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合集下载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62499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62499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62499-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一、基本概念1、危险源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1)、能量、有害物质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B、人员失误C、管理缺陷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一般危险源的辨识(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人的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其他危险、危害因素B、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C、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D、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是指任何可能导致人员伤害、健康损害、环境破坏以及财产损失等不良后果发生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因素。

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保证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一个对象进行分析和判断,发现其所潜在的危险因素的过程。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识别出可能对人类生命和健康等造成损害和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包括人们习以为常的一些条件、方式、设备和环境。

辨识危险源可以采用专家评估、现场观察、资料查询、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

二、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分类是指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特征和危害程度等因素将危险源进行归类的过程。

一般可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类:1、物理危害:如高温、高良、高压、电磁辐射等。

2、化学危害:如有毒气体、液体、物品、化学污染等。

3、生物危害:如细菌、病毒、微生物和昆虫等。

4、人为因素:如不安全操作、不正确的安全行为、管理不当等。

5、自然因素:如地震、洪涝、火山喷发、台风等。

6、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针对某一特定危险源,通过对其危害程度及可能潜在的危险性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确定不同危险源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对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预防措施、降低风险程度以及防范风险发生。

风险评价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形式。

四、危险源分级危险源分级是指根据对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的结果,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的过程。

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程度和对人类及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等因素,常将危险源按照危险等级进行分类,用于指导安全管理,科学制定安全生产措施,消除或控制危险源,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是保障工作安全、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办法(13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办法(13页)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办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管理办法1 范围本标准明确了生产经营活动中安全生产领域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分级控制工作的基本原则、职责分工、主要内容和相关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集团公司系统生产经营性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641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安委办﹝2016﹞3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关于遏制重特大事故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浙能生﹝2016﹞474号)3 术语和定义3.1 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2 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及由之造成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设备设施损坏以及周边环境的严重性的组合。

根据风险大小,将风险分为四级,即低风险、一般风险、较大风险和重大风险。

3.3 风险评估对危险源存在的风险进行客观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有效性进行分析以及确定风险等级、确认风险是否可接受、采取哪些措施加以控制的过程。

3.4 分级控制根据不同危险源及其风险等级,确定控制级别,并从人员配备、人员能力、人员培训、设备设施、制度和规程等方面制订清晰的分级控制措施,并明确责任人。

4 工作原则4.1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分级控制工作应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科学辨识、客观评价、分工负责的原则,从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围绕人、机(包括设备设施和原辅物料等生产资料)、环境、管理四要素,逐级确定企业级、部门级、班组级、岗位级风险控制清单和措施,并汇编成简明扼要的“一企一册、一部一册、一班一册、一岗一册”。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方法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方法

附件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一、危险源类别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二、名词解释(一)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四)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1 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管理规定实施细则

企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分级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一、危险源定义与分类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

根据其性质,危险源可分为以下几类:物理危险源、化学危险源、生物危险源、心理危险源和行为危险源。

二、危险源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应考虑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工作场所的设备和设施以及管理过程等方面。

常用的危险源辨识方法包括:询问和交流、检查表法、工作危害分析法、风险矩阵法等。

三、危险源风险评价标准风险评价是对已识别的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及其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和判断。

风险评价应基于对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综合考量,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如概率-后果矩阵法、风险矩阵法等。

四、风险级别划分及标识根据风险值大小,将危险源划分为不同风险级别,如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

不同级别的风险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监管要求。

同时,应将危险源的风险级别在适当位置进行标识,以便员工和管理人员了解。

五、危险源控制措施对于不同类型的危险源,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物理危险源可采用警示标识、安全距离等措施;化学危险源可采用使用安全剂、避免直接接触等措施;生物危险源可采用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定期检查等措施;心理危险源可采用提供心理辅导、减少工作压力等措施;行为危险源可采用加强培训、制定操作规程等措施。

六、风险报告与记录对于已辨识和评价的危险源,应按要求进行报告和记录。

报告应包括危险源的基本信息、可能导致的风险和后果、采取的控制措施等内容。

记录应妥善保存,可供查阅。

七、风险监测与复查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应定期对危险源进行监测和复查。

监测和复查的内容包括:现有危险源的变化情况、新发现危险源的辨识与评价、已采取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等。

八、不合格项整改对于在监测和复查中发现的不合格项,应立即采取整改措施,消除或降低风险。

整改应制定计划,明确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措施等内容。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辨识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健康损害、财产损失、环境破坏或者组织经营上的削弱和丢失等不利影响的物质、能量、设备、情况、活动、行为等总称。

危险源辨识是指确定、识别和分析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损害,是进行风险评价以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的前提和基础。

危险源的辨识通过识别、分析和评估,对工程、设备、安全保障措施、作业过程等进行合理性判断和控制。

危险源辨识基本流程:1.定义危险源2.收集相关信息3.识别危险源4.评估危险源5.列出危险源清单危险源分类危险源按照引起事故的本质及机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人的行为类危险源:包括操作失误、疏忽大意、过度自信、粗暴、不听劝告等,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设备故障类危险源:包括设备失效、设备过期老化、操作不当损坏设备等,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3.环境因素类危险源:包括自然灾害、气象条件、地质条件、人为环境等因素,是引发事故的次要原因。

4.作业适应性与复杂度的危险源:包括人员素质、安全意识、作业类别、作业难度、作业条件等因素,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将危险源识别和分类后,对其可能导致的损失与概率进行量化及评估,以确定其对系统的影响及重要性的过程。

风险评价是确定风险大小和影响重要性的基础,有助于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措施,并为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风险评价原则:1.确定评价对象2.识别和分类危险源3.估算危险源的可能性4.计算危险源的严重程度5.发现危险源的隐患6.定量风险,确定可能造成的危害性风险评价方法:1.事件树法:通过构建事件起始状态到终止状态的树形图来进行概率评估和风险分析。

2.故障树法:通过构建系统故障状态到组件故障状态的树形图来进行概率评估和风险分析。

3.风险矩阵法:将概率和影响程度以矩阵表格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可直观反映风险等级。

分级办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影响等级,本文提出以下分级办法:1.一级危险源:发生此类危险源必然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和大面积环境破坏,如爆炸、火灾、气体泄漏等。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1.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及其工作活动进行全面系统地辨别,识别出可能对员工或其他人员健康和安全构成威胁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或系统/设备故障等存在的源头。

辨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识别出潜在的危险,以便能够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

-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工作环境、工作过程、设备设施等情况。

-识别潜在风险:通过观察、询问、查阅文件等方式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评估危险程度:对辨识出的潜在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程度。

2.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是对辨识出的潜在危险源进行分类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需要采取措施进行管控,以及采取何种管控措施。

危险源分类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常用的分类包括:-物理因素:如噪音、辐射、温度、压力等。

-化学因素:如毒性物质、可燃物等。

-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

-人为因素:如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操作等。

-机械设备故障:如电器故障、机械故障等。

风险评价是对潜在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定性评估:通过判断危险源的大小、接触频次、暴露时间等因素来识别其风险级别,如将危险源分为高、中、低风险等。

-定量评估:通过具体的测量、监测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危险源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具体数值来表示其风险程度,如利用风险矩阵、概率统计等方法。

3.分级办法分级办法是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价结果,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使危险源受到适当的控制和管理。

通常将危险源分为以下几个等级:-高风险:对员工安全和健康存在严重威胁,需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可采取隔离、防护等措施。

-中风险:对员工安全和健康存在一定威胁,需要采取控制措施,可采取改进工艺、加强管理等措施。

-低风险:对员工安全和健康威胁较小,需要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监控。

具体的管控措施可根据危险源的特点和风险程度来制定,如在高风险等级下可增加设备维护和保护控制措施,而在中风险等级下可增加员工培训和操作规程等措施。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完整版
1.物理危险源:指那些由于物质或物理状态的特点而对人的生命和健
康构成的威胁,如高温、低温、高压、高音、高频、高脉冲电流等。

2.化学危险源:指那些对人体有毒、有害、刺激、腐蚀作用的化学物质,如有害气体、爆炸品、易燃、易爆物质等。

3.生物危险源:指那些由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生物体引起的传染病、流行病等。

4.人为危险源:指那些由人的行为、活动等造成的危害,如动作不慎、操作失误、违章作业等。

5.自然灾害危险源:指那些由自然界的气候、地质、水文等变化引起
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等。

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指对不同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依据其危险性和
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进行分级
1.风险评估指标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确定和计算相应的风
险指标,如可燃气体的爆炸指数、有毒气体的浓度等,以评估其风险等级。

2.定性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相关的经验和常识,进行定性分析,将风险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3.定量分析法:通过对危险源的实验数据和统计数据的分析,运用数
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将风险分为几个不同的等级。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危险源
的性质和可能的危害程度,同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相应的
防控措施和措施,确保工作场所和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是现代安全管理中的基础工作,是保证人员和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下面分别从三个方面来介绍其规定。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和事故分析,识别和确定可能导致人员伤亡、疾病、环境污染、物质损失等的因素。

其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应当对公司现有的设备、设施、工艺、操作程序、环境等进行综合检查,发现潜在的危险源并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消除。

2、对新引进设备、设施、工艺、操作程序等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并消除危险源,确保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范。

3、对公司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情况及时监测和分析,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

4、针对员工的不同工作岗位,确定不同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危险源分类和风险评价危险源分类是指根据危险源导致的风险程度,将危险源进行分类。

而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所导致的危险或风险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评估。

其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根据工作安全风险程度,将危险源分为高、中、低三类,同时还要根据危险源的特点进行分类。

2、对高、中、低三类危险源进行评估,评估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源的特性、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可能的后果和发生的频率等。

3、针对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控制措施,确保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三、危险源分级管理危险源分级管理是指通过对危险源的分类和风险评估,将公司内部的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分级管理,从而达到有效控制危险源的作用。

其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根据危险源的风险等级,对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分类管理,并确定相应的管理要求。

2、对各项安全管理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对不符合管理要求的情况进行处罚。

3、对高危险源要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组织能够有效响应突发事件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确保这些规定的严格实施,有利于保护公司员工和财产安全,降低生产事故风险,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一种用来识别、分类和评估潜在危险的方法。

它们是保护人员和环境安全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有效管理风险,减少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可能引发危险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的过程。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器、火灾等各种类型的危险。

辨识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企业内存在的潜在危险,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

辨识危险源的方法包括:现场观察、检查设备和工作场所的安全记录、与员工交流等。

危险源分类是将辨识的危险源按照其性质、特点进行归类的过程。

常见的危险源分类包括物理性危险源、化学性危险源、生物性危险源、机械性危险源、电气性危险源、火灾性危险源等。

分类危险源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不同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管理。

风险评价是对辨识的危险源进行量化评估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的潜在影响,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风险的可能性和风险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的评估要考虑事故发生的概率和频率,风险严重程度的评估要考虑事故可能导致的伤害程度和损失程度。

风险分级是对评估得到的风险进行分级处理的过程。

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将风险分为不同的等级,以便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常见的风险分级方法有五级或四级分级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等级:极高风险、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和可控风险。

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增强工作场所的安全设备、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等。

总之,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是企业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类和评价,并进行相应的分级处理,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事故的发生率,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模版(三篇)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模版1、引言在各类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中,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危险源的准确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可以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的安全运行。

本文将对危险源的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进行详细介绍,并给出相应的分级办法模板。

2、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对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和分析。

它的目的是找出可能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造成风险的因素,并加以控制。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如现场调查、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

对于不同的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危险源的辨识内容也会有所差异。

3、危险源分类危险源可以根据其性质和影响程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危险源分类包括以下几种:(1)物理性危险源:如高温、高压、噪声、震动、辐射等。

这些危险源具有直接的物理效应,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直接威胁。

(2)化学性危险源:如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

这些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3)生物性危险源:如病原体、虫害、有害微生物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在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中传播并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威胁。

(4)机械性危险源:如旋转部件、起重设备、运输设备等。

这些危险源具有一定的运动能力和能量,并可能对人体健康和安全造成伤害。

(5)火灾和爆炸危险源:如易燃物质、电气设备、火药等。

这些危险源可能导致火灾和爆炸事故,并对工程项目和生产活动造成重大的损失。

4、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险源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和分析,确定其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了解其对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环境的潜在风险。

(2)评估危险源的暴露程度,即人员接触危险源的频次和时间,以及与危险源接触的距离和方式。

(3)评估危险源的严重程度,即危险源造成的伤害和损失程度。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管理规定一、基本概念1、危险源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2、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危险源本身是一种“根源”,事故隐患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等的主体对象,或可能诱发主体对象导致伤害或疾病的状态。

例如:装乙炔的气瓶发生了破裂。

危险源是乙炔,是可能导致事故的根源;事故隐患是乙炔瓶破裂,导致事故的“状态”。

3、危险因素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4、有害因素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5、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是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及其大小的过程,通常两者通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6、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1)、能量、有害物质A、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即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因害因素。

B、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的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最根本的危害因素。

(2)、失控A、故障(包括生产、控制、安全装置和辅助设施等)B、人员失误C、管理缺陷D、温度、风雨雷电、照明等环境因素都会引起设备故障或人员失误。

二、危险源的辨识方法一般危险源的辨识(1)、按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辨识(其中类型)——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D、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等。

E、心理性危险、危害因素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等。

9.2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9.2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危险源分级一般按危险源在触发因素作用下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与发生事故的后果的严重程度划分。

危险源分级实质上是对危险源的评价。

危险性评价方法按严重性、可能性、危险度、危险级别进行。

1、按严重性分级该方法采用严重性等级表示危险的严重程度,相对的定性的分为若干等级,称为危险事件严重性等级,通常分为四级,如表1所示。

表1 危险事件严重性分级严重性等级等级说明事故后果说明Ⅰ灾难的人员死亡或工程报废Ⅱ严重的人员严重受伤、严重职业病或工程严重受损Ⅲ轻度的人员轻度受伤、轻度职业病或工程严重受损Ⅳ轻微的人员伤害程度和工程损坏程度轻于n级2、按可能性分级该方法采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表示危险事件出现的频繁程度,相对地分为若干级,称为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通常可分为五级,如表2所示。

表2 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说明单个项目具体发生情况总体发生情况可能性等级A 很可能在一年会发生若干次发生过若干次B 可能在三年会发生若干次发生过C 有可能不易发生,但有可能发生不易发生,但有理由可预期发生不易发生D 不太可能不易发生,但在意外的、特殊的情况下也可能发生极不易发生E 不可能极不易发生.以至于可以认为不会发生3、按危险度分级以危险事件的严重性等级作为表的列项目,以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等级作为表的行项目制成二维表格,如表3所示。

其中行列的交点上给出的值为定性的加权指数,又称为危险评价指数。

危险评价指数是综合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确定的,通常将最高危险指数定为1,对应危险事件、发生过若干次并有灾难性的后果的事件,最低的危险指数定为20,对应危险事件是极不易发生,并且后果轻微的事件。

表3 危险度的矩阵判断Ⅰ(灾难的) Ⅱ(严重的) Ⅲ(轻度的) Ⅳ(轻微的)A 1 2 7 13B 2 5 9 16C 3 6 11 18D 8 10 13 19E 12 15 17 204、危险分级标准根据上表的评价结果,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或划分出不同的危险等级。

危险源辨识和分级方法

危险源辨识和分级方法

附件危险源辨识与分级方法一、危险源类别危险源即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包含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危险作业等二、名词解释(一)危险源hazard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二)可接受风险acceptable risk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三)重大风险major risk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四)风险点risk site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五)危险源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六)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七)风险分级risk classification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八)风险分级管控risk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ontrol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九)风险控制措施risk control measure企业为将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程度,针对该风险而采取的相应控制方法和手段。

(十)风险信息risk information风险点名称、危险源名称、类型、所在位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责任单位、责任人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

三、风险点确定1 风险点划分原则风险点的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

根据生产线不同装置、作业活动等按照生产装置、辅助设施、作业场所等功能分区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源辨识、分类和风险评价、分级办法
危险源是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因此,在策划服务过程时,应同时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

在以下时机,应进行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工作:
A.管理体系建立之初;
B.承接到新的产品服务项目进行产品实现的策划时;
C.对生产活动中的每一具体环节进行策划时;
D.修改策划时;
E.公司的经营活动发生变化时;
F.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
G.发生事故(事件)及紧急情况后;
H.采取管理方案、纠正或预防措施使策划的活动发生变化时。

一、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步骤:
根据公司从事的生产活动的特点和易于辨识的原则,采用分析伤害的方法进行辨识,辨识的步骤为:
A.确定生产活动中容易产生的伤害 (如维修时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车辆伤害、火灾爆炸等);
B.确定那些具有能量的物质或危险物质是造成伤害的根源,即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如高处作业的人员、在人员上方的物体、电及其载体、运转的机械等);
C.分析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条件,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改变方面分析确定,即辨识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和第二类危险源的组合是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所需辨识的危险源。

二、公司内的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生产活动);
B.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修等);
C.发生紧急事件(如发生火灾抢救过程中存在的危险);
D.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员工、相关方)的活动;
E.工作场所内的生产作业设备(如机械、设施、附属设施和工具等,无论是公司内部还是租赁或临时进入的外部设备)。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A.询问、交谈:选择从事某项工作有一定经验的人询问交谈,能指出其工作中的危险源;
B.现场观察:通过对作业环境的现场观察,可以找出存在的危险源;
C.查阅有关记录:查阅被辨识部门的事故、职业病的记录,可从中发现存在的危险源;
D.获取外部信息:从有关类似组织、文献资料、专家咨询等方面获取危险源信息,通过分析辨识存在的危险源;
E.工作任务分析:通过分析被辨识部门成员工作任务中涉及的危害,可识别出有关危险源;
F.安全检查记录:通过查阅检查记录,可识别出存在的危险源。

公司生产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方法以工作任务分析为主,结合其他方法进行。

四、对于不立即采取措施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应停止作业活动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五、风险评价
1、本公司风险评价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和经验判断法相结合;
LEC法的评价方法:
A.
B.
C.
D.
风险评价由管理部组织具有丰富生产经验及安全管理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打分,分值经算术平均或加权平均后作为风险评价的分值。

2、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重大风险(不可接受风险)
公司规定风险值在70分以上的为重要危险源。

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均应判定为重要危险源:
a.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
b.相关方有合理抱怨和要求的;
c.曾经发生过事故,且未采取有效防范控制措施的;
d.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

4.2.3各部门根据上述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填写《危险源辨识
评价表》,及时报送给制造部。

制造课审核所有部门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编制公司《危险源辨识评价表》,并反馈给各部门。

4.2.4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对确定的重要危险源,要填写《重要危险源清单》。

4.3风险控制策划
4.3.1安全管理人员监督、协调各单位对发现的危险源和确定的重要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

4.3.2与重要危险源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控制,以减少企业的损失,保障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4.3.3对重大风险应首先考虑消除,其次考虑整改,风险控制策划如下表:
4.3.4对于风险评价过程中发现的分值大于320分的一级风险应停止作业活动并立即采取控制措施。

4.3.5风险等级属于二级以上的应采用运行控制、目标和管理方案加以控制。

4.3.5风险等级属于三级的,通过运行控制、培训和绩效测量等程序予以控制。

4.3.6风险等级属于四级的,依照各项管理制度由各作业岗位自行控制。

4.3.7风险控制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小、隔离、个体防护”的原则,对风险控制措施进行监视,以确保其及时有效的实施。

4.3.8公司及时提供实施重大风险控制措施或方案的资金、专项技能、防护设施和用品等必要资源。

5.0相关记录
《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重要危险源清单》
6.0参考标准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GB/T28001-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