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绘评课稿

梅花绘评课稿
梅花绘评课稿

《梅花魂》评课稿高段语文组组长翁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梅花魂》。本文是归国华侨陈慧瑛所作 作者借物抒情 全文采用倒叙的写法 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 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 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 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在这堂课中 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清晰、重点突出、诱导得法、教学轻松、学生活跃、语言得当。板书精炼、效果良好。我个人觉得以下几点做得特别好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课标指出各个年级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在课堂上 翁老师关注了读 读的过程分初读、细读 最后是表达。读贯穿于课的始末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读中表达 读中升华。课堂上 也采用了多形式、多层面的读 指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进行感悟。读出文中之意 读出文中之情 而且每次读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初读课文是注重对课题的读法 开始就让学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在细读时先让学生用心读课文 找出充分说明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句子 也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这样 发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指向更加明确。在处理这些重点段落时 教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 在指导学生研读弄脏墨梅图 大发脾气时 给学生充分读书时间 紧紧抓住轻轻刮慢慢抹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 说出了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更可贵的是能从文化的角度来细读文本 包括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中的诗句都是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词。包括写梅花的古典诗词是我国历代作家学识、才情、性格、人生观等的集中体现 跃动的文字中飞扬着他们的鲜明个性。同时就意味着接受活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 教师充满激情 用饱满的真挚的情感 唤起学生的热情、激情 把整堂课教学推向了高潮。

二、教学活动中融入了老师自己的感情语文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 同时也追求情感。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 有了它 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 翁老师让学生在《梅花三弄》的中了解梅花的秉性 那娓娓动听的声音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理解课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翁老师用抑扬顿挫、激情澎湃的话语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对梅花魂的理解 体会华侨的爱国之情。在《梅花魂》的教学后 他让学生欣赏《祖国》 引领学生阅读作者成年后所作的诗歌 一方面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另一方面又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作者对梅花魂的理解 使学生对这种感情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三、教学过程中给了学生一个感悟和对话的课堂。感悟既是一种心理活动 又是一种感情经历 还是一种审美的体验。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情感。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 同时自己也被深深地感动。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是这几个主体之间自由、开放、弘扬个性的对话。对话教学实现了这几者相互的沟通 不仅仅拘泥于知识的理解与能力的养成 而更在于唤起了学生的生命意识 体现了学生的生命价值 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世界 促进了学生生命自由活泼地生长。这节课中 翁老师较好地实现了文本对话师生对话。文本对话 引导学生去想像 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去体验、去感受。这种例子在整堂课中很多 不胜例举。师生对话 在课堂上 教师教态自然 语言简练 始终做孩子的朋友 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 实现了与学生的沟通 做学生的引导、促进和激励者。另外还有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1、能否在课堂上创造一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会 增强合作意识。2、本课重点是爱国心和民族魂 环节上能否把民族魂放到后面去 并减少在课中的比重 前面出现比较突然 且有喧宾夺主的味道。3、在教学时间上再把握一下 重新分配时间或教学方案稍作修改。4、发挥翁老师激情澎湃并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优势 创设一个更利于学生感悟的课堂氛围。5、写外祖父心声这个表达练习比较好的 最好不要省去。总而言之 这是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 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感谢翁老师给了我们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梅花魂》第二课时评课稿

陈登华

景玉茹老师执教的《梅花魂》是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课文。我听完她的第二课时教学后有以下感想:

1、创设情境处理比较好。本节课属第二课时,学生已经接触、梳理过课文,景老师巧妙利用学生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和观赏梅花图片来创设情境,吸引全体学生回到课堂中来。我觉得很实用,符合实情。

2、景老师的教学过程设计合乎新课程标准,迎合新课程理念。她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主线贯穿整个课堂,通过师生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外祖父“爱故乡、爱祖国”的思乡爱国之情,同时教育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教学过程中注重了读的训练。

阅读教学第一要务是读。课标指出各个年级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在课堂上,景老师关注了读,读的过程分初读、细读,最后是表达。读贯穿于课的始末,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表达,读中升华。课堂上,也采用了多形式、多层面的读,指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进行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而且每次读的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如在初读课文是注重弄清课文脉络,开始就让学生奠定了感情的基调;在细读时先让学生用心读课文,找出充分说明外祖父喜爱梅花的段落和句子,也就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这样,发挥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学习指向更加明确。在处理这些重点段落时,景老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指导学生研读“弄脏墨梅图,大发脾气”时,给学生充分读书时间,紧紧抓住“轻轻刮”“慢慢抹”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喜爱。尤其可贵的是能从文化的角度来细读文本,包括外祖父教我唐诗宋词中的诗句都是脍炙人口的思乡诗词。这就意味着接受活在字里行间的文化底蕴。在此基础上,景老师还用她那亲切的教态、带磁性的嗓门、柔和腔调、甜美的声音、激情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唤起了学生的热情、激情,把整堂课教学推向了高潮。因此景老师的这种设计理念遵循了语文学习的规律,达到了读书育人的效果。

3、“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语文除了“母语”之外,更是用生活来教育学生的基础学科。景老师用“梅花”生活的环境处理、把握好了课文中的人和事,再联系中华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璀璨文化来拓宽学生的知识。例如:师生共同欣赏“赵一曼、文天祥??”等人的事迹,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素材,在大量地语文实践中运用语文规律。这样不仅拓宽了师生的知识,更能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拉近了学生与社会、历史的距离,影响了学生的人生,让学生确立了目标,树立了理想。

4、学法指导上,景老师引导学生如何有感情的朗读,采用了多种方法。例如:自由读、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指导后再读等等。还巧妙地利用一个“想”字,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导出了课文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

5、课堂结束时用《我的中国心》这首歌来作小结。我认为:这又一次震撼了在座所有师生的心灵,使整个课堂再次掀起一次高潮。

另外还有点建议仅供参考:1、再指导读的同时,可让学生质疑,以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2、可乘机适时进行写作指导。如在导出前后照应的方法后,提问:你在平时习作中用到过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来感悟,这样将阅读和习作有机的结合,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朗读指导时,可直接教给学生重音、停顿、语气等的朗读使用方法。如:读课题时就可以让学生把重音放在“魂”上。等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当然学无止境、教也无止境、研更无止境。感谢景老师给了我这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篇二:梅花魂评课稿《梅花魂》评课稿

星期二早我们听了梁碧辉老师上《梅花魂》一课,觉得梁老师为我们展现了一堂扎实、

朴实、真实的课。本文是归国华侨陈慧瑛所作,作者借物抒情,全文采用倒叙的写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在国外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一段经历,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热情歌颂了老一代华侨眷恋祖国、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过程清晰、重点突出、诱导得法、教学轻松、学生活跃、语言得当、效果良好。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学习:

一、注重朗读训练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的第一要务是读。课标指出,各个年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梁老师的课堂上听到的是朗朗的读书声。读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默读、指名读、齐读等;读的要求明确:有初读、细读、精读、有感情的读,将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层面的读,引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而且每次读的目标也不一样,如在初读课文时,注意弄清文章脉络,开始就让学生奠定了情感的基调;细读课文时,先让孩子们潜心会文,找出充分说明外祖父喜爱梅花的段落和句子,也就是外祖父生活中的一些细节,这样,发挥了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指向更加的明确。在处理重点段落时,李老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二、注重情感熏陶。

语文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追求情感。教学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梅花魂的真正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思想之情。梁老师在教学第十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己感受到了什么?然后抓住“有气节的人”进行文本拓展,说说自己知道的有气节的人物。课上,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列举有气节的英雄人物,梁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补充收集到的资料。如课件出示文天祥、朱镕基等的有关资料,拓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通过字字句句感受到作者起伏的情思,领会梅花魂是祖国的象征,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再好的玉也会有瑕疵。语文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个人认为,在这堂课上,梁老师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我觉得做得非常好。在生生对话这部分,我们应当积极的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合作意识。

总而言之,这是一堂扎实、朴实、真实的课。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当然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更无止境。

《梅花魂》评课稿

城关二小魏巧芳篇三:梅花魂听评课记录

《梅花魂》听评课记录《梅花魂》是一篇图读文章。思想品德要求是:基本读懂课文,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领悟梅花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知识要求是:认识“撩、眷”两个字。能力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难点是:理解外祖父在爱着梅花中寄托的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们听了刘产丽老师的课后,语文组教师集中评课,大家对刘老师上的这堂课赞不绝口,是一堂出色的公开课。大家对这堂课好的方面作出肯定,同时也指出一些不足之处。现汇集老师们的评课意见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刘老师教学严谨、认真,功底较深,她所教的《梅花魂》一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她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围绕梅花写了外公哪几件事情。)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汇报,学习情况,最后引导学生理解外祖父在爱梅花中寄托的爱国的思想感情。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确梅花的品格是什么?外祖父为何珍爱梅花,外祖父为什么要送梅花图、梅花手绢给“我”?从而进一步明确课题“梅花魂”的思想内涵。

二、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气氛活跃刘老师教学稳重,语言亲切,善于与学生沟通,教

方法灵活灵运用,教学气氛相当活跃。王老师订是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

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她相信学生,把自己融入学生之中,与学生心与心

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大胆疑,大胆答问,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

主导的教学理念,从而学生思维敏捷,课堂活跃。

三、读写结合。

在这课教学中,“读”是“写”的铺垫,刘老师对文本的“读”法设计真可谓是层层深入,

学生步步得法。在教学初始,让学生读通语段,感知内容;接着让学生品词析句,先品梅花

的句子,再悟写有气节的人的句子,然后感悟梅花和有气节的人之间的联系。学生在读句中

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在交流中体会梅花的精神,在体会文意中逐渐得法——借物喻人的方法。

最后的小练笔达到读写结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这节课上的很成功,但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小组合作的实效性,评价的

及时性,还有问题需更明确等。当然,瑕不掩瑜,希望大家能借鉴学习。篇四:《梅花魂》《爬

山虎的脚》评课稿(高晓珍) 《梅花魂》《爬山虎的脚》评课稿

王老师执教的《梅花魂》和刘老师执教的《爬山虎的脚》这两堂课讲究教学方法,着眼

发展创新。

《梅花魂》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领悟梅花魂的真正含义,体会外祖父的爱国

思想之情。李老师在教学第十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自己感受到了什

么?然后抓住“有气节的人”进行文本拓展,说说自己知道的有气节的人物。课上,充分调

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列举有气节的英雄人物,李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补充收集到

的资料。如课件出示朱自清、刘胡兰、钱学森的有关资料,拓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通过

字字句句感受到作者起伏的情思,领会梅花魂是祖国的象征,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使学生在课堂上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课标指出,各个年段都要注重读的训练。李老师的课堂上听到的是朗朗的读书声。读的

形式多样:有自由读、默读、轻声读、指名读、齐读、同桌比赛读、师生合作读等等;读的

要求明确:有初读、细读、精读、有感情的读,将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充分的读,

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层面的读,引

导学生在文本语言中感悟,读出文中之意,读出文中之情。而且每次读的目标也不一样,如

在初读课文时,注意弄清文章脉络,开始就让学生奠定了情感的基调;细读课文时,先让孩

子们潜心会文,找出充分说明外祖父喜爱梅花的段落和句子,也就是外祖父生活中的一些细

节,这样,发挥了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指向更加的明确。在处理重点段落时,

李老师还注意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在指导学生研读弄脏墨梅图大

发脾气时,老师紧紧抓住“轻轻刮”、“慢慢抹”等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情境,揣摩读法,体

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分外喜爱。轻轻和慢慢这两个叠词在这里重音轻读的处理,教师的指导

到位。

刘老师执教《爬山虎的脚》时巧用简笔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直观形象的简笔画,可以将语言文字所叙述的事物,描绘成鲜活有趣、看的喜爱、感受

真切的东西,使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情趣万千,充满了勃勃生机。如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时,便发挥了学生的特长动手画一画,起初大部分学生

都画得不正确,没有弄清爬山虎脚的位置,当老师放足时间让学生找到书本上有关的语句,

朗读反复琢磨,寻找自己画上的不足。这一设计使学生情绪高涨地朗读起来,他们紧锁眉头

细细斟酌,不一会儿,一幅作品就在他们手中诞生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既了结了爬山虎的有关知识,又受到了情感熏陶,学到了观

察方法,为今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总之,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从中感受到要相信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把读书权交给学生,把说话权给学生,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的阅读、感悟、思考、质疑、解疑,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再是在老师的牵引下被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突破难点,在读懂内容基础上,进行相应写的训练,使课文中的观察和写作知识实现迁移,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篇五:梅花魂评课稿

我心解读“教是为了不教”

----听《梅花魂》有感

“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经常萦绕在耳畔,这是叶老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针对当时教师普遍认为的课堂教学就是“一讲一听之间的事情”的错误看法,提出的著名论断,以矫正“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最近,有幸听到孔凡艳教授讲授的《梅花魂》两课时,让我在实践中如何体现“教”与“不教”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课堂实效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一、有效检测,明确预习方向

叶老在语文教学方法论中指出:“要强调预习,预习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就是说,“预习”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在第一课时中,孔教授引导学生如何做好预习,如:1、初读一篇文章,可以根据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几个自然段放在一起读,这样可以较快速度了解文章大意;2、字词处理细化,引导学生分别从音、形、义三个角度学习生字词,扎实、有效,为学文打好基础。3、了解作者,引导学生根据教学内容,上网查阅作者准确的资料,通过这些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分析信息资料的能力。由于孔教授的有意检测,为学生的预习明确方向。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在今天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强调。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加思考的学习是肤浅的、缺失方向感的。教师在有意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时,必须留给他们一些思考的空间。当初步感知课文,回忆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并用小标题概括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逐渐加深,探究的欲望也随之增强。这时,孔教授提出了开放性的思考问题:“你觉得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探究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启发了学生深入探究:“梅花魂”的深刻含义;外祖父留给我怎样的印象?“这不只是花,而是一个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这句话的深刻含义。生生不断地交流,对话,他们的思维能力在这样的问题探索中得到提高。孔教授依据学情,顺势引导学生生成学案,为本课探究明确目标。

三、注重联系,咀嚼语言文字内涵

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一切事物和思想的衣裳。”语文学习不透过语言这件衣裳,人们就没法触摸包裹在“衣裳”里面的事实和思想。语文教师如果对文本没有进行深度触摸,对文字没有反复咀嚼,久而久之,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标志——解读教材的功夫和能力就会下降,甚至会丧失殆尽。《梅花魂》第二自然段中写到“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我在教学时,并没有注意到文中三句思乡怀亲诗的出现有一定的联系,是孔教授的点拨让我豁然开朗。她引导学生朗读这段文字时,想象当时的情景:“外祖父读到这些思乡诗句时,他在想什么?看看每句诗都在表达什么情感?”学生依次读诗句想象,解读到“外祖父可能在想祖国,想亲人,盼回国,不能回去而忧愁。”“一位华侨老人眷恋祖国之心溢于言表。”孔教授这样引导学生咀嚼语言文字,不仅体会到句

与句之间内在的联系,还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深刻内涵。

四、文本细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明确指出了,语文教学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历史等学科,学习的是内容,而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的表达形式,而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副产品。

在本节课中,孔教授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如:“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哪些人物有气节?”学生回答:“刘胡兰”。孔教授随即追问:“为什么这么说?她有哪些精神?”学生说得只言片语,孔教授领着学生简洁、完整地说出刘胡兰的精神:“刘胡兰参加了革命,并成为共产党员,为了保护革命组织,铤身而出,在敌人的铡刀下视死如归。”接下来交流“江姐”,孔老师还是循循善诱,学生渐渐明白如何表达。随之汇报“詹天佑”和“钱学森”的时候,学生很清晰表达出这两位人物具有的气节。这个引导的过程,让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不断提高。

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的方法有很多,但只有那些贯穿着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了“不教”的目的而形成的方法才是值得我们重点追求和探索的。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了,能自主学习,能有效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教师才可以真正“不教”了。

《五年级上册《梅花魂》》教学设计(黄友平)

《梅花魂》说课稿 中宁县第三小学黄友平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的基本功能是学习语言,培养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感悟到表达的精妙,在培养语感、整体把握能力、领悟读法上下功夫。努力摒弃繁琐的内容分析和在人文内涵上深挖洞的做法,把教学重点坚决地铆定在理解、品味语言上。 【教材分析】 《梅花魂》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各自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相同的思乡、恋乡、爱国之情。本课是归国华侨陈慧英所作,通过回忆自己和外祖父一起生活直至分手的经历,一个个小故事,表达了对已故外祖父的深切怀念,歌颂了华侨外祖父心系祖国、眷恋祖国的深厚情感。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特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语言凝练,中心突出;借梅花来表情,蕴意深刻,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 【学情分析】 《梅花魂》这篇课文共写了五件事,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理解梅花魂的含义将是教学的难点。在以往的教学中,根据课文特点,我曾采用过变序教学法。如果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势必在兴趣上减弱不少。为此,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变序教学法,并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氛围,从而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并试图发展学生的情感。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情感,热爱祖国的中国心。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梅花魂”的含义。 【教学重点】 1 .理解课题“梅花魂”不仅象征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也象征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即教学难点) 2 .创设良好氛围,体会外祖父深沉的眷恋祖国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课前准备】 查找历史上有气节的中国人的资料。 【教学过程】 新大纲指出:语文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不仅要抓住导入这一环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以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调动学生读的兴致。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在读中品评语言,感悟语言。如此才能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使学生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升华。其次,确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作为突破口,抓住文章的重要内容,找准想象点,引发学生通过联想把阅读的内容和自己的生

五年级《梅花魂》练习题

《梅花魂》练习题 一、辨字组词。 侨()缕()绢()甚()骄()楼()涓()其()梳()衰()稠()眷()流()哀()绸()着()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训斥()漂泊()郑重()爱惜()宝贵()境遇() 三、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拉:A用力使东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某处移动;B用车载运;C拖长;D闲谈;E牵累、拉扯;F拉拢、联络;G帮助。 1、老师拉长声音说话。() 2、妈妈正和保姆拉家常。() 3、现在,他有困难,我们应该拉一把。() 4、小东正和看门的大爷拉交情。() 5、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四、选词填空。 珍藏收藏 1、爷爷取出()已久的仕女图,指出上面的仕女,无限怀念地说,这就是你奶奶当年的样子。 2、爸爸()了很多瓷器,时常在灯下欣赏。 品格风格 3、梅花的()最令人崇拜了,勇敢、高洁、乐观。 4、小明绘画的()与导师的十分相似,有其师必有其徒。 五、把句子改成陈述句。 1、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课文的字里行间都表达了外祖父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件事情上:一是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读着读着就_______________;二是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因我的一次不小心弄脏了它_________,受到 _____________;三是因不能_________,而难过得呜呜哭起来;四是在离别前,_________,五是船快开时_________。 2、选择句意,在括号里画“√”。 (1)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a.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 ) b.梅花赶在别的花之前开放,给大自然增添了秀美。( ) c.这句话借赞美梅花不畏风雪开放飘香的特点,与下文照应,借以歌颂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不畏强暴、顶天立地的民族精神。( ) (2)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a.外祖父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要有梅花的坚强不屈秉性。( ) b.外祖父希望“我”像梅花一样迎风傲雪,不畏艰难。( ) c.这句话是外祖父借梅花作比喻,表示他对“我”的殷切希望的嘱咐:希望“我”能在任何环境里,不忘自己是中国人,要做一个有骨气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 3、《梅花魂》中的“魂”意思_________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气节”的意思是 _________ _________ 。我知道几位在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 七、抄写一些有关梅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梅花魂优质课公开教学课件优秀 (4)

五年级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词,会读会写。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质。 4、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以及爱国情谊。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题“梅花魂”不仅象征外祖父一颗眷恋祖国的心,也象征了中华民族的气节。 难点:学习“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外祖父的爱国之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花吗?(PPT出示梅花) 2、你们学过哪些关于梅花的诗句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3、看了图和古人关于梅花的诗句,你们有没有发现梅花有什么特点呢?(不畏严寒,不怕风雪欺压)大部分的花都是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绽放自己的美丽,而梅花却是顶着严寒,在冰天雪地中傲然挺立。可见它具

有多么坚强不屈的品质。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梅花有关的课文《梅花魂》。(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梅花有魂吗?梅花魂指的是什么?)是啊,梅花魂是什么呢?我们先保留着这个问题,带着这个疑问共同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欣赏梅花傲立风雪、凌寒独放的风姿,初步感受梅花的品格,并通过吟诵古代诗人咏梅的诗句,帮助学生积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紧扣“魂”字自主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想一想,本文作者围绕梅花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首先进行生字词的检查(PPT出示词语) 灵魂腮边训斥玷污呜咽 欺凌秉性蒙眬梳理衰老 手绢华侨白杭绸抹干净凉飕飕 不甚在意颇负盛名风欺雪压 眷恋缕缕幽芳葬身异国飘泊他乡 (注意蒙眬、曚昽和朦胧的用法,蒙眬、朦胧:指模糊不清;曚昽:指日光不清) 3、你能用最后一排中的几个词语来概括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梅花魂》说课稿

说课稿-梅花魂-小学语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上(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梅花魂》(板题),我主要要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和《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学生都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二)说学法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课内阅读训练题及标准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梅花魂》课内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2

梅花魂阅读一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 _________,不管___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1、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2、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写梅花的特点品格的句子。 3、“秉性”的本意是什么?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外祖父说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上面这段话中,我们知道外祖父送墨梅图给作者的目的是:。 6、作者以为题目,表现了海外游子。 7、片段中谈到具有梅花品格的人十分可贵,请写出2个以上这样的人。 8、“露从今夜白,”那些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请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用三则成语来形容他们的思乡之情。 梅花魂的阅读二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 才好! 1、联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大抵:___________ 骨气:_______________折节:__ _ 2、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例: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合精神,愈秀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抄写一些有关梅花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梅花魂》阅读三(27分)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shèng chéng)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那一幅墨梅图,他分(fèn fēn)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zhān diàn)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mā mǒ)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3

【新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梅花魂(优质教案)

《梅花魂》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3.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冲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 ] 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教学方法] 朗读法,情景教学法,扶放结合法。 [学法] 读文悟情,读句悟理;抓重点词句,一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教学准备] 梅花挂图,《红梅赞》歌曲VCD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自学字、词,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出示梅花图。

2.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看见过梅花吗?你喜欢它吗? 你喜欢它的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个有关梅花的故事。 3.板书课题。理解“魂”的意思,那么“梅花魂”指的是什么?设疑激趣。 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要求: 1.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词。 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通过写梅花表达了怎样 的思想感情? 3.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体会其中的情感。 4.准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叙述的顺序。 1.根据回忆内容、非回忆内容给课文分段。 (首尾各为一段,中间为一段,全文分三段。) 2.根据课后思考题1前半题的提示:“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给第二段分层。 分为五层:(一层一件事)。 第一层(2自然段):外祖父常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 第二层(3自然段):外祖父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第三层(4一11自然段):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第四层(12一13自然段):外祖父在离别前把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外孙女。

教师如何自我评课

教师如何自我评课 许多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心中无数,不知自己的课好不好,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往往要等教研员和老教师点评后才心中有数。其实课后只要按照九个问题自问自评就可以了:符合要求的就应该是好课,哪些方面欠缺就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这些问题同时也可作为评价别人课的参照。这九个问题可简化为27个字:明目标、自主学、合作探、精点拨、整建构、找规律、巧组织、高效率、人人清。 1、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适度明确并告诉学生?(明目标)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斗目标,战斗员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亦如此。对于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写在教案上,而要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以通俗的形式或问题告诉学生。学习目标要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要机械套用三维模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可尝试把教学目标问题化,即把一节课的目标设计成几个问题,问题解决了,学生就达标了。在问题中要包含目标的三维性。 2.教学内容是老师灌输还是先让学生独立自学和操作?(自主学)

新授课,老师不要急于先讲,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操作。过去都是“先教后学”,这种模式的基本假设是:这节课是新授课,学生对于这些知识一无所知,老师要从头讲起。难道学生对这些问题真的一无所知吗?事实上只要给学生一定时间和条件,加以科学引导,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学课本。新课程提倡“先学后教”,其含义包括先学后讲、先练后讲,先考后讲。书本知识先让学生看书思考,有些问题可以先考一下学生是否知道,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作用,要给学生完整的自学时间。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的进行自学。 3.学生不会的问题是否通过相互讨论和帮助来解决?(合作探) 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不要急于解答,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的合作组织要分小组和大组。首先是两个人的小组合作。实验证明两个人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对于老师布置的自学内容,两个人首先是相互检查,然后是相互帮助。两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大组来解决(6—8人一个大组)。大组一起讨论不会的问题,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大组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讨论解决。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巡回检查,不要急于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互助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掌握:小组能够解决的大组就不要讨论了,大组能够解决的全班就不要讨论了,要实事求是,不要走过场。教师在巡回检查中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为点拨做准备。 4.教师的点拨是否精当并退到最后一步?(精点拨)

梅花魂说课稿(一等奖)

《梅花魂》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6课,陈慧英女士的佳作《梅花魂》. 这是一篇回忆录,《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因此,我以“梅花”为主线,以读代讲,大胆想象,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爱祖国的感情。进而引导学生做一个有梅花品性的人。 由于文中的时代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读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及爱国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个性化阅读,深入感悟梅花精神及外祖父深厚的爱国情意。 基于以上思考,我对本课第二课时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三品梅花魂、由浅入深,逐步体会梅花魂的深层含义。 第一步:赏梅入文,初探梅花魂。 在《梅花三弄》的音乐声中,我用课件缓缓出示梅花傲雪绽放的绝美图片,随即开始现场绘画梅花那遒劲的枝干。(画梅花)这时,学生的脑海中一定涌出大量咏梅的诗句。于是,通过小组间赛读梅花名句的方式,唤起他们对梅花的美艳、幽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板书:赞花) 随后,由诗入文,引导学生在文中勾画出描写梅花的词句!反复诵读,读出感情!原来啊,这梅花,竟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她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在这一步的“品”中,我意在让学生爱花,赞花,懂花。引导他们迅速走入文本,为后面的学习感悟铺路。 此时,我顺势进入第二步:品事入境,再探梅花魂。 由于有初读的基础,对于文中五件事情的品读和感悟,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回顾上节课内容,概括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外祖父生前的哪些事。(板书:?读诗落泪??珍爱梅图??无法回国??赠送梅图??送血梅绢?) 首先,我请孩子们找出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那件事情,多读几遍。同时划出最打动你的语句,想想为什么它打动了你,并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或疑惑,做好批注。在孩子们完成后,我又鼓励他们在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全班进行交流。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语文5年级上课内阅读《梅花魂》阅读题及答案

6、梅花魂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飘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在我小的时候,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他会落泪。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读诗词落泪 2、第三自然段主要讲了我五岁年,不小心弄脏了外祖父心爱的墨梅图,他很生气,大发脾气后又小心地把墨梅图弄干净。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珍爱墨梅图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冷艳:花耐寒而艳丽。本文指每一朵梅花都耐寒而艳丽。 (2)幽芳:香味清淡而芬芳。本文指梅花的香味清淡而芬芳。 (3)颇负盛名:颇的意思是很。这个词的意思是名气很大。本文指外祖父在星岛文坛的名气很大。(4)不甚在意:不太在乎,不太在意。本文指我偶尔摆弄外祖父的古玩,他也不太在乎。 (5)玷污:弄脏。本文指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弄脏的。 4、用“——”画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梅花的词语。从这些词中能够感受到梅花的清高品格。 5、“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1)这是外祖父第一次落泪。 (2)这些诗句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要写这些诗句?(外祖父为什么会落泪?) 答:共同点:这些诗句字字写的都是乡思,乡愁,每句话都会激发出外祖父思念家乡的情感。 因为写这些诗句能够体会到外祖父是由这些诗句想到自己,思乡之情不能自已,所以潸然泪下。更加生动的写出了外祖父落泪的情景,衬托出外祖父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6、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这句话是对外祖父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描写。从中能够感受到老人思念家乡,思念祖国,但是还不能回去的无奈。也有看到我不懂外祖父的思乡心切的无奈。更能够感受到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7、“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把这句话改成“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很爱惜,家人碰不得。”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答:原句好。因为“唯独”是唯一,只有的意思。“分外”的意思是非常。“碰也碰不得”的意思是一下也不能碰。这几个词有强调那幅墨梅图非常重要,外祖父十分珍惜爱护的意思。而改过的句子读不出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程度很强烈的感觉。情感表达不够,因此原句好。 8、“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 ..拉下脸。” (1)这里的“顿时”与不小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这个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答:不可以。因为顿时的意思是马上,立刻,一秒钟都不耽误。能够感受到即使是我不小心的,外祖父也没有因此原谅我,还是非常生气。这个字强调了外祖父十分珍爱墨梅图,因为墨梅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表达出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全寄情于墨梅图。 9、在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标点。这句话是对外祖父语言的描写。这也是一句反问句。(1)改成陈述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梅花魂》优质课教案

部编本五年级下册《梅花魂》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13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感情。 3.通过情境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法学习课文,领悟梅花那种不畏“风欺雪压”的品格,学习梅花的这种品格。 教学重点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感受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思想p同学们,欣赏了优美的梅花图片,阅读了图片下的字幕,你想到了哪一首古诗?(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从这首古诗,你了解到什么?(这首诗着意写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这里写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3.总结导题:在我国,梅花,因为它所代表的品格,历来都为文人墨客所钟爱。这节课,我们就和作家陈慧瑛一起,通过一篇课文,了解发生在一位华侨老人身上的与梅花有关的几件事,感受这位华侨老人的思想感情。(板书课题: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4.交流解题: (1)你能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魂”就是梅花崇高的精神。) (2)弄懂了课文题目的意思,再来说一说,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了解些什么?(梅花具有什么样的崇高精神?作者围绕梅花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 以梅花图片及其古诗字幕引发交流,创设出优美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初步感受梅花的美,激发了学习参与课堂活动兴趣。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作文讲评课 评课稿

作文讲评课评课稿 今天聆听了一节习作讲评课,收获很多。尤其是孩子们的优美习作,让我很感动。本节作文讲评课进行了作文后的讲评,教师结合学生的习作进行评价,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优点与不足,并提出修改意见,旨在帮助学生习作水平的再次提高。 课中,重点指导学生如何修改作文,在学生自己修改的基础上,进行专家会诊。教师亲自示范,选一篇习作,放在投影仪上,让学生自由发言,边修改边让学生简要地说明修改的理由和方法,把主要问题梳理出来。同时指导学生正确运用修改符号。重点通过修改问题作文的细节描写,过渡段以及结尾,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真实感人。付老师的教学,给了我很多启迪: 修改作文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加深认识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 (一)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的参与意识。 在课中,学生参与了作文的评析,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激起了强烈的作文兴趣与欲望。来自于身边的同年龄、同水平的并非完美的学生习作,则可以唤起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的独立意

识,促使其调动自己的知识修养来体味、参与、完善阅读对象,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量。 (二)创造了同学间合作学习的机会。 在修改作文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切磋,各抒己见,既独立又合作的学习思考,促进了同学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通过品评作文,写得好的同学,由于作品的不断被认同,会对其写作形成良性的刺激,从而激发起更浓厚的写作兴趣;而对于作文水平差及日常懒于动笔的同学,则会形成无形的压力和鞭策,促使其产生向好意识、竞争意识。这样的合作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评改是由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有效途径。 “一篇文章,三分写,七分改。”学生的习作初稿,就象一块粗糙的玉石要经过精雕细刻才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必须经过反复地精心修改,才能成为一篇上乘之作。在评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和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学生以后的思考会更深入,也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品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修改作文及自己写作的能力。 总体感觉,这节课上的很实,扶放得当,交给了学生修改习作

部编五下语文《梅花魂》说课稿

《梅花魂》说课稿 一、说教材 《梅花魂》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本单元重点训练的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与前一组“分清事物的前因后果”紧密联系。但是本单元又侧重于从训练作文的角度提出,因此,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还要在今后的作文写作中注意应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语文知识能力目标 (1)熟记课文生字,生词。(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3)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深入探究”来体验合作探索学习的乐趣。 3.情感与价值观的目标: 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三、说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难点: 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出他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说学情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班级同学比较活泼开朗,课堂活跃,比较喜欢抢答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讨论,多提问,多自学的方法让学生们了解学习此课。 五、说教法和学法 1.讨论法:学生都比较喜欢提问,老师则要多鼓励学生敢提问,爱提问,这不仅是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张扬个性的需要。梅花的品格是什么?“魂”又是什么?标题的含义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学生讨论,自由发挥,使他们对学习此文有良好的兴趣。 2.品读法:这篇课文情感渲染的高潮是外祖父的三次落泪,我在这里会让学生们采用齐读,默读,品赏这三次哭,让学生在学习中更深入了解梅花的含义。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美好的感情,提升阅读的乐趣。 六、说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在这里我会在黑板上写出魂,分外,抹净低头折节,然后分别让他们标出魂,分,抹,折的音 魂(hun)分(fen)外抹(ma)净低头折(zhe)节 设计意图:为文章的学习扫清文字障碍,按新课标要求进行字词的积累。 (二)说导语设计 2

梅花魂的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一>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联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大抵:__________________ 骨气:_________________ 折节: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造句。例: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 花开得愈合精神,愈秀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说说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抄写一些有关梅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大抵:大多、大都;骨气:坚强不屈的气节;折节:屈服。 2.略 3、梅花那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也是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 <二>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___________,不管___________,从来都是________,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把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2、“秉性”的本意是什么?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外祖父说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比如说精忠报国的岳飞。你知道还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1. 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顶天立地2. “秉性”是本性的意思。这里梅花的秉性就是指梅花的精神,梅花魂。3. 因为在外祖父心中,梅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梅花具有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品格4. 文天祥(1236—1283)周恩来苏武

教师如何自己评课

教师如何自己评课 许多教师上完一节课后心中无数,不知自己的课好不好,是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往往要等教研员和老教师点评后才心中有数。其实课后只要按照九个问题自问自评就可以了:符合要求的就应该是好课,哪些方面欠缺就应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这些问题同时也可作为评价别人课的参照。这九个问题可简化为27个字:明目标、自主学、合作探、精点拨、整建构、找规律、巧组织、高效率、人人清。 1、一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否适度明确并告诉学生?(明目标) 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不仅教师要知道,学生也要知道。就像作战一样,不仅指挥员要知道战斗目标,战斗员也要知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士兵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教学亦如此。对于三维的课程目标,不是写在教案上,而要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以通俗的形式或问题告诉学生。学习目标要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检测性,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不要机械套用三维模式(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可尝试把教学目标问题化,即把一节课的目标设计成几个问题,问题解决了,学生就达标了。在问题中要包含目标的三维性。 2. 教学内容是老师灌输还是先让学生独立自学和操作?(自主学) 新授课,老师不要急于先讲,先让学生自己看书、自己操作。过去都是“先教后学”,这种模式的基本假设是:这节课是新授课,学生对于这些

知识一无所知,老师要从头讲起。难道学生对这些问题真的一无所知吗?事实上只要给学生一定时间和条件,加以科学引导,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学课本。新课程提倡“先学后教”,其含义包括先学后讲、先练后讲,先考后讲。书本知识先让学生看书思考,有些问题可以先考一下学生是否知道,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作用,要给学生完整的自学时间。自学指导要做到四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高效率的进行自学。 3. 学生不会的问题是否通过相互讨论和帮助来解决?(合作探) 学生在自学中不会的问题不要急于解答,先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解决。学生的合作组织要分小组和大组。首先是两个人的小组合作。实验证明两个人的合作密度最大,效果最好。对于老师布置的自学内容,两个人首先是相互检查,然后是相互帮助。两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再通过大组来解决(6—8人一个大组)。大组一起讨论不会的问题,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大组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讨论解决。在学生讨论过程中老师巡回检查,不要急于讲解,要充分发挥学生互助的作用。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掌握:小组能够解决的大组就不要讨论了,大组能够解决的全班就不要讨论了,要实事求是,不要走过场。教师在巡回检查中及时了解学生自学情况,为点拨做准备。 4. 教师的点拨是否精当并退到最后一步?(精点拨) 从理论上来讲,全班有一个学生能解答,老师也不要急于讲,老师要退到最后一步,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和互助合作精神,要把解决问题的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4 梅花魂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资源 4* 梅花魂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梅花魂》这篇课文围绕一幅梅花图写了“我”和外祖父的几件事,展现了一位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文中的外祖父特别珍惜梅花图,他认为梅花代表了中国人最美好的品质,在外孙女回国之前,他将梅花图交给了外孙女,这也寄寓了老人对后辈深沉的希望,即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课文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葬、腮”等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深情。 难点: 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意。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课前有默读要求,要继续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多次提到梅花,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梅花所代表的意像,引导学生体会梅花所寄寓的爱国情意。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内主要是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课件展示赞美梅花的诗句)。她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的秉性,深受古今中国人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珍爱梅花的老人。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快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生字:葬腮虬玷郑秉飕码撩胧绢侨眷 2.课文写了外祖父哪些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教外孙女读诗词落泪;爱惜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将墨梅图送给外孙女;赠送梅花手绢。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第二段(2-15)对外祖父的回忆;第三段(16)点明主题 4.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讨论交流,体会情感 1.外祖父为何读到诗句落泪,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外祖父爱惜墨梅图?(拉下脸、训斥、轻轻刮去、慢慢抹净) 3.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惜墨梅图?(第13自然段) 举例中华民族中有气节的人物,体会外祖父深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4.外祖父赠送墨梅图和手绢的原因。 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带回祖国。 四、升华情感 1.课文写了几次外祖父落泪,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强烈希望归国却无法回国、刻苦铭心的憾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时练习及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梅花魂》课时练习及答案 第一课时 一、辨字组词。 侨()缕()绢()甚() 骄()楼()涓()其() 梳()衰()稠()眷() 流()哀()绸()着() 二、选字填空。 竟竞境 (1)想不到外祖父()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2)智力()赛使同学们的思维更加活跃起来了。 (3)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4)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凉飕飕的。 (5)保护环(),人人有责。 三、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拉:A用力使东西朝自己所在的方向或某处移动;B用车载运;C拖长;D闲谈;E牵累、拉扯;F拉拢、联络;G帮助。 1、老师拉长声音说话。() 2、妈妈正和保姆拉家常。() 3、现在,他有困难,我们应该拉一把。() 4、小东正和看门的大爷拉交情。() 5、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 第二课时 一、给加粗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在被选答案的序号处画“√”。 1、能书善画 ①善良,慈善;②善行,善事;③友好,和好;④擅长,长于;⑤容易,易于。 2、颇负盛名 ①背;②担负;③依仗;④遭受;⑤享有;⑥失败。 3、独在异乡为异客 ①有分别,不相同;②奇异,奇特,特别;③另外的,别的;④惊奇,奇怪;⑤分开。 4、愈是寒冷 ①(病)好;②较好;③叠用,跟“越……越”相同。

二、改正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 正重其事( ) 颇副盛名( ) 蜡月天气( ) 眷峦祖国( ) 好好宝存( ) 顶天力地( ) 三、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例:叶明说:“我长大了要当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叶明说,他长大了要当一名出色的科学家。 吴小东说:“我要像小明那样关心集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句意,在括号里画“√”。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A、赞美梅花不怕寒冷,生命力强,象征着中华民族。( ) B、梅花争在别的花之前开放,象征着中华民族。( ) 五、阅读《梅花魂》片段,回答问题。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仿照句子“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分外”写一句话。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两句话前后形成了明显的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