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变画》教案1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儿歌和画的关系;2.能够分析儿歌内容并创作相关的画作;3.了解绘画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分析儿歌内容并创作相关的画作;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使用绘画工具进行绘画。
三、教学过程1. 开篇导入老师可带领学生唱一首小儿歌,如《小星星》、《两只老虎》等。
2. 画作分析老师可以准备一些相关的画作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分析画作与儿歌的关系,例如唱《小星星》时可以配上星星、月亮、太阳等相关的画作。
通过分析,让学生了解儿歌和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创作画作老师可以选一首儿歌,例如《小兔乖乖》。
让学生自主选择绘画工具和颜色,根据儿歌的内容进行画作创作。
4. 展示作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下次的画作创作提供更好的参考。
四、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画作和分析儿歌,了解儿歌和画的关系。
2.创意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自主进行画作创作。
3.展示法: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进行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我和提高自我。
五、教学评估学生的画作创作和展示,以及其他同学的评价和老师的观察评估。
六、教学工具绘画工具、颜料、画笔等。
七、教学反思这次课程通过儿歌和画的结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了解到儿歌和画之间的关系,并学习了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下次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图书或者其他儿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同时,建议在课上加入一些交流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活跃和有趣。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儿歌变画 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儿歌变画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儿歌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2、能够理解儿歌歌词中的情感和意境,将其转化为画中的情感和意境。
3、善于观察和发掘身边的事物,发挥想象力,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儿歌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2、能够理解儿歌歌词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难点如何将儿歌歌词中的情感和意境转化为画中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一、导入1、引导学生想起自己小时候听的各种儿歌,如《小兔子乖乖》、《拔萝卜》等。
2、让学生想象歌词描绘的场景,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意境。
二、讲解和示范1、介绍儿歌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2、通过课件和实物,向学生展示儿歌变画的过程和效果。
3、以课件为媒介,引导学生分析课件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
三、实践操作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儿歌,通过思考和感受,选择喜欢的局部进行画作。
2、让学生尝试在画中表现出儿歌歌词中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意境。
3、鼓励学生勇敢尝试,不必拘泥于形式和表现手法。
四、展示和总结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并进行互动交流,分享感受和思考。
2、对学生的画作进行展示和评价,鼓励学生发扬个性化风格。
3、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儿歌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总结在美术教学中,儿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情感载体,有着广泛的表现空间和深刻的教育意义。
通过儿歌变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学生增强情感认知和创造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在美术中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并掌握儿歌变画的方法和技巧,实现美术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1课 儿歌变画》人教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第11课儿歌变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2. 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现儿歌内容的能力。
3. 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儿歌欣赏:《小燕子》、《两只老虎》、《小星星》等。
2. 绘画表现:学生根据所学的儿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
3. 作品欣赏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现儿歌内容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儿歌内容巧妙地融入绘画作品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儿歌音频、绘画工具。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儿歌《小燕子》,引导学生边听边感受儿歌的韵律美。
2. 新课展开:教师简要介绍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儿歌内容。
3. 绘画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的儿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歌变画》2. 板书内容:儿歌与绘画的联系、绘画创作方法、作品展示与评价。
七、作业设计1. 课堂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的儿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
2. 家庭作业:学生回家后,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绘画创作,下次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儿歌内容的理解,引导他们巧妙地将儿歌融入绘画作品中。
2. 在绘画创作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3. 作品展示与评价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作品,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二、新课展开在新课展开环节,教师简要介绍儿歌与绘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儿歌内容。
教师可以举例说明,如《小燕子》这首儿歌描绘了燕子在春天飞翔的美丽画面,我们就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这个场景。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人教版
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围绕《儿歌变画》展开,通过将儿歌歌词转化为视觉艺术,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审美情趣。
课程将介绍如何将抽象的歌词具象化,通过绘画表现儿歌中的情感与意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将儿歌歌词转化为绘画的基本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创造的能力,提升艺术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艺术创作,增强学生对儿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 抽象转具象:引导学生如何将抽象的歌词转化为具象的绘画元素。
2. 情感表达:指导学生如何在画作中传达儿歌的情感和意境。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儿歌音频、PPT课件、绘画示范视频。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儿歌,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歌词中的画面。
2. 新授:展示如何将歌词转化为绘画的步骤,讲解色彩、构图等基本技巧。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方法,选择一首儿歌进行绘画创作。
4. 展示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建议。
5. 总结:回顾本课重点,强调儿歌文化的重要性和艺术创作的乐趣。
板书设计板书将简洁明了地呈现本课的教学重点,包括:- 儿歌歌词转绘画的步骤- 色彩运用和构图技巧- 情感表达的方法作业设计1. 必做题: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将其歌词转化为绘画。
2. 选做题:学生可以尝试创作一首自己的儿歌,并为其设计插画。
课后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观察学生对于歌词转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情感表达方面的进步。
反思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后续课程提供改进的依据。
同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以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
教学难点重点细节:抽象转具象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将抽象的歌词转化为具象的绘画元素。
这一过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技巧,还需要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歌词的内涵,发挥想象力,将抽象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视觉艺术表现出来。
第11课 儿歌变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11课儿歌变画(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二年级上册教学内容:本课为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1课《儿歌变画》,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儿歌、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把握儿歌的内涵,将其转化为绘画作品。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儿歌内容,使作品具有艺术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儿歌音频、PPT等。
2. 学具:画纸、彩笔、水粉等绘画材料。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首儿歌,让学生边听边欣赏,引导学生关注儿歌中的画面感。
2. 新课导入:讲解本课的主题——《儿歌变画》,让学生了解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
3. 欣赏与分析:展示一些将儿歌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创作方法。
4. 创作指导:讲解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等,并给出创作建议。
5.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绘画创作。
6.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7. 总结与拓展:对本课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将其他艺术形式转化为绘画作品的方法。
板书设计:1. 《儿歌变画》2. 教学内容: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将儿歌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3. 教学目标:提高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 教学难点:理解并把握儿歌内涵,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儿歌内容。
5. 教具学具:多媒体设备、画纸、彩笔等。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将其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得当,具有艺术性。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欣赏儿歌、创作绘画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11课 儿歌变画》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儿歌变画》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儿歌的含义,并能够用美术的方式表达出儿歌中的形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让学生通过美术活动,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美术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儿歌中的形象,并能够用色彩、线条等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有特色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适合儿童的儿歌,并打印出歌词。
2. 准备一些画笔、颜料、纸张等绘画工具。
3. 准备一些优秀的学生作品,供学生参考学习。
4. 提前了解学生的基础美术能力,以便更好地因材施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阶段:通过欣赏儿歌图片,了解儿歌含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授课程阶段:分步骤讲解儿歌变画的方法,并给予学生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
同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评价和鼓励。
3. 课堂小结阶段: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要点,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积累创作素材。
同时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延伸阶段: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其他美术课程中,如儿童画、手工制作等。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美术比赛或展览活动,展示学生的美术成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根据儿歌的内容,用画笔表现出相应的画面,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2. 培养学生倾听和解读儿歌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学生在合作完成创作的过程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儿歌内容进行绘画创作,注重画面布局和细节表现。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作出与儿歌内容相关的独特画面,同时引导学生们发挥团队合作精神进行创作。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不同颜色和型号的画笔,以及绘画材料(如颜料、纸张等)。
2. 选取一首适合变画的儿歌,制作相应的PPT或视频,便于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儿歌变画幼儿园教案
儿歌变画幼儿园教案教案标题:儿歌变画幼儿园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儿歌及绘画的兴趣;2. 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3. 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和细致观察能力。
教学内容:1. 儿歌的学唱与感悟;2. 针对儿歌创作绘画作品;3. 交流与展示。
教学准备:1. 多样的儿歌资源,如儿歌CD、卡片或书籍等;2. 绘画材料,如彩笔、纸张等;3. 用于展示的墙壁或布告板。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欢快的儿歌音乐,并邀请幼儿一起跟随节奏拍手或舞动。
2. 引导幼儿回忆并分享自己喜欢的儿歌,鼓励他们表达出喜欢的原因。
学唱与感悟(15分钟):1. 选择一首富有表情和动作的儿歌,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并强调歌词中的重点内容。
2. 提问引导,让幼儿思考歌词中的细节,如描述的动物、人物和场景等。
3. 让幼儿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歌词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创作绘画作品(20分钟):1. 教师出示与所学儿歌相关的图片或场景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元素。
2. 提供不同的绘画材料,鼓励幼儿选择一种他们喜欢的方式(如画笔、手指涂料等)来表达他们对儿歌的理解与感受。
3. 在绘画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
交流与展示(10分钟):1. 邀请每位幼儿逐一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请他们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作品的内容和主题。
2. 鼓励其他幼儿对展示作品提出问题或表达赞赏,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总结与延伸(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思考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儿歌的理解与感受的意义。
2. 提供绘画书籍或绘画游戏等延伸活动,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绘画世界的兴趣。
教学反思:教案通过结合儿歌与绘画的方式,旨在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和创造力,同时提升他们的细致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引导幼儿学唱儿歌、描述和绘画儿歌中的元素,可以帮助幼儿加深对儿歌的理解和感悟,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同时,在交流与展示环节,通过互动和展示激发幼儿之间的合作和分享精神,促进他们的综合素养的提升。
儿歌变画美术教案
儿歌变画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儿歌与绘画的结合点,提高学生对儿歌和绘画的认识。
帮助学生掌握创意绘画技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儿歌变画活动,培养学生的色彩感和构图能力。
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过程儿歌与绘画的结合点儿歌具有语言简练、节奏明快的特点,而绘画则可以通过图像和色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儿歌变画活动中,可以将儿歌的情感和意境转化为绘画语言,从而更好地表现儿歌的内涵和意境。
美术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儿歌变画教学中,要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色彩感和构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绘画表达情感和思想;帮助学生提高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创意绘画技巧的传授在儿歌变画教学中,要教授学生一些创意绘画技巧,如:如何运用线条表现物体的形态和质感;如何运用色彩表现情感和思想;如何运用构图表现意境和主题等。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语言表现儿歌的情感和意境。
色彩与构图指导在儿歌变画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色彩和构图的指导,帮助他们掌握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他们运用对比、对称、平衡等构图原则进行绘画创作。
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尝试运用不同的色彩和构图表现儿歌的情感和意境。
儿歌创作与作品评价在儿歌变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儿歌和绘画作品。
教师可以给出一些主题或场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
同时,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在评价时,要注意以鼓励为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艺术灵感挖掘和启发训练在儿歌变画教学中,要注重挖掘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启发他们的创造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优秀的儿歌和绘画作品来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可以让学生参加一些艺术比赛或展览活动来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与其他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和思维方式。
课外活动及实践拓展在儿歌变画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和实践拓展活动。
儿歌变画教案
儿歌变画教案
主题:儿歌变画
教学目标:
1. 学会听取儿歌并理解其意义。
2. 学会用画笔表达和描绘儿歌的内容。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1. 儿歌的录音或歌谱。
2. 画笔、彩色笔或蜡笔。
3. 彩色纸和白纸。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教师介绍当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通过听取儿歌,并用画笔表达和描绘儿歌的内容。
2. 教师播放一段儿歌录音,学生们跟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拍手或跳舞。
呈现(10分钟):
1. 教师将儿歌的歌词展示给学生,并读出歌词的内容。
2. 教师再次播放儿歌录音,学生们跟读歌词。
3. 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儿歌的内容。
实践(20分钟):
1. 教师发放画纸和彩色纸,并要求学生观察儿歌的内容,设计一个画作来表达儿歌的意义。
2. 学生们可以用画笔描绘儿歌中的角色、场景等,也可以使用彩色纸剪纸来制作图案。
3. 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可以互相交流并借鉴彼此的创意。
展示(10分钟):
1. 学生们完成画作后,教师组织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画作背后的想法和表达。
2. 教师引导学生们互相欣赏和评论他人的作品,鼓励学生们表达对别人创作的赞赏和建议。
总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强调通过绘画来表达和描绘儿歌的内容。
2. 教师提醒学生继续关注生活中的声音和歌曲,用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拓展活动:
学生可选择其他喜欢的儿歌,用相同的方法进行绘画创作,或者尝试编写自己的儿歌,并用画作表达。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1课 儿歌变画》 人教 版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围绕儿歌变画的创作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并将歌词中的元素通过绘画形式表达出来。
课程以二年级学生为对象,要求学生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运用绘画技能,创作出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画作。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儿歌变画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完成一幅与歌词内容相关的画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歌词,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学生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歌词内容的理解:学生需要充分理解歌词的含义,以便将其转化为绘画元素。
2. 绘画技能的应用: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才能更好地表达歌词内容。
3. 创意与想象力的发挥:学生需要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画作。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画纸、画笔、颜料、歌词资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儿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课的主题——儿歌变画。
2. 歌词分析:分发歌词资料,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歌词内容,理解歌词的含义。
3. 创作指导:讲解儿歌变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如何将歌词内容转化为绘画元素。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歌词内容,进行独立创作。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板书设计1. 儿歌变画2. 歌词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含义3. 创作方法:将歌词内容转化为绘画元素4. 学生作品展示:展示学生的创作成果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根据本节课所学的儿歌变画方法,独立完成一幅与歌词内容相关的画作。
2. 作业要求:要求作品富有创意和想象力,能够表达歌词的含义。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儿歌变画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内容,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
儿歌变画教案
儿歌变画教案儿歌变画教案一、教学目标:1.培养儿童对儿歌的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2.通过变画的方式,提高儿童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3.培养儿童对音乐与绘画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潜力。
二、教学内容:1.儿歌:《小毛驴》。
2.变画表现:描绘小毛驴的形象和情境。
三、教学准备:1.复制好小毛驴的歌词给每个学生。
2.将小毛驴的形象作为示范画挂在黑板上。
3.准备绘画用的颜料、画笔、纸张等。
四、教学步骤及时间安排:1.导入(5分钟)教师口头介绍今天的主题是儿歌变画,并唱一段《小毛驴》的歌曲,让学生熟悉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习儿歌(5分钟)教师将小毛驴的歌词分发给每个学生,一起大声朗读这首儿歌。
3.观察小毛驴的形象(10分钟)教师将小毛驴的形象作为示范画挂在黑板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小毛驴的特征,比如背上有驮着一只小兔子、尾巴又长又细等。
4.绘制小毛驴的形象(15分钟)教师发放绘画用的颜料、画笔和纸张,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小毛驴形象的理解,自由创作画面,可以参考示范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进行创作。
5.欣赏和交流(15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和其他同学一起观赏作品,鼓励学生主动分享作品和自己的创作过程,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6.评价和展示(10分钟)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挑选几幅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艺术创作的兴趣。
7.作品保存和总结(5分钟)教师帮助学生将作品保存好,鼓励他们继续保持对音乐和绘画的兴趣,并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儿歌和绘画中的色彩、形状等元素。
五、教学反思:通过儿歌变画的教学,学生在音乐和绘画中得到了综合性的艺术体验。
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和创作的过程,提高了对儿歌文本和绘画形象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互相交流和分享,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绘画和创作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整个教学过程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儿歌变画》优秀教案
(2)构思:在理解领会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可以选取某一情节、某一场面来设计。
(3)构图:按儿歌的主要内容把画面设计出来,合理安排画面内容,做到主题突出,主次分明,如果是儿歌配画,在画面中还可以设计出文字的位置。
(4)色彩:色彩搭配和谐。
(三)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学具准备
素描纸、水彩笔、油画棒。
课时 安排
共1个课时
教学内容 过程安排
导 入
(一)引导阶段
播放音乐动画《拔萝卜》,导入新课。
(二)发展阶段
1、儿歌歌词变画步骤分析
2、教师出示儿歌《咏鹅》范画。
3、欣赏其他学生作品
4、学生交流思考如何选择为自己喜欢的儿歌变成一幅画
5、学生作业
《儿歌变画》名师教案
课题
第十一课 《儿歌变画》
授课人
教育教学目标
1、能够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画。
2、能够根据所选的儿歌内容进行配画,画面自由、大胆,色差和谐,构图合理。
3、通过感受儿歌,给儿歌配画,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构图,画面主体突出,色彩和谐,画面完整。
难点:能够根据儿歌构思画面。
学生选择自己喜爱或熟悉的儿歌进行创作。
(四)展示与评价阶段
教师进行点评。
(五)知识延伸与拓展
初步认识儿歌配画实际是插图的一种。图画除了可以为儿歌配画之外,还可以为什么配画?尝试为故事配画、古诗配画。
播放音乐动画
《拔萝卜》,
导入新课《儿歌变画》
课后反思
《儿歌变画》美术教案
《儿歌变画》美术教案一、教材分析:儿歌是民间艺术家留给孩子的一份很珍贵的礼物,它既富有童趣,又体现出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同时又是绘画创作极好的素材。
童画则是孩子们在愉悦的情绪中,随意洒脱地创造另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孩子们阅读儿歌之后,将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的语言形式,将文字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融为一体,体现出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因此,让学生学儿歌,画童画,将童画儿歌和谐地综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热情。
二、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民间儿歌的历史及特点,儿歌和童画相通之处。
2、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儿歌创作童画作品。
3、体会童画、儿歌的综合艺术特点,增加跨学科综合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能用各种工具材料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上合适的童画。
四、教学难点:创作的童画既符合儿歌的意境,又能体现出一定的绘画水平。
五、教学措施: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美术是记载和传播文化最好的载体之一。
本课目的将儿歌的文学形象转化为绘画语言表现,引导孩子们从不同的方位、角度来感知儿歌,将儿歌进行夸张、联想、拟人化等艺术加工。
引导学生理解儿歌的含义并大胆用自己喜欢的手法表现儿歌。
我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分析,引导学生用写实、夸张、联想等方法表现儿歌的内容。
我还选择用剪纸、布贴、刮画、线描、色彩等不同手法表现的范作进行欣赏,以开拓学生思路。
那琅琅上口的儿歌就成为孩子们想象的源泉,既培养了他们对于文学的想象力,又培养了他们自由表现、大胆创造的造型·表现才能。
把美术置于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之中,让学生逐渐明白美术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
六、课前准备:老师:相关美术课件,范作;学生:收集一些喜欢的儿歌和各种作画工具材料。
七、教学过程:1、儿歌和童画配对游戏,揭题(1)教师出示4首儿歌(《秧歌》、《萤火虫》、《玩滑梯》、《树叶宝宝》)和4幅童画作品,秩序打乱,请同学试着为儿歌找到和它相对应的童画,并说明理由,分析画面表现了哪句或哪几句儿歌,想表达的意境又是什么?我们发现儿歌中藏着好多好多漂亮的童画。
二上美术儿歌变画教案
二上美术儿歌变画教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儿歌在绘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创造力。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儿歌与绘画的关系。
2.学习儿歌变画的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难点。
1.如何将儿歌中的内容转化为绘画作品。
2.如何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表现儿歌的内容。
四、教学准备。
1.准备多种儿歌的音频和歌词。
2.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3.准备教学PPT和教学案例。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老师播放一段儿歌的音频,让学生跟着歌词一起唱。
然后问学生,你们知道儿歌和绘画有什么关系吗?儿歌中的内容可以通过绘画来表现吗?2.呈现。
老师在PPT上展示一些儿歌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思考,这些图片是如何表现儿歌的内容的?儿歌中的情节和形象是如何通过绘画来呈现的?3.讲解。
老师向学生讲解儿歌变画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儿歌内容,如何构思绘画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搭配,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表现儿歌中的情节和形象。
4.示范。
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一首儿歌的变画过程,让学生观看并学习老师的绘画技巧和方法。
5.练习。
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儿歌中的内容。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来构思绘画作品的构图和色彩搭配,同时也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绘画技巧来表现儿歌中的情节和形象。
6.展示。
学生完成绘画作品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同时也让学生分享他们在绘画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
7.总结。
老师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也指出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儿歌,在绘画中多加入儿歌的元素,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儿歌和绘画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但是也发现了一些不足,比如学生在绘画过程中有些害羞,不太愿意展示自己的作品,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多加关注,引导学生勇敢表现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第11课 儿歌变画-人教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1课儿歌变画-人教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为《儿歌变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各种画笔的使用方法。
2.能够创造性地使用画笔绘画,并注重细节。
3.能够感受并理解儿歌的内容,并通过画画形象地表达出来。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颜色的选择和运用。
2.巧妙地运用各种画笔。
难点将儿歌变成画作,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介绍教学内容1.教师首先介绍本节课程的内容(儿歌变画),并告诉学生本节课的目的是学会使用画笔绘画,并将想象中的儿歌用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第二步:讲解使用不同的画笔1.准备好各种画笔,例如铅笔、粗笔、细笔和彩色笔等等。
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个画笔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第三步: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绘画1.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或者老师提供一个口胡儿歌供学生进行创作。
2.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儿歌内容转化为图像,再用画笔表达出来。
3.注意指出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需要注意形象的细节。
第四步:分享和展示作品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他们对于儿歌的想象和创造力。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鼓励优点,指出不足,以便学生能够不断改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们在熟悉各种画笔并理解其用途后,进行了自由创作和分享。
学生们对色彩和画笔的控制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同时在创作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是,在老师点评时,学生也需要更加注重细节,特别是形体丰腴的物体,需要在绘画方面吸收更多的技巧和知识。
人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1课 儿歌变画》_1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美术《儿歌变画》教案课题:儿歌变画课时:一课时班级:二年级(5)班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11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儿歌伴随着孩子们快乐的童年,孩子们的世界里有许多耳熟能详的儿歌,比如拔萝卜、小白兔等等,本课的目的是让孩子们给这些儿歌配上合适的图画,为孩子们的童年留下美好的一页。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把儿歌变成画的创作方法,能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儿歌,抓住儿歌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变成有意思的画面,进行形象化的再创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说一说、看一看、试一试,把自己喜欢的儿歌变成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造美的激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儿歌的前提下,运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将儿歌的意思用绘画的方法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创作的画符合儿歌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范画一幅。
学生准备:画纸、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谈话导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这节课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好听的儿歌,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唱一唱吧!2、学生唱儿歌。
师:儿歌是我们孩子的艺术品,它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遐想,我们这节课学习第十一课,儿歌变画。
3、板书课题:儿歌变画(二)、探索新知1、出示几幅画,学生根据图画想出每幅画所匹配的儿歌。
2、课件出示《咏鹅》这首古诗的诗词,学生想一想如何为这首古诗配画。
3、出示教师范画,让同学们欣赏并从中启发学生的创作思维。
4、课件出示其他同学的作品,学生欣赏。
5、教师讲解儿歌变画绘制步骤:(1)、选儿歌。
(2)、根据儿歌内容绘图,可以选取某一情节、某一场面来设计。
(3)、涂色完成作品。
(三)、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四)、作业讲评请同学们说出喜欢哪一幅作品?说出喜欢的原因。
儿歌变画(教案)
-情感态度: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儿歌中的情感,将其转化为绘画中的色彩和线条表达;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对色彩搭配和线条运用的技巧掌握;
-知识与技能:将音乐知识与美术技能有机结合,创作出既符合儿歌情感又具有美感的作品。
举例解释:针对情感态度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情感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儿歌所传达的情感,例如,通过提问“儿歌中的夜晚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在过程与方法方面,教师需要通过示范、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颜色搭配和线条使用的技巧,如如何用不同的蓝色调来表达夜晚的深浅变化。在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音乐与美术之间的相互影响,例如,如何通过线条的流畅度来表现旋律的连贯性,从而突破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并运用于实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儿歌的理解和绘画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指导来帮助大家理解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情感。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儿歌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绘画实践。这个实践将演示如何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创作出表达儿歌情感的画作。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儿歌变画》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听过儿歌,觉得儿歌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如何将儿歌通过绘画表达出来。
儿歌变画(教案)
一、教学内容
《儿歌变画(教案)》适用于小学一年级音乐与美术融合课程。本节课以教材《音乐课程标准》中一年级儿歌《小星星》为基础,结合美术课程中简单的图形和线条学习,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儿歌情感的理解。具体内容包括:
美术儿歌变画(共8篇)
美术儿歌变画(共8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美术儿歌变画的资料8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儿歌变画一篇一一、教学内容:儿歌配画二、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的艺术情感,初步了解文学与美术形式的联系。
2、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创作热情。
三、教学重点:学习儿歌配画的艺术形式。
四、教学难点:掌握方法和步骤。
五、教师准备:儿歌、范画、多媒体课件。
六、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的儿歌、铅笔、橡皮、图画纸。
教学过程: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准备情况。
2、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时候经常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儿歌声中进入甜蜜的梦乡,同学们一定有好多好多的儿歌吧!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儿歌《小老鼠上灯台》,师生拍手齐读。
(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很愉快的进入到学习当中)。
师:如果我们把这首儿歌配上画,那就更完美无缺了。
同学们也有好多儿歌,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儿歌也配上画呢?生:想。
师:那就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走进儿歌配画的世界,去领略儿歌配画的奥妙和神奇吧!(出示课题板书课题)。
3、讲授新课:(1)、教师示范儿歌《风和树》的配画:(一名学生朗诵儿歌风和树)老师在黑板上画出树公公、一个风娃娃。
师:大家看我在黑板上画的范画,有没有这几个形象?(有)虽然有,但是否美观?我们如何让它更美呢?让学生闭上眼睛,齐读这首儿歌,并想象一下,画面应该添加什么内容使画面内容更丰富,视觉冲击力更强。
(指名学生说)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儿歌《风和树》的配画作品。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画的也很好,想象力很丰富。
老师也想了一个背景供咱同学们参考。
(在黑板上画出背景)师:现在看起来画面就丰富多了,涂上颜色就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图画。
(出示完成图)我们书上也有几幅儿歌配画作品,画的也很棒,咱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4、作品评析(欣赏课件):(出示教诲儿歌《数星星》)学生齐读《数星星》儿歌。
①师:《数星星》小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小朋友爬上梯子往天上挂星星,好像在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祈福...... 出示儿歌《懒汉歌》的两幅范画。
小学美术人教版教学方案〖《儿歌变画》教案1〗
《儿歌变画》教案一、设计思路:现代的儿童对于那些传统童谣已经开始变得陌生,更多的则是沉溺于网络、游戏等。
所以,本节课我将童谣与童画相融合,让同学们在话中画的艺术世界里感受艺术带来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童谣的历史,分析童谣的特点,认识童谣与童画之间的联系。
2、方法与过程:互相探讨学生们从家庭、同学之间或网络等关系,如何用不同的工具来表现童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童谣童画的认识,使同学们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开拓学生们的创作思维。
三、教学重点:了解童谣童画之后,能用不同工具材料来表现童谣童画。
四、教学难点:学生对童谣的理解程度以及正确的技法表现。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视频《小白兔》,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与感受。
师:同学们喜欢的话,可以跟着一起念(可以使同学们在跟读中回忆起童谣并且可以增加同学们对童谣的兴趣)(2)提问:我们如何将童谣用我们手中的画笔给展现出来呢?(3)出示《小白兔》范画作品,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
(4)小结:童谣和童画有相通之处。
童谣和童画,就是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
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
(5)揭示课题:《童谣童画》。
(板书)2、PPT展示,介绍下国外童谣童画((1)樱花啊,樱花啊.暮春三月天空里,万里无云多明净,如同彩霞如白云,芬芳扑鼻多美丽,快来呀,快来呀,同去看樱花——日本《樱花》(2)老国王科尔是一个快乐的老灵魂,是一个快乐的老灵魂他;他呼吁他的烟斗,他呼吁他的碗,他呼吁他的小提琴手三!《老国王科尔》)3、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幅作品《纺线车》,谁知道这是什么绘画形式?(剪纸)请举手发言!4、我们来看看《荡秋千》,谁能用一些修饰词来评价下这幅作品?(最好提到夸张、变形、幻想)。
儿歌变画美术教案
教案名称:儿歌变画美术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唱儿歌,了解和欣赏传统的儿童歌曲。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通过绘画将儿歌中的内容表现出来。
3. 提高学生的美术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具有教育意义的儿歌资源。
2. 绘画用具,如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3. 白纸或画板。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介绍今天的教学主题是将儿歌中的内容变成画。
-唱一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儿歌,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欣赏儿歌(10分钟):-播放或唱一首儿歌,让学生仔细听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和意境。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儿歌的感受和想法。
3. 观察和讨论(10分钟):-将儿歌中的关键场景或角色展示给学生,让他们仔细观察。
-引导学生讨论儿歌中的元素,如颜色、形状、动作等。
4. 绘画表现(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儿歌的理解和想象,用绘画表达出儿歌中的情节或角色。
-学生可以选择适合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尽量将儿歌中的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
5. 展示和分享(1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创作过程和想法。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给予肯定和建议。
6. 总结和评价(5分钟):-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和学习收获。
-与学生一起评价他们的绘画作品,并鼓励他们继续探索和发展自己的美术才能。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比赛或展览,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给予奖励和认可。
2. 鼓励学生尝试将其他儿歌或故事内容进行绘画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欣赏儿歌、讨论和绘画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绘画作品,包括表达能力、创意和技巧等方面。
3. 学生之间的互相欣赏和评价也可以作为评估的参考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歌变画》教案
一、设计思路:
现代的儿童对于那些传统童谣已经开始变得陌生,更多的则是沉溺于网络、游戏等。
所以,本节课我将童谣与童画相融合,让同学们在话中画的艺术世界里感受艺术带来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童谣的历史,分析童谣的特点,认识童谣与童画之间的联系。
2、方法与过程:互相探讨学生们从家庭、同学之间或网络等来源所得之的童谣,童谣童画之间的关系,如何用不同的工具来表现童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童谣童画的认识,使同学们产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开拓学生们的创作思维。
三、教学重点:
了解童谣童画之后,能用不同工具材料来表现童谣童画。
四、教学难点:
学生对童谣的理解程度以及正确的技法表现。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1)播放视频《小白兔》,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自己对此童谣的体会与感受。
师:同学们喜欢的话,可以跟着一起念(可以使同学们在跟读中回忆起童谣并且可以增加同学们对童谣的兴趣)
(2)提问:我们如何将童谣用我们手中的画笔给展现出来呢?
(3)出示《小白兔》范画作品,讲述创作作品的思路及艺术特点。
(4)小结:童谣和童画有相通之处。
童谣和童画,就是将文学之美、声音之美、色彩之美生动地融为一体。
在童谣的美好韵律中,感受童画的悦目色彩;在童画的丰富想象中,感受童谣的韵律之美。
(5)揭示课题:《童谣童画》。
(板书)
2、PPT展示,介绍下国外童谣童画
((1)樱花啊,樱花啊.暮春三月天空里,万里无云多明净,如同彩霞如白云,芬芳扑鼻多美丽,快来呀,快来呀,同去看樱花——日本《樱花》(2)老国王科尔是一个快乐的老灵魂,是一个快乐的老灵魂他;他呼吁他的烟斗,他呼吁他的碗,他呼吁他的小提琴手三!《老国王科尔》)
3、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一幅作品《纺线车》,谁知道这是什么绘画形式?(剪纸)请举手发言!
4、我们来看看《荡秋千》,谁能用一些修饰词来评价下这幅作品?(最好提到夸张、变形、幻想)。
教师:我们对童画的诠释,还可以用这么多的技法啊。
(板书二:手法不一)
5、那我们再看看《秧歌》,讨论:作品重点表现哪句歌词?“哪有闲人在路边”这句内容反映出什么情况?“口唱山歌不怕天”这句内容表现了怎样的劳动情景?把童谣变成童画,它成功在哪里?请举手回答。
(板书三:重点描绘)
6、展示《采藕》这幅图片。
大声朗读下这首童谣。
师:好,我们根据这首童谣来看下这幅画,这幅画描绘的什么场景啊?
生:一个女孩在采藕。
师:那再看看这幅画针对这首童谣有增加了什么减少了什么呢?
生:增加了环境
师:恩,增加了环境。
增加环境是为什么呀?
生:可以更生动。
师:对,回答的很精确啊。
在一幅画中,我们可以增加环境为了更生动,那我们也可以减少一些场景,可以烘托出主体对吧?像,这个采藕姑娘是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啊?
生:是。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同一内容,不同重点后的效果)
一个蚂蚁在洞口,看见一粒豆;用力搬呀搬不动,急得直摇头;小小蚂蚁想一想,想出好办法;回洞请来好朋友,抬着一起走。
《蚂蚁搬豆》
(板书四:选择对象)
(板书五:构图饱满)
7、学生作品赏析。
8、同学们看了这么多童谣童画,有没有发现一个事情,画童谣的小作家们,是不是都是用一种方法做的呢?
七、尝试创作:
大家看了这么多的作品,是不是也想动手来描绘属于自己的童谣童画呢?老师这里准备了许多童谣,同学们选择一首,然后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创作童画。
师:仔细回忆刚刚老师给大家的一些小建议噢。
八、作业展示并小结:
点评一些很有特色的作品,并提倡同学们在创作一幅作品的时候,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
小结视课堂情况而定。
九、课后拓展:
向父母索取他们脑海中一直记得的童谣,然后将它描绘下来,送给父母。
《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
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