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建设探索
农村小学科学学科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
农村小学科学学科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发布时间:2022-11-29T01:51:57.33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2年第15期作者:丁建军刘欣南[导读]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科学教育愈显必要。
乡村振兴,关键是科技的振兴。
实施好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种植科学基因,对于培育科学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丁建军刘欣南株洲市攸县皇图岭镇中心小学摘要: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启动的背景下,农村学校科学教育愈显必要。
乡村振兴,关键是科技的振兴。
实施好科学课程,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种植科学基因,对于培育科学人才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学科;农村小学;课程探索;引言:我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在我校所推行的素质教育中,科学教育占有重要的一席。
学校现有8位科学教师,虽然均为兼职,但其中有学科骨干,有市科学学科带头人,经多年来的培养、发展,是一支比较有活力的梯形队伍。
我们一直致力于完善科学教学条件,仪器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等大体上已跟进装备。
2015年,在全县小学率先举办“科技节”,延续至今。
一年一度的科技节系列活动,都是一场盛宴,让全体师生普遍认识到科学教育的非凡意义。
学生“爱科学、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
在历届县市级科技节和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中,我校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基于此,我们将科学学科特色的打造定位,为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目标之一。
我们追求的是,通过三五年的努力,将科学学科建设成为学校的一张品牌。
一、构建“自主探究”科学课堂教学模式我校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四主五步”。
“四主”,即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五步”,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巩固提升,拓展延伸,而科学课的重点在于“自主探究”。
下面从两个课例来说明我们以“自主探究”为主的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课例一:刘建华老师执教的科学课《周围的空气》——将课本第二个吹气球的活动作为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情景导入,把一个瓶子设计为两类“一类有洞,一类没有洞”,让学生带着所历经过的“吹气球”游戏进入学习,唤起探究动机。
校本课程建设:问题与分析
校本课程建设:问题与分析校本课程建设是指学校在教育教学中,结合自身的特色与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学校的发展目标,设计开发的本地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当前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我们来进行分析。
一、课程理念不够先进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时,一些学校的课程理念不够先进,注重传统的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校应当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将其融入到校本课程建设中,使之成为课程建设的主导理念。
二、课程内容不够贴近学生生活一些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时,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性。
这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不足。
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将课程内容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加课程的吸引力。
三、教师参与度不够高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一些学校教师的参与度不够高,仅仅是按部就班地执行领导安排的课程任务,缺乏自主设计和创新。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主体,应当提高其参与度,通过集体讨论、课程设计等方式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建设,使其具有更大的参与性和创造性。
四、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对课程质量的评价方式不够科学,主要以考试成绩和学术水平为评判标准,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
应当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课程质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五、资源支持不够到位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一些学校存在资源支持不够到位的问题,如教材、教学设备、师资等资源的不足。
学校应当加强各方面资源的建设和支持,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
六、课程管理不够科学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一些学校的课程管理不够科学,存在课程安排混乱、教学进度不合理等问题。
学校应当建立科学的课程管理体系,加强课程设计、教学安排等工作,保证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
一、加强课程理念的研究和建设学校应当深入研究和探讨课程理念,注重素质教育的内涵,将其贯穿于校本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使课程建设更加贴近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小学课程校本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以苍南县第一实验小学为例
“ 三级课 程管理 ” 政策把 课程分 为 国家课 程、 地 方课 程 、 校 本课程 , 这种 课程 体 系仅仅 依据课程制定 实 施 的主体 作 为划分 逻 辑 , 而
终 目的。二 是 课程 建设 无 系 统性 , 要 么塞 进 去一两个 门类 的全校统一 的“ 特色课 ” 充 当校
、
课程建设 的指 向性——学 校本位 , 还
是学生本位
校本课程建设必须基 于学校 办学现实状
况, 充分、 有 效地利 用 学校课 程 资源 , 这 点毋
.
1 l ◆ l | 盛_
不是操作意 义上 的概 念 , 所 以在 对 学校 课程
想象来 自圆其说 。同时我们 还要把有 限 的教 育和管理资源尽可能地 向那 个虚拟 的教育情
境倾 斜 , 对 学 校 教 育 其 他 需 要 均 衡 施 力 的
校教育要剥去尘土 , 还原教育 的真实 面 目, 为
孩子提供最 基本 的教 育保 障 , 关 注普 世价 值
下 的学生普遍发展 。其实这 也是希望 指 向教 育本原并给课 程建设 以无 限空间。 二、 课程建设的 系统性—— 门类 开发 , 还
是体 系建构
当我们试 图呈现一个校本化 的育人 目标体 系 时, 就容易出现集体失语现 象 , 所 以很 多聪 明 的校长会借 助一个 显性 的载体 , 从“ 点” 切入
基于对课 程 、 校 本课 程 的认 识 和学 校课
程建设现状 的分 析 , 我们 以苍 南县 第一 实 验 小学为例 , 就 学校 课 程校 本化 建设 的一 些 问 题进行 了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 。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的课程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农村小学是培养农村儿童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的重要阵地,课程建设是农村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一、农村特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1、农村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情感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农村小学生生活在农村环境中,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城市小学生有很大差异。
他们的情感发展、认知水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城市小学生也有所不同。
农村小学的课程建设需要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他们成长的特色课程。
2、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农村小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知识结构不够完善、语言表达能力差等。
通过农村特色课程的建设,可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3、增强农村小学的办学实力农村小学要在教育教学上获得更大的发展,就必须加强校本课程的建设。
只有建设好校本课程,才能真正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增强学校的竞争力。
1、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农村小学生与农村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校本课程建设的内容应该包括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比如田园诗鉴赏、田园美术等,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农村的风土人情。
2、关注农村教育热点的课程农村小学要关注农村教育的热点问题,比如农村扶贫、农村环保等问题,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培养实用技能的课程农村小学生大多是农民子女,未来的就业方向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
校本课程建设还应该包括培养学生实用技能的课程,比如农业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以便为学生的未来就业打下基础。
4、人文素质教育的课程在农村特色课程建设中,更应该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通过开设农村文学、农村地理、乡村美德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懂得感恩、乐于助人,走上热爱农村、回报农村的道路。
1、建立师资支持体系农村小学要开展校本课程建设,首先要建立师资支持体系。
校本课程建设:问题与分析
校本课程建设:问题与分析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校本课程建设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需求,结合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趋势,设计和开展适合学校需要的课程。
它体现了教育教学的本土化特色,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校本课程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
一、问题:资源不足在开展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许多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源不足。
这里的资源包括教育教学人员、资金、教材、设施设备等。
教育教学人员是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同时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创新教学的能力。
但是目前教育教学人员整体水平相对较低,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这将对校本课程建设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开展校本课程建设还需要资金的支持,包括教学用具、教育科技设施、实验设备、教学环境等方面的支持,但是由于财政的有限,学校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了校本课程建设的开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
校本课程建设还需要教材和设施设备的支持,但是由于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满足不了教师的实际需求,设施设备的安排也不够充分,导致了校本课程建设难以得到有效的推进。
二、问题:理论研究不足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
校本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学科的理论支持,但是目前校本课程建设相关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理论支持不够充分,这将对校本课程建设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当前的校本课程建设理论研究还停留在宏观层面,对于学科知识的整合、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的理论研究还相对较少,这将对校本课程建设的具体实践产生制约作用。
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水平整体较低,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不广,导致校本课程建设缺乏理论支持,这将对校本课程建设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术界和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不够密切,学术研究成果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的程度不够高,这将对校本课程建设的开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实施研究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校本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本文将从学校校本课程的定义、设计原则、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校本课程的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依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结合学科和学生需求,开展的有特色、对学生有实际意义的课程。
其目的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校本课程的设计原则1.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才能和学习水平进行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2.问题导向: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调研、分析、解决等环节,帮助学生主动学习。
3.跨学科整合: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的能力。
4.连接学生生活: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联系,增加学习的情感共鸣和认同感。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1.需求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学生讨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兴趣,为校本课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2.课程设计: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学科要求,结合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制定校本课程的大纲和教学计划。
3.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校本课程的理解和应用水平。
4.教学实施:根据设计的课程计划,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反馈。
5.评价与调整: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品、学生成绩等方式对校本课程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四、校本课程的效果评价1.学业成绩提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果。
2.学生发展全面:校本课程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人文素养等,加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学校特色突出:校本课程是学校的特色之一,能够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特点,提升学校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4.社会认可度高:校本课程的实施能够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和赞扬。
校本课程建设探微
校本课程建设探微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校本课程建设既是目的,更是手段;既是结果,更是过程;既是意识,更是能力。
为此,我们在新课改实践、探索校本课程建设上,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挖掘校本资源,通过全校广大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在校本课程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已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我校特点的“校本课程建设”体系。
一、注重调查研究,努力丰富校本课程建设内涵我校地处嘉定、普陀、长宁三区交界的真新街道祁连山路口,为人口导入区新建制学校。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学校学生总数的75%,其蕴涵的社会、家庭教育等问题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为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们从学情出发,深入社区和家庭,开展调查研究,最终确立了《“真新娃娃中国行”民族精神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确立了以“民间游戏、民间艺术、人物风采、旅游景点、地方经济发展”为主的五大板块。
并根据年级特点组织探究、开设校本课程。
如今,我们已开发了《游戏千千结》《人物风采录》《真新娃娃学唱越剧》及《真新娃娃中国行》四本校本教材。
二、注重课程领导,努力营造校本课程建设氛围1.成立课程领导小组为确保校本课程建设扎实、有效地开展,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教导处、德育室、科研室和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组成的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任务到人,厘清职责,逐层落实。
2.开展校本课程培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主体是教师,教师是校本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实施者,教师的态度和能力直接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成败。
通过理论学习来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明确校本课程建设的意义,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和特点;通过经验交流来定期召开校本课程开发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校本课程建设意识。
3.强化校本课程管理校本课程开发要适应新形势,取得新成效,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
我校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不断健全和完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强化校本课程管理,已做到制度上保证、组织上到位的管理体系。
三、注重建设过程,努力提高校本课程建设质量1.将校本课程的建设与校本培训进行有机结合持续发展是校本课程建设的根本价值取向,因此我校始终将校本课程建设看成是一个民主开放、动态生成的过程,注意让每个教师都有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过程的充分体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530001) 贝伟浩
韦屏山
潘俊全
陈延燕
[摘 要]近年来,南宁三中创新性实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建构了“五融入”校本课程模式和“经典品读、名师引
导、实践养成、内生升华”育人模式,形成了“品读—引导—实践—内生”文化育人理论架构。
评价环节增加思政评价指标。
4. 挖掘中国元素,丰富特色课程,融入校园文化
观研究社、国学社等 48 个社团,利用中华传统佳节和
国家重大节庆日开展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
注重发挥学科课堂和班会课的主阵地作用,以思想政
展“读经典·颂师德·铸师魂”
“ 读经典诵美德”经典
治理论课为阵地,充分发挥政治课的多维价值功能,
品读等教师比赛活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实现引大道、启大智。先在语文组、历史组开展“课程
值观。为全面提升教师的课题研究指导能力、项目
思政”探索实践,总结“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63
中学教学参考
2021·
2021
·5
综合·新论视窗
程。通过“宽度”上的拓展和“深度”上的雕琢,学校进
适切、实施有序、评价恰当的实践课程,提高了课程的
一步厚植学生成长的精神底色,邀请了众多名家名师
本土契合度和操作性。学校构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
进校园或传授经典,或讲述红色文化和中国崛起的故
化课程矩阵,纵向维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
事。学校通过名家名师对经典内涵的解读,助力学生
化、红色文化”,横向维度按“高一、高二、高三”进阶。
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方法与技巧
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方法与技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需求所设计的一种课程。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的方法与技巧。
1. 调研学校现状在开展校本课程建设之前,学校首先要进行充分的调研。
这包括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了解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分析学习成绩和学生反馈等方面的情况。
只有深入了解学校的现状,才能更好地制定校本课程建设的目标和策略。
2. 设定目标和方向校本课程建设需要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学校可以根据调研结果和学校发展的特点,确定学校校本课程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例如,可以将校本课程定位于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
目标的设定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真正推动学校课程建设的发展。
3. 制定课程内容和教材校本课程的内容和教材是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定位,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同时,学校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开发一些特色的教材和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4. 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持为了保证校本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学校需要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支持。
可以邀请专家进行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学校还可以建立教学团队,共同探讨研究校本课程建设的相关问题,互相交流经验和教学心得。
5. 增加学生参与度学生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参与者。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例如可以开展学生选课和意见征集,听取学生对课程的建议和反馈。
通过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校本课程,并能够更好地发挥课程的作用。
6. 推行跨学科融合校本课程建设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
学校可以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到校本课程中,让学生能够全面地学习和应用知识。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增加一些科学实验的内容,或者在数学课程中引入一些人文艺术的元素。
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索实践——“禹会丝绸坊”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识 的超 越 。
再如 , 某教 师教学苏教版 《 语文》 的《 中 第一朵杏花》 ,
让学 生欣 赏“ 春风吹绿 了柳梢 , 吹绿了小草 , 吹皱 了河水 ,
吹鼓 了杏树 的花苞” 这一佳 句时 , 位学生提 出“ 绿 了 一 吹
人文 资源 , 国重点 文物保 护单位—— 古纤道 、 全 太平 桥 , 就坐落 于华舍境 内 ; 寺庙祠堂 、 桥水榭 、 石 台门院落 、 行牌
里弄等古迹林 立。 王佐 ( 兴第一个状元 )谭廷襄 ( 同 绍 、 清
他手指握住瓶身 , 往可乐瓶 中灌满水后覆盖上三夹板 , 再 在左掌心 的协 助下颠倒 过来 ,结果发现三夹板 没有 掉下 来。 这相当于经典的“ 覆杯实验 ”但若将堵住小 孑 的食指 。 L 往上一翘 ,三夹板就在水及 自身所受 的重力作用下 往下 掉, 随之可乐瓶 中的水也就流 了出来 。 这样 就能推 翻硬纸
校本课程 。 通过三年 的实践 , 已取得 了一定成果 , 为进一 生展示丝绸之 乡的过去 、 现在和未来 , 使他们从先辈 的创
步的探索与实践奠定 了基础 。
一
业 史 中汲 取精 神营养 , 培养 “ 吃苦 耐 劳 , 闯敢 创 ” 敢 的精 神; 熟悉丝绸纺织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知识和发展现状 , 初 步 掌握一些简 单的纺织 印染技 能 , 培养学生 “ 于动手 , 乐
开发 、 选用适合 本校 的课程 。从 2 0 ” 0 2年起 , 校开始尝 我 朝廷贡 品。 几经兴衰 , 了 2 到 O世纪二 三十年代 , 机杼兴百 业, 华舍时称 “ 上海” 改革开放 以来 , 小 。 华舍大 力发展纺
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之探讨
不能充分发挥 网络的优势 , 降低 了教 学网站的效果 。这就 相对 对教 师提 出更 高的要求 , 即除具有扎实 的专业知识外 , 还要 学
习并掌握先进的教学 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技术。 43 网站的稳 定性仍需提 高 . 管理 网站的病理生 理学教师 缺乏 网站 专业管理 和安全 防
护知识 , 有时会造成 网站不稳定 , 响教学效果。 影 网站作为精 品课 程的载体和传播媒介 , 优质教育教学资 是
41 缺 乏师 生王动和 学 生自主学 习平台 .
— .
1 7. 2.
源传 承的平台。精 品课程 网站建设 , 不仅关系到教师软件应用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 2 世纪高等教育改革 的一 是 l
个重要课 题 , 需要通 过制定优 化的教学大纲 来实现。医学院校
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要突 出课程教学 的基 础牲 、 台性 、 综 实课程 内容的结合。精品课程 网站建
任, , 同时 也承载着满足劳动技能个性需求 的重任 。 为培养 出适
应市 场需求 的人才 , 真正 满足学生生 存与发展 的要 求 , 开发校 本课程已成为 中等职业学校的首要任务 。笔者就此加以探讨 。
l 校本课 程开发 的指导思想
中等职业教 育不仅 承载着为 社会培 养高 素质劳 动者 的重
Vo . 8 0 0 No 1 12 2 1 .l
较本 课程开发 与建设之探讨
刘 亚 贤
( 四平卫生学校 , 吉林 四平 16 0 ) 30 0
关键词 : 中等职业教育 ; 校本课程 ; 指导思想
中图分 类号 :4 3 G 2 文献标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6 1 14 (0 0 1. 17 0 17 — 2 6 2 1 )1 0 2 — 3 -
校本课程建设(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校本课程建设的背景、意义、原则、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一、背景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然而,在推进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课程评价方式单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校本课程建设应运而生。
二、意义1. 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校本课程建设有助于学校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2. 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校本课程建设有助于学校挖掘自身特色,形成特色课程体系,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
3.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校本课程建设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拓展学校办学空间:校本课程建设有助于学校拓展办学空间,丰富学校教育资源,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
三、原则1. 教育性原则:校本课程建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教育性。
2. 特色性原则:校本课程建设应突出学校特色,体现学校办学理念。
3. 可行性原则:校本课程建设应充分考虑学校实际情况,确保课程实施可行性。
4. 开放性原则:校本课程建设应注重与外部资源整合,形成开放型课程体系。
四、内容1. 文化传承类课程:包括传统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地方特色文化等,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2. 科技创新类课程:包括信息技术、科技创新、科学探究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艺术体育类课程:包括音乐、美术、体育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身体素质。
4. 社会实践类课程:包括志愿服务、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5. 特色课程:根据学校特色,开设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如学校特色学科、特色项目等。
五、方法1. 教师自主开发:教师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教学经验,自主开发校本课程。
2. 校际合作:与其他学校合作,共同开发优质校本课程。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研究概述学校校本课程是以学校自身特色和需求为基础,通过教师参与、家长支持和社区资源整合等方式形成的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育模式。
本文将探讨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实施路径,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1. 明确目标与定位在进行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该项目的目标和定位。
这包括明确学校所需解决的问题、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点方向以及满足社会需求的特色发展方向等。
明确目标与定位可以帮助学校制定出切实可行并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改革计划。
2. 教育资源整合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是实施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关键之一。
这包括教师资源、教材资源、教育技术资源等。
通过培养专业人才、提供优质教材和引入先进技术,可以为实施学校校本课程提供有力支持。
3.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中坚力量。
为了确保良好的实施效果,需要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
这包括提供培训机会、建立交流平台、鼓励创新实践等方式,以不断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
4. 家长的参与与支持家长的参与与支持对于学校校本课程建设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工作坊、组织家长代表参与决策制定等方式,借助家庭资源和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形成家校合作的良好局面,共同推动课程建设。
5. 实施过程管理与评估在实施学校校本课程时,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并进行定期评估。
这包括监测项目进展情况、收集并分析数据、提出改进方案等。
通过不断优化管理和监控机制,可以确保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并及时纠正问题。
结论通过明确目标与定位、整合教育资源、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家长的参与与支持以及实施过程管理与评估,学校可以顺利实施校本课程建设,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通过这一系列行动,学校将不断提升其办学水平和竞争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作出贡献。
注:以上内容是根据主题进行编写,在没有具体要求或细节情况下给出的一般性指导。
实际文档编写时,请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和撰写。
校本课程——团校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申报者姓名
廖永华、高宣敏、师云锋、李琳琳
课程名称
团校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课程
小结
自我
评价
团课是团组织对团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团的基本知识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提高团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自2017年起,校团委开设团校课程共四期,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探索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我校团干部、入团积极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4.2019年10月--2019年12月。完成课题预期目标,实现我校团校的良性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努力申报区级课题。
成果展望
1.通过课题研究,探索规范的选拔和结业制度,从而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团校学员,从而保证入团积极分子的质量和团校培训的质量。
2.让学生能在团校培训中更多样性地接触培训内容。能在大型活动和课外实践中加强思想深度,在丰富的培训形式中拓宽眼界和思维,进而结合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校团委也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优秀的团员学生既是学校组织和开展的教育活动的有力助手,同时有是实施自我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校团委积极引导班级团支书在班级内部树立正面形象,发挥身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同学的自我教育,为班集体建设,校风、班风和学风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并鼓励优秀的团员学生通过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参加社会实践等,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3.教师方面,通过团校教学大纲及多方聘请主讲人等形式,完善我校团校工作方面的师资队伍建设,打造团校的名牌集聚效应,形成成熟多元、尊重个性的育人思想。
4.学校方面,通过课题研究,探索特色团校的创建思路和方法,从而凸显我校办学特色,推进课程
校本课程建设研讨会: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校本课程建设研讨会: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探索
研讨会背景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校本课程建设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者迫切探讨的问题。
为了促进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本次研讨会将围绕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展开深入探讨。
研讨会主题
•课程改革:从内容到形式的变革
•教学模式创新:挖掘学生潜能
•实践探索:校本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分享
研讨会内容
1.开幕致辞:重视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性
2.专题报告: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3.小组讨论:如何根据学生需求优化课程内容
4.案例分享:教学模式创新成功的案例分享
5.总结座谈:未来校本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参会方式
•时间:XX月XX日,上午9:00-12:00
•地点:XX学校会议室
•参会对象:校本课程建设负责人、教师代表、教育专家等
•报名方式:请发送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至XXX邮箱,报名截止日期为XX月XX日
总结
本次研讨会旨在促进校本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共同探讨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创新的关键问题。
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的交流与分享,激发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创新思维,为教育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欢迎各位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共同开启校本课程建设的新征程!如在转载时请注明出处,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谢谢。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经验
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经验学校校本课程建设是指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教育目标,独立开发、规划和组织实施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创新能力非常重要。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介绍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经验。
1. 教师参与与发展教师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如课程规划、教材选择和教学组织等。
同时,学校应该提供机会和资源,支持教师进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2. 学校特色与优势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这可以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
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开设一些特色课程,如STEM教育、艺术与音乐教育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环境,开展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
3. 学生参与与发展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受益者,他们应该参与到校本课程建设中来。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学生议题课程、组织学生参与课程评价等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参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4. 课程评价与反馈课程评价是校本课程建设不可或缺的一环。
学校应该制定科学可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课程进行定期评估和反馈。
通过评价和反馈,可以及时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5. 多元教学与资源利用校本课程建设应该注重多元教学和资源利用。
学校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平台,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和方式。
6. 跨学科融合与创新校本课程建设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与创新。
学校可以组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和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创新性的课程,如设计思维、创客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7. 社会参与与实践校本课程建设应该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学校可以与社区、企业等组织开展合作,开设实践课程和实习项目,提供学生实践和体验的机会。
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索 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索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幼儿园课程建设也在不断探索与创新。
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在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而校本课程建设则是重要的路径之一,下面将就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的路径探索展开讨论。
一、明确发展目标1.1 立足幼儿个体特点:幼儿的认知、语言、身体、社会情感等各方面发展有其特点,校本课程建设需根据这些特点明确发展目标,将个体差异考虑在内,为每个幼儿提供量身定制的教育方案。
1.2 强调幼儿素养的综合培养: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要全面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良好习惯和行为习惯,注重德育教育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统筹教育资源幼儿园的校本课程建设需要充分统筹利用各类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1 整合教育资源:通过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拓展其知识面和视野。
2.2 优化师资力量: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和辅导幼儿的成长,为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坚实的师资支持。
三、课程整合创新3.1 突破传统课程模式:创新课程设置,突破传统的学科框架,打破各科目之间的界限,设计跨学科的课程,注重课程的整合性和连贯性,促进知识的交叉渗透和综合运用。
3.2 开展特色教育活动:为了丰富校本课程建设的内容,幼儿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教育活动,如艺术节、科技节、社会实践等,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实践能力。
四、家园共育4.1 强化家长参与:积极吸纳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良好的家园沟通机制,加强家长与学校的互动,共同关注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
4.2 建立家园合作育人机制: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学校与家长合作共同育人,共同助力幼儿的成长。
五、评估与反馈5.1 建立多元化评估机制:建立全面、科学、多元化的评估机制,评估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情况,包括学业成绩、综合能力等方面。
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一、引言校本课程建设是指根据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教学组织等方式,构建适应学校发展需求和学生学习特点的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体系。
本文将围绕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展开讨论,并探索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校本课程建设的意义1.针对学生需求:校本课程建设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2.凸显学校特色:通过校本课程建设,学校可以更好地凸显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学校的品牌影响力。
3.培养学生能力:校本课程建设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1.课程设计校本课程建设的第一步是从课程设计入手。
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结合最新的教学理念,设计出符合学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课程。
在课程设计中,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引入跨学科的内容,开设综合性的课程,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对课程的梳理和整合,确保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紧密,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
2.教材编写在校本课程建设中,教材编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校可以根据课程设计的要求,结合学科的特点,编写出符合本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的教材。
与传统教材相比,校本教材更能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科特色,更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此外,学校还可以积极引入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3.教学方法校本课程建设需要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相结合。
学校可以积极引入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学校还可以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4.评价体系校本课程建设需要与评价体系的建立相配合。
学校可以结合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提高教育评价的针对性和公正性。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核心素养作为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已经成为引领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纽带。
因此,学校三级课程的实施与发展要基于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把核心素养作为学校课程的引领方向,也是当前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途径。
各校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关键点,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一部分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这就需要通过校本课程加以补充,实现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发展,共同构建多方位、立体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笔者结合卢龙县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究。
一、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校本课程开发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校本课程,统领学校的课程建设,体现学校课程的领导力。
因此,学校要统筹规划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之间的关系,突出校本课程的创新点和着力点,对学校三级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做到优势互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需要“课程”这个载体来实现。
国家课程已固定,只有通过校本课程才能实现。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把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放在首位,同时要考虑学校的文化历史和办学理念,这样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基于核心素养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探索郑淑杰(卢龙县卢龙镇中学,河北秦皇岛066400)摘要:核心素养已经成为指引新时代学校教育的根本方针政策,是引领各个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要素。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为学生全面健康、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卢龙县部分学校已开始实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多样德育活动、植根学校历史传承、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校本课程的开发,通过校本课程补充核心素养在国家课程中难以落实的部分,实现课程的整合,优化学生的发展,共同构建多方位、立体化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关键词: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2024)03-0060-05602024年第3期/C(01)(一)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把握学校育人航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SPOC视阈下的中学校本课程建设探索
产学研理论与实践科技经济导刊 2016.23期SPOC视阈下的中学校本课程建设探索林群鸣(漳州市第二中学 福建 漳州 363000)1 引言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众开放性在线课程”,自2008 年提出以来,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风靡全球。
MOOC因存在学生背景复杂,教学互动严重不足,作业完成率和测试通过率偏低等种种弊端,学术界对其争议颇多。
有鉴于MOOC诸多弊端,SPOC于2013年起,悄然进入公众视线。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即“小众型限制性在线课程”,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
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教授将其翻译为“私播课”。
[1]SPOC 提出Small和Private,Small指学生规模严格管控,一般以数十人至数百人为限,Private指对学生设限,申请者只有符合规定甚至通过测试才能获得学习许可。
从当前已开发的平台系统来看,SPOC系统通常由课程资源系统、学习许可及教学准备系统、教学过程管理系统和学习情况评价系统等四个子系统构成,依托互联网技术,学生学习行为和态度等指标作为教学依据均可在线实时监测,教学针对性、便捷性和实效性大大提高。
作为一种新型教学平台和方式,SPOC为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带来新变革,运用前景广阔。
2 SPOC视阈下的中学校本课程态势分析SWOT分析法,也称态势分析法,最早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提出。
[2]SPOC视阈下,中学可基于SWOT分析,对自身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评估,充分发挥SPOC有利条件,化解不利因素,提升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水平。
2.1优势(Strength)SPOC切合中学校本课程开发初衷、申请人数规模和申请流程。
与基础课程相比,校本SPOC具有较强自主性,学习初衷和动力源于兴趣,通过在线申请许可获得学习资格,高效便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建设探索
学校课程集中体现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面对时代发展和未来挑战,为了使学校教育真正做到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适应教育多层次、多元化的要求,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我校开设了“校本课程”。
一、校本课程的意义。
校本课程的设置必须基于当地和学校现有的课程资源,我校校本课程能够与时俱进地反映时代变化和学生需求,它贴近实践,有很-强的适应性,校本课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利于实现学校课程创新。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教育发展规定了方向,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
实施课程改革,合理配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是教育的需要,是当前课改形势的要求,也是校本建设的需要。
二、对校本课程的认识。
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其他力量合作而编制出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它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起补充作用。
其特点是:“以校为本,以学生需求、兴趣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力军,以学校和社区资源为载体”。
“大文化校本课程”是学校发展与办学理念在以学校为本体课程的体现,它是学校办学思想得以具体化、操作化、度量化的重要依据。
是基于学校的大文化素养培养而设计、编制的,充分而鲜明的显示出学校的办学思想、发展方向以及学生素养的价值取向。
三、校本课程的目标。
不断改进和完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三年左右的实践,开发出具有时代特征、符合本校校情的校本课程,开发出一套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协调发展的校本教材。
总结提炼出校本课程开发、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结合自身特长开发校本课程,朝研究型教师方向迈进。
使尽可能多的教师成为学者型、科研型教师。
以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着力点,立足于面向知识经济、现代信息技术、
全球一体化对人的素质要求,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为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打好基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道德品质,学会共同生活,塑造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方法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通过科学知识的获得,科学方法的实践,科学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科学的精神、创造思维能力、探究与发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校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中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1、落实上课。
时间、地点、人员的落实。
每周星期三下午为学校校本课程学习时间,教师不能也没有机会用国家课程挤占校本课程的时间,每个班级有固定的授课场所。
2、培训教师。
首先对教师进行课程理论的培训,让他们初步了解课程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等。
二是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培训,让教师们了解有关校本课程实施的要求,加强对课程开发技术的具体指导,切实加强学校课程资源的建设,以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3、开发教材。
学校要求课程负责人必须与该课程的所有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适用性强、适合学生口味的教材。
4、组织教学。
学校要求教师按《教学进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实施情况,完善教学进度计划。
各教研组定期组织评教评学,学校每期开展一次大文化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比武活动,以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扎实推动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