新 概念之一,它是针对实地图 (real map)概念提出的。
2020/4/29
4
心智地图(mental map)
• 心智地图是利用颜色,形象,以及从一个中心辐射出来的 一个体系中的关键词来表达信息的一种方法,用途极广。
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视界:感悟“动态历程”,构建“心智地图”
![大学物理课程的学习视界:感悟“动态历程”,构建“心智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e1b52985cc22bcd126ff0c6c.png)
物理 与工程
Vo. O No 3 2 1 12 . 0 0
从 根 本 上 说 , 动 态 历 程 ” “ 智 地 图 ” 及 “ 和 心 涉
但 是所有 的 物 理 学 理 论都 是起 源 于思 维 与 观 念 ,
而不 是公 式 . ”物 理 学 的 发 展 是 先 起 源 于 思 维 和
主 要就 是结 合物理 学 史对 物理 学 科 内容 及 其 思想
和 方 法 的 形 成 和 发 展 所 作 的 历 史 考 察 . 开 了 这 离 样 的“ 态过 程” 面对 教材 中的物 理 公式 和定 理 , 动 , 学 生 会 逐 渐 感 到 越 学 越 乏 味 , 满 着 抽 象 感 和 神 充
大学 物理 学 习 过程 是 毫 无 生气 的 , 能 激 发 学 生 不
的创 造性 和批 判 性的理 念 , 生 由此 获 得 的 充 其 学 量只 能是 一种 “ 冷藏 的知 识” .
对 大学 物 理课 程 而 言 , 谓 构 建 “ 智 地 图 ” 所 心
指 的就 是对 物理 学科 体系 结 构各 部 分之 间 的 内容 在论 证逻 辑 上和物 理 思想 上互 相 关联 所 作 的 思维
构 ” 物理 学 家玻尔 曾经 针对 在 物 理学 习过 程 中 的 . 这种 状况 , 出过 “ 要 掉 人 数 学 丛 林 ” 发 不 以致 “ 迷 路” 的警告 . 天 这样 的 警 告仍 然 值 得 我们 深 思. 今 如果 大学 物 理 学 习 过 程 与 学 生 的思 考 过 程无 关 , 那么 , 习物 理 学 不 仅 不 可 能 使 学 生 在 思 维 能 力 学
的“ 态历 程” 后者 是大 学物理 课程 学 习视界 的“ 动 , 心智 地 图” 本 文 以热 学 为例 , . 以提 出
心智地图法优势与不足
![心智地图法优势与不足](https://img.taocdn.com/s3/m/0223d31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a1.png)
心智地图法优势与不足
心智图法(Mind mapping)又称为思维导图,是一项流行的全脑式学习方法,它能够将各种点子、想法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性以图像视觉的景象呈现。
它能够将一些核心概念、事物与另一些概念、事物形象地概念组织起来,输入我们脑内的记忆树图。
它允许我们对复杂的概念、信息、数据进行组织加工,以更形象、易懂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优点
1、简单。
易用。
2、关联。
每一思想主意都可能有联系。
3、可视化。
容易记忆。
4、线状辐射。
允许从各个角度展开工作。
5、提纲挈领。
帮助我们立足全局把握问题之间的联系。
缺点
思维导图表面上看是一张放射性的大网,但是如果把枝叶都垂下来,就会发现这只不过是一个树形结构。
而现实中的系统绝不会都只是树形结构这么简单,系统的结构是非常多样的,并且有的复杂系统很可能是多种基本结构的组合,会非常复杂。
所以,如果凡事都用思维导图,那么我们其实是曲解和简化了原本的系统。
图形与几何思维导图
![图形与几何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0881ef7dda38376bae1fae97.png)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很有效,是一种实用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
思维导图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它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的图解方式。
几何:几何,就是研究空间结构及性质的一门学科。
它是数学中最基本的研究内容之一,与分析、代数等等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并且关系极为密切。
几何学发展历史悠长,内容丰富。
它和代数、分析、数论等等关系极其密切。
几何思想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一类思想。
暂时的数学各分支发展都有几何化趋向,即用几何观点及思想方法去探讨各数学理论。
常见定理有勾股定理,欧拉定理,斯图尔特定理等。
思维导图是一种体系化的逻辑思维方法,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科学利用思维导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析思维、发散思维以及整理思维。
特别在数学的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通过对图形与集合的证明、推演,并将这些结论综合整理到思维导图中去,可以让学生沿着极强的逻辑线索来理解掌握这些难点数学知识。
数学中对于一些证明步骤较多的题目,只要求学生能逻辑正确、简单说理即可,不要求学生步骤非常准确,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训练才可达到较好的书面步骤。
同时对于正方体的展开图要牢记11种形式,对于对面、邻面进行一定程度的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两类能力,其一是空间想象能力,其二是用数学语言说理能力;数学思想有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等。
心智地图、认知地图与城市形态
![心智地图、认知地图与城市形态](https://img.taocdn.com/s3/m/df2411c7770bf78a65295439.png)
3.旅游者认知地图的形成过程研究
旅游者环境学习经历两阶段:第一阶段是环境学习评价, 一些开始学到的标志物由于无助于探路而被遗忘。第二阶 段是区域知识积累,此阶段道路和区域要素占主体,旅游 者通过了解不同区域的观赏特征和设施服务类型,形成了 旅游地区域知识。他提出旅游者认知地图存在由空间型 (标志物和区域特征突出)向道路型(道路特征突出) 发展 的 趋势。
(3)概念地图 (concept map,亦称为思维地图mind map),是一种 知识的图形 化表征,是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的图形化表征。该类地图 强调了人的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和结果。
(4)其他主观地图,如虚拟地图 (virtual map)。虚拟地图是几种地图 新概念之一,它是针对实地图 (real map)概念提出的。
2010.5.19
心智地图(mental map) 心智图是存在心智中的空间意象和环境特征 ,是由各种生活体验、感受及长期累积的经验,包括:从地图阅读中获 取信息、个人的实际经验,也包括图片、传说等。这些意象是我们在 找路、解决问题时的决策依据,影响我们的行为。
曾经感知过的事物在记忆中重现的形象称为“意象”或“表象”( image),具体空间环境的意象称之为认知地图(cognitive map)
依据主观地图的制图目的和使用领域,主观地图可分为:
关于概念地图!
![关于概念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e0ff2b5ca6c30c2258019e45.png)
关于概念地图!一、概念地图的定义、构成与特征所谓概念地图(concept map)是指学习者对特定主题建构的知识结构的一种视觉化表征,概念地图也叫“心智/思维地图“(mind map)/“心智/思维工具“(mind tool)。
换言之,概念地图是语义网络的可视化表示方法,是人们将某一领域内的知识元素按其内在关联建立起来的一种可视化语义网络。
概念地图以视觉化的形式阐明了在知识领域里学习者是怎样使概念之间产生关联的,并且揭示了知识结构的细节变化。
概念地图的构成主要包括节点、连线、连接词。
节点表示概念,用几何图形、图案等符号来表示。
连接各节点的连线表示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某种关系,连线可以是单向的、双向的或非方向的。
连接词即连线上的文字,是节点之间关系的文字描述。
概念和连线通过节点和连接词按顺序形成简单的命题。
概念地图的首要特征是用层级结构的方式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
在概念地图中,概念是用层级结构的方式来呈现的。
其中,最广泛、最一般的概念置于地图的上端,次一般和更具体的概念按等级排在下面。
特殊知识领域的层级结构根据知识应用或思考的情景而定。
概念地图的另一个特征是交叉连接。
交叉连接用于表示概念地图中概念之间的关系(命题)。
交叉连接表明了呈现在地图上的某些领域知识是怎样相联系的。
二、概念地图的理论基础(一)有意义的学习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D.Ausubel)认为,教学就是帮助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所谓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建立起非人为的和本质性的联系,即非任意的、非字面的联系。
奥苏贝尔极力强调,学习者必须自己发现知识的意义,并将之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加以统合、融会贯通,这才是有意义学习。
为了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产生,奥苏贝尔强调在教学中应积极运用以下两个组织原则:其一,应用先行组织者/前导构架,即对所要学习的高度抽象与概括化的教材,作简要的提示。
其二,统合/综合贯通。
《心智图法漫画》课件
![《心智图法漫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69e27f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d.png)
产品设计案例
总结词
创新思维、用户需求、优化方案
详细描述
在产品设计案例中,心智图法有助于激发创新思维,挖掘用户需求,优化设计方案。通过绘制心智图 ,设计师可以将灵感、创意和用户需求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并在不断的迭代中优 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
个人学习计划案例
总结词
漫画的主要角色和特点
主要角色
小林(主角),一个好奇心强、乐于 助人的中学生;心智图法老师,一位 富有智慧和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其他 同学和家长等。
特点
每个角色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通 过他们的互动和故事情节,生动地展 示了心智图法的应用和价值。
漫画的画风和艺术风格
画风
漫画采用了简洁明快的线条和色彩,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觉。角色设计注重 细节和表情刻画,使得每个角色都栩栩如生。
跨学科研究的深入发展。
心智图法的未来展望
普及化发展
随着人们对心智图法认识的不断 提高,其应用将逐渐普及化,成 为人们日常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
缺的工具。
定制化服务
未来心智图法将更加注重用户需求 和个性化差异,提供更加定制化的 服务和支持,满足不同用户的特殊 需求。
持续创新
心智图法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创 新,不断完善其理论体系和应用模 式,为用户带来更多惊喜和收获。
思考和需求。
03
CATALOGUE
心智图法的实践案例
企业战略规划案例
总结词
明确目标、整合资源、规划实施
详细描述
企业战略规划案例中,心智图法可以帮助企业明确战略目标,整合内部资源,制定实施计划,以及评估战略效果 。通过心智图的绘制,企业可以将战略规划分解为具体的任务和行动计划,确保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提高战 略实施效率。
Mind Mapping
![Mind Mapping](https://img.taocdn.com/s3/m/d7e3aa22dd36a32d7375815a.png)
3
如何做脑图 (一)托尼.巴赞的脑图规则 1.首先在纸的中心画一个彩图,这个彩图往往胜过千言万语,明确主题, 并且刺激创意性思维,同时会强化记忆。 2.多用图画 在脑图Mind Mapping的训练课程中,Tony Buzan提供了一个非常实用 有效的记忆方法,共有12项原则,提供记忆时运用。
4
1. Sensuality Synaesthesia 把要记忆的事物伴随着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让您充分感受到那 “东西”活生生地出现在您的脑海。 2. Movement 动作;才有生命力,也容易引起大脑的兴趣趣。 3. Association 联想;依据事物的关联性联结在一起,循着蛛丝马迹的线索不但容易记忆,且 数量惊人 4. Sexuality 性感;大自然生命的延续靠的就是这个,,以健康的心态,将它与事物联接在 一起,有助引起兴趣,记忆当然深刻。 5. Humor 幽默有助於心情的放松,许多脑力潜能开发的书籍都强调脑波在α波时学习最 有效率。经松幽默时,脑波很容易进入α波状态。 6. Imagination 图像化;多年不见的朋友,您或许已忘了他的名字,但长像特点您八成都还记 得。因此,将事物图像化能让您保有长期的记忆。
6
7
Thank You!
8
2
脑图的分类 脑图有两种:联想脑图与分类分层脑图 1.联想脑图,用来做事物联想的记忆图用树状结构和图像再辅以颜色、符号、 类型和关联来画脑图。联想脑图与分类分层的脑图不同,它是用来做思考联想用 的。所以它的好处是 1 1)建立联想中心主题,使思考不致离题。 2)帮助大脑做联想,并记录下来。 3)帮助思考和决策。 2.分类分层脑图,用来把知识分门别类的脑图,可以把事物做成分门别类的记 录。分门别类有什么好处呢? 1)代替传统的笔记方式(如代替上课笔记) 2)在大脑中建立整体架构。 3)分类可帮助记忆和学习 (分类记忆法)。
学生应用心智图(2)——笔记高手
![学生应用心智图(2)——笔记高手](https://img.taocdn.com/s3/m/ebd93828de80d4d8d15a4fb6.png)
学生应用心智图(2)——笔记高手如何做心智图笔记笔记的重要性做比较可以帮我们把重点从一堆内容中抓出来,让我们对所学的内容更容易掌握。
在做笔记的过程中,我们会不自觉地再思考一遍,所以可以把原本以为已经懂了,但实际上却还不懂的部分重新复习一次。
做笔记除了可以增加我们对内容的理解和熟悉,对记忆也很有帮助。
关于笔记方面的问题,学生一般存在以下几种情况:上课不抄笔记;拼命抄笔记,却没时间思考;应对自如,用心智图做笔记我想在没有学心智图之前,学生当中普遍存在以上两种情况.上课不抄笔记,完全凭记忆,当时感觉还能记住一些内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内容就会遗忘,学习效果自然不好;拼命抄笔记,显得囫囵吞枣,老师的讲解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只是慌乱地记写了一些文字,等到课后也没有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自己不懂的地方,这样的学习效果也非常差.心智图笔记VS线性笔记心智图笔记线性笔记放射性的结构,可以方便我们做笔记时,随时在适当的地方增加内容.(不管老师在讲课时思维怎么跳跃,我们都可以有办法记下来.)看起来很整齐,但是不容易临时增加重点内容,很可能因为硬要加上一些内容而使版面变得很乱,甚至因为不想让版面变得杂乱,而没有将重点记下来。
(我们的大脑遇到这样的情况,常常就会产生”算了”的想法,很多重点或想法常常就这样错过了。
用关键词记录重点,容易阅读,较不容易造成眼睛的负担。
加上运用图像与色彩突显重点,让我们很快可以找到关键重点,又可以加深记忆。
一整句纯文字叙述,较不容易突显重点,也比较容易造成眼睛阅读的负担。
照着课本死记硬背,无聊又痛苦。
心智图富有逻辑架构,可以让我们很快找到前后因果或顺序逻辑。
线性文字不容易看出前后关系。
充分发挥想象力,尽情使用色彩、图画,用游戏的方式来快乐学习,增加创造力.被限制在既有的框框里,只是死读书。
在团体学习时,可以快速分享重点内容,整合同伴所提供的资料与想法。
资料搜集整理时,也很快速、容易地把大家阅读书记后所做的迷你心智图总结为完整的心智总图了。
各种图(流程图,思维导图,UML,拓扑图,ER图)简介概要
![各种图(流程图,思维导图,UML,拓扑图,ER图)简介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a6db39f9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e.png)
各种图(流程图,思维导图,UML,拓扑图,ER图)简介流程图1.定义:流程图是对过程、算法、流程的一种图像表示,在技术设计、交流及商业简报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2.案例3.计算机语言只是一种工具。
光学习语言的规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学会针对各种类型的问题,拟定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步骤即算法。
有了正确而有效的算法,可以利用任何一种计算机高级语言编写程序,使计算机进行工作。
因此,设计算法是程序设计的核心。
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例如,求1+2+3+…+100,可以先进行1+2,再加3,再加4,一直加到100,也可采取100+(1+99)+(2+98)+…+(49+51)+50=100+50+49×100=5050。
还可以有其它的方法。
当然,方法有优劣之分。
有的方法只需进行很少的步骤,而有些方法则需要较多的步骤。
一般说,希望采用方法简单,运算步骤少的方法。
因此,为了有效地进行解题,不仅需要保证算法正确,还要考虑算法的质量,选择合适的算法。
一个计算问题的解决过程通常包含下面几步:a.确立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最后应达到的要求。
必须保证在任务一开始就对它有详细而确切的了解,避免模棱两可和含混不清之处。
b.分析问题构造模型。
在得到一个基本的物理模型后,用数学语言描述它,例如列出解题的数学公式或联立方程式,即建立数学模型。
c.选择计算方法。
如定积分求值问题,可以用矩形法、梯形法或辛普生法等不同的方法。
因此用计算机解题应当先确定用哪一种方法来计算。
专门有一门学科“计算方法”,就是研究用什么方法最有效、最近似地实现各种数值计算的,换句话说,计算方法是研究数值计算的近似方法的。
d.确定算法和画流程图。
在编写程序之前,应当整理好思路,设想好一步一步怎样运算或处理,即为“算法”。
把它用框图画出来,用一个框表示要完成的一个或几个步骤,它表示工作的流程,称为流程图。
它能使人们思路清楚,减少编写程序中的错误。
思维导图的介绍和意义
![思维导图的介绍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a99f4d7d5bbfd0a79567376.png)
简述: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利于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
思维导图已经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大量的500强企业。
思维导图的创始人是东尼·巴赞。
中国应用思维导图大约有20多年时间。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详述: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思维导图因此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放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
我们知道放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不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码、香气、食物、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呈现出放射性立体结构,而这些关节的连结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思维导图、灵感触发图、概念地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以及一种利用图像式思考辅助工具。
思维导图对单元专题作业的意义
![思维导图对单元专题作业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2ee085c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50.png)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树状图、树枝图或思维地图等,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思维导图的作用和意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思维导图的作用与意义有逻辑、有条理的展开工作:其实,当你把自己想的内容都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一目了然,哪些内容应该放在哪,应该写些什么,有条理有逻辑,非常清晰。
无形提升总结概括要点的能力:思维导图就是把整个文章的内容都精简概括出来了,且提炼的都是文章的要点,这无形中也是在提升我们概括总结的能力。
写文章:这个是我用的最多的,文章前面也有提到。
我一般会在写文章之前列一个思维导图,架起文章的结构,然后每一个部分相应的填充内容,整理好思绪,再按照导图的内容展开来写,这个方法对我来说很有效率,所以现在基本离不开了,大家也可以去尝试下。
这是我之前写的一篇关于与文案写作的文章导图:竞争对手分析:这个应该很多人用过。
用思维导图整理出来的竞争对手分析,对手有什么优缺点真的非常一目了然,比起以前的报告调查什么的,真的要简单多了。
写方案,写总结:方案和总结最重要的还是逻辑和内容,一般报告和总结都是先总后分,要让别人想继续看你的方案和总结,开头的的概括就很重要了。
而且思维导图里面还可以插入图片,实现图文并茂,非常方便。
思维导图的作用【作用】随着人们对思维导图的认识和掌握,思维导图可以应用于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写作、沟通、演讲、管理、会议等,运用思维导图带来的学习能力和清晰的思维方式会改善人的诸多行为表现:(1)、成倍提高您的学习速度和效率,更快地学习新知识与复习整合旧知识。
(2)、激发您的联想与创意,将各种零散的智慧、资源等融会贯通成为一个系统。
(3)、让您形成系统的学习和思维的习惯,并使您将能够达到众多您想达到的目标,包括:快速的记笔记,顺利通过考试,轻松的表达沟通、演讲、写作、管理等等!(4)、让您具有超人的学习能力,向您喜欢的优秀人物学习,并超越您的偶像和对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智地图
——军师胡
定位,主要阐述如何把你的与众不同定义到顾客的心智中。
为了进入心智,信息需要简单;为了让心智接收,信息需要基于常识。
在简单和常识的基础上,成为某个“第一”,是被心智储存的最有效的办法。
那么心智又是如何储存这些信息的呢?心智地图是如何绘制的呢?
我们常常用“格子”、“梯子”等比喻来说明品牌在心智中的储存位置。
对于需要定位的品牌,我们能否量化它的具体位置在哪里,好比超市的储物柜一样,一一对应起来呢?
我现在正在用一台笔记本电脑打字。
这个品类及其周边品类和品牌在我心智中的储存情况如下:
个人电脑
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
(戴尔、HP、苹果)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台式、笔记本、平板电脑三个品类,其向上的母品类同为个人电脑,三个品类之间是平行关系,但在心智、市场和时间上,是从左到右先后出现的。
而且三个品类的间距(箭头长度),台式到笔记本要大于笔记本到平板。
这表示,台式和笔记本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要大于笔记本与平板之间的差异性。
每个品类,都是一个储物柜,不过里面只能放下有限的几个品牌(括号里面),而且每个品牌之间,也有差异。
要给品牌进行定位或重新定位,第一个问题是:我的竞争对手是谁?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认为第一步可以画出上面的心智地图来进行分析。
当心智地图清晰之后,第二步则是,我应该把我的品牌归入哪一类?因为这将直接决定我的对手到底是谁。
这种选择,主要有两种方向。
第一,归入已有品类,但区别于该品类其他品牌;第二,开创新品类,区别于之前的品类。
比如和其正凉茶,它选择了归入凉茶品类,而老翁凉草茶,选择了叫一个凉草茶的品类名试图开创新品类。
至于是否选对了,这里先不谈。
选择归入原品类与同品类其他品牌竞争,在《与众不同》当中有很多的阐述。
那么我们这里主要说说在心智当中开创新品类。
如果我要区别于其他品类,那么我在“心智地图”上的精确位置,方向和距离,如何标出来?我们将讨论上下左右4个方向,以及近远2种距离。
1、向右。
向右常常是创造一种新品类,相比对手品类的进入时间要晚,但处于同一水平线(非子母品类)。
例:七喜。
七喜曾经开创过“非可乐”品类。
这种划分,把两乐放在了一个品类,而“非可乐”的饮料放了其对手品类的右边。
但是,由于它是通过对立开创的新品类,两个品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顾客如果想到“非可乐”,自然就已经冒出“可乐”这个品类概念了,因此这种情况我们说它俩之间的品类间距近。
例:王老吉。
王老吉开创了罐装凉茶品类。
其对手品类是汽水。
但是这种对手的性质,与上面七喜有着本质的区别。
因为顾客并不会想到凉茶自然就想到汽水,甚至汽水都不一定把凉茶当成对手。
这种情况我们说它俩之间的品类间距远。
这就好比发动了侧翼战,但是离对手的主力部队很远,对手一开始并没有感觉到有威胁。
向右开创新品类,不代表选择的竞争对手就是之前的原品类。
例:七喜。
七喜的“非可乐”品类,当它提出这个品类概念时,自动把两乐归为一个品类,“非可乐”的其他汽水归为另一个品类。
由于当时七喜并不强,它不是打进攻战,而是打侧翼战,它的目的并不是要向“两乐”开战,而是让自己成为“两乐”之外的第一选择。
因此它实际的竞争对手是“非可乐”品类内部。
但当它已经占据“非可乐”的领导地位,条件成熟时,它就可以选择打进攻战了。
例:五谷道场。
五谷道场提出的“非油炸”品类,与“非可乐”有本质区别。
区别在于,它把所有现有方便面,全部归入“油炸”品类,而“非油炸”品类只有自己一家。
并且这种品类的提法,无疑是挑起进攻战。
因此,将遭到其他对手的强烈反扑,而自己这方没有援军。
2、向左。
向左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同过渡的品类。
例:笔者曾在一线城市看到中小学家教这个行业,从大学生家教这个品类1,已发展到了教师一对一辅导这个品类2。
于是,笔者在二线城市操作时,推出了一个介于1和2之间的品类“准教师”,目的是过渡到品类2。
向左的第二种情况,融合。
举例分析:啤儿茶爽、牵手果蔬汁、银鹭花生牛奶、平板笔记本二合一。
啤儿茶爽是啤酒加茶的融合产品。
啤酒与茶的品类间距远。
该融合不成功。
果蔬汁是果汁加蔬菜汁的融合。
但蔬菜汁这个概念,目前心智中并没有这个品类。
该融合不成功。
花生牛奶不是融合产品。
该品类顾客一定会与之同牛奶类比,而绝不会去与花生类比。
平板笔记本二合一是融合产品。
但它与汽车加飞机不同。
两者品类间距近。
它继承了两个品类的属性,而且提供了便利性。
不过,当目前平板电脑还很热销的情况下,笔者认为该融合品类暂时不会很走俏。
等到各大公司集中来推该品类时,在顾客这的阻力,要远远小于汽车加飞机这种融合。
3、向上。
向上不是融合,因为它使用的是顾客已有的认知。
如销售改为营销,国美电器去掉电器二字。
向上,一般跟商业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变迁有关,而且往往是大佬们的游戏。
至于是否该向上,以及向上的时机,比较复杂,这里不探讨。
但原品类间距,同样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变量。
4、向下。
向下是游击队们最喜欢的一个方向了。
如战略定位咨询,细分成专注于食品行业的、电商的、女性市场的、小企业的、珠三角地区的。
而这些划分,都是显而易见的。
向上与向下的品类位移,应当以当前心智主流为基准线,上下移动一层不超过两层,这样心智较好接受。
向下的细分品类,往往是被上层品类所包含的关系。
如战略定位咨询,本身包含了电商行业的战略定位咨询。
这里面需要注意品类与品牌的关系。
例:XX毛肚火锅与XX鹅肠火锅。
这两者是火锅品类下的两个细分品类,并且两者并无明显的优劣与排斥关系。
如果两者是竞争对手,那么就得向上一层,放在同属火锅品类里面,看谁的品牌优势更大。
我们再来探讨3条新创品类法则,进一步阐述。
1、名字法则。
在心智中,同样的品类名,会被认为是属于一个品类,不同的品类名,会有机会被认为是新品类。
例,王老吉凉茶,加多宝凉茶,和其正凉茶,因为品类名都叫凉茶,在心智中被
认为属同一品类。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它们同属可乐品类,只是彼此占据的位置不同。
例:老翁凉草茶,品类名:凉草茶。
由于品类名不同于凉茶,心智在第一时间会认为凉草茶属于不同品类。
那么参照前文所述,它属于向右、品类间距近。
接下来心智必然比较其区别到底在哪里,凉草茶有何比凉茶更优的地方?遗憾的是,商家并未做出任何回答。
这样,心智自己的答案是:哦,就是一样的,搞个噱头而已。
这样,在心智中开创新品类宣告失败。
那么,开创新品类,失败与成功,商家有何好处?如果开创新品类成功,此时凉草茶在心智格子中已经被储存,其层级与凉茶层级并列。
心智在做出选择时,会问是选择凉茶还是选择凉草茶;而如果不成功的话,心智直接选择凉茶,但老翁却在凉茶的心智梯子上排不上号。
对于老翁来说,这是天壤之别。
2、数量法则。
要被心智界定为“类”,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之一:1、我方同类数量为2以上;2;对方同类数量为2以上。
例如:可口和百事,心智中认为它们是为一个品类。
品类名可乐,相同,而且两者数量都为1,属同“类”。
但七喜的“非可乐”定位,却把可口和百事归为可乐“类”,数量为2,而“非可乐”数量不少,但第一受益者是七喜。
再谈之前的老翁凉草茶。
有不同品类名,对方凉茶品类数量为2以上,本方凉草茶品类数量为1,但由于未能解释其区别,心智不认为属于不同品类。
此时设想,如果有另外几个牌子加入竞争,XX凉草茶,心智则会有新的认识。
这几个都叫凉草茶,说明其可能真的有区别。
如果再配合传播到底凉茶与凉草茶有何区别,则新品类可算成立。
3、立场法则。
要么强调新品类,要么强调老品类里品牌的不同。
不能既创新品类,又去沾老品类的光。
如果这边又想站一站,那边又想靠一靠,心智将不知把它归为哪一类,在心智中引起混乱。
如强调自己是第三,与前两名属于同一阵营,又强调自己与前两个不同想开创新品类,那么就会造成认知混乱。
开创新品类,不是个容易的活。
最好选择那种市场中有,心智中无的品类。
如果企业实力够强,可以选择与原品类近距离侧翼战,但你得事先准备好抵抗原品类的群殴,以及后来者的紧逼。
如果实力不够,最好选择远距离侧翼战。
如果实力很弱,那还是打游击吧。
再论老翁凉草茶
前面已经阐述老翁凉草茶试图在凉茶品类右侧近距离开创新品类,但阐述自身不清晰,并且没有其他竞争队友的加入,目前为止开创新品类不成功。
如果老翁选择向下开创新品类,也许情况是否会稍微好一点。
老翁实际上是加了薄荷味的凉茶,口感其实个人感觉比一般凉茶更好,而且薄荷味与凉的认知是一致的。
那么,把老翁凉草茶,改为老翁(品牌)XX(如薄荷)凉茶(母品类),既可以继承凉茶的认知,同时宣传XX的独特性,情况应该会比现在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